科技興國
關燈
小
中
大
科技興國
高五娘期盼著有朝一日,女子成為巨富,也不會被人猜疑的那天。聽到天幕之事,她也打算資助一個女校。
“倘若多一個女子可以讀書識字,就會更加不一樣吧。”
而查案之後,李齊物也深深敬佩她的德行,準備向唐玄宗稟報她的事跡。唐玄宗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宋朝
最近,儒生們也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延續周朝德政,是孔子感慨於春秋時期人心不古,發展了儒家思想。
然而,現在看來周朝算古,商朝就不算古了嗎?可是周朝指責商朝,有一點就是商王聽婦人之言。
可是,現在得知婦好之事,如何認為聽婦人之言是滅國之罪?倘若認定此事,那婦好還要祭祀嗎?
“就算祭祀,也應該將武丁和婦好一同祭祀。婦好還不用單獨建立廟。她又不是女媧娘娘。”
“天幕曾問,婦好的功績世間有幾個男子可以達到。你覺得呢?”
“自古以來都是男人參軍征戰最多。女將不過寥寥數人。就算有婦好這樣的功績,可是對比秦始皇一統六國,漢武帝征匈奴,通西域。這又算不上太大的功績。”
“你提也只提秦皇漢武,還不算他手下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為帝者眾多,你怎麽不提趙構,趙佶?”
“要比難道不就是拿功績相當的人互相比嗎?”
“原來你也知道,她的功績縱觀幾千年,也只有秦皇漢武兩個人。你自己又有何功績?”
“就算我沒功績又如何?婦好是武丁的妻子,武丁也是她的君主。她打下的江山,所有的功績,自然也是武丁的。”
而此時,關於婦好祭祀之事,朝中也下發告示。劉娥昭告天下,要在太廟為婦好舉行祭祀大典,並且為婦好在各地建立廟宇。
她如今已經臨朝攝政,並著天子服飾。在太廟參加祭祀,也是她為之籌劃,想要成為天子的一步。
【文明起源於河流,而有河流就會有水患。從古代大禹治水,到李冰建立都江堰,保川渝兩千年無水災。
一代一代的先民面對水患,從一開始填溝壑,到發現堵不如疏,如今更可建立水電站,改一方氣候。這背後也是對於實際治理情況的總結,逐漸發展治理水患的理論。
而除了水災之外,還有幹旱、瘟疫、地震等各種天災。生存是艱難的,如何活下去應對各種天災,也離不開科技的發展。
不過,古代認為科技不過奇技淫巧。“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我們如今的生活都因科技發展,和古代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蒸汽機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畢竟,“科技發展是第一生產力。”
而令人惋惜的是,中國在最接近工業革命的明清,其實也有很多新技術的進步,然而無人重視,也沒有發展到理論的整理和提出。格物致知的對象並不是科技理論。
就連西洋物和西方堅船利炮,傳到清朝。當時的皇帝還覺得國內都有這些東西,外國的生產技術不過“奇技淫巧”。】
天幕上浮現一臺蒸汽機。鍋爐中填了煤,隨即蒸汽生成,帶動活塞運動。畫面擴大,是一列蒸汽火車在軌道上馳騁,是一臺紡織機飛快織出布料。
兩塊磁極中間,鐵絲組成的方框自動旋轉,隨後是電光閃爍在白熾燈的鎢絲上。暮色下的街道,路燈突然亮起,照亮了黃昏。
漢朝
“那是什麽?好像巨龍馳騁於山野。”
“不知道,雖然它長得不像龍,但是這樣的龐大的體型,這樣看起來也像個上古妖物。”
“什麽上古妖物!這都是後人造出來的!”
眾人都心生戰栗,卻又憧憬萬分:“人還可以造出這樣的東西嗎?”
