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6章潛力見底
關燈
小
中
大
第1196章 潛力見底
“爹,這插秧機雖然快,但還是比耬車慢得多,一天撐死了也就二十畝地。”沈律君對插秧機的意見很大,覺得效率太慢。
“這種手扶插秧機,一個時辰就插三畝半到四畝,但人插秧,一天最多半畝多地,效率已經提升了四十倍,難道還不快。”
“但是與耬車比起來,差得太多,耬車一天能耕至少六七十畝。”
“但小麥的畝產只有水稻的百分之六七十,小麥的養分消耗比水稻更多,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小麥的效率比水稻高不了多少,而且日後會有大型插秧機,一天插四五十畝綽綽有餘。”
手扶插秧機和手扶收割機,都是泰德七年研制成功的技術,手扶插秧機解決了水稻插秧慢的問題,但正如沈律君說的一樣,手扶插秧機效率比畜力耬車低得多,日後比播種機耕還要低,但是畢竟解決了水稻播種效率低下的致命問題。
中國人雖然發明了牛耕、先進犁具、鐮刀和耬車,但是谷物的收割問題,和水稻的快速插秧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有了手扶小缸收割機、插秧機,基本從技術層面解決了插秧和收割問題。
現在的手扶插秧機每小時能插一畝半到兩畝,一天工作十小時計,能插至少十五畝。而人工一天就只能插半畝多地,力氣大一點的稍微多一點,效率比機器慢得多。
一臺手扶插秧機兩天就能插一戶人家的稻田,如果手工插,一戶人家齊上陣,至少要插十天半個月,如果有更多的土地,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由於是輪插,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插下的水稻間隔時間長,還會導致收割時間延長,影響夏稻、晚稻的種植。
因此以水稻為體系的農耕王朝,即便是巔峰期,也無法推高畝產,只能以增加人口的方式增加農業產能。
但現在有了機械化插秧和收割,就解決了這個瓶頸。
目前受到石油供應的影響,內燃機普及不了,手扶插秧、播種、收割機只能在朝廷控制下,小範圍使用,目前主要在寧陽、湖南、海南振州三地育種基地使用,虎屯營在北方也用一些,但總數並不多。
一來是現在油料問題解決不了,無法普及。二來是性能和結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積累經驗和摸索改進。
三來是“手扶”產品不會是農業增產的主流,而是大型的車輛式播種機、收割機,這才是未來發展方向。等到四缸機出來,日後就能搞大型的播種機、插秧機和收割機,屆時石油問題也會解決。
而現在的農業產能和技術已經完全滿足社會需求,手扶產品可以暫緩普及。
最後是機械化糧食產能過高,也會帶來農民失業的問題,一旦國家控制的農業產出大幅增長,老百姓的公糧是少交了,但糧價也會迅速暴跌,老百姓賣糧賣不出價格,就會影響收入和生計,進而影響農民種地積極性,然後又帶來貧困問題。
所以技術進步是好事,但是還得照顧社會的發展,必須調整社會生產結構和人才培養,增加更多的工業生產。
沈雲卿琢磨著,日後即便有了大型播種機、收割機,暫時也只能用在東北、塞外、西伯利亞、中亞、美洲和非洲地區,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少,糧價高,尤其是東北、塞外、西伯利亞,都是寒帶地區,畝產地,人口少,只適合廣種薄收。
而中亞和美洲,人口少,勞動力少,農業效率低,也需要大型化的農業設備。
“吳縣令,現在寧陽十一號,畝產能有多少?”
