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釀酒惹禍

關燈
釀酒惹禍

女尊國自然沒有太監,服侍皇帝和宮妃的都是宮侍,只是宮侍們都是帶著貞、操鎖的,鑰匙都留在貞禮閣,想要拿下來,要麽被皇帝寵幸後,升為宮妃,要麽,就是到了25歲,得到恩典出宮,這是怕宮侍和宮妃們對食,霍亂後宮。只有乾清宮有女侍,保護皇帝安全,後宮的侍衛,都是被宮裏從小收養的習武的男子,他們同樣帶著貞操鎖。

但是,這裏的宮侍,與原本的太監們沒有什麽區別,同樣都是人精子,察言觀色的本領極強,皇帝對花木蘭另眼相看,宮侍們自然也就笑臉相迎,態度是原主記憶中,從來沒出現過的和藹,花木蘭自然不會因此拿大,該打賞的絕對不含糊,宮侍們自然很高興她的大方懂事,經過稟報之後就讓她進去了。

行禮問安之後,熙照帝很快就叫起了,熙照帝看著花木蘭笑道:“表妹這身子看來是大安了。”花木蘭聽出熙照帝話語裏的親近,立馬說道:“還不是托皇帝表姐的福,勞皇帝表姐掛念,這不就決定不去閻王殿禍害她老人家,還是留在人間,讓皇表姐費心吧。”

一場談話,整整持續了一個半時辰,要不是後來花木蘭因為尚未痊愈臉色慘白,額冒虛汗,這場對話可能還得繼續,即便如此,這二人也互相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對對方的好感大勝。

花木蘭覺得熙照帝是難得的明君,她智勇天錫、經文緯武、勤政愛民。對臣工寬和、愛才,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皇帝,值得自己誓死追隨。

而熙照帝眼裏的花木蘭則是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精於排兵布陣之道。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最難得的是,她並非誇誇其談,而是言之有物,待到年長時,若是未變,當得一用。

花木蘭帶著豐厚的賞賜回府繼續她的守孝學習生活,花木蘭坐在書房裏,把玩著皇帝賞給她的藥丸,據說這是可活死人肉白骨的保命靈藥,即便是皇帝,也僅僅只有五顆了,看來,皇帝對自己是很滿意的,這是怕自己沒了。心情很好的花木蘭不知道,就是這次的會面,奠定了以後歷史中有名的一對兒明君賢臣。

稍微嘗了一點兒,花木蘭就明白了,這藥丸是和自己的靈泉水同樣效果的東西,只是藥勁兒沒有靈泉水好,花木蘭將藥丸合好,放入家廟,她已經發現了,那裏應該是變成一個獨立的須彌芥子了,時間的流逝對外來物品沒有作用。

她拿出一大碗井中的靈水,給自己灌了下去,很快,熟悉的汙漬滲出體表,褻衣褻褲等貼身衣物又被沾上了,花木蘭捂著肚子,沖入更衣室,順便吩咐青禾青苗二人準備浴桶,她要沐浴更衣。

熙照帝很快接到了花木蘭的報告,笑道:“難得赤子之心,對朕果然是信任啊,不枉朕賜她靈藥!”顯然,這是一個試探,花木蘭幾時服用,在熙照帝的心裏感覺都是不同的,不管是不是皇帝,都會更喜歡相信自己的人。

因哺乳時間是27個月,所以,子女為父母守孝的時間也是27個月,花木蘭是實實在在的按照守孝的要求做的,甚至一口肉都不曾吃過,每日念經祈福更是從未間斷。花木蘭的行為報到熙照帝案前的時候,熙照帝欣賞她至孝的同時,也哭笑不得的說道:“這般做為,我終於相信她真的是花湖那個愚孝的親生子了。”

雖然說,要求守孝期間不得飲酒作樂,不得食葷,不得嫁娶,不得行房...但是,真正做到的,估計也就是不得嫁娶了,因為這個能被人看到。至於行房,只要不整出人命,是不會有人管的,其他的,只要不是在百日熱孝之內,更不會有人去說,畢竟逝者已逝,活著的人還得生活,真的三年不沾肉腥,那身體也受不了啊。

花木蘭對此哪會不知,但是,就像孔子說的,這守孝不是禮節而是而是仁心要求,這是子女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是子女能為父母做的最後一點兒事兒。最主要的是,花木蘭占了人家女兒的身體,怎麽可以不盡心一點兒。

但是,花木蘭的舉動,卻成了至孝的楷模,讓天下的學子們感動非常,一時間也讓她的名聲在文人圈裏經常被人稱讚。

當然,花木蘭在守孝期間,雖然足不出戶,完全守制,但是,人脈關系卻從來沒有斷過,期間,她自己雖然滴酒不沾,但是卻釀出了很多美酒,尤其是烈酒燒刀子,喝一口,真的是順著喉嚨一路燒到胃裏。

