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州戰事
關燈
小
中
大
並州戰事
並州。
有伏波將軍馬騰親身上陣,起勵戰之效,又有軍師將軍郭嘉運籌帷幄,把控戰局,大軍平定南匈奴叛亂的過程還算順利。
在二人的帶領下,涼州兵先定上郡,後平西河。此後馬騰更是率領部分精銳直搗南匈奴王庭,親自斬殺了南匈奴叛軍自立的單於須蔔骨都侯。
中央軍帳之中,馬騰、郭嘉及率領本地郡兵來助陣的劉陶,此時正在討論對於南匈奴的處置。
郭嘉道:“昔年長公主在攻破叛亂的先零羌時,未曾對他們趕盡殺絕,也未曾輕易放過,轉而讓先零人簽下盟誓,使其承擔軍費,且歲貢牛羊戰馬。”
“私以為此舉甚妙,我等不妨借鑒一二。既可減輕國庫負擔,又能削弱南匈奴實力,不讓其威脅邊疆治安,何樂而不為呢?”
昔年劉晞征戰先零時,馬騰也跟隨其中,自然也見到了此舉的妙處,此時對郭嘉所言便全然讚同,沒有絲毫意見。
而劉陶在仔細思忖之後也沒覺得有何不妥當,會心一笑道:“郭軍師所言在理。”
怎料沒一會兒郭嘉便打了個不小的轉折。
“對於南匈奴諸部可按此處理,但對休屠各胡部……”郭嘉優游自在地搖著手中的麈尾,“私以為,當盡除休屠各胡部的諸貴族及貴族後裔。”
馬騰起初不理解他為何要對休屠各胡部采取如此嚴厲的態度,旋即又猛然想起:如今這場幾乎殃及整個並州的南匈奴叛亂,就是由休屠各胡部發起的。
便再無異議,肅然頷首。
劉陶沈吟片刻,還是決定委婉勸道:“雖說休屠各胡部確實是叛亂的首要發起者,然朝廷此前確實役使其如牛馬。”
“孟子雲: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1]。孔聖人也曾說過君使臣以禮,臣方事君以忠。”
“休屠各胡部確實鑄下大錯,為禍一方,但若要論起來,也能稱一句情有可原。軍師即便要用其立威、震懾諸部……也還是有損人和。”
郭嘉生性不羈,卻從不會跋扈無禮,對劉陶這樣有真才實學的碩儒名士向來尊重,拱拱手道:“請使君讓嘉細細陳之。”
“漢武帝之時,休屠各胡部的王太子金日磾以養馬之術見幸於君,深受賞識,甚至以胡人身份成為了武帝的托孤大臣。”
“而金日磾亦未曾辜負帝王囑托,公忠體國,盡心王事,遂以忠孝顯名,從而留名青史。”
“然也。”風度翩翩的並州刺史附和道:“金日磾德才兼備,忠勤王事,不失為名臣表率。”
劉陶眼中略有些疑惑,遲疑問道:“難道有何不妥嗎?”
“金日磾自然無有不妥,否則今人如何會追惜這位胡人的王太子呢?”
郭嘉斂了臉上的笑意,繼續道:“正是因為金日磾德行無虧,深為漢人追惜,休屠各胡部的後人才能仰仗其名聲與恩澤,大肆行走於大漢的土地上。”
“使君可曾註意過,昔年暗弱的匈奴別種,今日已發展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否則,一個小小的休屠各胡部,如何能鼓動整個南匈奴反叛呢?”
