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195章姜還是老的辣

關燈
第1195章 姜還是老的辣

“這裏是五支特等人參,你收下好好燉湯補補。”

“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劉巖鏡接過五支人參擺在桌旁,隨後繼續說道:“你此來應該不是專程來看我吧。”

“是,也不是。順道過來看看,另外有些事要向你詢問。”

“密黨已經半年多沒有聯系老夫,老夫也已很少收到他們什麽消息,恐怕要讓郡王失望了。”

“是一些陳年往事。”

“陳年往事?”

“嗯。劉員外可知道密黨內部有刺客組織。”

“難道說,去年你被刺,是密黨所為?”

“正是。是密黨的刺客組織,具體叫什麽,不能告訴劉員外,以免你年紀大了,給說漏了嘴,害了自己性命。”

“嗯,郡王說的也是。年紀大了就容易忘事,萬一說漏了嘴,確實容易招來殺身之禍。那郡王是要問老夫知不知道密黨內部刺客的情況。”

“正是,據孟曾澤交代,他也不知情。其他線人也不知情,看劉員外的反應,看來也不知道。”

“其實,老夫倒是知道那麽一些。”

“哦,劉員外如何知道的?”

“因為阻擋劉某,以及阻礙江南密黨發展的絆腳石都給搬走了,這些絆腳石消失一兩個也許是偶然,但全都消失了,那就不是偶然,而是有人從中謀劃。”

“但據孟曾澤交代,他會自己解決一些絆腳石,而不是通過密黨高層的刺客組織。所以劉員外看到的絆腳石,也許只是江東地區大頭目的所作所為。”

“不,地區頭目雖然有自己的勢力和手段,但有些事情,不是本地人幹的。”

“劉員外何以區分是本地人幹的,還是外地密黨幹的。”

“這天南地北之人,性格迥然不同。江東之人不喜殺戮,江東的頭目我是了解的,殺一兩個人可能,但是要殺幾十、幾百人,是不會去做的,所以只能是外來的密黨下的手。”

“原來如此。”

劉巖鏡說到了一個現實問題,就是人性。

不同地區受到環境、文化、民風影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性格和行事準則。

如孟曾澤是職業軍人和密探出生,也是河南人,行事就極為果斷和狠辣。盧乾是揚州人,是文人和商人世家出生,性格就溫和,不喜歡殺戮和流血,所以他處理阻礙利益的絆腳石,通常都是用商業手段和官場手段。

而江東地區的人的性格較為傳統、守舊和知書達理,所以也很少采取激進手段解決問題,更多是采取商業打擊、經濟圍剿和司法、行政、官場迫害,但凡是能用文的,盡量避免用武力。

劉巖鏡對江東頭目的性格極為了解,要殺一兩個人也許可能,但要殺幾百幾千人,根本下不了手。

即便是當年劉巖鏡讓人綁了沈雲卿,也沒敢下殺手,只是拖延時間而已,因為這是人性的底線。

而這些年阻礙密黨在江南擴張的絆腳石,最後要麽消失,要麽死亡,累積起來多達好幾百人,這就只能說明是外來的密黨成員,在沒有爭得本地密黨頭目同意下,進行了秘密謀殺。

劉巖鏡的洞察力無疑是極為敏銳的,他觀察到的現象佐證了密黨在有組織的系統化謀殺阻礙密黨發展的人,而執行這個任務的人,一定是密黨高層訓練的刺客,獨立在所有地方頭目之外,只隸屬於高層,地方上根本不知道。

“山東、江淮接連遭創,密黨得要忙活兩年,一時半會兒顧及不到你這老家夥,你就安心在家養老,密黨事的就少參合。”

“仁舉還請郡王多照應一二,以免被密黨構陷。”

“嗯,你放心,仁舉我一直盯著。密黨之事內閣已經傳開,劉仁舉是知道的,他自己也在提防,你就放心吧。”

密黨的存在,上層官僚現在全都知道,但與密黨有關的核心內幕消息,目前只有內閣和主要皇室勳貴知道,之外的官僚不清楚。劉仁舉作為周啟的高級幕僚,他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自己爹是打入密黨內部的臥底。

結束與劉巖鏡談話,翌日前往寧陽,視察寧陽農業和工商業發展。

寧陽現在是蘭陵最大的縣,人口近十五萬,只比蘭陵州城少兩萬,不用多久,江南又得出現幾個百萬人口級的州郡。

寧陽的發展要比蘭陵其他各縣更快、更好、更大,有沈雲卿這位財主的鼎力支持,想不快也很難,畢竟是他發跡的地方,總要支持一下家鄉的發展。

這些年寧陽也出了不少人才,三甲就出了六個,貢士五十一人,貢郎一十七人,這個密度已經非常高了。

寧陽仍然以種植農業為主,小手工業為輔,但種植農業更多轉向種植油菜、油花生、向日葵、草藥、麻絲、桑樹、養蠶、種茶、育種等,農業結構發生很大變化,不再是單普遍一種植糧食。

寧陽縣令目前由司農寺放缺,專職負責寧陽農業和育種,當年的寧陽書院一直是農經科和司農寺在當地的大本營,培養了不少農業技術人才。

眼下開春不久,各地忙著春耕,今年開春氣溫較低,但農民都跟著歷法和節氣進行農業種植,其實很容易造成農業損失和災害。

“最近十多年氣候都不正常,去年和今年是晚春,前年是早春,氣溫一直上不來,但農民都已經開始春耕,對秧苗影響會很大。”縣令吳淳延無不擔憂道。

“節氣和歷法都是相對時間表,不是固定時間,全國各地不可能做到統一。理論上每一個維度的節氣都不一樣,朝廷目前不可能給每一個地方都制定詳細的歷法。目前還只能跟著老黃歷來種地,貿然進行大面積調整,不利於農業生產。”

“要是能在全國每州郡都建立一個氣象站,可以根據氣象氣溫指導農業生產。”

“話雖如此,但至少也得是十五年後,十五年內還搞不起來。”

吳淳延的想法很好,建立氣象站,根據日平均氣溫,結合歷法確定農業生產周期,但這需要氣象人才和建立氣象站,同時需要通信聯網,全國統一調度。而且最開始只能是先搞一兩個縣的試點,不能全國都這麽搞,否則是要出亂子的。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