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求醫(2)
關燈
小
中
大
滁州城東的霧山終年雲霧繚繞,不可見其頂端,故而遠觀時不可知其高,只能憑著想象猜測霧山的全貌。
霧山下有一片不大的湖,叫霧心湖。周邊風景極好,讓人心曠神怡。沿著水源往上走,便是登山禦道,拾級而上,方可抵寺。
山門額為「敕建霧山寺」,前面還有一牌樓,正面寫「棲靈之地」,另一面是用看不懂的文字符號寫就的碑文。
霧山寺原名棲靈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陳恪不是第一次來霧山寺,但重生前後加起來也不過兩次。
上了山來,陳恪先到大殿上過香,便由小沙彌引路,去往晴雪堂會見住持持戒大師。
晴雪堂堂前有院,東隅有一橫形巨碑,向西可俯視山腳下的湖泊。
對著萬松疊翠的美景,持戒大師靜靜打坐,陳恪悄聲走近,持戒緩緩睜開眼。
“參見王爺,還請坐。”持戒雙掌合十,念了句法號。
陳恪雙手合十還禮,在持戒對面的蒲團上坐下。因持戒大師與當年帶走陳恪的慧心大師是舊友,故而陳恪雖然只來過霧山寺幾次,但與持戒也算得上是熟識。
“好久不見,大師近來安好?”
“貧僧的日子數十年如一日,沒有好壞。相國寺一別,不覺已經十五年,不知王爺近來安好?”
“亦無好無壞,那樣過罷了。”
方才領路的小沙彌端了茶具上來,將工具擺上,又奉上一壺熱水。
持戒不用茶則和茶匙,用手捏了茶葉放入茶壺,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如此三次,再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當茶湯自壺中倒出時,滿室茶香。
茶湯色澤清亮,自是上等茶葉泡制,托著品茗杯,陳恪輕輕啜一口,讚道:“好茶……”
陳恪細細品味,倒在茶味回甘時又品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這是何種茶葉?”
“不只是茶。”持戒拿過茶倉遞給陳恪,“還有一些玲瓏草。對王爺現在的身體有好處。”
陳恪輕笑一聲,放下茶杯,“本宮此行的目的,想來大師已經知道了。”
持戒為陳恪的空杯續上茶湯,“可觀一二。”
“何解?”陳恪一語雙關,一問持戒如何看出他中毒,二問如何解毒。
持戒卻只答了一個字:“難……”
“難?”
持戒露出遲疑的神情,示意陳恪伸手,為陳恪切脈。
“如何?”
持戒收回手,眉目空洞,憐憫之意又似冷漠無情。“恕貧僧無能為力,此乃金鈴花之毒,此花生於西域沙漠深處,毒性發生緩慢,中毒者一年後漸漸衰弱,待病衰之勢顯現,半年內必亡,渾身無力,枯竭而死。”
陳恪想起了他重生前的狀況,臉色越來越沈。
“中毒之人的後背上會出現一個紅點,紅點隨著毒性的深入會慢慢變大變深,猶如紅斑,再如血印,故而金鈴花亦被稱為「紅色魔物」。”
“不得解?”陳恪神色發冷,周身的威壓懾人,他想到死過的那一次經歷,只覺得遍體生涼。
“金鈴花以花為毒,以根為藥,根尖可解其毒。”
陳恪明白持戒的意思了,西域沙漠中能生長的東西都不容易尋,而長成之物的根皆深入地底,以根尖為藥,怕是要掘地三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本宮著人去尋便是。”陳恪淡淡道。
持戒卻說:“或許解鈴還須系鈴人。”
“說來慚愧,本宮尚不知毒為何人所下。”
持戒皺起眉,伸手指了指天。
陳恪搖搖頭:“沒有證據。”
放下手,持戒輕輕嘆了口氣,“當年大皇子去的時候,慧心正在這,他想把王爺您接回相國寺,可是持律說,「龍生於深淵,便該長於深淵」,您是知道慧心素來聽持律的,便沒在當時幫您……”
持律是霧山寺的方丈,通曉古今,慧心大師對他很是尊重,凡事會請教持律的意見,這點陳恪是知道的,但大皇子的那樁舊事,陳恪並不想提。
“不管怎麽說,已經過去了。”陳恪啜口茶,覆說道:“慧心師父能在霧山圓寂,想必他是萬般開心的。”
持戒難得露出一個笑容,“是啊,總往霧山來,沒有一點兒相國寺方丈的樣子。”
陳恪跟著彎彎嘴角,問道:“持律大師可在寺中?”