“今之休屠各胡,甚至比匈奴本部的幾個部落還要強盛幾分。”
劉陶不是那些皓首窮經的腐儒,在聽到郭嘉的這一番解釋後,當即便明白了這位郭軍師心中的顧慮與考量。
南匈奴時降時叛,時與大漢交好,時又生不臣之意。即便其已經內附,成為了大漢名義上的屬民,但只要胡漢之嫌隙一日存在,南匈奴對大漢的威脅便永遠不可能消失。
大漢沒有辦法去除這個威脅,便只能想辦法降低這個威脅——一個松散、分散的南匈奴,遠比一個團結一致的南匈奴好對付。
那麽,大漢便絕對不能放任某一個部落大肆發展,以至擁有吞並其他部落、一統南匈奴的機會。
“軍師言之有理,是劉某考慮不周了。”劉陶有些歉意地做了一揖,心中對這個年輕的軍師越發信服。
“使君言重了。”郭嘉擡手還禮,言行舉止之間都是恰到好處的親昵。
“若要邊疆安定,嘉以為,便該對南匈奴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最好再讓匈奴遣質子入京。”
“善。”
商討完對南匈奴諸部及諸貴族的處置之後,三人再次坐定,開始指定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及戰略部署。
還是郭嘉率先開口:“如今匈奴王庭已定,剩餘的幾位老王也已經俯首稱臣,即便定襄、雲中、五原、朔方等郡還有餘孽作亂,也不足為懼。”
“我軍只需穩步推進,便可徹底掃平此次南匈奴的叛亂。”
大軍此次北上,為的就是平亂。聽到郭嘉如此篤定的判斷後,馬騰的神色便輕松了幾分。
但並州刺史劉陶卻沒什麽喜色,反而添了幾分憂愁,“南匈奴雖定,並州猶未安。王師要就此離開嗎?”
“功未成,豈能退?”郭嘉知其心中所慮,安撫道:“我等既奉長公主之令北上,自然不能有辱使命。”
他目光炯炯地盯著懸掛起的輿圖,繼而帶著滿身意氣離席起身,用指尖輕輕地點在並州的東側。
“嘉之所慮,與使君同。”青年的眼睛亮若星辰,臉上盡是飛揚的神采,“黑山賊若在,並州便難安。”
劉陶心中稍定,嘆道:
“黑山賊由張牛角創立,人數原本還不多。但自張牛角身死、張燕為繼之後,聲勢便愈來愈壯大。那張燕頗有膽略,也能服人,收攏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數十股山賊土匪,如今其部眾怕是已逾數十萬。”
說到此處時,劉陶眉間的憂愁更甚,“賊人貪婪狡詐,常常率部眾襲擊周邊郡縣,劫掠無辜百姓。盡管我常習並事,整頓郡兵,亦無可奈何……”
再說下去便有故意打擊士氣之嫌了。劉陶就此打住,轉而道:
“黑山賊於並州、於朝廷都是肘腋之患,不可不除。可其盤踞的太行山脈位於並州與冀州的交界之處,單憑我等,恐怕有些難辦。”
“使君勿憂,嘉已上表主公。”
郭嘉話音微滯——一時不慎,竟將慣用的稱呼在劉陶面前說了出來。
他眼也不錯地觀察起劉陶的神色變幻,眉眼彎彎地說道:“請其讓韓冀州出兵,與我軍形成合擊之勢。”
“如此甚好。”劉陶註意到那個稱呼,非但沒有表露出什麽不滿之色,臉上反而多了幾分淺淺的笑意。
“說起來,劉某與公主也有多年未見了,不知長公主如今可好?”
郭嘉觀其神色並無異樣,又思及劉晞執意將並州交予此人的前情,料到劉陶應與自家主公關系匪淺,便笑瞇瞇地答:“主公是天佑之人,自然一切都好。”
“如此,某也就放心了。”
劉陶不自覺地露出些懷念之色。
原來,已經過了這麽久了啊,久到他都快要忘了——當年在獄中一心求死的自己,究竟是何心情。
“使君似有不快?”
“非也。”劉陶樂呵呵地撫著自己的長須,欣慰地看著眼前風流俊逸的青年,道:“只是驀然想起了從前做下的一些糗事罷了。”
怎麽當初就非得要以死自證清白呢?像如今這樣,為國盡力、為民盡心,不是更好嗎?
