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百八十九章
對謝知秋來說, 有些話由其他人去對趙澤說,比她自己說更好。
是以,她事先就與祝維平串過詞, 由祝維平來講出她所謂的“難處”, 幫助謝知秋辭官。
“謝大人不必言謝。”
祝維平脾氣不錯,與謝知秋也一直維持著較為友好的關系。
“當初是謝大人出手相助, 我才能繼續留在大理寺, 甚至當上大理寺卿。現在謝大人不過是希望我幫舉手之勞, 我怎有推辭的道理?”
祝維平在朝中一向有些左右騎墻的意思,但他人品還算不錯,太後也評價過此人“雖是墻頭草, 根子卻正”, 謝知秋當下沒什麽可以信任的人,唯有求助祝維平。
萬幸,祝維平果真顧念兩人當初的情誼, 答應了謝知秋的請求。
只是,祝維平對謝知秋的決定,同樣不解, 問:“不過,謝大人為何非要在這種時候辭官?謝大人為官不易,這種時候放棄, 未免可惜。”
謝知秋一凝。
祝維平是的確關心她的前途,才會有這樣一問。
謝知秋回答:“我有自己的打算, 還請祝大人不要多問。日後……若是有機會, 我還會與祝大人在朝堂上相見。”
*
禦書房。
趙澤將一張大地圖攤在桌上, 蹙著眉查看。
趙澤其實也看得出來,接下來幾年內, 方國很有可能與辛國有一戰。
首先辛國挑釁,他作為皇帝,著實覺得窩囊,百姓更是憤怒非常,只怕不出戰難以平民意。
其二,辛國這回的舉動像是試探,若不作出回應,只怕對方會越來越過分。趙澤多少也想嚇唬嚇唬對方。
只是……
難道真像謝知秋所言,不進行軍事改革,不給士兵用突火.槍,就沒法打贏這場仗嗎?
盡管他數次拒絕了謝知秋進行軍事改革的諫言,但謝知秋在大局上的預測幾乎沒有錯過,想到事實真有可能如她所說的那樣發展,趙澤又深感不安。
思來想去,趙澤便請人傳召史守成。
“史愛卿,你之前說以我國的兵力,並不需要畏懼辛國,可是真言?”
史守成忙道:“千真萬確!”
趙澤仍有遲疑:“可是,謝愛卿她說……”
史守成一聽趙澤提及謝知秋就心煩。
為了穩定聖心,史守成斬釘截鐵地繼續維護自己的主戰理念,道:“皇上,謝大人的觀點固有獨到在理之處,但她畢竟是婦道人家,遇事難免優柔寡斷,若論軍事兵法,自古以來都是男子的領域,還是男人更有經驗。”
他稍作停頓,為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又言:“皇上,關於邊境戰事,臣做過研究。
“據臣所知,辛國君少,國事決於其母,李太後獨斷專權、寵幸用事。
“一國太後竟與臣子有染,公然出入宮闈,辛國百姓臣子必當對此不滿!
“我們趁著辛國內部混亂的機會攻辛,沒有不贏的道理!
“另外,關於上回邊境被襲的失策情況,臣也吸取教訓,想了全新的對策——”
史守成一直以來都為自己頭上籠罩著謝知秋的陰影而不安。
而要徹底擺脫謝知秋的最好方法,無疑是立一個大功。
說實在,史守成當了數十年的禮部尚書,讀書很多,但對軍事並無太大了解,本來主戰歸主戰,具體如何作戰,他還是想交給兵部的人去頭痛。
不過,他轉念一想,謝知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都敢大言不慚地提議軍事改革,他堂堂一個男子,還是同平章事,在軍事上的直覺難道還比不過一個女人嗎?
他縱橫官場數十年,難不成還真不如一個丫頭片子?
