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長生祠◎
皇帝既然招了方若廷進宮來, 必然是要見澹臺衡一面的。
他們那日在鳳凰臺弄風起霧,也不是為就叫年輕的何閣臣醉一回。
所以日前追緝逆賊與勾結海匪的邵青天邵大將軍在殿前回稟時,何躬行就說起立儲之事。
剛班師而回的邵青天一楞,看了那位年輕閣臣一眼。
他雖然與何躬行年歲相當, 都是陛下登基後才提拔起來的臣子, 可一個文一個武, 閣臣前途運勢卻是他一個征北大將軍不能比的。
他自然不敢置喙,只是心中仍不由覺這位閣臣實在是敢想敢言, 竟敢當面就與陛下爭辯。
此時就不得不言張銘為臣敏銳與善斷之事。
他深知何躬行對澹臺衡的深憫, 卻從不與何躬行一同進言。
每次進宮,面聖, 皆一人而行,這無異於在告訴這位陛下,如何偏頗挾私,都是他一人的見解, 與他的弟子無關。
而他的弟子呢, 年輕氣盛,忠直敢言,在幾次涉及那亡魂的政事上, 都表現得不偏不倚,甚至可說是偏頗之至:
一次被楚帝以泣告尊父慧弟早夭書怒而駁斥回去,一次眼見二皇子如此荒唐,卻仍為他求情。
因而哪怕未開口, 楚帝就握緊扶手, 知道這臣子要說什麽, 怎麽說。
“二皇子雖於德行有虧, 致陛下厭, 朝野唾,但國不可一日無儲,無儲則事難預,政將廢。臣知陛下春秋鼎盛,亦廣開言路,對人鬼一視同仁,但政有亡魂無礙,國本豈可因亡魂現世而動搖?”
他未說完,楚帝已怒而抄起茶盞摔出去!楚也有刑不上大夫的祖制,但楚帝鮮少如此苛待臣屬,砸在何躬行腳邊,濺他衣袍,已經是相當嚴厲。
何躬行卻只是閉眼,仍在說:“夫聖在世,仍書子不語,怪力亂神,如今此人可算謙和,陛下才可得今日政果,但一國維系,不可只依靠一亡魂。”
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彈劾到底,便將明日早朝時群臣可能要進諫的話,都說了個遍:
“且此人甫一面世,便有災異之相,一國嫡長,廢入冷宮,縱其非有意如此,難保其心不生變......”
楚帝怒而起身離去,拂袖間怒火高漲,嚇得左右侍從皆面如土色,張銘卻拄著拐杖從賜座上站起,心中屢嘆。
何瞻敏於學問,嫉惡如仇,若是真彈劾澹臺公子,言辭怎可能如此溫和?必然引經據典,且必須在朝臣面前,才可叫人心服。
如今卻收斂鋒芒,非但不曾言史,話裏話外還有以此諷諫,請陛下仔細斟酌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才可叫群臣無處彈劾之意。
他教導何瞻多年,何曾見他對哪一同僚如此盡心過?但終究自己也做不到問心無愧,便隨他去了。
路上何躬行問:“陛下可真會立儲?”儲君只是緣由,澹臺衡非此世之人,若要大張旗鼓立廟祭祀,終究尷尬。
張銘卻搖頭:“祠雖有,你可曾見到百姓絡繹不絕去見,看到香火連綿百裏不絕?”
這都是某一年二皇子與使臣賑災,所有的聲名。落到如今,他連一座長生祠的香火也不曾試圖收取。
何躬行捏緊手指。
張銘嘆:“所以此事癥結早不在陛下欲如何對待澹臺公子,而在於陰陽相隔,陛下要如何令澹臺公子回心轉意,且願意去接納,去看見,為他而立的長生祠,遍布京城。”
魏駱也在見陛下心神不寧,屢次去聽更漏時,憂心忡忡望去,想,距公子說離去時已過三日,按理,公子也該回了,只是那些長生祠,該亮還是不亮好呢?
