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26章
翌日, 寧頌亦是一大早就趕到了學堂。
搬家之後有了劉大娘做後勤,他所耗費的閑暇時間大幅度降低,因此, 剩下的功夫都被他用來溫書。
到了書舍, 仍然沒有人理他。
旁的學子聊天的聊天, 背課文的背課文, 就算是在無聊的發呆,在見到他時, 不由自主地移開了眼。
書舍裏沒有固定的座位, 因此新來的學子在找位置時, 也不約而同地避開了他。
他的周圍空了一圈。
如同一個真空地帶。
寧頌若無其事地取出了書, 取出了書開始背誦, 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勉強的地方。
等到快要開始上課時, 周圍實在沒有位置了,這才陸陸續續有人坐在了他的身旁。
但哪怕是這樣, 仍然不敢主動與他說話。
“這小子, 心裏素質不錯啊。”
此時說話的人,正好是前一日評價寧頌“他以為他是淩持之”的那一位。
“看他能夠撐到什麽時候。”
這一番賭氣賭得沒有理由,可雙方都不想放棄,不想主動認輸。
於是, 在接下來的一日, 書塾裏當真沒有人同寧頌交流, 唯一一個與寧頌交流的,還是一個認錯人的學生。
對方在發現之後,嚇了一跳。
一日轉瞬即逝, 待到第二日,就是書塾裏旬考的時間, 寧頌一大早就收到了鄭墨的情報。
“聽說這次考試有點難,你好好考啊。”
這位鄭小夫子昨日失蹤了一日,今天重新出現,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雖然說的是考試的事情,可對方仍然談興十足,眸光裏閃爍著“快來問我”這四個字。
寧頌配合地問:“發生什麽了?”
原來,這事兒說白了還是與寧頌那一番有關“私塾霸淩”的言論有關。
只不過,鄭墨受委屈的部分不在於私塾,而在於親戚——鄭夫子在親姐姐去世之後,將外甥、外甥女接了回來。
或許是因為愧疚,在吃穿用度上,兩夫妻對兩個小孩非常照顧,連帶著鄭墨也要向後靠。
這兩個小崽子不知道聽了誰的話,認為只要鄭墨被送走了,他們就能成為舅舅家的孩子,因此小動作不斷。
“我比他們年齡大,之前是讓他們。”
鄭墨雖然對這些都明白,可憐惜表弟表妹的遭遇,可近日,兩個小孩子越做越過分,鄭墨本來糾結著要不要繼續忍,就聽到了寧頌的那一番話。
“你去告狀了?”
鄭墨眨巴著眼:“是啊。”
見寧頌一臉呆滯,鄭墨委屈道:“是你說讓我去找爹爹的啊!”
寧頌心想,那他也不知道這是鄭夫子的家務事啊!
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寧頌頗為心神不寧,等到鄭夫子來的時候,他發現鄭夫子專門看了他兩眼。
寧頌只好縮了縮頭。
當鴕鳥。
作為學生,無意間摻和到夫子家裏事務中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寧頌一直盡可能低調,不去礙夫子的眼。
這份低調一直持續到了旬考。
寫有考題的紙是助教發過來的,小小的一張,上面寫了五道題。
“默寫《論語學而篇》。”
“解釋並論述‘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
“賦得‘天光雲影共徘徊’得‘天’字五言六韻。”
“民富而國安。”
“今日有人貸千錢,月息二十。今日有人貸九百五十文,三月歸之,問息幾何。”
考試之前,寧頌經鄭墨的提醒帶夠了紙,可看到考題後,仍然頭皮發麻。
這五道題,幾乎涵蓋了當前考試中的所有題型。
第一道題是熟悉的背誦題,最簡單,只要背誦準確,不出錯,大概率可以拿到分數。
第二道題是經義解釋題。與先前周秀才考他的內容相似,解釋出了原題內容算是合格,若是想要出彩,則需要想更多的辦法。
第三道至第五道屬於是寧頌沒有見過的題型。
第三道是做試帖詩,屬於是寧頌的短板。類似的內容,他只在淩狀元給的那個筆記中見過一點內容。
後一道“國富而民安”顯然是一道策論題,要想答好,顯然光是論述兩者關系還不夠,少不了要寫怎樣“國富”與怎樣“民安”。
最後一道,也是寧頌最喜歡的題目。
題目出自於《九章算術》,是上輩子中小學生都會回答的題目。
看完了題,他心中大致有了底——撇去試帖詩,其他的他都可以答一答。
尤其是第一題和最後一道題,他必須拿分。
至於其他的,他只能盡人事。
看完了題目,寧頌擺開了紙。桌子上的墨是寫之前就磨好的,在他整理思路時,又磨了一遍。
正式開始答題,第一題時,寧頌感覺頗為輕松——
《論語》作為四書之一,考試大戶,無論什麽考試都不會漏掉其中的內容。對於此,寧頌早背得滾瓜爛熟。
其中的內容,無論是寧頌還是原身都抄寫過不知道多少次。
正因為有這樣的熟練度,寧頌流暢地寫了下來,其中不需要一絲停頓。
寫完了第一題,寧頌松了口氣,直起身子來,活動脖子。
周圍一片安靜,所有人都沈浸在答題中,書舍中一片沙沙的聲音。
寫完了第一道題,寧頌開始準備第二道。
這道題是經義辨析題,原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魚我所欲也”的節選,由於出處太過於經典,哪怕是現代的學生也聽說過這一句。
大致意思是為了辯論“高官厚祿”與“禮”的關系——
“若優厚的俸祿不分辨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了,高官厚祿與我又有什麽好處呢?”
