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八十七章
月縣離梁城千裏之遙, 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月縣這南方小城時,已經過了十來天。
謝知秋得知帝薨,可謂大吃一驚。
謝知秋屬於關心時政的人, 的確, 以前在梁城的時候,她是有聽說過先帝體弱多病的傳聞。
但是, 先帝畢竟才三十二歲, 這麽多年也沒怎麽缺過早朝, 還算是個勤政的皇帝,任誰都想不到他會死得這般突然,竟讓太醫連用藥吊命的機會都沒有。
……謝知秋對先帝不算很熟悉, 但她畢竟是由這位皇帝親自點下的狀元, 說來也有天子門生這麽一層關系。
得知對方的死訊,她心裏難免有幾分感慨。
按照方朝的規矩,皇帝駕崩, 要舉國發喪,一整個月禁止婚禮宴樂這類娛樂活動。
不過鑒於消息傳到月縣這種小地方的時候,喪期已經過了大半, 月縣百姓也可以稍微輕松一些。
謝知秋如今擔任知縣已有兩年,處理各種事務已然輕車熟駕。盡管皇帝駕崩還是第一次碰到,但也不算很麻煩。
謝知秋按部就班地擬好公文, 交給如今的月縣差役去辦。
蕭尋初得知先帝去世,同樣意外。
兩人閑聊時, 蕭尋初問:“如今的新天子, 你對他可有了解?”
謝知秋想了想, 回答:“知道一些,但不多。”
當朝顧太後與先帝之父方和宗共有兩子, 一個是剛剛駕崩的先帝,另一個就是原本的濟王、現在的當今聖上。
濟王比其兄安宗要小五歲,今年才二十七。
考慮到眾多朝臣都要三四十歲才能謀到一官半職,濟王憑借自己的血統,在這個年紀一躍成為淩駕於百官之上的一國之君,要說的話,他實在還是個年輕氣盛的楞頭青。
謝知秋說:“濟王因是幺兒,聽說自幼十分得寵。無論是太後,還是和宗生前,都對濟王寵愛有加,包括安宗這位同胞兄長,都一向與濟王關系和睦。
“不同於安宗出生沒多久就被定為太子,濟王一直不是帝王的第一人選,他自己這些年也從未有過爭名奪利的表現。考慮到性情多疑謹慎的安宗始終對這個弟弟不錯,甚至談得上兄友弟恭,濟王大約是真的沒什麽野心。
“相應的,聽說濟王天資普通,遠不如安宗當年聰明,性情也不是很有定性,有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意思。”
說到這裏,謝知秋略定了定。
“不過,這位濟王心地應該不壞。”
她說。
“以前在梁城,我聽甄奕師父說過,濟王還是皇子時,會養樹上落下的雛鳥,也很少苛責自己身邊的宮人,應當是個比較有同情心的人。另外,他在封地內的這幾年,封地百姓對他評價也不錯,說濟王連當地哪家擺攤的餛飩最好吃都知道,沒什麽架子。”
盡管謝知秋說她知道得不多,但蕭尋初聽得一楞一楞的,在他看來,這已經算了解得相當詳盡了。
不過,謝知秋對自己要求一貫高,她又是個朝臣,想來對這類事情更關註,在她自己看來,可能還遠遠不夠吧。
蕭尋初對新天子是什麽人其實並不關心,他是想知道這樣的變動,會不會對天下有什麽影響,以及……會不會對謝知秋有什麽影響?
蕭尋初斟酌了一下語句,問她:“謝知秋,這對你來說,是好事嗎?還是壞事?”
