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女子繼承事
關燈
小
中
大
第358章 女子繼承事
姜握離開文學院的時候,哪怕李培根已經慢慢挪後了兩步,並且垂頭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她還是沒有忘記帶上他。
李培根再次被點名,只好上前來。
他很自然按晚輩奉長輩禮,先扶大司徒上馬凳,然後自己才上了馬車。
還不忘掀起馬車簾一角,再次怒視駱賓王。
真是舊仇未了又添新怨。
等他放下簾子,見大司徒正在看他,李敬業心虛畫蛇添足解釋道:“大司徒,我剛是在看這上陽宮的風景。”
姜握問道:“風景如何?”
李敬業想了想,由衷感嘆:“真好啊!”
姜握聽他對美景感嘆之匱乏,心道:到了元宵宮宴上做應制詩,只怕又是個顯眼包。
主要是他這個顯眼,還是掛著英國公的名頭。
想到此,姜握也不忙訓他,而是先問道:“你從遼東歸來,有先回長安去祭拜先人嗎?”
李敬業聽此一問,也迅速正色起來。
“去過了。”他一一向姜握匯報:他回到長安後,先去昭陵陪葬墓祭拜了祖父,又去了長安外的族墳之地,祭拜了祖母與父母。
李勣大將軍的夫人過世的早,故而早已安葬於族地。
後來英國公得陪葬昭陵之榮,後人商議著不要驚動先祖的墳塋棺槨,於是只在英國公墳內置了衣冠冢,並未再挪李老夫人的墓地。
頓了頓後,李敬業又道:“大司徒,算起來父親已經過世數年,我也做了數年的英國公了。可……”
在遼東還罷了,人人叫他一聲都護,或是李將軍。
可回到長安,許多官員是慣於按爵稱呼人的,何況英國公府又是難得的恩典,三代不降等而襲爵。
“旁人每每稱我英國公,我都覺得古怪。”
姜握看了看他,也是,她對著李培根也是叫不出英國公的。
*
時已八月底,過了中秋後洛陽的天一日冷似一日了,馬車上都添了小小的炭爐。
此時李敬業拎起炭爐上的紫砂壺,給姜握添了一次茶水。
殷勤過後就道:“說起英國公的爵位,我還有一事想請教大司徒。”
姜握其實猜到了他要問什麽,果然,李培根很在意的眼巴巴問道:“我的爵位傳給順順後,還能按照先帝的恩典,不降等而襲爵嗎?”
他女兒,還能不能做英國公啊!
其實原本,別說按照前朝李唐的《戶婚律》,按往前哪一朝的繼承法,女兒都是不具備繼承資格的。
就拿唐朝的《戶婚律》來舉個例子,若一家中有爵位,按照規定是:“公侯伯子男(爵位),皆由嫡子襲爵,庶子聽宿衛也。襲爵嫡子無子孫而身亡者,國除,更不及兄弟。”[1]
也就是說,襲爵的順序是:嫡子、嫡孫、嫡子同母弟、嫡孫同母弟,而若是這些‘嫡’都沒有,庶子襲爵,還需要單獨上奏疏來請示一下。
而且按照降等襲爵的規矩,很可能就是傳給嫡長子,正常降二等,傳給庶子再多減一等。
總之,若是嫡庶的子孫都沒有,這一枝的爵位,就算到此為止了。國家會愉快收回這個爵位,從此朝廷少一份爵位開支。
但自聖神皇帝登基,尤其是鎮國公主為皇儲後,這種《戶婚律》裏的繼承制必然要改的。
曜初對於‘改’‘創’這兩個字可從來不陌生。
母親已經給她做了太多的示範。
這種繼承制,當然由她上書要求改制,更名正言順,於她也更有助益——若是不改這條戶婚律,她這個由嫡長女繼承的世上最大的爵位,還違法了呢!
