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氏公達
關燈
小
中
大
荀氏公達
在開春的第一個大朝會上,禦座上的那位皇帝十分心不在焉,一派神游天外的模樣。
眾臣見此雖有些灰心,可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自己看不見。畢竟,以前的朝會,那可是由宦官主持的。
如今皇帝願意屈尊降貴地坐在德陽正殿打瞌睡,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
但新升任諫議大夫的劉陶,顯然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執起玉笏,迅速地出列行至堂中,撩袍下拜道:“臣諫議大夫劉陶,有事啟奏陛下!”
皇帝見眾人大都沈默,本已經做好了退朝回寢殿的打算——奈何被劉陶攪和了。
便只好耐下性子,冷淡道:“卿請講。”
“臣聞天子牧守四方、恩臨天下,從不耽於私欲私情。陛下為大漢皇帝,理當勤政愛民,豈可沈迷享樂、大修園林?”
皇帝當下便橫眉怒目,劉陶這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自己只知道修宮殿園林,天天不務正業了。
他冷哼一聲,嗤道:“朕也曾聽聞:文王之囿方七十裏,民猶以為小也。朕效仿文王與民同樂,有何不可?”
劉陶在驚異於皇帝的厚顏無恥之時,感到了深深的悲憤。他俯首再拜,高聲道:
“當今之世,蝗旱齊至,糧食歉收,陛下前番又寵信張讓等刑餘之人,致使宦官流毒天下。”
“天災人禍並行,百姓流離失所,本就困苦不堪,哪裏能承擔得起因修建園林而增加的賦稅呢?您這哪是與民同樂,這分明是將百姓往絕路上逼啊!”
皇帝聽到這話後更加憤怒,這已經不單在指責他只知玩樂了。這是在罵他眼瞎心狠,不配為君啊!
“劉陶,此處乃朝會之所,焉容你放肆?”皇帝恨恨地招呼殿中守衛,“來人,將這狂妄之徒拖出殿去!”
“臣自知以多言見棄於君,然國有傾覆之機、民有倒懸之危,臣豈敢緘默以對?”
侍衛聞令而行,本要上前捉拿劉陶,卻反被其眼神所震懾,一時楞在了原地。
“陛下,黃巾之鑒近在眼前。您若一意孤行,來日必將重蹈覆轍,屆時大漢百年國祚,盡將付之一旦啊!”
皇帝霍然起身,指著劉陶大罵道:“匹夫!豎子!朕當時就想,黃巾之亂明明沒有半點兒苗頭,你是從哪得來的消息,請朕處置太平道?”
“如今看來,定是你這老匹夫堅守自盜,擅自與張角勾結!”
他惡狠狠地瞪向侍衛,道:“楞著做甚?還不快將這個叛國之人打進雒陽獄,擇日問斬!”
眾臣皆是一驚,未曾想到事態會發酵到現在的地步。當時黃巾之亂平定後,皇帝感念於劉陶的先見之明,可是還給他封了個中陵鄉侯。
哪曾料到,皇帝一朝翻臉,昔日的功勞就成了今日的罪證。
他們不約而同地望向那位可憐的劉陶。到這時候,這位耿直的諫議大夫臉上,依舊是沒有半點懼色的。
他被侍衛摘了梁冠,又被當庭褫奪了官服,沒有一絲一毫的君子儀態。
可沒有人因此詬病他,即便是與他政見不合的政敵,也不得不承認:劉陶無辱士之節!
他猶在仰天吶喊,“前有周文之舉,後有光武之明,陛下,您為何,為何獨獨以胡亥為法?”
空中忽然傳來不絕於耳的鶴鳴之聲,沈郁低回,悲涼哀厲,似是在回應他的哀鳴。
劉陶的聲音從德陽殿消失後,盛怒的皇帝亦拋下百官群臣,徑直回了自己的寢殿。
因劉晞搭救,而重回禦前的呂強憐憫劉陶無辜,便出言向皇帝求情道:
“陛下,劉子奇既蒙您恩情升任諫議大夫,若是對萬事都漠然以對,豈不是辜負君恩?
“臣以為,今日劉陶在朝堂上直言以對,正說明他不忘職責,恪盡職守啊。”
皇帝眼神陡然一厲,喝道:“你還敢為他求情?你難道未曾聽見?那狂徒竟敢把朕比作胡亥,比作胡亥!”