史守成想到這裏,就有了信心,開口說出他的妙計:“臣以為,先前戰事不利,一來是辛軍陰險偷襲,我軍並無準備。二來是邊境軍將多為匹夫,勇武有餘而智謀不足,若皇上下定決心與辛國作戰,臣倒有一技——
“在出征之前,皇上先行於群臣商議,定下布陣圖,再將布陣圖交給將領,讓將領不折不扣地執行。
“這樣一來,皇上不必離開梁城,就可指揮千裏之外的軍隊,令將領聽從朝廷的指示!如此,皇上不用增加將領權力,便可有效提高軍隊實力,無論是邊境還是內政,皆無患矣。”
趙澤聞言,心中一動,覺得史守成之言,似有些道理。
*
數日後。
寅時。
將軍府後門之外,蕭尋初已套好了馬,行李也都裝上了馬車。
這一趟雖是不知何時才能歸家的長途遠行,但因為必須低調為之,不得不輕裝上陣、一切從簡。
蕭斬石親自檢查了幾匹馬的馬鞍、馬掌,將姜淩的行李一並放到馬車上。
他一邊細心檢查馬車的種種細節,一邊叮囑蕭尋初道:“辛國的李太後能以漢女身份掌控辛國之江山,絕非一般人。
“而且北地的女子和男人一樣自幼騎馬、擅長騎射,她對武學和軍事的了解恐怕遠勝於大量自幼苦讀四書五經的方國文臣,辛國聖天帝生前也常稱讚李太後勇武颯爽、才思敏捷。
“李太後現在看起來對戰事還是比較謹慎的態度,這很可能是因為她真實的戰爭經驗還不多,而且如果真的開戰,會助長掌握大量軍隊的宗室的勢力,對她不利。
“但李太後的孩子是聖天帝的獨子,她現在又與辛國權臣上官濂有非同一般的感情關系,這使得她獲得了一部分效忠於聖天帝的辛族宗室,以及以上官濂為首的漢臣的支持,對辛國國內的民族矛盾也有緩和作用。
“我認為辛國其他宗室的野心縱然很大,可真要扳倒她很難。你們到邊關以後,萬不可對辛國掉以輕心。
“北地的習俗與關內相差甚大,如果按照漢人習以為常的思維去推論辛國,那必定會吃大虧。
“我現在這樣說,你們未必能理解,等到那裏生活一段時間,你們多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你母親會幫你們適應當地環境和風俗,你和謝家姑娘到時也多看著她一些,她在梁城憋了這麽多年,回到家鄉說不定會興奮過頭。”
蕭斬石語氣平靜,甚至板著一張臉。
但蕭尋初從小到大感覺還是第一次聽到父親這樣細致地叮嚀這麽多事,由於父子關系並不親近,他並不是太自在。
“我知道了。”
蕭尋初疏離而客氣地回答。
但他考慮了一下,又問:“父親,你當真不和我們一起去北地?”
謝知秋辭官、兩人一同去投奔義軍都是大事,他們商議之後,終究沒有將此事瞞著蕭斬石。
蕭斬石得知謝知秋向趙澤提議軍事改革被拒、蕭尋光這些年一直在暗中領導義軍後,獨自一個人在院子裏沈默了很久。
但最終,他同意了這些晚輩的想法,非但支持他們去北方,還提議讓姜淩與他們一起過去。
姜淩是真正在北地出生的人,無論是對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遠比他們這些外來者習慣,還曾在戰場上多次幫助蕭斬石,軍事經驗豐富。若是姜淩可以同去,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此刻,蕭斬石道:“不了……你們這些小年輕表面上看和義軍扯不上什麽關系,說年紀不大想出去游歷也說得過去,皇上不會對你們過於忌憚。
“但我不同,我一旦去了邊關,朝廷馬上就會有所懷疑,若是再發現與民間軍隊有牽扯,不會管義軍是不是為了抗辛凝聚在一起的,朝廷只會想到謀反。到時候,只怕會讓所有人都置於危險之中。
“我們不可能所有人都去邊關,必須要有人留下來,朝廷才會相信你們沒有二心,而且這個人,也必須是我。唯有如此,你們才不容易陷入前是辛兵,後是朝廷的困境。”
蕭尋初靜默良久。
蕭斬石之言縱然殘酷,卻是事實。
他留在梁城,就像一個人質。
讓朝廷對蕭家安心,也能保證蕭尋初等人的安全。
蕭尋初明白父親的苦心,卻感到心情覆雜。他與這個大將軍父親很少有關系和睦的時候,哪怕到了該離別的時刻,也不知該說什麽。
半晌,他道:“謝了,爹。”
“照顧好你娘。”