曜初:那不行,長輩們從來教育她,哪怕是皇帝的女兒,也要遵紀守法。
而此時,她既然違背了繼承法,那就只好……把繼承律法改掉。
不過,這條律法的改動,曜初還是很慎重的。
只是先讓女兒有了襲爵的權利,而並沒有規定女兒的襲爵優先權——
若一下子邁的步子太大……曜初並不憚於以惡意揣測下人性:如果規定女子繼承優先,譬如嫡長女若優先於嫡長子,那麽,會不會許多內心不認同這條律法的公侯伯爵家,忽然就‘生不出’女兒,或者女孩們忽然就容易‘生病夭折’了?
只怕會的。
自己吃不上飯就掀桌的行為,在哪裏都不會少。
畢竟,對許多人來說,一個爵位比親人的命可要緊多了。
京城中幾乎每隔兩三年,都會出現為了爵位鬧出‘庶子謀害嫡子嫡孫’甚至‘嫡次子謀害兄長’等案件醜聞。
所以,曜初上書改動戶婚律的第一步,也只是讓女子先擁有了繼承權。
如此勳貴有爵之家也更好接受——
比起沒有兒孫,爵位就要被國除,那當然還是能留給自己生的女兒更好。
因在他們心裏,女兒還只是‘保底選項’,所以,這條律法改過以後,如李培根一樣,準備上書傳爵女兒的舊式有爵之家並不多。
在姜握看來倒也沒有很著急:這條律法,原本也不是給舊式人家準備的,更多是為了將來朝上的女爵們準備的。
**
比起公文,姜握一向是喜歡看簡單明了的各種數據分析的。
今歲,婉兒還剛給她提交了一份女官的成婚情況分析表——
自有公主為皇儲這明晃晃的例子在前,現在京中勳貴、官宦也多有給出色的女兒招贅的風俗。甚至已經開始蔓延到民間,不少富商也漸行此事。
畢竟在利益面前,絕大多數人的底線還是很靈活的。
原本給女兒招贅的人家,都是沒有兒孫被迫給女兒找個贅婿。
可如今是,只要女兒考上官學、尤其是考上了正經官職前途有亮的那種,許多人家就不太舍得這樣的女兒嫁到旁人家去了。
否則若是將來,女兒真做了大司徒那般的位極人臣,自家豈不是要後悔死。
這種思想的轉變,也是在利益和實事面前,潛移默化形成的,甚至很多人都沒意識到——
比如眼前的李培根。
姜握是很清楚的記得:先帝之時,李培根拜托她照顧順順的時候,曾說過,想讓姜相幫著女兒留意個好人家,可不要將來嫁過去受拘束。
可現在,隨著聖神皇帝登基,隨著順順自己的官位眼見的前途亨通,李敬業都已經在打聽女兒襲爵,是否能不降等的事兒了。
而他對女婿的要求也變成了:最好像皇儲的駙馬一樣,做個省心的賢內助!
沒錯,唐願已經變成了許多奮鬥於事業女官們,頗為滿意的一個模範標準。
從前女子們成婚,自然要註重出身、家世、富貴,那是因為她們的一身榮辱系在對方身上。自己多聰明,在朝事上多能出主意、在後宅多會理家都沒用,只要嫁的男人發昏,她們就得跟著倒黴。
可如今,她們能去掙自己的官體榮耀,對成婚的標準自然就變成了——別耽誤我。
*
見李培根眼巴巴望著她,姜握也不繞彎子,很明確對他道:“先帝定了英國公府三代不降等襲爵,自是準的。”
其實,若是順順足夠出色爭氣,說不定還能給她下一代再掙一個‘不降等襲爵’。
李培根倒沒想這麽遠,他只確定女兒還能做國公,就大大放心。
問過了他此番入京最懸心之事,李敬業又怕大司徒想起方才之事要訓他,於是在腹內拼命搜尋大司徒會感興趣的話題,努力讓大司徒忘記跳樹事件。
還真讓他尋到了一件——
“大司徒,之前吳將軍出海的時候,我還去送了呢。”
“那弘舸巨艦鋪遍海面的場景,實在壯觀,我說給大司徒聽聽吧!”
