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送軍迎戰
關燈
小
中
大
第34章 送軍迎戰
內侍總管蘇方垂頭靜立在床畔, 態度恭順,與以往並無任何不同。
李元芑睜眼看到這一幕。一時竟有些恍惚。隨口問道,“什麽時辰了?”
“回陛下,申時了。”蘇方殷勤的俯下身, 為他奉上一盞清茶。
申時?李元芑一楞, 怎麽會這麽晚, 往常這時候他應當在接見大臣。
倏忽之間,那些寒冷徹骨、血淚相和的記憶猛地湧上腦海。
他忽然回過神來,擡手憤怒地打翻茶盞, 當心一腳將蘇方踹倒在地。
“你……”尚未出口的質問驀地哽在喉嚨裏。
你為什麽不來救朕?為什麽袖手站在門旁?
李元芑問不出口,堂堂帝王不能自保, 難道要指望一個卑賤的奴才來救?
況且還讓這奴才瞧見了自己受辱的過程。他神色陰沈, 審視地盯著那卑賤之人, 眼底湧現出幾分殺意。
蘇方被滾燙的茶水潑了滿襟, 又不躲不閃地被踢個倒仰,而後立即恭順地爬起來跪在原地,低眉順眼,一副任憑處置的樣子,卻偏偏不見半分懼意。
環顧四周, 是禦書房偏殿。
李元芑深吸口氣,想到讓他陷入此等境地的那兩人, 強行壓抑住脾氣, 道:“更衣。”
“是。”蘇方應聲,麻利的爬起來侍候。
禦書房裏,孟嫻正與崔折瀾擬著一份聖旨, 而那份屬於皇帝的禁軍虎符赫然擺在桌子上。
李元芑在進門之前便一眼看到,狠狠剮了一眼身側的蘇方。擡步邁入, 他調整出柔弱乖巧的表情,喊了聲:“皇姐。”
孟嫻並未回話,微瞇著杏眼,視線在蘇方濡濕的前襟和褶皺染塵的衣袍上掃了兩下。
李元芑心頭一顫,後悔起自己的一時沖動,解釋道:“朕掛心著靖遠關之事,起來的急,蘇方急著給朕更衣,不小心摔了一下,碰巧打落茶盞。”
蘇方立即弓下身子應聲:“老奴粗手笨腳,禦前失儀。”
孟嫻險些被氣笑,搖了搖頭。
這位內侍總管人老成精,最是穩重守規矩,李元芑摔了他都不可能摔。
而且,李元芑這人如今在她這裏已然是半分信用也無了,剛才的話,她半個字都不信。
看了眼那弓著身的老奴,孟嫻開口道:“蘇總管年紀大了,宮中事務繁雜,難免有顧不到的地方,不如出宮來我府上領個差事吧。”
孟嫻也曾經對李元芑報過期望,希望這個聰慧好學的孩子能給天下帶來幾分富足和安定。
她能夠理解人類對權力的渴望,尤其是皇帝天然的擁有著國家無上的權力,難免會多些驕縱,多些猜疑。
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能做好一個皇帝的基礎之上,視人命如草芥,只顧鞏固自己的威勢,這樣的人坐在皇位上,只會將國家引入歧途。
她已決定從宗室中另行挑選年紀適宜,品性俱佳的孩子重新教導,李元芑能用半年熟悉政事,旁的宗室子未嘗就比他差多少。
滿朝文武皆得力,只要將規矩立下,皇位上就是供著一尊石像也好過如今的暴君。
“奴才但憑殿下吩咐。”蘇方垂著頭朝孟嫻一禮,絲毫沒有過問皇帝的意思。
李元芑看他們兩句話就定了下來,誰也沒有管他,臉上的笑越發僵硬,勉強道:“皇姐看這奴才順眼,只管拿去便是,能侍候皇姐,是他的福氣。”
言語間,崔折瀾已然擬好聖旨,他面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將其遞給孟嫻,而後像是才發現李元芑一般,體貼道:“陛下身子好了?看看這道旨擬的可還行?”
