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居,大不易
關燈
小
中
大
帝都居,大不易
在落霞村的時候,由於蘇蘊明姐弟對耕種之事皆不在行,免不了向村民求助,村民淳樸良善,向來是有求必應,逢到兩人缺衣少糧,更沒少接濟他們。
為了報答村民,蘇蘊明便經常幫他們代寫書信。
她本就識繁體字,這兩年經常翻看吳秀才借給聶陽的書,對大聖朝書面用語的行文造句勉強也算熟練,何況收件人和寄件人均不識字,遇到她白話的地方,反而覺得通俗易懂。
所以昨天夜裏見到文房四寶,蘇蘊明便想出代寫書信賺錢,又覺得帝都的平均文化水平高於落霞村,恐怕找不到許多代寫的客源,於是加上一條測字算命。
她模仿電視裏見過的神棍架式,舉著新鮮的槐樹枝從商業街南頭走到北頭。這條街倒並不長,她放慢了步伐,也不過一刻鐘左右便到了街角的拐彎處,停在一間頗氣派的酒樓門前。
這酒樓三層高,格局大方,細節處又極為精致,並不輸給蘇蘊明後世去過黃鶴樓之類。滴水檐下掛著一塊橫匾,上書兩字:“鹿鳴”,墨跡淋漓,仿佛隨時會滴下來一般。
這個典用得很淺,蘇蘊明一看便知出自《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她站在道旁望了一會兒,慢慢地沿原路返回街南頭,仍然沒有人搭理。
蘇蘊明不死心,再次從南向北行,故意更貼近商鋪,一邊走一邊揚聲道:“代寫書信、測字算命,代寫書信、測字算命。”
這次果然引來商鋪內客人和夥計的註目,但大都瞥一眼便轉開頭,有個夥計還站到門口,揮手做勢驅趕。
蘇蘊明心下微有些沮喪,又喊了兩聲便住口,喉嚨已覺燒疼。
她拖著腳步走到拐角處,停下來思量。
總結了一下開局失利,蘇蘊明覺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點沒選好,如今看來這條商業街更像國貿而非西單。二是硬件準備不充分,如果她手裏有個鈴鐺,便能一路走一路搖鈴吸引註意,不必出聲吆喝。
想明白了這兩點,蘇蘊明看看天色尚早,決心亡羊補牢,先尋路到內城的貧民區,希望有機會接到代寫書信的生意。
她擡頭看天,卻發現自己又回到鹿鳴樓門外,大堂內正對著門坐著一位相貌清臒的布衣老者,一手拈須,正笑呵呵地看著她。
蘇蘊明心中一動,緩步走進去,朝老人作了個長揖,溫言道:“向尊長問安。”
“唔。”老人卻斂了笑容,仰面靠在椅背上,雙目似閉非閉,竟打起了瞌睡。
蘇蘊明也不惱,微微含笑地站在原地等待。
大約一柱香過後,老人忽道:“小子,你一身打扮不僧不道不儒,所學師從何處?”
蘇蘊明不慌不忙地道:“小子非僧非道非儒,所學皆為家傳。”同時在心裏默默加上一條:第三,包裝不夠。
“哦?”老人張開眼,似乎有了點興趣,道:“你不通易數?”
