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風雲
關燈
小
中
大
雒陽風雲
自明章二帝之後,漢朝的皇帝們便總是逃不過一個魔咒般的命運——早死。
與皇族宗廟裏擺的那些牌位相比,當今皇帝劉宏已經能算個長壽有福的人了。
但劉宏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未立嗣子。
在國家沒有太子的情況下,只要皇帝稍微有那麽一丁點的閃失,朝堂上的公卿百官便絕安心不了。
更何況,劉晞斷定這絕不是什麽“偶感微恙”。
一來,來傳旨的小內侍對頗為諱莫如深,不願深談;二來,從劉晞那些雜七雜八的夢境記憶來推算,皇帝劉宏估摸著也差不多要活到頭了。
即便皇帝不願讓旁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怕是也阻攔不了消息的擴散與傳播。
所謂的德陽殿,所謂的雒陽宮,早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探子與眼線,只要宮中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偽裝成普通宮人的探子與眼線便會迫不及待地將消息傳到各自的主人手上。
如此一來,得到消息的諸卿大臣定然無法再安坐,而會逼著皇帝立下合適的繼承人。
劉宏子嗣單薄,至今也只得兩位皇子:一是何皇後所生的長子劉辯,號為史侯;二則是已故王美人所生的次子劉協,號為董侯。
立嫡立長,素來是皇朝繼承人選擇的第一要義。以群臣的眼光來看,那自然是皇長子劉辯更為合適。
思及此處,劉晞差點沒忍住冷笑出聲。即便遠在涼州,未能親眼看見皇帝面對群臣奏請的情景,她也能猜到皇帝當時的臉色有多難看。
世間人千千萬,可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況且,這還是坐擁千裏江山、享受無盡榮華的皇帝。
立下繼承人,就意味著皇帝承認了自己的年邁,承認了自己的衰老,承認了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成為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已經習慣了醉生夢死的劉宏,哪願意就這麽拋下自己的榮華富貴?更別提,群臣想擁立的太子還是劉辯,一個他從來不喜歡、甚至十分厭惡的兒子。
劉晞知道她那位好父皇一直認為劉辯木訥呆板、輕佻無威儀,而更喜愛由自己親生母親董太後撫養的兒子劉協。
在此情景下,以外戚何氏為代表的群臣,必然會與皇帝的意見相左。
如何才能立自己喜歡的孩子劉協為太子呢?此時此刻的皇帝一定很想回到以前,把那個沈溺於何皇後美色的自己削一頓。
要知道,在何皇後的枕邊風之下,皇帝不但將她的兄長何進封為了車騎將軍,將她的弟弟何苗封為了左將軍,前段時間甚至還允許何進在京師講武結營、置八校尉。
宮外有兩個手握兵權的高位將軍,宮裏又有位居中宮的何皇後。今日的何氏早已不再是當初低賤的屠狗戶,而一躍成為了大漢風頭無兩的貴戚之家!
便是皇帝劉宏,也無法奈何他們。
所以皇帝又想起了自己遠在北疆的女兒——劉晞要能力有能力,要兵權有兵權,只要她願意為劉協撐腰,必然能抗衡近來崛起的何氏一門。
於是,什麽涼州叛亂、幽州叛亂、並州叛亂……統統都被劉宏拋到了腦後。
一封召萬年長公主即刻回京的詔書,被宮中內侍全速送到了劉晞面前。
“對於父皇急令我回京之事,諸君如何看?”
諸君沒有也不敢有什麽看法。
明晃晃的聖旨就擺在面前,難道他們還能攛掇劉晞抗旨不遵嗎?君臣之道,骨肉之親,可都壓在她身上。
便是日前堅持發兵支援並州的荀彧,此時也沈默了下來,垂眉斂目,不知在思考些什麽。
“這……”馬騰將周圍環視一圈,方才猶豫地問道:“不知……陛下為何忽然改了旨意?那……並州的叛亂又該如何?”
