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1)
關燈
小
中
大
彥明也看見了盒中的東西,目光一凜,同孟海對了個眼神便叫人將使臣壓下去,使臣是代表寧王出面說和,羞辱使臣有如羞辱寧王。
只見使臣掙開全副武裝的士兵,朝澹臺雁和澹臺彥明一拱手:“女帥自可慢慢思量,只是若臣未能按時回到營地,只怕寧王會有其他想法了。”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木盒,又再看了眼澹臺雁。
澹臺雁緊緊抿著唇,彥明道:“將這位……先生,請下去好生照管,務必不能傷了一分一毫。”
使臣自覺占了上風,微笑著再行一禮,轉身跟著士兵們出去了。
人一走,彥明立刻揮退帳內其他士兵,焦急道:“娘娘,這難道是陛下的……”
澹臺雁怔怔盯著盒中耳墜,沈默不語。
大衍皇帝褚霖禮賢下士,素有善名,他樣貌俊俏,行止坐臥有張有弛,一舉一動無不有大家風範,言談時亦是引經據典,言之有物。打眼一看,真像個在中原禮儀裏浸養出來的端方君子。
唯有耳垂上那對離經叛道的金紅寶石耳墜,顯示出這位君主的不堪出身來。
玉內官面色發白,強笑道:“臣伴隨陛下身側多年,從未見過陛下的耳墜離身,見過那對耳墜的人不在少數,若要仿制,也不是太難……”他指著木盒道,“臣在宮中長大,也算見過不少飾物,金環無缺,如何佩戴摘取?或許寧王仿冒之時沒有留意細節,這才留了破綻。”
澹臺雁苦笑道:“連你這般親近之人都不清楚,寧王又如何能得知……”
若非澹臺雁親眼見過,又親自過問過,只怕也不清楚,褚霖耳垂上的“飾物”本就沒有可供摘取的缺口。
且在中原,耳墜一向是女子飾物,就算寧王派去的人並不精通這些,那偽造仿制之人還能不知曉嗎?若此物當真是仿制偽造,反倒該像玉內官所說,該有個缺口才是。
澹臺雁緊緊盯著盒中耳墜,耳墜上的紅寶石依舊璀璨奪目,但那鮮艷的深紅,卻不如金環上星星點點的血跡更觸目驚心。
褚霖究竟是遭遇了什麽?金環無缺,不可輕易摘卸,這耳墜又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被拿下來的?
澹臺雁只覺得一陣目眩。
耳墜自然是真的,使臣有所倚仗,身在敵營也處變不驚,倒比心思紛亂的澹臺雁等人更像個主人。
待到日頭西落東升,他料想澹臺雁已經辨認清楚了東西,也想清楚了當下是個怎樣的局勢,便早早地整好衣袍,等待召見。
果不其然,還沒等他再多坐一刻,便有士兵進帳請他到帥帳說話,且那態度相較昨日變得溫和有禮許多。
使臣邁著方步走進帥帳,便如昨日一般恭恭敬敬地朝澹臺雁一禮:“參見譚女帥。”
這回澹臺雁沒再說什麽皇後不皇後的,她俏麗的面容多了幾分蒼白,幾分憔悴。
“寧王托你帶此物前來,可還有再說些什麽嗎?”
自然是有的。
“天下大勢已定,欺世盜名者能得一時好,卻終究將為天下所不容。主公生性寬和,亦敬佩譚女帥巾幗豪氣,不願明珠蒙塵,若女帥肯棄暗投明,主公當以座上賓禮之。”使臣道,“當然,主公知曉女帥是重情重義之人,若女帥肯就此退兵,置身事外,主公也當成全女帥的舊主情意,從前,以後,既往不咎。”
至於這“座上賓”是哪裏的貴賓……使臣輕佻地掃了眼澹臺雁如清荷泣露的臉,再有那玲瓏的身姿,心裏一哂。
孟海自然發覺了他的輕慢,狠狠皺起眉頭,但終究形勢不同從前,她身為皇後隨侍也不能上前護衛,只能抱著雙臂怒視著他。
使臣自然不以為意。
澹臺雁目光閃爍:“那、那我澹臺氏的族人……”
還以為帝後之間有多情深義重,現下皇帝有難,澹臺雁開口問起的卻是自家安危。
使臣彎起唇角:“只要此後女帥同國公爺不再依附舊朝舊主,主公自會善加禮遇。”
這確實是很好的條件了,只要澹臺雁退兵,也不需她去為寧王打頭陣親自剿殺褚霖,寧王也同降臣一般禮遇她,一般禮遇她的家人。
澹臺雁囁喏半晌,美眸中含了晶瑩淚珠,瑩瑩目光看向使臣,還帶著幾分猶豫和怯懦。
“……那他呢?他現在可還安好?我同他究竟夫妻一場,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
使臣蹙眉道:“女帥既已有了決斷,又何必牽絆於舊情?主公向來寬和,只要南蠻賊子肯乖乖寫下禪位詔書,將天下權柄還歸原主,主公也必不會趕盡殺絕。”
“可是主公送來的東西尚還帶著血,我只怕……”
澹臺雁再也說不下去,掩面哭起來,昨日還盛氣淩人的彥明手足無措,她身後的玉內官與孟海皆是面上激憤,但也在主人這悲泣聲中多了幾分亡國遺民的感傷,俱都紅了眼眶。
都說譚娘子巾幗英豪,不但憑借一己之力建成玄武軍,征戰沙場無往不利,甚至還將突厥趕出大衍,立下赫赫戰功,但無論在帥帳中如何揮斥八極,提及丈夫時仍舊是個心有牽掛的婦人罷了。
且還是個面容姣好的婦人。
美人泣淚,哀哀情切,使臣多少升起幾分憐惜之意。
“女帥若是有心,便留些話讓我帶回去吧,若是……若是事情生變,好歹,也能留個念想。“
這話說得不詳,仿佛他叫澹臺雁留的話,是留給褚霖死前的最後一絲念想。同時,這般說法也應證褚霖確實已經受制於寧王,寧王之所以還未殺他,不過是為了一紙禪位詔書。
這也同行宮始終沒有傳出召令的事情對應上了,澹臺雁驚愕地擡起眼,面上更添幾分哀切與淒然,她收拾衣袖向使臣一禮:“多謝大人。”
使臣連忙擺手:“女帥言重,您是主公看重的能臣,小人如何受得起這一拜!”
澹臺雁低下頭思量一會兒,轉身到桌後草草落筆,仔細疊好交付給使臣。
“還望先生務必送到那人手上,叫他看了……”澹臺雁緊緊盯著紙箋,又是泫然欲泣的一張臉,“也算不辜負這一場夫妻情分。”
澹臺雁態度轉變,彥明亦是對使臣多了幾分尊敬看重,使臣被士兵恭恭敬敬地送出營帳,整了整衣襟,快馬又回了寧王軍營。
外頭天寒地凍,寧王帥帳中卻是溫暖如春,使臣進來時,寧王正身著薄薄春衫半臥在矮榻上看輿圖。
“喻卿此行可還順利?”
寧王話中帶著笑意,使臣能夠平安回來,且進帳時神情輕松,想來事情已經辦得妥妥當當。
使臣原是側妃喻氏族弟,單名一個文,因有幾分籌算謀略的本事而被納在寧王麾下做個幕僚。
喻文帶著笑朝他一禮:“臣下總算不負主公,澹臺氏已經答應退兵!”