蘇蘊明搖頭,道:“易理博大精深,小子才疏學淺,無顏涉及。”
她左手舉高了布招子,右手指了指上面“測字”兩個字,道:“小道而已。”
老人想了想,手指蘸了杯中酒水,在桌面寫了一個字,道:“口說無憑,你且試來。”
“是。”蘇蘊明恭恭敬敬地又行一禮,這才挪到近處,仔細看了看那個字。
是一個“秋”字。
老人道:“你便猜猜我的身份。”
蘇蘊明沈吟片刻,道:“先人造字,以‘火’喻秋天成熟禾谷之形,‘秋’,即禾谷熟也,有收獲、安歇之意。尊長字體圓潤,見豐盛而無蕭索,更具福兆。”
“至於尊長的身份……”蘇蘊明微微一笑,輕道:“得罪。”伸手也到酒杯中蘸了蘸,在桌面上慢慢地寫了四句詩:“不著衣冠數年,水雲深處好眠。平生無官自樂,第一驕人秋天。”
老人見著這四句詩,默然半晌,蘇蘊明依然含笑侍立一旁。
“再來。”老人忽地雙眉一揚,也不說她是對是錯,又在桌面上寫了一個字,道:“測一測老夫今年的氣運。”
蘇蘊明定睛看時,卻還是一個“秋”字。
她不禁看向老人,老人也正盯著她,面色端凝,一雙細長的老眼半開半閉,掩住眼底精光。
蘇蘊明低下頭,一邊蘸酒在桌上寫字,一邊道:“自‘夏’而‘秋’,繁盛之極也。然天地有知,氣運流傳不歇,‘秋’過了即是‘冬’,‘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老人見她所書,仍舊是四句詩:“沈沈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秋月明,空照一天雪。”
“吹燈秋月明,空照一天雪。”老人喃喃念了幾遍,突地起身,頭也不回地走出酒樓。
蘇蘊明望著他的背影,雙手抱拳,又是恭恭敬敬地長揖到底。
身後忽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蘇蘊明回頭一看,卻是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下頜留著三綹墨黑的長須,顯得頗為瀟灑。
中年文士友善地又拍了拍她的肩膀,遞給她一個小袋子,笑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你還說你不讀《周易》?”
蘇蘊明向他作揖,文士笑著擺了擺手,轉身出去,身後跟著七、八個人,都是先前隔壁桌的食客。
目送眾人走遠,蘇蘊明這才拉開手裏的袋子,向內覷了一眼。
大約五、六塊碎銀,統共不到五兩,已是極可觀的橫財了。
蘇蘊明笑了笑,心裏禁不住有些得意。所謂“測字算命”,不過是一點心理暗示和神秘主義,她大學的時候選修過心理學,再加上註意觀察,大膽假設,善用推理,不必福爾摩斯的本領也能自圓其說。
比如這位老人,雖然外面一身布衣,袖口寬大,卻能看到絲綢裏衣的邊子。且不說坐在鄰桌,卻頻頻向這邊註目的中年文士幾名明顯的隨從,單老人那副自然而然頤指氣使的氣勢,便定非常人。
若在別地,蘇蘊明或許還猜是什麽不知天高地厚的土財主,但身在帝都端桓,天子腳下,沒點份量的人誰敢橫?
所以蘇蘊明猜他是官身,或者曾經是官身,反正袁隨園的詩摸棱兩可,可以理解為‘已’,也可理解為‘欲’,像他這種人,自恃身份,不會強要她解釋清楚。
至於後面再測的那四句詩,純屬是她胡掰,道理自然是對的,詩也依然是袁公的,到底測出了什麽,便是看山看水,各有境界了。
中年文士緊趕慢趕,終於追上老人。老人瞥他一眼,道:“這便是小三子動用虎狴去查的人?”
“是。”中年文士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三少懷疑他是東廠的人。”
“胡鬧!”老人啼笑皆非,“難道小三子以為他是……”他突然剎住,想起適才的四句批語,心裏一陣不舒服,臉色又變得難看。
“告訴小三子,這人先看著,輕易不要動。”
“是。”
另一邊,蘇蘊明揣好錢袋,在老人留下的席面上拿了一只幹凈的酒杯,拎起酒壺,慢慢地斟了一杯酒。
酒色澄黃,香氣四溢。
靠著無名老人慷慨的饋贈,蘇蘊明總算能在帝都立住腳。
她花了三天時間在內城四處游蕩,最後選了城北的“失印巷”定居。失印巷的名字古怪,據傳前朝有貪官途經此巷,被一位俠客盜走官印,最終落得罷官的下場,百姓為了紀念這位俠客的功績,便將此地命名“盜印巷”,後因官府幹預,又更名“失印巷”。
蘇蘊明聽到這荒唐的傳說,只是笑了笑,她學法律出身,對以武犯禁的所謂俠客沒什麽好感,但她也明白,身處等級森嚴吏治黑暗的年代,老百姓面對強權根本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於被拯救。連她自己也不例外。
蘇蘊明在失印巷賃下一間房,房東是一對王姓的寡母幼子,她原以為那頭發花白、面容憔悴的王氏有四十來歲,後來才從鄰居口中得知,王氏只有二十七歲,竟比她還小一歲。
