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暗流湧動之下
關燈
小
中
大
從陶府回來之後,公廚便有了穩定的辣椒來源,吟風照例烘幹做成辣椒面儲藏起來。
泡椒她是不敢多做了,官鹽昂貴,這吃法未免有些奢靡。
有油潑辣子就暫且足夠了。
它不止能搭配米皮,陳米用完之後,吟風還嘗試著用澄好的面粉水來蒸制,成功做出了涼皮和面筋。
還有什麽油潑面、臊子面這些要用到辣椒的現世美味,也都讓她搗鼓了出來。
公廚的好評聲水漲船高,越來越被衙役官差們所認可。
趁著這般好時機,吟風跟隨陸司簿一起去了趟光祿寺瓷窯務,從督陶官那裏領了些新造的官瓷回來,先前滿是豁口的餐具總算可以淘汰掉了。
新領的官瓷胎壁細膩輕巧,白凈如月盤。其上釉色純白,質地滑潤,又如縈縈月光。
這些在吟風看來就已經價值不菲,但聽陸司簿說,光祿寺給各處府衙公廚的瓷器根本就不值一提,供給他們的都是瓷窯務裏最末流的官瓷。
往上算,還有專供一品大員和王公貴族的一品官瓷和等級最高、只供皇室宗親使用的禦制瓷。
那些瓷器就連為官數十載的陸司簿都不曾有幸得見。
吟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她想,她倒是見過的。
博物館裏隔著玻璃見的。
除卻這些官瓷,吟風還花心思將公廚裏一間堆滿陳年雜物的儲藏室收拾了出來。擺上案幾和幾張月牙凳,布置上白瓷花瓶,便算作是公廚的雅間。
京兆府最富才情的曹功參軍溫若雲知道此事後,還興致勃勃地要為這雅間取名。
他一番引經據典下來,卻都找不出合適的字眼,倒是讓他身旁坐著的趙士謙險些困得端著碗闔眼昏睡過去。
周沈用完晚膳,溫若雲還在原處逐字逐句地推敲著字眼。
這時周沈看了眼院中那顆銀杏樹。
雖然枝葉都已雕落,但能看得出粗壯的主幹已經為來年的枝繁葉茂蓄積了足夠的養料。
他一向都很欣賞厚積薄發這個詞。
“文杏以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裏雲,去作人間雨。”①
周沈道,“就叫文杏館吧。”
溫若雲啞然一瞬,自愧不如。
一切都蒸蒸日上,只有天氣愈發的冷。
還沒到酉時簽退的時候,消極怠工的太陽公公也已溜之大吉許久了。
算著日子,冬至也該來了。
按照大梁的習俗,冬至這日皇帝要去郊外行宮祭天,百姓們則守在祠堂祀祖。
文武百官當然也不用上朝議政,短短三天的冬節行程被祀祖、走親訪友、置辦新衣和吃餃子擠得滿滿當當。
當然,這裏的百官得除去禮部、光祿寺、京兆府和禁軍的大小官差。
皇帝動身前往行宮祭天從不是件小事,需禮部負責大典的的種種細節規制,光祿寺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和膳食,禁軍隨駕全程戒嚴護駕,而京兆府則負有全城治安的任務。
冬至還沒來,京兆府上下官差就提前開始排演起治安護衛的細則。
就連那位閑雲野鶴般的京兆府尹端王都親臨了兩回指導工作,周少尹與眾人更是繃著根弦,眼下的青黑都越發濃重。
來公廚用晚膳時,個個都是一副累得半死不活的模樣。
吟風便和李策商量著,得在聖上祭天回鑾後好好犒勞大家一番。
這想法陸司簿當然也是支持的,他在吟風大致粗算好了要用到的錢銀,就爽快地撥給了她手裏。
只是當他好奇著問吟風要買什麽珍味時,她卻賣起了關子沒說話。
