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緊張
關燈
小
中
大
第108章.緊張
在小苗的督促下,孫梅英攢了一大堆東西。
籮筐裏、缸裏、壇子裏、櫃子裏都是吃的,光罐頭就弄了幾箱子,擺在床底下。為了不惹人註意都是分批買的,她沒敢去糧店,就騎著自行車跑到別處去,跟螞蟻搬家似的一點一點往回搬。
田小苗也沒少買東西。
她揣著錢,把百貨商店搜羅了一遍。只要是吃的,甭管貴不貴都買下來。看到有賣巧克力的,就咬咬牙買了兩大盒。回到家,就擱在鐵罐子裏密封著。
五一和三子不曉得為啥買這麽多東西?瞅著那些鐵罐子,開心得不得了。
“姐姐,我要吃餅幹!”
“姐姐,我要吃罐頭,還有巧克力!”
五一和三子嗷嗷著,嚇得小苗趕緊捂住嘴。
“五一,三子,出去了可不能說哦,不然,就沒得吃了……”
田小苗唬著臉,五一再三保證不亂說。三子也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
“姐姐,我們在家裏吃,出去了不說……”
“好,那就獎勵一下。”
田小苗給五一和三子發了一塊巧克力。
“喏,先吃一點,嘗嘗味道……”
五一和三子咬著巧克力,舍不得下咽。
三子瞅瞅床底下,仰著小臉問:“姐姐,這能吃到明年嗎?”
“能。”
田小苗心說,不光要吃到明年,最好能吃到後年。
家裏擺滿了瓶瓶罐罐,用床單子蒙著,怕人家瞧見了。
田大旺是幹部,不好摻和這事兒。
可他提了一個建議,讓後勤科去崇明農場采購一些副食品。那邊物產豐富,稻米、菜籽油、雞鴨魚肉都有。後勤科派了兩輛卡車過去,拉回來滿滿兩大卡車,給幹部職工們分了分,就當是福利了。
這麽一來,家裏又多了一些鹹肉、臘雞、臘鴨、臘魚。
這是孫梅英腌制的,能存放很長時間。
她還專門備了一個壇子,把鹹肉封進去。又跟大旺一起在北屋隔間棚上木板,把雜物挪到上面,臘雞、臘鴨、臘魚一串一串掛起來,定期檢查一下,防止返潮。
五一和三子睡在隔間裏,聞著各種香味兒,甜甜入睡,夢裏都在流哈喇子。孫梅英和田大旺躺在床上,就像睡在食品堆上,格外踏實。
田小苗的屋裏也擺滿了壇子、罐子。
她時不時地巡視一下。這些都做了登記,按照生產日期一點點消耗。只有細水長流,才能多吃一段時間。為了防老鼠,能密封的都密封著。
孫玉華也采購了一些。
這是孫梅英叮囑的,說在糧店工作,感覺東西越來越緊缺。想著兩個娃娃在長身體,就買了幾罐奶粉,還有別的頂放的,一並存起來。
到了六月,夏收結束了。
由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夏糧收成銳減。而沿海地區臺風不斷,形成洪澇災害,損失慘重。
田小苗聽著廣播,很著急。
可著急也沒辦法啊。
這是大面積災害,全國將近一半耕地受到影響。雖然未做詳細報導,可田小苗記得那組數據,有些地方情況很嚴重,甚至出現了絕收的情況。面對災害天氣,甭說現在生產力低下,就是到了後世生產力發達了,也無能為力。
這時候,糧油副食品供應緊張,貨架基本上空了。
只要是吃的,都要拿副食品券才能購買。市民們豎起了耳朵,聽到上貨了就跑去排隊。可一會兒功夫就賣光了,啥時候到貨,誰也不曉得。
看到這種狀況,田大旺皺起了眉頭。
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他找到趙景坤,趙景坤說正在加大采購力度,第一批貨物就要到港了。可相比起缺口,恐怕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上面也註意到了,很快下發了通知。
組織城市副食品供應,鼓勵社員養豬養雞,采取國營、集體、個人三種形式搞養殖。
對農村地區存在的問題也予以糾正。
有些地方強調公有化,啥都是集體的,不允許社員私自餵養家禽、家畜,還把社員們的自留地收回去了,啥副業都幹不了。指示傳達下去,要把社員們的自留地還回去,要充分利用零星閑散土地,讓社員們養豬養雞,提高生產。
上面有政策,可到了下面就不好好執行。
靠山村地處山區,也遭受了旱災。
一連幾個月不下雨,莊稼苗苗旱死了一大半,收成自然不好。趕上補種高粱,社員們肩挑手提,一個窩窩、一個窩窩地澆水,累得腰都擡不起來。
可鎮子上修公路、修水閘,各個大隊都要出工出糧,攤派很嚴重。
田秋山是農戶出身,曉得種莊稼不容易。
公社攤派活兒,就一個勁兒叫苦,從來不積極。公社書記不止一次批評他,還拍著桌子喝問:“秋山同志,你的思想覺悟呢?”