喻文便將一路的見聞告知寧王,著重講了澹臺雁前倨後恭,見到木盒前後的態度就像變了個人一般,又說送他出營帳時,澹臺雁口稱寧王為主公,想是已經認清形勢,投了明主。
只是澹臺雁答應退兵,寧王臉上卻不見喜色,直到使臣說到,澹臺雁所率領的軍隊並非玄武軍,軍中旗幟乃是壁州謝家的徽記,且帳中士兵也多聽澹臺彥明的號令,這才略顯出幾分松快。
“馮先生所言果真不錯,澹臺雁見到木盒自然會退兵,但聽你所言,她卻不是因為擔憂那南蠻子性命,而是更擔心自己和澹臺氏一族的生死……”
“夫妻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或許澹臺氏與逆賊本就無甚情分,只是面上過得去,只怕她現時前來救援也只是擺個樣子,以免日後天下悠悠眾口攻訐罷了。現下看到主公兵馬眾多,威勢赫赫,心生懼意,便順著主公遞出的臺階下了。”喻文笑著附和道,“馮先生身為外臣,究竟不如內宮之人看得分明,一時錯眼也是難免。”
“也未必就是馮先生看錯了,或許其中還有什麽別的緣故也不一定。”寧王皺起眉又展開,“馮先生曾說澹臺氏在京城生過重病,此後性情大變,行止同往常判若兩人,或許是這個緣故也說不定。”
寧王一味信重“馮先生”,再繼續說反倒像是嫉妒攀扯,喻文只好賠笑著道:“主公說的是。”
他又遞出袖中封存完整的紙箋,說是澹臺雁留給褚霖的。
寧王隨手接過,再開口時又多了幾分感慨。
“馮先生當真奇人也,雖說龍武衛並不如先生所說那般無用,但除此以外件件事情,竟都如馮先生所料,就連這勸降用的耳墜,也是他遞送出來的。”寧王搖搖頭,“只可惜與先生結識太晚,許多事情籌謀不及,馮先生送出耳墜之後又再無音訊,也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先生……”
今日北上行宮,事發突然,看起來是寧王被褚霖逼迫不過,又在崔氏倒臺之後出於義憤而為之,但實際上從褚霖東遷行宮的那一日起,他便有了這個念頭。京城固若金湯,行宮卻是城墻薄弱,且囿於地勢地形不好擴張城池,連龍武衛都塞不下,只能有小半鎮守行宮,大部分龍武衛還要留守京城。
且九成山東臨運河岸,南北漕運通行極為方便,順流而下便是他祖傳的封地江南道——若要起事,軍隊如何掩人耳目一路通到京城,糧草輜重如何後備補給,這些問題都能因為這條運河迎刃而解,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寧王籌謀多年,本就正在等待良機,幸而褚霖犯傻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先是遷移至行宮與他地利,而後對崔氏趕盡殺絕與他人和,現下朝廷中寒門世家爭得一團亂,正是恰逢天時。
且他還有幸結識了能人馮先生,按照計劃,他悄悄運送人馬入山,再有馮先生在內接應,屆時裏應外合,何愁大事不能成。
本該是十拿九穩的事情,然而卻出了意外,先是馮先生送出耳墜之後便杳無音訊,然後便是那些以“練兵”為名四處晃蕩的地方軍……
什麽練兵,分明是看他起事便想來分一杯羹,甚至是要做那螳螂捕蟬在後的黃雀!
寧王豈能讓他們如意,邊幹脆原地坐等,打算耗也要耗死行宮裏鳩占鵲巢的南蠻子,卻不料等來了澹臺雁。
幸而馮先生有先見之明,拼死送出這只帶著血的耳墜,也幸而澹臺雁看了耳墜便退兵了。
只是聽喻文所說,澹臺雁對褚霖沒多大情分,只是顧惜著自己和家人才退兵……
可晉國公那一大家子人都在京城,並不在行宮。
寧王胡思亂想著,一邊順手拆了信箋,看著上面的字,臉色突然變得難看起來。
喻文發覺不對:“主公,澹臺氏在信中寫了什麽?”
寧王沈著臉將信遞給他,喻文接過一看。
紙上筆跡是內宅婦人該有的娟秀:我為忠貞,戎馬倥傯,不能惜君,輒負國家。
短短四句,家國重任在前,兒女情長在後,澹臺雁確實不是因為褚霖而選擇退兵,她留字向褚霖道別,是要為了家國天下而有負於褚霖。
何等豪情萬丈,何等意重情深,又何其出乎意料。
既不是為了家人,也不是為了褚霖而退兵,澹臺雁說她是要為了國家退兵……
難不成是不想再起戰亂以致生靈塗炭?可是這戰事起與不起,又豈是她能決定的?
喻文沒來由地升起一股涼意,寧王看他呆呆怔怔,面上便帶了幾分不滿,又將信扯回來再看了一遍。
“澹臺氏此人詭變多端,信義時有時無。”寧王將信揉碎扔進燃燒著的炭爐裏,看著字紙漸漸燃成灰燼,他冷哼道,“派人緊緊盯著謝家軍帳,緊緊盯著澹臺雁,絕不可放過一絲異動!”
“是!”
喻文迅速掀開帳簾出去指派人馬,稍晚些時候便有斥候回報,說澹臺雁正如先前所承諾的遠遠退開,甚至沒等過夜,連夜便收拾好行裝走得人影都沒了。
喻文便出言,說澹臺雁在後宮窩了這麽久,或許早就沒了當年女帥的心氣,又說馮先生先前便送出話來,說澹臺雁性情大變,同以往很不一樣,或許寧王只是多慮了。
但寧王記掛著那紙張上頭的話語,仍是不安心,還是讓人在周圍多方打探是否有人埋伏其中,想要伺機偷襲,反覆巡查了好幾遍才肯安下一顆心。
澹臺雁手下帶著的到底不是她的兵,謝家軍從壁州一路趕來,說不定軍隊內部也早生齟齬,澹臺雁是褚霖的皇後,澹臺彥明卻不是,先時喻文說的那番話,不僅僅是說給澹臺雁的,更是說給其他人聽的。
就算澹臺雁心有不甘,只怕也要過得澹臺彥明同謝家軍的那一關,寧王懸在空中許久的那顆心,終於被揣回肚子裏。
澹臺雁走了,外圍守著的那些前來“練兵”的地方軍也稀稀拉拉地拔營離開,只是還有些人仍舊固守在原地——
拔營離開的人,無非是看連澹臺雁這個當朝皇後都走了,她都不在意皇帝的性命,他們還有什麽好在意的?且寧王派遣喻文前去勸降時並未刻意壓著消息,那些地方軍將便也明白,能讓澹臺雁千裏迢迢趕來卻連夜拔營離開的,必然是什麽要緊的消息。
行宮至今未有發布詔書,只怕澹臺雁所得到的消息,便是褚霖已經不好了。既如此,他們還尊著舊主做什麽?沒有立即倒戈向寧王稱臣,已是顧念著舊主情誼了。
至於那些留守的人,要麽是褚氏偏宗藩王帶著的兵將,要麽就是同褚氏有姻親的方鎮在領軍,他們打的什麽主意,寧王一清二楚。
左右寧王背靠運河,有江南道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送來,行宮又是死水一潭,寧王無所畏懼,便就照原樣安安心心坐下來靜等,行宮宮中庫藏有限,“練兵”的軍隊所帶輜重也有限,大家一起慢慢耗,看誰能耗得更久!
說不定還沒等到外頭那些人退兵,褚霖就要先受不了,先行捧著玉璽奉上呢。
餓肚子是其他人的事,受寒受凍也是底下兵將的事,寧王坐在爐香熏蒸的暖房裏頭飲了半杯燒春,攬過側妃喻氏好好親昵了一番。
說起來,能夠結識到馮先生,還多得了這位賢側妃的功勞。
美酒佳人、宏圖霸業盡在手中,寧王沈浸在這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的痛快日子裏,頗有些醺醺然的自得,當帥帳被掀起,外頭寒風一股腦侵襲進來時,他面上便帶了些不愉。
喻側妃蹙眉道:“出什麽事了,這樣毛毛躁躁,這一會兒熱一會兒寒的,若是傷著了主公,死一百個你也不足夠!”