李元芑一看到他,就覺得連骨頭縫裏都是涼的。眼前這個溫和微笑的男人,竟比往日裏神色倨傲目下無塵的樣子還要駭人幾分。
他有些心驚,潦草的掃了幾眼,胡亂點點頭。恍惚看到上頭寫的似乎是“長公主詔曰”,也沒敢吭聲,暗暗咬著牙,不知謀劃著什麽。
孟嫻拿過一旁的大印蓋上,和著虎符一起交給崔折瀾。神情淡漠地對李元芑道:“你受了風寒,進屋歇著去吧。太醫去熬藥了,一會兒就能送進來。蘇方我帶走了,下面的人按次序升上來用吧。”
語畢,不等回話便徑直走了出去,二人緊隨其後,偌大的禦書房轉眼便只剩李元芑一人。
他神色陰沈不定,狠狠掃落桌上的物事。
“來人!”
**
廣平郡王府,李嘯風拿著暗衛傳來的密信,滿心猶疑。
輾轉至夜半,想起生母卑賤的出身,想起虎視眈眈視他為癰疥的嫡兄,他長嘆一口氣,起身整拾行囊。
同為李氏子,別人可以做得,他又憑什麽做不得?
珍惜的將禦賜的玉佩揣在胸前衣襟裏,李嘯風終於下定了決心。
**
四萬禁軍很快整備完畢,他們本就常駐軍營,收整隊伍,整肅軍備的速度極快。
三日時間裏,文武協力做足準備,尤其是軍機處和戶部忙的鞋底都薄了幾分。
戶部尚書陳園禮在老師的親自督促下,勒緊褲腰帶硬是又湊出了不少糧草,交由四萬禁軍帶著北上。
今冬的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被凍餓折磨的失去理智的北鶻人,但凡還有一口氣在都不會放棄對靖遠的騷擾,全體將士都要做好持久鏖戰的準備。
孟嫻與崔折瀾並肩站在城頭,目送著大軍遠去,李元芑站在二人前面半個身位的地方同樣目送著,看不清楚神色。
“殿下,回吧。”崔折瀾勸道,“我們已做好一切能做的,接下來就看將士們的了。”
近來實在過於忙碌,除了調派禁軍整肅軍備之外,施粥濟民之事也沒落下。
此外,孟嫻還挑選了三位十歲左右的宗室子弟接入府中教養,由前內侍總管蘇方照料生活,教習禮儀,餘守中每日過府教學功課。
三人俱是出身於門風良好、遠離權勢爭端的清貴宗室之家,其中靖王之孫年僅九歲,已然熟讀四書五經,能騎著小馬開弓射箭了,性情亦是十分謙和有禮,短短時日得了餘守中幾度誇讚。
靖王年事已高,是先帝的叔父,年輕時為兄長征戰沙場立下不世戰功,戰勝歸來卻拂衣而去,甘心退出朝堂做個閑散王爺。
靖王妃早逝,唯一的兒子也因為戰事而落下殘疾,每日在家安心教子種花,端的是與世無爭。
這三位宗室子的家中都已招呼好,自願將孩子送過來,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幹涉。
在他們眼中,能得公主青眼,受右相教導已是難得的機遇,便是最終未被選上,也不過是回家來繼承王位罷了。
即便身處朝堂之外,這些宗室也有所耳聞,新皇性情暴戾不得人心,朝堂全靠公主與兩位丞相支撐。
尤其是左相崔折瀾與安嫻公主,年紀尚輕,又一心為民,幾十年內都能保得大召朝堂穩固,江山無虞。
江山穩固,這些宗室的富貴也就穩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禦書房裏,宮人腳步輕緩,一盞盞燈火燃起,火光透過香雲紗的燈罩柔和的灑在孟嫻指尖。
她疲憊地擡起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微訝道:“已經這麽晚了?”
