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媚娘的第一次朝會
關燈
小
中
大
第120章 媚娘的第一次朝會
顯慶二年,五月朔日(初一)。
洛陽宮大朝會。
姜沃持笏板入洛陽宮最大的正殿,乾陽殿。
此殿比之太極殿,闊麗不知多少。
高約數十米的殿宇,放在現代也是十多層樓高的建築了,實乃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殿。無怪時人道:遠觀窮軒甍之壯麗,近則令仰者眩目。[1]
殿中幽深寬廣。
姜沃入內,就見已到殿中的群臣,也未如往日般,有暇有興致先彼此閑談一二。
他們多半都面色凝重,盤算著心中的心事——自陛下發於中書省那道‘裁每歲入流官至五百員’的詔令出來,朝上每日都是輪番出面上諫‘陛下不可’的朝臣。
但因都是常朝(五品以上官員可至)上諫,上諫勸阻的人數就顯得不夠多——
畢竟九品以上百官皆在的大朝會,只於每月‘朔望(每月初一十五)’舉行。
皇帝這道詔書偏是四月十六日,才通過門下省的覆核發出來的。
姜沃都能想象到朝臣們心中的話:陛下您這日子挑的,肯定是故意的!
常朝上勸諫起來聲勢不夠浩大,還得大朝會。
而至今日,‘裁入流官’詔令已經發酵了十四天了。
姜沃都能想象到,有多少人在等今日這場大朝會。
也不知多少朝臣已經私下串聯了起來,就等著今日一起力諫陛下。
*
姜沃步履依舊從容,站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去。
身後裴行儉已經到了,兩人彼此頷首見禮。
他們二人對今日朝上諸事都做好了心裏建設:或是有臣子當場解官而去相抗,又或是大部分朝臣有組織的長跪不起,再或是有言辭激烈磕的頭破血流寧死而已的‘極諫’都很正常。
到底,這是絕大部分朝臣們的根本利益。
誰家沒有子孫,誰不怕將來子孫無官、家業雕零?
因此皇帝這封詔令,必會比從前任何貶官詔令,受到的阻撓更大更強烈!
打個比方便是朝廷官位是飯碗。
從前皇帝貶官,只是換人來端飯碗。但現在,是要砸掉許多吃白飯的碗。
所受到的壓力自是截然不同的。
今日,估計‘晉西北又要亂成一鍋粥’了。
*
姜沃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此時望著上首丹陛禦臺上的龍椅,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
她是永徽五年,五月初一正式入吏部。
至今日,剛剛好好三年期滿。
她想起昨日去貞觀殿面聖。
說來,洛陽宮三大殿。
聖人起居的貞觀殿,在隋朝時名為大業殿。
然大業是隋煬帝的年號,大唐開國後,自然不能再用‘大業’來命名大唐皇帝住的殿宇。
先帝年間改此為貞觀殿。
皇帝今歲巡幸洛陽,禮部也曾上書請命,是否要按當今的年號再改殿名。皇帝詔,自後此殿為貞觀殿,後世子孫無改其名。
姜沃昨日面聖過後,媚娘還單獨邀她去貞觀殿後殿相談,亦說起明日是她入吏部第三年期之事。
媚娘深紅色的裙裾拂過黑色鏡面一般光滑的殿中地磚。
她笑意亦比窗外初夏的陽光還要燦盛,對姜沃道:“明日,我有個意外之喜要送你。”
*
此時站在乾陽殿,姜沃望著眼前的雲楣繡柱,不由想起此事——
媚娘昨日笑容實在明朗,可見心情極好。
到底要給她什麽驚喜?
姜沃心底其實有了個模糊的猜測。
若是如此……
她真的很期待啊。
正想著此歡欣事,姜沃就覺得身邊有人走過。目光一轉,正好與擦肩而過的人對上目光。
是門下省侍中許敬宗。
姜沃就頷首致禮:“許侍中。”
許敬宗似乎是楞了楞,然後才慢慢點頭:“姜侍郎。”
兩人也無旁話,許敬宗繼續往前走,走向屬於他的宰輔位置。
而姜沃想起方才一面之間許敬宗滄桑憔悴的臉色,心道:唉,許侍中看起來壓力很大啊,連說話都慢半拍了。
殊不知,此時的許敬宗心內正在咆哮:這位姜侍郎,她,她怎麽還笑得出來啊!