秦疏來見了李若。
婚姻大事在前,李若本該十分忙碌,出門前婢女也因此事而念叨個不休,結果貼身侍女正欲也出口勸說一二,李若直掀起車簾,讓她不用去了。
貼身侍女臉色一白,再看小姐,對她也是:“你也不用了。”便自己一個人登了馬車,和車夫一道到了這天子腳下的一處茶肆。
她也不管侍女是否焦急慌張被嚇哭,只坐在那,瞧見秦疏氣色大好,不知這是因香火豐饒,只認真道:“你瞧著不太一樣了。”
秦疏也說:“李小姐與當日也判若兩人。”
李若盯著茶水:“當日我知雲臺寺有異,滿心只想著如何尋出。”秦疏接道:“為家父爭一爭功勞,也爭一份蔭蔽?”
李若微怔,不料她已接著道:“你讓我查的謝家,我也查了。”李若本想詢問她是如何知曉父親近況的,聞言下意識問:“我何時請你去查過?”
恰巧茶肆依托酒樓,在二三層,木梯之下女聲婉轉在唱,求父母容情,若是容不得情,便要與情郎私奔。
秦疏哼笑一聲,婚事對於古代女子如何要緊,如何等同於一生所求這樣的話,她是不會說的,她只求馬甲香火。
秦疏拿起筷子擺在一個青瓷碗上,筷尖穩當,直對行宮方向。若是順手,可以小攜一兩個她看的順眼的人,也非不可。
“姊姊何不勞心去想。”
木梯上響起腳步聲,在李若面前無有遮掩的秦疏也換了個稱呼,女聲卻不似往日纖弱,沒有力度,反而清雅舒緩。
“令尊官職有損,他們若真有真心,朝堂之上提攜幾下,也不會有何利益受損。締結兩性親緣,便互相提攜,這樣的事還少麽?總不會只因你們李謝交好,陛下便降罪了。”
畢竟姻親左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皇家也不能免俗,何況是官員?
她語調也輕慢,娓娓道來,聽得人如浴春風,李若本就覺秦疏與尋常不同,聽到此處,也也凝神。
因為謝家正是派人如此悄悄傳了信,請她切勿為父親被貶的事受影響,他們也是礙於聲名不好施援,她才躊躇不定。
父親卻非說謝家有禮,如此也是應該的。
“反倒是從另一個角度想,他們不願提攜,此事就頗為奇怪了。”
李若手指一蜷,在秦疏循循善誘之後,終於心中有片刻清明,喃喃出聲:“他們知父親將有貶?”而且是大貶特貶,所以才明明定下了親事,卻連為父親說句話,上門來拜見第二回 也不曾。
秦疏拿出拜帖,推至李若面前,輕聲:“正是如此。”
剿除叛賊,本是小事。
楚帝祭祀太廟前便是在為叛賊四處流竄而楚軍追逐遲緩而頭疼。
澹臺衡獻策後,知道叛賊與海匪本屬一脈,巢穴約莫就盤桓於臨海邊境之中,剿賊更是輕易如家常便飯。
可楚帝仍是為此事親自去見了那被抓的叛賊俘虜,也親自向海賊透露了澹臺衡的消息。這是為何?
李若面色仍白,但拿著拜帖看時,身不抖嘴不言,瞧著十分鎮定。一目十行掃完後,她擡頭定定地看向秦疏。
因為楚帝也不確定。楚帝也不知道海賊會流竄到何州何府,何省何縣,才能被一次性剿空。甚至,他放任海賊記恨澹臺衡,想借此除去亡魂,本身就是一個訊號。
他在放海賊入楚。
而叛賊入楚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無人衛楚,海賊才敢來,才敢長驅直入。那麽,答案就很明確了。
到底是有人真的與海賊勾結,膽大妄為敢流竄至天子腳下,還是有人利用楚帝的疑心,引得楚帝懷疑有人與海賊勾結,打算甕中捉鱉呢?