“壽成所問,也是我心中的疑惑。”
無論是奪嫡之爭,還是派系之爭,都不是能明而言之的話題。
即便劉晞已經從小內侍的話裏猜出了其中緣由,也沒堂而皇之地說出來,只是滿臉悵然地嘆了口氣,道:“但我久不在雒陽,亦不知京都如今是何狀況,為何會有此詔令。”
她話音微滯,俄而道:“至於並州,傳旨之人說父皇已將丁原任為新任刺史,著他募兵平叛。”
“丁建陽素有勇武之名,想來,應當不會讓朝廷失望。”
“君命難違。”她以這句話作結,為這場倉促的議事畫上句號。
眾人依言起身,去收拾行囊、清點人馬。
但在孫堅要起身離開時,劉晞出言挽留,“文臺,還請留步。”
孫堅忙回身抱拳,“明公。”
“文臺請入座。”劉晞請他到身邊的席位坐下,喟然而嘆道:“實不相瞞,我有一事,需請文臺援手。”
孫堅忙道言重,連連擺手道:“明公但有吩咐,某莫敢不從。”
“是為今日之事。”素來威嚴深重的將軍又嘆了口氣,讓本就凝滯的氣氛更顯沈重。
“丁原丁建陽雖有勇武之名,然而叛軍勢大,他手中又無多少兵馬。讓我不得不為此懸心啊。”
孫堅一驚,訝道:“難道您還是想出兵並州嗎?可……可聖意難違。”
“我知聖意難違,況且父皇染恙,我為人兒女,也理當侍奉在前。”
劉晞微頓,隨即懇切道:“但百姓何辜?並州何辜?我大漢國土,豈能輕易陷入低手?尤其是並州的上黨郡,這是天下脊梁,更是雒陽門戶!”
“若是旁的什麽地方便罷了,可上黨的位置何其險要,若是不慎落入敵手,那京都的命脈便掌握在南匈奴手中了。”
孫堅可與那些繡花枕頭一般的世家子弟不同,他的戰績與名聲可都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下來的。飽經沙場的他自然知道劉晞所言不是危言聳聽。
自古以來,並州的上黨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這塊土地真的落入了胡人手中,那雒陽的形勢可就危急了。
“明公之意是……”
“我欲讓文臺暗中率領收編的西涼兵,到上黨支援太守劉子奇。”
她當初受命來平叛時,朝廷給不了她什麽人手,即便加上前任主帥張溫留下的舊部,也不過萬餘人。
是在招募新兵、收編俘虜之後,軍隊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而雒陽那幫人所獲的涼州情報,大都來自於她呈上的軍報,對軍中情況更是一知半解,就算孫堅暗中帶走部分人馬,多半也察覺不到。
不及孫堅答話,劉晞又道:“若此事洩露、朝廷問責,我定會向天子謝罪,不讓文臺受到牽連。”
孫堅驟然橫眉,朗聲道:“將軍高義,但某亦有報國之心!何必出此言也?”
“如此說來,文臺是應下此事了?”
孫堅離席起身,退後幾步後,忽而單膝點地,雙手抱拳,再次一禮,震聲道:“孫堅必定全力以赴,不負……主公之望。”
自黃巾之亂初見萬年長公主時,孫堅便知道這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紅日。
從普通的監軍到破格受封的驃騎將軍,從隨軍出征的貳佐之官,到坐鎮一軍的最高主帥。
他一步步地見證著劉晞的成長,直到今日,終於也忍不住被她的光芒吸引,成為圍繞在紅日身邊的拱衛之星。
“大善!”
十八歲的驃騎將軍莞爾一笑,溫和又親昵地伸手扶起年長些的同道者,“有文臺在,我無憂矣。”
“劉晞不才,其實還有一事要多多煩勞文臺。”
“還請主公示下。”
說話間,趙娥已到了跟前,一一向劉晞與孫堅見禮。孫堅沒避開,便拱手還禮。
“文臺當也知我想建一支女兵,但如今的健婦營還缺乏歷練,算不得真正的軍隊。”
孫堅看了看不遠處的趙娥,又悄悄瞟了眼言笑晏晏的劉晞,心中大概已有了猜測,便靜靜等著劉晞的下言。
“我本想親自鍛煉他們,奈何雒陽來旨,急召我回京。雒陽煙波詭譎、漩渦重重,是朝臣們攪弄風雲的好地方,卻絕不是我的練兵之所。”
劉晞伸手一指趙娥,道:“於行軍用兵之道上,還要請文臺多加指點。”
孫堅並無異議,淡定答是。
趙娥聽到這話後,便朝兩人再施一禮,“屬下多謝主公栽培,多謝將軍指點。”