姜握比較懷疑他的描述能力,也猜到他只是不想挨罵,但事關吳英以及她很在意的航海事,她還是點頭,讓李敬業這個親歷者,給她細細講講。
是的,自去歲起,吳英終於可以不必鎮守倭國,得以放肆出海開辟新路線去了。
其實這些年,限制吳英的,始終不是船只,而是人才。
既缺少能代替她鎮守倭國以及兼守遼東海岸的女將,又缺少航海的專業人才。
其實此時的造船業已經頗為發達,早在從前劉仁軌掃平東海之時,就已經有各式各樣的戰船:樓船戰艦,靈活機動的海鶻船,專門哨探和沖鋒用的走舸……
且不但能造船,造船量還很大:僅洪州一地,一年內就可以造海船及雙舫上千艘,而且海上運糧也已然純熟,裝載量都達到千石以上。[2]
而河運海運也越發興旺發達,如今商人都有著‘風水為鄉船作宅。’的俗語,可見船運的普遍。
聖神皇帝與姜握三年前南下蜀地的時候,也曾經親眼見過‘舟船之勝,千軸萬艘,交貨往來,晝夜不歇’場景。
但開辟海上的新航線,又絕非可同日而語之事。
是直到一批批的女將到了遼東,以及航海專業的畢業生也到吳英麾下報道後,她才終於能組織艦隊出航——
海上航行,尤其是尋找新路線是多麽危險的事情,不言而喻。若無有一支訓練有素配合得宜的隊伍,無有專業人才,姜握是不許吳英亂動的。
此番送到吳英麾下的畢業生,各有所長:除了精於船只駕駛、了解船只構造和維修的專業人員外,還有擅長船舶人員物資調配管理者,專門研究航海上氣象與洋流學者,甚至姜握還給艦隊配備了專門的外交學院人才,以及經濟學院擅長商業貿易的畢業生。
畢竟出門一趟,肯定不是開空船,必要與各地進行貿易。
術業有專攻,貿易之事指望航海專業的人才兼任,還是差一點,依舊要辛相學院中調理出來的專業人才頂上。
用辛相的話說:組織一次艦隊出海,也不是小花銷,最好能都路上就把成本都賺回來啊。
“大司徒,我去艦隊的每一艘船上都看了。”
李敬業還在敬業地描述:他也是帶領過戰船軍隊的人,但遠航艦隊自然與作戰的船隊組成不同,除了航行的主船,還有有隨護在側的馬船、衛船、甚至食水船、匠船等皆有所備。
可見吳英雖然遠航之心甚濃,恨不得立馬就出發,但準備工作做的並不浮躁。
也是姜握額外給她寫了好幾封信來強調安全問題:以國朝如今的財力,說句實在的,千百只船只的耗損是經得起的。一處造船港一年也就造出來了。
但人才的耗損,真是經不起!
譬如吳英這一回走,是貨真價實帶走了一大半的‘航海專業’畢業生。若是有了遠航的實際經驗,將來各個都是能回來做老師的寶貴人才啊!
除了叮囑的信函外,姜握還給吳英畫了不少作物的圖譜。
她也很期待——
在她離開這裏之前,哪怕吃不上草莓(畢竟野生草莓也是十四世紀歐洲才開始試著培育的),但或許能吃上紅薯和土豆。
而紅薯,在糧食史上,又實實在在是重要的救災糧。
哪怕旁的都沒有,只尋回紅薯一物,從前所有在航海上的投入,都完全是物超所值。
*
李敬業很松了口氣:果然說起吳將軍來,大司徒的註意力就轉移了,沒有就方才的事兒罵他。
而此時馬車已經從上陽宮駛入了洛陽皇城。
李敬業望著窗外——
這次不是找話題了,而是真的特別驚異,指著外面問道:“大司徒,我剛進神都不久就看到了,這正在修建的通天一般的宮殿是什麽啊!”
