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老病、苦熬
關燈
小
中
大
第276章 老病、苦熬
屠戶的刀在兩片豬肉間游動, 豬肉輕微的晃動,偶爾傳來幾聲皮肉與筋骨之間的響動。
這只豬正在迅速地被分崩離析,化作竹席上一排排被擺放著的肉。
良久, 屠戶收刀。
木架上只剩下兩條半截的脊椎骨在木架上輕微搖擺,似乎在呼應著屠戶刀法之精妙。
另外半截脊椎骨連著豬的下肢, 是要一起分割的。
剩下的脊椎骨是最差的部位,雖然上面還有肉, 但幾乎都是瘦肉, 剔下來也麻煩, 看起來多,實則全是骨頭。
屠戶吐出一口氣, 接過兒子遞來的布條,緩緩擦拭著手中的刀。
切割完整只豬, 這把刀的刀口竟然還是那般的光滑, 鋒利如新。
“接下來就是你的活了。”屠戶悶聲道。
老農看著竹席上的肉塊肉條, 默默盤算著應該怎麽分。
他大手一揮,莊嚴地宣布:“開始分肉, 各家各戶準備好裝肉的盆,依次來我這裏分肉。”
聽到他這話,早有準備的村民們立刻蜂擁而上,拿著鍋碗瓢盆就往上頂。
村裏各家各戶的情況都在老農的心裏, 他心裏也自然有一桿秤, 對每家每戶應該分多少肉有著計量和打算。
他先是叫屠戶把野豬一大塊腩肉和心肝切下來,放到一邊,這是最好的部位, 自然是要給巫醫大人的。
然後切下次好的部位, 給了屠戶。
屠戶也沒多說什麽, 只是把肉裝在盆裏,交給兒子,叫他拿回家。
圍觀的村民們也都沒意見,解這麽大一頭豬,不但需要技術更需要力氣,非屠戶不可,因此吃好點也實屬正常。
接下來屠戶留在現場,按照老農的要求把肉在切一切,分一分。
分肉是按照家裏人口來的,家裏有壯勞動力的算一份,小孩和老人算半份,但如果家裏有長期病的,不能勞動的,仍舊算一份。
分肉時,好的部位要混搭差的部位,分到肥肉就要搭一些骨頭。
如果要下水雜碎,則可以酌情多分一些。
分肉的場面很熱鬧,大家歡笑著,雖然擁擠,但也並不擔心自己會吃虧,他們只是想早點吃上肉。
老農一絲不茍的分肉,大家都很信服他的分法。
還有些人忍不住了,竟然用起了空地上用來燎豬毛的篝火,現場烹煮起了豬肉。
混亂之中又帶有一時人間煙火氣的美好,蘇茶看著這樣的場面,也不禁露出微笑。
其實她決定分肉給村裏人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純粹是覺得她能夠活下來,有芭拉媽媽給她敷上去的草藥的一份功勞,而草藥算是村裏的共有財產,她又吃不完那麽多肉,索性就當做做奉獻了。
但看見這麽多人因此展露笑顏,那種純真而真摯的情感,卻是讓她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突然,宗祠的口子那邊傳來幾聲喧囂,一下就蓋過了這邊的聲浪。
“哈哈,娃啊,你們在做什麽啊,怎麽把爹媽都擡出來了啊?”
“按人頭分也沒必要把爹媽擡出來啊,嘿,你們這些娃折騰他們幹嘛啊?”