進來的是寧王手底下一個副將,也不知是被嚇得還是被營帳裏頭的熱氣熏著了,他兩三個呼吸間便出了一身大汗。
“屬下有要事稟報,一時情急之下沖撞帥帳,求主公恕罪!”
寧王懶洋洋地半坐起來,胖碩的肚腩層層疊疊,像是滑膩的油脂堆疊出了個人形。
“恕你無罪,說。”
“是。”副將道,“正如主公所料,運河周圍受到侵擾,看衣著正是澹臺氏所領隊中士兵。”
澹臺雁果真沒走!
寧王一下子便坐直了:“可讓他們得手了?”
“幸而有主公先見之明,運河沿岸留有大批人手防備,賊人並未得手。”副將悄悄擡頭看了眼寧王的臉色,低聲道,“只是那些人靈活狡猾,見河邊守衛嚴密,一擊不中便迅速潰逃,堅守運河的士兵們惦記著主公的命令,深怕是調虎離山之計,並不敢擅離職守窮追,是以並未抓獲賊寇……”
寧王長長吐出一口氣,朝外擺了擺手:“運河要緊,沒讓他們得手便好。”
才方兩句話的功夫,寧王額前便出了一腦門的冷汗,連薄衫都濕了大半。
喻側妃拿出帕子為他擦拭,臉上滿是心疼:“那澹臺氏不過是一介婦人,主公威儀震懾四方,又何必對一介婦人如此嚴陣以待?”
寧王對上外頭虎視眈眈的褚氏子弟都尚且沒有這麽緊張,言外之意便是說他小題大做了。
喻氏長居內宅,對澹臺雁有所輕視也是難免,寧王沒有責怪,只是疲憊地搖搖頭。
“愛妃,你不明白,澹臺雁此人狡詐詭算,陰狠毒辣,決不能以常理忖度之。”
想到當年事,寧王臉上的橫肉都在顫抖,似有激憤又似有恨意,還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恐懼。
“當年韋氏犯上謀逆,中原生亂,蠻夷趁機起事,我輩褚氏子弟如何能等閑視之?只嘆當年我一心為了大衍,為了中原百姓,只以為有心平亂的必是同道中人,卻不料我在前方殺敵,她澹臺雁卻在後方蠅營狗茍,行盜賊之事!”
當時突厥勢大,越過北境防線之後便一路南下,從無阻礙,途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漢室百姓深受其害,寧王眼見百姓離亂,悲痛不已,便趕忙集結軍隊出兵抗擊蠻人,而後便順勢北上,想要衛護皇室,鏟除奸佞,撥亂反正。
當然,等寧王帶著軍隊到了京城,這誰是亂,誰是正,自然另有一套說法。
可誰也沒料到,本該由西北攻向京師的突厥軍隊突而不打京城了,反倒轉了十萬八千裏,一路南下去了他的封地江南道,京城與屬地只能救援一個,寧王又走了一半,當然便只能選擇救身陷危難之中的褚家皇室。
做了這等選擇,寧王心中自然有愧,當澹臺雁從嶺南道出,途徑江南道替百姓守住了城池,趕跑了突厥時,他心中也是有幾分感激之情的,甚至還去信好好誇獎了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譚娘子”,願許之高官厚祿,若她願意,也不是不能掃榻相迎。
然而城池守住了,嘉表也受了,這譚娘子卻矛頭一轉,直接蹲在江南道搶了當地百姓的存糧,還把官署糧倉也給一掃而空,吃了個肚皮滾圓之後大搖大擺地離了江南道。
而他遠去京城的這一路也並不如意,除了兇殘的突厥軍隊之外,還有神出鬼沒的起義軍和匪徒頻頻騷擾,寧王被拖住了腳步,也只好邊打邊走,也算在民間打出了些好名聲。
而等到譚娘子在汗帳親手砍下都藍可汗的頭顱之後,戰事終於有結束的跡象時,逐鹿中原的最後兩個人選也浮出了水面,便是寧王和褚霖。
寧王母族出身世家,早亡的正妃亦是世家出身,同弘農楊氏和清河崔氏都有姻親相連,親族關系有如絲網漫布京城,再加上他立下的戰功、在民間口口相傳的好名聲,寧王想,讓他同嶺南道那個窮鄉僻壤出來的褚霖相比,實在是太失身份,皇帝的寶座正合該他來坐才是。
但正當他要進軍京城時,斥候來報,說玄武軍一路遮掩行跡,悄悄東行,正是要去江南道。
江南道是他的龍興之地,更是他多年行軍打仗輜重錢糧的供給來源,江南道先時就已經被譚娘子搶掠過一回,過了好久才緩過氣來,若是再來一回,只怕江南道便再也擠不出錢糧了。
是守住家中的田地,還是舍棄一切乘船去爭一個不知能不能得的寶苑?中原禍亂尚不知何時能止,皇帝雖死,可楊氏太後與太子尚在,他就算到了京城,也要面對世家朝臣與褚氏宗室……而江南禍亂正在眼前!
寧王選擇了回援江南道,在看見玄武軍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去時便心道不好,果然,就在他進城後不久,京中節忠太子自盡而亡,宮中太後發布懿旨令諸藩王進京護駕,褚霖順勢進京鎮壓韋氏亂黨,清掃叛黨餘孽,又領著朱雀軍與突厥簽訂和書。
大衍朝野皆安,褚霖推辭三次之後,在眾望所歸、朝臣多番跪請之下登上帝位。
而澹臺雁也被迎回宮中,封為當朝皇後。
直到這時,寧王才知道這位南蠻出身的“譚娘子”竟是晉國公獨女,是嶺南道趙王府的趙王妃澹臺雁。
這夫妻倆騙得他好苦!一出圍魏救趙,竟就這般奪去了他唾手可得的皇位!
他怎能不恨!
現下褚霖受困行宮之中,澹臺雁又假意歸降,轉頭便跑去攻打河道,妄想斷了他的補給!
寧王實在放心不下,立刻道:“你再領一萬兵馬去運河沿途把守,務必把河道給我守得嚴嚴實實,總之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將這條糧路給我守住了!”
現下他與內外賊敵僵持,這條糧路便是他按兵不動的根本,也是他耗死褚霖的根本,決不能被澹臺雁奪了去!
那副將猶豫道:“可若是調兵走了,行宮這裏……”
“運河原有一萬人駐守,你再領走一萬,城下還有八萬人在,出不了什麽大亂子。”寧王不耐煩道,“若是河道失守,輜重補給被人搶了,這裏就算留再多人也不濟事!”
寧王已經下了命令,副將也不好再說什麽,只能按下心中猶疑領命。
“等等,”寧王又道,“你去時讓所有人都警醒些,謹防有人趁機偷襲!”
