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88章陽謀

關燈
第1288章 陽謀

其實這是一個陽謀,一旦農業政策開禁,官僚體制改革完成,地方權力壟斷被打破,待等日後市場機制完善,經濟盤面進一步做大,地方官權利派系瓦解後,就能回頭來收拾這些個地主和財閥,把他們約束起來。

因為只要農業原料瓶頸被打開,這些地主和財閥充其量就是下游原料供應商,而朝廷和工業資本掌握著上游生產,同時朝廷還控制著其他鄉的農業生產,能通過國有手段幹預農業和原料供應。

一旦這些地主、財閥轉變為經濟農作物原料供應商,他們就會融入工業生產體系中,如果他們不識相,朝廷就把他們從供應體系中踢掉,換別人。

同時朝廷還控制農業生產,踢掉的供應商完全可以用其他農業份額去彌補。

所以這次官僚改革,改官僚只是其一,改革官僚的同時,也是改革農業結構,一旦兩者改革完成,接下來就是改地主和財閥。

但前提是必須打破官僚派系在地方的壟斷權威,拆散官僚派系和地主、財閥的緊密聯系,讓他們無法勾結起來,從而先拉著財閥、地主先削弱地方官僚,日後再用新建的官僚體系和市場體系,削弱地主和財閥。

兩者必須分而治之,先治官僚病,治好官僚問題才能著手解決地主和財閥問題。

如果顛倒順序,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更惡化。

歷代王朝晚期的改革失敗,很多時候就是先改地主、財閥的命,結果把地方上給逼急了,然後狗急跳墻。

“改官制利國利民利官僚,官僚若不改,天理難容。懷王身為吏部首座,是否也該為自己某一個退路。”

“海郡王的退路所指何路?”

“吏部執掌官吏考選之責,官僚改革首當其沖,懷王難道不想置身事外?”

“依海郡王之言,又該如何置身事外?”

“考功司一分為二,吏部執一半,朝廷執其一,如何?”

“呵呵……”懷王冷笑,隨後說:“海郡王的胃口不小啊,考功豈能做兩家之言。”

“事在人為,變通則通,不變則不通,懷王何必執迷於此。”

王朝用人體制分三個部分,其一是皇帝體系,其二是官僚體系,其三是吏部體系。

很多時候皇帝體系的用人處於癱瘓狀態,女帝用人體系這是最近十幾年慢慢恢覆,拿回權力。王朝的多數時期,官僚的用人體系的主動權都在官僚和吏部手中,但最後還是要過吏部。

因為吏部是六部之首,是批準官僚晉升的降貶,簽發行政命令的官僚。其他部門官僚要提拔或者任用人選,就必須國吏部這一關,因此吏部就有了和其他各部門交換利益的話語權。

吏部要放缺,其他各部就得向吏部妥協,拿出地方上的職位與吏部交換。即便是皇帝下達的地方任命,也需要吏部簽發。

當然,皇帝可以下聖旨直接越過吏部,任命地方官吏,但是皇帝能幹涉一兩個,不可能幹涉全國所有官吏的任命,最後還是靠的各部門,吏部這一關還是過不去。

因此官僚改革第一個障礙就是吏部,必選把吏部對人事的任命權弱化,並重新調整,但是完全收歸,吏部顯然是不會同意的,因此只能做兩部分。

一部分是領導任命,一部分是公務員任命和司法系統任命

領導任命諸如高官、市長、廳長、區長、縣長、鄉長,行政系統主官仍由吏部放缺。

剩下的公檢法領導、基層科員、科長、股長、處長、企事業機關單位,都由女帝和宰相為首的官僚系統負責選拔任命,形成兩套體系。

這是目前的折中方案,當時機成熟,再對吏部的人事任命權重新調整。分幾段完成,一步到位不現實。

這樣一來,目前吏部對人事的任命基本不變,而女帝和宰相得到的任命權其實是這次官僚改革多出來的權力和職務。

如地方的司馬和縣尉,負責的是地方的軍事房屋和緝拿捕盜,這次官制改革,進行職能的重新調整,地方司馬將變成類似於地方武警、民兵,同時恢覆司寇,專職公安警察職能。

司馬仍歸兵部管轄和放缺,而司寇則由女帝、丞相雙重領導,刑部負責督導,任免由皇帝和丞相雙從負責

如果司寇的放缺單純由刑部過問,或者成立其他衙門,就會造成既有官僚體系權重增加,亦或者新增權利部門被其他既有官僚部門吞並,不利於新官制的改革。

同時由於丞相權利增加,日後君權將退居二線,因此這次官僚改革的核心將是宰相權重,皇權權重將偏向於經濟權利、軍權、部分外交,丞相權重偏向於內政、治權、外交,因此丞相日後將成立皇帝為首的小內閣。