村民們哄堂大笑。
原來是有幾個青年人背著他們癱瘓臥床在家的老父老母,來到了這邊。
他們沈默地背負著老父老母,然後突然回道:
“這裏熱鬧,俺帶俺娘過來看熱鬧。”
其他村民頓時笑不出來了。
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小地方,宰豬是難得的的大事了,值得把久臥病床的老父老母擡出來看看。
就像是屋子裏的米面臘肉,平日裏太忙了沒空打理,但好日子也總是要拿出來曬一曬的。
有些老人擡起頭,用渾濁的老眼看著四周,跟熟悉的面孔打招呼。
還有些老人還沒醒來,於是背著他們的年青人就輕輕搖晃他們,喊道:
“阿娘,你快看啊,村裏今天分豬肉啦,待會做好豬肉就把最肥的大肉片子給你吃,好嗎?那玩意不費牙,阿娘啊,待會我們把肉燉久一點,燉得爛乎乎的,軟綿綿的,咬進嘴裏一抿就化了,拌點米面吃,保管吃得一嘴都是油,那多美啊!”
老人被顛簸弄醒了,她迷茫地看了一下現場的光景,似乎聽到了兒子的敘說,含混地回道:
“給老幺娃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哩……”
還有些年青人對背上的老父老母欣喜地說道:
“阿爹,你看看,村裏來了巫醫大人啊,咱們村又有巫醫啦!這樣你死的時候就不怕了,咱們可以請巫醫大人來我們家做法事,你的魂靈可以回歸到仁慈的河伯了。你死的時候,咱們把你葬在河邊,在那裏種上十幾根甘蔗,阿爹,我知道你最喜歡吃甘蔗了,好不好?”
他背上枯萎的老人睜大眼睛,發出含混的聲音,似是在應和,他伸出手,那幹枯的手臂像一根竹竿,表皮都是尾指粗的血管和一個個鵪鶉蛋大小的瘤子。
見到老父似乎有所反應,年青人心領神會地把他轉了過去,對著蘇茶的方向。
“阿爹,巫醫大人在那裏啊,我可沒有騙你啊。以前你總說村裏沒有巫醫,死都死不安生,魂靈空空落落的不落在地上,現在好了,你終於把巫醫大人給等來了,可以安心死了。”年青人歡喜道。
老人沒有焦距的目光看著蘇茶,也不知他還能否看清東西,但他感受到了現場熱烈的氛圍,知道他兒子是在說實話,於是他也笑了。
他咕噥說著什麽,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滿是如釋重負和歡喜。
像他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些人把喪失了行動能力的老父老母背出來,看熱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告訴他們村裏有巫醫了。
還要他們親眼見到,才有說服力。
在這些老人眼裏,出生和死亡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出生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控制的,是每一個魂靈與人間與家庭結下的緣分,而家庭裏新生兒的誕生,值得好好慶祝。
那麽死亡則是魂靈的回歸,不管是去地母還是山神河伯,魂靈總歸需要一個歸處,來放置他們一生經受的苦難。
他們的這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才算是有了意義。
這些老人看到蘇茶,都很激動,他們抓著兒子的手,感嘆自己的煎熬終於有了終點,一切的堅守苦撐都有了意義。
老農見到他們,連忙叫屠戶分好了肉,並把這些肉親自遞到他們手上,和他們聊了幾句,感嘆這些年時光飛逝,身體不再康健。
蘇茶也察覺到現場氛圍的不對勁,連忙把芭拉喊了過來,問道:
“這些老人家是怎麽一回事?”
芭拉仔細看了看,不確定道:
“以前好像見過,是村裏的老人吧,啊,我記起來了,那個老奶奶有一天在院子裏曬太陽,見了我還說我的臉圓,有福氣。”
蘇茶又問道:“他們為什麽會這樣,是病了麽?”