澹臺雁的人騷擾河道或許只是佯攻,真正目的還在救援行宮。
這對夫妻還真是鶼鰈情深,寧王心下冷笑,對行宮中的馮先生又是更多幾分敬服。
命令一道道傳下去,除了加強崗哨防衛之外,寧王還命人在營地外圍仔細查探,務必要確保無人可以掩藏其中,埋伏其中。
喻側妃見他這般緊張防備,對那澹臺雁也多了幾分好奇,她身份低,只是個側妃,並沒有強有力的家世做依靠,是以並不曾有機會進宮赴宴,更不曾見過皇後本人。
她伏在寧王身側:“能讓主公如此看重,這位皇後娘娘當真是位奇人,若是可以,妾也想能得見芳顏呢……”
寧王臉上橫肉的又抽了抽。
“婦人家不好好待在家裏相夫教子,繡花做衣,還要同男兒一樣見血,同武夫一般舞刀弄劍。這般輕薄無行,寡廉鮮恥,蛾眉不肯讓人的豺狼,有什麽好見?”寧王粗喘一口氣,扶著愛妾精致瑩潤的小臉,低笑道,“如愛妃一般婉轉低眉,嬌艷可人的,才是女子典範。”
喻側妃淡笑著垂下螓首,果真是百媚千嬌。
只是那漂亮勾魂的眼睛掃過寧王身上層層堆疊的肥肉,不由自主地洩露出絲絲厭惡。
她明明也是家中正經嫡出,千嬌萬寵的長大成人,卻一朝被寧王看中,又被族中強逼著前來寧王府上與人做妾,這麽多年了,她捏著鼻子同寧王虛以委蛇,替他生兒育女,好不容易熬死了上頭的寧王妃,爬上了寧王側妃的位置,但寧王顧及先王妃同楊氏、崔氏的那點聯絡,就是不肯將她扶正,不肯讓她當個正經王妃。
喻氏終究不是什麽正經宗族,同先王妃的母家比起來簡直不堪一提。
若寧王永遠是寧王,她也永遠只能是寧王側妃,擔了個“側妃”的名頭,實則是個永遠上不得臺面的妾侍之流,連帶著兒子女兒也只是庶出,永遠要比前頭的嫡出低一頭。
可現下不同了,寧王即將入主京城,待他登上帝位之後,她便是後宮妃嬪,甚至是皇後,是貴人,也是人上人!她的兒女也不再是庶出,而是皇族宗室,若子女成器,她這個當母親的再努努力,未必不能爭一爭那個位置!
想到以後的榮華富貴,想到以後眾人的臣服跪拜,喻氏眼中的厭惡漸漸散去,溫軟笑意也更添幾分真摯。
喻氏柔順地倚在寧王懷裏:“主公說得是……不對,應當是,‘陛下’說得是。”
此話正順了寧王心思,他哈哈大笑,自然又再摟著愛妃一番溫存不提。
副將領著兵馬南下防守運河,守在九成山下的軍隊也在左近反覆搜尋,驚蛇打草一般掃了好幾遍,確保澹臺雁的人馬並沒有隱藏。
不多時,運河那頭又再回報,澹臺雁似乎當真意在河道,幾次派兵騷擾意圖引走守軍,幸而有寧王的命令在,守軍們並未上當,仍舊固守河道,並沒有讓他們得手。
寧王的一顆心便放回了肚子裏,傳令讓河道守軍仍舊嚴加防守,又讓軍營中的人都警醒著,切莫掉以輕心。
傳令的士兵領命出去了,才不多久,又一人急慌慌地跑進來。
帥帳門簾掀了又掀,真是煩不勝煩,寧王不耐地擡起眼,見著是幕僚喻文更是不耐。
澹臺雁假意歸降,實則南下騷擾河道,這喻文在人家軍營裏走了一遭,是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還喜滋滋地跑回帥帳來報信,若非寧王素知澹臺雁為人,不敢輕視,只怕就要被這蠢貨給害了。
但畢竟是愛妃族弟,又是愛妃親自舉薦的人,寧王也沒趕他出去,只道:“你來做什麽?”
看喻文跑得滿身塵土,滿臉汗意,又多了幾分嫌棄。
“著急忙慌的,讓旁人看了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下次不要再如此了。”寧王皺眉道,“只怕影響軍心!”
喻文卻來不及擦汗,青白著一張臉道:“主公,大事不好了!京城淪陷,澹臺氏她……她在京城登基了!”
“什麽?!”寧王失神之下打翻了酒盞,“澹臺氏自立為帝了?她一個女人……她怎麽可能……”
“不是不是……”
喻文滿臉惶急,連嘴皮子都不利索了,顛三倒四地說了半天才說明白。
澹臺雁並沒有登基當女帝,但事情卻比這更加荒誕。
寧王先時隱隱的預感成了真,澹臺雁騷擾河道,竟真是又一出聲東擊西。
沿途騷擾運河的不過是小支隊伍,只怕正是澹臺雁留下來的疑兵之計,剩下的大批主力,只怕在離開九成山的那一刻起便急行西去京城,趁著寧王反應過來之前便占領了京城。
澹臺雁攻入京城之後,說褚霖身在行宮生死不知,譴責了一番寧王犯上作亂之舉,詛咒他必遭天譴,又說褚霖早就預料到天下將要生亂,這才將她早早送出行宮。
而提前送她出行宮的原因,則是因為澹臺雁已經身懷有孕,澹臺雁進了京城,進了皇宮,便遙尊遠在行宮不知生死的褚霖為太上皇,立了自己肚子裏的這個孩子當皇帝,而她則垂簾聽政,當了太後,又將原來的太皇太後楊氏封為太上太皇太後。
立一個不知性別、不知樣貌、不知能不能生下來,甚至不知到底存不存在的胎兒為皇帝,這簡直是曠古未聞!
就算是呂雉、宣太後之流見了,只怕也要甘拜下風吧!
饒是寧王見過大風大浪,也算心裏有了準備,聽到這話時仍是目瞪口呆,久久回不過神來。
“那、那太皇太後呢?”寧王艱難地找回自己的聲音,語帶艱澀道,“京城那麽多龍武衛,那麽多留守的朝臣,竟無一人出言嗎?”
帝後不在時,太皇太後尚能制約龍武衛,尚能親自派遣崔珞當將軍衛護京城,可是澹臺雁闖入京城之後,情勢便不一樣了。
“澹臺氏手持皇帝聖旨,聖旨不但封澹臺氏肚子裏的孩子為太子,更言說事遇緊急,則一切都聽太子之母指令,說澹臺氏的指令,等同帝令。”喻文面色慘白如金紙,“澹臺氏有聖旨作倚仗,京中龍武衛俱都轉變風向,崔珞也被當街處死,這一切都是皇……太上皇的意思,太、太上太皇太後不過內庭女眷,如何能與之相抗?還有那群朝臣……”
“主公,行宮中皇帝音訊全無,京城只怕早以為皇帝已經晏駕,龍武衛遲遲不動也是這個緣故。”喻文咽了咽口水,接著道:“他們本就是聽風轉向的東西,先時太上太皇太後閉鎖京城,他們便閉目塞聽當鵪鶉,對行宮諸事只裝聾作啞,現下有人出來當家作主,他們便也跟著轉變面孔,對著太後的肚皮呼和萬歲……”
一字一句描繪得生動形象,澹臺雁頭頂冕毓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寧王卻本能地懷疑起來。
“這些消息是從哪裏來的?”
喻文一怔,連忙道:“先時主公讓我多方打聽消息,這正是事先安排的暗線傳遞來的,京城閉鎖之後他不能進城,只在京城外圍打探,也幸好是沒能進城,否則只怕不能將消息傳遞出來了。”
“這麽說,他並沒能進城了?”
喻文終於聽出寧王的懷疑,不可置信道:“主公!臣下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疏漏啊!”