“……還不清楚。”
謝知秋道。
她烏眸的顏色逐漸沈澱下來,其中情緒難以捉摸。
她說:“還要再看看……過段日子,或許就會有結果。”
她的魚餌已經灑下,本來並不是針對新君的,但現在看來,對這位好奇心旺盛的新君,說不定也會有用。
至於魚究竟能不能上鉤……只能等等看了。
*
半年後。
梁城。
方國的國喪期已經結束,新帝登基,改元建新。
新年新氣象,梁城繁華依舊,絲毫沒有因為先帝逝世而受到絲毫影響。
這日,梁城最熱鬧的街市上,悄悄出現了一個面生的青衣公子。
這名青衣公子年二十許,個子頗高,皮膚白嫩,生了雙清澈的眼睛,看上去精神抖擻。他作文人打扮,手持一把折扇、腰間佩名貴寶玉,走起路來故作風度翩翩,一看就是錦衣玉食長大,衣食無憂之人。
此刻,此人表面上作淡然貌,實則一直感興趣地左看右看,仿佛光是走在街上,就讓他感到有趣。
他身邊帶著個小廝,這小廝瞧著比他年長一點,且面白無須,只是他明顯比尋常小廝對主人更為恭敬,仿佛忍不住要卑躬屈膝。
在離二人不遠的地方,還鬼鬼祟祟地守著六七個侍衛,他們並不靠近,但時刻關註著不遠處的兩人,萬分戒備。
小廝膽戰心驚地靠近青衣公子,喚道:“皇……”
“咳!”
“公、公子……”
“什麽事?”
“咱、咱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到處看看而已。”
年輕公子看似一本正經貌,卻左顧右盼。
然後,他看到幾步外的茶樓,眼前一亮,拿起折扇一指,道:“喏,那個看起來就不錯。走!陪我吃茶去!”
說著,他大步向茶館走去。
小廝和後邊尾隨的護衛連忙也緊緊跟上。
等到茶樓裏,青衣公子輕快地扔給小二一錠銀子,在小二的熱情招待下,上了茶樓二樓雅間。
青衣公子坐的是最好的座位,往外看可觀街市車馬,往內可觀一樓戲臺唱曲,且古典雅致,無人打擾。
進了雅間,旁邊的小廝總算松了口氣,一直故意壓低的嗓音也可以放開了,頓時聽起來尖柔許多——
“皇上,您可真是嚇死奴才了。您如今是真龍天子、一國之君,不比以前在金陵,若是出來以後有個三長兩短,奴才們怎麽擔待得起呢?”
青衣公子卻笑笑,理直氣壯道:“天下人又沒見過朕的相貌,只要你不露餡我不露餡,誰想得到朕是天子?
“再說,我以前又沒有想過要當皇帝。現在我雖然硬著頭皮坐了這個龍椅,但若是說起來權威那麽大,實際卻連以前那樣的生活都沒得過,那未免太沒意思了。只不過……”
說到這裏,青衣公子眼底流過一絲落寞。
他說:“說來說去,還是皇兄走得太早了。”
這個話題,太監就不太好插嘴了,小廝只能低著頭,在旁邊默不作聲。
好在青衣公子自幼在皇宮長大,也理解這些太監丫鬟的難處,對他們十分寬容。
他自己默哀片刻,就沒有再多說什麽,逐漸恢覆情緒。
他略微凝神,說:“雖說是陰差陽錯,但既然朕現在坐到了這個位置,那就竭盡所能,將能做的事情處理好吧。既來之則安之,以前不懂的事,慢慢學就是。”
“……奴才聽憑陛下吩咐。”
青衣公子一笑,拿折扇拍了拍掌心,又琢磨道:“不過說起來,在外面的稱呼確實是個問題。趙這個姓太顯眼了,以後出門在外,還是換個姓好……唔,這樣吧,我看你剛才那個口誤不錯,今後在外面,你就叫我黃公子好了。
“……是,黃公子。”
“叫得好!”
青衣公子愉快地鼓掌。
他思路又一轉,道:“對了,依我看,最危險的姓氏說不定反而會是最安全的,既能轉移註意力,又可以有迷惑性。如果我們兩個人之中一定要有人姓趙,我看出了門,不如你來姓趙吧!以後在外面,你就叫趙有福!”
“這、這……這奴才不敢啊!”