劉陶莞爾一笑。當往事猝不及防地從舊憶中爬出來的時候,他忽而就很想很想……再見見當初那個讓他得見天光的少年人了。
……那是他的紅日啊。
“軍師可願與某講講公主的近況?”
“恭敬不如從命。”
猙獰的噩夢如期而至。
劉晞想了許久,才認出夢中的情境是二周目裏許都的漢宮。
一襲黑色曲裾長裙的自己站在杏花樹下,偶遇了朱衣玉冠的尚書令。
溫文端方的如玉君子立定,翩翩展袖行了一禮,便要邁步離開。
卻被杏花樹下的女子喚住,“令君留步。”
荀彧有些疑惑地駐了足。彼時的他與這位公主其實並沒什麽過於深厚的情誼。真要說起來,似乎只有幾句答疑的交情。
他受曹操之命為少帝劉協侍講經書時,萬年公主時常也會同至,偶爾還會就儒家經義問出一些十分獨特甚至於刁鉆的問題。
他雖覺無奈,卻也一一盡心解答。你來我往之間,便也有了幾分交情。但隨著主公曹操的勢力愈發壯大,皇家的兩位貴人與丞相的關系也愈發詭譎起來。
他剛剛想匆匆離開,也是覺得這位貴人估計不想看見自己——畢竟世人皆知,他是曹操的心腹謀臣。
“公主喚臣何事?”
“實不相瞞,我有一事想請令君援手。”
“公主請講,若臣力所能及,定然不會推諉。”
“令君能做到的,令君能做到的。”女子喃喃低語兩句,綻出一個如落英般淒靡的笑容,溫溫婉婉地說道:“我想請令君為我料理後事。”
再端方的君子聽到這樣的要求,也不免嚇了一跳,忙道:“公主,何必出此不祥之言,您年歲還……”
公主不由分說地做出一個噤聲的姿勢。
再開口時,溫婉的聲音便多了幾分威儀,也多了幾分悲哀。
“於我這種攪弄風雲的人來說,三尺薄棺已是奢求。但本宮好歹也算是天家血脈,生前不得茍安便罷了,若連死後的安寧也撈不著……未免就太可憐了。”
“令君,你我也算有亦師亦友的情誼,等我死後,便煩請您為我收屍吧。”
公主目不轉睛地盯著荀彧,笑道:“最好是一把火化成灰,撒入渭水之中……我生前總是困在囚籠之中,死後若能自由自在,回到想回的地方,倒也不錯。”
朱衣的尚書令顧不上失態,下意識地往前邁了兩步,欲阻了女子的話,“公主,公主,您……”
“你們文人總嫌棄渭水汙濁,但我……它都不嫌棄我汙濁,我又怎麽會嫌棄它汙濁呢。”
“公主怎能做這般想法,您……”口才極佳的荀家王佐心中有許多勸諫的話,但卻亂糟糟地混做了一團,不知該從何說起。
而當他觸及女子悲戚的眼神時,千言萬語仿佛都哽在了心頭。
她還是笑:“老師,求您了。”
“好……”荀彧楞了片刻,竟然當真答應了這個驚世駭俗的要求,只是他仿佛被氣狠了,匆匆撂下一句“臣遵旨”,便頭也不回地遠離了這顆杏花樹。
劉晞知道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夢境,但當她置身於此情此景之中時,卻好似徹底沈湎了進去。
她跟著夢中的自己一同屈膝跪下,虔誠伏首,開始向長安,或者說千年後的西安所在的方向祈禱。
萬古不息的渭水啊,若你真的有靈心,我乞求你在流經那座千年古都時,慢一點,再慢一點。
我乞求你將我帶回那個煙火繁華的小城區。
……那裏是我回不去的故鄉,那裏有我摯愛的雙親,那裏是……夢中也難以企及的樂土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並州。
有伏波將軍馬騰親身上陣,起勵戰之效,又有軍師將軍郭嘉運籌帷幄,把控戰局,大軍平定南匈奴叛亂的過程還算順利。
在二人的帶領下,涼州兵先定上郡,後平西河。此後馬騰更是率領部分精銳直搗南匈奴王庭,親自斬殺了南匈奴叛軍自立的單於須蔔骨都侯。
中央軍帳之中,馬騰、郭嘉及率領本地郡兵來助陣的劉陶,此時正在討論對於南匈奴的處置。
郭嘉道:“昔年長公主在攻破叛亂的先零羌時,未曾對他們趕盡殺絕,也未曾輕易放過,轉而讓先零人簽下盟誓,使其承擔軍費,且歲貢牛羊戰馬。”
“私以為此舉甚妙,我等不妨借鑒一二。既可減輕國庫負擔,又能削弱南匈奴實力,不讓其威脅邊疆治安,何樂而不為呢?”