思想覺悟?田秋山不看重。
他考慮的是社員們的口糧問題。青壯勞力都弄走了,誰來種莊稼?靠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嗎?山地本來就不好耕種,出產也少,再不好好伺弄,上哪兒長莊稼去?
好在靠山村偏僻,公社想管也管不了。派了蹲點幹部過去,社員們不買賬,工作不好開展,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禍不單行,秋莊稼種上了,又遇到了蟲災。
黑壓壓的蝗蟲,席卷而來。
往下一落,漫山遍野,綠油油的一片。
莊稼、樹葉、青草,啥都吃,刷刷刷,如風卷殘雲一般,連光桿子都不剩下。
社員們不分男女老少齊上陣,煙熏,火燒,用掃帚撲打。
從早忙到晚,連覺都顧不上睡。
可即便是這樣,莊稼還是損失了一大片。社員們趕緊補種紅薯、南瓜、豆子,只要是能吃的,能挽回多少是多少。
田老漢看著,暗暗心驚。
虧得大旺提醒。不然,不曉得該咋辦?
村辦食堂是不敢去了。
田老漢第一個打申請,要領了糧食回家吃。田秋山不同意,說:“二叔,都領回家吃,那咱這食堂還辦不辦了?”
“秋山,俺跟你二嬸子一把年紀了,牙口不好,啥都嚼不動,就照顧一下唄……”
田老漢死纏硬磨,田秋山不敢松口,怕社員們有樣學樣。
袁氏一看,就拿出了看家本領。
她找到田秋山說理。還沒說幾句,就捂著胸口,眉頭一皺。
“哎呦,俺心口疼……”
說著,兩眼一翻,往地上一躺,沒氣了。
田秋山唬了一跳,趕緊喊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挎著醫藥箱趕來,又是拍冷水,又是掐人中,又是抹清涼油。
袁氏一動不動,跟死了一樣。
田秋山只好嘆了口氣。
“二嬸子,您行行好吧,俺答應你了還不成?”
袁氏一聽,悠悠地吐了一口氣。
這麽一鬧騰,田秋山順勢吐了口。他把文書和倉庫保管員喊來,批了條子,讓田老漢蓋上手印,把這一季糧食領回去。
田老漢和袁氏背著糧食口袋回家,趕緊關上院門。
他們住在大旺家,地窖裏存了不少山貨、幹菜,還有雜糧。
這是去年攢下來的,入社時沒交公。
有社員舉報,田老漢抵死不肯承認。隊裏要來檢查,田老漢端著糞叉擋著院門,說:“要糧食沒有,要命有一條!”
袁氏也跳著腳罵道:“哪個不得好死的,瞎胡亂說?俺家要是翻出一粒糧食,俺就跟你姓!”
當著眾人的面,田秋山不好徇私。
就放緩了語氣說:“二叔,您說沒有,那就讓俺們進去瞅瞅……”
田老漢瞪著眼睛說:“咱話說在前面,看看可以,不許亂翻騰,俺家若是丟了東西,你們得照價賠償!”
