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89章 ...

關燈
盂縣的慈幼院位於南郊, 房子修繕過了一回,所以看著倒還算幹凈整潔。

慈幼院雖是官府的善行,但並沒有設立專門的官員負責, 而是算作當時任期內的縣令的一項政績, 日後評優劣甲乙等的時候, 也會算入政績之中。所以,慈幼院算是覃九寒直接負責,但他政務繁忙,真讓他騰出時間每日來個三趟,也實在是有些為難人。

更何況, 覃九寒生性冷淡, 說得好聽些是獨善其身, 說得難聽些, 便是生性涼薄。撥銀錢重新開設慈幼院是一回事,但真把這些孩子當做自己的責任,卻又是另一回事。

因此,這慈幼院重新開張之後, 覃九寒一趟都未來過, 若不是這一回蓁蓁說要同杜夫人前來,他大概也不會踏足此地。

南郊的慈幼院是一對老夫妻在負責, 平日裏照顧孩子, 負責一日三餐。夫妻倆都是窮人家出身的,膝下無女無子的,因此對孩子們很上心。

覃九寒他們一行人進門的時候, 正好是晌午飯上來的時候,刷得幹幹凈凈的瓦盆被端上飯桌,白米飯中夾雜著幾乎一半的黍米,大白菜燉豆腐大雜燴,裏頭還有些切得細碎的肥肉,油花浮在湯面上,看著並不是很美味。但孩子們全都迫不及待圍了上去,捧著自己的瓦碗,分到的菜裏有一小塊肥肉,就能樂得他們瞇著眼笑,戀戀不舍塞進嘴裏,用牙壓在舌頭上細細的抿。

那模樣,瞧著實在令人有些心酸。尤其是在場的人,大多都是女眷,像杜夫人,還是有孩子的人,更是見不得孩子受苦。

蓁蓁也心有不忍,忙招呼玉腰把她們帶過來的吃食拿過去,給孩子們加餐。街頭買的燒餅和飴糖,每人不過分了一個燒餅和一小塊飴糖,便都感恩戴德一般,仰著臉嘰嘰喳喳道,“謝謝夫人。”

負責慈幼院的蔡老頭兒一見縣令來了,忙上來行禮,又見幾位官夫人都對著孩子們的吃食面露不忍,生怕縣令覺得自己私挪了銀錢,忙要請覃九寒去看賬本。

普通人對上官老爺,都是戰戰兢兢的,蔡老頭兒同樣如出一轍,後腳趕前腳去取了賬本出來,非要覃九寒看看。

覃九寒接過賬本,隨意打量了起來。

這時,收好瓦盆的蔡老婆子也出來了,顫顫巍巍過來女眷這邊要行禮,蓁蓁忙讓她別多禮,“老婆婆別多禮了。我們這回來,帶了些衣裳。眼瞅著就要入秋了,總不能讓孩子們凍著。”

蔡老婆子聽得淚眼朦朧,忙抹了把眼,喏喏應道,“是是,夫人心善,這是這些娃兒的福氣。”

老兩口負責慈幼院是有月俸的,雖說不多,但多少能存些積蓄,但老兩口都是心善的人,一門心思看顧著娃兒們,連自己那點月俸,也是月月填進慈幼院的開銷裏的。所以,乍一聽聞這些官夫人們是來送東西的,心裏很為娃兒們高興。

玉泉玉腰和杜夫人的貼身婢女將家中仆婦縫制好的衣物抱了出來,個子高些的孩子們已經領著弟弟妹妹們出來搬東西了,除了衣裳,她們這回來,還帶了些米糧和腌肉,沈甸甸的,裝了好幾籮筐。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更何況慈幼院的孩子比窮還慘些,無家可歸,因此,都很懂事。不說那些個子高些的孩子們,就連冒著鼻涕泡的小豆丁,也是小短腿一顫一顫過來幫著哥哥姐姐們搬東西。

孩子們稚嫩的嗓音嘰嘰喳喳的,童聲中帶著喜悅的笑意,引得好些鄰居都出門來看,瞧見這邊正搬米搬糧的,好不熱鬧。有些婦人就好奇詢問,“這是做什麽呢?官府來送糧了?不是前幾天才送過嗎?”

旁的早就出來看熱鬧的人,消息也靈通些,回道,“這是縣令夫人和主簿夫人自己掏的腰包,給這些娃兒們添件衣裳,加個菜的。”

詢問的婦人探出腦袋來瞅了瞅,果真看見最前面站著兩個婦人,一個中年貴婦,另一個則容貌嬌艷,面上未施粉黛,眼下一顆紅痣卻晃得人眼熱。時下的女子鮮有念過書的,這個婦人也不例外,望著那位亭亭玉立宛如淡紅睡蓮的夫人,心裏頭止不住的驚艷,嘴上卻只能喃喃出一句,“這可真是九天上的仙女娘娘啊!”

慈幼院外頭的人越聚越多,畢竟湊熱鬧是人的天性。杜夫人看時機差不多,忙向一旁的沈蓁蓁眨眼示意,蓁蓁便朝玉腰點點頭。很快,便有幾個壯漢搬著塊石板進來了,後頭還跟著個石匠。

眾人正好奇看著,就見壯漢們將石板安置在圍墻上,然後就輪到那石匠上場了。只見他手如搗蒜,一手執著鐵錘,一手執著鐵鍬,邊錘手邊挪,石板最上方很快出現了幾個大字。他沒做停頓,在那大字下面,又添了一行蠅頭小字,字跡板正,正正方方。

石匠刻字的功夫,許多搬東西的娃兒們也都圍了過來看熱鬧,其中一個大概是看蓁蓁沒架子,溫溫柔柔的模樣,便奶聲奶氣朝蓁蓁道,“夫人,阿爺在畫畫嗎?”