方才兩人目光相觸,許敬宗看的明明白白,姜侍郎站在那裏,不但一如既往悠然如雲,眼裏甚至還蘊著一抹笑意。
這簡直是大大刺激了近來壓力山大的許敬宗。
且說,皇帝這道詔書,許敬宗見後,心下第一反應也是大大的錯愕與反對——他也是有兒孫的好不好!三品以上宰輔不但可以蔭子,還可以蔭孫。
此詔書一下,也是讓他兒孫出仕難度翻了幾翻,他怎麽能願意?
偏生他又不敢露出一點反對之意!
畢竟他背後沒有世家大族,能做到宰相的位置,是皇帝一手提拔的,他拿什麽反對皇帝?
若是順應這道詔書,還只是他子孫將來出仕難度增加,若是封駁這道詔書跟皇帝對著幹,他自己就得先被踢出朝堂。
於是許敬宗帶著一種格外痛苦的心情,履行門下省侍中的職權,押字通過了這封詔書,發與尚書省。
果然如他所料,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他這一‘審查簽署’此詔,自然是犯了眾怒——
這樣荒唐的奏疏,你門下省居然給通過了?
你許敬宗這個侍中是怎麽當的?
當年魏征魏相當侍中的時候,什麽奏疏不敢駁回?你許敬宗也配做侍中?
那真是指責與罵聲紛至沓來,不知多少朝臣來到門下省署衙,‘好言相勸’‘厲聲問責’許敬宗,讓他封駁此詔。
許敬宗已知此乃皇帝心意,哪裏敢!
於是這十四日,許敬宗過的簡直是‘千夫所指’的日子。
他都怕自己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這些日子,他不止一次的在心中盤算:皇帝這一手裁官,是從‘每年入流官’人數裁起。且詔書上寫的數額如此詳實——這些是哪裏來的?是誰這麽多事報給皇帝的?
要知道,以此時大唐每年稅收,養著這些數目的官員,還是寬裕的,不會出現如先帝元年那般的財政赤字,鬧到皇帝跟前去,變成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
一片升平中,皇帝怎麽會忽然想起裁官事來?
總不會是王老尚書和王侍郎,這種世家出身的朝臣,主動揮刀砍自己吧!
不只許敬宗,不少朝臣,都把這件事安在了姜侍郎身上。
於是方才許敬宗路過姜侍郎時,就格外多看了一眼。
這一看,就對上一雙含著一縷笑意,怡然自得的眼睛。
許敬宗險些氣死。
此時坐在宰輔位上心內憤憤道:果然沒有家族也沒有後代的女人,簡直是不管不顧的瘋子!自己沒有後路,也不知給別人留後路!
他只得在心內安慰自己:若是這場大朝會後,皇帝還執意要‘裁官’,那麽壓力最大,被‘千夫所指’最多的,就不是自己了。
就輪到吏部,輪到姜侍郎她自己了!
看她到時候還笑不笑的出來!
**
乾陽殿廷的懸鐘響起。
大朝會的時辰到了。
然而皇帝還未至。
朝臣們的心,不免像懸鐘一樣高高吊起。
尤其是禦前的宦官先至殿中,與百官道聖人今晨聖躬不安後,朝上頓時一片嗡然議論之聲。
皇帝不是要再躲一個百官大朝會吧?!
那絕對不行!
若陛下今日真不來大朝會,那他們就集體去貞觀殿前面跪著請命去!
一片略顯嘈雜的低聲交談聲中,姜沃聽到身後裴行儉低低喚她:“姜侍郎……”
裴行儉也在憂心:聖人不會不願面對群情激憤的朝臣,因而躲了吧。
可若是陛下此番不至此,不親口鑿實這道詔令,以帝王之威壓陣此事,只讓吏部去推行的話,他們絕推不下去的。
他們需要聖意明昭。
姜沃側首微微搖頭,輕聲道:“不必多想。陛下今日必至。”
皇帝為此事籌劃了良久,他不會躲的。
更不會躲在貞觀殿中。
裴行儉稍稍安心。
姜沃則繼續站正,低垂的眼眸中笑意愈勝——皇帝以聖躬不安的理由遲到,那她是真的確定,接下來的驚喜是什麽了。
*
百官嗡然議論聲中,懸鐘再次響起。
皇帝到了。
殿中頓時安靜下來,但這種安靜不同尋常面聖的肅靜。
而是一片窒息般的安靜,在場朝臣都是一時忘記了呼吸——
皇帝不是一人來的!
皇帝身旁,還有一位身著鈿釵禮衣的女子。
能佩十二鈿,著翚翟紋朱錦禮衣——
皇後!
皇後怎麽會一並上朝來?
