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289章南下行

關燈
第1289章 南下行

“父王,為何不找郭大人(郭赟)過來一起會商,也許郭大人能看出端倪?”

“不,此事暫時先觀察觀察,想來陛下今日找為父,明日就該去找戶部談此事。戶部各個都是人精,先看看戶部的反應再說。”

這件事上懷王也很奸詐,這次官僚改革明面上是經濟利益,所以得看看戶部是什麽反應,因為戶部是吃經濟這口飯的,按說戶部不應該算錯賬才對,因此這件事先拿戶部投石問路。

如果先在吏部傳開消息,戶部就會拿吏部投石問路。

翌日散朝後,沈雲卿去了林毅賢府上,就官制改革一事與他說明。

“陛下終於還是動手了。”

“眼下西征勝利在望,陛下威信達空前,趁此時機動官制,把握較大。如果現在不動,恐怕要錯失良機。”

女帝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透出消息,就是趁著西征勝利在望,女帝的政治聲望達到空前,利用政治資本壓倒官權政治,強推官僚改革,讓官僚無法抗拒。

“政治資本”這個無形抽象東西,說看得見,也看不見。既不是寫實的實體物態,也不是看不見的抽象東西,但很多時候卻能反映在人的心理上,帶來心理壓力。

“戶部那邊還請林相代為游說,如有說不通的地方,可等在下返回之後再做處理。”

“事關全局,老夫自會全力以赴。另外,老夫想問一下,此番官制改革,需得幾年完成?”

“分三個階段,快一點十二年,慢一點十五年完成。”

“是不是太長了?”

“這也沒辦法,官僚不堪再用,而吐故納新又需要時間,如果推動太快,太過激烈,會給日後留下隱患。而人才培養與選拔也需要時間,非短時內所能完成。林相是不放心萊王與賦兒吧。”

“是啊,只怕老夫等不到哪天啊。”

這次官僚改革將分三個階段,十二到十五年內完成,總結起來是就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兩頭突擊戰略。

上層和地層先改,先調整,先把上層官僚給提上去,基層鄉官進行試點。

第二個階在第一個階段之上,對重點地區的中層官吏進行改組、提拔、重新任用,同時將鄉官試點,擴大為重點地區的推行。

第一和第二個階段重點是培養人才,因此需要八到十年的周期,如果算上前期準備,就是十到十二年。

十二年間還會開六次科舉,同時加大其他渠道官吏的選拔和培養,十二年後基本可以完成主要地區鄉官的派遣工作。

之後再花四到六年時間,對本土,包括臘婆、肅汝、都護、塞外地區進行深入推廣,並對中層官僚完成改組。

基本上需要十五年時間,如果把前期準備工作折算在內,就是十六七年時間。

現在皇位之爭的天平正在向周晟傾斜,林毅賢擔心有生之年看不到官僚改革完成,留下什麽後患,影響周晟、周賦坐江山,因此林毅賢想要給官僚改革把把關。

兩日後,沈雲卿啟程上路,坐船渡過黃河先去京畿北道,然後繞道前往河北,坐船南下入黃河,而後繼續南下前往襄陽。

經過二十年的河道治理,全國水患得到基本控制,雖然朝廷治水的重點集中在淮河,北方治水投入不如兩淮地區,但沈雲卿還是打了一個時空差。

由於星球大氣進入小冰期,整體氣溫變低,北方這些年雨水明顯減少,因此北方發生洪澇的頻率大幅降低,相反北方幹旱的勢頭日益加重。

但是當初修建水庫優先北方,南方治水優先兩淮,因此北方雖然幹旱頻發,但是中小水庫遍地開花,有利緩解了北方旱情,同時北方雖然治水投入不如江淮,但是朝廷在北方鼓勵地方開挖灌溉明渠、溝渠,利於水庫蓄水引入農田,由此保障了北方農業生產。

而江淮地區優先治水,也讓南方整體洪澇災害大幅降低,否則很難想象小冰期之下,北方幹旱加重,南方洪澇頻發,岐帝國恐怕撐不到三十年,就得農民起義遍地,忽喇肅汝扣關,敲響亡國的喪鐘。

淮河治水二十年成效十分顯著,治水帶來的數千萬畝良田數十年、上百年的沖刷,日後將成為華東的糧倉,農業的樂土。

雖然過去上百年間朝廷因為官僚系統腐敗無能,導致治水投入杯水車薪,帶來極大後患,但也不是全無好處。

由於官僚的不作為,導致淮河兩岸澤國千裏,洪澇頻發,但也帶來洪澇沖刷鹽堿的好處。

兩岸的鹽堿地經過上百年的洪水沖刷、沈降、淤泥,然後反覆循環,讓淮河兩岸的土地異常肥沃。

四年前沈雲卿專門讓人到淮河兩岸打井取土,對淮河兩岸曾是鹽堿地的土地進行樣本采集和化驗,基本上地下二十多米鹽堿物質微乎其微,二十多米往下才會出現濃度明顯升高,但和高鹽堿地相比,這些沖刷土地的深層鹽堿的濃度根本不值一提。

岐帝國發生翻天覆地的同期,忽喇草原的情況其實並不容樂觀,小冰期導致高緯度地區冬天更加寒冷,春夏時間縮短,幹旱加劇,牧場效率銳減,導致幹旱更加平頻發,冬季更加嚴酷。

忽喇如果不西征,不把忽喇這股軍事力量和災情引導發洩去別處,最後只能重蹈游牧民族入侵中原王朝的覆轍。

船行至漢水,襄陽城近在咫尺,與前世印象中的襄陽城大不同,現在的襄陽城是三面半環水。

北面是漢水,東面、南面是寬度超過兩百步的水面,西面只有北側臨江的一段最窄處不足百步的陸地與外界相連,每到洪水頻發時期,這段小路還會沒於大水之下無法通行,因此襄陽的船運十分發達,尤其是朝廷這些年大力開發兩湖,財政傾斜,鼓勵外地財閥、地主前往兩湖投資置業,鼓勵老百姓遷入定居,並給予優惠政策。

襄陽作為兩湖的道府所在地,自然發展的最快,人口已經超過三十萬,襄陽城內已經蹲不下這麽多人,都外溢到襄陽城外和漢水北岸的樊城。

眼下樊城是襄陽的一個縣,也是襄陽的門戶,歷來要破襄陽,必先取樊城,破樊城,襄陽必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