覃九寒擱下手中的賬本,從房內邁步出來,他今日穿了件竹青色的常服,不似往常那般官威十足,反而像個溫潤的書生。他走到那奶聲奶氣拉著蓁蓁袖子詢問的男娃娃身邊,道,“那不是畫畫。日後跟著先生學識字就知道了。”說著,他指了指那石碑,緩緩念道,“盂縣慈幼院長生碑,立於梁朝十三年十月二十,凡捐贈衣物錢財者,皆可在此碑留名,以茲勉勵。”

有百姓大著膽子問,“那咱老百姓能捐嗎?捐了也能像縣令夫人和主簿夫人一樣,在上頭留下名字?縣令夫人捐了幾百兩銀錢,咱們小老百姓可沒那麽多錢。”

面對著眾多百姓的詢問,覃九寒不慌不忙道,“自然。行善不在於大小,不在於是官是民,而在於心意。若有行善之心,自該勉勵。”

眾人聽聞皆是交頭接耳,捐點東西,便能在官府立的長生碑上留下祖籍名姓,這可是流芳百世的大善事,日後說給子子孫孫聽,那也是很體面長臉的事情。

幾個婦人一琢磨,便趕忙回屋子揣了幾件舊衣出來,疊的整齊,洗的也很幹凈,領頭的婦人上來道,“大人,民婦們家中尚有幾件舊衣,不求長生碑上留名,只願這慈幼院長長久久開下去。”

蔡老婆子急匆匆上來,收下那幾件衣裳,那石匠也立刻執筆在石碑上寫下幾位婦人的名字,其他觀望的人全都一窩蜂圍了上來,捧著東西就要往蔡老婆子手裏放。老婆婆笑得合不攏嘴玉腰她們幾個也忙上去幫忙。

眼看著外頭人越來越多,院子裏有些擁擠,覃九寒便攜蓁蓁進了慈幼院的屋子,杜夫人也跟著進了門,笑呵呵道,“盂縣雖窮,但百姓卻都是古道熱腸的人。這回多虧縣令夫人您出主意了!”

蓁蓁被她誇得有些臉紅,不由自主看向半護著她的相公,這主意是她想的沒錯,但她也只是說了個大概,碑文也好、石匠也好,都是相公的手筆。費心費力的是夫君,攬功勞的卻是她,雖說夫妻一體同心,也無需計較什麽,但她也不好意思大大方方就把這讚揚給收下。

杜夫人還當她是年紀小,臉皮薄,被人略誇一誇就要紅臉,便默默閉了嘴,但心裏卻是打定主意要出去好好說道說道。她自己是盂縣土生土長的姑娘,自然是知道盂縣現在的處境有多艱難,好不容易來了個靠譜的縣令,怎麽也要把人哄得對盂縣有些感情。

有了感情,才會真正對盂縣上心。這不上心和上心,差別可就大了。思及這位不茍言笑的縣令對妻子悉心呵護的樣子,杜夫人更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這縣令大人不好討好拉攏,但對自家夫人可是沒話說。

慈幼院的事一經傳了出去,就有好些商戶尋上門了,都拍著胸脯說,早就想為盂縣出一份力,可惜從前一直不得其法,無處作為,現在這慈幼院有需要,他們做商戶的,自然義不容辭,捐糧贈物的不在話下。

商戶們拍著胸脯保證要捐,官府自然也不會讓他們白捐,長生碑上的名姓越刻越多,雖說不論多少貴賤,只要捐了東西,便能在長生碑上留個名。但同樣是留名,後頭還會添上捐了何物,這些商戶都是有頭有臉的人家,哪肯在這種事上落了下風,都是幾十袋子米糧、幾十匹麻布的捐。

不到半個月的功夫,慈幼院的糧倉就被塞得滿滿的。再有商戶要捐錢贈物,慈幼院便不再收了。錢糧再多,總有用完的一天,金山銀山,也擋不住光出不進。

自從慈幼院不肯收錢物之後,大大小小的商戶們都有錢沒處使了。盂縣窮是窮,但也只是普通老百姓窮,那些敢出盂縣做生意的商戶,手裏頭卻是很充裕。再加上時下的人講究身後名,不少商戶自己捐了不說,還要以家中老人幼子的名義再捐。

正當商戶們琢磨著要不馬車一拉,直接把糧布往慈幼院門口的時候,官府又貼出了一項告示。這回就不是捐錢贈物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多的錢糧,吃光用光就沒了,若是能交給這些孩子一技之長,那才是幫人幫到底。

商戶人家本來就要招學徒,從慈幼院招一兩個,既得了民聲,又有吃苦耐勞的學徒做事,又何樂而不為呢?商戶們本來就從捐贈一事嘗到了甜頭,這一下更是想也懶得想,直接表明態度,這學徒,他們招!

只不過做了學徒,雖說有了一技之長,但到底是入了商籍,日後就不能科舉。但對於這些慈幼院的孩子們來說,科舉是壓根不敢想的事,年長些的都主動提出要去做學徒,說是要賺錢給院裏頭的弟弟妹妹們念書。

盂縣慈幼院,從短食缺衣到物資豐沛、從嗷嗷待哺到自食其力,不過是一個月的時間。就連盂縣所屬的乾州知府都被驚動了,下令命覃九寒攜妻進乾州,一則褒獎,二則將經驗提供給各縣縣令以運用到各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