昔年劉晞征戰先零時,馬騰也跟隨其中,自然也見到了此舉的妙處,此時對郭嘉所言便全然讚同,沒有絲毫意見。
而劉陶在仔細思忖之後也沒覺得有何不妥當,會心一笑道:“郭軍師所言在理。”
怎料沒一會兒郭嘉便打了個不小的轉折。
“對於南匈奴諸部可按此處理,但對休屠各胡部……”郭嘉優游自在地搖著手中的麈尾,“私以為,當盡除休屠各胡部的諸貴族及貴族後裔。”
馬騰起初不理解他為何要對休屠各胡部采取如此嚴厲的態度,旋即又猛然想起:如今這場幾乎殃及整個並州的南匈奴叛亂,就是由休屠各胡部發起的。
便再無異議,肅然頷首。
劉陶沈吟片刻,還是決定委婉勸道:“雖說休屠各胡部確實是叛亂的首要發起者,然朝廷此前確實役使其如牛馬。”
“孟子雲: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腹心;君視臣如犬馬,臣視君如國人;君視臣如糞土,臣視君如寇仇[1]。孔聖人也曾說過君使臣以禮,臣方事君以忠。”
“休屠各胡部確實鑄下大錯,為禍一方,但若要論起來,也能稱一句情有可原。軍師即便要用其立威、震懾諸部……也還是有損人和。”
郭嘉生性不羈,卻從不會跋扈無禮,對劉陶這樣有真才實學的碩儒名士向來尊重,拱拱手道:“請使君讓嘉細細陳之。”
“漢武帝之時,休屠各胡部的王太子金日磾以養馬之術見幸於君,深受賞識,甚至以胡人身份成為了武帝的托孤大臣。”
“而金日磾亦未曾辜負帝王囑托,公忠體國,盡心王事,遂以忠孝顯名,從而留名青史。”
“然也。”風度翩翩的並州刺史附和道:“金日磾德才兼備,忠勤王事,不失為名臣表率。”
劉陶眼中略有些疑惑,遲疑問道:“難道有何不妥嗎?”
“金日磾自然無有不妥,否則今人如何會追惜這位胡人的王太子呢?”
郭嘉斂了臉上的笑意,繼續道:“正是因為金日磾德行無虧,深為漢人追惜,休屠各胡部的後人才能仰仗其名聲與恩澤,大肆行走於大漢的土地上。”
“使君可曾註意過,昔年暗弱的匈奴別種,今日已發展到了令人吃驚的地步!否則,一個小小的休屠各胡部,如何能鼓動整個南匈奴反叛呢?”