田秋山帶著村幹部進屋瞅了瞅,空蕩蕩的,啥都沒有。
幾個社員擠在院門口,被袁氏攔著,不許踏入半步。
村幹部檢查過了,這件事算是揭過去了。
有了糧食,心裏就踏實。
田老漢和袁氏躲在屋裏,梢上門。把糧食口袋掛在橫梁上,提摟著。
這樣防鼠防潮,保存的時間長一點。
袁氏又從罐子掏出一只木匣子,打開來,摸出幾張全國糧票,數了數。這是大旺寄來的,說買幾斤細糧吃。可她跟田老漢哪裏舍得?就這麽攢著,反正不會過期。
這事兒不敢跟任何人說,就連大順和大壯都瞞著。
怕分不均勻,更怕人家眼紅。
自打大旺出息了,就被村民們盯著。有點啥動靜,就傳播開了。
還有跑到門上借錢的。
借吧,舍不得。不借吧,凈得罪人。
轉眼進入了七月。
期末考試臨近,田小苗抓緊時間覆習。
這一回,她拿了文科第一名。
心說,自個兒喜歡才能發揮好,學文科也一樣建設國家。
這個小插曲,田小苗沒跟冬子和梅子說。
現在還太早,等念了高中吧。
領了通知書,就放暑假了。
上面發了通知,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讓大、中學生下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學校也組織了高中學生,由老師帶隊,扛著紅旗下了廠區。
田小苗第一次進工廠,看什麽都覺得稀罕。
車間主任安排了一位老工人,給同學們講解機器零件打磨流程,並做了演示。同學們坐在工位上,戴著袖套,拿著砂布打磨零件。
一開始熱情很高,可幹著幹著就覺得枯燥乏味。
盛愛齡跟田小苗挨著,一邊打磨,一邊看時間。
休息時,她跟小苗悄悄地說:“這家工廠是我爺爺開辦的,我爸爸第一個參加公私合營,還上了報紙呢……”
“愛齡,跟人家可不要說這些……”
“嗯,我知道……”
盛愛齡捂著嘴,得意地笑了笑。
她父親是政協委員,在市裏掛上號的。
田小苗心說,資本家也分類型,盛伯伯還是蠻進步的。聽說,早年下車間跟工人們一起勞動,可積極了。解放後,去京城開會,被國家領導人接見過,還合影留念呢。
不過,時代變了,資本家都已成為過去。
現在最吃香的是工人,工資高、福利待遇好。像八級鉗工,一個月拿一百多塊,比廠長的工資都高。在廠裏做工,有食堂、有宿舍,一年四季發工作服,都是帆布做的,特別結實。走在大街上,看到穿工作服的,特別羨慕。
與之相對應的,是技術和質量。
國營工廠對質量要求很高,生產的東西特別耐用。直到後世,一些家庭還保存著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像搪瓷缸子、洗臉盆、軍用水壺、床單子等等。就像一段記憶,描繪著那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
這個暑假,冬子和梅子沒有回來。
那邊也在搞實踐活動,參觀、學習忙了一個月。
秋季開學時,田小苗升到了高三。
冬子上了高一,梅子上初三。
這時候,秋收開始了。
靠山村收了高粱,紅艷艷的一片。紅薯、南瓜、豆子也曬了一大堆。
除了集體的,自留地裏也有收成。雖然比不上往年,可好歹是糧食啊。再加上拾秋,家家戶戶都弄了幾麻袋山貨,上繳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個兒的。山裏就這一點好,只要勤快一點,填飽肚子是沒問題的,就是粗渣渣的,不咋好吃。
按說,遭受災害,糧食大面積減產,應該救濟才是。可縣裏下了指標,調撥糧按照去年的標準。
這麽一來,公社犯了愁,上哪裏弄這麽多糧食?
趕上開會,讓各生產隊報收成。
田秋山苦蹙著臉,把產量往低裏說,聽得社長直搖頭。
“秋山同志,靠山村大隊有這麽困難?”