“也許吧,阿娘說這是老病。”芭拉回道。
“老病?”蘇茶喃喃自語。
“阿娘說,人老了就會得老病。一開始是幹不動活了,後來手腳也不靈光了,再後來幹脆走不動路了,人也就得老病了。得了老病,就會老掉。”芭拉很坦然地說道。
她看到,這些老人看起來都十分蒼老,然而背著他們的年青人卻不全然是中年人的模樣,當中有些人看起來也只不過比索塔年紀大一些。
也就是說,這些老人大概和老農一個年紀。
老農尚且老而彌堅,而他們卻快要死了,甚至連自己走路都不能了。
起初蘇茶以為他們是病了,後來仔細觀察後才發現,真如芭拉所說,他們是老了。
他們在年輕時遭遇的傷痛暗病,在年紀大了之後一下爆發出來。
平日裏吃得不好,總是覺得能熬一熬,再熬一熬,可結果就是營養不足,年輕時還能強撐,忽有一夜病來如山倒,整個人萎靡下去便再也支棱不起來了。
時至今日,已經藥石無醫了。
因為他們內裏的器官都老化衰竭了,活著也只是還未真正死去而已。
他們把老人們放到地上,任由他們坐在一起看場上熱鬧的畫面,也能和許久不見的老夥計聊聊天。
他們偶爾也會看向蘇茶,也不說話,只是朝她做一個他們這邊特有的禮節姿勢,向她表達敬意。
這就是他們老一輩對待巫醫的態度,不接近也不遠離,如同死亡一樣,只是生命的必經歷程。
望著他們坦然的樣子,蘇茶突然覺得。
也許對於他們來說,死亡並不是一個突然來到的事情,它是慢慢來的,慢到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事情,在生命還未消散的時候,甚至有巫醫來填補最後的歸宿,那也就別無所求了。
這份坦然蘇茶竟然不知如何評價。
表面上看他們封建傳統,篤信魂靈有既定的歸宿,並為此惶惶然。
但此刻的他們又是那麽平靜地接受死亡在他們身上縈繞流淌,全然沒有歇斯底裏的意味。
忽然,蘇茶懂了。
因為他們是農民,他們在日覆一日的勞作中,忍耐進而麻木掉了自己的身體乃至魂靈,使他們能夠接受如此無望的生活。
苦啊,累啊。
會不會,直到死時撫摸自己的軀體,疑問這是誰的身體?註1
作者有話說:
抱歉發錯章節了,已更換
文末化用了馮至的詩《我們天天走著一條小路》當中的片段“不要覺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時撫摸自己的發膚 /生了疑問:這是誰的身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屠戶的刀在兩片豬肉間游動, 豬肉輕微的晃動,偶爾傳來幾聲皮肉與筋骨之間的響動。
這只豬正在迅速地被分崩離析,化作竹席上一排排被擺放著的肉。
良久, 屠戶收刀。
木架上只剩下兩條半截的脊椎骨在木架上輕微搖擺,似乎在呼應著屠戶刀法之精妙。
另外半截脊椎骨連著豬的下肢, 是要一起分割的。
剩下的脊椎骨是最差的部位,雖然上面還有肉, 但幾乎都是瘦肉, 剔下來也麻煩, 看起來多,實則全是骨頭。
屠戶吐出一口氣, 接過兒子遞來的布條,緩緩擦拭著手中的刀。
切割完整只豬, 這把刀的刀口竟然還是那般的光滑, 鋒利如新。
“接下來就是你的活了。”屠戶悶聲道。
老農看著竹席上的肉塊肉條, 默默盤算著應該怎麽分。
他大手一揮,莊嚴地宣布:“開始分肉, 各家各戶準備好裝肉的盆,依次來我這裏分肉。”