殿中靜的落針可聞。
姜沃能聽到自己驟然加快的心跳聲。
哪怕猜到了,但真正看著媚娘第一次走上朝堂,心境還是不同。
*
皇帝如常在龍椅上落座,而皇後則走向皇帝身後,乾陽殿中通天徹地垂下來的金色帷帳後。
身形隱去不見,但朝臣們還是能看到,金色帷帳一點拖曳出來的裙裾。
所有目光凝聚在皇帝身上。
等待聖人發話。
皇帝的臉色確實很不好。
看起來格外蒼白且唇無血色,哪怕坐下來,也是立刻起右手按住額頭,還閉上了眼,讓身邊的宦官熄去離他最近的兩盞九枝燈。
因是病中,皇帝語氣聽起來也頗為冷淡,並無以往的溫和。
言語也很直接:“朕今晨風疾驟發,原要罷朝。”
“然朕深知,諸卿今日必有要事回稟。”皇帝蒼白無血色的唇上,帶了一抹說不清的笑意:“故而朕今日強撐病體至此。”
“亦令皇後同至——也免朕今日精神實在不濟,諸卿諸多諫奏有所疏漏。”
話至此,面對滿朝震驚的文武。
皇帝還不忘很‘樂於納諫’地征求意見:“眾卿以為如何?若無異議,今日大朝會便如此行。”
姜沃聽完皇帝這一番話,就不只垂眸了,而是垂首,而且咬了咬嘴唇,免得笑出來。
帝後二人選了這個日子,真是深谙矛盾轉移乾坤大挪移之法!
若換了任何一天,皇帝攜皇後上朝,都絕對是會把朝堂炸了的大事件!所有朝臣一定要拿出規矩禮法來力諫皇帝。
可今日……
當這些朝臣口中‘最重要’的規矩禮法,撞上他們自己的根本利益時,他們會如何選擇呢?
若是他們選擇了規矩禮法:此時全力勸諫陛下,皇後乃後宮婦人,不可於朝上聽政,那聖躬不安的皇帝,就會‘從善如流’當即帶著皇後起身離去,正好罷掉此朝。
而剛剛把皇帝從大朝會上諫走的群臣,
肯定也沒法繼續去貞觀殿前力諫‘裁官’事了——總不能逼迫病中連朝也上不了的皇帝,那此詔書只怕就要直接推行了!
若是他們選擇了自身的根本利益:直接諫‘裁官’事,那,那就是默認了皇後留在朝堂之上,就在簾子後面聽取政事!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違背規矩禮法。自古只聽說過主少國疑,太後垂簾的,未見過皇帝正當盛年,卻讓皇後一同聽政的!
朝上一片死寂。
姜沃安然等著朝臣們做出選擇。
她其實已然料到了結局,他們會做出什麽選擇——說到底‘規矩禮法’,哪有各自家族的根本利益重要啊。
果然,寂靜之後。
以第一個世家出身的禦史站出來,開始諫‘裁入流官’事開始,其餘的朝臣,也紛紛按照早就準備好的腹稿,勸諫皇帝勿裁撤朝臣。
仿佛,方才皇後隨皇帝入朝,是幻影一般。
仿佛,此時帷帳後頭的一抹裙裾,與他們從前口口聲聲論起的規矩暫時不存在了一般。
姜沃看著苦諫皇帝的諸多朝臣——
多麽真實又多麽荒誕的一幕。
姜沃甚至都能想象到他們‘正大光明’說服自身的心聲,他們一定會想:並非他們無視皇帝違背規矩禮法,而是今日情況特殊,不過是特例,皇帝是病得厲害才讓皇後在簾後聽一聽大朝會罷了。
事有輕重緩急,還是要先抓重點。
所以,要改政事,要給世家放血,從不是靠去說服他們‘通曉大義’,而是只能以權力去硬推。
姜沃站在‘諫言’聲不斷的朝堂中,想起方才與媚娘對視的一眼。
媚娘在走入帷帳前,轉頭看了一眼這乾陽殿朝堂。
丹陛之上,見這恢宏朝堂,文武百官。
最後,去尋找她最熟悉的面容。
媚娘心中頗有感慨:終於,親眼見到她立於朝堂的樣子了。
哪怕兩人離得不夠近,看不甚清楚,但媚娘眼前,也已然浮現出帶著笑意的面容,清晰的毫發畢現。
*
許敬宗望著鏡面般幾乎渾然無縫的地磚,簡直恨不得地上忽然裂開口子把他埋了算了——
有不少朝臣點了他的名,直接在朝上問到他臉上來。
你作為門下省侍中,真的覺得這封詔令不需要封駁回去嗎?