王氏的兒子今年七歲,連名字都沒有,他娘只會“心肝肉兒”的想到什麽叫什麽。王小盆友瘦得伶丁,顯得頭大身子小,偏又是巴掌大一張小臉,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蘇蘊明喜歡這孩子,每當他怯怯地躲在母親身後偷看她,她便想起聶陽。
所以當王氏窘得滿面通紅,結結巴巴地求她教兒子識字,蘇蘊明一口答應下來。
失印巷鄰近“見月寺”,後者是端桓四大名剎之一,每年浴佛節時,香火鼎盛,半城之外都能望見香煙繚繚而上。即使平日裏也多有善男信女來來往往,虔誠禮拜。
蘇蘊明選中失印巷居住,除了房租便宜,周圍住戶皆是不識字的貧民、代寫書信的潛在客源,往見月寺必經失印巷也是原因之一。
這日一大早,蘇蘊明告別了去大戶人家做漿洗女工的王氏,一手挎著籃子,籃子裏裝著吃飯的家夥,一手牽著王小盆友施施然出門。
不過走了十來步,她停在巷道裏一處略微凹進去的地方,小心把留在此處的一張三條腿的小木桌支起來,緊靠著巷壁放平,再拖出桌子下面的瘸腿椅子,用王小盆友遞來的石塊墊得穩穩當當。
收拾停當,蘇蘊明這才把帶來的籃子放到桌面上,從籃子裏依次拿出布招子、鈴鐺、文房四寶。
她掛起“代寫書信、測字算命”的布招子,一邊磨墨一邊等待,王小盆友坐在她腳邊的地上,拿著鈴鐺搖一搖,稀罕地探腦袋往□□裏瞧一會兒,又搖一搖。
與往常一樣,蘇蘊明的生意不錯,近中午的時候已幫人寫了六封信。附近的人喜歡她,主要是她收費便宜,不論多長的信都只收一文錢,且不像別的先生那樣惜墨,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全是字,讓人覺得錢花的值。
不過蘇蘊明也有他們不了解的怪癖,每次寫信之前,她都會向他們打聽一個皮膚很白的俊秀少年,寫完信後,也會在後面附上,如果見到這樣一位少年,請一定要來信通知,必有重謝。
自然會有人問她這少年是誰,蘇蘊明總是嘆氣,答是她唯一的親人,在意外中失散的弟弟。眾人心下惻然,免不了出言安慰,下次來光顧的時候也會關心地問上幾句。
午時剛過,蘇蘊明擡頭望了望升到天空正中的太陽,往墻角的陰影裏縮了縮,又打開籃子,取出一個幹巴巴的窩頭。
大聖朝的普通人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蘇蘊明對此倒沒所謂,二00九年在辦公室加班的時候,她就經常性不吃午飯。但聶陽在發育期,蘇蘊明怕他營養不良,口糧再少也要給他湊足一天三頓。聶陽卻只盯著她,她不吃他便不吃。久而久之,兩姐弟每天飲食規律,倒把蘇蘊明的頑固性胃病養好了。
蘇蘊明盯著窩窩頭出了一會兒神,眼前忽然一晃,一張臟兮兮的小臉湊過來,大眼睛繞著窩頭溜了一圈又一圈。
她伸手把窩頭掰開,大的一半遞給王小盆友。
王小盆友搖了搖頭,把比臉更臟的手指頭含進嘴裏,又搖了搖頭。
蘇蘊明把他的手指頭從嘴裏拔出來,半塊窩頭放進他掌心,轉頭不再理他。
過了一會兒,身後傳來細細的咀嚼聲,蘇蘊明笑了笑,捏碎了剩下的窩頭,慢慢地放進嘴裏。
吃完飯,仍然沒有客人,蘇蘊明開始教王小盆友識字。
她不知道大聖朝的兒童啟蒙該用什麽書,身邊只有一本聶陽用過的《孟子》,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挑筆劃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字地硬教。
教完今天的字,蘇蘊明讓王小盆友用尖石塊在地上抄寫十遍,再默寫至今教過的總共二十七個字十遍。
王小盆友年小力弱,字寫得歪歪扭扭,但他記心甚好,居然沒有出錯。
蘇蘊明滿意地點點頭,摸了摸王小盆友的大腦袋以示鼓勵。王小盆友在她手下眨巴著眼睛,忽然道:“師傅,給我取個名字吧。”
這孩子連內向寡言都像極聶陽,難得聽他開口,還是用清亮的童音叫她師傅。蘇蘊明蹲下身平視他,道:“好。”
她仰頭想了想,烈日當空,晃得她眼前只剩明晃晃的光圈,她瞇起眼,道:“既然你的啟蒙是《孟子》,我也用《孟子》為你命名。”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她背完這段話,低頭看著王小盆友的眼睛,仿佛透過這孩子認真單純的眼睛,看見多年以前的另一雙懵懂黑眸。
蘇蘊明輕聲道:“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首先要努力地活著,然後要努力地有意義地活著,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活著的意義,那麽死也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
她話音未落,後方傳來一聲女子輕笑,脆生生如銀盆滴水,煞是好聽。
那女子笑道:“你們聽到沒有,居然有人如此曲解《孟子》,亞聖有知,怕是要發雷霆之怒,降下霹靂來清理門戶了!”
