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秦良玉(五)

關燈
秦良玉(五)

正德帝當年追亡逐北騎乘千裏,還殺了幾個敵軍。但是,身強體健的他,落水之後就身體變差,最終無子死去。

難道落水而死的劇本,還能重覆使用?死了正德帝,還有後面的明熹宗。同樣,就連權謀水平最高的嘉靖帝,也幾次遇險。嘉靖登基十幾年,就是沒有兒子。

後來,皇子朱載壑十四歲,準備出閣學習,才第一次和嘉靖見面。第二天,太子朱載壑向北拜叩,然後正坐而逝。

嘉靖當時不僅清查了皇親宗室的田地,還頒布了《優免則例》,針對朝臣。無論官員有多少田,一品官員最多免除二十石糧食。

後來在嘉靖回湖廣南巡的路上,行宮著火了三次。還是他的奶兄弟陸炳,沖進火場把嘉靖皇帝背出來。

“百官誤我!”他幾乎咬碎了牙,倘若不是兄長明熹宗去世,他也不會繼承帝位。

如今,他面臨各地皆反的局面,已經不知道還能再做什麽。又或者,他做什麽都是錯。

他作為皇子,出閣前沒有專門的師傅。所以他從小博覽群書,但遇到不懂的字時,還需要自己查閱《洪武正韻》。

“朕登基之後,勤政不怠。為什麽各地反賊竟然越來越多。”崇禎想不明白。

而且,不同於不上朝不與朝臣見面的萬歷,崇禎十分勤奮。他還堅持經筵與日講,學習儒家經典。既然以儒家治天下,他這舉動不是再正常不過?

漢朝

“地方一將想要造反,確實容易。”有人感慨:“怪不得宋明都抑制武將權利。”

“先帝在時,倒不是武將,而是藩王作亂。”

先帝時朝廷削藩,卻引得七國之亂。而如今朝廷中討論的沸沸揚揚,是漢武帝采用董仲舒的上書,打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秦推崇法學,然而也兩世而亡。此後,漢朝初年便一直采用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治國。

在竇太後還沒死的時候,漢武帝曾經任用儒生,想要從竇太後手中奪取權力,只是功虧一簣。如今,漢武帝已經親政,想要加強集權,自然也要換一個說法。

自然也有人不解:“前面先帝們都是采用黃老之學,為何如今陛下選擇了儒生?”

“無為而治,自然有人強,有人弱。各個諸侯國如今都足以對抗朝廷了。而且地方豪強和巨商,也同樣雄霸一方。陛下正是想要有所作為,所以投石問路。”

而董仲舒作《天人三策》,也不僅僅只有儒學,而是雜糅了法學,陰陽學等。

並且,漢武帝雖然啟用主父偃,但是同樣也啟用了張湯。雖說是獨尊儒術,實際是外儒內法。

“所以,你打算如何應對群臣造反?難道就派你舉薦的那些大儒,去怒罵他們不尊君父?”漢宣帝看到這裏,也問太子道。

還是太子的劉奭經常向父親舉薦大儒。畢竟他深信儒學,認為以德服人善莫大焉。

漢宣帝有些後悔,讓太子如此深信儒學。畢竟儒學是皇帝以上禦下之術,為的就是讓民眾臣子相信君臣父子。

不然,人人都認為可以當王,不認可劉家才是唯一的天命所歸。那麽秦朝亂像,或者後世節度使之事也必將重現。

太子一時間啞口無言,只能道:“他們不尊君父,既然造反,自然要平亂。”

漢宣帝覺得兒子沒有傻徹底,點頭道:“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純推行德政,這是周朝之事。畢竟春秋戰國時候,打架都是雙方聽號令,同時出兵。哪裏會有什麽突襲?

“你要常看武帝之事。”漢宣帝無奈道。

漢武帝用“霸王道雜之”治國,成功推行了推恩令、鹽鐵專營。儒家推行德政,漢武帝行事風格哪裏有儒家之影?

他北伐匈奴、南定南越、東滅朝鮮等,對外開疆拓土,才使漢朝走向了強盛。

唐朝

“所以現在已經到了義軍四起嗎?”

“這應該還沒有吧。此時還是朝臣割據作亂。”

“是不是每次朝代將要滅亡之際,皇帝就換的特別快?”

他們之前可以借鑒的魏晉南北朝,本就是亂世。今天你砍了我,明天我殺了你。而漢朝末期雖然動亂,皇帝卻換的不是很多。

“觀明朝的事情,似乎是如此。”

說話之人想起如今現狀,也有些不詳預感。唐憲宗去世之後,太子繼位。然而,唐穆宗李恒繼位五年,不滿三十去世。

接下來就更快了,唐敬宗李穆十五歲繼位,十八歲在宮中被刺身亡。如今是唐敬宗的兄弟李湛繼位。

“難道唐朝也將亡了?”