青衣公子一句話,成功將小太監嚇得雙腿一軟,跪在地上磕頭。
青衣公子大笑。
只是,當他將臉轉向窗外,那清亮的視線裏便掠過一抹陰霾。
青年本名趙澤,不是別人,正是天下僅此一位的當朝皇帝。
趙澤看似樂天,實則心中也有煩惱。
他說自己不想當皇帝,這是真話。
從小到大,他就知道兄長是帝王,而他只需當個閑散王爺即可。他對這個安排並無不滿,甚至很高興,他本來也不是喜歡做決定的性格,大權在握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
所以,小時候,皇兄被關在書房裏刻苦讀書,他則見縫插針地渾水摸魚,不是去跟母後撒嬌少做功課,就是偷偷拔帝師齊慕先的頭發。
長大後,等到不能再住皇宮的年紀,他迫不及待馬不解鞍地就自己跑去金陵,感覺終於自由了。
盡管從小就知道兄長身體不好,但他向來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這種日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兄長也會長命百歲的。
然而。
半年前。
一天晚上,他本高高興興地買了兩匹好馬,準備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誰料一回到王府,就看到多年不見的齊慕先帶著大批人馬站在大堂裏等他,一見到他,就手捧聖旨遺詔,跪下高呼萬歲。
隨之同來的,還有皇兄的死訊。
皇兄無子,根據他們父親方和宗生前的安排,若是皇兄英年早逝沒有立儲,那麽兄死弟承,就由他這個濟王來接替皇位。
就這樣,他被快馬加鞭運回梁城,送進皇宮,當上了號令天下的皇帝。
趙澤人有點懵,但萬幸他這個人適應能力很好,皇宮小時候也不是沒住過,多待兩天就習慣了。
他好歹是個年輕人,書也讀過,責任感是有的。
既然真當了皇帝,那他想,他要當一個聖賢書裏一般的好皇帝,將國家治理好。
不說什麽千古流芳,至少要不辱先祖血脈,如果能讓百姓和官員們誇他幾句,那就更好了。
秉持著這種想法,趙澤還是挺有幹勁的。
一登基,處理好兄長的喪事,他就立即宣布“放開言路,樂聽諫言”,邀請百官給他批評建議,指導他這個小時候沒好好學習的皇子如何當好皇帝。
他本以為此舉一出,能夠充分展現他本人的誠意,快速建立起群臣對他的信任。之後他積極采納臣子建議,臣子努力執行,君臣合作,一切都能順利起來。
然而,事實卻沒有那麽簡單。
實際上,他納諫也納了,聽批評也聽了,可是他的話,臣子們仍舊顧左右而言他,不是強烈阻止,就是拖拖拉拉不願執行,甚至還有人糊弄一番就對他說完成了。
他這個君王說的話,大部分時候甚至還不如齊慕先說話受重視,這讓趙澤十分受挫。
磕磕絆絆當皇帝當了幾個月,趙澤也逐漸摸出一點門道。
他雖然貴為天子,但在朝中幾乎沒有根基。
他不像皇兄,皇兄從小就是皇太子,又懂得謀算,很早就在栽培自己的勢力,只要他想用人,隨時都知道哪些人是他自己的死黨,哪些人未必完全遵循他的想法、但在某些地方仍舊可以一用。
而趙澤,突然才從外地被抓回來,對朝堂簡直兩眼一抹黑,人他是認識不少,但對方持什麽觀點、與什麽人關系好、擅長什麽事,他根本一無所知,也難以安排。
所有官員表面都是說吾皇萬歲、陛下說的是,問到問題都說臣已經盡力了,是其他人的問題,官員之間互相詆毀,他初來乍到,也無從判斷對錯,實在一頭霧水。
趙澤逐漸明白過來,當務之急,他必須要有自己的人手,身邊要有他確定可信、可用也有才能的人。
可是……到哪裏才能找到這種人呢?
趙澤光是想想就覺得頭痛,連皇宮都覺得待不下去了,這才出來勞逸結合,到民間走走找找思路。
他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一樓忽然響起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
趙澤一驚,註意立即就被吸引過去——
他定睛一看,發現是戲臺換場了,一個黑衣官員打扮的生角竟拿著一把紅纓槍,舞著下了臺,引得一片叫好聲。
趙澤這個人很喜歡新鮮的東西,以前還是皇子時,他就東摸摸西摸摸,什麽都愛玩玩。對於戲曲,他當然也有很大的包容心,平時也愛聽。
他見這出戲無數人叫好,也就托著腮看過去,只是看了一會兒,倒有點奇怪。
於是,趙澤開門喚來小二,問道:“這下面的戲唱的是哪一出啊,以前怎麽從沒聽說過?”