而被電燈所驚訝的倒少了一些。畢竟,就算沒見過,可是眾人也聽說過夜明珠。
“但是,那個方框為什麽會一直轉呢?看起來,也不像是夜明珠讓它轉的。”
也有人看出來一點頭緒:“或許就方框不停的轉,所以可以讓那個夜明珠亮起。”
秦朝
剛剛應陛下命令,寫下自己治理水利經過的李冰,沒想到自己竟然留名青史到兩千年後。
他的兒子李二郎也跟隨李冰一起治理水患,看到這裏,也驚訝不已:“父親,我們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幾千年後還有人記得。”
李冰搖搖頭:“治理水患才會被百姓記住。不然何談功績。難道我知道的事情,後世不知道嗎?可是還有宋朝改遷水道,卻遺禍千年。可見,就算有治理水患的經驗,然而用心不良,也只會對百姓有害。”
李二郎道:“那這個書…”
李冰道:“我也相信幾千年歷史上,更多人本心為眾生。不然,年年都有天災人禍,然而我華夏仍傳承不滅,正是有更多的人傾盡一生,護國安民。”
李二郎也想起:“我們所建水利又不可能千年不壞。肯定還有後人繼續修理擴建,才能傳到千年之後。”
明朝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祭祀著李冰和他兒子。每年清明時節,百姓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典禮。
“若不是盧大人重修都江堰,當初李冰所造都江堰也沒有如今樣貌。”
“是啊,歷朝歷代都有維護,然而這麽大規模重修,也就盧大人和現在的施大人。”
正德年間,盧翊任四川按察司儉事,主管水利。他組織三千人,恢覆傳統的都江堰修繕方法。留下《治水記》碑文,刻有“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此後,灌區農業連年豐收,
而嘉靖年間施千祥,鑄造鐵牛形分水漁嘴,共用鐵6萬7千斤。他參與勞作,晝夜施工,廢寢忘食。
【天文方面,我們如今在地月日以外,研究太陽系,研究銀河系,乃至宇宙的奧秘。
古代人所仰望的明月,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載人飛船抵達,探索從古至今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月亮。金星則已經可以用機器實地探測。
而地理方面,研究五千年的氣候變遷是一個方向。對地貌、氣候、水文、潛水、土壤、植被、動物和昆蟲的研究,劃分地理分布帶,也是地理發展裏程碑。
這些對於研究自然地理規律和指導農業生產都有重要意義。如今,提前一個月研究天氣趨勢,每一天實時預測天氣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農業方面,在培育良種方面,有袁隆平培育的改良稻種。早稻加晚稻超越畝產3000斤。實現了“禾下乘涼夢”。
對比古代,秦朝時期水稻畝產80斤。引入占城稻的北宋,畝產達到了269斤。明清繼續增加,畝產最多也就400斤。
而其餘各種蔬菜瓜果,還有畜牧業的發展,以及交通的便利,也讓我們可以在家吃到天南海北的食物,乃至於全球的蔬果肉食。乾隆當時還要按粒分發後宮的荔枝,遠遠沒有過去那麽金貴。
而物理學、化學、材料學、醫學等等的發展,對於生活的影響更是數不勝數。
只舉一例,在交通上,過去說駿馬日行千裏,實際上一天最多120公裏。現在的高鐵時速350公裏,一個半小時就達到千裏。四個小時可以從洛陽到達廣東。】
萬家燈火在黑夜中亮起,隨即鏡頭上升,萬裏長城沿著山脈若隱若現。長江和黃河蜿蜒在中華大地上。
而後是蔚藍色地球,可以俯瞰到以中華為中心的幾塊大陸和大片的海洋。隨即是熾熱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隨即是星河燦爛的銀河系。
天幕上,浮現一片稻田。金燦燦的稻子比人還要高,飽滿的稻穗有小臂那麽長,簇擁在一起。
而後是各地的蔬果浮現在省份上,隨著貨車的流向,前往中央的長安。隨即上面也浮現,每一個作物從產地到目的地的時間。
唐朝
“禾下乘涼夢?”唐太宗喃喃道:“就連朕都從未想過如此美夢。後世竟然已經實現了。”
自從提及宋朝的占城稻,朝中關於稻谷的改良就已經提上了日程。畢竟,宋朝憑借這個良種突破了一億人口。
可是,畝產三千斤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這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最離譜的幻想也不過是有仙人的玉汁可以讓糧食產量增加。
“此人是如何研究出這樣的良種?有此功績可稱為神。”
也有無數人震撼不已:“這不是仙境嗎?日行比駿馬還快。而且,每日可以吃到山珍海味,比帝王更痛快。”
“那時候的每一個平民,也能過這樣的日子嗎?”
而無數詩人夢想中的月宮,竟然也被後人踏足。這可是貫穿了唐詩的月!也是從古至今,照亮每一代游子的月光。
有人念起《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對於後世來說,月亮可以踏足。他們眼中的月,和我們看的月亮肯定不一樣了吧。連李白,也只是說“手可摘星辰。”可是,他們已經去過月亮和金星了。”
“載人飛船嗎?恨此生沒有機會見到,更恨不能乘坐此物,見一見月宮。”
宋朝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軾怔怔地看著天幕之景,後世到了月亮上。那她們看到嫦娥了嗎?月宮上是否冷寂如霜?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高五娘期盼著有朝一日,女子成為巨富,也不會被人猜疑的那天。聽到天幕之事,她也打算資助一個女校。
“倘若多一個女子可以讀書識字,就會更加不一樣吧。”
而查案之後,李齊物也深深敬佩她的德行,準備向唐玄宗稟報她的事跡。唐玄宗封她為一品誥命夫人。
宋朝
最近,儒生們也產生了激烈的爭論。延續周朝德政,是孔子感慨於春秋時期人心不古,發展了儒家思想。
然而,現在看來周朝算古,商朝就不算古了嗎?可是周朝指責商朝,有一點就是商王聽婦人之言。
可是,現在得知婦好之事,如何認為聽婦人之言是滅國之罪?倘若認定此事,那婦好還要祭祀嗎?
