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09章.艱苦

關燈
第109章.艱苦

對家鄉的事兒,田大旺不是很了解。

給爹娘寫信多是問候,涉及到時事的一概不提。這是出於謹慎,五七年那會兒得了教訓,不能亂發言、亂說話,以免被人家揪小辮子。他和梅英按月往老家寄錢,讓爹娘生活得好一些。

老家那邊很少回信,想節省郵票。

偶爾回一封,都是說:“大旺,你好好工作,不要掛念家裏,俺跟你娘都好,吃得也好,你哥、你嫂子、還有侄兒、侄女都好……”

自打掃盲,田老漢認了一千多個字,能寫信了。

袁氏也認了幾個字,雖然寫不好,可是能看懂。每次大旺來信都捧在手裏,看了一遍又一遍。大旺說,不要跟人家提信裏的事兒。袁氏聽進去了,再也不敢出去顯擺了。

田大旺到底放心不下,就把攢下來的全國糧票寄回去。農村集貿市場開放了,交易活躍起來,自然有東西可買。

相比起來,城裏副食品雖然短缺,可糧食供應是有保障的。

這是從農村調撥來的商品糧,按照平價供應給城市居民。雖然是定量標準,可節省一點還是夠吃的,只是營養成了問題。

一連幾個月,貨架上都是空空的,排隊也搶不到。

孫梅英暗自慶幸,攢了那一堆東西。

她泡了海帶、黃豆,給娃娃們煮著吃。炒菜時,切一片鹹肉增加一點味道。五一和三子圍著竈臺,饞得不行。

“媽媽,吃肉!”三子吸著鼻子,眼睛瞪得溜圓。

“好,給三子吃塊兒肉!”

孫梅英和田大旺舍不得吃,都挑出來給娃娃們。自打供應緊張,他們就退了大夥,把口糧和食用油領回來,這樣能節省一些。

不在食堂吃,就得自個兒做飯。

可糧店裏工作忙,哪裏脫得開身?田大旺也顧不上,經常加班沒個準點兒。

“娘,我來做。”田小苗擔起了做飯任務。

一放學,就趕回家。

孫梅英怕耽誤小苗學習,田小苗咧咧嘴。

心說,只要營養跟得上,一點都不影響。

隨著天氣轉冷,地裏沒啥活兒了。

按照以往的慣例,村民們往炕上一躺,就貓起冬來。可縣裏正在搞大會戰,各公社都要抽調人員去工地上,疏通河道、修建船閘。

可嘴裏寡淡,肚子裏沒貨,哪有力氣幹重活兒?

社員們不大積極。

田秋山開會回來,帶了一個消息。

“社員同志們,去了工地上,可以吃上玉米面饅頭,還有白面饅頭,一天算十個工分……”

聽到這個,報名的踴躍起來。

許鳳蓮家的老大、老二也想報名,被許鳳蓮攔住了。

“挖大渠太累了,咱不去……”

許鳳蓮心疼兒子,舍不得幹重活兒。

可想吃一口好的,哪有那個條件啊?

就把目標瞄向了東院。

她知道公爹和婆婆攢了不少吃的,就讓娃娃們繼續蹭飯。若是運氣好,給的多,還能揣回來一點。

隊裏抽調上的都是青壯小夥子。

這天,趕著驢車,扛著紅旗,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剩下的社員就在村裏積肥,為明年春耕做準備。

田老漢和袁氏都是六十歲的人了,不想動彈,就關起門來過小日子。他們攢了點東西,熬個一年半載是沒問題的。娃娃們來混吃的,趕上了就給一點,趕不上就省著,反正不計較。

呂秀蓉想給杠子謀個出路。

秋季征兵時,讓杠子報名參軍。體檢合格了,就是文化稍稍差一點,只是個初中畢業。可農村哪有幾個高中文化?也就過了關。

杠子不過十七歲,就去部隊上了。

田大壯一家成了軍屬,院門上掛了光榮牌。

呂秀蓉覺得當兵挺好,沒準就像大旺兄弟那樣出息了。田大旺聽說後,寫信鼓勵道:“杠子去了部隊上,好好學文化,文化上去了,提幹才有希望……”