“今之休屠各胡,甚至比匈奴本部的幾個部落還要強盛幾分。”
劉陶不是那些皓首窮經的腐儒,在聽到郭嘉的這一番解釋後,當即便明白了這位郭軍師心中的顧慮與考量。
南匈奴時降時叛,時與大漢交好,時又生不臣之意。即便其已經內附,成為了大漢名義上的屬民,但只要胡漢之嫌隙一日存在,南匈奴對大漢的威脅便永遠不可能消失。
大漢沒有辦法去除這個威脅,便只能想辦法降低這個威脅——一個松散、分散的南匈奴,遠比一個團結一致的南匈奴好對付。
那麽,大漢便絕對不能放任某一個部落大肆發展,以至擁有吞並其他部落、一統南匈奴的機會。
“軍師言之有理,是劉某考慮不周了。”劉陶有些歉意地做了一揖,心中對這個年輕的軍師越發信服。
“使君言重了。”郭嘉擡手還禮,言行舉止之間都是恰到好處的親昵。
“若要邊疆安定,嘉以為,便該對南匈奴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最好再讓匈奴遣質子入京。”
“善。”
商討完對南匈奴諸部及諸貴族的處置之後,三人再次坐定,開始指定接下來的戰略規劃及戰略部署。
還是郭嘉率先開口:“如今匈奴王庭已定,剩餘的幾位老王也已經俯首稱臣,即便定襄、雲中、五原、朔方等郡還有餘孽作亂,也不足為懼。”
“我軍只需穩步推進,便可徹底掃平此次南匈奴的叛亂。”
大軍此次北上,為的就是平亂。聽到郭嘉如此篤定的判斷後,馬騰的神色便輕松了幾分。
但並州刺史劉陶卻沒什麽喜色,反而添了幾分憂愁,“南匈奴雖定,並州猶未安。王師要就此離開嗎?”
“功未成,豈能退?”郭嘉知其心中所慮,安撫道:“我等既奉長公主之令北上,自然不能有辱使命。”
他目光炯炯地盯著懸掛起的輿圖,繼而帶著滿身意氣離席起身,用指尖輕輕地點在並州的東側。
“嘉之所慮,與使君同。”青年的眼睛亮若星辰,臉上盡是飛揚的神采,“黑山賊若在,並州便難安。”
劉陶心中稍定,嘆道:
“黑山賊由張牛角創立,人數原本還不多。但自張牛角身死、張燕為繼之後,聲勢便愈來愈壯大。那張燕頗有膽略,也能服人,收攏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數十股山賊土匪,如今其部眾怕是已逾數十萬。”
說到此處時,劉陶眉間的憂愁更甚,“賊人貪婪狡詐,常常率部眾襲擊周邊郡縣,劫掠無辜百姓。盡管我常習並事,整頓郡兵,亦無可奈何……”
再說下去便有故意打擊士氣之嫌了。劉陶就此打住,轉而道:
“黑山賊於並州、於朝廷都是肘腋之患,不可不除。可其盤踞的太行山脈位於並州與冀州的交界之處,單憑我等,恐怕有些難辦。”
“使君勿憂,嘉已上表主公。”
郭嘉話音微滯——一時不慎,竟將慣用的稱呼在劉陶面前說了出來。
他眼也不錯地觀察起劉陶的神色變幻,眉眼彎彎地說道:“請其讓韓冀州出兵,與我軍形成合擊之勢。”
“如此甚好。”劉陶註意到那個稱呼,非但沒有表露出什麽不滿之色,臉上反而多了幾分淺淺的笑意。
“說起來,劉某與公主也有多年未見了,不知長公主如今可好?”
郭嘉觀其神色並無異樣,又思及劉晞執意將並州交予此人的前情,料到劉陶應與自家主公關系匪淺,便笑瞇瞇地答:“主公是天佑之人,自然一切都好。”
“如此,某也就放心了。”
劉陶不自覺地露出些懷念之色。
原來,已經過了這麽久了啊,久到他都快要忘了——當年在獄中一心求死的自己,究竟是何心情。
“使君似有不快?”
“非也。”劉陶樂呵呵地撫著自己的長須,欣慰地看著眼前風流俊逸的青年,道:“只是驀然想起了從前做下的一些糗事罷了。”
怎麽當初就非得要以死自證清白呢?像如今這樣,為國盡力、為民盡心,不是更好嗎?