“雲游去了,未知歸期。”
“倒是自在。”
“您現在也是自在。”
陳恪聞言,無奈搖頭,“天下之內,不得自在。”
兩人靜坐無言,片刻後陳恪便打算告辭,留園裏還有個「小麻煩」在等他呢,半天不見,不知徐清風是否會著急想念。
“本意會見持律方丈,既不在山上,便也算了。明日再來叨擾。”陳恪站起身來,卻見持戒拿出一封信遞過來。
“這是持律要貧僧代為轉交給王爺的。”
“持律方丈?”陳恪略感吃驚,慧心口中奉為神人的這位持律大師,陳恪其實從未見過。打開信,裏頭確是四個字:有緣再見。
陳恪並不遮掩,把信給持戒看,持戒也只是搖搖頭,不解其意。
有緣再見,便是緣分到了,再見一面。這字面釋義不難,但陳恪想不到自己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見過這位大師。
或許是數年前在相國寺的時候?陳恪若有所思,收了信出了晴雪堂,下山去了。
看著陳恪的背影漸漸遠去,持戒默默唱了句法號,又閉上了眼睛。
下山的路上,陳恪命關鴻豐著人去尋金玲花的根。
關鴻豐一怔,金玲花為稀世奇物,其花有毒,唯根可解,王爺尋這東西做什麽?想到陳恪最近的反常和行動,關鴻豐靈光一閃,突然明白了。
“屬下無能!請王爺責罰!”
關鴻豐直挺挺地跪了下去,陳恪突然想起死之前的關鴻豐也是這般自責。虛扶起關鴻豐,陳恪淡淡道:“無礙……”
對待關鴻豐,陳恪從未把他當成奴才,關鴻豐年長陳恪五歲,兩人與其說是主仆,其實亦兄亦友。
八年前關鴻豐突然出現,陳恪小心提防,但八年來關鴻豐忠心耿耿的表現,早已打消了陳恪的疑慮。
“本宮若是出了什麽意外,你便自在去吧,江湖那麽大。”陳恪想到關鴻豐被劃壞的雙眼,不禁脫口道。
“王爺?”關鴻豐不解,如今新皇剛剛繼位,所有人都知道仁王心性冰冷,不與人來往,與其他皇子的關系一般,與新皇的關系卻更是疏遠,而今宮裏只剩一位病懨懨的六皇子,新皇怕是對仁王多有忌憚。宣武帝駕崩,仁王卻立刻離京,誰人不想入非非?
“屬下既已跟從王爺,定護王爺周全。”關鴻豐認真道。
陳恪看著關鴻豐,並沒有回答。重生之後陳恪的記憶突然都變得清晰,數年前的事情也可以清晰地憶起。
就像此時,陳恪想到了八年前關鴻豐突然出現時說的也是這句話:關某願意投入仁王門下,從此跟從王爺,定護王爺周全。
往日的情景歷歷在目,陳恪問他:“當年你不願意告訴本宮前來投靠的原因,八年過去了,現在能說了嗎?”
“恕屬下不能如實相告。”
停在馬車前,陳恪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音量道:“本宮近日突然想到,許多事情都是從八年前開始的,你,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屬下忠心,王爺明鑒。”
“本宮不曾懷疑你的忠心。”陳恪說完上了馬車,車簾放下,隔開了車裏與車外。
聽到全公公吆喝「起」,感覺到馬車輕輕晃動著出發了,陳恪緩緩閉上眼睛。
——八年前。
自九歲從相國寺回到宮裏,陳恪一直獨來獨往,年紀大些的大皇兄陳慎已經能幫父皇處理政事了,年歲與他相當的三皇弟陳茂與陳慎自幼一起長大,總能說得上話。
其他的皇子公子年紀都小,每天跟著太傅進學,陳恪無處可去也無人可想,從不往熱鬧的地方湊,總顯得融不進宮裏的生活。
格格不入——陳恪自己也這麽覺得,甚至懷念相國寺裏一群和尚打坐念經的場面。
年初的時候父皇封大皇兄陳慎為「謹王」,謹王府在宮外,陳慎便經常能出入宮中城內,陳茂因與陳慎熟悉,總能出宮去謹王府上小坐。
被皇宮悶壞了的陳恪甚至為此羨慕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宣武帝便命陳恪跟著陳慎學習如何處理政務,在謹王府,三人不免總有碰面的時候。
一開始拘束,後來也有一段融洽溫馨的時光,但是沒過多久,陳慎突然死了,被人一劍刺穿了身體,死在了書房裏。
也是在四月底,天氣很好的時候。陳恪終於不再覺得「大哥」和「三弟」這兩個稱呼難以開口,去謹王府的路上像個孩子一般,興奮地翻來覆去看要送給大皇兄的利劍。
這是一把上好的寶劍,陳恪知道大皇兄喜歡收集兵器,便迫不及待想把它送給陳慎。
到了謹王府,熟門熟路地往自修齋去,踏進松沁院的時候,陳恪聞到了一股藥味。
“大哥病了?”