“難道你也覺得朕是胡亥?”
“臣不敢。”呂強不敢再辯,匆匆跪倒於地。而殿中的其他侍從,皆在皇帝的怒火下變得戰戰惶惶,跟著呂強拜下去。
“難道你們也和那匹夫一樣,覺得朕是胡亥?”
滿殿寂靜,誰又敢回應皇帝的這個問題呢?
皇帝就像一只被激怒的公牛,赤紅著雙眼瞪向眾人猶不解氣,偏要用頭上的雙角惡狠狠地攻擊著所有的人。
他咆哮了好一會兒,終於覺得累了,胡亂地坐在那張雕刻著鎏金暗紋的胡床上。
他想:他坐擁四海,富甲天下,乃是萬乘之尊,怎麽能因為一介匹夫的話發怒呢?他不停地安慰著自己,以期讓自己平靜下來。
可劉陶的話就像生了根似的,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腦中回映。
於是他又憤怒地站了起來,他踢翻了胡床,又推倒了桌案,如此還不覺得解氣,面目猙獰地將典中的擺設砸了個幹凈。
那個玉質的鎮紙,便直直地砸向了聞訊而來的劉晞頭上。
以她的身手,其實是可以躲開的。但她只權衡了一瞬,便飛快放棄了躲避的決定,任憑那個鎮紙砸在了額頭上。
鎮紙並不重,但分量也不輕,更何況,這鎮紙還是被劉宏全力砸出去的。
白皙的額頭霎時便破了皮,一點一點地滲出紅色的鮮血。
劉晞低呼一聲,然後便隨其餘人一同跪了下來。
殿中人見狀都是一楞,就連盛怒的皇帝也怔了怔,停下手中的動作,問道:“為何不躲?”
“若是父皇之意,兒臣不敢躲。”
便是養一只貓兒或狗兒養了十幾年,也是有幾分感情的,何況還是一向得用的親生女兒?
劉宏將手裏的東西丟到腳邊,皺眉問道:“你所為何來?也是來為那匹夫求情的?”
“劉晞是父皇之女,自然是為父皇而來。”
劉宏不置可否地嗤笑一聲,“哦?我有何事,值得你如此匆忙地前來?”
劉晞俯首一拜,對曰:“劉陶素負盛名,今若因勸諫殺之,必將使天下震動,士民寒心。且有此前車之鑒,群僚百官誰敢再在父皇面前建言?”
“昔高祖忍周昌不諱之諫,成帝赦朱雲腰領之誅,方成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父皇當三思而後行,豈可自損英名啊?。”
劉宏早料到她此行為求情而來,聞言可謂沒有半點意外,連連冷笑道:
“那你以為該當如何?是不是還得讓朕向那匹夫叩首謝罪啊?”
“父皇容稟。”面對皇帝的連番逼問,劉晞從容答道:“兒臣聽聞,上黨尚有黃巾餘孽作亂。賊寇甚為猖狂,甚至闖進郡府殺了上黨太守。”
她看向皇帝,道:“父皇可以劉陶為繼。”
劉宏起先還有些疑惑,但在摸清劉晞話中的意思後,立刻便快意地大笑了起來,“好!”
好一個借刀殺人!為個匹夫臟了自己的手,好像確實不值當。
劉宏這樣想著,便咬著後槽牙,獰笑道:“便依你之意,讓他到上黨做太守!”
“父皇英明。”
解決完劉陶之事後,劉晞便沒再在皇帝那兒逗留,轉而隨著那位新來的黃門侍郎出了殿門。
行至回廊下時,一直謹守禮儀的黃門侍郎,忽然躬身,雙手奉了條巾帕在她面前。
劉晞微楞,隨即便反應過來,含笑接過這方繡著蕙蘭的巾帕,溫聲道謝:“多謝君之饋贈。”
她拿起這方巾帕,一邊毫不在意地擦拭著額上的汙血,一邊觀察著眼前這位新來的黃門侍郎。
自給了她這方巾帕後,這人便一直低著頭,全身上下都仿佛寫著非禮勿視四個字。
劉晞總覺得他這身儀態熟悉得很,剛想開口相詢,卻聽他道:“救一人易,救天下難。公主何以知其不可而為之?”