“社長同志啊,俺們村趕上蟲災,把莊稼都吃光了,啥都沒剩下……”
田秋山唉聲嘆氣,就差哭鼻子了。
公社也沒轍,糧食不夠吃,總不能憑空變出來吧?
討論來討論去,只能向縣裏申請,能不能減免一些。實在不行,就用山貨代替,反正都是吃的。可縣裏不同意,說上面下達的指標完不成,拿啥支援工業建設?
公社只好咬咬牙,往各生產隊攤派。
田秋山扛不過去,只好擠出來一點糧食。
這麽一來,缺糧就更嚴重了。
村辦食堂的夥食越來越差。
高粱面餅子一小疙瘩,玉米粥稀溜溜的,都能照出人影來了。這時候,有社員提出領口糧回家做吃飯。村裏哪敢同意啊?甭說領口糧,就是一粒高粱米都不能領。
有社員咬住了田老漢。
“田支書,那田大伯一家咋領回去了?”
“呃,人家家裏有病號,年紀也大了,屬於特殊情況……”
像田老漢這樣領了口糧回家的,有好幾戶。
可那是收秋前,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食堂裏吃不飽,就自個兒想辦法。
社員們在自留地裏種點青菜、蘿蔔,去林子裏轉悠著打點野味、撿點柴禾。鐵鍋都當廢鐵捐了,就用瓦罐代替。
社員們搗鼓吃的,田秋山裝著看不見。
反正山高皇帝遠,公社裏管不著。
呂秀蓉曬了不少幹菜,派上了用場。
許鳳蓮家娃娃多,一個一個都長大了。老大和老二都娶了媳婦,生了娃娃,消耗很大,她就把目光瞄向了公爹和婆婆。一到飯點兒,就轟著娃娃們去東院。袁氏一開始給娃娃們盛上半碗,可看到娃娃們都摸來了,越聚越多,就把做飯時間錯開了。
田大順和田大壯在鎮子上掙著工資。
本想著努努力弄個糧本,這一下也沒希望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小苗的督促下,孫梅英攢了一大堆東西。
籮筐裏、缸裏、壇子裏、櫃子裏都是吃的,光罐頭就弄了幾箱子,擺在床底下。為了不惹人註意都是分批買的,她沒敢去糧店,就騎著自行車跑到別處去,跟螞蟻搬家似的一點一點往回搬。
田小苗也沒少買東西。
她揣著錢,把百貨商店搜羅了一遍。只要是吃的,甭管貴不貴都買下來。看到有賣巧克力的,就咬咬牙買了兩大盒。回到家,就擱在鐵罐子裏密封著。
五一和三子不曉得為啥買這麽多東西?瞅著那些鐵罐子,開心得不得了。
“姐姐,我要吃餅幹!”
“姐姐,我要吃罐頭,還有巧克力!”
五一和三子嗷嗷著,嚇得小苗趕緊捂住嘴。
“五一,三子,出去了可不能說哦,不然,就沒得吃了……”
田小苗唬著臉,五一再三保證不亂說。三子也小雞啄米似的,連連點頭。
“姐姐,我們在家裏吃,出去了不說……”
“好,那就獎勵一下。”
田小苗給五一和三子發了一塊巧克力。
“喏,先吃一點,嘗嘗味道……”
五一和三子咬著巧克力,舍不得下咽。
三子瞅瞅床底下,仰著小臉問:“姐姐,這能吃到明年嗎?”
