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使王恭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位官員在與其他官員交頭接耳,交談了一陣之後,竟然起身離開坐席,邁著八字方步,一步步朝王恭這邊走了過來;隨著二人的距離越來越近,王恭這才終於看清了來人的面孔。王恭禁不住心中一驚:“來監斬殺我頭顱的人,原來是他!”
來到王恭面前的這位監斬官究竟是誰?他就是我們曾經不止一次提到過的桓玄此人。桓玄,字敬道,又名靈寶,生在譙國龍亢(即現在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其父是東晉著名將領桓溫;桓溫的妻子就是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兒南康公主司馬興男,是典型的皇親國戚,名門望族。按照當時的慣例,子可以承父業,不但可繼承家業,甚至連長輩的官職爵位也可繼承,因此桓玄一開始就有很高的官職和顯赫的名聲。這種不分能力與貢獻的傳承,是滋生野心和腐敗的溫床,所以就有許多人想取司馬氏而代之,這也就不奇怪了。
桓玄懷著忐忑的心情,一步步走近王恭,四目相視,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二人都心潮起伏,忐忑之心,難以自抑。看著昔日無比威風,現在卻落得個狼狽不堪下場的王恭,桓玄也止不住一陣心酸,他真想走向前去,將捆綁王恭的繩索解開,放他一條生路!不過,這只是在煞那間閃過的一絲幻想,理智告訴桓玄,他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其結果是不但救不了王恭,還會搭上自己的官位與性命。剎那間閃過的念頭,很快即在剎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桓玄走到王恭近前,一時卻不知該對王恭說些什麽,王恭用渴求但懷有敵意的眼光望著桓玄,桓玄用愧疚卻又無奈的眼神望著王恭,二人半天都未開口說話。熬到最後,到底還是王恭首先開了口。
王恭用平和的口吻問桓玄:“賢侄,你近來一切還好嗎?”
王恭的年齡,比桓玄的父親桓溫小25歲,而桓玄又比王恭小了近30歲,他稱桓玄為賢侄,並無什麽不可。
桓玄說道:“孝伯叔,侄兒萬萬沒有想到,攝政王司馬道子會讓我來處斬叔父,侄兒也是皇命難違,而不得不為呀。望叔父千萬莫怪小侄!”
王恭長嘆一聲,說道:“我作為朝廷重臣,怎能眼見攝政王為所欲為,而無動於衷呢?本想借清君側的名義,鏟除皇帝身邊的貪官佞臣,未承想劉牢之臨陣倒戈,背叛了我,以致使我陷入萬劫不覆的境地,現在回想起來,已是噬臍莫及也!”
桓玄說道:“侄兒敬道怎會不知?皇帝智商低下,無法親理朝政,這便給了一般奸臣賊子以售其奸的機會,事情弄到這步田地,也非敬道所願看到。看來,你只有以身伏法,方能解去攝政王的仇恨,也唯有如此,或許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王恭說道:“照此看來,我王恭是在必殺之列了?”
桓玄回答:“在某些人的眼裏,我看是這樣!敬道曾記得,‘左傳’中有一句話,叫做‘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叔父目前的情況,大致與慶父相似!”
王恭聽完桓玄的話後,啞口無聲,默然無語!
桓玄最後又對王恭說道:“賢侄還無法斷定,伯父你的死,是重如泰山,還是輕如鴻毛?不過,有一點我會事先告訴你,我桓玄登基的那一天,也必定是你平反昭雪的時刻!”
王恭昂起頭,堅定地說道:“如果我王恭的死,能換來國家的安寧,朝廷的和諧,我願以死謝罪,決不再茍且偷生!”
二人你來我往,唇齒相還,到底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到了最後,各人再無話可說了,只好不歡而散。
桓玄扭轉身子,再次步入監斬席內,他也不再說什麽,只面目猙獰的註視著王恭,將一支令牌高舉過頭,然後又猛地往面前的地上一擲,口中只簡單說出一個字:“斬!”
就是這一個“斬”字,就將一個在晉朝多有美譽清操過人自負高傲恒有宰輔之望的一代忠臣,送上了斷頭臺,打入了萬劫不覆的人間地獄!
與王恭一同被斬首遇害的,還有王恭的五個兒子,弟弟王爽,秘書郎以及親黨孟璞張恪等人。這就是封建王朝株連九族的酷刑!