姜握也隨著他的手指望出去。
“是明堂。”
天子坐明堂的明堂。
如今明堂的中心柱已經立了起來,也就是高度已定。李敬業忍不住仰頭去看,脖子都快折了才目測出來:“這高要有三百尺了吧,這若是建成了,便是古往今來最高的殿宇了!”
姜握道:“你既回到洛陽,有看到明堂徹底落成的一天——如今且先跟我去尚書省,說一說方才上陽宮之事。”
李敬業立刻蔫巴了。
*
兩人進入尚書省時,倒正好跟要出門的裴行儉撞了個對面。
李培根臉上的表情頓改,堆起熱情笑臉來,與女兒的上峰之一打招呼:“裴相!”
還不忘讚美:“裴相真是風度翩翩風采如舊啊!”
然後更熱情表示,要給裴相府上送人參。
吃了他的人參,可要好好照應他家順順啊。
倒是裴行儉看到李敬業後,不由想起一事:“大司徒,若是今日陛下無暇召見李都護,不如讓他去拜訪一下樂城郡公。”
“樂城郡公必然願意聽一聽遼東之事。”
劉仁軌一世軍功,盡在東海之上。
如今年老後,倒是越發懷念戰場之事。
姜握點頭:“好。”
人的衰老並不是一個勻速的過程,而是如同拋物線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迅速。
哪怕劉仁軌這種神人,年近八十歲還能親自披掛出征,八十五歲還比大多數官員要有精力,能夠勝任上陽宮三所學校的教導處繁雜的工作……
可這兩年,精力減退的也實在一年比一年厲害。
畢竟,劉仁軌今歲,也是要過八十八歲大壽的人了。
他也預備著再堅持兩年,九十歲就正式提出致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姜握離開文學院的時候,哪怕李培根已經慢慢挪後了兩步,並且垂頭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她還是沒有忘記帶上他。
李培根再次被點名,只好上前來。
他很自然按晚輩奉長輩禮,先扶大司徒上馬凳,然後自己才上了馬車。
還不忘掀起馬車簾一角,再次怒視駱賓王。
真是舊仇未了又添新怨。
等他放下簾子,見大司徒正在看他,李敬業心虛畫蛇添足解釋道:“大司徒,我剛是在看這上陽宮的風景。”
姜握問道:“風景如何?”
李敬業想了想,由衷感嘆:“真好啊!”
姜握聽他對美景感嘆之匱乏,心道:到了元宵宮宴上做應制詩,只怕又是個顯眼包。
主要是他這個顯眼,還是掛著英國公的名頭。
想到此,姜握也不忙訓他,而是先問道:“你從遼東歸來,有先回長安去祭拜先人嗎?”
李敬業聽此一問,也迅速正色起來。
“去過了。”他一一向姜握匯報:他回到長安後,先去昭陵陪葬墓祭拜了祖父,又去了長安外的族墳之地,祭拜了祖母與父母。
李勣大將軍的夫人過世的早,故而早已安葬於族地。
後來英國公得陪葬昭陵之榮,後人商議著不要驚動先祖的墳塋棺槨,於是只在英國公墳內置了衣冠冢,並未再挪李老夫人的墓地。
頓了頓後,李敬業又道:“大司徒,算起來父親已經過世數年,我也做了數年的英國公了。可……”
在遼東還罷了,人人叫他一聲都護,或是李將軍。
可回到長安,許多官員是慣於按爵稱呼人的,何況英國公府又是難得的恩典,三代不降等而襲爵。
“旁人每每稱我英國公,我都覺得古怪。”
姜握看了看他,也是,她對著李培根也是叫不出英國公的。
*
時已八月底,過了中秋後洛陽的天一日冷似一日了,馬車上都添了小小的炭爐。
此時李敬業拎起炭爐上的紫砂壺,給姜握添了一次茶水。
殷勤過後就道:“說起英國公的爵位,我還有一事想請教大司徒。”
姜握其實猜到了他要問什麽,果然,李培根很在意的眼巴巴問道:“我的爵位傳給順順後,還能按照先帝的恩典,不降等而襲爵嗎?”