女子輕聲:“他們會在婚宴上舉事。”
李若臉色一白,不可置信地擡頭。
秦疏拿起兜帽,躬身上馬車時與李家馬車上的李若遙遙對望。風吹開兜帽間,李若垂眸,雙手交疊,叉手,給秦疏行了一個標準的秦禮。
秦疏莞爾,不去計較李若這一小小的試探。
其實她本也可不插手謝家構陷李家爭權奪利這件事,馬車上的秦疏把玩著腰間的瑪瑙墜子。
只是原主父親便是武將,楚重文輕武,錦衣衛雖未積弊但已有暴戾聲名在外,她要累世的香火,總要保證她在楚時,楚沒有什麽劇烈動蕩吧。
而且此事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繁華坊市背後有石頂錚錚葳蕤,明顯是新立的長生祠無異。秦疏放下車簾。讓楚有禍,而馬甲不得已接受長生祠長亮燭火,為楚解禍。
她雖然可以自己謀策,但終究牽涉其中,疏漏頗多。楚朝君臣雖然偏心偏信,但也不會屢見意外而置之不理,固執相信那些事與她馬甲無關吶。
還是順楚事而為方便。
楚帝若不放著得用的臣子而不用,越過李若的父親,去用一個年不過三十的年輕武將,這年輕武將還曾受過李若父親的恩惠,此事來去脈絡也不會這樣分明。
楚雖遼闊,名將卻鮮有,要猜此局是為何人所設不難。
覺察出謝家與李家結親,態度卻不熱絡,對李家困窘也視而不見,兩廂態度的矛盾之處,再細細推敲,得知他們結親是為何,更是輕而易舉。
秦疏聯想起李若在雲臺寺的冷淡肆意以及定親後,被迫斡旋於謝李親眷之間的沈默,垂眸,眸光微深。
李若父親雖還沒退,手下將士卻已分出去了,要令李家軍全部放松警惕,束手就擒的,唯有獨女的大喜之日。
手段卑劣,叫人不齒。
武將若被構陷完了,國也將難以成國。
這麽想著,手中的瑪瑙墜子倏地一停。
秦疏睜開眼,若有所思。
她好像知道怎麽讓虞宋馬甲的戰勝,卻等同於慘敗合理了。
若是尋常戰役,主將戰死總是令人怒其無能,大於哀憐其死的,可若是叛徒誤國,千裏沙場,都是一人一軍拼命護下的......
馬兒忽然擡起蹄,被車夫安撫下來。
秦疏也輕輕拍拍馬車內柔軟坐墊,揉揉身邊馬甲帶著薄繭,修長有力的手指,安慰道,放心。史書不能給的公正與昭雪,講述裏的血淚與艱辛,她也總會叫聽者拿香火與眼淚來償。
哪怕從這講述裏來的故事,可能從頭到尾,都是假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生祠◎
皇帝既然招了方若廷進宮來, 必然是要見澹臺衡一面的。
他們那日在鳳凰臺弄風起霧,也不是為就叫年輕的何閣臣醉一回。
所以日前追緝逆賊與勾結海匪的邵青天邵大將軍在殿前回稟時,何躬行就說起立儲之事。
剛班師而回的邵青天一楞,看了那位年輕閣臣一眼。
他雖然與何躬行年歲相當, 都是陛下登基後才提拔起來的臣子, 可一個文一個武, 閣臣前途運勢卻是他一個征北大將軍不能比的。
他自然不敢置喙,只是心中仍不由覺這位閣臣實在是敢想敢言, 竟敢當面就與陛下爭辯。
此時就不得不言張銘為臣敏銳與善斷之事。
他深知何躬行對澹臺衡的深憫, 卻從不與何躬行一同進言。
每次進宮,面聖, 皆一人而行,這無異於在告訴這位陛下,如何偏頗挾私,都是他一人的見解, 與他的弟子無關。
而他的弟子呢, 年輕氣盛,忠直敢言,在幾次涉及那亡魂的政事上, 都表現得不偏不倚,甚至可說是偏頗之至:
一次被楚帝以泣告尊父慧弟早夭書怒而駁斥回去,一次眼見二皇子如此荒唐,卻仍為他求情。
因而哪怕未開口, 楚帝就握緊扶手, 知道這臣子要說什麽, 怎麽說。
“二皇子雖於德行有虧, 致陛下厭, 朝野唾,但國不可一日無儲,無儲則事難預,政將廢。臣知陛下春秋鼎盛,亦廣開言路,對人鬼一視同仁,但政有亡魂無礙,國本豈可因亡魂現世而動搖?”
他未說完,楚帝已怒而抄起茶盞摔出去!楚也有刑不上大夫的祖制,但楚帝鮮少如此苛待臣屬,砸在何躬行腳邊,濺他衣袍,已經是相當嚴厲。
何躬行卻只是閉眼,仍在說:“夫聖在世,仍書子不語,怪力亂神,如今此人可算謙和,陛下才可得今日政果,但一國維系,不可只依靠一亡魂。”
他是打定了主意要彈劾到底,便將明日早朝時群臣可能要進諫的話,都說了個遍:
“且此人甫一面世,便有災異之相,一國嫡長,廢入冷宮,縱其非有意如此,難保其心不生變......”