“不為小事,何以成大業;不救一人,何以救天下?”
她毫不猶豫地答完後,終於想明白自己為什麽會覺得他熟悉——這身溫潤如玉的儀態,與她曾在荀家見過的那位荀文若,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她大致回憶了一下這人出現在德陽殿的時間,猜出他應該屬於皇帝上次征召的那批名士之列。
便又努力去回想自己曾看過的那份名單,笑問道:“君可是荀氏公達?”
荀攸聞言十分驚愕,但面上卻是不露絲毫,拱手作揖道:“臣正是荀攸。”
恰在這時,中常侍呂強帶著皇帝的旨意追了出來,嘆息一聲後,悄悄將自己手中的玉色陶瓶交給劉晞,道:“公主,這是傷藥。”
荀攸在呂強過來時,便退開了距離,給兩人留足了敘話的空間,此時正一臉木然地立在旁邊。
“謝過呂中官。”她十分有禮地收下呂強的傷藥,問道:“中官可是要到黃門寺獄傳旨?”
“正是。”
“願與君同往。”
她隨著呂強踏出一步後,忽而又頓了腳步,回頭朝荀攸做了一揖。
荀攸亦再次拱手還禮。寬大的衣袖隨風而舞,仿佛即將起行的九天之鶴。
黃門寺獄。
呂強在宣讀完皇帝的旨意後,便將目光放在了低頭跪著的劉陶身上。
他溫順地低著頭,一動不動地跪在臟汙不堪的牢獄之中。
呂強等了片刻,還是沒見他做出反應,便只好言簡意賅地重覆道:“天恩浩蕩,陛下已經赦免了劉君的罪過。府君,接旨之後便起行吧。”
劉陶像是才聽見呂強的話,終於擡起頭來,顫抖著去接皇帝的那道旨意。
他的手實在抖得太厲害,呂強甚至懷疑他根本接不住這道詔書。
但他最終還是接住了。
他定定地望著手中的詔書,呆滯的眼神終於再次恢覆了清明……而後,一點一點地落下渾濁的淚珠。
這道在呂強手裏輕飄飄的詔書,到劉陶手中,卻仿佛有了千鈞之重,像是山岳般壓在他的脊背上,讓他幾乎不能再呼吸。
他終於還是承受不住這樣的重量。
“啪——”,那道代表著皇帝意願的、至高無上的詔書,直直地墜在了臟亂的牢獄。
劉晞早瞧出端倪,提前斥退了周圍的獄吏和小宦官。見此情狀,連忙撿起那道詔書,低聲勸呂強離開,道:“呂中官,還請讓我與劉子奇單獨敘敘話。”
呂強知他們二人交情不匪,便依言離開。
等呂強離開後,劉晞便將提前準備的大氅披在了劉陶身上,溫言換了個更為親切的稱呼,“子奇先生。”
劉陶避開她的攙扶,一頭拜倒在地上,“忠臣殺身,以解君王之怒;孝子殞命,以平尊長之怨……蓋為古往今來的通義。”
“臣敢忘斯義,不自斃以解陛下之忿乎!”
劉晞沒忍住嘆了口氣,“先生莫要意氣用事,天子已經赦免您了。”
“公主。”他慢慢地擡起頭來,以一種十分悲哀的口吻開口喚道。
劉晞這才發現,往日那個爽朗曠達的男子,此時已是淚流滿面。
他語調顫抖,聲音哽咽,但還是望著劉晞,一字一句地說道:
“如果直言勸諫是罪過,那麽劉陶理當以死謝罪;如果……如果這不是罪過,那麽陛下所赦之罪,到底又是什麽?”
“公主,臣若就此而出,則生為汙吏,死為惡鬼;則家門蒙塵,先人遭辱!九泉之下,當以何面目拜見先祖啊!”
低聲嗚咽變成了失聲痛哭。
“劉陶自認清白無辜啊,公主……皇帝所赦之罪,到底是什麽?”
辯才無雙的劉晞,今日卻被問得啞口無言,只能沈默以對。
“皇帝所赦之罪……到底是什麽呢?”