許敬宗恨得心都在滴血:欺負人是不是?
負責起草這道詔書的中書令杜正倫,你們怎麽不問他呢?
還有現在朝上資歷最深,任尚書左仆射的李勣大將軍,你們怎麽更不點他呢?
其實朝臣們,也是有理有據點許敬宗:你可是門下省的!
而且中書令杜正倫,早就擺明了態度,從之前建言皇帝‘堪實戶籍’到這一回擬‘裁入流官’詔令,都可見他是堅決站在皇帝那邊的。
至於李勣大將軍……朝臣們的共識是,這位能不惹這位就不惹吧,他可是手握兵權而且還是低調狠人,真讓他記恨上,會出人命的。
就你了,許敬宗!
*
皇帝撐著額頭,聽了小半個時辰的諫言,臉色越發不好。
但面對朝野物議如沸,皇帝依舊不肯松口,收回詔令。
諫言愈勝。
直到——
終於有朝臣提出了那句:“如今各署衙公務繁雜,實不比貞觀元年百業雕敝。陛下若真要裁減入流朝臣,只怕耽擱了三省六部的公事!”
來了。
不管是簾後的媚娘,還是站在朝上的姜沃,心裏想法很一致。
圖窮匕見。
朝臣們先以人多勢眾相勸,不成,便要以撂擔子讓朝廷停轉來‘壓’皇帝了。
皇帝居然如此不聽諫言,獨斷專行。
難道皇帝不怕群情激憤,眾人都撂攤子不幹嗎?
皇帝還真不怕——
他直接道:“貞觀元年京中各署衙,總共只有六百餘員文武,照樣政令通達。如今京中官員已然近三千,竟然還以‘誤事’來脅警於朕。”
“好,既然你們做不來會誤事,朕便換不會誤事的人來!”
“這兩年朕多留意吏部考功的奏疏——京外不少臣子政績頗豐,朕心中已然取中數人,只待空出實職,就調歸京城。”
“如今朝上眾卿,若有覺得重擔難挑,手下官員不足要誤事的,就趕緊上書解官致仕!”
中央的文武百官:?!
這一刻,他們才知道,皇帝的決心有多大,安排的有多早,後手準備的有多充分!
他們驟然警醒:是啊,皇帝此番是‘裁入流官’,並未動天下各州縣的官員。
若是京中這些朝臣撂攤子不幹,那……長安城外的官員,會不會欣喜若狂,在心裏期盼他們快點走?
*
“團結就是力量。”姜沃想起了這句至理名言——反過來說,只要你讓對手沒法團結,那就是你的力量。
他們早早商議下的此舉,被媚娘命名為‘釜底抽薪’。
還想保子孫後代的官位呢?先看看自己的官位吧。
當有人虎視眈眈他們身下位置的時候,這些朝臣,還敢不敢跟皇帝撂攤子?
只要他們中有一個不敢撂攤子的,其餘人就都不會甘願犧牲自己的官位——總不能只自己倒黴付出,隊友只等著占便宜吧!
以利合者,當利益分配出現嫌隙,自利盡而散。
面色蒼白,神色倦怠的皇帝站起身來,聲音也帶著一股子倦意,但又很冷很堅決:“此詔,即刻明發吏部!”
“今歲十月吏部考功屬,只按此數,報給朕五百入流官。”
言罷退朝。
朝臣們眼睜睜望著帷帳後面走出的皇後,陪同皇帝一同離去,不少人心中浮現同樣的後悔——
早知道諫皇後上朝這件事了!
*
朝罷,此番隨行洛陽的吏部數十官員,都神色凝重跟在王老尚書身後,向署衙走去。
今日大朝會上,皇帝既然以堅決的態度,鑿實了‘每年只新錄用五百入流官’這件事。
那重點就來到了——既然每年只選五百人入官流,怎麽選呢?