楚帝怒而起身離去,拂袖間怒火高漲,嚇得左右侍從皆面如土色,張銘卻拄著拐杖從賜座上站起,心中屢嘆。
何瞻敏於學問,嫉惡如仇,若是真彈劾澹臺公子,言辭怎可能如此溫和?必然引經據典,且必須在朝臣面前,才可叫人心服。
如今卻收斂鋒芒,非但不曾言史,話裏話外還有以此諷諫,請陛下仔細斟酌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才可叫群臣無處彈劾之意。
他教導何瞻多年,何曾見他對哪一同僚如此盡心過?但終究自己也做不到問心無愧,便隨他去了。
路上何躬行問:“陛下可真會立儲?”儲君只是緣由,澹臺衡非此世之人,若要大張旗鼓立廟祭祀,終究尷尬。
張銘卻搖頭:“祠雖有,你可曾見到百姓絡繹不絕去見,看到香火連綿百裏不絕?”
這都是某一年二皇子與使臣賑災,所有的聲名。落到如今,他連一座長生祠的香火也不曾試圖收取。
何躬行捏緊手指。
張銘嘆:“所以此事癥結早不在陛下欲如何對待澹臺公子,而在於陰陽相隔,陛下要如何令澹臺公子回心轉意,且願意去接納,去看見,為他而立的長生祠,遍布京城。”
魏駱也在見陛下心神不寧,屢次去聽更漏時,憂心忡忡望去,想,距公子說離去時已過三日,按理,公子也該回了,只是那些長生祠,該亮還是不亮好呢?
秦疏來見了李若。
婚姻大事在前,李若本該十分忙碌,出門前婢女也因此事而念叨個不休,結果貼身侍女正欲也出口勸說一二,李若直掀起車簾,讓她不用去了。
貼身侍女臉色一白,再看小姐,對她也是:“你也不用了。”便自己一個人登了馬車,和車夫一道到了這天子腳下的一處茶肆。
她也不管侍女是否焦急慌張被嚇哭,只坐在那,瞧見秦疏氣色大好,不知這是因香火豐饒,只認真道:“你瞧著不太一樣了。”
秦疏也說:“李小姐與當日也判若兩人。”
李若盯著茶水:“當日我知雲臺寺有異,滿心只想著如何尋出。”秦疏接道:“為家父爭一爭功勞,也爭一份蔭蔽?”
李若微怔,不料她已接著道:“你讓我查的謝家,我也查了。”李若本想詢問她是如何知曉父親近況的,聞言下意識問:“我何時請你去查過?”
恰巧茶肆依托酒樓,在二三層,木梯之下女聲婉轉在唱,求父母容情,若是容不得情,便要與情郎私奔。
秦疏哼笑一聲,婚事對於古代女子如何要緊,如何等同於一生所求這樣的話,她是不會說的,她只求馬甲香火。
秦疏拿起筷子擺在一個青瓷碗上,筷尖穩當,直對行宮方向。若是順手,可以小攜一兩個她看的順眼的人,也非不可。
“姊姊何不勞心去想。”
木梯上響起腳步聲,在李若面前無有遮掩的秦疏也換了個稱呼,女聲卻不似往日纖弱,沒有力度,反而清雅舒緩。
“令尊官職有損,他們若真有真心,朝堂之上提攜幾下,也不會有何利益受損。締結兩性親緣,便互相提攜,這樣的事還少麽?總不會只因你們李謝交好,陛下便降罪了。”
畢竟姻親左右,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皇家也不能免俗,何況是官員?