寧王冷哼一聲,不置可否。
方才喻文言談之間,儼然已經認了澹臺雁當太後,也認了她肚子裏的孽種當皇帝,眼見形勢將變,就連這聲“主公”也開始變得不盡不實了。
“傳信之人在哪?叫他來見本王。”
喻文嘆了口氣:“他身上受了許多傷,只怕難以見駕……”
寧王也不多與他爭辯,披上大氅便去了軍醫帳中。
正如喻文所言,那傳信之人渾身是傷,最致命的是肋下三寸的箭傷,幾乎穿透了他整個身體,軍醫上了大量的麻沸散,正要準備拔箭。
至於箭簇出來之後此人還能不能活,就要全憑他自己的運氣了。
傳信之人渾身是血地昏睡在木板上,軍醫束手站在一側:“王爺這是……”
寧王擡手往後一揮,喻文連忙拉著軍醫往後躲開,只見寧王伸手過去,拽住傷者身上的箭支狠狠一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只見使臣掙開全副武裝的士兵,朝澹臺雁和澹臺彥明一拱手:“女帥自可慢慢思量,只是若臣未能按時回到營地,只怕寧王會有其他想法了。”
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木盒,又再看了眼澹臺雁。
澹臺雁緊緊抿著唇,彥明道:“將這位……先生,請下去好生照管,務必不能傷了一分一毫。”
使臣自覺占了上風,微笑著再行一禮,轉身跟著士兵們出去了。
人一走,彥明立刻揮退帳內其他士兵,焦急道:“娘娘,這難道是陛下的……”
澹臺雁怔怔盯著盒中耳墜,沈默不語。
大衍皇帝褚霖禮賢下士,素有善名,他樣貌俊俏,行止坐臥有張有弛,一舉一動無不有大家風範,言談時亦是引經據典,言之有物。打眼一看,真像個在中原禮儀裏浸養出來的端方君子。
唯有耳垂上那對離經叛道的金紅寶石耳墜,顯示出這位君主的不堪出身來。
玉內官面色發白,強笑道:“臣伴隨陛下身側多年,從未見過陛下的耳墜離身,見過那對耳墜的人不在少數,若要仿制,也不是太難……”他指著木盒道,“臣在宮中長大,也算見過不少飾物,金環無缺,如何佩戴摘取?或許寧王仿冒之時沒有留意細節,這才留了破綻。”
澹臺雁苦笑道:“連你這般親近之人都不清楚,寧王又如何能得知……”
若非澹臺雁親眼見過,又親自過問過,只怕也不清楚,褚霖耳垂上的“飾物”本就沒有可供摘取的缺口。
且在中原,耳墜一向是女子飾物,就算寧王派去的人並不精通這些,那偽造仿制之人還能不知曉嗎?若此物當真是仿制偽造,反倒該像玉內官所說,該有個缺口才是。
澹臺雁緊緊盯著盒中耳墜,耳墜上的紅寶石依舊璀璨奪目,但那鮮艷的深紅,卻不如金環上星星點點的血跡更觸目驚心。
褚霖究竟是遭遇了什麽?金環無缺,不可輕易摘卸,這耳墜又是在什麽樣的情況下被拿下來的?
澹臺雁只覺得一陣目眩。
耳墜自然是真的,使臣有所倚仗,身在敵營也處變不驚,倒比心思紛亂的澹臺雁等人更像個主人。
待到日頭西落東升,他料想澹臺雁已經辨認清楚了東西,也想清楚了當下是個怎樣的局勢,便早早地整好衣袍,等待召見。
果不其然,還沒等他再多坐一刻,便有士兵進帳請他到帥帳說話,且那態度相較昨日變得溫和有禮許多。
使臣邁著方步走進帥帳,便如昨日一般恭恭敬敬地朝澹臺雁一禮:“參見譚女帥。”
這回澹臺雁沒再說什麽皇後不皇後的,她俏麗的面容多了幾分蒼白,幾分憔悴。
“寧王托你帶此物前來,可還有再說些什麽嗎?”
自然是有的。
“天下大勢已定,欺世盜名者能得一時好,卻終究將為天下所不容。主公生性寬和,亦敬佩譚女帥巾幗豪氣,不願明珠蒙塵,若女帥肯棄暗投明,主公當以座上賓禮之。”使臣道,“當然,主公知曉女帥是重情重義之人,若女帥肯就此退兵,置身事外,主公也當成全女帥的舊主情意,從前,以後,既往不咎。”
至於這“座上賓”是哪裏的貴賓……使臣輕佻地掃了眼澹臺雁如清荷泣露的臉,再有那玲瓏的身姿,心裏一哂。
孟海自然發覺了他的輕慢,狠狠皺起眉頭,但終究形勢不同從前,她身為皇後隨侍也不能上前護衛,只能抱著雙臂怒視著他。
使臣自然不以為意。
澹臺雁目光閃爍:“那、那我澹臺氏的族人……”
還以為帝後之間有多情深義重,現下皇帝有難,澹臺雁開口問起的卻是自家安危。
使臣彎起唇角:“只要此後女帥同國公爺不再依附舊朝舊主,主公自會善加禮遇。”
這確實是很好的條件了,只要澹臺雁退兵,也不需她去為寧王打頭陣親自剿殺褚霖,寧王也同降臣一般禮遇她,一般禮遇她的家人。
澹臺雁囁喏半晌,美眸中含了晶瑩淚珠,瑩瑩目光看向使臣,還帶著幾分猶豫和怯懦。
“……那他呢?他現在可還安好?我同他究竟夫妻一場,總不能眼睜睜地看著他……”
使臣蹙眉道:“女帥既已有了決斷,又何必牽絆於舊情?主公向來寬和,只要南蠻賊子肯乖乖寫下禪位詔書,將天下權柄還歸原主,主公也必不會趕盡殺絕。”
“可是主公送來的東西尚還帶著血,我只怕……”
澹臺雁再也說不下去,掩面哭起來,昨日還盛氣淩人的彥明手足無措,她身後的玉內官與孟海皆是面上激憤,但也在主人這悲泣聲中多了幾分亡國遺民的感傷,俱都紅了眼眶。
都說譚娘子巾幗英豪,不但憑借一己之力建成玄武軍,征戰沙場無往不利,甚至還將突厥趕出大衍,立下赫赫戰功,但無論在帥帳中如何揮斥八極,提及丈夫時仍舊是個心有牽掛的婦人罷了。
且還是個面容姣好的婦人。
美人泣淚,哀哀情切,使臣多少升起幾分憐惜之意。
“女帥若是有心,便留些話讓我帶回去吧,若是……若是事情生變,好歹,也能留個念想。“
這話說得不詳,仿佛他叫澹臺雁留的話,是留給褚霖死前的最後一絲念想。同時,這般說法也應證褚霖確實已經受制於寧王,寧王之所以還未殺他,不過是為了一紙禪位詔書。
這也同行宮始終沒有傳出召令的事情對應上了,澹臺雁驚愕地擡起眼,面上更添幾分哀切與淒然,她收拾衣袖向使臣一禮:“多謝大人。”
使臣連忙擺手:“女帥言重,您是主公看重的能臣,小人如何受得起這一拜!”
澹臺雁低下頭思量一會兒,轉身到桌後草草落筆,仔細疊好交付給使臣。
“還望先生務必送到那人手上,叫他看了……”澹臺雁緊緊盯著紙箋,又是泫然欲泣的一張臉,“也算不辜負這一場夫妻情分。”
澹臺雁態度轉變,彥明亦是對使臣多了幾分尊敬看重,使臣被士兵恭恭敬敬地送出營帳,整了整衣襟,快馬又回了寧王軍營。
外頭天寒地凍,寧王帥帳中卻是溫暖如春,使臣進來時,寧王正身著薄薄春衫半臥在矮榻上看輿圖。
“喻卿此行可還順利?”
寧王話中帶著笑意,使臣能夠平安回來,且進帳時神情輕松,想來事情已經辦得妥妥當當。
使臣原是側妃喻氏族弟,單名一個文,因有幾分籌算謀略的本事而被納在寧王麾下做個幕僚。
喻文帶著笑朝他一禮:“臣下總算不負主公,澹臺氏已經答應退兵!”