她說完又笑,跟著響起另兩人的笑聲,似是一男一女的年輕人。
蘇蘊明沒有理他們,王小盆友聽不懂他們說什麽,卻猜到他們在奚落師傅,小臉立刻鼓成包子,瞪著溜圓的大眼睛就想沖過去。
蘇蘊明一把拉他回來,伸手刮了下他的小鼻子,溫言道:“你以後就叫‘生義’吧,王生義。”
身後那女子又笑道:“生哥哥、義哥哥,這孩子的名字正好從你們那裏一人取了一個字,我看倒比你們的名字好。”
一個似曾相識的年輕男子聲音嘟囔了一句什麽,蘇蘊明心頭一動,徐徐站直身,回過頭,果然看到夏慕生在無奈地抓著耳朵,身旁是三個與他年齡相若的男女。
蘇蘊明向那三人一眼望去,先見著一個人。
見著這個人,她的目光便再也移不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落霞村的時候,由於蘇蘊明姐弟對耕種之事皆不在行,免不了向村民求助,村民淳樸良善,向來是有求必應,逢到兩人缺衣少糧,更沒少接濟他們。
為了報答村民,蘇蘊明便經常幫他們代寫書信。
她本就識繁體字,這兩年經常翻看吳秀才借給聶陽的書,對大聖朝書面用語的行文造句勉強也算熟練,何況收件人和寄件人均不識字,遇到她白話的地方,反而覺得通俗易懂。
所以昨天夜裏見到文房四寶,蘇蘊明便想出代寫書信賺錢,又覺得帝都的平均文化水平高於落霞村,恐怕找不到許多代寫的客源,於是加上一條測字算命。
她模仿電視裏見過的神棍架式,舉著新鮮的槐樹枝從商業街南頭走到北頭。這條街倒並不長,她放慢了步伐,也不過一刻鐘左右便到了街角的拐彎處,停在一間頗氣派的酒樓門前。
這酒樓三層高,格局大方,細節處又極為精致,並不輸給蘇蘊明後世去過黃鶴樓之類。滴水檐下掛著一塊橫匾,上書兩字:“鹿鳴”,墨跡淋漓,仿佛隨時會滴下來一般。
這個典用得很淺,蘇蘊明一看便知出自《詩經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她站在道旁望了一會兒,慢慢地沿原路返回街南頭,仍然沒有人搭理。
蘇蘊明不死心,再次從南向北行,故意更貼近商鋪,一邊走一邊揚聲道:“代寫書信、測字算命,代寫書信、測字算命。”
這次果然引來商鋪內客人和夥計的註目,但大都瞥一眼便轉開頭,有個夥計還站到門口,揮手做勢驅趕。
蘇蘊明心下微有些沮喪,又喊了兩聲便住口,喉嚨已覺燒疼。
她拖著腳步走到拐角處,停下來思量。
總結了一下開局失利,蘇蘊明覺得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地點沒選好,如今看來這條商業街更像國貿而非西單。二是硬件準備不充分,如果她手裏有個鈴鐺,便能一路走一路搖鈴吸引註意,不必出聲吆喝。
想明白了這兩點,蘇蘊明看看天色尚早,決心亡羊補牢,先尋路到內城的貧民區,希望有機會接到代寫書信的生意。
她擡頭看天,卻發現自己又回到鹿鳴樓門外,大堂內正對著門坐著一位相貌清臒的布衣老者,一手拈須,正笑呵呵地看著她。
蘇蘊明心中一動,緩步走進去,朝老人作了個長揖,溫言道:“向尊長問安。”
“唔。”老人卻斂了笑容,仰面靠在椅背上,雙目似閉非閉,竟打起了瞌睡。
蘇蘊明也不惱,微微含笑地站在原地等待。
大約一柱香過後,老人忽道:“小子,你一身打扮不僧不道不儒,所學師從何處?”