切入點自然在是在辨析“禮義”和“物質”的關系,若是再進一步,則可以聯系到“禮”與“欲”的關系。
再進一步,便可以聯系到“天理”與“人欲”的辯論。
寧頌解釋完題目的大致意思之後,聯系了幾句,就不敢再多寫。
在寫這一道題後半程時,他忽然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
五道題的內容比他想象中的要多,但時間只有僅僅一個時辰。
兩個小時。
在正式的考試中,五道題大概是兩三場考試的題量。
因此,寧頌不敢太過於詳細,害怕耽誤了下一道題的時間。
下一道題是作詩題,屬於是寧頌短板中的短板。做試帖詩的歷史從唐代開始,於宋代取消。
到了大雍朝,又隱約有了重啟的跡象。
根據淩狀元的筆記,作詩要求考生能夠背誦各韻之字,以規定的字為韻腳。
結構上,分為破題、呈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六個部分。
寧頌個人理解為“起承轉合”。
按照淩狀元的說法,若是想做好這試帖詩,不但要知道題目的來源,還需要化用典故,註意平仄。
……但這些寧頌都不會。
因此,為了不開天窗,寧頌只好憑借著淩狀元筆記上的一些內容,勇敢地亂編了一首詩出來。
以表示對本次考試的重視。
由於時間不夠,加上確實沒有學過,寧頌寫完詩就將其扔到一旁,開始看下一個題目。
策論。
民富與國強。
由於大雍朝商業頗為繁榮,朝廷對於從商持中立態度,不打壓、不壓制,因此這道題的分寸很好拿捏。
褒揚就完了。
至於如何“民富”與“國強”,寧頌照搬了不少現代的辦法。
論發展經濟,大雍朝怎麽可能比得上經濟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考試時間的確是相當緊迫,在寧頌剛剛寫完了策論題時,鄭夫子就提醒了一句“時間快到了”。
若不是最後一道算術題過於簡單,他恐怕當真做不完了。
收卷子的時候,寧頌還未交卷,就聽到了身旁一位學子的崩潰聲:
“這麽多題,你們寫完了嗎?”
四周都是答沒有的。
“我寫的太慢了。”
另一人說:“不是我寫的慢,是因為前面浪費的時間太多了。”
寧頌在一旁聽著,沒有說話。
上輩子,作為一個文科生,他有著豐富的、分配考試時間的技巧,但顯然,這個技巧需要相當多的考試才能磨煉出來。
在大雍朝,這也是一個獨門技巧。
果然,那位負責收卷子的學生看到他寫的密密麻麻的內容時,忍不住擡頭看了他一眼。
而後欲言又止地走了。
不一會兒,許多人都知道寧頌這位新學生的“豐功偉績”。
話題傳到了一眾甲班學子耳朵裏,自然引起了不少討論。
“寫得多就寫得多唄,多又不是好。”
“有什麽值得羨慕的?”