喻文便將一路的見聞告知寧王,著重講了澹臺雁前倨後恭,見到木盒前後的態度就像變了個人一般,又說送他出營帳時,澹臺雁口稱寧王為主公,想是已經認清形勢,投了明主。
只是澹臺雁答應退兵,寧王臉上卻不見喜色,直到使臣說到,澹臺雁所率領的軍隊並非玄武軍,軍中旗幟乃是壁州謝家的徽記,且帳中士兵也多聽澹臺彥明的號令,這才略顯出幾分松快。
“馮先生所言果真不錯,澹臺雁見到木盒自然會退兵,但聽你所言,她卻不是因為擔憂那南蠻子性命,而是更擔心自己和澹臺氏一族的生死……”
“夫妻似鳥同林宿,大限來時各自飛。或許澹臺氏與逆賊本就無甚情分,只是面上過得去,只怕她現時前來救援也只是擺個樣子,以免日後天下悠悠眾口攻訐罷了。現下看到主公兵馬眾多,威勢赫赫,心生懼意,便順著主公遞出的臺階下了。”喻文笑著附和道,“馮先生身為外臣,究竟不如內宮之人看得分明,一時錯眼也是難免。”
“也未必就是馮先生看錯了,或許其中還有什麽別的緣故也不一定。”寧王皺起眉又展開,“馮先生曾說澹臺氏在京城生過重病,此後性情大變,行止同往常判若兩人,或許是這個緣故也說不定。”
寧王一味信重“馮先生”,再繼續說反倒像是嫉妒攀扯,喻文只好賠笑著道:“主公說的是。”
他又遞出袖中封存完整的紙箋,說是澹臺雁留給褚霖的。
寧王隨手接過,再開口時又多了幾分感慨。
“馮先生當真奇人也,雖說龍武衛並不如先生所說那般無用,但除此以外件件事情,竟都如馮先生所料,就連這勸降用的耳墜,也是他遞送出來的。”寧王搖搖頭,“只可惜與先生結識太晚,許多事情籌謀不及,馮先生送出耳墜之後又再無音訊,也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先生……”
今日北上行宮,事發突然,看起來是寧王被褚霖逼迫不過,又在崔氏倒臺之後出於義憤而為之,但實際上從褚霖東遷行宮的那一日起,他便有了這個念頭。京城固若金湯,行宮卻是城墻薄弱,且囿於地勢地形不好擴張城池,連龍武衛都塞不下,只能有小半鎮守行宮,大部分龍武衛還要留守京城。
且九成山東臨運河岸,南北漕運通行極為方便,順流而下便是他祖傳的封地江南道——若要起事,軍隊如何掩人耳目一路通到京城,糧草輜重如何後備補給,這些問題都能因為這條運河迎刃而解,這簡直是天賜良機。
寧王籌謀多年,本就正在等待良機,幸而褚霖犯傻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先是遷移至行宮與他地利,而後對崔氏趕盡殺絕與他人和,現下朝廷中寒門世家爭得一團亂,正是恰逢天時。
且他還有幸結識了能人馮先生,按照計劃,他悄悄運送人馬入山,再有馮先生在內接應,屆時裏應外合,何愁大事不能成。
本該是十拿九穩的事情,然而卻出了意外,先是馮先生送出耳墜之後便杳無音訊,然後便是那些以“練兵”為名四處晃蕩的地方軍……
什麽練兵,分明是看他起事便想來分一杯羹,甚至是要做那螳螂捕蟬在後的黃雀!
寧王豈能讓他們如意,邊幹脆原地坐等,打算耗也要耗死行宮裏鳩占鵲巢的南蠻子,卻不料等來了澹臺雁。
幸而馮先生有先見之明,拼死送出這只帶著血的耳墜,也幸而澹臺雁看了耳墜便退兵了。
只是聽喻文所說,澹臺雁對褚霖沒多大情分,只是顧惜著自己和家人才退兵……
可晉國公那一大家子人都在京城,並不在行宮。
寧王胡思亂想著,一邊順手拆了信箋,看著上面的字,臉色突然變得難看起來。
喻文發覺不對:“主公,澹臺氏在信中寫了什麽?”
寧王沈著臉將信遞給他,喻文接過一看。
紙上筆跡是內宅婦人該有的娟秀:我為忠貞,戎馬倥傯,不能惜君,輒負國家。
短短四句,家國重任在前,兒女情長在後,澹臺雁確實不是因為褚霖而選擇退兵,她留字向褚霖道別,是要為了家國天下而有負於褚霖。
何等豪情萬丈,何等意重情深,又何其出乎意料。
既不是為了家人,也不是為了褚霖而退兵,澹臺雁說她是要為了國家退兵……
難不成是不想再起戰亂以致生靈塗炭?可是這戰事起與不起,又豈是她能決定的?
喻文沒來由地升起一股涼意,寧王看他呆呆怔怔,面上便帶了幾分不滿,又將信扯回來再看了一遍。
“澹臺氏此人詭變多端,信義時有時無。”寧王將信揉碎扔進燃燒著的炭爐裏,看著字紙漸漸燃成灰燼,他冷哼道,“派人緊緊盯著謝家軍帳,緊緊盯著澹臺雁,絕不可放過一絲異動!”
“是!”
喻文迅速掀開帳簾出去指派人馬,稍晚些時候便有斥候回報,說澹臺雁正如先前所承諾的遠遠退開,甚至沒等過夜,連夜便收拾好行裝走得人影都沒了。
喻文便出言,說澹臺雁在後宮窩了這麽久,或許早就沒了當年女帥的心氣,又說馮先生先前便送出話來,說澹臺雁性情大變,同以往很不一樣,或許寧王只是多慮了。
但寧王記掛著那紙張上頭的話語,仍是不安心,還是讓人在周圍多方打探是否有人埋伏其中,想要伺機偷襲,反覆巡查了好幾遍才肯安下一顆心。
澹臺雁手下帶著的到底不是她的兵,謝家軍從壁州一路趕來,說不定軍隊內部也早生齟齬,澹臺雁是褚霖的皇後,澹臺彥明卻不是,先時喻文說的那番話,不僅僅是說給澹臺雁的,更是說給其他人聽的。
就算澹臺雁心有不甘,只怕也要過得澹臺彥明同謝家軍的那一關,寧王懸在空中許久的那顆心,終於被揣回肚子裏。
澹臺雁走了,外圍守著的那些前來“練兵”的地方軍也稀稀拉拉地拔營離開,只是還有些人仍舊固守在原地——
拔營離開的人,無非是看連澹臺雁這個當朝皇後都走了,她都不在意皇帝的性命,他們還有什麽好在意的?且寧王派遣喻文前去勸降時並未刻意壓著消息,那些地方軍將便也明白,能讓澹臺雁千裏迢迢趕來卻連夜拔營離開的,必然是什麽要緊的消息。
行宮至今未有發布詔書,只怕澹臺雁所得到的消息,便是褚霖已經不好了。既如此,他們還尊著舊主做什麽?沒有立即倒戈向寧王稱臣,已是顧念著舊主情誼了。
至於那些留守的人,要麽是褚氏偏宗藩王帶著的兵將,要麽就是同褚氏有姻親的方鎮在領軍,他們打的什麽主意,寧王一清二楚。
左右寧王背靠運河,有江南道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送來,行宮又是死水一潭,寧王無所畏懼,便就照原樣安安心心坐下來靜等,行宮宮中庫藏有限,“練兵”的軍隊所帶輜重也有限,大家一起慢慢耗,看誰能耗得更久!
說不定還沒等到外頭那些人退兵,褚霖就要先受不了,先行捧著玉璽奉上呢。
餓肚子是其他人的事,受寒受凍也是底下兵將的事,寧王坐在爐香熏蒸的暖房裏頭飲了半杯燒春,攬過側妃喻氏好好親昵了一番。
說起來,能夠結識到馮先生,還多得了這位賢側妃的功勞。
美酒佳人、宏圖霸業盡在手中,寧王沈浸在這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的痛快日子裏,頗有些醺醺然的自得,當帥帳被掀起,外頭寒風一股腦侵襲進來時,他面上便帶了些不愉。
喻側妃蹙眉道:“出什麽事了,這樣毛毛躁躁,這一會兒熱一會兒寒的,若是傷著了主公,死一百個你也不足夠!”