蕭斬石肅著臉說,表情很難看出什麽情緒。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她本是天性自由之人,因我之故才被困於梁城,趁此機會,她終於有機會回家看看,或許也是好事。”
“是。”
蕭尋初應了一聲。
言罷,蕭尋初下意識地瞥了眼天色。
他們計劃天一亮、城門一開,立即就出城,現在已差不多到了時候。
蕭斬石似乎也註意到了這點,沒有再說什麽,拍拍小兒子的肩膀,示意他可以離去。
蕭尋初猶豫了一下,便要轉身上馬。
“尋初。”
忽然,他又聽到父親嘆了口氣。
他說:“等到北方,你替我向尋光道個歉吧。你們兄弟兩個……從小被我逼著學文,只因我認為文官有可能改變朝綱,但如今看來……即使當了官,大約也沒有絲毫用處。
“反而是光兒,竟能想到義軍這條路,倒比我思路開闊許多。
“事到如今,大概說什麽也晚了。為父……唯有祝你們一帆風順,武運昌隆。”
蕭尋初聞言,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在最後,竟等來了父親這一句道歉的話。
他之前還奇怪,為什麽父親會如此幹脆同意他們去幫義軍,看來是趙澤拒絕軍事改革的話,讓父親意識到,只要帝王忌憚武將,無論從文從武,最終都是一條死路。
蕭尋初張了張,應道:“好。”
他本欲直接離開,但最終又回過頭來,補了一句道:“父親,你放心,我與兄長,還有母親定當平安歸來。”
蕭斬石一言未發,只是點了下頭。
然後,他拍拍蕭尋初的愛馬寸刀,道:“去吧。”
*
不久,馬蹄聲響起。
伴隨著車輪滾動的聲音,蕭尋初與姜淩騎馬啟程了。
行出一段路後,蕭尋初又回了一次頭,只見蕭斬石還孤身一人立在將軍府後門,黎明幽色蒙住了他的神情,但仍看得出魁梧高大的輪廓。他默默地佇立在那裏,像一座山一樣。
蕭尋初回過頭,卻見他母親騎在馬上,卻也在往身後看。
“娘。”
蕭尋初出聲喚道。
“你可還好?”
姜淩回過神來。
她多半是有點擔心蕭斬石的,但聽到蕭尋初的話,她又笑笑,說:“沒事,你爹這麽大個人了,想來不會有問題的。”
話完,她又開心地對蕭尋初道:“走吧,我們去接上小知秋。可算可以帶你們都去雍州看看了,不知道這麽多年過去,那裏有什麽變化沒有。我跟你說,秋冬季正是羊生小羊羔的季節,等我們到的時候,應該遍地都是小綿羊了,到時候找牧民買兩只回來養著玩,你們一定會喜歡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謝知秋來說, 有些話由其他人去對趙澤說,比她自己說更好。
是以,她事先就與祝維平串過詞, 由祝維平來講出她所謂的“難處”, 幫助謝知秋辭官。
“謝大人不必言謝。”
祝維平脾氣不錯,與謝知秋也一直維持著較為友好的關系。
“當初是謝大人出手相助, 我才能繼續留在大理寺, 甚至當上大理寺卿。現在謝大人不過是希望我幫舉手之勞, 我怎有推辭的道理?”
祝維平在朝中一向有些左右騎墻的意思,但他人品還算不錯,太後也評價過此人“雖是墻頭草, 根子卻正”, 謝知秋當下沒什麽可以信任的人,唯有求助祝維平。
萬幸,祝維平果真顧念兩人當初的情誼, 答應了謝知秋的請求。
只是,祝維平對謝知秋的決定,同樣不解, 問:“不過,謝大人為何非要在這種時候辭官?謝大人為官不易,這種時候放棄, 未免可惜。”
謝知秋一凝。
祝維平是的確關心她的前途,才會有這樣一問。
謝知秋回答:“我有自己的打算, 還請祝大人不要多問。日後……若是有機會, 我還會與祝大人在朝堂上相見。”
*
禦書房。
趙澤將一張大地圖攤在桌上, 蹙著眉查看。
趙澤其實也看得出來,接下來幾年內, 方國很有可能與辛國有一戰。
首先辛國挑釁,他作為皇帝,著實覺得窩囊,百姓更是憤怒非常,只怕不出戰難以平民意。
其二,辛國這回的舉動像是試探,若不作出回應,只怕對方會越來越過分。趙澤多少也想嚇唬嚇唬對方。
只是……
難道真像謝知秋所言,不進行軍事改革,不給士兵用突火.槍,就沒法打贏這場仗嗎?
盡管他數次拒絕了謝知秋進行軍事改革的諫言,但謝知秋在大局上的預測幾乎沒有錯過,想到事實真有可能如她所說的那樣發展,趙澤又深感不安。
思來想去,趙澤便請人傳召史守成。
“史愛卿,你之前說以我國的兵力,並不需要畏懼辛國,可是真言?”
史守成忙道:“千真萬確!”