壓力正式到了吏部。
王老尚書心內沈重的像是吞了個大秤砣,面對無數目光,又忽然覺得王神玉這些年的去戶部坐著要錢的丟臉行為,不是一無是處。
起碼鍛煉了他的臉皮。
能夠在別人各異的眼光下屹不可動。
*
吏部署衙。
姜沃正在給長安城內王神玉寫信,細言今日洛陽朝上事。
雖說他應當能接到邸報和王老尚書的信,但姜沃還是決定,站在自己的角度與王神玉互通有無。
方才寫完,正封好了口,在信封上寫下“王公親啟。”時,就見小吏來送信函。
王神玉的信先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顯慶二年,五月朔日(初一)。
洛陽宮大朝會。
姜沃持笏板入洛陽宮最大的正殿,乾陽殿。
此殿比之太極殿,闊麗不知多少。
高約數十米的殿宇,放在現代也是十多層樓高的建築了,實乃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殿。無怪時人道:遠觀窮軒甍之壯麗,近則令仰者眩目。[1]
殿中幽深寬廣。
姜沃入內,就見已到殿中的群臣,也未如往日般,有暇有興致先彼此閑談一二。
他們多半都面色凝重,盤算著心中的心事——自陛下發於中書省那道‘裁每歲入流官至五百員’的詔令出來,朝上每日都是輪番出面上諫‘陛下不可’的朝臣。
但因都是常朝(五品以上官員可至)上諫,上諫勸阻的人數就顯得不夠多——
畢竟九品以上百官皆在的大朝會,只於每月‘朔望(每月初一十五)’舉行。
皇帝這道詔書偏是四月十六日,才通過門下省的覆核發出來的。
姜沃都能想象到朝臣們心中的話:陛下您這日子挑的,肯定是故意的!
常朝上勸諫起來聲勢不夠浩大,還得大朝會。
而至今日,‘裁入流官’詔令已經發酵了十四天了。
姜沃都能想象到,有多少人在等今日這場大朝會。
也不知多少朝臣已經私下串聯了起來,就等著今日一起力諫陛下。
*
姜沃步履依舊從容,站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上去。
身後裴行儉已經到了,兩人彼此頷首見禮。
他們二人對今日朝上諸事都做好了心裏建設:或是有臣子當場解官而去相抗,又或是大部分朝臣有組織的長跪不起,再或是有言辭激烈磕的頭破血流寧死而已的‘極諫’都很正常。
到底,這是絕大部分朝臣們的根本利益。
誰家沒有子孫,誰不怕將來子孫無官、家業雕零?
因此皇帝這封詔令,必會比從前任何貶官詔令,受到的阻撓更大更強烈!
打個比方便是朝廷官位是飯碗。
從前皇帝貶官,只是換人來端飯碗。但現在,是要砸掉許多吃白飯的碗。
所受到的壓力自是截然不同的。
今日,估計‘晉西北又要亂成一鍋粥’了。
*
姜沃已經做足了心理準備,此時望著上首丹陛禦臺上的龍椅,倒是想起另外一件事——
她是永徽五年,五月初一正式入吏部。
至今日,剛剛好好三年期滿。
她想起昨日去貞觀殿面聖。
說來,洛陽宮三大殿。
聖人起居的貞觀殿,在隋朝時名為大業殿。
然大業是隋煬帝的年號,大唐開國後,自然不能再用‘大業’來命名大唐皇帝住的殿宇。
先帝年間改此為貞觀殿。
皇帝今歲巡幸洛陽,禮部也曾上書請命,是否要按當今的年號再改殿名。皇帝詔,自後此殿為貞觀殿,後世子孫無改其名。
姜沃昨日面聖過後,媚娘還單獨邀她去貞觀殿後殿相談,亦說起明日是她入吏部第三年期之事。
媚娘深紅色的裙裾拂過黑色鏡面一般光滑的殿中地磚。
她笑意亦比窗外初夏的陽光還要燦盛,對姜沃道:“明日,我有個意外之喜要送你。”
*
此時站在乾陽殿,姜沃望著眼前的雲楣繡柱,不由想起此事——
媚娘昨日笑容實在明朗,可見心情極好。
到底要給她什麽驚喜?
姜沃心底其實有了個模糊的猜測。
若是如此……
她真的很期待啊。
正想著此歡欣事,姜沃就覺得身邊有人走過。目光一轉,正好與擦肩而過的人對上目光。
是門下省侍中許敬宗。
姜沃就頷首致禮:“許侍中。”
許敬宗似乎是楞了楞,然後才慢慢點頭:“姜侍郎。”
兩人也無旁話,許敬宗繼續往前走,走向屬於他的宰輔位置。
而姜沃想起方才一面之間許敬宗滄桑憔悴的臉色,心道:唉,許侍中看起來壓力很大啊,連說話都慢半拍了。
殊不知,此時的許敬宗心內正在咆哮:這位姜侍郎,她,她怎麽還笑得出來啊!