他女兒,還能不能做英國公啊!
其實原本,別說按照前朝李唐的《戶婚律》,按往前哪一朝的繼承法,女兒都是不具備繼承資格的。
就拿唐朝的《戶婚律》來舉個例子,若一家中有爵位,按照規定是:“公侯伯子男(爵位),皆由嫡子襲爵,庶子聽宿衛也。襲爵嫡子無子孫而身亡者,國除,更不及兄弟。”[1]
也就是說,襲爵的順序是:嫡子、嫡孫、嫡子同母弟、嫡孫同母弟,而若是這些‘嫡’都沒有,庶子襲爵,還需要單獨上奏疏來請示一下。
而且按照降等襲爵的規矩,很可能就是傳給嫡長子,正常降二等,傳給庶子再多減一等。
總之,若是嫡庶的子孫都沒有,這一枝的爵位,就算到此為止了。國家會愉快收回這個爵位,從此朝廷少一份爵位開支。
但自聖神皇帝登基,尤其是鎮國公主為皇儲後,這種《戶婚律》裏的繼承制必然要改的。
曜初對於‘改’‘創’這兩個字可從來不陌生。
母親已經給她做了太多的示範。
這種繼承制,當然由她上書要求改制,更名正言順,於她也更有助益——若是不改這條戶婚律,她這個由嫡長女繼承的世上最大的爵位,還違法了呢!
曜初:那不行,長輩們從來教育她,哪怕是皇帝的女兒,也要遵紀守法。
而此時,她既然違背了繼承法,那就只好……把繼承律法改掉。
不過,這條律法的改動,曜初還是很慎重的。
只是先讓女兒有了襲爵的權利,而並沒有規定女兒的襲爵優先權——
若一下子邁的步子太大……曜初並不憚於以惡意揣測下人性:如果規定女子繼承優先,譬如嫡長女若優先於嫡長子,那麽,會不會許多內心不認同這條律法的公侯伯爵家,忽然就‘生不出’女兒,或者女孩們忽然就容易‘生病夭折’了?
只怕會的。
自己吃不上飯就掀桌的行為,在哪裏都不會少。
畢竟,對許多人來說,一個爵位比親人的命可要緊多了。
京城中幾乎每隔兩三年,都會出現為了爵位鬧出‘庶子謀害嫡子嫡孫’甚至‘嫡次子謀害兄長’等案件醜聞。
所以,曜初上書改動戶婚律的第一步,也只是讓女子先擁有了繼承權。
如此勳貴有爵之家也更好接受——
比起沒有兒孫,爵位就要被國除,那當然還是能留給自己生的女兒更好。
因在他們心裏,女兒還只是‘保底選項’,所以,這條律法改過以後,如李培根一樣,準備上書傳爵女兒的舊式有爵之家並不多。
在姜握看來倒也沒有很著急:這條律法,原本也不是給舊式人家準備的,更多是為了將來朝上的女爵們準備的。
**
比起公文,姜握一向是喜歡看簡單明了的各種數據分析的。
今歲,婉兒還剛給她提交了一份女官的成婚情況分析表——
自有公主為皇儲這明晃晃的例子在前,現在京中勳貴、官宦也多有給出色的女兒招贅的風俗。甚至已經開始蔓延到民間,不少富商也漸行此事。
畢竟在利益面前,絕大多數人的底線還是很靈活的。
原本給女兒招贅的人家,都是沒有兒孫被迫給女兒找個贅婿。
可如今是,只要女兒考上官學、尤其是考上了正經官職前途有亮的那種,許多人家就不太舍得這樣的女兒嫁到旁人家去了。
否則若是將來,女兒真做了大司徒那般的位極人臣,自家豈不是要後悔死。
這種思想的轉變,也是在利益和實事面前,潛移默化形成的,甚至很多人都沒意識到——
比如眼前的李培根。
姜握是很清楚的記得:先帝之時,李培根拜托她照顧順順的時候,曾說過,想讓姜相幫著女兒留意個好人家,可不要將來嫁過去受拘束。
可現在,隨著聖神皇帝登基,隨著順順自己的官位眼見的前途亨通,李敬業都已經在打聽女兒襲爵,是否能不降等的事兒了。
而他對女婿的要求也變成了:最好像皇儲的駙馬一樣,做個省心的賢內助!