聽到他這話,早有準備的村民們立刻蜂擁而上,拿著鍋碗瓢盆就往上頂。
村裏各家各戶的情況都在老農的心裏, 他心裏也自然有一桿秤, 對每家每戶應該分多少肉有著計量和打算。
他先是叫屠戶把野豬一大塊腩肉和心肝切下來,放到一邊,這是最好的部位, 自然是要給巫醫大人的。
然後切下次好的部位, 給了屠戶。
屠戶也沒多說什麽, 只是把肉裝在盆裏,交給兒子,叫他拿回家。
圍觀的村民們也都沒意見,解這麽大一頭豬,不但需要技術更需要力氣,非屠戶不可,因此吃好點也實屬正常。
接下來屠戶留在現場,按照老農的要求把肉在切一切,分一分。
分肉是按照家裏人口來的,家裏有壯勞動力的算一份,小孩和老人算半份,但如果家裏有長期病的,不能勞動的,仍舊算一份。
分肉時,好的部位要混搭差的部位,分到肥肉就要搭一些骨頭。
如果要下水雜碎,則可以酌情多分一些。
分肉的場面很熱鬧,大家歡笑著,雖然擁擠,但也並不擔心自己會吃虧,他們只是想早點吃上肉。
老農一絲不茍的分肉,大家都很信服他的分法。
還有些人忍不住了,竟然用起了空地上用來燎豬毛的篝火,現場烹煮起了豬肉。
混亂之中又帶有一時人間煙火氣的美好,蘇茶看著這樣的場面,也不禁露出微笑。
其實她決定分肉給村裏人的時候,並沒有想太多,純粹是覺得她能夠活下來,有芭拉媽媽給她敷上去的草藥的一份功勞,而草藥算是村裏的共有財產,她又吃不完那麽多肉,索性就當做做奉獻了。
但看見這麽多人因此展露笑顏,那種純真而真摯的情感,卻是讓她覺得這一切都很值得。
突然,宗祠的口子那邊傳來幾聲喧囂,一下就蓋過了這邊的聲浪。
“哈哈,娃啊,你們在做什麽啊,怎麽把爹媽都擡出來了啊?”
“按人頭分也沒必要把爹媽擡出來啊,嘿,你們這些娃折騰他們幹嘛啊?”
村民們哄堂大笑。
原來是有幾個青年人背著他們癱瘓臥床在家的老父老母,來到了這邊。
他們沈默地背負著老父老母,然後突然回道:
“這裏熱鬧,俺帶俺娘過來看熱鬧。”
其他村民頓時笑不出來了。
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小地方,宰豬是難得的的大事了,值得把久臥病床的老父老母擡出來看看。
就像是屋子裏的米面臘肉,平日裏太忙了沒空打理,但好日子也總是要拿出來曬一曬的。
有些老人擡起頭,用渾濁的老眼看著四周,跟熟悉的面孔打招呼。
還有些老人還沒醒來,於是背著他們的年青人就輕輕搖晃他們,喊道:
“阿娘,你快看啊,村裏今天分豬肉啦,待會做好豬肉就把最肥的大肉片子給你吃,好嗎?那玩意不費牙,阿娘啊,待會我們把肉燉久一點,燉得爛乎乎的,軟綿綿的,咬進嘴裏一抿就化了,拌點米面吃,保管吃得一嘴都是油,那多美啊!”
老人被顛簸弄醒了,她迷茫地看了一下現場的光景,似乎聽到了兒子的敘說,含混地回道:
“給老幺娃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哩……”
還有些年青人對背上的老父老母欣喜地說道:
“阿爹,你看看,村裏來了巫醫大人啊,咱們村又有巫醫啦!這樣你死的時候就不怕了,咱們可以請巫醫大人來我們家做法事,你的魂靈可以回歸到仁慈的河伯了。你死的時候,咱們把你葬在河邊,在那裏種上十幾根甘蔗,阿爹,我知道你最喜歡吃甘蔗了,好不好?”