“能。”
田小苗心說,不光要吃到明年,最好能吃到後年。
家裏擺滿了瓶瓶罐罐,用床單子蒙著,怕人家瞧見了。
田大旺是幹部,不好摻和這事兒。
可他提了一個建議,讓後勤科去崇明農場采購一些副食品。那邊物產豐富,稻米、菜籽油、雞鴨魚肉都有。後勤科派了兩輛卡車過去,拉回來滿滿兩大卡車,給幹部職工們分了分,就當是福利了。
這麽一來,家裏又多了一些鹹肉、臘雞、臘鴨、臘魚。
這是孫梅英腌制的,能存放很長時間。
她還專門備了一個壇子,把鹹肉封進去。又跟大旺一起在北屋隔間棚上木板,把雜物挪到上面,臘雞、臘鴨、臘魚一串一串掛起來,定期檢查一下,防止返潮。
五一和三子睡在隔間裏,聞著各種香味兒,甜甜入睡,夢裏都在流哈喇子。孫梅英和田大旺躺在床上,就像睡在食品堆上,格外踏實。
田小苗的屋裏也擺滿了壇子、罐子。
她時不時地巡視一下。這些都做了登記,按照生產日期一點點消耗。只有細水長流,才能多吃一段時間。為了防老鼠,能密封的都密封著。
孫玉華也采購了一些。
這是孫梅英叮囑的,說在糧店工作,感覺東西越來越緊缺。想著兩個娃娃在長身體,就買了幾罐奶粉,還有別的頂放的,一並存起來。
到了六月,夏收結束了。
由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少雨,夏糧收成銳減。而沿海地區臺風不斷,形成洪澇災害,損失慘重。
田小苗聽著廣播,很著急。
可著急也沒辦法啊。
這是大面積災害,全國將近一半耕地受到影響。雖然未做詳細報導,可田小苗記得那組數據,有些地方情況很嚴重,甚至出現了絕收的情況。面對災害天氣,甭說現在生產力低下,就是到了後世生產力發達了,也無能為力。
這時候,糧油副食品供應緊張,貨架基本上空了。
只要是吃的,都要拿副食品券才能購買。市民們豎起了耳朵,聽到上貨了就跑去排隊。可一會兒功夫就賣光了,啥時候到貨,誰也不曉得。
看到這種狀況,田大旺皺起了眉頭。
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嚴重。
他找到趙景坤,趙景坤說正在加大采購力度,第一批貨物就要到港了。可相比起缺口,恐怕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上面也註意到了,很快下發了通知。
組織城市副食品供應,鼓勵社員養豬養雞,采取國營、集體、個人三種形式搞養殖。
對農村地區存在的問題也予以糾正。
有些地方強調公有化,啥都是集體的,不允許社員私自餵養家禽、家畜,還把社員們的自留地收回去了,啥副業都幹不了。指示傳達下去,要把社員們的自留地還回去,要充分利用零星閑散土地,讓社員們養豬養雞,提高生產。
上面有政策,可到了下面就不好好執行。
靠山村地處山區,也遭受了旱災。
一連幾個月不下雨,莊稼苗苗旱死了一大半,收成自然不好。趕上補種高粱,社員們肩挑手提,一個窩窩、一個窩窩地澆水,累得腰都擡不起來。
可鎮子上修公路、修水閘,各個大隊都要出工出糧,攤派很嚴重。
田秋山是農戶出身,曉得種莊稼不容易。
公社攤派活兒,就一個勁兒叫苦,從來不積極。公社書記不止一次批評他,還拍著桌子喝問:“秋山同志,你的思想覺悟呢?”
思想覺悟?田秋山不看重。
他考慮的是社員們的口糧問題。青壯勞力都弄走了,誰來種莊稼?靠老弱病殘和婦女兒童嗎?山地本來就不好耕種,出產也少,再不好好伺弄,上哪兒長莊稼去?
好在靠山村偏僻,公社想管也管不了。派了蹲點幹部過去,社員們不買賬,工作不好開展,只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可禍不單行,秋莊稼種上了,又遇到了蟲災。
黑壓壓的蝗蟲,席卷而來。
往下一落,漫山遍野,綠油油的一片。
莊稼、樹葉、青草,啥都吃,刷刷刷,如風卷殘雲一般,連光桿子都不剩下。
社員們不分男女老少齊上陣,煙熏,火燒,用掃帚撲打。
從早忙到晚,連覺都顧不上睡。
可即便是這樣,莊稼還是損失了一大片。社員們趕緊補種紅薯、南瓜、豆子,只要是能吃的,能挽回多少是多少。
田老漢看著,暗暗心驚。
虧得大旺提醒。不然,不曉得該咋辦?