沒錯,唐願已經變成了許多奮鬥於事業女官們,頗為滿意的一個模範標準。
從前女子們成婚,自然要註重出身、家世、富貴,那是因為她們的一身榮辱系在對方身上。自己多聰明,在朝事上多能出主意、在後宅多會理家都沒用,只要嫁的男人發昏,她們就得跟著倒黴。
可如今,她們能去掙自己的官體榮耀,對成婚的標準自然就變成了——別耽誤我。
*
見李培根眼巴巴望著她,姜握也不繞彎子,很明確對他道:“先帝定了英國公府三代不降等襲爵,自是準的。”
其實,若是順順足夠出色爭氣,說不定還能給她下一代再掙一個‘不降等襲爵’。
李培根倒沒想這麽遠,他只確定女兒還能做國公,就大大放心。
問過了他此番入京最懸心之事,李敬業又怕大司徒想起方才之事要訓他,於是在腹內拼命搜尋大司徒會感興趣的話題,努力讓大司徒忘記跳樹事件。
還真讓他尋到了一件——
“大司徒,之前吳將軍出海的時候,我還去送了呢。”
“那弘舸巨艦鋪遍海面的場景,實在壯觀,我說給大司徒聽聽吧!”
姜握比較懷疑他的描述能力,也猜到他只是不想挨罵,但事關吳英以及她很在意的航海事,她還是點頭,讓李敬業這個親歷者,給她細細講講。
是的,自去歲起,吳英終於可以不必鎮守倭國,得以放肆出海開辟新路線去了。
其實這些年,限制吳英的,始終不是船只,而是人才。
既缺少能代替她鎮守倭國以及兼守遼東海岸的女將,又缺少航海的專業人才。
其實此時的造船業已經頗為發達,早在從前劉仁軌掃平東海之時,就已經有各式各樣的戰船:樓船戰艦,靈活機動的海鶻船,專門哨探和沖鋒用的走舸……
且不但能造船,造船量還很大:僅洪州一地,一年內就可以造海船及雙舫上千艘,而且海上運糧也已然純熟,裝載量都達到千石以上。[2]
而河運海運也越發興旺發達,如今商人都有著‘風水為鄉船作宅。’的俗語,可見船運的普遍。
聖神皇帝與姜握三年前南下蜀地的時候,也曾經親眼見過‘舟船之勝,千軸萬艘,交貨往來,晝夜不歇’場景。
但開辟海上的新航線,又絕非可同日而語之事。
是直到一批批的女將到了遼東,以及航海專業的畢業生也到吳英麾下報道後,她才終於能組織艦隊出航——
海上航行,尤其是尋找新路線是多麽危險的事情,不言而喻。若無有一支訓練有素配合得宜的隊伍,無有專業人才,姜握是不許吳英亂動的。
此番送到吳英麾下的畢業生,各有所長:除了精於船只駕駛、了解船只構造和維修的專業人員外,還有擅長船舶人員物資調配管理者,專門研究航海上氣象與洋流學者,甚至姜握還給艦隊配備了專門的外交學院人才,以及經濟學院擅長商業貿易的畢業生。
畢竟出門一趟,肯定不是開空船,必要與各地進行貿易。
術業有專攻,貿易之事指望航海專業的人才兼任,還是差一點,依舊要辛相學院中調理出來的專業人才頂上。
用辛相的話說:組織一次艦隊出海,也不是小花銷,最好能都路上就把成本都賺回來啊。
“大司徒,我去艦隊的每一艘船上都看了。”
李敬業還在敬業地描述:他也是帶領過戰船軍隊的人,但遠航艦隊自然與作戰的船隊組成不同,除了航行的主船,還有有隨護在側的馬船、衛船、甚至食水船、匠船等皆有所備。
可見吳英雖然遠航之心甚濃,恨不得立馬就出發,但準備工作做的並不浮躁。
也是姜握額外給她寫了好幾封信來強調安全問題:以國朝如今的財力,說句實在的,千百只船只的耗損是經得起的。一處造船港一年也就造出來了。
但人才的耗損,真是經不起!