他背上枯萎的老人睜大眼睛,發出含混的聲音,似是在應和,他伸出手,那幹枯的手臂像一根竹竿,表皮都是尾指粗的血管和一個個鵪鶉蛋大小的瘤子。
見到老父似乎有所反應,年青人心領神會地把他轉了過去,對著蘇茶的方向。
“阿爹,巫醫大人在那裏啊,我可沒有騙你啊。以前你總說村裏沒有巫醫,死都死不安生,魂靈空空落落的不落在地上,現在好了,你終於把巫醫大人給等來了,可以安心死了。”年青人歡喜道。
老人沒有焦距的目光看著蘇茶,也不知他還能否看清東西,但他感受到了現場熱烈的氛圍,知道他兒子是在說實話,於是他也笑了。
他咕噥說著什麽,拍了拍兒子的肩膀,滿是如釋重負和歡喜。
像他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這些人把喪失了行動能力的老父老母背出來,看熱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告訴他們村裏有巫醫了。
還要他們親眼見到,才有說服力。
在這些老人眼裏,出生和死亡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出生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控制的,是每一個魂靈與人間與家庭結下的緣分,而家庭裏新生兒的誕生,值得好好慶祝。
那麽死亡則是魂靈的回歸,不管是去地母還是山神河伯,魂靈總歸需要一個歸處,來放置他們一生經受的苦難。
他們的這一生從出生到死亡才算是有了意義。
這些老人看到蘇茶,都很激動,他們抓著兒子的手,感嘆自己的煎熬終於有了終點,一切的堅守苦撐都有了意義。
老農見到他們,連忙叫屠戶分好了肉,並把這些肉親自遞到他們手上,和他們聊了幾句,感嘆這些年時光飛逝,身體不再康健。
蘇茶也察覺到現場氛圍的不對勁,連忙把芭拉喊了過來,問道:
“這些老人家是怎麽一回事?”
芭拉仔細看了看,不確定道:
“以前好像見過,是村裏的老人吧,啊,我記起來了,那個老奶奶有一天在院子裏曬太陽,見了我還說我的臉圓,有福氣。”
蘇茶又問道:“他們為什麽會這樣,是病了麽?”
“也許吧,阿娘說這是老病。”芭拉回道。
“老病?”蘇茶喃喃自語。
“阿娘說,人老了就會得老病。一開始是幹不動活了,後來手腳也不靈光了,再後來幹脆走不動路了,人也就得老病了。得了老病,就會老掉。”芭拉很坦然地說道。
她看到,這些老人看起來都十分蒼老,然而背著他們的年青人卻不全然是中年人的模樣,當中有些人看起來也只不過比索塔年紀大一些。
也就是說,這些老人大概和老農一個年紀。
老農尚且老而彌堅,而他們卻快要死了,甚至連自己走路都不能了。
起初蘇茶以為他們是病了,後來仔細觀察後才發現,真如芭拉所說,他們是老了。
他們在年輕時遭遇的傷痛暗病,在年紀大了之後一下爆發出來。
平日裏吃得不好,總是覺得能熬一熬,再熬一熬,可結果就是營養不足,年輕時還能強撐,忽有一夜病來如山倒,整個人萎靡下去便再也支棱不起來了。
時至今日,已經藥石無醫了。
因為他們內裏的器官都老化衰竭了,活著也只是還未真正死去而已。
他們把老人們放到地上,任由他們坐在一起看場上熱鬧的畫面,也能和許久不見的老夥計聊聊天。
他們偶爾也會看向蘇茶,也不說話,只是朝她做一個他們這邊特有的禮節姿勢,向她表達敬意。
這就是他們老一輩對待巫醫的態度,不接近也不遠離,如同死亡一樣,只是生命的必經歷程。
望著他們坦然的樣子,蘇茶突然覺得。
也許對於他們來說,死亡並不是一個突然來到的事情,它是慢慢來的,慢到他們已經接受了這個事情,在生命還未消散的時候,甚至有巫醫來填補最後的歸宿,那也就別無所求了。
這份坦然蘇茶竟然不知如何評價。
表面上看他們封建傳統,篤信魂靈有既定的歸宿,並為此惶惶然。
但此刻的他們又是那麽平靜地接受死亡在他們身上縈繞流淌,全然沒有歇斯底裏的意味。
忽然,蘇茶懂了。
因為他們是農民,他們在日覆一日的勞作中,忍耐進而麻木掉了自己的身體乃至魂靈,使他們能夠接受如此無望的生活。
苦啊,累啊。
會不會,直到死時撫摸自己的軀體,疑問這是誰的身體?註1
作者有話說:
抱歉發錯章節了,已更換
文末化用了馮至的詩《我們天天走著一條小路》當中的片段“不要覺得一切都已熟悉/ 到死時撫摸自己的發膚 /生了疑問:這是誰的身體?”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