王恭生就性格耿直,長恃才傲物,節儉好義,自認矜貴,因而有與下屬同事存有隔膜,卓爾不群是的弱點。王恭生前曾對人說:“名士無須有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其思想單純可見一斑。
有人曾經為桓溫父子下了這樣的結論:“桓溫和他的兒子桓玄都是野心家,連做夢都想著做皇帝,不過遺憾的是,桓溫到死也未做成皇帝,桓玄倒是做成了,但是不久就身敗名裂,死於非命,到頭來只不過是南柯一夢而已!”
王恭被斬首以後,桓玄為了子承父訓,更加緊了實現他的皇帝夢。公元403年,也即是晉安帝司馬德宗元興二年這一年,時年34歲的桓玄終於忍耐不住了,他便夥同他的兄長桓桓偉等人,開始實施他的逼宮計劃。他責派臨川王司馬寶區逼迫晉安帝寫禪讓詔書,奪取玉璽,便廢掉晉安帝,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因為倉皇之間登基,應該履行的儀式也不得不省去,甚至連群臣必做的山呼萬歲一項也未來得及履行,由此人們斷定,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一位皇帝了!
果不出人們的預料,桓玄登基還未滿一年,到了公元404年2月,建武將軍劉裕何無忌劉毅等人,便在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這位短命皇帝的命運就岌岌可危了。劉裕兵發建康,兵鋒所指,就是桓玄的皇宮;本就根基未穩的桓玄,慌亂之中,早已失去抵抗勇氣的桓玄,只好挾持著晉安帝,慌忙向江陵逃去。
劉毅等人的軍隊也緊追不舍,即刻將江陵攻克;桓玄只帶百數十人舍城再次出逃,意欲逃往漢中。屯騎校尉毛修之誘騙桓玄入蜀,剛行至牧回州(即現在的湖北省江陵南),恰又遭遇益州參軍費恬領軍阻擊;被益州督護馮遷手起刀落,將桓玄斬首示眾!
桓玄在臨死前,他與馮遷還有一段對話。
桓玄怒目圓睜,責問馮遷:“你是何人,竟然敢殺天子!”
馮遷鄙視的回答:“鄙人哪來偌大膽量,豈敢殺害天子!馮遷今日所要殺的人,是殺害天子的逆臣賊子!”
桓玄死時,滿打滿算,也才只有35歲。隨著桓玄的死亡,他與他的父親桓溫的皇帝夢,從此也就畫上了句號。有詩寫道:
屁股坐在火焰山,憂思重重每一天;
何苦要權不要命,一旦火噴具玩完!
勸君莫做皇帝夢,老實本分過每天;
權力不過掌中物,為權丟命不劃算!
從晉武帝司馬炎開始,至晉安帝司馬德宗,跨越西晉東晉兩大朝代,歷凡15位皇帝,時間加起來也不過150餘年;到了晉安帝司馬德宗這一代,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只好讓位給南北朝皇帝劉裕,另一個朝代就這樣開始了。這些都是題外之話,不用去表。
公元402年,是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司馬德宗登基執政的第六年,突然兵燹又起,東南震動,有一個名叫孫恩的人,為報叔父之仇,突然又開始興風作亂了。
孫恩是何許人?他的父親到底受到什麽不公正待遇,以致他的兒子還要出面為他報仇?為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只好多浪費點筆墨,從頭說起了。
孫恩,字靈秀,出生年月不詳,祖籍為瑯琊郡人(在今山東省膠南縣境內)。說起孫恩這個家族,就要上溯至三國時期。原來,孫恩的叔父是三國時吳主孫策幼弟孫匡的孫子。孫秀是個善於玩弄權術的人。由於孫恩自小喪父,由他的叔父孫秀撫養成人,故此二人感情頗深,形同父子。當年,孫秀為求高攀,投靠在司馬懿第九子趙王司馬倫麾下,在他手下擔任一名小官吏。孫秀這個人,善於阿諛奉迎並善諂媚,筆下生輝,積善書信寫作之技,因而便得寵於司馬倫。司馬倫想篡權奪位,便向孫秀尋求計策。
司馬倫問孫秀:“孫先生,我想繼承祖輩皇位,又苦於沒有好計策,先生您足智多謀,你能替我想個好辦法出來嘛?”
孫秀斷然回答道:“區區小事一樁,有何難哉!孫秀我只需出一小計,便可成就王爺你的大事矣!”