劉晞勉勵了趙娥幾句,便又與孫堅部署往後的安排。臨行前,她嘆息一聲,“願我們再見時,風波已平,山河無恙。”
關於稱呼(一個可能不太需要的科普)
明公:對有名位者的尊稱
主公:歷史上其實是劉備的專屬稱呼,可當成私設
使君:對刺史州牧或使者的尊稱
府君:對太守的尊稱
明府:對縣令的尊稱
君侯:對列侯的尊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自明章二帝之後,漢朝的皇帝們便總是逃不過一個魔咒般的命運——早死。
與皇族宗廟裏擺的那些牌位相比,當今皇帝劉宏已經能算個長壽有福的人了。
但劉宏他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點。
未立嗣子。
在國家沒有太子的情況下,只要皇帝稍微有那麽一丁點的閃失,朝堂上的公卿百官便絕安心不了。
更何況,劉晞斷定這絕不是什麽“偶感微恙”。
一來,來傳旨的小內侍對頗為諱莫如深,不願深談;二來,從劉晞那些雜七雜八的夢境記憶來推算,皇帝劉宏估摸著也差不多要活到頭了。
即便皇帝不願讓旁人知道自己的身體狀況,怕是也阻攔不了消息的擴散與傳播。
所謂的德陽殿,所謂的雒陽宮,早已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探子與眼線,只要宮中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偽裝成普通宮人的探子與眼線便會迫不及待地將消息傳到各自的主人手上。
如此一來,得到消息的諸卿大臣定然無法再安坐,而會逼著皇帝立下合適的繼承人。
劉宏子嗣單薄,至今也只得兩位皇子:一是何皇後所生的長子劉辯,號為史侯;二則是已故王美人所生的次子劉協,號為董侯。
立嫡立長,素來是皇朝繼承人選擇的第一要義。以群臣的眼光來看,那自然是皇長子劉辯更為合適。
思及此處,劉晞差點沒忍住冷笑出聲。即便遠在涼州,未能親眼看見皇帝面對群臣奏請的情景,她也能猜到皇帝當時的臉色有多難看。
世間人千千萬,可其中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對自己的死亡?況且,這還是坐擁千裏江山、享受無盡榮華的皇帝。
立下繼承人,就意味著皇帝承認了自己的年邁,承認了自己的衰老,承認了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的盡頭,成為一具冷冰冰的屍體。
已經習慣了醉生夢死的劉宏,哪願意就這麽拋下自己的榮華富貴?更別提,群臣想擁立的太子還是劉辯,一個他從來不喜歡、甚至十分厭惡的兒子。
劉晞知道她那位好父皇一直認為劉辯木訥呆板、輕佻無威儀,而更喜愛由自己親生母親董太後撫養的兒子劉協。
在此情景下,以外戚何氏為代表的群臣,必然會與皇帝的意見相左。
如何才能立自己喜歡的孩子劉協為太子呢?此時此刻的皇帝一定很想回到以前,把那個沈溺於何皇後美色的自己削一頓。
要知道,在何皇後的枕邊風之下,皇帝不但將她的兄長何進封為了車騎將軍,將她的弟弟何苗封為了左將軍,前段時間甚至還允許何進在京師講武結營、置八校尉。
宮外有兩個手握兵權的高位將軍,宮裏又有位居中宮的何皇後。今日的何氏早已不再是當初低賤的屠狗戶,而一躍成為了大漢風頭無兩的貴戚之家!
便是皇帝劉宏,也無法奈何他們。
所以皇帝又想起了自己遠在北疆的女兒——劉晞要能力有能力,要兵權有兵權,只要她願意為劉協撐腰,必然能抗衡近來崛起的何氏一門。
於是,什麽涼州叛亂、幽州叛亂、並州叛亂……統統都被劉宏拋到了腦後。
一封召萬年長公主即刻回京的詔書,被宮中內侍全速送到了劉晞面前。
“對於父皇急令我回京之事,諸君如何看?”
諸君沒有也不敢有什麽看法。
明晃晃的聖旨就擺在面前,難道他們還能攛掇劉晞抗旨不遵嗎?君臣之道,骨肉之親,可都壓在她身上。
便是日前堅持發兵支援並州的荀彧,此時也沈默了下來,垂眉斂目,不知在思考些什麽。
“這……”馬騰將周圍環視一圈,方才猶豫地問道:“不知……陛下為何忽然改了旨意?那……並州的叛亂又該如何?”