收卷子的學生猶豫了一下,堅持道:“我看他寫得挺好的。”
能夠收卷子,這位學生自然也是甲班裏頗受重視的學生,出於好奇,他悄悄看了幾眼。
至少第一題沒有問題。
“你想太多了,若是他學問好,何至於考了那麽多次童試沒考過。”
經過科普,甲班的幾個“尖子生”都知道寧頌之前童試兩次未過的往事。反之,甲班中包括儲玉在內少數幾個人,身上都有童生身份。
他們考過了縣試和府試,這一回,是沖著最後一關院試去的。
只要考過了院試,就有秀才功名。
與此同時,也有了去考鄉試的機會。
“別管他了。”儲玉說道。
平日裏別苗頭固然是樂子,但談論到關乎自己前程的考試,旁的又不太重要了。
甲班的學生們換了一個話題,與此同時,今日旬試的試卷也送到了鄭夫子案前。
“許多學生沒寫完。”助教說道。
鄭夫子聞言也不意外,泡了壺茶水,慢吞吞地喝著。
這一次旬考出題出得難,本就是他故意的。事實上,除了第一道題之外,其他三道題都是直接抄的縣裏歲考的題目。
最後一道題則是學習白鹿書院的出題方式,摘抄《九章算術》中的原題。
他本也沒預計學生們都答出來。
本就是用作下馬威的。
有了這樣的預期,他找出甲班學生的試卷來看,撇開只寫出了兩三個題目的,直接找了那三位童生的卷子來看。
……還行。
背誦和經義是基本功,這幾位都寫得不錯。
試帖詩馬馬虎虎,就是這策論太幼稚。
對於從小只讀聖賢的書生來說,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最後一道題全部空著,也是應有之意——他之前沒怎麽講過算數。
鄭夫子淡定地將卷子放在了一旁。
助教在一旁看乙班的卷子。
乙班比起甲班來說,當然更有不如。能將前兩道題答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因此,在一片空白的乙班試卷中,有一份滿滿當當的試卷顯得分外顯眼。
“咦,這個卷子,五道題都答了。”
鄭夫子漫不經心地拿起來,掃了一眼算學題,下一秒,眼神凝固了。
算學題,答案是對的。
再看策論題,他仔細品味著其中的內容,細細琢磨一番,不由得入了神。
“是誰的卷子?”
鄭秀才的思路被打斷,眼神不由得朝著卷子頂部看去。
他看到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寧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翌日, 寧頌亦是一大早就趕到了學堂。
搬家之後有了劉大娘做後勤,他所耗費的閑暇時間大幅度降低,因此, 剩下的功夫都被他用來溫書。
到了書舍, 仍然沒有人理他。
旁的學子聊天的聊天, 背課文的背課文, 就算是在無聊的發呆,在見到他時, 不由自主地移開了眼。
書舍裏沒有固定的座位, 因此新來的學子在找位置時, 也不約而同地避開了他。
他的周圍空了一圈。
如同一個真空地帶。
寧頌若無其事地取出了書, 取出了書開始背誦, 臉上的表情沒有絲毫勉強的地方。
等到快要開始上課時, 周圍實在沒有位置了,這才陸陸續續有人坐在了他的身旁。
但哪怕是這樣, 仍然不敢主動與他說話。
“這小子, 心裏素質不錯啊。”
此時說話的人,正好是前一日評價寧頌“他以為他是淩持之”的那一位。
“看他能夠撐到什麽時候。”
這一番賭氣賭得沒有理由,可雙方都不想放棄,不想主動認輸。
於是, 在接下來的一日, 書塾裏當真沒有人同寧頌交流, 唯一一個與寧頌交流的,還是一個認錯人的學生。
對方在發現之後,嚇了一跳。
一日轉瞬即逝, 待到第二日,就是書塾裏旬考的時間, 寧頌一大早就收到了鄭墨的情報。
“聽說這次考試有點難,你好好考啊。”
這位鄭小夫子昨日失蹤了一日,今天重新出現,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
雖然說的是考試的事情,可對方仍然談興十足,眸光裏閃爍著“快來問我”這四個字。
寧頌配合地問:“發生什麽了?”
原來,這事兒說白了還是與寧頌那一番有關“私塾霸淩”的言論有關。
只不過,鄭墨受委屈的部分不在於私塾,而在於親戚——鄭夫子在親姐姐去世之後,將外甥、外甥女接了回來。
或許是因為愧疚,在吃穿用度上,兩夫妻對兩個小孩非常照顧,連帶著鄭墨也要向後靠。
這兩個小崽子不知道聽了誰的話,認為只要鄭墨被送走了,他們就能成為舅舅家的孩子,因此小動作不斷。
“我比他們年齡大,之前是讓他們。”
鄭墨雖然對這些都明白,可憐惜表弟表妹的遭遇,可近日,兩個小孩子越做越過分,鄭墨本來糾結著要不要繼續忍,就聽到了寧頌的那一番話。
“你去告狀了?”