想到或許將面臨亂世,眾人也渾身發冷。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可是,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倘若真的亂世來了,眾人能活下來嗎?

他們也在心裏暗中思考:“看來,要教導我們的孩子開始習武,學習兵法了。亂世中,也只有手握兵權,才能活下去。”

而如今,他們既然已經看到女武將,自然也不吝嗇只培養兒子。世家大族的女子本也是從小飽讀詩書。碰到亂世,就是需要全族努力,才能茍活於亂世。

【天啟三年,平定完奢崇明之亂的秦良玉上書:“臣…累奏紅崖墩諸捷。乃行間諸將,未睹賊面…聞風先遁。如總兵李維新…反閉門拒臣,不容一見。以六尺軀須眉男子,忌一巾幗婦人,靜夜思之,亦當愧死。”

明熹宗朱由校,於是命文武大吏都要禮待秦良玉,不得疑忌。秦良玉戰功赫赫,卻仍得不到禮遇,可見這些人心胸多麽狹小。

而秦良玉一家也是滿門忠烈。後金之戰,秦良玉兄長去世。天啟四年,秦民屏隨巡撫王三善,在陸廣作戰失敗,巡撫先逃一步。秦民屏從未逃跑,繼續奮戰,屢戰屢勝。

然而退兵時,他們遭到賊兵襲擊。秦民屏奮戰而死,秦民屏兩個兒子突圍而出但也重傷。至此,秦良玉兩位兄弟都已殉國。

六年後,皇太極攻榆關不入,繞道長城喜峰口入侵,進抵北京城外。從萬歷四十四年到現在,後金已經和明朝拉鋸戰十四年了。

在崇禎三年,面臨如此困難境地,明朝廷詔今天下,諸軍鎮邊勤王。秦良玉拿出全部家產作為軍餉,帶領白桿兵,日夜兼程趕往京師。

秦良玉在京師外圍,就和清軍相遇,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就開始了全面進攻。

解京城之圍後,崇禎帝特意召見秦良玉,賞賜豐厚,並賦詩四首以彰其功。“何必將軍是丈夫。”“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麟閣指的是,漢武帝時命人替功勳卓著的人畫像於麒麟閣。而後,秦良玉也不負皇恩,一直為明朝戰到七十二歲,最終被封忠貞侯,位列三公。

秦良玉的兒子兒媳,也都為國盡忠而亡。她的兒子為國守城,城破後殉國。她的兒媳也在戰役中陣亡。忠烈一門,浩氣長存。】

清朝

嬌娘氣憤道:“此人是不是嫉妒,女子竟然比他戰功厲害?”

杏娘哼道:“他才身高六尺,秦良玉應該身高八尺。也怪不得他自慚形穢!而且,他打仗打輸了,秦良玉卻多次勝利。”

嬌娘噗嗤笑出聲來:“怪不得呢!他是自卑又嫉妒!”

杏娘也想起史書上,漢武帝當時打漢匈之戰的舊事。當時,他們打敗匈奴,乃至於匈奴竟然低頭求和。

而朝中大臣也多有想要勸和之人。漢武帝便令當時勸和最積極的博士,親自去邊城守關。

他連一個縣都沒有管理,只是管了一個關口,卻慘敗於匈奴之手。而後,朝中再無人敢勸和。

武將的功勳都是實打實,一戰一戰打出來的。哪怕名將都不一定能打一輩子勝仗。所以,這樣功勞又如何不讓人尊敬?

“若是再有秦檜這種人,基於別人的戰功,有了談判資格。然而,他卻輕飄飄認為,求和才不會再增傷亡。就應該讓這種人直接領兵打仗去,有了戰功再來發言。倘若,他兵敗而死也就少了聒噪之語。”

“是啊,她們的戰功都是險而又險,出生入死而來。”

鹹豐非常羨慕,如今太平天國運動正轟轟烈烈的發生。他也是焦頭爛額,畢竟義軍紛紛加入,聲勢更加浩大。

“他們為何反個不停?如今沒有白蓮教,還有這群長毛賊。”

本朝要求剃發易服,然而太平天國均不剃發、不結辮。這些賊人還越打越多。

“朕也需要赤膽忠心之輩,剿滅反賊!”

少女驚訝不已,道:“他們和楊家將一樣!”

祖母也為她們惋惜:“金沙灘之戰,楊令公戰死,七子去六子回。只有六郎回來楊府,繼續出征。到後來三代男兒傷亡盡,只有宗保一人,卻又在三關喪命。”

楊家嶺“壯志未酬疆場飲恨,灑碧血染黃沙浩氣長存。”這說的,又何嘗不是秦家滿門忠烈。

“所以,楊門女將繼續為國出征。”少女也嘆道:“幸虧他們不在宋朝。也免得還被猜忌忠良之心。”

而楊門女將至今仍然傳承,也是有道理的。女將從來不是傳說。女子也可征戰沙場。

資料引用:

百度百科及網頁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