崔折瀾停筆,接道:“是啊,冬日天黑的早。”
近日李元芑稱病不出,每日待在寢殿,還叫了謝茹晚去侍疾,聽說偶爾也會傳喚暗衛,孟嫻懶得理他,暗衛無官無職,除了幫他跑跑腿探聽消息之外也沒什麽大用,便一切由之。
她和崔折瀾二人每日都處理政事到很晚,川東的和談很是順利,拿下這片土地後武將們歡欣鼓舞,揚眉吐氣。
而接踵而至的治理問題則是文臣們的主戰場,一個個想破了頭各出奇策。
好在軍機處的設立為文武關系開了個好頭,如今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不再針鋒相對,甚至可以在散朝後好好的說幾句話道個別了。
“戶部今年壓力不小,雖有先帝變法的積累,雪災和戰事對國庫的消耗仍舊很大。”
崔折瀾拿過一本折子遞給孟嫻,道:“川蜀之地向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蜀州今後或許會成為另一個湖州。”
孟嫻接過折子,只見其上寫的是蜀州因連年戰事人口銳減,耕地大量荒廢,戶部提議從湖廣移民填充,自願前往者凡自行開墾的土地都歸自家所有,三年之內有三成的稅賦優惠。
湖廣地區農業發展歷史十分久遠,人口密集,這也導致了土地兼並嚴重,大地主占據大量土地,百姓淪為佃農。
若是佃農大量遷移,土地無人租種,地主要麽提高佃戶待遇,要麽出賣土地返還給平民。既能填補蜀州的人口空缺,又能讓緩解湖廣地區的兼並,簡直是一舉兩得。
“好聰明的法子!”孟嫻看得眼前一亮,翻了翻名字,竟是陳園禮,不禁有些驚訝:“陳園禮有幾分本事啊。”
這人慣常一副笑面,長袖善舞,即便是文武最為敵對的時候,都能和武將們打好關系。
掐著錢糧不放也不引人厭煩,反讓那些桀驁的將軍們一個個臊眉耷眼一副對不起他的樣子,深深責怪自己拿了錢糧卻沒打出戰果。
孟嫻向來知道他有本事,卻沒想到在政事上也是如此。
“畢竟是餘老的關門弟子。”崔折瀾稱讚道。
孟嫻讚同的點頭,餘守中近來日日過府為三位宗室子授課,她也旁聽了幾次。
和崔折瀾當初慘無人道、統領全科的灌輸式授課不同,餘守中講課深入淺出,不愛那些晦澀玄奧的古文,更偏愛實用的策論,每每講起還會引據歷史,結合時事民生,連孟嫻都很愛聽。
崔折瀾聽後十分不服,爭辯道:“那三個孩子在家時已便讀過經史,通曉詩賦。殿下您當初可是四書是哪幾本都不知道,如何能等而視之?”
孟嫻:“…………”
倒也不必如此抹黑我洗白你。
術業有專攻罷了,她若是問崔折瀾如何超度亡魂,恐怕他也說不出什麽丁卯。
真是膚淺的凡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內侍總管蘇方垂頭靜立在床畔, 態度恭順,與以往並無任何不同。
李元芑睜眼看到這一幕。一時竟有些恍惚。隨口問道,“什麽時辰了?”
“回陛下,申時了。”蘇方殷勤的俯下身, 為他奉上一盞清茶。
申時?李元芑一楞, 怎麽會這麽晚, 往常這時候他應當在接見大臣。
倏忽之間,那些寒冷徹骨、血淚相和的記憶猛地湧上腦海。
他忽然回過神來,擡手憤怒地打翻茶盞, 當心一腳將蘇方踹倒在地。
“你……”尚未出口的質問驀地哽在喉嚨裏。
你為什麽不來救朕?為什麽袖手站在門旁?
李元芑問不出口,堂堂帝王不能自保, 難道要指望一個卑賤的奴才來救?
況且還讓這奴才瞧見了自己受辱的過程。他神色陰沈, 審視地盯著那卑賤之人, 眼底湧現出幾分殺意。
蘇方被滾燙的茶水潑了滿襟, 又不躲不閃地被踢個倒仰,而後立即恭順地爬起來跪在原地,低眉順眼,一副任憑處置的樣子,卻偏偏不見半分懼意。
環顧四周, 是禦書房偏殿。
李元芑深吸口氣,想到讓他陷入此等境地的那兩人, 強行壓抑住脾氣, 道:“更衣。”
“是。”蘇方應聲,麻利的爬起來侍候。
禦書房裏,孟嫻正與崔折瀾擬著一份聖旨, 而那份屬於皇帝的禁軍虎符赫然擺在桌子上。
李元芑在進門之前便一眼看到,狠狠剮了一眼身側的蘇方。擡步邁入, 他調整出柔弱乖巧的表情,喊了聲:“皇姐。”
孟嫻並未回話,微瞇著杏眼,視線在蘇方濡濕的前襟和褶皺染塵的衣袍上掃了兩下。
李元芑心頭一顫,後悔起自己的一時沖動,解釋道:“朕掛心著靖遠關之事,起來的急,蘇方急著給朕更衣,不小心摔了一下,碰巧打落茶盞。”
蘇方立即弓下身子應聲:“老奴粗手笨腳,禦前失儀。”
孟嫻險些被氣笑,搖了搖頭。
這位內侍總管人老成精,最是穩重守規矩,李元芑摔了他都不可能摔。
而且,李元芑這人如今在她這裏已然是半分信用也無了,剛才的話,她半個字都不信。