劉陶莞爾一笑。當往事猝不及防地從舊憶中爬出來的時候,他忽而就很想很想……再見見當初那個讓他得見天光的少年人了。
……那是他的紅日啊。
“軍師可願與某講講公主的近況?”
“恭敬不如從命。”
猙獰的噩夢如期而至。
劉晞想了許久,才認出夢中的情境是二周目裏許都的漢宮。
一襲黑色曲裾長裙的自己站在杏花樹下,偶遇了朱衣玉冠的尚書令。
溫文端方的如玉君子立定,翩翩展袖行了一禮,便要邁步離開。
卻被杏花樹下的女子喚住,“令君留步。”
荀彧有些疑惑地駐了足。彼時的他與這位公主其實並沒什麽過於深厚的情誼。真要說起來,似乎只有幾句答疑的交情。
他受曹操之命為少帝劉協侍講經書時,萬年公主時常也會同至,偶爾還會就儒家經義問出一些十分獨特甚至於刁鉆的問題。
他雖覺無奈,卻也一一盡心解答。你來我往之間,便也有了幾分交情。但隨著主公曹操的勢力愈發壯大,皇家的兩位貴人與丞相的關系也愈發詭譎起來。
他剛剛想匆匆離開,也是覺得這位貴人估計不想看見自己——畢竟世人皆知,他是曹操的心腹謀臣。
“公主喚臣何事?”
“實不相瞞,我有一事想請令君援手。”
“公主請講,若臣力所能及,定然不會推諉。”
“令君能做到的,令君能做到的。”女子喃喃低語兩句,綻出一個如落英般淒靡的笑容,溫溫婉婉地說道:“我想請令君為我料理後事。”
再端方的君子聽到這樣的要求,也不免嚇了一跳,忙道:“公主,何必出此不祥之言,您年歲還……”
公主不由分說地做出一個噤聲的姿勢。
再開口時,溫婉的聲音便多了幾分威儀,也多了幾分悲哀。
“於我這種攪弄風雲的人來說,三尺薄棺已是奢求。但本宮好歹也算是天家血脈,生前不得茍安便罷了,若連死後的安寧也撈不著……未免就太可憐了。”
“令君,你我也算有亦師亦友的情誼,等我死後,便煩請您為我收屍吧。”
公主目不轉睛地盯著荀彧,笑道:“最好是一把火化成灰,撒入渭水之中……我生前總是困在囚籠之中,死後若能自由自在,回到想回的地方,倒也不錯。”
朱衣的尚書令顧不上失態,下意識地往前邁了兩步,欲阻了女子的話,“公主,公主,您……”
“你們文人總嫌棄渭水汙濁,但我……它都不嫌棄我汙濁,我又怎麽會嫌棄它汙濁呢。”
“公主怎能做這般想法,您……”口才極佳的荀家王佐心中有許多勸諫的話,但卻亂糟糟地混做了一團,不知該從何說起。
而當他觸及女子悲戚的眼神時,千言萬語仿佛都哽在了心頭。
她還是笑:“老師,求您了。”
“好……”荀彧楞了片刻,竟然當真答應了這個驚世駭俗的要求,只是他仿佛被氣狠了,匆匆撂下一句“臣遵旨”,便頭也不回地遠離了這顆杏花樹。
劉晞知道自己又一次陷入了夢境,但當她置身於此情此景之中時,卻好似徹底沈湎了進去。
她跟著夢中的自己一同屈膝跪下,虔誠伏首,開始向長安,或者說千年後的西安所在的方向祈禱。
萬古不息的渭水啊,若你真的有靈心,我乞求你在流經那座千年古都時,慢一點,再慢一點。
我乞求你將我帶回那個煙火繁華的小城區。
……那裏是我回不去的故鄉,那裏有我摯愛的雙親,那裏是……夢中也難以企及的樂土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