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八十六章

關燈
第八十六章

“你兄長與義軍之間有聯系……你之前有覺察嗎?”

等鐘大梁走後, 謝知秋回到院中,問蕭尋初。

然而,蕭尋初本人同樣是一副大吃一驚的表情。

半晌, 他才搖頭道:“沒有。我與兄長實際相處年份不長, 不能說關系很差,但我對他的事並不是太了解。像這樣的……就更不知道了。”

這是實話。

其實謝知秋與蕭尋初交換這麽長時間, 對他的情況, 基本知情。

蕭尋初從小在梁城長大, 而他兄長小時候就曾跟著父親走南闖北,甚至上過戰場。後來蕭尋初離家出走上了臨月山,蕭尋光則進入國子監讀書, 不住在將軍府, 兩人更加少有見面的機會。

他們關系不壞,但的確是生活環境差異較大的兄弟,彼此了解不深。

不過, 之前謝知秋只知蕭尋光曾經想從戎,蕭尋光本身在這方面也很有優勢,只是後來在父親蕭斬石的逼迫下棄武從文。

但她無論如何也沒想到, 原來蕭尋光從未真正放棄,而是在私下一直同義軍有聯系。

而蕭尋初似乎同謝知秋一樣吃驚。

兩人相對默了一會兒。

最後,蕭尋初道:“這事, 兄長不曾對人說過,想必就是不希望有其他人知道。再說……我們遠在月縣, 總不能現在寫信去問。萬一這信中間被什麽人截獲, 恐怕反而會惹來麻煩。先當作不知道, 等日後回了梁城再說吧。”

謝知秋讚同地點頭。

她的想法是相同的,這事現在不是深究的時候。

而且, 蕭尋光與義軍有關系,長遠來看,於她而言,也未必沒有好處。

謝知秋的目的始終只有一個——

繼續向上走,走到高的地方,走到有權力的地方,直到實現自己的夙願,證明自己的可能性。

她閉上眼,開始整理思路——

她已經給焦家以及那一眾月縣吏官都判了秋後問斬。

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惡貫滿盈,還因為謝知秋任用義軍是奇詭之策,絕不能暴露在明面上,而這群人都看到了太多。

是以,謝知秋必不會給他們任何通風報信的機會,也決不能留活口。

不過,方朝的《刑統》,雖說女子連合理狀告夫君都要徒兩年刑,但在死刑上,卻有相對嚴謹的一面。

方朝對重刑較為謹慎,所有死刑都要經過覆核、同時禦筆親批之後,才能執行。

對謝知秋來說,如果想要最快、最保險地讓他們永遠閉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私下決裁此事,將所有人都殺了以後推到山賊頭上,壓下整件事,再偽造死因,就像他們當初對待胡知縣那樣。

然而,謝知秋選擇了公開審理。

與私下處決相比,公開審理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

她必須要將此事上報,而考慮到焦家上面的人是劉求榮,這很有可能引來劉求榮的猜忌和戒備,甚至有可能,這件事會在上報途中就被卡住,導致對謝知秋殺焦家造成阻礙。

當然,真要發生這種事,解決方法謝知秋也已經想好了。

她會假稱牢獄走水,用意外的一把火將所有事情了結,來一個死無對證。反正焦家和衙差們的證據齊全,真要將整件事攤開,也改變不了什麽。

而公開審理雖然會有這樣那樣的麻煩,可在謝知秋看來,它還有兩個無法取代的好處——

其一,是可以擴大案件的影響力。

其二……是可以殺雞儆猴。

謝知秋如今得罪了齊相,而齊相手下的劉求榮是吏部侍郎,吏部直接管理官員的晉升。

如果她沒有任何特殊之處,晉升之路會比普通官員更加困難,一不小心就會被壓在最底層的官位上,數年不得升遷。

如果換作其他人,或許等一等也無妨,可是謝知秋不能等。

她用蕭尋初的身體只有這段時間,要是哪天兩人可以換回去了,她還是傾向於換回去的。所以她擁有的時間有限,盡管不知時限在何處,但越快越好。

因此,她必須賭一把。

雖說不一定有用,可這已是最好的辦法。

月縣的問題本是危機,但是,未必不能轉化成機遇。

如果她沒猜錯的話,她處決了焦家,月縣的其他世家大族……應該很快就會有動靜了。

*

數日後。

果不其然。

這天,謝知秋正在衙門裏看書。

忽然,新的班頭進來,抱拳道:“大人!”