蘇蘊明不慌不忙地道:“小子非僧非道非儒,所學皆為家傳。”同時在心裏默默加上一條:第三,包裝不夠。
“哦?”老人張開眼,似乎有了點興趣,道:“你不通易數?”
蘇蘊明搖頭,道:“易理博大精深,小子才疏學淺,無顏涉及。”
她左手舉高了布招子,右手指了指上面“測字”兩個字,道:“小道而已。”
老人想了想,手指蘸了杯中酒水,在桌面寫了一個字,道:“口說無憑,你且試來。”
“是。”蘇蘊明恭恭敬敬地又行一禮,這才挪到近處,仔細看了看那個字。
是一個“秋”字。
老人道:“你便猜猜我的身份。”
蘇蘊明沈吟片刻,道:“先人造字,以‘火’喻秋天成熟禾谷之形,‘秋’,即禾谷熟也,有收獲、安歇之意。尊長字體圓潤,見豐盛而無蕭索,更具福兆。”
“至於尊長的身份……”蘇蘊明微微一笑,輕道:“得罪。”伸手也到酒杯中蘸了蘸,在桌面上慢慢地寫了四句詩:“不著衣冠數年,水雲深處好眠。平生無官自樂,第一驕人秋天。”
老人見著這四句詩,默然半晌,蘇蘊明依然含笑侍立一旁。
“再來。”老人忽地雙眉一揚,也不說她是對是錯,又在桌面上寫了一個字,道:“測一測老夫今年的氣運。”
蘇蘊明定睛看時,卻還是一個“秋”字。
她不禁看向老人,老人也正盯著她,面色端凝,一雙細長的老眼半開半閉,掩住眼底精光。
蘇蘊明低下頭,一邊蘸酒在桌上寫字,一邊道:“自‘夏’而‘秋’,繁盛之極也。然天地有知,氣運流傳不歇,‘秋’過了即是‘冬’,‘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老人見她所書,仍舊是四句詩:“沈沈更鼓急,漸漸人聲絕。吹燈秋月明,空照一天雪。”
“吹燈秋月明,空照一天雪。”老人喃喃念了幾遍,突地起身,頭也不回地走出酒樓。
蘇蘊明望著他的背影,雙手抱拳,又是恭恭敬敬地長揖到底。
身後忽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蘇蘊明回頭一看,卻是一位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下頜留著三綹墨黑的長須,顯得頗為瀟灑。
中年文士友善地又拍了拍她的肩膀,遞給她一個小袋子,笑道:“‘日中則昃,月盈則食’,你還說你不讀《周易》?”
蘇蘊明向他作揖,文士笑著擺了擺手,轉身出去,身後跟著七、八個人,都是先前隔壁桌的食客。
目送眾人走遠,蘇蘊明這才拉開手裏的袋子,向內覷了一眼。
大約五、六塊碎銀,統共不到五兩,已是極可觀的橫財了。
蘇蘊明笑了笑,心裏禁不住有些得意。所謂“測字算命”,不過是一點心理暗示和神秘主義,她大學的時候選修過心理學,再加上註意觀察,大膽假設,善用推理,不必福爾摩斯的本領也能自圓其說。
比如這位老人,雖然外面一身布衣,袖口寬大,卻能看到絲綢裏衣的邊子。且不說坐在鄰桌,卻頻頻向這邊註目的中年文士幾名明顯的隨從,單老人那副自然而然頤指氣使的氣勢,便定非常人。
若在別地,蘇蘊明或許還猜是什麽不知天高地厚的土財主,但身在帝都端桓,天子腳下,沒點份量的人誰敢橫?