小二見是給了一錠銀子的豪客,立即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恭敬地道:“客官您這問得好啊!這戲本是從南方那一帶傳來的新戲,名叫《憐雨案》,講的是南方一位知縣老爺,上任第一年就救了一對流落在外的義兄妹,隨後鏟奸除惡、明察秋毫的故事。
“這戲可不全是編的,有一大半是真事兒。那位知縣上任後,非但斬奸護民,還實施新政,令當地面目一新,他本人更是公正廉潔,很得人望。
“因為知縣老爺本人受人尊敬,之前他鋤奸救人的故事,如今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這才連戲曲都有了,老百姓還演得熱鬧。這不,連咱們梁城也演上了,場場爆滿啊!上一場叫‘獨赴龍鳳樓’,下一場是‘媚妾告夫’,都是很受歡迎的戲碼。”
“……真事?”
趙澤本來只想問問是什麽戲,沒想到聽完介紹反而楞了楞,心說竟有這種事,那民間都流傳得這麽廣了,他這個皇帝怎麽不知道?
趙澤頓了頓,又問:“這個知縣也是真有其人?”
“有啊,真有!”
小二聞言一笑,說:“客官一口梁城官話說得不錯,但其實是外地來的吧?這知縣非但是真人,還是咱們梁城的大名人呢!
“客官沒聽說過這戲,總該聽說過蕭斬石大將軍吧?這蕭將軍有個二兒子,叫作蕭尋初,本來是梁城有名的紈絝,結果兩年前居然突然改頭換面,中了狀元!非但如此,他還由先帝親自做媒,和城東才女謝小姐成了婚,實在是一對佳偶啊!
“這些事當年在咱們梁城鬧得風風雨雨的,但這蕭尋初中狀元之後,就被分去南方做了知縣,消停了一陣子,沒想到最近又熱鬧起來——原來他沒在咱們梁城鬧,是到南方鬧去了!只是消息來得慢點。這戲裏的知縣,不是別人,就是他!
“如今聽說,在當地,人人都說這位蕭尋初蕭知縣,是個青天大老爺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月縣離梁城千裏之遙, 先帝駕崩的消息傳到月縣這南方小城時,已經過了十來天。
謝知秋得知帝薨,可謂大吃一驚。
謝知秋屬於關心時政的人, 的確, 以前在梁城的時候,她是有聽說過先帝體弱多病的傳聞。
但是, 先帝畢竟才三十二歲, 這麽多年也沒怎麽缺過早朝, 還算是個勤政的皇帝,任誰都想不到他會死得這般突然,竟讓太醫連用藥吊命的機會都沒有。
……謝知秋對先帝不算很熟悉, 但她畢竟是由這位皇帝親自點下的狀元, 說來也有天子門生這麽一層關系。
得知對方的死訊,她心裏難免有幾分感慨。
按照方朝的規矩,皇帝駕崩, 要舉國發喪,一整個月禁止婚禮宴樂這類娛樂活動。
不過鑒於消息傳到月縣這種小地方的時候,喪期已經過了大半, 月縣百姓也可以稍微輕松一些。
謝知秋如今擔任知縣已有兩年,處理各種事務已然輕車熟駕。盡管皇帝駕崩還是第一次碰到,但也不算很麻煩。
謝知秋按部就班地擬好公文, 交給如今的月縣差役去辦。
蕭尋初得知先帝去世,同樣意外。
兩人閑聊時, 蕭尋初問:“如今的新天子, 你對他可有了解?”