鄭墨眨巴著眼:“是啊。”
見寧頌一臉呆滯,鄭墨委屈道:“是你說讓我去找爹爹的啊!”
寧頌心想,那他也不知道這是鄭夫子的家務事啊!
有了這樣一個小插曲,寧頌頗為心神不寧,等到鄭夫子來的時候,他發現鄭夫子專門看了他兩眼。
寧頌只好縮了縮頭。
當鴕鳥。
作為學生,無意間摻和到夫子家裏事務中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寧頌一直盡可能低調,不去礙夫子的眼。
這份低調一直持續到了旬考。
寫有考題的紙是助教發過來的,小小的一張,上面寫了五道題。
“默寫《論語學而篇》。”
“解釋並論述‘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於我何加焉!’。”
“賦得‘天光雲影共徘徊’得‘天’字五言六韻。”
“民富而國安。”
“今日有人貸千錢,月息二十。今日有人貸九百五十文,三月歸之,問息幾何。”
考試之前,寧頌經鄭墨的提醒帶夠了紙,可看到考題後,仍然頭皮發麻。
這五道題,幾乎涵蓋了當前考試中的所有題型。
第一道題是熟悉的背誦題,最簡單,只要背誦準確,不出錯,大概率可以拿到分數。
第二道題是經義解釋題。與先前周秀才考他的內容相似,解釋出了原題內容算是合格,若是想要出彩,則需要想更多的辦法。
第三道至第五道屬於是寧頌沒有見過的題型。
第三道是做試帖詩,屬於是寧頌的短板。類似的內容,他只在淩狀元給的那個筆記中見過一點內容。
後一道“國富而民安”顯然是一道策論題,要想答好,顯然光是論述兩者關系還不夠,少不了要寫怎樣“國富”與怎樣“民安”。
最後一道,也是寧頌最喜歡的題目。
題目出自於《九章算術》,是上輩子中小學生都會回答的題目。
看完了題,他心中大致有了底——撇去試帖詩,其他的他都可以答一答。
尤其是第一題和最後一道題,他必須拿分。
至於其他的,他只能盡人事。
看完了題目,寧頌擺開了紙。桌子上的墨是寫之前就磨好的,在他整理思路時,又磨了一遍。
正式開始答題,第一題時,寧頌感覺頗為輕松——
《論語》作為四書之一,考試大戶,無論什麽考試都不會漏掉其中的內容。對於此,寧頌早背得滾瓜爛熟。
其中的內容,無論是寧頌還是原身都抄寫過不知道多少次。
正因為有這樣的熟練度,寧頌流暢地寫了下來,其中不需要一絲停頓。
寫完了第一題,寧頌松了口氣,直起身子來,活動脖子。
周圍一片安靜,所有人都沈浸在答題中,書舍中一片沙沙的聲音。
寫完了第一道題,寧頌開始準備第二道。
這道題是經義辨析題,原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魚我所欲也”的節選,由於出處太過於經典,哪怕是現代的學生也聽說過這一句。
大致意思是為了辯論“高官厚祿”與“禮”的關系——
“若優厚的俸祿不分辨是否符合禮義就接受了,高官厚祿與我又有什麽好處呢?”
切入點自然在是在辨析“禮義”和“物質”的關系,若是再進一步,則可以聯系到“禮”與“欲”的關系。
再進一步,便可以聯系到“天理”與“人欲”的辯論。
寧頌解釋完題目的大致意思之後,聯系了幾句,就不敢再多寫。
在寫這一道題後半程時,他忽然意識到了時間的緊迫性。
五道題的內容比他想象中的要多,但時間只有僅僅一個時辰。
兩個小時。
在正式的考試中,五道題大概是兩三場考試的題量。
因此,寧頌不敢太過於詳細,害怕耽誤了下一道題的時間。
下一道題是作詩題,屬於是寧頌短板中的短板。做試帖詩的歷史從唐代開始,於宋代取消。
到了大雍朝,又隱約有了重啟的跡象。
根據淩狀元的筆記,作詩要求考生能夠背誦各韻之字,以規定的字為韻腳。
結構上,分為破題、呈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六個部分。
寧頌個人理解為“起承轉合”。
按照淩狀元的說法,若是想做好這試帖詩,不但要知道題目的來源,還需要化用典故,註意平仄。
……但這些寧頌都不會。
因此,為了不開天窗,寧頌只好憑借著淩狀元筆記上的一些內容,勇敢地亂編了一首詩出來。
以表示對本次考試的重視。
由於時間不夠,加上確實沒有學過,寧頌寫完詩就將其扔到一旁,開始看下一個題目。
策論。
民富與國強。
由於大雍朝商業頗為繁榮,朝廷對於從商持中立態度,不打壓、不壓制,因此這道題的分寸很好拿捏。
褒揚就完了。
至於如何“民富”與“國強”,寧頌照搬了不少現代的辦法。
論發展經濟,大雍朝怎麽可能比得上經濟發達的二十一世紀?