看了眼那弓著身的老奴,孟嫻開口道:“蘇總管年紀大了,宮中事務繁雜,難免有顧不到的地方,不如出宮來我府上領個差事吧。”
孟嫻也曾經對李元芑報過期望,希望這個聰慧好學的孩子能給天下帶來幾分富足和安定。
她能夠理解人類對權力的渴望,尤其是皇帝天然的擁有著國家無上的權力,難免會多些驕縱,多些猜疑。
但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能做好一個皇帝的基礎之上,視人命如草芥,只顧鞏固自己的威勢,這樣的人坐在皇位上,只會將國家引入歧途。
她已決定從宗室中另行挑選年紀適宜,品性俱佳的孩子重新教導,李元芑能用半年熟悉政事,旁的宗室子未嘗就比他差多少。
滿朝文武皆得力,只要將規矩立下,皇位上就是供著一尊石像也好過如今的暴君。
“奴才但憑殿下吩咐。”蘇方垂著頭朝孟嫻一禮,絲毫沒有過問皇帝的意思。
李元芑看他們兩句話就定了下來,誰也沒有管他,臉上的笑越發僵硬,勉強道:“皇姐看這奴才順眼,只管拿去便是,能侍候皇姐,是他的福氣。”
言語間,崔折瀾已然擬好聖旨,他面上帶著溫和的笑意,將其遞給孟嫻,而後像是才發現李元芑一般,體貼道:“陛下身子好了?看看這道旨擬的可還行?”
李元芑一看到他,就覺得連骨頭縫裏都是涼的。眼前這個溫和微笑的男人,竟比往日裏神色倨傲目下無塵的樣子還要駭人幾分。
他有些心驚,潦草的掃了幾眼,胡亂點點頭。恍惚看到上頭寫的似乎是“長公主詔曰”,也沒敢吭聲,暗暗咬著牙,不知謀劃著什麽。
孟嫻拿過一旁的大印蓋上,和著虎符一起交給崔折瀾。神情淡漠地對李元芑道:“你受了風寒,進屋歇著去吧。太醫去熬藥了,一會兒就能送進來。蘇方我帶走了,下面的人按次序升上來用吧。”
語畢,不等回話便徑直走了出去,二人緊隨其後,偌大的禦書房轉眼便只剩李元芑一人。
他神色陰沈不定,狠狠掃落桌上的物事。
“來人!”
**
廣平郡王府,李嘯風拿著暗衛傳來的密信,滿心猶疑。
輾轉至夜半,想起生母卑賤的出身,想起虎視眈眈視他為癰疥的嫡兄,他長嘆一口氣,起身整拾行囊。
同為李氏子,別人可以做得,他又憑什麽做不得?
珍惜的將禦賜的玉佩揣在胸前衣襟裏,李嘯風終於下定了決心。
**
四萬禁軍很快整備完畢,他們本就常駐軍營,收整隊伍,整肅軍備的速度極快。
三日時間裏,文武協力做足準備,尤其是軍機處和戶部忙的鞋底都薄了幾分。
戶部尚書陳園禮在老師的親自督促下,勒緊褲腰帶硬是又湊出了不少糧草,交由四萬禁軍帶著北上。
今冬的情況與往年大不相同,被凍餓折磨的失去理智的北鶻人,但凡還有一口氣在都不會放棄對靖遠的騷擾,全體將士都要做好持久鏖戰的準備。
孟嫻與崔折瀾並肩站在城頭,目送著大軍遠去,李元芑站在二人前面半個身位的地方同樣目送著,看不清楚神色。
“殿下,回吧。”崔折瀾勸道,“我們已做好一切能做的,接下來就看將士們的了。”
近來實在過於忙碌,除了調派禁軍整肅軍備之外,施粥濟民之事也沒落下。
此外,孟嫻還挑選了三位十歲左右的宗室子弟接入府中教養,由前內侍總管蘇方照料生活,教習禮儀,餘守中每日過府教學功課。
三人俱是出身於門風良好、遠離權勢爭端的清貴宗室之家,其中靖王之孫年僅九歲,已然熟讀四書五經,能騎著小馬開弓射箭了,性情亦是十分謙和有禮,短短時日得了餘守中幾度誇讚。
靖王年事已高,是先帝的叔父,年輕時為兄長征戰沙場立下不世戰功,戰勝歸來卻拂衣而去,甘心退出朝堂做個閑散王爺。
靖王妃早逝,唯一的兒子也因為戰事而落下殘疾,每日在家安心教子種花,端的是與世無爭。
這三位宗室子的家中都已招呼好,自願將孩子送過來,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幹涉。
在他們眼中,能得公主青眼,受右相教導已是難得的機遇,便是最終未被選上,也不過是回家來繼承王位罷了。
即便身處朝堂之外,這些宗室也有所耳聞,新皇性情暴戾不得人心,朝堂全靠公主與兩位丞相支撐。
尤其是左相崔折瀾與安嫻公主,年紀尚輕,又一心為民,幾十年內都能保得大召朝堂穩固,江山無虞。
江山穩固,這些宗室的富貴也就穩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是真正的利益共同體。
禦書房裏,宮人腳步輕緩,一盞盞燈火燃起,火光透過香雲紗的燈罩柔和的灑在孟嫻指尖。
她疲憊地擡起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微訝道:“已經這麽晚了?”
