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 :無小無大,從公於邁
關燈
小
中
大
失火 :屋漏偏逢連夜雨
崇禎十五年秋 1642年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
我們的大門上掛著這樣字樣的桃符,父親又拿出米糧去救濟災民,想來也算是積善人家的。今年還能有餘與否我不知道,但這個慶字卻是真算不上。非但算不上,我看門頭那木板應當換做: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方才貼切。
這一年秋天,沂園失火。
不知道是燈燭照看的過失,還是有人蓄意尋釁,等端娘叫我們起來的時候,那火已經燃燒到一兩丈高,床頭的帷幕都被映照的通紅。
我們出門去看,起火的地方在父親新搭建的欄桿外頭,卻又在沂園裏頭。正北方向——是祖母的熏風堂。
幹裂的木材發出吱嘎聲響,火焰舔舐扭動,順著窗欞爬上梁柱,火星四濺。
我瞧見家丁仆從拿了倉庫中的水袋、麻搭,唧筒,上前去噴射著。可是火勢那樣旺盛,真真是杯水車薪。一筒水下去,只是揚起了一陣炙熱煙塵,麻搭滾了泥漿還沒甩幾下,就赤紅了,燒斷了。
父親叫人去官府報告。人剛走,他就站在門口望著火丁來。可是到了夤夜,去請的人,包括父親自己,一個接著一個回來,官府的火丁卻始終沒來。
附近的人家也只是瞧著,並無幾個人前來幫忙。想來也不難理解,沂園這樣大,天氣又沒什麽風,一時半會總不會燒到別家去的,人家又憑什麽以身犯險呢?父親此前那樣高調地給寺廟裏捐贈稻米,過分出頭,已經引起側目了。
大火熊熊燃燒,從臺階上蔓延到臺階下面,青石的路面燒裂了,園子的臘梅、爬架上的紫藤與那小楷蕉葉匾額上的熏風堂一並卷入火裏,屋子裏的錦繡、桌椅、箱籠、幾榻都成了焦炭。偌大的框架轟然倒地,化為塵埃。
接著是熏風堂後面的蠶室,小叔叔的屋子。
金紅色的火焰在漆黑的夜晚裏翻騰著,翻騰著。直到從那無盡的黑中翻騰出一縷灰白色。
野火燒累了,天色泛白了。
我安慰父親說:小叔叔不在家,園子裏也沒有人居住,因此總算沒有傷人。
端娘盤查回來,又說:幸而荷塘中有些積水,祖宗保佑,烈火並未燒過水榭來,家中供奉各路桑蠶娘娘的“萬神殿”,以及糧倉、庫房都得以幸免。
饒是這般,父親卻默默不語。我覺得他有些變了,或者說他變得更多了。
看園子家丁來回話,說:失火的那一日,仿佛在附近看見一個生人,瘦高身材,一身靛藍粗布衣衫,挺闊嶄新的,看不清面龐。又說,那人的右手臂似乎給燒傷了。他上前去捉,沒有捉住,卻扯下一塊袍子來。
既然是這樣說,我們又報了官。
父親沒有多說什麽,我看出他已經並不指望官府了。新知縣才來不久,不相熟知;縣丞倒是本地人,不過我們也疏於問候了。祖母去世不久,韓千戶就調走了,徹底沒了相熟的門路,就是有,家裏哪還有金銀去慢慢結交呢?
遲遲沒有回音、久久不來勘察也是不出所料的。如今官府事情那樣繁雜,我們拿去的物證又是一塊最普通的、帶著燒焦痕跡的靛藍布,這能看出什麽呢?
過了足足一旬,縣衙裏終於來了人。我以為總算看了看陳家薄面,派了人來,走個過場。誰知道那來的人好生威武氣派,站在門內,開口就說,要我們交代周秀才行跡。
“哪個周秀才?”我問。父親不在家。
他聽了又改了口,說不是秀才,就是那個被革了功名的周穎棠。
“我不知。”我確實也不知。
“陳家姑娘,你年輕,但莫要糊塗,窩藏了嫌犯,按照大明律可是要同罪的!”