謝知秋想了想, 回答:“知道一些,但不多。”
當朝顧太後與先帝之父方和宗共有兩子, 一個是剛剛駕崩的先帝,另一個就是原本的濟王、現在的當今聖上。
濟王比其兄安宗要小五歲,今年才二十七。
考慮到眾多朝臣都要三四十歲才能謀到一官半職,濟王憑借自己的血統,在這個年紀一躍成為淩駕於百官之上的一國之君,要說的話,他實在還是個年輕氣盛的楞頭青。
謝知秋說:“濟王因是幺兒,聽說自幼十分得寵。無論是太後,還是和宗生前,都對濟王寵愛有加,包括安宗這位同胞兄長,都一向與濟王關系和睦。
“不同於安宗出生沒多久就被定為太子,濟王一直不是帝王的第一人選,他自己這些年也從未有過爭名奪利的表現。考慮到性情多疑謹慎的安宗始終對這個弟弟不錯,甚至談得上兄友弟恭,濟王大約是真的沒什麽野心。
“相應的,聽說濟王天資普通,遠不如安宗當年聰明,性情也不是很有定性,有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意思。”
說到這裏,謝知秋略定了定。
“不過,這位濟王心地應該不壞。”
她說。
“以前在梁城,我聽甄奕師父說過,濟王還是皇子時,會養樹上落下的雛鳥,也很少苛責自己身邊的宮人,應當是個比較有同情心的人。另外,他在封地內的這幾年,封地百姓對他評價也不錯,說濟王連當地哪家擺攤的餛飩最好吃都知道,沒什麽架子。”
盡管謝知秋說她知道得不多,但蕭尋初聽得一楞一楞的,在他看來,這已經算了解得相當詳盡了。
不過,謝知秋對自己要求一貫高,她又是個朝臣,想來對這類事情更關註,在她自己看來,可能還遠遠不夠吧。
蕭尋初對新天子是什麽人其實並不關心,他是想知道這樣的變動,會不會對天下有什麽影響,以及……會不會對謝知秋有什麽影響?
蕭尋初斟酌了一下語句,問她:“謝知秋,這對你來說,是好事嗎?還是壞事?”
“……還不清楚。”
謝知秋道。
她烏眸的顏色逐漸沈澱下來,其中情緒難以捉摸。
她說:“還要再看看……過段日子,或許就會有結果。”
她的魚餌已經灑下,本來並不是針對新君的,但現在看來,對這位好奇心旺盛的新君,說不定也會有用。
至於魚究竟能不能上鉤……只能等等看了。
*
半年後。
梁城。
方國的國喪期已經結束,新帝登基,改元建新。
新年新氣象,梁城繁華依舊,絲毫沒有因為先帝逝世而受到絲毫影響。
這日,梁城最熱鬧的街市上,悄悄出現了一個面生的青衣公子。
這名青衣公子年二十許,個子頗高,皮膚白嫩,生了雙清澈的眼睛,看上去精神抖擻。他作文人打扮,手持一把折扇、腰間佩名貴寶玉,走起路來故作風度翩翩,一看就是錦衣玉食長大,衣食無憂之人。
此刻,此人表面上作淡然貌,實則一直感興趣地左看右看,仿佛光是走在街上,就讓他感到有趣。
他身邊帶著個小廝,這小廝瞧著比他年長一點,且面白無須,只是他明顯比尋常小廝對主人更為恭敬,仿佛忍不住要卑躬屈膝。
在離二人不遠的地方,還鬼鬼祟祟地守著六七個侍衛,他們並不靠近,但時刻關註著不遠處的兩人,萬分戒備。
小廝膽戰心驚地靠近青衣公子,喚道:“皇……”
“咳!”
“公、公子……”
“什麽事?”
“咱、咱們這是要去哪兒啊?”
“到處看看而已。”
年輕公子看似一本正經貌,卻左顧右盼。
然後,他看到幾步外的茶樓,眼前一亮,拿起折扇一指,道:“喏,那個看起來就不錯。走!陪我吃茶去!”
說著,他大步向茶館走去。
小廝和後邊尾隨的護衛連忙也緊緊跟上。
等到茶樓裏,青衣公子輕快地扔給小二一錠銀子,在小二的熱情招待下,上了茶樓二樓雅間。
青衣公子坐的是最好的座位,往外看可觀街市車馬,往內可觀一樓戲臺唱曲,且古典雅致,無人打擾。
進了雅間,旁邊的小廝總算松了口氣,一直故意壓低的嗓音也可以放開了,頓時聽起來尖柔許多——
“皇上,您可真是嚇死奴才了。您如今是真龍天子、一國之君,不比以前在金陵,若是出來以後有個三長兩短,奴才們怎麽擔待得起呢?”
青衣公子卻笑笑,理直氣壯道:“天下人又沒見過朕的相貌,只要你不露餡我不露餡,誰想得到朕是天子?