“理論上能有四石,但實際上即便是上等田,老百姓只有兩石五鬥。這是江南地區,臘婆地區高得多,能有三石左右,而北方,尤其是河南、河北的水稻,即便是上等田,用了寧陽十一號,畝產也只有兩石,晚稻只有一石七八鬥。
聽說振州育種畝產能搞到四石三鬥,但寧陽已經連續五年沒有繼續增產的跡象,下官以為,也許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嗯,育種基地都靠田間管理、施肥和農藥,畝產高是自然的。但民間還在靠天吃飯,靠人工積肥,沒有農藥,光靠種子和土地養分肯定是不及化肥農藥的。
等日後化肥普及,民間老百姓畝產還會進一步增長,育種的技術也要革新一下了,軒禾書院農經科正在研究新技術,十年內有望取得重大進展,寧陽、湖南和振州目前主要任務是把種子遺傳給穩定住,不要給退化了,否則這三十多年可就都白幹了。”
寧陽育種的理論畝產從三石到三石五鬥用了十二年,從三石五鬥到四石,用了十五年,五年前開始,理論畝產達到四石後,寧陽育種再未出現明顯增長,畝產始終維持在畝產四石。湖南的育種基地也差不多,維持在四石,只有海南振州的畝產突破了四石,達到了四石三鬥。
但這都只是理論畝產,實際情況差差別很大,以江南為例,上等田使用寧陽十一號水稻,畝產只有兩石五六鬥,和理論畝產差了一石五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如果是中等田,下等田,基本上就是三鬥三鬥的差距,但即便是極下等田,畝產也能有一石六七鬥,比三十多年前下等田只有七八鬥的畝產高了很多。
而北方,不算河南、關中,由於維度、氣候問題,導致南方繁育的種子,到了北方水土不服,即便是上等田,水稻的畝產也只有兩石多,晚稻只有一石八九鬥。
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化肥和農藥,育種基地的管理都是科學管理,同時育種基地周邊還會提供技術指導,所以有育種基地的地區畝產都較高。
然後是化肥,人工積肥效率和覆蓋面永遠不可能超過工業化生產的化肥,育種田和試驗田用的都是化肥和農家肥,其中化肥為主,農家肥為輔,有了化肥自然就能往死裏催肥,畝產也就個擡了上去。
但一旦把種子撒到普通農田,立馬就會原形畢露。
最後是農藥,蟲害的防治。
育種基地都噴灑農藥殺蟲,普通老百姓現在是不可能用上農藥的,所以就有蟲害,雖然規模不大,但會造成一定影響。
農藥和化肥目前都受到產能和運輸條件制約普及不了,化肥目前還只能在河南和關中、京畿南道大規模使用,因為河南、京畿、關中通了鐵路,又有漕運,運費成本低,而其他地區靠漕運,運費會高得多,同時漕運有濕度問題,會讓化肥變質和揮發。
而農藥是沈雲卿是限制使用的,只準在育種區使用,其他地區沒有嚴重蟲災不得使用。
因為昆蟲會對農藥產生耐藥性,同時進一步刺激昆蟲野蠻生長和發育,一旦害蟲進化,並出現抗藥性,就會迅速擴散和繁殖,危害到全國農業,而農藥產能和機具又跟不上消耗,就會帶來嚴重的蟲災問題。
同時沈雲卿的想法也不太一樣,沈雲卿想的是靠生物防治。育種和試驗田可以用農藥,但今後多數的農業種植,應該依靠生物防治,大量培養害蟲天敵,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實在不行,再上農藥。農藥用多了畢竟會產生很多副作用,能不用還是盡量不用。
至於畝產問題,農經科正在研究雜交技術,通過雜交提高谷物畝產。尤其是泰德元年出使南洲百夷,發現了文宣太子周儒瑾逃難的居所,在當地發現了野化三百年的南方水稻。
經過這些年的選育和培育,這種野化的水稻體現出不同於本土水稻的異化特性,尤其是這種水稻抗倒伏能力強,土地肥力轉化高,目前正在組織對該種品種進行雜交,選育新的品種。並且對野外進行探索,尋找野生狀態的水稻植株,獲取更好的樣本。
同時加大對燕麥、大豆、玉米、馬鈴薯、紅薯、苜蓿草、奶牛進行育種改良,提高畝產,研究抗旱、抗寒、抗蟲品種,增加谷物和非谷物主糧在北方,尤其是寒帶地區的畝產和適應性。
雖然有了工業,但農業問題永遠是國家的根本問題,細化到環節,就是糧食、農業原料、畜牧、養殖領域。
沈雲卿在寧陽呆了四天,隨後繼續前往其他各縣視察,重點看了建設中的幾處水庫和配套的小水電。