村辦食堂是不敢去了。
田老漢第一個打申請,要領了糧食回家吃。田秋山不同意,說:“二叔,都領回家吃,那咱這食堂還辦不辦了?”
“秋山,俺跟你二嬸子一把年紀了,牙口不好,啥都嚼不動,就照顧一下唄……”
田老漢死纏硬磨,田秋山不敢松口,怕社員們有樣學樣。
袁氏一看,就拿出了看家本領。
她找到田秋山說理。還沒說幾句,就捂著胸口,眉頭一皺。
“哎呦,俺心口疼……”
說著,兩眼一翻,往地上一躺,沒氣了。
田秋山唬了一跳,趕緊喊赤腳醫生。
赤腳醫生挎著醫藥箱趕來,又是拍冷水,又是掐人中,又是抹清涼油。
袁氏一動不動,跟死了一樣。
田秋山只好嘆了口氣。
“二嬸子,您行行好吧,俺答應你了還不成?”
袁氏一聽,悠悠地吐了一口氣。
這麽一鬧騰,田秋山順勢吐了口。他把文書和倉庫保管員喊來,批了條子,讓田老漢蓋上手印,把這一季糧食領回去。
田老漢和袁氏背著糧食口袋回家,趕緊關上院門。
他們住在大旺家,地窖裏存了不少山貨、幹菜,還有雜糧。
這是去年攢下來的,入社時沒交公。
有社員舉報,田老漢抵死不肯承認。隊裏要來檢查,田老漢端著糞叉擋著院門,說:“要糧食沒有,要命有一條!”
袁氏也跳著腳罵道:“哪個不得好死的,瞎胡亂說?俺家要是翻出一粒糧食,俺就跟你姓!”
當著眾人的面,田秋山不好徇私。
就放緩了語氣說:“二叔,您說沒有,那就讓俺們進去瞅瞅……”
田老漢瞪著眼睛說:“咱話說在前面,看看可以,不許亂翻騰,俺家若是丟了東西,你們得照價賠償!”
田秋山帶著村幹部進屋瞅了瞅,空蕩蕩的,啥都沒有。
幾個社員擠在院門口,被袁氏攔著,不許踏入半步。
村幹部檢查過了,這件事算是揭過去了。
有了糧食,心裏就踏實。
田老漢和袁氏躲在屋裏,梢上門。把糧食口袋掛在橫梁上,提摟著。
這樣防鼠防潮,保存的時間長一點。
袁氏又從罐子掏出一只木匣子,打開來,摸出幾張全國糧票,數了數。這是大旺寄來的,說買幾斤細糧吃。可她跟田老漢哪裏舍得?就這麽攢著,反正不會過期。
這事兒不敢跟任何人說,就連大順和大壯都瞞著。
怕分不均勻,更怕人家眼紅。
自打大旺出息了,就被村民們盯著。有點啥動靜,就傳播開了。
還有跑到門上借錢的。
借吧,舍不得。不借吧,凈得罪人。
轉眼進入了七月。
期末考試臨近,田小苗抓緊時間覆習。
這一回,她拿了文科第一名。
心說,自個兒喜歡才能發揮好,學文科也一樣建設國家。
這個小插曲,田小苗沒跟冬子和梅子說。
現在還太早,等念了高中吧。
領了通知書,就放暑假了。
上面發了通知,提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讓大、中學生下到工廠、農村參加勞動。學校也組織了高中學生,由老師帶隊,扛著紅旗下了廠區。
田小苗第一次進工廠,看什麽都覺得稀罕。
車間主任安排了一位老工人,給同學們講解機器零件打磨流程,並做了演示。同學們坐在工位上,戴著袖套,拿著砂布打磨零件。
一開始熱情很高,可幹著幹著就覺得枯燥乏味。
盛愛齡跟田小苗挨著,一邊打磨,一邊看時間。
休息時,她跟小苗悄悄地說:“這家工廠是我爺爺開辦的,我爸爸第一個參加公私合營,還上了報紙呢……”
“愛齡,跟人家可不要說這些……”
“嗯,我知道……”
盛愛齡捂著嘴,得意地笑了笑。