“什麽嫌犯,犯了什麽事情?”小璨插嘴。
“自然是縱火嫌犯,不是你家報了失火?”
“不是他,不是穎棠哥哥!”小璨不顧禮儀,朝著官差大喊。
我心呼糟糕,她一個小姑娘,害的堂堂官差在眾人面前,如此失了顏面,怎生是好。可是,周家哥哥怎麽又和縱火扯上關系,人不是在川陜麽?
那官差果然變了臉色,恫嚇道:“你可想清楚了,欺瞞官府是個什麽罪過!”
小璨既不惱怒,也不害怕,就站在那裏,任憑那個官差一再詢問,一副沒聽見的樣子,不看,也不答,啞巴一般。
“老爺,小妹年幼,生性有靦腆,又有些呆。見了生人,有些嚇怕了,是以言行無狀,您老多擔待些罷。何況,我們又是那失火的苦主,損失了房屋財貨,哪有既報官,又窩藏嫌犯的道理呢?要是真見了,還不立刻扭送到衙門裏去?”
那人盛氣淩人地講著什麽要恪守大明律法,要忠於君上,雜七雜八地,說了好一會。
我低頭說了好些個是,又賠了好些個不是。心裏卻想著:忠君,可是君在哪呢?順天府那麽遠,今日要絲、明日要谷,沒完沒了,哪裏就顧得上他老,我只顧得了眼前人。
如此折騰了一番,衙役一走,瞧熱鬧的人也散了。我立刻拉了小璨回去,鉗著她的手臂問:“人,你藏在哪了?”
她不說,依然如剛才那般裝聾作啞。
“別裝傻充楞。”
“你要將穎棠哥哥扭送了見官去!”我知道她不是這樣想的,但我沒想到她會這樣說,既然她這樣說,那周家哥哥就是一定在我家了。
小璨依然不言語,我耐心地等著她,足足等了半刻鐘。
“園子外頭都是人,你會害死他的。”我說。
“倉庫。”
她不肯交出偷了我的鑰匙,我只好想個由頭管端娘要去。
園子裏的大倉庫早就不用了。打開門,往裏越走越深。過去是需要這樣深的,有些屋子是為了放千鐘粟,萬擔米,有些是為了放千兩銀,萬匹緞。現在徒有零落灰塵。
周家哥哥坐在倒數第二間屋子的一個角落裏,他不吭聲,消瘦、狼狽,頭發打了結,一雙眼睛寒星般閃爍著。已經不覆當年光風霽月的樣子。
“什麽聲音?”我聽見一陣急促的敲擊從頭頂掠過。
“是老鼠。”他泰然作答,好像已經見慣了。
“我以為你走了,有人說你去了川陜。”
“還沒有,有些事情,還在江浙,還沒有了。”
什麽事情,怎樣算了?
他的手臂受了傷,我心頭疑問:是怎麽傷到的?
卻沒有問出口。
夜裏,我從端娘那兒偷了另一把鑰匙,是假山對面的小樓的,那裏距離我們這邊最遠,也最荒蕪。
除了半輪月亮,天上沒有一顆星星,我們三個悄無聲息的沂園中行走著,微風吹拂著衣襟,草木刮擦著鞋履。一切熟門熟路,都是小時候走厭了的路。此刻,卻也很陌生,不遠處的熏風堂成了一團焦黑的廢墟。
越過熏風堂望去,荷塘一帶長滿了香蒲,如同野地。去小樓路上的青色磚石已經全都碎了,野花野草蔓延了上來,一株舊日種下的蜀葵,還開著花,撒下黑越越的影子。
小璨非要去荷塘看一眼,我們都沒開口,就隨了她,可是有什麽好看的,荷塘裏的石頭墩子上全是青苔,晦暗難看,水榭的廊柱油漆剝落,失了顏色。再說,這些夜裏也瞧不見。
正因為這樣,沒有人打理,也沒有人照管,我們才放心讓周家哥哥到這裏來。
借著月色,我們走上樓去。我記得這小樓屋角曾經栽了一株淩霄,開的很旺盛,垂落著一座金黃色的花墻,也不知道何時都沒了。
屋子裏有灰塵,但還算整潔,墻壁上豆綠色雲母箋反射著微光,這種紙還是祖母那時候建造讀書船的時候買來的,如今那船不知道是埋在香蒲之中,還是已經漂出園子去了,總之,要是在,怕是早已經破敗不堪了。
周家哥哥住在那裏,送早晚飯的事情就落在我和小璨身上,或是我去,或是小璨去。我去的時候,小璨來支開端娘,小璨去的時候,我來支開端娘。
只要見到對方舉手為信,另一個人就迅速將飯菜或點心承在食盒裏,或者藏在衣襟下面,匆匆奔出門去。
這一日,我推開小樓的屋門,看見周家哥哥正端坐在裏面,衣衫只是半穿著,我瞧見他右臂和肩膀各有一個很深的傷口,血痂已經凝結了。不是燒傷,是刀劍的痕跡。