她語調也輕慢,娓娓道來,聽得人如浴春風,李若本就覺秦疏與尋常不同,聽到此處,也也凝神。
因為謝家正是派人如此悄悄傳了信,請她切勿為父親被貶的事受影響,他們也是礙於聲名不好施援,她才躊躇不定。
父親卻非說謝家有禮,如此也是應該的。
“反倒是從另一個角度想,他們不願提攜,此事就頗為奇怪了。”
李若手指一蜷,在秦疏循循善誘之後,終於心中有片刻清明,喃喃出聲:“他們知父親將有貶?”而且是大貶特貶,所以才明明定下了親事,卻連為父親說句話,上門來拜見第二回 也不曾。
秦疏拿出拜帖,推至李若面前,輕聲:“正是如此。”
剿除叛賊,本是小事。
楚帝祭祀太廟前便是在為叛賊四處流竄而楚軍追逐遲緩而頭疼。
澹臺衡獻策後,知道叛賊與海匪本屬一脈,巢穴約莫就盤桓於臨海邊境之中,剿賊更是輕易如家常便飯。
可楚帝仍是為此事親自去見了那被抓的叛賊俘虜,也親自向海賊透露了澹臺衡的消息。這是為何?
李若面色仍白,但拿著拜帖看時,身不抖嘴不言,瞧著十分鎮定。一目十行掃完後,她擡頭定定地看向秦疏。
因為楚帝也不確定。楚帝也不知道海賊會流竄到何州何府,何省何縣,才能被一次性剿空。甚至,他放任海賊記恨澹臺衡,想借此除去亡魂,本身就是一個訊號。
他在放海賊入楚。
而叛賊入楚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無人衛楚,海賊才敢來,才敢長驅直入。那麽,答案就很明確了。
到底是有人真的與海賊勾結,膽大妄為敢流竄至天子腳下,還是有人利用楚帝的疑心,引得楚帝懷疑有人與海賊勾結,打算甕中捉鱉呢?
女子輕聲:“他們會在婚宴上舉事。”
李若臉色一白,不可置信地擡頭。
秦疏拿起兜帽,躬身上馬車時與李家馬車上的李若遙遙對望。風吹開兜帽間,李若垂眸,雙手交疊,叉手,給秦疏行了一個標準的秦禮。
秦疏莞爾,不去計較李若這一小小的試探。
其實她本也可不插手謝家構陷李家爭權奪利這件事,馬車上的秦疏把玩著腰間的瑪瑙墜子。
只是原主父親便是武將,楚重文輕武,錦衣衛雖未積弊但已有暴戾聲名在外,她要累世的香火,總要保證她在楚時,楚沒有什麽劇烈動蕩吧。
而且此事也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繁華坊市背後有石頂錚錚葳蕤,明顯是新立的長生祠無異。秦疏放下車簾。讓楚有禍,而馬甲不得已接受長生祠長亮燭火,為楚解禍。
她雖然可以自己謀策,但終究牽涉其中,疏漏頗多。楚朝君臣雖然偏心偏信,但也不會屢見意外而置之不理,固執相信那些事與她馬甲無關吶。
還是順楚事而為方便。
楚帝若不放著得用的臣子而不用,越過李若的父親,去用一個年不過三十的年輕武將,這年輕武將還曾受過李若父親的恩惠,此事來去脈絡也不會這樣分明。
楚雖遼闊,名將卻鮮有,要猜此局是為何人所設不難。
覺察出謝家與李家結親,態度卻不熱絡,對李家困窘也視而不見,兩廂態度的矛盾之處,再細細推敲,得知他們結親是為何,更是輕而易舉。
秦疏聯想起李若在雲臺寺的冷淡肆意以及定親後,被迫斡旋於謝李親眷之間的沈默,垂眸,眸光微深。
李若父親雖還沒退,手下將士卻已分出去了,要令李家軍全部放松警惕,束手就擒的,唯有獨女的大喜之日。
手段卑劣,叫人不齒。
武將若被構陷完了,國也將難以成國。
這麽想著,手中的瑪瑙墜子倏地一停。
秦疏睜開眼,若有所思。
她好像知道怎麽讓虞宋馬甲的戰勝,卻等同於慘敗合理了。
若是尋常戰役,主將戰死總是令人怒其無能,大於哀憐其死的,可若是叛徒誤國,千裏沙場,都是一人一軍拼命護下的......
馬兒忽然擡起蹄,被車夫安撫下來。
秦疏也輕輕拍拍馬車內柔軟坐墊,揉揉身邊馬甲帶著薄繭,修長有力的手指,安慰道,放心。史書不能給的公正與昭雪,講述裏的血淚與艱辛,她也總會叫聽者拿香火與眼淚來償。
哪怕從這講述裏來的故事,可能從頭到尾,都是假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