冬至日一大早,吟風摸著黑起床,幾乎是跟著巡街護衛的衙役們一同出發,去了西市菜集。
與此同時,朱雀大街上早已被前來湊熱鬧的百姓們圍地水洩不通。
兩隊禁軍分立東西兩側,手握長戟嚴陣以待。
京兆府府尹端王和司兵參軍二人又領兩隊人馬環繞在四面八方前來圍觀的百姓前,生生築起了一堵人墻。
遠處,周沈身穿幹練的墨色勁裝,臨著北風靜立於朱雀大街附近的高閣上,領一隊暗衛潛藏各處。
這裏是除卻城墻外地勢最高的地方,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朱雀門到明德門,可謂盡收眼底。
若是聖駕附近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他都能第一時間有所反應。
與他一同守在高閣的是張仵作,此刻正吃著芝麻鹽酥餅,閑飲著茶。
聖駕將將從朱雀門露出個頭來,沿街的百姓們便陸續跪伏下來,只有目光仍保持著探尋。
得見天子真容對於這些平頭百姓們可謂是一生的談資。
緊接著,一大一小兩駕明黃色織錦與金冠翠玉點綴的車輦從朱雀門緩緩現身,那一瞬禁軍們都不約而同地皺了下眉頭,隨後心照不宣地鎮定下來。
周沈站在高處,比禁軍們更早察覺出異樣。
昨日禁軍統領與京兆府才確認過,車駕只有聖上一輦,現下卻兀地多出一駕來。
雖不合禮節,但只要稍作細想,就能知其身份高貴,無人敢置喙。
張仵作眼神掃過,將手中茶水一飲而盡,直直點出,“太子還真是深得聖上寵愛。”
周沈右手伸向腰間懸著的佩劍,默不作聲地握緊了劍柄。目光也隨之移開那兩駕車輦,鬼使神差地向著端王掃過一眼。
京師之內誰不曾知曉,十年前太子之位尚且空懸,端王嚴猛才是呼聲最高的那位。
朱雀門附近——
端王的坐騎忽然像是被人群的各般動向驚了一跳,眼見著馬兒越發焦躁地撂起雙蹄,端王瞇起眼睛沈下目光,隨後將手撫向馬兒長長的脖頸。
手掌的溫熱漸漸滲透向皮毛之下,內裏野意沸騰的天性仿若被佛祖的五指山蓋下,鎮壓無蹤。
也正是這個小插曲,端王並沒有註意到車駕之內的太子嚴濯,透過車簾縫隙向他投來了目光。
狹長的眼裂裏,萬般神色皆沒於這匆匆一眼。
車軲朝前滾過,那道縫隙轉瞬即逝。車簾蓋下,再一次將太子嚴嚴實實地包裹其內。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曾經被許多人奉為太子人選的嚴猛,如今領著京兆府尹這般閑職。身著區區正三品緋紅官袍,騎著一匹叫不出名頭的老馬,為炙手可熱的當朝太子保駕護航。
縱使暗流湧動,車輦還是順利出了明德門。
出了明德門,便有禁軍和城防營接手護衛之責,京兆府官差們尚可松口氣,做些疏散人群的收尾工作即可。
到這時,周沈才緩緩坐下,望著飲茶吃餅的張仵作,頗有些不解。
他道:“你又不用管轄治安,好好的冬至,不回家祀祖,來這裏做甚?”
張仵作道:“京兆府人多眼雜,想找個跟少尹單獨說話的時機,都不容易。”
周沈二十一歲入仕京兆府時,京兆府多是高朗爪牙,唯有張仵作默默站在周沈一側,這四年來僅僅依靠精湛的驗屍技藝所破獲的案子都占了大半。
高朗調任刑部尚書之後,緊接著就是端王嚴猛接手京兆府,那時人心渙散、亂象叢生,也是周沈和張仵作二人攄肝瀝膽一點點熬過去的,這才有了後來的趙士謙、陸司簿、溫若雲、李策、孫亮等等的心腹。
是以,周沈待張仵作,並非只有上下屬關系,而是將他視作斷案一事上的授業恩師、為官之道上的領路前輩,歷來信任珍重有加。
周沈立即問:“發生何事?”