劉陶不是在問劉晞。
他在叩問這個黑地昏天的世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開春的第一個大朝會上,禦座上的那位皇帝十分心不在焉,一派神游天外的模樣。
眾臣見此雖有些灰心,可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權當自己看不見。畢竟,以前的朝會,那可是由宦官主持的。
如今皇帝願意屈尊降貴地坐在德陽正殿打瞌睡,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
但新升任諫議大夫的劉陶,顯然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執起玉笏,迅速地出列行至堂中,撩袍下拜道:“臣諫議大夫劉陶,有事啟奏陛下!”
皇帝見眾人大都沈默,本已經做好了退朝回寢殿的打算——奈何被劉陶攪和了。
便只好耐下性子,冷淡道:“卿請講。”
“臣聞天子牧守四方、恩臨天下,從不耽於私欲私情。陛下為大漢皇帝,理當勤政愛民,豈可沈迷享樂、大修園林?”
皇帝當下便橫眉怒目,劉陶這就差指著他的鼻子罵自己只知道修宮殿園林,天天不務正業了。
他冷哼一聲,嗤道:“朕也曾聽聞:文王之囿方七十裏,民猶以為小也。朕效仿文王與民同樂,有何不可?”
劉陶在驚異於皇帝的厚顏無恥之時,感到了深深的悲憤。他俯首再拜,高聲道:
“當今之世,蝗旱齊至,糧食歉收,陛下前番又寵信張讓等刑餘之人,致使宦官流毒天下。”
“天災人禍並行,百姓流離失所,本就困苦不堪,哪裏能承擔得起因修建園林而增加的賦稅呢?您這哪是與民同樂,這分明是將百姓往絕路上逼啊!”
皇帝聽到這話後更加憤怒,這已經不單在指責他只知玩樂了。這是在罵他眼瞎心狠,不配為君啊!
“劉陶,此處乃朝會之所,焉容你放肆?”皇帝恨恨地招呼殿中守衛,“來人,將這狂妄之徒拖出殿去!”
“臣自知以多言見棄於君,然國有傾覆之機、民有倒懸之危,臣豈敢緘默以對?”
侍衛聞令而行,本要上前捉拿劉陶,卻反被其眼神所震懾,一時楞在了原地。
“陛下,黃巾之鑒近在眼前。您若一意孤行,來日必將重蹈覆轍,屆時大漢百年國祚,盡將付之一旦啊!”
皇帝霍然起身,指著劉陶大罵道:“匹夫!豎子!朕當時就想,黃巾之亂明明沒有半點兒苗頭,你是從哪得來的消息,請朕處置太平道?”
“如今看來,定是你這老匹夫堅守自盜,擅自與張角勾結!”
他惡狠狠地瞪向侍衛,道:“楞著做甚?還不快將這個叛國之人打進雒陽獄,擇日問斬!”
眾臣皆是一驚,未曾想到事態會發酵到現在的地步。當時黃巾之亂平定後,皇帝感念於劉陶的先見之明,可是還給他封了個中陵鄉侯。
哪曾料到,皇帝一朝翻臉,昔日的功勞就成了今日的罪證。
他們不約而同地望向那位可憐的劉陶。到這時候,這位耿直的諫議大夫臉上,依舊是沒有半點懼色的。
他被侍衛摘了梁冠,又被當庭褫奪了官服,沒有一絲一毫的君子儀態。
可沒有人因此詬病他,即便是與他政見不合的政敵,也不得不承認:劉陶無辱士之節!
他猶在仰天吶喊,“前有周文之舉,後有光武之明,陛下,您為何,為何獨獨以胡亥為法?”
空中忽然傳來不絕於耳的鶴鳴之聲,沈郁低回,悲涼哀厲,似是在回應他的哀鳴。
劉陶的聲音從德陽殿消失後,盛怒的皇帝亦拋下百官群臣,徑直回了自己的寢殿。
因劉晞搭救,而重回禦前的呂強憐憫劉陶無辜,便出言向皇帝求情道:
“陛下,劉子奇既蒙您恩情升任諫議大夫,若是對萬事都漠然以對,豈不是辜負君恩?
“臣以為,今日劉陶在朝堂上直言以對,正說明他不忘職責,恪盡職守啊。”
皇帝眼神陡然一厲,喝道:“你還敢為他求情?你難道未曾聽見?那狂徒竟敢把朕比作胡亥,比作胡亥!”