“回二皇子話,是王妃近日身體有恙。”謹王府的大公公任公公回答道。
“可請太醫看過了?”
“回二皇子話,已請王太醫看過了,並無大礙。”
“那就好,大哥素來心疼嫂嫂,嫂嫂還是要快點好起來才是啊。”
“二皇子有心了。”任公公恭敬道。
到了自修齋門口,任公公揚聲通報,裏頭卻無人應答。
“王爺?”
陳恪皺起眉,徑直推開門,書房內空無一人。隨手將裝著寶劍的盒子放到桌上,陳恪站在書房內,不在意地擺擺手:“大哥怕是到嫂嫂那去了。你去說一聲吧。”
任公公領命,給陳恪奉了茶便退下,陳恪獨自坐在書房裏,什麽都不去看也不去碰,門大大方方地敞開著。
但等了一刻鐘,也不見人來,陳恪慢慢品茶,卻不甚喜愛這茶湯的味道,只覺得口中發澀,喚人來換茶,卻無人應也無人來,連他的貼身公公也不知道去哪了。
有些不對勁。
陳恪站起來想到外面去看看,然而沒走幾步,只覺得眼前發黑,天旋地轉,昏過去前,陳恪隱約看見一雙黑色的靴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霧山下有一片不大的湖,叫霧心湖。周邊風景極好,讓人心曠神怡。沿著水源往上走,便是登山禦道,拾級而上,方可抵寺。
山門額為「敕建霧山寺」,前面還有一牌樓,正面寫「棲靈之地」,另一面是用看不懂的文字符號寫就的碑文。
霧山寺原名棲靈寺,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陳恪不是第一次來霧山寺,但重生前後加起來也不過兩次。
上了山來,陳恪先到大殿上過香,便由小沙彌引路,去往晴雪堂會見住持持戒大師。
晴雪堂堂前有院,東隅有一橫形巨碑,向西可俯視山腳下的湖泊。
對著萬松疊翠的美景,持戒大師靜靜打坐,陳恪悄聲走近,持戒緩緩睜開眼。
“參見王爺,還請坐。”持戒雙掌合十,念了句法號。
陳恪雙手合十還禮,在持戒對面的蒲團上坐下。因持戒大師與當年帶走陳恪的慧心大師是舊友,故而陳恪雖然只來過霧山寺幾次,但與持戒也算得上是熟識。
“好久不見,大師近來安好?”
“貧僧的日子數十年如一日,沒有好壞。相國寺一別,不覺已經十五年,不知王爺近來安好?”
“亦無好無壞,那樣過罷了。”
方才領路的小沙彌端了茶具上來,將工具擺上,又奉上一壺熱水。
持戒不用茶則和茶匙,用手捏了茶葉放入茶壺,將沸水倒入壺中又迅速倒出,如此三次,再蓋上壺蓋,用沸水遍澆壺身。
當茶湯自壺中倒出時,滿室茶香。
茶湯色澤清亮,自是上等茶葉泡制,托著品茗杯,陳恪輕輕啜一口,讚道:“好茶……”
陳恪細細品味,倒在茶味回甘時又品出了一絲不同尋常的味道。
“這是何種茶葉?”
“不只是茶。”持戒拿過茶倉遞給陳恪,“還有一些玲瓏草。對王爺現在的身體有好處。”
陳恪輕笑一聲,放下茶杯,“本宮此行的目的,想來大師已經知道了。”
持戒為陳恪的空杯續上茶湯,“可觀一二。”
“何解?”陳恪一語雙關,一問持戒如何看出他中毒,二問如何解毒。
持戒卻只答了一個字:“難……”
“難?”