所以蘇蘊明猜他是官身,或者曾經是官身,反正袁隨園的詩摸棱兩可,可以理解為‘已’,也可理解為‘欲’,像他這種人,自恃身份,不會強要她解釋清楚。
至於後面再測的那四句詩,純屬是她胡掰,道理自然是對的,詩也依然是袁公的,到底測出了什麽,便是看山看水,各有境界了。
中年文士緊趕慢趕,終於追上老人。老人瞥他一眼,道:“這便是小三子動用虎狴去查的人?”
“是。”中年文士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三少懷疑他是東廠的人。”
“胡鬧!”老人啼笑皆非,“難道小三子以為他是……”他突然剎住,想起適才的四句批語,心裏一陣不舒服,臉色又變得難看。
“告訴小三子,這人先看著,輕易不要動。”
“是。”
另一邊,蘇蘊明揣好錢袋,在老人留下的席面上拿了一只幹凈的酒杯,拎起酒壺,慢慢地斟了一杯酒。
酒色澄黃,香氣四溢。
靠著無名老人慷慨的饋贈,蘇蘊明總算能在帝都立住腳。
她花了三天時間在內城四處游蕩,最後選了城北的“失印巷”定居。失印巷的名字古怪,據傳前朝有貪官途經此巷,被一位俠客盜走官印,最終落得罷官的下場,百姓為了紀念這位俠客的功績,便將此地命名“盜印巷”,後因官府幹預,又更名“失印巷”。
蘇蘊明聽到這荒唐的傳說,只是笑了笑,她學法律出身,對以武犯禁的所謂俠客沒什麽好感,但她也明白,身處等級森嚴吏治黑暗的年代,老百姓面對強權根本無能為力,只能寄希望於被拯救。連她自己也不例外。
蘇蘊明在失印巷賃下一間房,房東是一對王姓的寡母幼子,她原以為那頭發花白、面容憔悴的王氏有四十來歲,後來才從鄰居口中得知,王氏只有二十七歲,竟比她還小一歲。
王氏的兒子今年七歲,連名字都沒有,他娘只會“心肝肉兒”的想到什麽叫什麽。王小盆友瘦得伶丁,顯得頭大身子小,偏又是巴掌大一張小臉,忽閃忽閃的大眼睛。
蘇蘊明喜歡這孩子,每當他怯怯地躲在母親身後偷看她,她便想起聶陽。
所以當王氏窘得滿面通紅,結結巴巴地求她教兒子識字,蘇蘊明一口答應下來。
失印巷鄰近“見月寺”,後者是端桓四大名剎之一,每年浴佛節時,香火鼎盛,半城之外都能望見香煙繚繚而上。即使平日裏也多有善男信女來來往往,虔誠禮拜。
蘇蘊明選中失印巷居住,除了房租便宜,周圍住戶皆是不識字的貧民、代寫書信的潛在客源,往見月寺必經失印巷也是原因之一。
這日一大早,蘇蘊明告別了去大戶人家做漿洗女工的王氏,一手挎著籃子,籃子裏裝著吃飯的家夥,一手牽著王小盆友施施然出門。
不過走了十來步,她停在巷道裏一處略微凹進去的地方,小心把留在此處的一張三條腿的小木桌支起來,緊靠著巷壁放平,再拖出桌子下面的瘸腿椅子,用王小盆友遞來的石塊墊得穩穩當當。
收拾停當,蘇蘊明這才把帶來的籃子放到桌面上,從籃子裏依次拿出布招子、鈴鐺、文房四寶。
她掛起“代寫書信、測字算命”的布招子,一邊磨墨一邊等待,王小盆友坐在她腳邊的地上,拿著鈴鐺搖一搖,稀罕地探腦袋往□□裏瞧一會兒,又搖一搖。
與往常一樣,蘇蘊明的生意不錯,近中午的時候已幫人寫了六封信。附近的人喜歡她,主要是她收費便宜,不論多長的信都只收一文錢,且不像別的先生那樣惜墨,一張紙上密密麻麻全是字,讓人覺得錢花的值。
不過蘇蘊明也有他們不了解的怪癖,每次寫信之前,她都會向他們打聽一個皮膚很白的俊秀少年,寫完信後,也會在後面附上,如果見到這樣一位少年,請一定要來信通知,必有重謝。