方才兩人目光相觸,許敬宗看的明明白白,姜侍郎站在那裏,不但一如既往悠然如雲,眼裏甚至還蘊著一抹笑意。
這簡直是大大刺激了近來壓力山大的許敬宗。
且說,皇帝這道詔書,許敬宗見後,心下第一反應也是大大的錯愕與反對——他也是有兒孫的好不好!三品以上宰輔不但可以蔭子,還可以蔭孫。
此詔書一下,也是讓他兒孫出仕難度翻了幾翻,他怎麽能願意?
偏生他又不敢露出一點反對之意!
畢竟他背後沒有世家大族,能做到宰相的位置,是皇帝一手提拔的,他拿什麽反對皇帝?
若是順應這道詔書,還只是他子孫將來出仕難度增加,若是封駁這道詔書跟皇帝對著幹,他自己就得先被踢出朝堂。
於是許敬宗帶著一種格外痛苦的心情,履行門下省侍中的職權,押字通過了這封詔書,發與尚書省。
果然如他所料,一石激起千層浪。
而他這一‘審查簽署’此詔,自然是犯了眾怒——
這樣荒唐的奏疏,你門下省居然給通過了?
你許敬宗這個侍中是怎麽當的?
當年魏征魏相當侍中的時候,什麽奏疏不敢駁回?你許敬宗也配做侍中?
那真是指責與罵聲紛至沓來,不知多少朝臣來到門下省署衙,‘好言相勸’‘厲聲問責’許敬宗,讓他封駁此詔。
許敬宗已知此乃皇帝心意,哪裏敢!
於是這十四日,許敬宗過的簡直是‘千夫所指’的日子。
他都怕自己千夫所指無疾而終。
這些日子,他不止一次的在心中盤算:皇帝這一手裁官,是從‘每年入流官’人數裁起。且詔書上寫的數額如此詳實——這些是哪裏來的?是誰這麽多事報給皇帝的?
要知道,以此時大唐每年稅收,養著這些數目的官員,還是寬裕的,不會出現如先帝元年那般的財政赤字,鬧到皇帝跟前去,變成一個非解決不可的問題。
一片升平中,皇帝怎麽會忽然想起裁官事來?
總不會是王老尚書和王侍郎,這種世家出身的朝臣,主動揮刀砍自己吧!
不只許敬宗,不少朝臣,都把這件事安在了姜侍郎身上。
於是方才許敬宗路過姜侍郎時,就格外多看了一眼。
這一看,就對上一雙含著一縷笑意,怡然自得的眼睛。
許敬宗險些氣死。
此時坐在宰輔位上心內憤憤道:果然沒有家族也沒有後代的女人,簡直是不管不顧的瘋子!自己沒有後路,也不知給別人留後路!
他只得在心內安慰自己:若是這場大朝會後,皇帝還執意要‘裁官’,那麽壓力最大,被‘千夫所指’最多的,就不是自己了。
就輪到吏部,輪到姜侍郎她自己了!
看她到時候還笑不笑的出來!
**
乾陽殿廷的懸鐘響起。
大朝會的時辰到了。
然而皇帝還未至。
朝臣們的心,不免像懸鐘一樣高高吊起。
尤其是禦前的宦官先至殿中,與百官道聖人今晨聖躬不安後,朝上頓時一片嗡然議論之聲。
皇帝不是要再躲一個百官大朝會吧?!
那絕對不行!
若陛下今日真不來大朝會,那他們就集體去貞觀殿前面跪著請命去!
一片略顯嘈雜的低聲交談聲中,姜沃聽到身後裴行儉低低喚她:“姜侍郎……”
裴行儉也在憂心:聖人不會不願面對群情激憤的朝臣,因而躲了吧。
可若是陛下此番不至此,不親口鑿實這道詔令,以帝王之威壓陣此事,只讓吏部去推行的話,他們絕推不下去的。
他們需要聖意明昭。
姜沃側首微微搖頭,輕聲道:“不必多想。陛下今日必至。”
皇帝為此事籌劃了良久,他不會躲的。
更不會躲在貞觀殿中。
裴行儉稍稍安心。
姜沃則繼續站正,低垂的眼眸中笑意愈勝——皇帝以聖躬不安的理由遲到,那她是真的確定,接下來的驚喜是什麽了。
*
百官嗡然議論聲中,懸鐘再次響起。
皇帝到了。
殿中頓時安靜下來,但這種安靜不同尋常面聖的肅靜。
而是一片窒息般的安靜,在場朝臣都是一時忘記了呼吸——
皇帝不是一人來的!
皇帝身旁,還有一位身著鈿釵禮衣的女子。
能佩十二鈿,著翚翟紋朱錦禮衣——
皇後!
皇後怎麽會一並上朝來?