持戒露出遲疑的神情,示意陳恪伸手,為陳恪切脈。
“如何?”
持戒收回手,眉目空洞,憐憫之意又似冷漠無情。“恕貧僧無能為力,此乃金鈴花之毒,此花生於西域沙漠深處,毒性發生緩慢,中毒者一年後漸漸衰弱,待病衰之勢顯現,半年內必亡,渾身無力,枯竭而死。”
陳恪想起了他重生前的狀況,臉色越來越沈。
“中毒之人的後背上會出現一個紅點,紅點隨著毒性的深入會慢慢變大變深,猶如紅斑,再如血印,故而金鈴花亦被稱為「紅色魔物」。”
“不得解?”陳恪神色發冷,周身的威壓懾人,他想到死過的那一次經歷,只覺得遍體生涼。
“金鈴花以花為毒,以根為藥,根尖可解其毒。”
陳恪明白持戒的意思了,西域沙漠中能生長的東西都不容易尋,而長成之物的根皆深入地底,以根尖為藥,怕是要掘地三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本宮著人去尋便是。”陳恪淡淡道。
持戒卻說:“或許解鈴還須系鈴人。”
“說來慚愧,本宮尚不知毒為何人所下。”
持戒皺起眉,伸手指了指天。
陳恪搖搖頭:“沒有證據。”
放下手,持戒輕輕嘆了口氣,“當年大皇子去的時候,慧心正在這,他想把王爺您接回相國寺,可是持律說,「龍生於深淵,便該長於深淵」,您是知道慧心素來聽持律的,便沒在當時幫您……”
持律是霧山寺的方丈,通曉古今,慧心大師對他很是尊重,凡事會請教持律的意見,這點陳恪是知道的,但大皇子的那樁舊事,陳恪並不想提。
“不管怎麽說,已經過去了。”陳恪啜口茶,覆說道:“慧心師父能在霧山圓寂,想必他是萬般開心的。”
持戒難得露出一個笑容,“是啊,總往霧山來,沒有一點兒相國寺方丈的樣子。”
陳恪跟著彎彎嘴角,問道:“持律大師可在寺中?”
“雲游去了,未知歸期。”
“倒是自在。”
“您現在也是自在。”
陳恪聞言,無奈搖頭,“天下之內,不得自在。”
兩人靜坐無言,片刻後陳恪便打算告辭,留園裏還有個「小麻煩」在等他呢,半天不見,不知徐清風是否會著急想念。
“本意會見持律方丈,既不在山上,便也算了。明日再來叨擾。”陳恪站起身來,卻見持戒拿出一封信遞過來。
“這是持律要貧僧代為轉交給王爺的。”
“持律方丈?”陳恪略感吃驚,慧心口中奉為神人的這位持律大師,陳恪其實從未見過。打開信,裏頭確是四個字:有緣再見。
陳恪並不遮掩,把信給持戒看,持戒也只是搖搖頭,不解其意。
有緣再見,便是緣分到了,再見一面。這字面釋義不難,但陳恪想不到自己在什麽時候什麽地方見過這位大師。
或許是數年前在相國寺的時候?陳恪若有所思,收了信出了晴雪堂,下山去了。
看著陳恪的背影漸漸遠去,持戒默默唱了句法號,又閉上了眼睛。
下山的路上,陳恪命關鴻豐著人去尋金玲花的根。
關鴻豐一怔,金玲花為稀世奇物,其花有毒,唯根可解,王爺尋這東西做什麽?想到陳恪最近的反常和行動,關鴻豐靈光一閃,突然明白了。
“屬下無能!請王爺責罰!”
關鴻豐直挺挺地跪了下去,陳恪突然想起死之前的關鴻豐也是這般自責。虛扶起關鴻豐,陳恪淡淡道:“無礙……”
對待關鴻豐,陳恪從未把他當成奴才,關鴻豐年長陳恪五歲,兩人與其說是主仆,其實亦兄亦友。
八年前關鴻豐突然出現,陳恪小心提防,但八年來關鴻豐忠心耿耿的表現,早已打消了陳恪的疑慮。
“本宮若是出了什麽意外,你便自在去吧,江湖那麽大。”陳恪想到關鴻豐被劃壞的雙眼,不禁脫口道。
“王爺?”關鴻豐不解,如今新皇剛剛繼位,所有人都知道仁王心性冰冷,不與人來往,與其他皇子的關系一般,與新皇的關系卻更是疏遠,而今宮裏只剩一位病懨懨的六皇子,新皇怕是對仁王多有忌憚。宣武帝駕崩,仁王卻立刻離京,誰人不想入非非?