她父親是政協委員,在市裏掛上號的。
田小苗心說,資本家也分類型,盛伯伯還是蠻進步的。聽說,早年下車間跟工人們一起勞動,可積極了。解放後,去京城開會,被國家領導人接見過,還合影留念呢。
不過,時代變了,資本家都已成為過去。
現在最吃香的是工人,工資高、福利待遇好。像八級鉗工,一個月拿一百多塊,比廠長的工資都高。在廠裏做工,有食堂、有宿舍,一年四季發工作服,都是帆布做的,特別結實。走在大街上,看到穿工作服的,特別羨慕。
與之相對應的,是技術和質量。
國營工廠對質量要求很高,生產的東西特別耐用。直到後世,一些家庭還保存著六七十年代的老古董,像搪瓷缸子、洗臉盆、軍用水壺、床單子等等。就像一段記憶,描繪著那個時代的燦爛和輝煌。
這個暑假,冬子和梅子沒有回來。
那邊也在搞實踐活動,參觀、學習忙了一個月。
秋季開學時,田小苗升到了高三。
冬子上了高一,梅子上初三。
這時候,秋收開始了。
靠山村收了高粱,紅艷艷的一片。紅薯、南瓜、豆子也曬了一大堆。
除了集體的,自留地裏也有收成。雖然比不上往年,可好歹是糧食啊。再加上拾秋,家家戶戶都弄了幾麻袋山貨,上繳一部分,剩下的都是自個兒的。山裏就這一點好,只要勤快一點,填飽肚子是沒問題的,就是粗渣渣的,不咋好吃。
按說,遭受災害,糧食大面積減產,應該救濟才是。可縣裏下了指標,調撥糧按照去年的標準。
這麽一來,公社犯了愁,上哪裏弄這麽多糧食?
趕上開會,讓各生產隊報收成。
田秋山苦蹙著臉,把產量往低裏說,聽得社長直搖頭。
“秋山同志,靠山村大隊有這麽困難?”
“社長同志啊,俺們村趕上蟲災,把莊稼都吃光了,啥都沒剩下……”
田秋山唉聲嘆氣,就差哭鼻子了。
公社也沒轍,糧食不夠吃,總不能憑空變出來吧?
討論來討論去,只能向縣裏申請,能不能減免一些。實在不行,就用山貨代替,反正都是吃的。可縣裏不同意,說上面下達的指標完不成,拿啥支援工業建設?
公社只好咬咬牙,往各生產隊攤派。
田秋山扛不過去,只好擠出來一點糧食。
這麽一來,缺糧就更嚴重了。
村辦食堂的夥食越來越差。
高粱面餅子一小疙瘩,玉米粥稀溜溜的,都能照出人影來了。這時候,有社員提出領口糧回家做吃飯。村裏哪敢同意啊?甭說領口糧,就是一粒高粱米都不能領。
有社員咬住了田老漢。
“田支書,那田大伯一家咋領回去了?”
“呃,人家家裏有病號,年紀也大了,屬於特殊情況……”
像田老漢這樣領了口糧回家的,有好幾戶。
可那是收秋前,現在說什麽都晚了。
食堂裏吃不飽,就自個兒想辦法。
社員們在自留地裏種點青菜、蘿蔔,去林子裏轉悠著打點野味、撿點柴禾。鐵鍋都當廢鐵捐了,就用瓦罐代替。
社員們搗鼓吃的,田秋山裝著看不見。
反正山高皇帝遠,公社裏管不著。
呂秀蓉曬了不少幹菜,派上了用場。
許鳳蓮家娃娃多,一個一個都長大了。老大和老二都娶了媳婦,生了娃娃,消耗很大,她就把目光瞄向了公爹和婆婆。一到飯點兒,就轟著娃娃們去東院。袁氏一開始給娃娃們盛上半碗,可看到娃娃們都摸來了,越聚越多,就把做飯時間錯開了。
田大順和田大壯在鎮子上掙著工資。
本想著努努力弄個糧本,這一下也沒希望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