因為原主受恭榮郡君的影響,人情來往很少,就是宗族內的親友們也接觸甚少,花木蘭想了一下,並沒有貿然接觸宗親,以免皇上猜忌,她釀出來的酒,只送給了恩師、皇帝和少數幾個談得來的同窗,還有花湖。

讓這些人不會在她守孝期間將她淡忘,至於花湖,那是未免被人攻殲說嘴,畢竟是她的生身母親。花木蘭的釀酒得到了一致好評,這裏的釀酒技術極其落後,基本上就是寡淡清香的米酒,所以,花木蘭的酒釀出來一批,就會立即被瓜分,甚至有些從未接觸過的皇室宗族,打著關心的名聲過來打劫,讓花木蘭就這麽輕易的走進了圈子。

花木蘭將釀酒的方子都寫進了折子遞給了熙照帝,尤其強調了燒刀子對於邊關戰士的作用和對傷口消炎,降低七日風(破傷風)的風險,熙照帝大喜。要知道,很多將士因為外傷下了戰場以後,多數並不是死於傷勢本身,而是感染和七日風。

熙照帝第一時間,就命人大批釀造燒刀子,然後運往邊將,只是,這燒刀子酒確實有花木蘭說的效果,可釀造它卻需要大量的糧食,這對於農耕業並不發達的帝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無奈之下,只能下令鼓勵耕種。

要說,這熙照帝,真的是當之無愧的明君,她為了鼓勵耕種,甚至采取了輕賦稅、減徭役的政策,讓百姓拍手稱讚。這樣的舉動,自然是會觸動很多人的利益,遭到諸多反對,這時就看出了熙照帝的殺伐果斷了,她當朝直接斬殺了以皇姑順親王為首的反對者。

之所以這麽多人反對,是因為這裏原本就沒有重農抑商的說法,而且農稅等苛捐雜稅很重,而且,科舉之後,也沒有免稅一說,只是,耕讀人家在讀書人中,顯得比較清貴而已。只有做了官,才有免去人頭稅一說。這次,皇帝為了鼓勵耕種采取的措施,肯定會讓國家稅收受到影響。

國家要運轉,它就少不了錢財支持,而國家的錢財來源,一般都是只有兩種,其一,戰爭勝利時的收獲,但是,無論是多好戰的皇帝,她也不敢無事輕啟戰事,否則,你就等著被群起而攻之吧。

其二,那就是稅收了。而農稅和人頭稅從來都是主要稅收來源,荒地前三年,基本是去了交稅,什麽都不剩,碰到土地特別貧窮的,甚至得倒搭。為了養地,家裏的糞肥,肯定得優先給這貧地用,那良田自然也會受到影響。這也是為什麽,明明有大面積的閑散土地,卻無人開荒。

可是,這次,熙照帝很明白的說了,荒地開墾的第一年免稅,第二年和第三年只繳下等地的一半稅收,第四年官府才會下去評估土地,然後按照正常的稅收收稅,未免衙門的人使壞,第四年評估後,若是評估後,農人覺得這田地達不到該有的情況,可以按照評估後等級,出售給衙門。

這地,將由衙門負責雇人耕種,每年繳納該有的稅金。當然,若是有人認同田地評估等級,也可直接由衙門轉賣。但是,若是特意降低田地等級,一經查明,所有經手的官員,全部嚴辦。

而原本的農業稅收,全部降至原本的七成,這樣一來,可能未來的稅收不僅不會降低,甚至會提升很多,可是,這三年,最少是這一年,國家的稅收可能會入不敷出,於是,皇帝大筆一揮,農業上缺失的稅收,就在商稅上找補吧。

這可就觸動了這些權勢的人的利益了,畢竟,做官的那點兒俸祿,說實話,就是三節兩壽的打點零頭都不夠,所以只能經商。雖然,明文規定了,在朝官員,不得經商,但是,沒說過,在朝官員家裏人、族人不得經商啊。

於是,一般都是,嫡女走仕途,庶女或者嫡次女之類的掌管家中商業,這樣互為椅腳,即防止了姊妹鬩墻,又能壯大家族,也不會讓經商的女兒覺得過於委屈。可是,皇帝這樣的指令一下,經商的得不到該有的大把錢財,還要拿出大部分供給入仕的打點人脈,怎麽可能還能真的安下心來經商,為家族犧牲自己?

不過,一個王爺連帶著十幾個大臣的人頭落地,立即將這些不滿的聲音都壓了下去,誰也不敢再說什麽了,政令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執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