自然會有人問她這少年是誰,蘇蘊明總是嘆氣,答是她唯一的親人,在意外中失散的弟弟。眾人心下惻然,免不了出言安慰,下次來光顧的時候也會關心地問上幾句。
午時剛過,蘇蘊明擡頭望了望升到天空正中的太陽,往墻角的陰影裏縮了縮,又打開籃子,取出一個幹巴巴的窩頭。
大聖朝的普通人一天只吃早、晚兩頓飯,蘇蘊明對此倒沒所謂,二00九年在辦公室加班的時候,她就經常性不吃午飯。但聶陽在發育期,蘇蘊明怕他營養不良,口糧再少也要給他湊足一天三頓。聶陽卻只盯著她,她不吃他便不吃。久而久之,兩姐弟每天飲食規律,倒把蘇蘊明的頑固性胃病養好了。
蘇蘊明盯著窩窩頭出了一會兒神,眼前忽然一晃,一張臟兮兮的小臉湊過來,大眼睛繞著窩頭溜了一圈又一圈。
她伸手把窩頭掰開,大的一半遞給王小盆友。
王小盆友搖了搖頭,把比臉更臟的手指頭含進嘴裏,又搖了搖頭。
蘇蘊明把他的手指頭從嘴裏拔出來,半塊窩頭放進他掌心,轉頭不再理他。
過了一會兒,身後傳來細細的咀嚼聲,蘇蘊明笑了笑,捏碎了剩下的窩頭,慢慢地放進嘴裏。
吃完飯,仍然沒有客人,蘇蘊明開始教王小盆友識字。
她不知道大聖朝的兒童啟蒙該用什麽書,身邊只有一本聶陽用過的《孟子》,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挑筆劃簡單的,一個字一個字地硬教。
教完今天的字,蘇蘊明讓王小盆友用尖石塊在地上抄寫十遍,再默寫至今教過的總共二十七個字十遍。
王小盆友年小力弱,字寫得歪歪扭扭,但他記心甚好,居然沒有出錯。
蘇蘊明滿意地點點頭,摸了摸王小盆友的大腦袋以示鼓勵。王小盆友在她手下眨巴著眼睛,忽然道:“師傅,給我取個名字吧。”
這孩子連內向寡言都像極聶陽,難得聽他開口,還是用清亮的童音叫她師傅。蘇蘊明蹲下身平視他,道:“好。”
她仰頭想了想,烈日當空,晃得她眼前只剩明晃晃的光圈,她瞇起眼,道:“既然你的啟蒙是《孟子》,我也用《孟子》為你命名。”
“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她背完這段話,低頭看著王小盆友的眼睛,仿佛透過這孩子認真單純的眼睛,看見多年以前的另一雙懵懂黑眸。
蘇蘊明輕聲道:“這段話的意思是,我們首先要努力地活著,然後要努力地有意義地活著,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活著的意義,那麽死也不是什麽可怕的事情……”
她話音未落,後方傳來一聲女子輕笑,脆生生如銀盆滴水,煞是好聽。
那女子笑道:“你們聽到沒有,居然有人如此曲解《孟子》,亞聖有知,怕是要發雷霆之怒,降下霹靂來清理門戶了!”
她說完又笑,跟著響起另兩人的笑聲,似是一男一女的年輕人。
蘇蘊明沒有理他們,王小盆友聽不懂他們說什麽,卻猜到他們在奚落師傅,小臉立刻鼓成包子,瞪著溜圓的大眼睛就想沖過去。
蘇蘊明一把拉他回來,伸手刮了下他的小鼻子,溫言道:“你以後就叫‘生義’吧,王生義。”
身後那女子又笑道:“生哥哥、義哥哥,這孩子的名字正好從你們那裏一人取了一個字,我看倒比你們的名字好。”
一個似曾相識的年輕男子聲音嘟囔了一句什麽,蘇蘊明心頭一動,徐徐站直身,回過頭,果然看到夏慕生在無奈地抓著耳朵,身旁是三個與他年齡相若的男女。
蘇蘊明向那三人一眼望去,先見著一個人。
見著這個人,她的目光便再也移不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