殿中靜的落針可聞。
姜沃能聽到自己驟然加快的心跳聲。
哪怕猜到了,但真正看著媚娘第一次走上朝堂,心境還是不同。
*
皇帝如常在龍椅上落座,而皇後則走向皇帝身後,乾陽殿中通天徹地垂下來的金色帷帳後。
身形隱去不見,但朝臣們還是能看到,金色帷帳一點拖曳出來的裙裾。
所有目光凝聚在皇帝身上。
等待聖人發話。
皇帝的臉色確實很不好。
看起來格外蒼白且唇無血色,哪怕坐下來,也是立刻起右手按住額頭,還閉上了眼,讓身邊的宦官熄去離他最近的兩盞九枝燈。
因是病中,皇帝語氣聽起來也頗為冷淡,並無以往的溫和。
言語也很直接:“朕今晨風疾驟發,原要罷朝。”
“然朕深知,諸卿今日必有要事回稟。”皇帝蒼白無血色的唇上,帶了一抹說不清的笑意:“故而朕今日強撐病體至此。”
“亦令皇後同至——也免朕今日精神實在不濟,諸卿諸多諫奏有所疏漏。”
話至此,面對滿朝震驚的文武。
皇帝還不忘很‘樂於納諫’地征求意見:“眾卿以為如何?若無異議,今日大朝會便如此行。”
姜沃聽完皇帝這一番話,就不只垂眸了,而是垂首,而且咬了咬嘴唇,免得笑出來。
帝後二人選了這個日子,真是深谙矛盾轉移乾坤大挪移之法!
若換了任何一天,皇帝攜皇後上朝,都絕對是會把朝堂炸了的大事件!所有朝臣一定要拿出規矩禮法來力諫皇帝。
可今日……
當這些朝臣口中‘最重要’的規矩禮法,撞上他們自己的根本利益時,他們會如何選擇呢?
若是他們選擇了規矩禮法:此時全力勸諫陛下,皇後乃後宮婦人,不可於朝上聽政,那聖躬不安的皇帝,就會‘從善如流’當即帶著皇後起身離去,正好罷掉此朝。
而剛剛把皇帝從大朝會上諫走的群臣,
肯定也沒法繼續去貞觀殿前力諫‘裁官’事了——總不能逼迫病中連朝也上不了的皇帝,那此詔書只怕就要直接推行了!
若是他們選擇了自身的根本利益:直接諫‘裁官’事,那,那就是默認了皇後留在朝堂之上,就在簾子後面聽取政事!這可是前所未有的違背規矩禮法。自古只聽說過主少國疑,太後垂簾的,未見過皇帝正當盛年,卻讓皇後一同聽政的!
朝上一片死寂。
姜沃安然等著朝臣們做出選擇。
她其實已然料到了結局,他們會做出什麽選擇——說到底‘規矩禮法’,哪有各自家族的根本利益重要啊。
果然,寂靜之後。
以第一個世家出身的禦史站出來,開始諫‘裁入流官’事開始,其餘的朝臣,也紛紛按照早就準備好的腹稿,勸諫皇帝勿裁撤朝臣。
仿佛,方才皇後隨皇帝入朝,是幻影一般。
仿佛,此時帷帳後頭的一抹裙裾,與他們從前口口聲聲論起的規矩暫時不存在了一般。
姜沃看著苦諫皇帝的諸多朝臣——
多麽真實又多麽荒誕的一幕。
姜沃甚至都能想象到他們‘正大光明’說服自身的心聲,他們一定會想:並非他們無視皇帝違背規矩禮法,而是今日情況特殊,不過是特例,皇帝是病得厲害才讓皇後在簾後聽一聽大朝會罷了。
事有輕重緩急,還是要先抓重點。
所以,要改政事,要給世家放血,從不是靠去說服他們‘通曉大義’,而是只能以權力去硬推。
姜沃站在‘諫言’聲不斷的朝堂中,想起方才與媚娘對視的一眼。
媚娘在走入帷帳前,轉頭看了一眼這乾陽殿朝堂。
丹陛之上,見這恢宏朝堂,文武百官。
最後,去尋找她最熟悉的面容。
媚娘心中頗有感慨:終於,親眼見到她立於朝堂的樣子了。
哪怕兩人離得不夠近,看不甚清楚,但媚娘眼前,也已然浮現出帶著笑意的面容,清晰的毫發畢現。
*
許敬宗望著鏡面般幾乎渾然無縫的地磚,簡直恨不得地上忽然裂開口子把他埋了算了——
有不少朝臣點了他的名,直接在朝上問到他臉上來。
你作為門下省侍中,真的覺得這封詔令不需要封駁回去嗎?