謝知秋擡頭看去。

只見那班頭面上十分詫異,說:“衙門外面忽然來了許多號稱高家、李家之類當地大族的人,他們用車載來大批的糧食,說是前幾年欠繳的稅賦,這回一並過來上交。”

謝知秋聞言,嘴角不明顯地一彎。

今日之事,如她意料一般。

當下,月縣盡在她掌控之下。

此地終於再無旁人阻撓,可以任由她施展乾坤。

說實話,謝知秋沒有把握自己所為之事一定會有成果,但是盡人事聽天命……盡力而為,總是有可能有更多機會。

*

天順二十二年。

夏。

梁城,皇宮。

朝堂之上,皇帝懶洋洋地倚在龍椅上,昏昏欲睡。

齊慕先作為同平章事,站在百官之首。

齊相一把年紀了,卻腰背筆直,神采奕奕。其他官員稟報時,齊慕先始終並未分神,耐心聽著。

倒是年輕的皇帝已經眼皮打架,快撐不住了。

不久,皇帝打了個哈欠。

這些官員已經來回吵了快半個時辰,天子每天就聽這些,實在有點沒興致。

在他看來,這些事這群官員自己去處理即可,實在沒必要整天要他這個皇帝評理。

歸根結底,這群官員才是最了解他們手上事情的人,他這皇帝只是看看呈上來的文書,很難有全面而真實的了解,萬一強行拍板做了錯誤的判斷,倒是反而要擔責任,甚至要背上惡名,何必呢?倒不如大膽地放權出去,等出了結果,他再高高在上地進行賞罰即可。

其他官員,只要不要像齊慕先那樣,權勢大到讓他忌憚的地步,他作為天子,實際是懶得幹涉太多的。

更何況,他最近身體狀況不是太好。

他雖是當朝天子,但從小體弱多病,即使只是小小風寒,也動不動要在床上躺個十天半月。

對他來說,身體疲倦其實已經是家常便飯了,但縱然如此,近日這樣的疲憊感仍然有些難受。

……當然,他承認,由於他對多年無子感到焦慮,而今年後宮又新選了一批年輕貌美的秀女進來,正值壯年的他這些日子在妃嬪身上花的時間的確是多了點,晚上幾乎沒怎麽睡,偏偏他五更天還要上朝,簡直每天睜眼就覺得累到極點。

若是可以的話,真想取消早朝。

可是齊慕先的權勢已經如此之大,他身為天子,現在已經時常感到壓力,如果再表現出政事上的懈怠,無疑是將權力往齊相手上送,日後再想奪回話語權,就是難上加難了。

這時,天子忽然感到胸口發悶,很是不舒服。

他見這幫臣子已經討論了一個多時辰,應該樣子也做得差不多了,便皺起眉頭,咳嗽幾聲。

皇帝一咳嗽,大臣們當即噤聲。

天子頗滿意他們懂得察言觀色,環視了一圈,緩緩道:“眾愛卿可還有本要奏?”

無人出聲。

天子遂擺袖道:“退朝!”

在鋪天蓋地的“萬歲”呼聲中,天子起駕回宮。

待回到書房,天子坐下,方覺舒了口氣。

日漸炎熱的夏天,天帝的書房早早上了冰,以保證溫度維持舒適。

內侍官極有眼色,按照帝王的習慣,奉上水果茶點。

皇宮裏永遠不會有糧災,能送到皇帝面前的東西,無疑都是最好的。

果盤裏有北方上供的蜜桃、枇杷,還有南方上供的櫻桃、龍眼。

唐朝楊貴妃最心愛的蜀地荔枝,在當今宮廷也已成了過時的二等品。時下最流行的是嶺南來的陳紫荔枝,顆顆都是玉潤通透,有如明珠,是快馬加鞭從南方千裏送來,不知跑斷了多少馬腿,如今才能水靈靈地供在晶瑩剔透的琉璃果盤上。

皇帝看到這樣大小的荔枝,只是習以為常地剝了一顆,將核吐在精致的青瓷渣鬥上,還嫌汁水多有點臟了手。

吃過水果,年輕帝王又呷了口茶。

宮中今日上的茶是剛送來的禦苑玉芽,摘好的茶芽只取最嫩的部分,經過十餘道嚴格的工序和數度烘茶,才得精華的一餅。

若在外頭,這是平民百姓耕耘一輩子也買不起半餅的千金難得的好茶。

可是皇帝卻只喝了一口,就嘆氣道:“不及龍團勝雪。”

言罷,他就放下茶盞,不願再喝了。

內侍官連忙賠笑臉,弓著背上來,將整壺茶換了。

皇帝批了兩本折子,覺得有點累了,暫且放下,換了張紙,開始練起書法來。

寫了幾個字,皇帝自己甚為滿意,問內侍官道:“董壽,你看朕這幾個字,寫得如何啊?”

內侍官立即上前,湊頭一看,便驚呼道:“好字啊!陛下之字瀟灑清逸,似乎仿得是前朝名士曾遠之,尤其是這個‘千金散盡還覆來’的‘盡’字,這兩點有力而不失飄逸,很顯功力,又與詩意相符。”

皇帝愉悅地頷首。

誇人人人都會誇,可是瞎誇、盲誇,他是不喜歡的,一聽就知道是在拍馬屁。而這董壽,非但會誇,還總能誇到點子上,既能看出他的用心之處,又懂他的巧思,讓他時常有種“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覺,很是舒服。所以,他願意將董壽留在身邊,享受對方無微不至的服侍。

皇帝心情又好起來,正想再說幾句自己這書法的妙處——

忽然,外面有人來報道:“陛下!張尚書來了!”