而傳統的官僚體系將置於相權之下,形成君主、宰相內閣、高級官僚大內閣的三級模式。從而將現在的皇帝、宰相,宰相、官僚,這種兩級模糊權利體系徹底重塑。

對於沈雲卿的提議,懷王未做正面回應,而是說:

“陛下,此事茲事體大,能否容臣考慮考慮。”

“無妨,兄長可以想清楚再做答覆也不遲。”

“謝陛下,那臣就先行告退了。”

“兄長慢走。”

“臣告退。”

待等懷王離去,女帝無不感慨說說:

“官制革新不易呀。”

“再難也得慢慢來,這件事急不得,但也不能再拖了,再拖就會出現經濟與民情問題。”

“戶部那邊愛卿準備如何應付?”

“臣會去林相府上,讓林相出面找桑勁川談。”

“嗯,也許是個辦法。”

“塞外之行何時啟程?”

“兩日後。”

“早去早回,務必註意安全。”

“是。”

不久後,懷王回到王府,將公孫賢喚到書房就官制改革一事和盤托出。

“海郡王終究還是走到了這一步,這次看來是不改不行了。”懷王覺得壓力很大,他手頭的籌碼並不多。

“既然此番改官制,官僚雨露均沾各得好處,並無不妥之處,父王為何還要擔憂。”

“沈雲卿不是善主,此番官制改革,明面上官僚各得好處,實則包藏禍心。你也不想想,各地的鄉被陛下、宰相分走一半,地方上的主官還能說話算數嗎?”

“但主官還在各部手中,只要各部仍然把持權位,地方上只能聽命於主官。”

“現在的朝廷,現在的天下,已經今非昔比,今後是誰控制了地方的經濟,誰說話才有分量。此番改官制,明面上是改官,實則是改地方經濟。”

“可另一半放缺開禁農業的鄉仍然掌握在各部手中,按說經濟產出應該更高對。”

“這也是為父想不通的地方,沈雲卿能如此好心,把肥缺留給官僚?”

懷王懷疑沈雲卿沒安好心最大的依據,就是沈雲卿把經濟好處都給了官僚,沈雲卿和女帝只得到部分行政好處。

明面上看,官僚派系分到的鄉,將開禁農業種植比重,經濟收益肯定要比沒有開禁農業種植比重的鄉更高,而沈雲卿把高收益的政策給了官僚派系,而沒有給自己留著,這顯然是說不通的,但懷王既不能反對拒絕,可要是答應吧,這裏面肯定有圈套。

所以懷王現在就想不通,沈雲卿的葫蘆裏到底裝的什麽藥。

其實這裏面的道理很簡單,就是產業鏈分工的問題,是一個看得見的陽謀,只是懷王和現在的官僚派系缺乏經濟體系產業鏈的認知,所以造成了思維盲區,他們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或者說,對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簡而言之,除了個別的之外,絕大多數農業產品和經濟農作物都是生產下游,經濟農作物又是輕工業,甚至重工業的基礎原料,是下游供應鏈,而要將這些下游供應原料變成產品,就需要上游的輕重工業生產工廠。

而現在朝廷掌控著絕對數量的輕重工業,日後會逐步向地方開禁朝廷參股的地方民資工業生產,這意味著朝廷掌握了經濟農作物的需求。

而開禁農業政策的鄉,只有供應和產出,而且還不占主導,因為還有另一半的鄉也生產百分之三十的經濟作物,同時朝廷還能從國外進口。

朝廷如果要打擊那些開禁農業政策的地主、財閥,就只要將他們從原料供應商裏面踢出去,就能逼死他們。而且也不需要朝廷出面,屆時地方上的私人工業資本就會為了更低成本的原料,壓榨這些原料供應商的價格。

這樣一來,一個全都是種植經濟農作物的地主,和一個種植百分之三十經濟作物,百分之七十糧食的地主,後者的抗風險能力更強,因為前者朝廷不兜底,後者朝廷是兜底的,而且雞蛋不在一個籃子裏。

前者實行市場經濟,後者實行半管制經濟,一旦前者出現無序競爭,資本之間就會混戰。

因此官僚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官僚和地主、財閥脫鉤,然後再用國家資本和民間資本對付這些頑固的傳統地主和財閥,從而減少官僚幹預的阻力。

這一層是懷王看不見,意識不到的深層經濟問題。

而最缺德的就在於,這次的官制改革,官僚明顯受益,地方地主、財閥也受益,但懷王知道沈雲卿肯定有鬼,可就是不好拒絕,如果拒絕,沒有正當合理借口。

而且沈雲卿也放話了,如果官僚拒絕改革,他就把消息放出去,讓地主、財閥倒逼官僚。

但如果不拒絕,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道前面是火坑,可就是要往裏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