張仵作並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聽趙司法說,你去了趟端王府,還說了前任府尹高朗的事。”
周沈坦然道,“高朗在任時,京兆府有不少冤假錯案,我想還冤死者清白,更想將逍遙法外的兇犯都捉拿歸案。”
那日從端王府回來之後,周沈便擠出時間著手調查一些當年的舊案,算上夏茉娘四年前的那樁盜竊案,現如今他已找出三件錯案。
周沈正要將其一一道來,張仵作卻打斷了他。
“你要說的那些案子,我多半是心裏有數的。”
周沈神色一凜,“你都已經知道了?”
“我不僅知道你查的那些冤假錯案,我還知道,靠著這些案子,你大致是贏不了高朗的。”
周沈啞然。
高朗出身名門,入仕多年,如今又官至刑部尚書,掌管天下牢獄刑罰,背後的勢力根系錯綜覆雜,能撼動他的必須得是重案。
盡管周沈不想承認,但那些歷來被上位者視若草芥的平民,冤死或者錯殺幾個,根本不會對高朗有什麽實質的威脅。
張仵作斬釘截鐵道,“打蛇要打七寸,高朗的七寸,不在你查出來的那幾個案子裏。”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茶壺中緩緩給周沈倒出一杯清茶來。
周沈心內焦灼,似有一團火焰幹燒,“你這麽說,是早就知道了什麽嗎?”
節日嘈雜的人聲從四處傳來,在周沈腦中拉成了一道長長的嗡鳴,回蕩不休。
“少尹別急,我這就將此事細細說與你聽。”
張仵作將茶水與一碟芝麻鹽酥餅遞上,同時琢磨著開了口,“好個鹽酥餅……那就幹脆從這百味之首——鹽,說起。”
作者有話說:
①《文杏館》王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泡椒她是不敢多做了,官鹽昂貴,這吃法未免有些奢靡。
有油潑辣子就暫且足夠了。
它不止能搭配米皮,陳米用完之後,吟風還嘗試著用澄好的面粉水來蒸制,成功做出了涼皮和面筋。
還有什麽油潑面、臊子面這些要用到辣椒的現世美味,也都讓她搗鼓了出來。
公廚的好評聲水漲船高,越來越被衙役官差們所認可。
趁著這般好時機,吟風跟隨陸司簿一起去了趟光祿寺瓷窯務,從督陶官那裏領了些新造的官瓷回來,先前滿是豁口的餐具總算可以淘汰掉了。
新領的官瓷胎壁細膩輕巧,白凈如月盤。其上釉色純白,質地滑潤,又如縈縈月光。
這些在吟風看來就已經價值不菲,但聽陸司簿說,光祿寺給各處府衙公廚的瓷器根本就不值一提,供給他們的都是瓷窯務裏最末流的官瓷。
往上算,還有專供一品大員和王公貴族的一品官瓷和等級最高、只供皇室宗親使用的禦制瓷。
那些瓷器就連為官數十載的陸司簿都不曾有幸得見。
吟風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她想,她倒是見過的。
博物館裏隔著玻璃見的。
除卻這些官瓷,吟風還花心思將公廚裏一間堆滿陳年雜物的儲藏室收拾了出來。擺上案幾和幾張月牙凳,布置上白瓷花瓶,便算作是公廚的雅間。
京兆府最富才情的曹功參軍溫若雲知道此事後,還興致勃勃地要為這雅間取名。
他一番引經據典下來,卻都找不出合適的字眼,倒是讓他身旁坐著的趙士謙險些困得端著碗闔眼昏睡過去。
周沈用完晚膳,溫若雲還在原處逐字逐句地推敲著字眼。