“難道你也覺得朕是胡亥?”
“臣不敢。”呂強不敢再辯,匆匆跪倒於地。而殿中的其他侍從,皆在皇帝的怒火下變得戰戰惶惶,跟著呂強拜下去。
“難道你們也和那匹夫一樣,覺得朕是胡亥?”
滿殿寂靜,誰又敢回應皇帝的這個問題呢?
皇帝就像一只被激怒的公牛,赤紅著雙眼瞪向眾人猶不解氣,偏要用頭上的雙角惡狠狠地攻擊著所有的人。
他咆哮了好一會兒,終於覺得累了,胡亂地坐在那張雕刻著鎏金暗紋的胡床上。
他想:他坐擁四海,富甲天下,乃是萬乘之尊,怎麽能因為一介匹夫的話發怒呢?他不停地安慰著自己,以期讓自己平靜下來。
可劉陶的話就像生了根似的,一遍又一遍地在他腦中回映。
於是他又憤怒地站了起來,他踢翻了胡床,又推倒了桌案,如此還不覺得解氣,面目猙獰地將典中的擺設砸了個幹凈。
那個玉質的鎮紙,便直直地砸向了聞訊而來的劉晞頭上。
以她的身手,其實是可以躲開的。但她只權衡了一瞬,便飛快放棄了躲避的決定,任憑那個鎮紙砸在了額頭上。
鎮紙並不重,但分量也不輕,更何況,這鎮紙還是被劉宏全力砸出去的。
白皙的額頭霎時便破了皮,一點一點地滲出紅色的鮮血。
劉晞低呼一聲,然後便隨其餘人一同跪了下來。
殿中人見狀都是一楞,就連盛怒的皇帝也怔了怔,停下手中的動作,問道:“為何不躲?”
“若是父皇之意,兒臣不敢躲。”
便是養一只貓兒或狗兒養了十幾年,也是有幾分感情的,何況還是一向得用的親生女兒?
劉宏將手裏的東西丟到腳邊,皺眉問道:“你所為何來?也是來為那匹夫求情的?”
“劉晞是父皇之女,自然是為父皇而來。”
劉宏不置可否地嗤笑一聲,“哦?我有何事,值得你如此匆忙地前來?”
劉晞俯首一拜,對曰:“劉陶素負盛名,今若因勸諫殺之,必將使天下震動,士民寒心。且有此前車之鑒,群僚百官誰敢再在父皇面前建言?”
“昔高祖忍周昌不諱之諫,成帝赦朱雲腰領之誅,方成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話。父皇當三思而後行,豈可自損英名啊?。”
劉宏早料到她此行為求情而來,聞言可謂沒有半點意外,連連冷笑道:
“那你以為該當如何?是不是還得讓朕向那匹夫叩首謝罪啊?”
“父皇容稟。”面對皇帝的連番逼問,劉晞從容答道:“兒臣聽聞,上黨尚有黃巾餘孽作亂。賊寇甚為猖狂,甚至闖進郡府殺了上黨太守。”
她看向皇帝,道:“父皇可以劉陶為繼。”
劉宏起先還有些疑惑,但在摸清劉晞話中的意思後,立刻便快意地大笑了起來,“好!”
好一個借刀殺人!為個匹夫臟了自己的手,好像確實不值當。
劉宏這樣想著,便咬著後槽牙,獰笑道:“便依你之意,讓他到上黨做太守!”
“父皇英明。”
解決完劉陶之事後,劉晞便沒再在皇帝那兒逗留,轉而隨著那位新來的黃門侍郎出了殿門。
行至回廊下時,一直謹守禮儀的黃門侍郎,忽然躬身,雙手奉了條巾帕在她面前。
劉晞微楞,隨即便反應過來,含笑接過這方繡著蕙蘭的巾帕,溫聲道謝:“多謝君之饋贈。”
她拿起這方巾帕,一邊毫不在意地擦拭著額上的汙血,一邊觀察著眼前這位新來的黃門侍郎。
自給了她這方巾帕後,這人便一直低著頭,全身上下都仿佛寫著非禮勿視四個字。
劉晞總覺得他這身儀態熟悉得很,剛想開口相詢,卻聽他道:“救一人易,救天下難。公主何以知其不可而為之?”