司馬倫興奮的再問孫秀:“先生是何計,能否說出來讓我聽聽?”
孫秀說:“當今聖上,懦弱無能,皇後賈南風又一手操控政權,當年,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就是這位潑婦皇後賈南風!我有一計,利用離間之計,先廢掉太子,然後再殺掉賈南風,便大計可成也!”
於是,孫秀便使出一個“借刀殺人之計”,說太子司馬遹非嫡皇後所生,必須廢除,便將司馬遹廢為庶人,然後把他囚禁在金墉城內。
太子司馬遹被廢除後,右衛督司馬雅常從許超又與司馬遹密謀,進而廢除皇後賈南風。正當他們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卻受到孫秀的勸阻。
孫秀對司馬倫說道:“司馬遹是一個極端聰明的人,而且性情剛烈,若今後他再覆位當上太子,必不甘心寄人籬下,受制於人;明公一向是賈皇後黨羽,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你除掉賈皇後之後,為太子立下大功一件,他必然隱忍宿怨,也不會對你感恩戴德,心存感激的;可是當你不慎犯下微小過錯時,他必借故對你痛下毒手!當務之急,莫若借賈皇後之手,先除掉太子司馬遹,然後再用公開的手段除掉賈南風,可說是為太子司馬遹覆仇。這樣做的好處,不但可為明公免除未來禍患,還可覬覦皇帝之位,豈不一舉兩得!”
從古以來,凡是會玩弄權術,以捷徑途徑成就大事的人,身邊必然少不了出謀劃策的狗頭軍師,孫秀與其主子司馬倫由於志向一致,臭味相投,從此便沆瀣一氣,專幹見不得人的害人勾當。
司馬倫聽完孫秀這番思慮周全滴水不漏的預謀之後,也被孫秀的陰謀詭計所折服,他一拍大腿,說道:“從古至今,哪個欲成大事的人,不是心狠手辣?那就按孫先生的主意辦好了!”
二人一拍即合,接下來該是孫秀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他花重金收買了幾個心腹,讓他們走街串巷,逢人便散布說:“有人欲廢除賈皇後,然後再立太子,看來,賈皇後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來到王恭面前的這位監斬官究竟是誰?他就是我們曾經不止一次提到過的桓玄此人。桓玄,字敬道,又名靈寶,生在譙國龍亢(即現在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其父是東晉著名將領桓溫;桓溫的妻子就是晉明帝司馬紹的女兒南康公主司馬興男,是典型的皇親國戚,名門望族。按照當時的慣例,子可以承父業,不但可繼承家業,甚至連長輩的官職爵位也可繼承,因此桓玄一開始就有很高的官職和顯赫的名聲。這種不分能力與貢獻的傳承,是滋生野心和腐敗的溫床,所以就有許多人想取司馬氏而代之,這也就不奇怪了。
桓玄懷著忐忑的心情,一步步走近王恭,四目相視,各人有各人的心思,二人都心潮起伏,忐忑之心,難以自抑。看著昔日無比威風,現在卻落得個狼狽不堪下場的王恭,桓玄也止不住一陣心酸,他真想走向前去,將捆綁王恭的繩索解開,放他一條生路!不過,這只是在煞那間閃過的一絲幻想,理智告訴桓玄,他如果真的這樣做了,其結果是不但救不了王恭,還會搭上自己的官位與性命。剎那間閃過的念頭,很快即在剎那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桓玄走到王恭近前,一時卻不知該對王恭說些什麽,王恭用渴求但懷有敵意的眼光望著桓玄,桓玄用愧疚卻又無奈的眼神望著王恭,二人半天都未開口說話。熬到最後,到底還是王恭首先開了口。
王恭用平和的口吻問桓玄:“賢侄,你近來一切還好嗎?”
王恭的年齡,比桓玄的父親桓溫小25歲,而桓玄又比王恭小了近30歲,他稱桓玄為賢侄,並無什麽不可。
桓玄說道:“孝伯叔,侄兒萬萬沒有想到,攝政王司馬道子會讓我來處斬叔父,侄兒也是皇命難違,而不得不為呀。望叔父千萬莫怪小侄!”