寧陽水庫拆除後,蘭陵選址建造了三處中型水庫和配套的水電設施,寧陽水庫爆破之後,現在成了寧陽魚塘。
因為大壩底無法完全爆破和拆除,需要使用工程機械進行破碎,所以爆破之初只炸到了根部,沒有全部爆破拆毀。農經科在寧陽魚塘試點淡水魚養殖實驗,也算是廢物利用。
蘭陵計劃行程十一天,會見了地方各界工商人士後,改道前往金陵。
金陵境內的人口五年前就突破了百萬,是江南地區首個百萬級人口城市,不過不要高興的太早,沈雲卿的險惡用心很快就會接踵而至。
自從朝廷開始鼓勵生育,除了西南地區、都護地區、臘婆地區,全國省會城市人口都破百萬,即將突破百萬的大城市也有十多個。
但是,一旦開始行政範圍調整,現在的各地州郡的行政面積至少砍掉三分之一,甚至腰斬,百萬人口的州郡,轉眼就會變成七十萬,五十萬人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爹,這插秧機雖然快,但還是比耬車慢得多,一天撐死了也就二十畝地。”沈律君對插秧機的意見很大,覺得效率太慢。
“這種手扶插秧機,一個時辰就插三畝半到四畝,但人插秧,一天最多半畝多地,效率已經提升了四十倍,難道還不快。”
“但是與耬車比起來,差得太多,耬車一天能耕至少六七十畝。”
“但小麥的畝產只有水稻的百分之六七十,小麥的養分消耗比水稻更多,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小麥的效率比水稻高不了多少,而且日後會有大型插秧機,一天插四五十畝綽綽有餘。”
手扶插秧機和手扶收割機,都是泰德七年研制成功的技術,手扶插秧機解決了水稻插秧慢的問題,但正如沈律君說的一樣,手扶插秧機效率比畜力耬車低得多,日後比播種機耕還要低,但是畢竟解決了水稻播種效率低下的致命問題。
中國人雖然發明了牛耕、先進犁具、鐮刀和耬車,但是谷物的收割問題,和水稻的快速插秧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有了手扶小缸收割機、插秧機,基本從技術層面解決了插秧和收割問題。
現在的手扶插秧機每小時能插一畝半到兩畝,一天工作十小時計,能插至少十五畝。而人工一天就只能插半畝多地,力氣大一點的稍微多一點,效率比機器慢得多。
一臺手扶插秧機兩天就能插一戶人家的稻田,如果手工插,一戶人家齊上陣,至少要插十天半個月,如果有更多的土地,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且由於是輪插,第一天和最後一天插下的水稻間隔時間長,還會導致收割時間延長,影響夏稻、晚稻的種植。
因此以水稻為體系的農耕王朝,即便是巔峰期,也無法推高畝產,只能以增加人口的方式增加農業產能。
但現在有了機械化插秧和收割,就解決了這個瓶頸。
目前受到石油供應的影響,內燃機普及不了,手扶插秧、播種、收割機只能在朝廷控制下,小範圍使用,目前主要在寧陽、湖南、海南振州三地育種基地使用,虎屯營在北方也用一些,但總數並不多。
一來是現在油料問題解決不了,無法普及。二來是性能和結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積累經驗和摸索改進。
三來是“手扶”產品不會是農業增產的主流,而是大型的車輛式播種機、收割機,這才是未來發展方向。等到四缸機出來,日後就能搞大型的播種機、插秧機和收割機,屆時石油問題也會解決。
而現在的農業產能和技術已經完全滿足社會需求,手扶產品可以暫緩普及。
最後是機械化糧食產能過高,也會帶來農民失業的問題,一旦國家控制的農業產出大幅增長,老百姓的公糧是少交了,但糧價也會迅速暴跌,老百姓賣糧賣不出價格,就會影響收入和生計,進而影響農民種地積極性,然後又帶來貧困問題。
所以技術進步是好事,但是還得照顧社會的發展,必須調整社會生產結構和人才培養,增加更多的工業生產。
沈雲卿琢磨著,日後即便有了大型播種機、收割機,暫時也只能用在東北、塞外、西伯利亞、中亞、美洲和非洲地區,因為這些地方人口少,糧價高,尤其是東北、塞外、西伯利亞,都是寒帶地區,畝產地,人口少,只適合廣種薄收。
而中亞和美洲,人口少,勞動力少,農業效率低,也需要大型化的農業設備。
“吳縣令,現在寧陽十一號,畝產能有多少?”