我一瞬間放下心來,下一刻卻又湧起無限擔心來。
我憎恨自己不如小璨那般堅定,聽見有人捕風捉影地說看見了放火的人傷在手臂,竟然就懷疑他。
我又擔心,這傷口是在哪裏弄的?和那篇文章、和之前與小叔叔一起舞刀弄劍有沒有關系?這樣深,有沒有傷到筋骨?如何才能夠愈合?
他忽然轉身,看到了我站在門口,呆呆的瞧著。連忙掩好衣襟,放下袖子,蓋住傷痕。想來是受了傷,力氣還未恢覆,手指竟然有些顫抖慌亂。
系好了絆帶,他又擡頭瞧了瞧我,臉色有些尷尬。他沒說話,但我卻瞧明白了,他覺得很不好意思,衣冠不整地讓我瞧見了,有些失禮。這樣的表情我從未在周家哥哥臉上看見過,可是有一樣卻令我熟悉,某個瞬間,那雙寒星般的眼睛忽然又像秋水一樣了。
附註:《武經總要前集》
水囊如囊,以豬牛胞盛水。
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桿,自竅唧水。
麻搭,以八尺桿系散麻二斤,醮泥漿皆以蹙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崇禎十五年秋 1642年
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餘。
我們的大門上掛著這樣字樣的桃符,父親又拿出米糧去救濟災民,想來也算是積善人家的。今年還能有餘與否我不知道,但這個慶字卻是真算不上。非但算不上,我看門頭那木板應當換做: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方才貼切。
這一年秋天,沂園失火。
不知道是燈燭照看的過失,還是有人蓄意尋釁,等端娘叫我們起來的時候,那火已經燃燒到一兩丈高,床頭的帷幕都被映照的通紅。
我們出門去看,起火的地方在父親新搭建的欄桿外頭,卻又在沂園裏頭。正北方向——是祖母的熏風堂。
幹裂的木材發出吱嘎聲響,火焰舔舐扭動,順著窗欞爬上梁柱,火星四濺。
我瞧見家丁仆從拿了倉庫中的水袋、麻搭,唧筒,上前去噴射著。可是火勢那樣旺盛,真真是杯水車薪。一筒水下去,只是揚起了一陣炙熱煙塵,麻搭滾了泥漿還沒甩幾下,就赤紅了,燒斷了。
父親叫人去官府報告。人剛走,他就站在門口望著火丁來。可是到了夤夜,去請的人,包括父親自己,一個接著一個回來,官府的火丁卻始終沒來。
附近的人家也只是瞧著,並無幾個人前來幫忙。想來也不難理解,沂園這樣大,天氣又沒什麽風,一時半會總不會燒到別家去的,人家又憑什麽以身犯險呢?父親此前那樣高調地給寺廟裏捐贈稻米,過分出頭,已經引起側目了。
大火熊熊燃燒,從臺階上蔓延到臺階下面,青石的路面燒裂了,園子的臘梅、爬架上的紫藤與那小楷蕉葉匾額上的熏風堂一並卷入火裏,屋子裏的錦繡、桌椅、箱籠、幾榻都成了焦炭。偌大的框架轟然倒地,化為塵埃。
接著是熏風堂後面的蠶室,小叔叔的屋子。
金紅色的火焰在漆黑的夜晚裏翻騰著,翻騰著。直到從那無盡的黑中翻騰出一縷灰白色。
野火燒累了,天色泛白了。
我安慰父親說:小叔叔不在家,園子裏也沒有人居住,因此總算沒有傷人。
端娘盤查回來,又說:幸而荷塘中有些積水,祖宗保佑,烈火並未燒過水榭來,家中供奉各路桑蠶娘娘的“萬神殿”,以及糧倉、庫房都得以幸免。
饒是這般,父親卻默默不語。我覺得他有些變了,或者說他變得更多了。
看園子家丁來回話,說:失火的那一日,仿佛在附近看見一個生人,瘦高身材,一身靛藍粗布衣衫,挺闊嶄新的,看不清面龐。又說,那人的右手臂似乎給燒傷了。他上前去捉,沒有捉住,卻扯下一塊袍子來。
既然是這樣說,我們又報了官。
父親沒有多說什麽,我看出他已經並不指望官府了。新知縣才來不久,不相熟知;縣丞倒是本地人,不過我們也疏於問候了。祖母去世不久,韓千戶就調走了,徹底沒了相熟的門路,就是有,家裏哪還有金銀去慢慢結交呢?