王恭長嘆一聲,說道:“我作為朝廷重臣,怎能眼見攝政王為所欲為,而無動於衷呢?本想借清君側的名義,鏟除皇帝身邊的貪官佞臣,未承想劉牢之臨陣倒戈,背叛了我,以致使我陷入萬劫不覆的境地,現在回想起來,已是噬臍莫及也!”
桓玄說道:“侄兒敬道怎會不知?皇帝智商低下,無法親理朝政,這便給了一般奸臣賊子以售其奸的機會,事情弄到這步田地,也非敬道所願看到。看來,你只有以身伏法,方能解去攝政王的仇恨,也唯有如此,或許才是最完美的結果!”
王恭說道:“照此看來,我王恭是在必殺之列了?”
桓玄回答:“在某些人的眼裏,我看是這樣!敬道曾記得,‘左傳’中有一句話,叫做‘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叔父目前的情況,大致與慶父相似!”
王恭聽完桓玄的話後,啞口無聲,默然無語!
桓玄最後又對王恭說道:“賢侄還無法斷定,伯父你的死,是重如泰山,還是輕如鴻毛?不過,有一點我會事先告訴你,我桓玄登基的那一天,也必定是你平反昭雪的時刻!”
王恭昂起頭,堅定地說道:“如果我王恭的死,能換來國家的安寧,朝廷的和諧,我願以死謝罪,決不再茍且偷生!”
二人你來我往,唇齒相還,到底還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到了最後,各人再無話可說了,只好不歡而散。
桓玄扭轉身子,再次步入監斬席內,他也不再說什麽,只面目猙獰的註視著王恭,將一支令牌高舉過頭,然後又猛地往面前的地上一擲,口中只簡單說出一個字:“斬!”
就是這一個“斬”字,就將一個在晉朝多有美譽清操過人自負高傲恒有宰輔之望的一代忠臣,送上了斷頭臺,打入了萬劫不覆的人間地獄!
與王恭一同被斬首遇害的,還有王恭的五個兒子,弟弟王爽,秘書郎以及親黨孟璞張恪等人。這就是封建王朝株連九族的酷刑!
王恭生就性格耿直,長恃才傲物,節儉好義,自認矜貴,因而有與下屬同事存有隔膜,卓爾不群是的弱點。王恭生前曾對人說:“名士無須有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其思想單純可見一斑。
有人曾經為桓溫父子下了這樣的結論:“桓溫和他的兒子桓玄都是野心家,連做夢都想著做皇帝,不過遺憾的是,桓溫到死也未做成皇帝,桓玄倒是做成了,但是不久就身敗名裂,死於非命,到頭來只不過是南柯一夢而已!”
王恭被斬首以後,桓玄為了子承父訓,更加緊了實現他的皇帝夢。公元403年,也即是晉安帝司馬德宗元興二年這一年,時年34歲的桓玄終於忍耐不住了,他便夥同他的兄長桓桓偉等人,開始實施他的逼宮計劃。他責派臨川王司馬寶區逼迫晉安帝寫禪讓詔書,奪取玉璽,便廢掉晉安帝,自己登上了皇帝寶座。因為倉皇之間登基,應該履行的儀式也不得不省去,甚至連群臣必做的山呼萬歲一項也未來得及履行,由此人們斷定,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短命的一位皇帝了!
果不出人們的預料,桓玄登基還未滿一年,到了公元404年2月,建武將軍劉裕何無忌劉毅等人,便在京口起兵討伐桓玄,這位短命皇帝的命運就岌岌可危了。劉裕兵發建康,兵鋒所指,就是桓玄的皇宮;本就根基未穩的桓玄,慌亂之中,早已失去抵抗勇氣的桓玄,只好挾持著晉安帝,慌忙向江陵逃去。
劉毅等人的軍隊也緊追不舍,即刻將江陵攻克;桓玄只帶百數十人舍城再次出逃,意欲逃往漢中。屯騎校尉毛修之誘騙桓玄入蜀,剛行至牧回州(即現在的湖北省江陵南),恰又遭遇益州參軍費恬領軍阻擊;被益州督護馮遷手起刀落,將桓玄斬首示眾!
桓玄在臨死前,他與馮遷還有一段對話。
桓玄怒目圓睜,責問馮遷:“你是何人,竟然敢殺天子!”
馮遷鄙視的回答:“鄙人哪來偌大膽量,豈敢殺害天子!馮遷今日所要殺的人,是殺害天子的逆臣賊子!”