崔折瀾停筆,接道:“是啊,冬日天黑的早。”
近日李元芑稱病不出,每日待在寢殿,還叫了謝茹晚去侍疾,聽說偶爾也會傳喚暗衛,孟嫻懶得理他,暗衛無官無職,除了幫他跑跑腿探聽消息之外也沒什麽大用,便一切由之。
她和崔折瀾二人每日都處理政事到很晚,川東的和談很是順利,拿下這片土地後武將們歡欣鼓舞,揚眉吐氣。
而接踵而至的治理問題則是文臣們的主戰場,一個個想破了頭各出奇策。
好在軍機處的設立為文武關系開了個好頭,如今朝堂之上的文武群臣不再針鋒相對,甚至可以在散朝後好好的說幾句話道個別了。
“戶部今年壓力不小,雖有先帝變法的積累,雪災和戰事對國庫的消耗仍舊很大。”
崔折瀾拿過一本折子遞給孟嫻,道:“川蜀之地向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蜀州今後或許會成為另一個湖州。”
孟嫻接過折子,只見其上寫的是蜀州因連年戰事人口銳減,耕地大量荒廢,戶部提議從湖廣移民填充,自願前往者凡自行開墾的土地都歸自家所有,三年之內有三成的稅賦優惠。
湖廣地區農業發展歷史十分久遠,人口密集,這也導致了土地兼並嚴重,大地主占據大量土地,百姓淪為佃農。
若是佃農大量遷移,土地無人租種,地主要麽提高佃戶待遇,要麽出賣土地返還給平民。既能填補蜀州的人口空缺,又能讓緩解湖廣地區的兼並,簡直是一舉兩得。
“好聰明的法子!”孟嫻看得眼前一亮,翻了翻名字,竟是陳園禮,不禁有些驚訝:“陳園禮有幾分本事啊。”
這人慣常一副笑面,長袖善舞,即便是文武最為敵對的時候,都能和武將們打好關系。
掐著錢糧不放也不引人厭煩,反讓那些桀驁的將軍們一個個臊眉耷眼一副對不起他的樣子,深深責怪自己拿了錢糧卻沒打出戰果。
孟嫻向來知道他有本事,卻沒想到在政事上也是如此。
“畢竟是餘老的關門弟子。”崔折瀾稱讚道。
孟嫻讚同的點頭,餘守中近來日日過府為三位宗室子授課,她也旁聽了幾次。
和崔折瀾當初慘無人道、統領全科的灌輸式授課不同,餘守中講課深入淺出,不愛那些晦澀玄奧的古文,更偏愛實用的策論,每每講起還會引據歷史,結合時事民生,連孟嫻都很愛聽。
崔折瀾聽後十分不服,爭辯道:“那三個孩子在家時已便讀過經史,通曉詩賦。殿下您當初可是四書是哪幾本都不知道,如何能等而視之?”
孟嫻:“…………”
倒也不必如此抹黑我洗白你。
術業有專攻罷了,她若是問崔折瀾如何超度亡魂,恐怕他也說不出什麽丁卯。
真是膚淺的凡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