進來的是寧王手底下一個副將,也不知是被嚇得還是被營帳裏頭的熱氣熏著了,他兩三個呼吸間便出了一身大汗。
“屬下有要事稟報,一時情急之下沖撞帥帳,求主公恕罪!”
寧王懶洋洋地半坐起來,胖碩的肚腩層層疊疊,像是滑膩的油脂堆疊出了個人形。
“恕你無罪,說。”
“是。”副將道,“正如主公所料,運河周圍受到侵擾,看衣著正是澹臺氏所領隊中士兵。”
澹臺雁果真沒走!
寧王一下子便坐直了:“可讓他們得手了?”
“幸而有主公先見之明,運河沿岸留有大批人手防備,賊人並未得手。”副將悄悄擡頭看了眼寧王的臉色,低聲道,“只是那些人靈活狡猾,見河邊守衛嚴密,一擊不中便迅速潰逃,堅守運河的士兵們惦記著主公的命令,深怕是調虎離山之計,並不敢擅離職守窮追,是以並未抓獲賊寇……”
寧王長長吐出一口氣,朝外擺了擺手:“運河要緊,沒讓他們得手便好。”
才方兩句話的功夫,寧王額前便出了一腦門的冷汗,連薄衫都濕了大半。
喻側妃拿出帕子為他擦拭,臉上滿是心疼:“那澹臺氏不過是一介婦人,主公威儀震懾四方,又何必對一介婦人如此嚴陣以待?”
寧王對上外頭虎視眈眈的褚氏子弟都尚且沒有這麽緊張,言外之意便是說他小題大做了。
喻氏長居內宅,對澹臺雁有所輕視也是難免,寧王沒有責怪,只是疲憊地搖搖頭。
“愛妃,你不明白,澹臺雁此人狡詐詭算,陰狠毒辣,決不能以常理忖度之。”
想到當年事,寧王臉上的橫肉都在顫抖,似有激憤又似有恨意,還有幾分不易察覺的恐懼。
“當年韋氏犯上謀逆,中原生亂,蠻夷趁機起事,我輩褚氏子弟如何能等閑視之?只嘆當年我一心為了大衍,為了中原百姓,只以為有心平亂的必是同道中人,卻不料我在前方殺敵,她澹臺雁卻在後方蠅營狗茍,行盜賊之事!”
當時突厥勢大,越過北境防線之後便一路南下,從無阻礙,途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漢室百姓深受其害,寧王眼見百姓離亂,悲痛不已,便趕忙集結軍隊出兵抗擊蠻人,而後便順勢北上,想要衛護皇室,鏟除奸佞,撥亂反正。
當然,等寧王帶著軍隊到了京城,這誰是亂,誰是正,自然另有一套說法。
可誰也沒料到,本該由西北攻向京師的突厥軍隊突而不打京城了,反倒轉了十萬八千裏,一路南下去了他的封地江南道,京城與屬地只能救援一個,寧王又走了一半,當然便只能選擇救身陷危難之中的褚家皇室。
做了這等選擇,寧王心中自然有愧,當澹臺雁從嶺南道出,途徑江南道替百姓守住了城池,趕跑了突厥時,他心中也是有幾分感激之情的,甚至還去信好好誇獎了這位名不見經傳的“譚娘子”,願許之高官厚祿,若她願意,也不是不能掃榻相迎。
然而城池守住了,嘉表也受了,這譚娘子卻矛頭一轉,直接蹲在江南道搶了當地百姓的存糧,還把官署糧倉也給一掃而空,吃了個肚皮滾圓之後大搖大擺地離了江南道。
而他遠去京城的這一路也並不如意,除了兇殘的突厥軍隊之外,還有神出鬼沒的起義軍和匪徒頻頻騷擾,寧王被拖住了腳步,也只好邊打邊走,也算在民間打出了些好名聲。
而等到譚娘子在汗帳親手砍下都藍可汗的頭顱之後,戰事終於有結束的跡象時,逐鹿中原的最後兩個人選也浮出了水面,便是寧王和褚霖。
寧王母族出身世家,早亡的正妃亦是世家出身,同弘農楊氏和清河崔氏都有姻親相連,親族關系有如絲網漫布京城,再加上他立下的戰功、在民間口口相傳的好名聲,寧王想,讓他同嶺南道那個窮鄉僻壤出來的褚霖相比,實在是太失身份,皇帝的寶座正合該他來坐才是。
但正當他要進軍京城時,斥候來報,說玄武軍一路遮掩行跡,悄悄東行,正是要去江南道。
江南道是他的龍興之地,更是他多年行軍打仗輜重錢糧的供給來源,江南道先時就已經被譚娘子搶掠過一回,過了好久才緩過氣來,若是再來一回,只怕江南道便再也擠不出錢糧了。
是守住家中的田地,還是舍棄一切乘船去爭一個不知能不能得的寶苑?中原禍亂尚不知何時能止,皇帝雖死,可楊氏太後與太子尚在,他就算到了京城,也要面對世家朝臣與褚氏宗室……而江南禍亂正在眼前!
寧王選擇了回援江南道,在看見玄武軍如潮水一般迅速退去時便心道不好,果然,就在他進城後不久,京中節忠太子自盡而亡,宮中太後發布懿旨令諸藩王進京護駕,褚霖順勢進京鎮壓韋氏亂黨,清掃叛黨餘孽,又領著朱雀軍與突厥簽訂和書。
大衍朝野皆安,褚霖推辭三次之後,在眾望所歸、朝臣多番跪請之下登上帝位。
而澹臺雁也被迎回宮中,封為當朝皇後。
直到這時,寧王才知道這位南蠻出身的“譚娘子”竟是晉國公獨女,是嶺南道趙王府的趙王妃澹臺雁。
這夫妻倆騙得他好苦!一出圍魏救趙,竟就這般奪去了他唾手可得的皇位!
他怎能不恨!
現下褚霖受困行宮之中,澹臺雁又假意歸降,轉頭便跑去攻打河道,妄想斷了他的補給!
寧王實在放心不下,立刻道:“你再領一萬兵馬去運河沿途把守,務必把河道給我守得嚴嚴實實,總之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將這條糧路給我守住了!”
現下他與內外賊敵僵持,這條糧路便是他按兵不動的根本,也是他耗死褚霖的根本,決不能被澹臺雁奪了去!
那副將猶豫道:“可若是調兵走了,行宮這裏……”
“運河原有一萬人駐守,你再領走一萬,城下還有八萬人在,出不了什麽大亂子。”寧王不耐煩道,“若是河道失守,輜重補給被人搶了,這裏就算留再多人也不濟事!”
寧王已經下了命令,副將也不好再說什麽,只能按下心中猶疑領命。
“等等,”寧王又道,“你去時讓所有人都警醒些,謹防有人趁機偷襲!”