“就算祭祀,也應該將武丁和婦好一同祭祀。婦好還不用單獨建立廟。她又不是女媧娘娘。”
“天幕曾問,婦好的功績世間有幾個男子可以達到。你覺得呢?”
“自古以來都是男人參軍征戰最多。女將不過寥寥數人。就算有婦好這樣的功績,可是對比秦始皇一統六國,漢武帝征匈奴,通西域。這又算不上太大的功績。”
“你提也只提秦皇漢武,還不算他手下衛青和霍去病等人。為帝者眾多,你怎麽不提趙構,趙佶?”
“要比難道不就是拿功績相當的人互相比嗎?”
“原來你也知道,她的功績縱觀幾千年,也只有秦皇漢武兩個人。你自己又有何功績?”
“就算我沒功績又如何?婦好是武丁的妻子,武丁也是她的君主。她打下的江山,所有的功績,自然也是武丁的。”
而此時,關於婦好祭祀之事,朝中也下發告示。劉娥昭告天下,要在太廟為婦好舉行祭祀大典,並且為婦好在各地建立廟宇。
她如今已經臨朝攝政,並著天子服飾。在太廟參加祭祀,也是她為之籌劃,想要成為天子的一步。
【文明起源於河流,而有河流就會有水患。從古代大禹治水,到李冰建立都江堰,保川渝兩千年無水災。
一代一代的先民面對水患,從一開始填溝壑,到發現堵不如疏,如今更可建立水電站,改一方氣候。這背後也是對於實際治理情況的總結,逐漸發展治理水患的理論。
而除了水災之外,還有幹旱、瘟疫、地震等各種天災。生存是艱難的,如何活下去應對各種天災,也離不開科技的發展。
不過,古代認為科技不過奇技淫巧。“奇技謂奇異技能,淫巧謂過度工巧。”我們如今的生活都因科技發展,和古代有了很大的變化。
從蒸汽機引發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對人們的生活起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畢竟,“科技發展是第一生產力。”
而令人惋惜的是,中國在最接近工業革命的明清,其實也有很多新技術的進步,然而無人重視,也沒有發展到理論的整理和提出。格物致知的對象並不是科技理論。
就連西洋物和西方堅船利炮,傳到清朝。當時的皇帝還覺得國內都有這些東西,外國的生產技術不過“奇技淫巧”。】
天幕上浮現一臺蒸汽機。鍋爐中填了煤,隨即蒸汽生成,帶動活塞運動。畫面擴大,是一列蒸汽火車在軌道上馳騁,是一臺紡織機飛快織出布料。
兩塊磁極中間,鐵絲組成的方框自動旋轉,隨後是電光閃爍在白熾燈的鎢絲上。暮色下的街道,路燈突然亮起,照亮了黃昏。
漢朝
“那是什麽?好像巨龍馳騁於山野。”
“不知道,雖然它長得不像龍,但是這樣的龐大的體型,這樣看起來也像個上古妖物。”
“什麽上古妖物!這都是後人造出來的!”
眾人都心生戰栗,卻又憧憬萬分:“人還可以造出這樣的東西嗎?”