“屬下既已跟從王爺,定護王爺周全。”關鴻豐認真道。
陳恪看著關鴻豐,並沒有回答。重生之後陳恪的記憶突然都變得清晰,數年前的事情也可以清晰地憶起。
就像此時,陳恪想到了八年前關鴻豐突然出現時說的也是這句話:關某願意投入仁王門下,從此跟從王爺,定護王爺周全。
往日的情景歷歷在目,陳恪問他:“當年你不願意告訴本宮前來投靠的原因,八年過去了,現在能說了嗎?”
“恕屬下不能如實相告。”
停在馬車前,陳恪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音量道:“本宮近日突然想到,許多事情都是從八年前開始的,你,也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
“屬下忠心,王爺明鑒。”
“本宮不曾懷疑你的忠心。”陳恪說完上了馬車,車簾放下,隔開了車裏與車外。
聽到全公公吆喝「起」,感覺到馬車輕輕晃動著出發了,陳恪緩緩閉上眼睛。
——八年前。
自九歲從相國寺回到宮裏,陳恪一直獨來獨往,年紀大些的大皇兄陳慎已經能幫父皇處理政事了,年歲與他相當的三皇弟陳茂與陳慎自幼一起長大,總能說得上話。
其他的皇子公子年紀都小,每天跟著太傅進學,陳恪無處可去也無人可想,從不往熱鬧的地方湊,總顯得融不進宮裏的生活。
格格不入——陳恪自己也這麽覺得,甚至懷念相國寺裏一群和尚打坐念經的場面。
年初的時候父皇封大皇兄陳慎為「謹王」,謹王府在宮外,陳慎便經常能出入宮中城內,陳茂因與陳慎熟悉,總能出宮去謹王府上小坐。
被皇宮悶壞了的陳恪甚至為此羨慕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宣武帝便命陳恪跟著陳慎學習如何處理政務,在謹王府,三人不免總有碰面的時候。
一開始拘束,後來也有一段融洽溫馨的時光,但是沒過多久,陳慎突然死了,被人一劍刺穿了身體,死在了書房裏。
也是在四月底,天氣很好的時候。陳恪終於不再覺得「大哥」和「三弟」這兩個稱呼難以開口,去謹王府的路上像個孩子一般,興奮地翻來覆去看要送給大皇兄的利劍。
這是一把上好的寶劍,陳恪知道大皇兄喜歡收集兵器,便迫不及待想把它送給陳慎。
到了謹王府,熟門熟路地往自修齋去,踏進松沁院的時候,陳恪聞到了一股藥味。
“大哥病了?”
“回二皇子話,是王妃近日身體有恙。”謹王府的大公公任公公回答道。
“可請太醫看過了?”
“回二皇子話,已請王太醫看過了,並無大礙。”
“那就好,大哥素來心疼嫂嫂,嫂嫂還是要快點好起來才是啊。”
“二皇子有心了。”任公公恭敬道。
到了自修齋門口,任公公揚聲通報,裏頭卻無人應答。
“王爺?”
陳恪皺起眉,徑直推開門,書房內空無一人。隨手將裝著寶劍的盒子放到桌上,陳恪站在書房內,不在意地擺擺手:“大哥怕是到嫂嫂那去了。你去說一聲吧。”
任公公領命,給陳恪奉了茶便退下,陳恪獨自坐在書房裏,什麽都不去看也不去碰,門大大方方地敞開著。
但等了一刻鐘,也不見人來,陳恪慢慢品茶,卻不甚喜愛這茶湯的味道,只覺得口中發澀,喚人來換茶,卻無人應也無人來,連他的貼身公公也不知道去哪了。
有些不對勁。
陳恪站起來想到外面去看看,然而沒走幾步,只覺得眼前發黑,天旋地轉,昏過去前,陳恪隱約看見一雙黑色的靴子。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