遲遲沒有回音、久久不來勘察也是不出所料的。如今官府事情那樣繁雜,我們拿去的物證又是一塊最普通的、帶著燒焦痕跡的靛藍布,這能看出什麽呢?
過了足足一旬,縣衙裏終於來了人。我以為總算看了看陳家薄面,派了人來,走個過場。誰知道那來的人好生威武氣派,站在門內,開口就說,要我們交代周秀才行跡。
“哪個周秀才?”我問。父親不在家。
他聽了又改了口,說不是秀才,就是那個被革了功名的周穎棠。
“我不知。”我確實也不知。
“陳家姑娘,你年輕,但莫要糊塗,窩藏了嫌犯,按照大明律可是要同罪的!”
“什麽嫌犯,犯了什麽事情?”小璨插嘴。
“自然是縱火嫌犯,不是你家報了失火?”
“不是他,不是穎棠哥哥!”小璨不顧禮儀,朝著官差大喊。
我心呼糟糕,她一個小姑娘,害的堂堂官差在眾人面前,如此失了顏面,怎生是好。可是,周家哥哥怎麽又和縱火扯上關系,人不是在川陜麽?
那官差果然變了臉色,恫嚇道:“你可想清楚了,欺瞞官府是個什麽罪過!”
小璨既不惱怒,也不害怕,就站在那裏,任憑那個官差一再詢問,一副沒聽見的樣子,不看,也不答,啞巴一般。
“老爺,小妹年幼,生性有靦腆,又有些呆。見了生人,有些嚇怕了,是以言行無狀,您老多擔待些罷。何況,我們又是那失火的苦主,損失了房屋財貨,哪有既報官,又窩藏嫌犯的道理呢?要是真見了,還不立刻扭送到衙門裏去?”
那人盛氣淩人地講著什麽要恪守大明律法,要忠於君上,雜七雜八地,說了好一會。
我低頭說了好些個是,又賠了好些個不是。心裏卻想著:忠君,可是君在哪呢?順天府那麽遠,今日要絲、明日要谷,沒完沒了,哪裏就顧得上他老,我只顧得了眼前人。
如此折騰了一番,衙役一走,瞧熱鬧的人也散了。我立刻拉了小璨回去,鉗著她的手臂問:“人,你藏在哪了?”