皇帝一聽這個名字,剛好一點的情緒又煩躁起來。

他有點不耐地問:“他有沒有說,找朕何事?”

來人匯報道:“好像還是老樣子,他說辛國軍隊日益壯大,又列兵我國邊境,沖突頻發,十分危險。請求陛下重視軍備,適當進行軍事改制,放權給守關將領,必要的時候出擊迎戰。”

皇帝一聽就不高興了,擺擺手道:“說朕不舒服,讓他回去。”

說老實話,他別的都不怕,就是很怕那些主戰派。

辛國危險,邊關重要,要壯大方國軍隊,增強軍備,保衛疆土和百姓。

這些大道理,他聽得耳朵都要長老繭了,又不是不懂。

可是他們這些主戰派官員上書容易,他作為天子卻麻煩得很。

辛國這些年來日益強大,軍力遠勝於方國。

方國之所以能與之和平共處,就是因為方國安分守己,多年來主動向辛國上供,且重用主和派官員不斷在其中周旋,讓辛國覺得與其滅了方朝,倒不如留著好處更多。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他露出苗頭倒向主戰派,一定會令辛國不滿,兩國關系又要緊張。

說實話,他雖然不喜齊相專權,想用制衡之術奪取權力。可是,在主戰主和這件事上,他的確是偏向以齊慕先為首的主和派的。

他雖是天子,但有很強的逃避心理。

現在的日子這麽舒服,有吃有喝,美酒在手、美人在懷,幹嘛非要打仗呢?一旦打仗,國庫就要燒錢充實軍備,每天還得看戰報。

去不去前線也是個大問題。

不去吧,打仗贏了,大家都誇將領厲害,把他這個皇帝撇在一邊;打仗輸了,大家卻要追究他這個皇帝的責任,怪他指揮不力,又貪生怕死不肯去前線。

但要是去,且不說他壓根不知道怎麽打仗,光是想想每天都要行軍奔波,就覺得累得不行,而且到了戰場上,搞不好真的會中箭受傷啊!萬一死了怎麽辦!哪兒有在宮裏舒服!

至於那什麽北地十二州……

昌平川一戰都是他出生之前的事了,打從他記事起,方朝的國土就沒有這十二州啊,現在還有沒有,真的有那麽重要嗎?

那種遙遠的土地,看不見摸不著,對君王來說有什麽用呢?只要讓士兵將梁城守得密不透風,他這個皇帝就能一世享樂無憂了。

誠然,這些年辛國虎視眈眈,要的歲貢越來越多,獅子大開口胃口越來越大了。

不過這點數額,只要找點理由增加百姓的稅賦,總還是能夠湊齊的。

老百姓想來也不想打仗,既然用錢可以買到太平,何必真刀真槍去與辛國的騎兵搏命呢?

宮中內侍知道皇帝的心思,溫順地低頭應道:“是。”

說著,他轉身出去驅趕張尚書。

而天子被這麽一鬧,心情也有點不好,又剝了個荔枝吃。

董壽看出天子的心思,體貼地去為天子扇風。

然後,他想了想,湊到皇帝耳邊,說:“陛下,批這麽久折子,也該休息一下了。季妃娘娘最近正在學丹青,說是看了陛下的畫好,想請陛下指點指點呢。”

“哦?她那點耐心,還能學畫畫了?”

天子一聽,來了興趣。

其實他知道,這多半是妃嬪為了引起他的註意弄出的小花樣,不過他不介意,反而享受這種若有若無的討好,當作是一種房內之樂。

皇帝起身道:“走,去看看。”

“是。”

董壽微笑著跟上,準備為帝王擺駕去後宮。

說來不巧,或許是因為缺覺少眠,天子一站起來,就感到心跳猛然加快,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接著喉嚨忽然湧上一陣澀意,他猛地咳嗽起來——

他在朝堂上是裝的,這回,可是真的了。

內侍官董壽大驚,忙上前安撫皇帝,擔心地問:“陛下,您可還有不適?為了江山社稷,您千萬要保重龍體啊!可要讓膳房給您熬些梨膏糖吃?”

皇帝擺擺手。

他這是舊病了,從小一病就吃梨膏糖,就算禦膳房有千百花樣,他也要吃吐了。

他說:“到季妃那裏再說。”

說著,他又向前走了一步。

可是這步一邁,他忽然感覺不行了。

整個人頭暈目眩,喘不上氣,饒是他自幼多病,也沒想到急癥會來得這樣突然而迅猛。

皇帝只覺得眼前一黑,人已站不住了,雙腿一軟,倏然倒下——

周圍內侍官俱是大驚,急急上前道——

“陛下!”

“陛下!”

“陛下,您醒醒……”

“陛……”

*

天順二十二年,六月十二。

方安宗突發疾病駕崩,年僅三十二歲。

次年,在顧太後與齊相共同主持下,安宗胞弟濟王順利繼位,改年號為寧德。

坊間相傳,濟王才學不及其兄,但性情開明溫和,尤喜微服私訪探知民情。

新君年輕而樂於試新,膽量迥異於方朝此前數代君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