“壽成所問,也是我心中的疑惑。”
無論是奪嫡之爭,還是派系之爭,都不是能明而言之的話題。
即便劉晞已經從小內侍的話裏猜出了其中緣由,也沒堂而皇之地說出來,只是滿臉悵然地嘆了口氣,道:“但我久不在雒陽,亦不知京都如今是何狀況,為何會有此詔令。”
她話音微滯,俄而道:“至於並州,傳旨之人說父皇已將丁原任為新任刺史,著他募兵平叛。”
“丁建陽素有勇武之名,想來,應當不會讓朝廷失望。”
“君命難違。”她以這句話作結,為這場倉促的議事畫上句號。
眾人依言起身,去收拾行囊、清點人馬。
但在孫堅要起身離開時,劉晞出言挽留,“文臺,還請留步。”
孫堅忙回身抱拳,“明公。”
“文臺請入座。”劉晞請他到身邊的席位坐下,喟然而嘆道:“實不相瞞,我有一事,需請文臺援手。”
孫堅忙道言重,連連擺手道:“明公但有吩咐,某莫敢不從。”
“是為今日之事。”素來威嚴深重的將軍又嘆了口氣,讓本就凝滯的氣氛更顯沈重。
“丁原丁建陽雖有勇武之名,然而叛軍勢大,他手中又無多少兵馬。讓我不得不為此懸心啊。”
孫堅一驚,訝道:“難道您還是想出兵並州嗎?可……可聖意難違。”
“我知聖意難違,況且父皇染恙,我為人兒女,也理當侍奉在前。”
劉晞微頓,隨即懇切道:“但百姓何辜?並州何辜?我大漢國土,豈能輕易陷入低手?尤其是並州的上黨郡,這是天下脊梁,更是雒陽門戶!”
“若是旁的什麽地方便罷了,可上黨的位置何其險要,若是不慎落入敵手,那京都的命脈便掌握在南匈奴手中了。”
孫堅可與那些繡花枕頭一般的世家子弟不同,他的戰績與名聲可都是在戰場上真刀真槍打下來的。飽經沙場的他自然知道劉晞所言不是危言聳聽。
自古以來,並州的上黨郡便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這塊土地真的落入了胡人手中,那雒陽的形勢可就危急了。
“明公之意是……”
“我欲讓文臺暗中率領收編的西涼兵,到上黨支援太守劉子奇。”
她當初受命來平叛時,朝廷給不了她什麽人手,即便加上前任主帥張溫留下的舊部,也不過萬餘人。
是在招募新兵、收編俘虜之後,軍隊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而雒陽那幫人所獲的涼州情報,大都來自於她呈上的軍報,對軍中情況更是一知半解,就算孫堅暗中帶走部分人馬,多半也察覺不到。
不及孫堅答話,劉晞又道:“若此事洩露、朝廷問責,我定會向天子謝罪,不讓文臺受到牽連。”
孫堅驟然橫眉,朗聲道:“將軍高義,但某亦有報國之心!何必出此言也?”
“如此說來,文臺是應下此事了?”
孫堅離席起身,退後幾步後,忽而單膝點地,雙手抱拳,再次一禮,震聲道:“孫堅必定全力以赴,不負……主公之望。”
自黃巾之亂初見萬年長公主時,孫堅便知道這是一顆冉冉升起的紅日。
從普通的監軍到破格受封的驃騎將軍,從隨軍出征的貳佐之官,到坐鎮一軍的最高主帥。
他一步步地見證著劉晞的成長,直到今日,終於也忍不住被她的光芒吸引,成為圍繞在紅日身邊的拱衛之星。
“大善!”
十八歲的驃騎將軍莞爾一笑,溫和又親昵地伸手扶起年長些的同道者,“有文臺在,我無憂矣。”
“劉晞不才,其實還有一事要多多煩勞文臺。”
“還請主公示下。”
說話間,趙娥已到了跟前,一一向劉晞與孫堅見禮。孫堅沒避開,便拱手還禮。
“文臺當也知我想建一支女兵,但如今的健婦營還缺乏歷練,算不得真正的軍隊。”
孫堅看了看不遠處的趙娥,又悄悄瞟了眼言笑晏晏的劉晞,心中大概已有了猜測,便靜靜等著劉晞的下言。
“我本想親自鍛煉他們,奈何雒陽來旨,急召我回京。雒陽煙波詭譎、漩渦重重,是朝臣們攪弄風雲的好地方,卻絕不是我的練兵之所。”
劉晞伸手一指趙娥,道:“於行軍用兵之道上,還要請文臺多加指點。”
孫堅並無異議,淡定答是。
趙娥聽到這話後,便朝兩人再施一禮,“屬下多謝主公栽培,多謝將軍指點。”
劉晞勉勵了趙娥幾句,便又與孫堅部署往後的安排。臨行前,她嘆息一聲,“願我們再見時,風波已平,山河無恙。”
關於稱呼(一個可能不太需要的科普)
明公:對有名位者的尊稱
主公:歷史上其實是劉備的專屬稱呼,可當成私設
使君:對刺史州牧或使者的尊稱
府君:對太守的尊稱
明府:對縣令的尊稱
君侯:對列侯的尊稱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