考試時間的確是相當緊迫,在寧頌剛剛寫完了策論題時,鄭夫子就提醒了一句“時間快到了”。
若不是最後一道算術題過於簡單,他恐怕當真做不完了。
收卷子的時候,寧頌還未交卷,就聽到了身旁一位學子的崩潰聲:
“這麽多題,你們寫完了嗎?”
四周都是答沒有的。
“我寫的太慢了。”
另一人說:“不是我寫的慢,是因為前面浪費的時間太多了。”
寧頌在一旁聽著,沒有說話。
上輩子,作為一個文科生,他有著豐富的、分配考試時間的技巧,但顯然,這個技巧需要相當多的考試才能磨煉出來。
在大雍朝,這也是一個獨門技巧。
果然,那位負責收卷子的學生看到他寫的密密麻麻的內容時,忍不住擡頭看了他一眼。
而後欲言又止地走了。
不一會兒,許多人都知道寧頌這位新學生的“豐功偉績”。
話題傳到了一眾甲班學子耳朵裏,自然引起了不少討論。
“寫得多就寫得多唄,多又不是好。”
“有什麽值得羨慕的?”
收卷子的學生猶豫了一下,堅持道:“我看他寫得挺好的。”
能夠收卷子,這位學生自然也是甲班裏頗受重視的學生,出於好奇,他悄悄看了幾眼。
至少第一題沒有問題。
“你想太多了,若是他學問好,何至於考了那麽多次童試沒考過。”
經過科普,甲班的幾個“尖子生”都知道寧頌之前童試兩次未過的往事。反之,甲班中包括儲玉在內少數幾個人,身上都有童生身份。
他們考過了縣試和府試,這一回,是沖著最後一關院試去的。
只要考過了院試,就有秀才功名。
與此同時,也有了去考鄉試的機會。
“別管他了。”儲玉說道。
平日裏別苗頭固然是樂子,但談論到關乎自己前程的考試,旁的又不太重要了。
甲班的學生們換了一個話題,與此同時,今日旬試的試卷也送到了鄭夫子案前。
“許多學生沒寫完。”助教說道。
鄭夫子聞言也不意外,泡了壺茶水,慢吞吞地喝著。
這一次旬考出題出得難,本就是他故意的。事實上,除了第一道題之外,其他三道題都是直接抄的縣裏歲考的題目。
最後一道題則是學習白鹿書院的出題方式,摘抄《九章算術》中的原題。
他本也沒預計學生們都答出來。
本就是用作下馬威的。
有了這樣的預期,他找出甲班學生的試卷來看,撇開只寫出了兩三個題目的,直接找了那三位童生的卷子來看。
……還行。
背誦和經義是基本功,這幾位都寫得不錯。
試帖詩馬馬虎虎,就是這策論太幼稚。
對於從小只讀聖賢的書生來說,這也是無法避免的。
最後一道題全部空著,也是應有之意——他之前沒怎麽講過算數。
鄭夫子淡定地將卷子放在了一旁。
助教在一旁看乙班的卷子。
乙班比起甲班來說,當然更有不如。能將前兩道題答好,已經是非常不容易了。
因此,在一片空白的乙班試卷中,有一份滿滿當當的試卷顯得分外顯眼。
“咦,這個卷子,五道題都答了。”
鄭夫子漫不經心地拿起來,掃了一眼算學題,下一秒,眼神凝固了。
算學題,答案是對的。
再看策論題,他仔細品味著其中的內容,細細琢磨一番,不由得入了神。
“是誰的卷子?”
鄭秀才的思路被打斷,眼神不由得朝著卷子頂部看去。
他看到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
寧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