許敬宗恨得心都在滴血:欺負人是不是?
負責起草這道詔書的中書令杜正倫,你們怎麽不問他呢?
還有現在朝上資歷最深,任尚書左仆射的李勣大將軍,你們怎麽更不點他呢?
其實朝臣們,也是有理有據點許敬宗:你可是門下省的!
而且中書令杜正倫,早就擺明了態度,從之前建言皇帝‘堪實戶籍’到這一回擬‘裁入流官’詔令,都可見他是堅決站在皇帝那邊的。
至於李勣大將軍……朝臣們的共識是,這位能不惹這位就不惹吧,他可是手握兵權而且還是低調狠人,真讓他記恨上,會出人命的。
就你了,許敬宗!
*
皇帝撐著額頭,聽了小半個時辰的諫言,臉色越發不好。
但面對朝野物議如沸,皇帝依舊不肯松口,收回詔令。
諫言愈勝。
直到——
終於有朝臣提出了那句:“如今各署衙公務繁雜,實不比貞觀元年百業雕敝。陛下若真要裁減入流朝臣,只怕耽擱了三省六部的公事!”
來了。
不管是簾後的媚娘,還是站在朝上的姜沃,心裏想法很一致。
圖窮匕見。
朝臣們先以人多勢眾相勸,不成,便要以撂擔子讓朝廷停轉來‘壓’皇帝了。
皇帝居然如此不聽諫言,獨斷專行。
難道皇帝不怕群情激憤,眾人都撂攤子不幹嗎?
皇帝還真不怕——
他直接道:“貞觀元年京中各署衙,總共只有六百餘員文武,照樣政令通達。如今京中官員已然近三千,竟然還以‘誤事’來脅警於朕。”
“好,既然你們做不來會誤事,朕便換不會誤事的人來!”
“這兩年朕多留意吏部考功的奏疏——京外不少臣子政績頗豐,朕心中已然取中數人,只待空出實職,就調歸京城。”
“如今朝上眾卿,若有覺得重擔難挑,手下官員不足要誤事的,就趕緊上書解官致仕!”
中央的文武百官:?!
這一刻,他們才知道,皇帝的決心有多大,安排的有多早,後手準備的有多充分!
他們驟然警醒:是啊,皇帝此番是‘裁入流官’,並未動天下各州縣的官員。
若是京中這些朝臣撂攤子不幹,那……長安城外的官員,會不會欣喜若狂,在心裏期盼他們快點走?
*
“團結就是力量。”姜沃想起了這句至理名言——反過來說,只要你讓對手沒法團結,那就是你的力量。
他們早早商議下的此舉,被媚娘命名為‘釜底抽薪’。
還想保子孫後代的官位呢?先看看自己的官位吧。
當有人虎視眈眈他們身下位置的時候,這些朝臣,還敢不敢跟皇帝撂攤子?
只要他們中有一個不敢撂攤子的,其餘人就都不會甘願犧牲自己的官位——總不能只自己倒黴付出,隊友只等著占便宜吧!
以利合者,當利益分配出現嫌隙,自利盡而散。
面色蒼白,神色倦怠的皇帝站起身來,聲音也帶著一股子倦意,但又很冷很堅決:“此詔,即刻明發吏部!”
“今歲十月吏部考功屬,只按此數,報給朕五百入流官。”
言罷退朝。
朝臣們眼睜睜望著帷帳後面走出的皇後,陪同皇帝一同離去,不少人心中浮現同樣的後悔——
早知道諫皇後上朝這件事了!
*
朝罷,此番隨行洛陽的吏部數十官員,都神色凝重跟在王老尚書身後,向署衙走去。
今日大朝會上,皇帝既然以堅決的態度,鑿實了‘每年只新錄用五百入流官’這件事。
那重點就來到了——既然每年只選五百人入官流,怎麽選呢?
壓力正式到了吏部。
王老尚書心內沈重的像是吞了個大秤砣,面對無數目光,又忽然覺得王神玉這些年的去戶部坐著要錢的丟臉行為,不是一無是處。
起碼鍛煉了他的臉皮。
能夠在別人各異的眼光下屹不可動。
*
吏部署衙。
姜沃正在給長安城內王神玉寫信,細言今日洛陽朝上事。
雖說他應當能接到邸報和王老尚書的信,但姜沃還是決定,站在自己的角度與王神玉互通有無。
方才寫完,正封好了口,在信封上寫下“王公親啟。”時,就見小吏來送信函。
王神玉的信先到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