“再說,我以前又沒有想過要當皇帝。現在我雖然硬著頭皮坐了這個龍椅,但若是說起來權威那麽大,實際卻連以前那樣的生活都沒得過,那未免太沒意思了。只不過……”
說到這裏,青衣公子眼底流過一絲落寞。
他說:“說來說去,還是皇兄走得太早了。”
這個話題,太監就不太好插嘴了,小廝只能低著頭,在旁邊默不作聲。
好在青衣公子自幼在皇宮長大,也理解這些太監丫鬟的難處,對他們十分寬容。
他自己默哀片刻,就沒有再多說什麽,逐漸恢覆情緒。
他略微凝神,說:“雖說是陰差陽錯,但既然朕現在坐到了這個位置,那就竭盡所能,將能做的事情處理好吧。既來之則安之,以前不懂的事,慢慢學就是。”
“……奴才聽憑陛下吩咐。”
青衣公子一笑,拿折扇拍了拍掌心,又琢磨道:“不過說起來,在外面的稱呼確實是個問題。趙這個姓太顯眼了,以後出門在外,還是換個姓好……唔,這樣吧,我看你剛才那個口誤不錯,今後在外面,你就叫我黃公子好了。
“……是,黃公子。”
“叫得好!”
青衣公子愉快地鼓掌。
他思路又一轉,道:“對了,依我看,最危險的姓氏說不定反而會是最安全的,既能轉移註意力,又可以有迷惑性。如果我們兩個人之中一定要有人姓趙,我看出了門,不如你來姓趙吧!以後在外面,你就叫趙有福!”
“這、這……這奴才不敢啊!”
青衣公子一句話,成功將小太監嚇得雙腿一軟,跪在地上磕頭。
青衣公子大笑。
只是,當他將臉轉向窗外,那清亮的視線裏便掠過一抹陰霾。
青年本名趙澤,不是別人,正是天下僅此一位的當朝皇帝。
趙澤看似樂天,實則心中也有煩惱。
他說自己不想當皇帝,這是真話。
從小到大,他就知道兄長是帝王,而他只需當個閑散王爺即可。他對這個安排並無不滿,甚至很高興,他本來也不是喜歡做決定的性格,大權在握對他來說毫無吸引力。
所以,小時候,皇兄被關在書房裏刻苦讀書,他則見縫插針地渾水摸魚,不是去跟母後撒嬌少做功課,就是偷偷拔帝師齊慕先的頭發。
長大後,等到不能再住皇宮的年紀,他迫不及待馬不解鞍地就自己跑去金陵,感覺終於自由了。
盡管從小就知道兄長身體不好,但他向來樂觀,一廂情願地相信這種日子可以一直持續下去,兄長也會長命百歲的。
然而。
半年前。
一天晚上,他本高高興興地買了兩匹好馬,準備天氣好的時候出去走走,誰料一回到王府,就看到多年不見的齊慕先帶著大批人馬站在大堂裏等他,一見到他,就手捧聖旨遺詔,跪下高呼萬歲。
隨之同來的,還有皇兄的死訊。
皇兄無子,根據他們父親方和宗生前的安排,若是皇兄英年早逝沒有立儲,那麽兄死弟承,就由他這個濟王來接替皇位。
就這樣,他被快馬加鞭運回梁城,送進皇宮,當上了號令天下的皇帝。
趙澤人有點懵,但萬幸他這個人適應能力很好,皇宮小時候也不是沒住過,多待兩天就習慣了。
他好歹是個年輕人,書也讀過,責任感是有的。
既然真當了皇帝,那他想,他要當一個聖賢書裏一般的好皇帝,將國家治理好。
不說什麽千古流芳,至少要不辱先祖血脈,如果能讓百姓和官員們誇他幾句,那就更好了。
秉持著這種想法,趙澤還是挺有幹勁的。
一登基,處理好兄長的喪事,他就立即宣布“放開言路,樂聽諫言”,邀請百官給他批評建議,指導他這個小時候沒好好學習的皇子如何當好皇帝。
他本以為此舉一出,能夠充分展現他本人的誠意,快速建立起群臣對他的信任。之後他積極采納臣子建議,臣子努力執行,君臣合作,一切都能順利起來。
然而,事實卻沒有那麽簡單。
實際上,他納諫也納了,聽批評也聽了,可是他的話,臣子們仍舊顧左右而言他,不是強烈阻止,就是拖拖拉拉不願執行,甚至還有人糊弄一番就對他說完成了。
他這個君王說的話,大部分時候甚至還不如齊慕先說話受重視,這讓趙澤十分受挫。
磕磕絆絆當皇帝當了幾個月,趙澤也逐漸摸出一點門道。
他雖然貴為天子,但在朝中幾乎沒有根基。
他不像皇兄,皇兄從小就是皇太子,又懂得謀算,很早就在栽培自己的勢力,只要他想用人,隨時都知道哪些人是他自己的死黨,哪些人未必完全遵循他的想法、但在某些地方仍舊可以一用。
而趙澤,突然才從外地被抓回來,對朝堂簡直兩眼一抹黑,人他是認識不少,但對方持什麽觀點、與什麽人關系好、擅長什麽事,他根本一無所知,也難以安排。
所有官員表面都是說吾皇萬歲、陛下說的是,問到問題都說臣已經盡力了,是其他人的問題,官員之間互相詆毀,他初來乍到,也無從判斷對錯,實在一頭霧水。
趙澤逐漸明白過來,當務之急,他必須要有自己的人手,身邊要有他確定可信、可用也有才能的人。
可是……到哪裏才能找到這種人呢?