桓玄死時,滿打滿算,也才只有35歲。隨著桓玄的死亡,他與他的父親桓溫的皇帝夢,從此也就畫上了句號。有詩寫道:
屁股坐在火焰山,憂思重重每一天;
何苦要權不要命,一旦火噴具玩完!
勸君莫做皇帝夢,老實本分過每天;
權力不過掌中物,為權丟命不劃算!
從晉武帝司馬炎開始,至晉安帝司馬德宗,跨越西晉東晉兩大朝代,歷凡15位皇帝,時間加起來也不過150餘年;到了晉安帝司馬德宗這一代,實在支撐不下去了,只好讓位給南北朝皇帝劉裕,另一個朝代就這樣開始了。這些都是題外之話,不用去表。
公元402年,是東晉最後一位皇帝司馬德宗登基執政的第六年,突然兵燹又起,東南震動,有一個名叫孫恩的人,為報叔父之仇,突然又開始興風作亂了。
孫恩是何許人?他的父親到底受到什麽不公正待遇,以致他的兒子還要出面為他報仇?為了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清楚,只好多浪費點筆墨,從頭說起了。
孫恩,字靈秀,出生年月不詳,祖籍為瑯琊郡人(在今山東省膠南縣境內)。說起孫恩這個家族,就要上溯至三國時期。原來,孫恩的叔父是三國時吳主孫策幼弟孫匡的孫子。孫秀是個善於玩弄權術的人。由於孫恩自小喪父,由他的叔父孫秀撫養成人,故此二人感情頗深,形同父子。當年,孫秀為求高攀,投靠在司馬懿第九子趙王司馬倫麾下,在他手下擔任一名小官吏。孫秀這個人,善於阿諛奉迎並善諂媚,筆下生輝,積善書信寫作之技,因而便得寵於司馬倫。司馬倫想篡權奪位,便向孫秀尋求計策。
司馬倫問孫秀:“孫先生,我想繼承祖輩皇位,又苦於沒有好計策,先生您足智多謀,你能替我想個好辦法出來嘛?”
孫秀斷然回答道:“區區小事一樁,有何難哉!孫秀我只需出一小計,便可成就王爺你的大事矣!”
司馬倫興奮的再問孫秀:“先生是何計,能否說出來讓我聽聽?”
孫秀說:“當今聖上,懦弱無能,皇後賈南風又一手操控政權,當年,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就是這位潑婦皇後賈南風!我有一計,利用離間之計,先廢掉太子,然後再殺掉賈南風,便大計可成也!”
於是,孫秀便使出一個“借刀殺人之計”,說太子司馬遹非嫡皇後所生,必須廢除,便將司馬遹廢為庶人,然後把他囚禁在金墉城內。
太子司馬遹被廢除後,右衛督司馬雅常從許超又與司馬遹密謀,進而廢除皇後賈南風。正當他們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卻受到孫秀的勸阻。
孫秀對司馬倫說道:“司馬遹是一個極端聰明的人,而且性情剛烈,若今後他再覆位當上太子,必不甘心寄人籬下,受制於人;明公一向是賈皇後黨羽,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你除掉賈皇後之後,為太子立下大功一件,他必然隱忍宿怨,也不會對你感恩戴德,心存感激的;可是當你不慎犯下微小過錯時,他必借故對你痛下毒手!當務之急,莫若借賈皇後之手,先除掉太子司馬遹,然後再用公開的手段除掉賈南風,可說是為太子司馬遹覆仇。這樣做的好處,不但可為明公免除未來禍患,還可覬覦皇帝之位,豈不一舉兩得!”
從古以來,凡是會玩弄權術,以捷徑途徑成就大事的人,身邊必然少不了出謀劃策的狗頭軍師,孫秀與其主子司馬倫由於志向一致,臭味相投,從此便沆瀣一氣,專幹見不得人的害人勾當。
司馬倫聽完孫秀這番思慮周全滴水不漏的預謀之後,也被孫秀的陰謀詭計所折服,他一拍大腿,說道:“從古至今,哪個欲成大事的人,不是心狠手辣?那就按孫先生的主意辦好了!”
二人一拍即合,接下來該是孫秀大顯身手的時候了。他花重金收買了幾個心腹,讓他們走街串巷,逢人便散布說:“有人欲廢除賈皇後,然後再立太子,看來,賈皇後的好日子就要到頭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