趙澤仍有遲疑:“可是,謝愛卿她說……”
史守成一聽趙澤提及謝知秋就心煩。
為了穩定聖心,史守成斬釘截鐵地繼續維護自己的主戰理念,道:“皇上,謝大人的觀點固有獨到在理之處,但她畢竟是婦道人家,遇事難免優柔寡斷,若論軍事兵法,自古以來都是男子的領域,還是男人更有經驗。”
他稍作停頓,為證明自己所言非虛,又言:“皇上,關於邊境戰事,臣做過研究。
“據臣所知,辛國君少,國事決於其母,李太後獨斷專權、寵幸用事。
“一國太後竟與臣子有染,公然出入宮闈,辛國百姓臣子必當對此不滿!
“我們趁著辛國內部混亂的機會攻辛,沒有不贏的道理!
“另外,關於上回邊境被襲的失策情況,臣也吸取教訓,想了全新的對策——”
史守成一直以來都為自己頭上籠罩著謝知秋的陰影而不安。
而要徹底擺脫謝知秋的最好方法,無疑是立一個大功。
說實在,史守成當了數十年的禮部尚書,讀書很多,但對軍事並無太大了解,本來主戰歸主戰,具體如何作戰,他還是想交給兵部的人去頭痛。
不過,他轉念一想,謝知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子,都敢大言不慚地提議軍事改革,他堂堂一個男子,還是同平章事,在軍事上的直覺難道還比不過一個女人嗎?
他縱橫官場數十年,難不成還真不如一個丫頭片子?
史守成想到這裏,就有了信心,開口說出他的妙計:“臣以為,先前戰事不利,一來是辛軍陰險偷襲,我軍並無準備。二來是邊境軍將多為匹夫,勇武有餘而智謀不足,若皇上下定決心與辛國作戰,臣倒有一技——
“在出征之前,皇上先行於群臣商議,定下布陣圖,再將布陣圖交給將領,讓將領不折不扣地執行。
“這樣一來,皇上不必離開梁城,就可指揮千裏之外的軍隊,令將領聽從朝廷的指示!如此,皇上不用增加將領權力,便可有效提高軍隊實力,無論是邊境還是內政,皆無患矣。”
趙澤聞言,心中一動,覺得史守成之言,似有些道理。
*
數日後。
寅時。
將軍府後門之外,蕭尋初已套好了馬,行李也都裝上了馬車。
這一趟雖是不知何時才能歸家的長途遠行,但因為必須低調為之,不得不輕裝上陣、一切從簡。
蕭斬石親自檢查了幾匹馬的馬鞍、馬掌,將姜淩的行李一並放到馬車上。
他一邊細心檢查馬車的種種細節,一邊叮囑蕭尋初道:“辛國的李太後能以漢女身份掌控辛國之江山,絕非一般人。
“而且北地的女子和男人一樣自幼騎馬、擅長騎射,她對武學和軍事的了解恐怕遠勝於大量自幼苦讀四書五經的方國文臣,辛國聖天帝生前也常稱讚李太後勇武颯爽、才思敏捷。
“李太後現在看起來對戰事還是比較謹慎的態度,這很可能是因為她真實的戰爭經驗還不多,而且如果真的開戰,會助長掌握大量軍隊的宗室的勢力,對她不利。
“但李太後的孩子是聖天帝的獨子,她現在又與辛國權臣上官濂有非同一般的感情關系,這使得她獲得了一部分效忠於聖天帝的辛族宗室,以及以上官濂為首的漢臣的支持,對辛國國內的民族矛盾也有緩和作用。
“我認為辛國其他宗室的野心縱然很大,可真要扳倒她很難。你們到邊關以後,萬不可對辛國掉以輕心。
“北地的習俗與關內相差甚大,如果按照漢人習以為常的思維去推論辛國,那必定會吃大虧。
“我現在這樣說,你們未必能理解,等到那裏生活一段時間,你們多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你母親會幫你們適應當地環境和風俗,你和謝家姑娘到時也多看著她一些,她在梁城憋了這麽多年,回到家鄉說不定會興奮過頭。”
蕭斬石語氣平靜,甚至板著一張臉。
但蕭尋初從小到大感覺還是第一次聽到父親這樣細致地叮嚀這麽多事,由於父子關系並不親近,他並不是太自在。
“我知道了。”
蕭尋初疏離而客氣地回答。
但他考慮了一下,又問:“父親,你當真不和我們一起去北地?”