澹臺雁的人騷擾河道或許只是佯攻,真正目的還在救援行宮。
這對夫妻還真是鶼鰈情深,寧王心下冷笑,對行宮中的馮先生又是更多幾分敬服。
命令一道道傳下去,除了加強崗哨防衛之外,寧王還命人在營地外圍仔細查探,務必要確保無人可以掩藏其中,埋伏其中。
喻側妃見他這般緊張防備,對那澹臺雁也多了幾分好奇,她身份低,只是個側妃,並沒有強有力的家世做依靠,是以並不曾有機會進宮赴宴,更不曾見過皇後本人。
她伏在寧王身側:“能讓主公如此看重,這位皇後娘娘當真是位奇人,若是可以,妾也想能得見芳顏呢……”
寧王臉上橫肉的又抽了抽。
“婦人家不好好待在家裏相夫教子,繡花做衣,還要同男兒一樣見血,同武夫一般舞刀弄劍。這般輕薄無行,寡廉鮮恥,蛾眉不肯讓人的豺狼,有什麽好見?”寧王粗喘一口氣,扶著愛妾精致瑩潤的小臉,低笑道,“如愛妃一般婉轉低眉,嬌艷可人的,才是女子典範。”
喻側妃淡笑著垂下螓首,果真是百媚千嬌。
只是那漂亮勾魂的眼睛掃過寧王身上層層堆疊的肥肉,不由自主地洩露出絲絲厭惡。
她明明也是家中正經嫡出,千嬌萬寵的長大成人,卻一朝被寧王看中,又被族中強逼著前來寧王府上與人做妾,這麽多年了,她捏著鼻子同寧王虛以委蛇,替他生兒育女,好不容易熬死了上頭的寧王妃,爬上了寧王側妃的位置,但寧王顧及先王妃同楊氏、崔氏的那點聯絡,就是不肯將她扶正,不肯讓她當個正經王妃。
喻氏終究不是什麽正經宗族,同先王妃的母家比起來簡直不堪一提。
若寧王永遠是寧王,她也永遠只能是寧王側妃,擔了個“側妃”的名頭,實則是個永遠上不得臺面的妾侍之流,連帶著兒子女兒也只是庶出,永遠要比前頭的嫡出低一頭。
可現下不同了,寧王即將入主京城,待他登上帝位之後,她便是後宮妃嬪,甚至是皇後,是貴人,也是人上人!她的兒女也不再是庶出,而是皇族宗室,若子女成器,她這個當母親的再努努力,未必不能爭一爭那個位置!
想到以後的榮華富貴,想到以後眾人的臣服跪拜,喻氏眼中的厭惡漸漸散去,溫軟笑意也更添幾分真摯。
喻氏柔順地倚在寧王懷裏:“主公說得是……不對,應當是,‘陛下’說得是。”
此話正順了寧王心思,他哈哈大笑,自然又再摟著愛妃一番溫存不提。
副將領著兵馬南下防守運河,守在九成山下的軍隊也在左近反覆搜尋,驚蛇打草一般掃了好幾遍,確保澹臺雁的人馬並沒有隱藏。
不多時,運河那頭又再回報,澹臺雁似乎當真意在河道,幾次派兵騷擾意圖引走守軍,幸而有寧王的命令在,守軍們並未上當,仍舊固守河道,並沒有讓他們得手。
寧王的一顆心便放回了肚子裏,傳令讓河道守軍仍舊嚴加防守,又讓軍營中的人都警醒著,切莫掉以輕心。
傳令的士兵領命出去了,才不多久,又一人急慌慌地跑進來。
帥帳門簾掀了又掀,真是煩不勝煩,寧王不耐地擡起眼,見著是幕僚喻文更是不耐。
澹臺雁假意歸降,實則南下騷擾河道,這喻文在人家軍營裏走了一遭,是別人說什麽就信什麽,還喜滋滋地跑回帥帳來報信,若非寧王素知澹臺雁為人,不敢輕視,只怕就要被這蠢貨給害了。
但畢竟是愛妃族弟,又是愛妃親自舉薦的人,寧王也沒趕他出去,只道:“你來做什麽?”
看喻文跑得滿身塵土,滿臉汗意,又多了幾分嫌棄。
“著急忙慌的,讓旁人看了還以為出了什麽大事,下次不要再如此了。”寧王皺眉道,“只怕影響軍心!”
喻文卻來不及擦汗,青白著一張臉道:“主公,大事不好了!京城淪陷,澹臺氏她……她在京城登基了!”
“什麽?!”寧王失神之下打翻了酒盞,“澹臺氏自立為帝了?她一個女人……她怎麽可能……”
“不是不是……”
喻文滿臉惶急,連嘴皮子都不利索了,顛三倒四地說了半天才說明白。
澹臺雁並沒有登基當女帝,但事情卻比這更加荒誕。
寧王先時隱隱的預感成了真,澹臺雁騷擾河道,竟真是又一出聲東擊西。
沿途騷擾運河的不過是小支隊伍,只怕正是澹臺雁留下來的疑兵之計,剩下的大批主力,只怕在離開九成山的那一刻起便急行西去京城,趁著寧王反應過來之前便占領了京城。
澹臺雁攻入京城之後,說褚霖身在行宮生死不知,譴責了一番寧王犯上作亂之舉,詛咒他必遭天譴,又說褚霖早就預料到天下將要生亂,這才將她早早送出行宮。
而提前送她出行宮的原因,則是因為澹臺雁已經身懷有孕,澹臺雁進了京城,進了皇宮,便遙尊遠在行宮不知生死的褚霖為太上皇,立了自己肚子裏的這個孩子當皇帝,而她則垂簾聽政,當了太後,又將原來的太皇太後楊氏封為太上太皇太後。
立一個不知性別、不知樣貌、不知能不能生下來,甚至不知到底存不存在的胎兒為皇帝,這簡直是曠古未聞!
就算是呂雉、宣太後之流見了,只怕也要甘拜下風吧!
饒是寧王見過大風大浪,也算心裏有了準備,聽到這話時仍是目瞪口呆,久久回不過神來。
“那、那太皇太後呢?”寧王艱難地找回自己的聲音,語帶艱澀道,“京城那麽多龍武衛,那麽多留守的朝臣,竟無一人出言嗎?”
帝後不在時,太皇太後尚能制約龍武衛,尚能親自派遣崔珞當將軍衛護京城,可是澹臺雁闖入京城之後,情勢便不一樣了。
“澹臺氏手持皇帝聖旨,聖旨不但封澹臺氏肚子裏的孩子為太子,更言說事遇緊急,則一切都聽太子之母指令,說澹臺氏的指令,等同帝令。”喻文面色慘白如金紙,“澹臺氏有聖旨作倚仗,京中龍武衛俱都轉變風向,崔珞也被當街處死,這一切都是皇……太上皇的意思,太、太上太皇太後不過內庭女眷,如何能與之相抗?還有那群朝臣……”
“主公,行宮中皇帝音訊全無,京城只怕早以為皇帝已經晏駕,龍武衛遲遲不動也是這個緣故。”喻文咽了咽口水,接著道:“他們本就是聽風轉向的東西,先時太上太皇太後閉鎖京城,他們便閉目塞聽當鵪鶉,對行宮諸事只裝聾作啞,現下有人出來當家作主,他們便也跟著轉變面孔,對著太後的肚皮呼和萬歲……”
一字一句描繪得生動形象,澹臺雁頭頂冕毓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寧王卻本能地懷疑起來。
“這些消息是從哪裏來的?”
喻文一怔,連忙道:“先時主公讓我多方打聽消息,這正是事先安排的暗線傳遞來的,京城閉鎖之後他不能進城,只在京城外圍打探,也幸好是沒能進城,否則只怕不能將消息傳遞出來了。”
“這麽說,他並沒能進城了?”
喻文終於聽出寧王的懷疑,不可置信道:“主公!臣下所言句句屬實,絕無半點疏漏啊!”
寧王冷哼一聲,不置可否。
方才喻文言談之間,儼然已經認了澹臺雁當太後,也認了她肚子裏的孽種當皇帝,眼見形勢將變,就連這聲“主公”也開始變得不盡不實了。
“傳信之人在哪?叫他來見本王。”
喻文嘆了口氣:“他身上受了許多傷,只怕難以見駕……”
寧王也不多與他爭辯,披上大氅便去了軍醫帳中。
正如喻文所言,那傳信之人渾身是傷,最致命的是肋下三寸的箭傷,幾乎穿透了他整個身體,軍醫上了大量的麻沸散,正要準備拔箭。
至於箭簇出來之後此人還能不能活,就要全憑他自己的運氣了。
傳信之人渾身是血地昏睡在木板上,軍醫束手站在一側:“王爺這是……”
寧王擡手往後一揮,喻文連忙拉著軍醫往後躲開,只見寧王伸手過去,拽住傷者身上的箭支狠狠一甩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