“理論上能有四石,但實際上即便是上等田,老百姓只有兩石五鬥。這是江南地區,臘婆地區高得多,能有三石左右,而北方,尤其是河南、河北的水稻,即便是上等田,用了寧陽十一號,畝產也只有兩石,晚稻只有一石七八鬥。
聽說振州育種畝產能搞到四石三鬥,但寧陽已經連續五年沒有繼續增產的跡象,下官以為,也許已經到了一個極限。”
“嗯,育種基地都靠田間管理、施肥和農藥,畝產高是自然的。但民間還在靠天吃飯,靠人工積肥,沒有農藥,光靠種子和土地養分肯定是不及化肥農藥的。
等日後化肥普及,民間老百姓畝產還會進一步增長,育種的技術也要革新一下了,軒禾書院農經科正在研究新技術,十年內有望取得重大進展,寧陽、湖南和振州目前主要任務是把種子遺傳給穩定住,不要給退化了,否則這三十多年可就都白幹了。”
寧陽育種的理論畝產從三石到三石五鬥用了十二年,從三石五鬥到四石,用了十五年,五年前開始,理論畝產達到四石後,寧陽育種再未出現明顯增長,畝產始終維持在畝產四石。湖南的育種基地也差不多,維持在四石,只有海南振州的畝產突破了四石,達到了四石三鬥。
但這都只是理論畝產,實際情況差差別很大,以江南為例,上等田使用寧陽十一號水稻,畝產只有兩石五六鬥,和理論畝產差了一石五鬥,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如果是中等田,下等田,基本上就是三鬥三鬥的差距,但即便是極下等田,畝產也能有一石六七鬥,比三十多年前下等田只有七八鬥的畝產高了很多。
而北方,不算河南、關中,由於維度、氣候問題,導致南方繁育的種子,到了北方水土不服,即便是上等田,水稻的畝產也只有兩石多,晚稻只有一石八九鬥。
造成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化肥和農藥,育種基地的管理都是科學管理,同時育種基地周邊還會提供技術指導,所以有育種基地的地區畝產都較高。
然後是化肥,人工積肥效率和覆蓋面永遠不可能超過工業化生產的化肥,育種田和試驗田用的都是化肥和農家肥,其中化肥為主,農家肥為輔,有了化肥自然就能往死裏催肥,畝產也就個擡了上去。
但一旦把種子撒到普通農田,立馬就會原形畢露。
最後是農藥,蟲害的防治。
育種基地都噴灑農藥殺蟲,普通老百姓現在是不可能用上農藥的,所以就有蟲害,雖然規模不大,但會造成一定影響。
農藥和化肥目前都受到產能和運輸條件制約普及不了,化肥目前還只能在河南和關中、京畿南道大規模使用,因為河南、京畿、關中通了鐵路,又有漕運,運費成本低,而其他地區靠漕運,運費會高得多,同時漕運有濕度問題,會讓化肥變質和揮發。
而農藥是沈雲卿是限制使用的,只準在育種區使用,其他地區沒有嚴重蟲災不得使用。
因為昆蟲會對農藥產生耐藥性,同時進一步刺激昆蟲野蠻生長和發育,一旦害蟲進化,並出現抗藥性,就會迅速擴散和繁殖,危害到全國農業,而農藥產能和機具又跟不上消耗,就會帶來嚴重的蟲災問題。
同時沈雲卿的想法也不太一樣,沈雲卿想的是靠生物防治。育種和試驗田可以用農藥,但今後多數的農業種植,應該依靠生物防治,大量培養害蟲天敵,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實在不行,再上農藥。農藥用多了畢竟會產生很多副作用,能不用還是盡量不用。
至於畝產問題,農經科正在研究雜交技術,通過雜交提高谷物畝產。尤其是泰德元年出使南洲百夷,發現了文宣太子周儒瑾逃難的居所,在當地發現了野化三百年的南方水稻。
經過這些年的選育和培育,這種野化的水稻體現出不同於本土水稻的異化特性,尤其是這種水稻抗倒伏能力強,土地肥力轉化高,目前正在組織對該種品種進行雜交,選育新的品種。並且對野外進行探索,尋找野生狀態的水稻植株,獲取更好的樣本。
同時加大對燕麥、大豆、玉米、馬鈴薯、紅薯、苜蓿草、奶牛進行育種改良,提高畝產,研究抗旱、抗寒、抗蟲品種,增加谷物和非谷物主糧在北方,尤其是寒帶地區的畝產和適應性。
雖然有了工業,但農業問題永遠是國家的根本問題,細化到環節,就是糧食、農業原料、畜牧、養殖領域。
沈雲卿在寧陽呆了四天,隨後繼續前往其他各縣視察,重點看了建設中的幾處水庫和配套的小水電。
寧陽水庫拆除後,蘭陵選址建造了三處中型水庫和配套的水電設施,寧陽水庫爆破之後,現在成了寧陽魚塘。
因為大壩底無法完全爆破和拆除,需要使用工程機械進行破碎,所以爆破之初只炸到了根部,沒有全部爆破拆毀。農經科在寧陽魚塘試點淡水魚養殖實驗,也算是廢物利用。
蘭陵計劃行程十一天,會見了地方各界工商人士後,改道前往金陵。
金陵境內的人口五年前就突破了百萬,是江南地區首個百萬級人口城市,不過不要高興的太早,沈雲卿的險惡用心很快就會接踵而至。
自從朝廷開始鼓勵生育,除了西南地區、都護地區、臘婆地區,全國省會城市人口都破百萬,即將突破百萬的大城市也有十多個。
但是,一旦開始行政範圍調整,現在的各地州郡的行政面積至少砍掉三分之一,甚至腰斬,百萬人口的州郡,轉眼就會變成七十萬,五十萬人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