譬如吳英這一回走,是貨真價實帶走了一大半的‘航海專業’畢業生。若是有了遠航的實際經驗,將來各個都是能回來做老師的寶貴人才啊!
除了叮囑的信函外,姜握還給吳英畫了不少作物的圖譜。
她也很期待——
在她離開這裏之前,哪怕吃不上草莓(畢竟野生草莓也是十四世紀歐洲才開始試著培育的),但或許能吃上紅薯和土豆。
而紅薯,在糧食史上,又實實在在是重要的救災糧。
哪怕旁的都沒有,只尋回紅薯一物,從前所有在航海上的投入,都完全是物超所值。
*
李敬業很松了口氣:果然說起吳將軍來,大司徒的註意力就轉移了,沒有就方才的事兒罵他。
而此時馬車已經從上陽宮駛入了洛陽皇城。
李敬業望著窗外——
這次不是找話題了,而是真的特別驚異,指著外面問道:“大司徒,我剛進神都不久就看到了,這正在修建的通天一般的宮殿是什麽啊!”
姜握也隨著他的手指望出去。
“是明堂。”
天子坐明堂的明堂。
如今明堂的中心柱已經立了起來,也就是高度已定。李敬業忍不住仰頭去看,脖子都快折了才目測出來:“這高要有三百尺了吧,這若是建成了,便是古往今來最高的殿宇了!”
姜握道:“你既回到洛陽,有看到明堂徹底落成的一天——如今且先跟我去尚書省,說一說方才上陽宮之事。”
李敬業立刻蔫巴了。
*
兩人進入尚書省時,倒正好跟要出門的裴行儉撞了個對面。
李培根臉上的表情頓改,堆起熱情笑臉來,與女兒的上峰之一打招呼:“裴相!”
還不忘讚美:“裴相真是風度翩翩風采如舊啊!”
然後更熱情表示,要給裴相府上送人參。
吃了他的人參,可要好好照應他家順順啊。
倒是裴行儉看到李敬業後,不由想起一事:“大司徒,若是今日陛下無暇召見李都護,不如讓他去拜訪一下樂城郡公。”
“樂城郡公必然願意聽一聽遼東之事。”
劉仁軌一世軍功,盡在東海之上。
如今年老後,倒是越發懷念戰場之事。
姜握點頭:“好。”
人的衰老並不是一個勻速的過程,而是如同拋物線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迅速。
哪怕劉仁軌這種神人,年近八十歲還能親自披掛出征,八十五歲還比大多數官員要有精力,能夠勝任上陽宮三所學校的教導處繁雜的工作……
可這兩年,精力減退的也實在一年比一年厲害。
畢竟,劉仁軌今歲,也是要過八十八歲大壽的人了。
他也預備著再堅持兩年,九十歲就正式提出致仕。!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