這時周沈看了眼院中那顆銀杏樹。
雖然枝葉都已雕落,但能看得出粗壯的主幹已經為來年的枝繁葉茂蓄積了足夠的養料。
他一向都很欣賞厚積薄發這個詞。
“文杏以為梁,香茅結為宇。不知棟裏雲,去作人間雨。”①
周沈道,“就叫文杏館吧。”
溫若雲啞然一瞬,自愧不如。
一切都蒸蒸日上,只有天氣愈發的冷。
還沒到酉時簽退的時候,消極怠工的太陽公公也已溜之大吉許久了。
算著日子,冬至也該來了。
按照大梁的習俗,冬至這日皇帝要去郊外行宮祭天,百姓們則守在祠堂祀祖。
文武百官當然也不用上朝議政,短短三天的冬節行程被祀祖、走親訪友、置辦新衣和吃餃子擠得滿滿當當。
當然,這裏的百官得除去禮部、光祿寺、京兆府和禁軍的大小官差。
皇帝動身前往行宮祭天從不是件小事,需禮部負責大典的的種種細節規制,光祿寺準備祭祀用的祭品和膳食,禁軍隨駕全程戒嚴護駕,而京兆府則負有全城治安的任務。
冬至還沒來,京兆府上下官差就提前開始排演起治安護衛的細則。
就連那位閑雲野鶴般的京兆府尹端王都親臨了兩回指導工作,周少尹與眾人更是繃著根弦,眼下的青黑都越發濃重。
來公廚用晚膳時,個個都是一副累得半死不活的模樣。
吟風便和李策商量著,得在聖上祭天回鑾後好好犒勞大家一番。
這想法陸司簿當然也是支持的,他在吟風大致粗算好了要用到的錢銀,就爽快地撥給了她手裏。
只是當他好奇著問吟風要買什麽珍味時,她卻賣起了關子沒說話。
冬至日一大早,吟風摸著黑起床,幾乎是跟著巡街護衛的衙役們一同出發,去了西市菜集。
與此同時,朱雀大街上早已被前來湊熱鬧的百姓們圍地水洩不通。
兩隊禁軍分立東西兩側,手握長戟嚴陣以待。
京兆府府尹端王和司兵參軍二人又領兩隊人馬環繞在四面八方前來圍觀的百姓前,生生築起了一堵人墻。
遠處,周沈身穿幹練的墨色勁裝,臨著北風靜立於朱雀大街附近的高閣上,領一隊暗衛潛藏各處。
這裏是除卻城墻外地勢最高的地方,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從朱雀門到明德門,可謂盡收眼底。
若是聖駕附近有任何的風吹草動,他都能第一時間有所反應。
與他一同守在高閣的是張仵作,此刻正吃著芝麻鹽酥餅,閑飲著茶。
聖駕將將從朱雀門露出個頭來,沿街的百姓們便陸續跪伏下來,只有目光仍保持著探尋。
得見天子真容對於這些平頭百姓們可謂是一生的談資。
緊接著,一大一小兩駕明黃色織錦與金冠翠玉點綴的車輦從朱雀門緩緩現身,那一瞬禁軍們都不約而同地皺了下眉頭,隨後心照不宣地鎮定下來。
周沈站在高處,比禁軍們更早察覺出異樣。
昨日禁軍統領與京兆府才確認過,車駕只有聖上一輦,現下卻兀地多出一駕來。
雖不合禮節,但只要稍作細想,就能知其身份高貴,無人敢置喙。
張仵作眼神掃過,將手中茶水一飲而盡,直直點出,“太子還真是深得聖上寵愛。”
周沈右手伸向腰間懸著的佩劍,默不作聲地握緊了劍柄。目光也隨之移開那兩駕車輦,鬼使神差地向著端王掃過一眼。
京師之內誰不曾知曉,十年前太子之位尚且空懸,端王嚴猛才是呼聲最高的那位。
朱雀門附近——
端王的坐騎忽然像是被人群的各般動向驚了一跳,眼見著馬兒越發焦躁地撂起雙蹄,端王瞇起眼睛沈下目光,隨後將手撫向馬兒長長的脖頸。