對杠子,田小苗的印象很深刻。

那年回鄉,杠子很靦腆,跟小時候一點也不像。她鼓勵杠子好好念書,杠子答應了,一直念到初中畢業。再想念下去,就要去縣城。可對農村家庭來說,負擔太重,即便學校不收學雜費,可一個壯小夥子,光吃喝拉撒就是一大筆開銷。

杠子沒去縣裏,選擇了參軍。

農村娃娃的出路,除了考大學,就是招工進城或者參軍入伍。招工進城很困難,一個公社沒幾個指標。更何況,馬上就要精簡了,甭說農村的,就連城鎮職工都一並下放到了農村,參加勞動。

農村的日子很艱苦。

相比起來,城裏要好很多,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著。

從全國來看,一九五九年工業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成果顯著。

京城十大建築竣工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成功舉辦了。東北發現了工業油田,提前噴油了,正趕上十年大慶,被命名為大慶油田。洛陽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建成投產了,可以造拖拉機,也可以造坦克。我國第一臺快速通用數字計算機試制成功了,每秒能運算一萬次,為電子技術、工程設計、國防科研提供了有效手段。還有西南地區穩定了,翻身農奴得了解放。(註1)

這些成就,都是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實現的。

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廣大農村的支援。出人、出力、出糧食,一直延續了幾十年。可不這麽做不行,國家底子薄、基礎差,要想實現全工業化體系就得迎難而上,甚至要做出某種犧牲。

對此,田小苗理解得特別深刻。

改革開放前的三十年,分門別類打下了工業基礎,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尤其是農村做出了巨大犧牲。而後世的工業發展不是憑空而就的,沒有五六十年代的基礎設施和規劃,就沒有未來。看看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真正實現了全工業化體系?這就是答案。

不光是工業,農業基礎也是這時候打下的。

在全國各地,幾乎每條河的上游都有水庫、船閘。引水渠建成後,才有水澆地,才能畝產增收多打糧食。那些水利設施很牢固,直到後世還在沿用。

而解放前,不管是黃河還是淮河,連年泛濫,受災群眾無數。解放後,黃河上游修建了三門峽,淮河上游的支流上修建了一座座水庫、一道道船閘,硬是給治理好了。

這是多大的基建規模?又產生了多大的經濟效益?

可按照過去的統計方式,這些都屬於義務勞動,憑著農民兄弟的一雙手,一副扁擔,一輛手推車幹出來的。即便是在最艱苦的六零年,也沒有停頓下來。

給子孫後代造福,多麽樸素的情感。

這是社會主義改造的成果,是大集體的力量,被永遠銘記著。

柳進原在部隊上,也關註著民生。

這是艱苦與成果並存的一年。

工業快速發展,尤其是重工業基本成型。可農業生產出現下滑,如果接下來的一年未能扭轉,會更加困難。

另外,他還有一種擔心。

由於涉及到主權,我國拒絕了建立海軍聯合艦隊的要求,蘇聯單方面廢除了兩國簽署的國防.新技術協定。這是一個不好的征兆,預示著兩國之間出現了分歧。(註2)

這種分歧,會不會對經濟產生影響?

柳進原調出了一組數據。

截止到目前,大大小小的經濟合作項目有五六百個,一旦出現問題,會給經濟造成巨大困難,損失非常嚴重。

柳進原考慮良久,還是撰寫了一份報告。

這跟軍事關系不大,可出於情報人員的職責,依然要提出預警。

一九五九年,就這麽過去了。

田小苗加緊覆習,準備迎接高考。

孫梅英見小苗挑燈夜戰,很是心疼。

田小苗抿嘴一笑。

這點苦算什麽?跟農民兄弟比起來根本不算啥。

---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