“不為小事,何以成大業;不救一人,何以救天下?”
她毫不猶豫地答完後,終於想明白自己為什麽會覺得他熟悉——這身溫潤如玉的儀態,與她曾在荀家見過的那位荀文若,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她大致回憶了一下這人出現在德陽殿的時間,猜出他應該屬於皇帝上次征召的那批名士之列。
便又努力去回想自己曾看過的那份名單,笑問道:“君可是荀氏公達?”
荀攸聞言十分驚愕,但面上卻是不露絲毫,拱手作揖道:“臣正是荀攸。”
恰在這時,中常侍呂強帶著皇帝的旨意追了出來,嘆息一聲後,悄悄將自己手中的玉色陶瓶交給劉晞,道:“公主,這是傷藥。”
荀攸在呂強過來時,便退開了距離,給兩人留足了敘話的空間,此時正一臉木然地立在旁邊。
“謝過呂中官。”她十分有禮地收下呂強的傷藥,問道:“中官可是要到黃門寺獄傳旨?”
“正是。”
“願與君同往。”
她隨著呂強踏出一步後,忽而又頓了腳步,回頭朝荀攸做了一揖。
荀攸亦再次拱手還禮。寬大的衣袖隨風而舞,仿佛即將起行的九天之鶴。
黃門寺獄。
呂強在宣讀完皇帝的旨意後,便將目光放在了低頭跪著的劉陶身上。
他溫順地低著頭,一動不動地跪在臟汙不堪的牢獄之中。
呂強等了片刻,還是沒見他做出反應,便只好言簡意賅地重覆道:“天恩浩蕩,陛下已經赦免了劉君的罪過。府君,接旨之後便起行吧。”
劉陶像是才聽見呂強的話,終於擡起頭來,顫抖著去接皇帝的那道旨意。
他的手實在抖得太厲害,呂強甚至懷疑他根本接不住這道詔書。
但他最終還是接住了。
他定定地望著手中的詔書,呆滯的眼神終於再次恢覆了清明……而後,一點一點地落下渾濁的淚珠。
這道在呂強手裏輕飄飄的詔書,到劉陶手中,卻仿佛有了千鈞之重,像是山岳般壓在他的脊背上,讓他幾乎不能再呼吸。
他終於還是承受不住這樣的重量。
“啪——”,那道代表著皇帝意願的、至高無上的詔書,直直地墜在了臟亂的牢獄。
劉晞早瞧出端倪,提前斥退了周圍的獄吏和小宦官。見此情狀,連忙撿起那道詔書,低聲勸呂強離開,道:“呂中官,還請讓我與劉子奇單獨敘敘話。”
呂強知他們二人交情不匪,便依言離開。
等呂強離開後,劉晞便將提前準備的大氅披在了劉陶身上,溫言換了個更為親切的稱呼,“子奇先生。”
劉陶避開她的攙扶,一頭拜倒在地上,“忠臣殺身,以解君王之怒;孝子殞命,以平尊長之怨……蓋為古往今來的通義。”
“臣敢忘斯義,不自斃以解陛下之忿乎!”
劉晞沒忍住嘆了口氣,“先生莫要意氣用事,天子已經赦免您了。”
“公主。”他慢慢地擡起頭來,以一種十分悲哀的口吻開口喚道。
劉晞這才發現,往日那個爽朗曠達的男子,此時已是淚流滿面。
他語調顫抖,聲音哽咽,但還是望著劉晞,一字一句地說道:
“如果直言勸諫是罪過,那麽劉陶理當以死謝罪;如果……如果這不是罪過,那麽陛下所赦之罪,到底又是什麽?”
“公主,臣若就此而出,則生為汙吏,死為惡鬼;則家門蒙塵,先人遭辱!九泉之下,當以何面目拜見先祖啊!”
低聲嗚咽變成了失聲痛哭。
“劉陶自認清白無辜啊,公主……皇帝所赦之罪,到底是什麽?”
辯才無雙的劉晞,今日卻被問得啞口無言,只能沈默以對。
“皇帝所赦之罪……到底是什麽呢?”
劉陶不是在問劉晞。
他在叩問這個黑地昏天的世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