手掌的溫熱漸漸滲透向皮毛之下,內裏野意沸騰的天性仿若被佛祖的五指山蓋下,鎮壓無蹤。
也正是這個小插曲,端王並沒有註意到車駕之內的太子嚴濯,透過車簾縫隙向他投來了目光。
狹長的眼裂裏,萬般神色皆沒於這匆匆一眼。
車軲朝前滾過,那道縫隙轉瞬即逝。車簾蓋下,再一次將太子嚴嚴實實地包裹其內。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曾經被許多人奉為太子人選的嚴猛,如今領著京兆府尹這般閑職。身著區區正三品緋紅官袍,騎著一匹叫不出名頭的老馬,為炙手可熱的當朝太子保駕護航。
縱使暗流湧動,車輦還是順利出了明德門。
出了明德門,便有禁軍和城防營接手護衛之責,京兆府官差們尚可松口氣,做些疏散人群的收尾工作即可。
到這時,周沈才緩緩坐下,望著飲茶吃餅的張仵作,頗有些不解。
他道:“你又不用管轄治安,好好的冬至,不回家祀祖,來這裏做甚?”
張仵作道:“京兆府人多眼雜,想找個跟少尹單獨說話的時機,都不容易。”
周沈二十一歲入仕京兆府時,京兆府多是高朗爪牙,唯有張仵作默默站在周沈一側,這四年來僅僅依靠精湛的驗屍技藝所破獲的案子都占了大半。
高朗調任刑部尚書之後,緊接著就是端王嚴猛接手京兆府,那時人心渙散、亂象叢生,也是周沈和張仵作二人攄肝瀝膽一點點熬過去的,這才有了後來的趙士謙、陸司簿、溫若雲、李策、孫亮等等的心腹。
是以,周沈待張仵作,並非只有上下屬關系,而是將他視作斷案一事上的授業恩師、為官之道上的領路前輩,歷來信任珍重有加。
周沈立即問:“發生何事?”
張仵作並不拐彎抹角,開門見山道:“聽趙司法說,你去了趟端王府,還說了前任府尹高朗的事。”
周沈坦然道,“高朗在任時,京兆府有不少冤假錯案,我想還冤死者清白,更想將逍遙法外的兇犯都捉拿歸案。”
那日從端王府回來之後,周沈便擠出時間著手調查一些當年的舊案,算上夏茉娘四年前的那樁盜竊案,現如今他已找出三件錯案。
周沈正要將其一一道來,張仵作卻打斷了他。
“你要說的那些案子,我多半是心裏有數的。”
周沈神色一凜,“你都已經知道了?”
“我不僅知道你查的那些冤假錯案,我還知道,靠著這些案子,你大致是贏不了高朗的。”
周沈啞然。
高朗出身名門,入仕多年,如今又官至刑部尚書,掌管天下牢獄刑罰,背後的勢力根系錯綜覆雜,能撼動他的必須得是重案。
盡管周沈不想承認,但那些歷來被上位者視若草芥的平民,冤死或者錯殺幾個,根本不會對高朗有什麽實質的威脅。
張仵作斬釘截鐵道,“打蛇要打七寸,高朗的七寸,不在你查出來的那幾個案子裏。”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茶壺中緩緩給周沈倒出一杯清茶來。
周沈心內焦灼,似有一團火焰幹燒,“你這麽說,是早就知道了什麽嗎?”
節日嘈雜的人聲從四處傳來,在周沈腦中拉成了一道長長的嗡鳴,回蕩不休。
“少尹別急,我這就將此事細細說與你聽。”
張仵作將茶水與一碟芝麻鹽酥餅遞上,同時琢磨著開了口,“好個鹽酥餅……那就幹脆從這百味之首——鹽,說起。”
作者有話說:
①《文杏館》王維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