而被電燈所驚訝的倒少了一些。畢竟,就算沒見過,可是眾人也聽說過夜明珠。
“但是,那個方框為什麽會一直轉呢?看起來,也不像是夜明珠讓它轉的。”
也有人看出來一點頭緒:“或許就方框不停的轉,所以可以讓那個夜明珠亮起。”
秦朝
剛剛應陛下命令,寫下自己治理水利經過的李冰,沒想到自己竟然留名青史到兩千年後。
他的兒子李二郎也跟隨李冰一起治理水患,看到這裏,也驚訝不已:“父親,我們建立都江堰的功績,幾千年後還有人記得。”
李冰搖搖頭:“治理水患才會被百姓記住。不然何談功績。難道我知道的事情,後世不知道嗎?可是還有宋朝改遷水道,卻遺禍千年。可見,就算有治理水患的經驗,然而用心不良,也只會對百姓有害。”
李二郎道:“那這個書…”
李冰道:“我也相信幾千年歷史上,更多人本心為眾生。不然,年年都有天災人禍,然而我華夏仍傳承不滅,正是有更多的人傾盡一生,護國安民。”
李二郎也想起:“我們所建水利又不可能千年不壞。肯定還有後人繼續修理擴建,才能傳到千年之後。”
明朝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廟,祭祀著李冰和他兒子。每年清明時節,百姓都會在二王廟舉行祭祀活動和開水典禮。
“若不是盧大人重修都江堰,當初李冰所造都江堰也沒有如今樣貌。”
“是啊,歷朝歷代都有維護,然而這麽大規模重修,也就盧大人和現在的施大人。”
正德年間,盧翊任四川按察司儉事,主管水利。他組織三千人,恢覆傳統的都江堰修繕方法。留下《治水記》碑文,刻有“深淘灘、低作堰”六字訣。此後,灌區農業連年豐收,
而嘉靖年間施千祥,鑄造鐵牛形分水漁嘴,共用鐵6萬7千斤。他參與勞作,晝夜施工,廢寢忘食。
【天文方面,我們如今在地月日以外,研究太陽系,研究銀河系,乃至宇宙的奧秘。
古代人所仰望的明月,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通過載人飛船抵達,探索從古至今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月亮。金星則已經可以用機器實地探測。
而地理方面,研究五千年的氣候變遷是一個方向。對地貌、氣候、水文、潛水、土壤、植被、動物和昆蟲的研究,劃分地理分布帶,也是地理發展裏程碑。
這些對於研究自然地理規律和指導農業生產都有重要意義。如今,提前一個月研究天氣趨勢,每一天實時預測天氣也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農業方面,在培育良種方面,有袁隆平培育的改良稻種。早稻加晚稻超越畝產3000斤。實現了“禾下乘涼夢”。
對比古代,秦朝時期水稻畝產80斤。引入占城稻的北宋,畝產達到了269斤。明清繼續增加,畝產最多也就400斤。
而其餘各種蔬菜瓜果,還有畜牧業的發展,以及交通的便利,也讓我們可以在家吃到天南海北的食物,乃至於全球的蔬果肉食。乾隆當時還要按粒分發後宮的荔枝,遠遠沒有過去那麽金貴。
而物理學、化學、材料學、醫學等等的發展,對於生活的影響更是數不勝數。
只舉一例,在交通上,過去說駿馬日行千裏,實際上一天最多120公裏。現在的高鐵時速350公裏,一個半小時就達到千裏。四個小時可以從洛陽到達廣東。】
萬家燈火在黑夜中亮起,隨即鏡頭上升,萬裏長城沿著山脈若隱若現。長江和黃河蜿蜒在中華大地上。
而後是蔚藍色地球,可以俯瞰到以中華為中心的幾塊大陸和大片的海洋。隨即是熾熱的太陽和皎潔的月亮。隨即是星河燦爛的銀河系。
天幕上,浮現一片稻田。金燦燦的稻子比人還要高,飽滿的稻穗有小臂那麽長,簇擁在一起。
而後是各地的蔬果浮現在省份上,隨著貨車的流向,前往中央的長安。隨即上面也浮現,每一個作物從產地到目的地的時間。
唐朝
“禾下乘涼夢?”唐太宗喃喃道:“就連朕都從未想過如此美夢。後世竟然已經實現了。”
自從提及宋朝的占城稻,朝中關於稻谷的改良就已經提上了日程。畢竟,宋朝憑借這個良種突破了一億人口。
可是,畝產三千斤已經完全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這是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最離譜的幻想也不過是有仙人的玉汁可以讓糧食產量增加。
“此人是如何研究出這樣的良種?有此功績可稱為神。”
也有無數人震撼不已:“這不是仙境嗎?日行比駿馬還快。而且,每日可以吃到山珍海味,比帝王更痛快。”
“那時候的每一個平民,也能過這樣的日子嗎?”
而無數詩人夢想中的月宮,竟然也被後人踏足。這可是貫穿了唐詩的月!也是從古至今,照亮每一代游子的月光。
有人念起《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對於後世來說,月亮可以踏足。他們眼中的月,和我們看的月亮肯定不一樣了吧。連李白,也只是說“手可摘星辰。”可是,他們已經去過月亮和金星了。”
“載人飛船嗎?恨此生沒有機會見到,更恨不能乘坐此物,見一見月宮。”
宋朝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蘇軾怔怔地看著天幕之景,後世到了月亮上。那她們看到嫦娥了嗎?月宮上是否冷寂如霜?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