她不說,依然如剛才那般裝聾作啞。
“別裝傻充楞。”
“你要將穎棠哥哥扭送了見官去!”我知道她不是這樣想的,但我沒想到她會這樣說,既然她這樣說,那周家哥哥就是一定在我家了。
小璨依然不言語,我耐心地等著她,足足等了半刻鐘。
“園子外頭都是人,你會害死他的。”我說。
“倉庫。”
她不肯交出偷了我的鑰匙,我只好想個由頭管端娘要去。
園子裏的大倉庫早就不用了。打開門,往裏越走越深。過去是需要這樣深的,有些屋子是為了放千鐘粟,萬擔米,有些是為了放千兩銀,萬匹緞。現在徒有零落灰塵。
周家哥哥坐在倒數第二間屋子的一個角落裏,他不吭聲,消瘦、狼狽,頭發打了結,一雙眼睛寒星般閃爍著。已經不覆當年光風霽月的樣子。
“什麽聲音?”我聽見一陣急促的敲擊從頭頂掠過。
“是老鼠。”他泰然作答,好像已經見慣了。
“我以為你走了,有人說你去了川陜。”
“還沒有,有些事情,還在江浙,還沒有了。”
什麽事情,怎樣算了?
他的手臂受了傷,我心頭疑問:是怎麽傷到的?
卻沒有問出口。
夜裏,我從端娘那兒偷了另一把鑰匙,是假山對面的小樓的,那裏距離我們這邊最遠,也最荒蕪。
除了半輪月亮,天上沒有一顆星星,我們三個悄無聲息的沂園中行走著,微風吹拂著衣襟,草木刮擦著鞋履。一切熟門熟路,都是小時候走厭了的路。此刻,卻也很陌生,不遠處的熏風堂成了一團焦黑的廢墟。
越過熏風堂望去,荷塘一帶長滿了香蒲,如同野地。去小樓路上的青色磚石已經全都碎了,野花野草蔓延了上來,一株舊日種下的蜀葵,還開著花,撒下黑越越的影子。
小璨非要去荷塘看一眼,我們都沒開口,就隨了她,可是有什麽好看的,荷塘裏的石頭墩子上全是青苔,晦暗難看,水榭的廊柱油漆剝落,失了顏色。再說,這些夜裏也瞧不見。
正因為這樣,沒有人打理,也沒有人照管,我們才放心讓周家哥哥到這裏來。
借著月色,我們走上樓去。我記得這小樓屋角曾經栽了一株淩霄,開的很旺盛,垂落著一座金黃色的花墻,也不知道何時都沒了。
屋子裏有灰塵,但還算整潔,墻壁上豆綠色雲母箋反射著微光,這種紙還是祖母那時候建造讀書船的時候買來的,如今那船不知道是埋在香蒲之中,還是已經漂出園子去了,總之,要是在,怕是早已經破敗不堪了。
周家哥哥住在那裏,送早晚飯的事情就落在我和小璨身上,或是我去,或是小璨去。我去的時候,小璨來支開端娘,小璨去的時候,我來支開端娘。
只要見到對方舉手為信,另一個人就迅速將飯菜或點心承在食盒裏,或者藏在衣襟下面,匆匆奔出門去。
這一日,我推開小樓的屋門,看見周家哥哥正端坐在裏面,衣衫只是半穿著,我瞧見他右臂和肩膀各有一個很深的傷口,血痂已經凝結了。不是燒傷,是刀劍的痕跡。
我一瞬間放下心來,下一刻卻又湧起無限擔心來。
我憎恨自己不如小璨那般堅定,聽見有人捕風捉影地說看見了放火的人傷在手臂,竟然就懷疑他。
我又擔心,這傷口是在哪裏弄的?和那篇文章、和之前與小叔叔一起舞刀弄劍有沒有關系?這樣深,有沒有傷到筋骨?如何才能夠愈合?
他忽然轉身,看到了我站在門口,呆呆的瞧著。連忙掩好衣襟,放下袖子,蓋住傷痕。想來是受了傷,力氣還未恢覆,手指竟然有些顫抖慌亂。
系好了絆帶,他又擡頭瞧了瞧我,臉色有些尷尬。他沒說話,但我卻瞧明白了,他覺得很不好意思,衣冠不整地讓我瞧見了,有些失禮。這樣的表情我從未在周家哥哥臉上看見過,可是有一樣卻令我熟悉,某個瞬間,那雙寒星般的眼睛忽然又像秋水一樣了。
附註:《武經總要前集》
水囊如囊,以豬牛胞盛水。
唧筒,用長竹下開竅,以絮裹水桿,自竅唧水。
麻搭,以八尺桿系散麻二斤,醮泥漿皆以蹙火。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