謝知秋辭官、兩人一同去投奔義軍都是大事,他們商議之後,終究沒有將此事瞞著蕭斬石。
蕭斬石得知謝知秋向趙澤提議軍事改革被拒、蕭尋光這些年一直在暗中領導義軍後,獨自一個人在院子裏沈默了很久。
但最終,他同意了這些晚輩的想法,非但支持他們去北方,還提議讓姜淩與他們一起過去。
姜淩是真正在北地出生的人,無論是對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遠比他們這些外來者習慣,還曾在戰場上多次幫助蕭斬石,軍事經驗豐富。若是姜淩可以同去,無疑是極大的助力。
此刻,蕭斬石道:“不了……你們這些小年輕表面上看和義軍扯不上什麽關系,說年紀不大想出去游歷也說得過去,皇上不會對你們過於忌憚。
“但我不同,我一旦去了邊關,朝廷馬上就會有所懷疑,若是再發現與民間軍隊有牽扯,不會管義軍是不是為了抗辛凝聚在一起的,朝廷只會想到謀反。到時候,只怕會讓所有人都置於危險之中。
“我們不可能所有人都去邊關,必須要有人留下來,朝廷才會相信你們沒有二心,而且這個人,也必須是我。唯有如此,你們才不容易陷入前是辛兵,後是朝廷的困境。”
蕭尋初靜默良久。
蕭斬石之言縱然殘酷,卻是事實。
他留在梁城,就像一個人質。
讓朝廷對蕭家安心,也能保證蕭尋初等人的安全。
蕭尋初明白父親的苦心,卻感到心情覆雜。他與這個大將軍父親很少有關系和睦的時候,哪怕到了該離別的時刻,也不知該說什麽。
半晌,他道:“謝了,爹。”
“照顧好你娘。”
蕭斬石肅著臉說,表情很難看出什麽情緒。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她本是天性自由之人,因我之故才被困於梁城,趁此機會,她終於有機會回家看看,或許也是好事。”
“是。”
蕭尋初應了一聲。
言罷,蕭尋初下意識地瞥了眼天色。
他們計劃天一亮、城門一開,立即就出城,現在已差不多到了時候。
蕭斬石似乎也註意到了這點,沒有再說什麽,拍拍小兒子的肩膀,示意他可以離去。
蕭尋初猶豫了一下,便要轉身上馬。
“尋初。”
忽然,他又聽到父親嘆了口氣。
他說:“等到北方,你替我向尋光道個歉吧。你們兄弟兩個……從小被我逼著學文,只因我認為文官有可能改變朝綱,但如今看來……即使當了官,大約也沒有絲毫用處。
“反而是光兒,竟能想到義軍這條路,倒比我思路開闊許多。
“事到如今,大概說什麽也晚了。為父……唯有祝你們一帆風順,武運昌隆。”
蕭尋初聞言,有些驚訝。
他沒想到在最後,竟等來了父親這一句道歉的話。
他之前還奇怪,為什麽父親會如此幹脆同意他們去幫義軍,看來是趙澤拒絕軍事改革的話,讓父親意識到,只要帝王忌憚武將,無論從文從武,最終都是一條死路。
蕭尋初張了張,應道:“好。”
他本欲直接離開,但最終又回過頭來,補了一句道:“父親,你放心,我與兄長,還有母親定當平安歸來。”
蕭斬石一言未發,只是點了下頭。
然後,他拍拍蕭尋初的愛馬寸刀,道:“去吧。”
*
不久,馬蹄聲響起。
伴隨著車輪滾動的聲音,蕭尋初與姜淩騎馬啟程了。
行出一段路後,蕭尋初又回了一次頭,只見蕭斬石還孤身一人立在將軍府後門,黎明幽色蒙住了他的神情,但仍看得出魁梧高大的輪廓。他默默地佇立在那裏,像一座山一樣。
蕭尋初回過頭,卻見他母親騎在馬上,卻也在往身後看。
“娘。”
蕭尋初出聲喚道。
“你可還好?”
姜淩回過神來。
她多半是有點擔心蕭斬石的,但聽到蕭尋初的話,她又笑笑,說:“沒事,你爹這麽大個人了,想來不會有問題的。”
話完,她又開心地對蕭尋初道:“走吧,我們去接上小知秋。可算可以帶你們都去雍州看看了,不知道這麽多年過去,那裏有什麽變化沒有。我跟你說,秋冬季正是羊生小羊羔的季節,等我們到的時候,應該遍地都是小綿羊了,到時候找牧民買兩只回來養著玩,你們一定會喜歡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