趙澤光是想想就覺得頭痛,連皇宮都覺得待不下去了,這才出來勞逸結合,到民間走走找找思路。
他嘆了口氣。
就在這時,一樓忽然響起震耳欲聾的掌聲和歡呼聲!
趙澤一驚,註意立即就被吸引過去——
他定睛一看,發現是戲臺換場了,一個黑衣官員打扮的生角竟拿著一把紅纓槍,舞著下了臺,引得一片叫好聲。
趙澤這個人很喜歡新鮮的東西,以前還是皇子時,他就東摸摸西摸摸,什麽都愛玩玩。對於戲曲,他當然也有很大的包容心,平時也愛聽。
他見這出戲無數人叫好,也就托著腮看過去,只是看了一會兒,倒有點奇怪。
於是,趙澤開門喚來小二,問道:“這下面的戲唱的是哪一出啊,以前怎麽從沒聽說過?”
小二見是給了一錠銀子的豪客,立即露出陽光般燦爛的笑容,恭敬地道:“客官您這問得好啊!這戲本是從南方那一帶傳來的新戲,名叫《憐雨案》,講的是南方一位知縣老爺,上任第一年就救了一對流落在外的義兄妹,隨後鏟奸除惡、明察秋毫的故事。
“這戲可不全是編的,有一大半是真事兒。那位知縣上任後,非但斬奸護民,還實施新政,令當地面目一新,他本人更是公正廉潔,很得人望。
“因為知縣老爺本人受人尊敬,之前他鋤奸救人的故事,如今在民間也是廣為流傳,這才連戲曲都有了,老百姓還演得熱鬧。這不,連咱們梁城也演上了,場場爆滿啊!上一場叫‘獨赴龍鳳樓’,下一場是‘媚妾告夫’,都是很受歡迎的戲碼。”
“……真事?”
趙澤本來只想問問是什麽戲,沒想到聽完介紹反而楞了楞,心說竟有這種事,那民間都流傳得這麽廣了,他這個皇帝怎麽不知道?
趙澤頓了頓,又問:“這個知縣也是真有其人?”
“有啊,真有!”
小二聞言一笑,說:“客官一口梁城官話說得不錯,但其實是外地來的吧?這知縣非但是真人,還是咱們梁城的大名人呢!
“客官沒聽說過這戲,總該聽說過蕭斬石大將軍吧?這蕭將軍有個二兒子,叫作蕭尋初,本來是梁城有名的紈絝,結果兩年前居然突然改頭換面,中了狀元!非但如此,他還由先帝親自做媒,和城東才女謝小姐成了婚,實在是一對佳偶啊!
“這些事當年在咱們梁城鬧得風風雨雨的,但這蕭尋初中狀元之後,就被分去南方做了知縣,消停了一陣子,沒想到最近又熱鬧起來——原來他沒在咱們梁城鬧,是到南方鬧去了!只是消息來得慢點。這戲裏的知縣,不是別人,就是他!
“如今聽說,在當地,人人都說這位蕭尋初蕭知縣,是個青天大老爺啊!”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