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探秘
關燈
小
中
大
第930章 探秘
就在女帝為了如何發財斂財殫精極慮的時候,使團距離烏茲曼首都達馬格還有數日。
由於多數貨物需要運往烏茲曼首都達馬格,也就是現代的大馬士革,而且只能從陸路運輸,因此需要大量駱駝和馬匹運輸。
在中東這個地方有個奇特現象,當地沒有平板車、獨輪車這種工具,完全靠駱駝和馬匹,所以只能用畜力運輸。
艦隊卸貨補給的同時,塞耶特留下侯賽因繼續引導使團,自己帶著衛隊和協議馬不停蹄趕回達馬格,向小伊薩德匯報情況。
九月二十五日,沈雲卿率團啟程,隨行千牛衛一千三百人,海陸師官兵一千人,離開日旦港,前往達馬格。
艦隊還將繼續留在日旦,等待沈雲卿在達馬格完成貨物交易和采購,把采購貨物運抵日旦裝船後才會離開。同時張翀將率領旗艦和十數艘艦船南下非洲探索。
使團離開日旦,並沒急著北行,沈雲卿向侯賽因提出去沱泊河,也就是現代的尼羅河,他想去看有沒有金字塔。
之前沈雲卿向西斯法赫詢問過,尼羅河兩岸有沒有金字塔這個東西,由於“金字塔”“法老”是現代語言,當下其實無法翻譯,所以只能描述成“統治者死後為自己建造的地上巨大王陵”
但西斯法赫卻說沒有這種工程建築,沈雲卿當時就困惑,是他的描述有問題,還是說由於當下時空錯亂,埃及這個地方沒有出現金字塔。
抱著個疑問,沈雲卿從西奈半島出發,先去了開羅,然後留下使團,沈雲卿帶著隨從數百人沿著尼羅河坐船南下。
開羅當下的地名叫“西日開”“昔日開”,是圖曼塔語中中午的意思,意思是說太陽越過日旦,會停留在開羅上空,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圖曼塔族對太陽神的崇拜。
埃及金字塔理論上分布在尼羅河兩岸,不遠的內陸,連續坐船數日並上岸探索,都沒發現有金字塔的影子。但據侯賽因說,當地有傳說,地下存在有王陵墓葬,埋藏著驚人的寶藏,並被下了詛咒,沒人知道寶藏在什麽地方,如果發現了寶藏冒犯了神靈,就會遭到詛咒,一水的《奪寶奇兵》的口味。
連續探索十數日搜尋無果,沈雲卿掃興返回西日開,動身前往達馬格。
使團停留西日開期間進行了少量交易,利潤堪稱豐厚。
岐帝國出產的絲綢從國內運到當地,不開考慮海上的運輸成本,轉手就能賣三十倍五十倍,羊毛制品都是四倍五倍,棉制品面料更是有十一二倍的利潤。
因為當地耕地相對少,農業畝產低,手工業生產力低,同時又是貴金屬富裕區,因此當地的物價並不能用岐帝國的經濟體系來衡量。
換而言之岐帝國的生產力高,導致貨幣購買力強。而烏茲曼的生產效率低,貨幣購買力弱。這就導致相同的商品,岐帝國便宜,烏茲曼貴的問題。
而岐帝國地大物博,生產力比烏茲曼高了幾個當次,朝廷的羊毛和棉制品面料現在都是織布機批量生產,成本比手工生產低得多。
同期烏茲曼的手工織布、織羊毛的效率和品質比岐帝國手工織造還低,這就讓岐帝國機器織的棉布、染布和羊毛制品即便翻幾倍賣到中東地區,價格仍然不比當地貴多少。
而且岐帝國的羊毛和棉制品是機器批量生產,都是精細的上等棉布和羊毛面料,甚至是羊絨,質量還好,在當地異常受歡迎。
這就不難怪那麽多的中東商人和貴族,擠破頭要獨霸這條海上貿易航線,這裏面的利潤也未免太高了,隨便轉個手都是幾倍的凈利潤,這都是賺的天朝老百姓的血汗錢啊。
但這種高暴利的不平衡貿易,一定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尤其是烏茲曼統治階層沒有意識到這一層,這就讓經濟問題迅速吞沒著這個國家。
開羅是地中海北非內陸重要的貿易節點,經由開羅市場交易的貨物,最終會經由沿海港口出口到歐洲。岐帝國賺成本價的三十倍利潤,他們一倒手,還能賺成本價的七八十倍。
這就不難怪當年奧斯曼帝國壟斷陸路絲綢之路後,歐洲為什麽要大航海繞過非洲好望角,直接和明帝國進行貿易,就是因為這裏面的利潤太大了,直接找絲綢生產商供貨,歐洲的商人就能直接賺一百倍以上的利潤。
只要投入一點的本金,就能賺上百倍的回報,哪怕海上翻了船,只要有一條船成功返航,那也是幾十倍的利潤,如果全都安全返航,就是幾百倍的利潤。
歐洲中後期出現的銀行業資本,就是靠著這種海上貿易迅速膨脹起來的產物。
開羅城一百多年前被歐洲聯軍攻陷過,二十多年前又被烏茲曼軍團攻陷收覆,城池雖然進行了修覆,但仍然可以看到戰爭遺留的痕跡。
周圍的戰場能發現許多熱兵器交戰留下的戰場遺跡,沈雲卿不時會詢問侯賽因關於歐洲的情況,同時通過商品交易,從當地商人和老百姓口中套取過去一百多年的情況。
歐洲方面的情報多數都來自西斯法赫,但一直不明朗,不清楚歐洲的技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因為西斯法赫忙著搞覆國運動,所以對這件事一直不上心。
沈雲卿此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了解歐洲的情況,最好能跟歐洲的商人見見面,並拿到歐洲的火器樣本進行逆向反推。
從侯賽因的描述中不難看出,歐洲已經擁有了完善的火器體系,烏茲曼的早年主要是從岐帝國遠征波茲津學來的。
當初的岐軍用的還是火銃和生鐵炮,烏茲曼其實沒有火器,但是他們掌握了黑火藥。
之後歐洲聯軍入侵中東,烏茲曼與波茲津停戰,雙方打了近一百年,火器技術突飛猛進,而岐帝國一百年用的是火銃、生鐵炮,一百年後還是用的一百年前的技術裝備,同時期的烏茲曼和歐洲都進化出了更為成熟的火槍和銅炮。
主要原因歸結起來有兩點。
第一點是岐帝國在過去一百年間除了奪取西遼,沒有長期的外部軍事作戰,而肅汝又比岐軍裝備差得多,國力差得多,這就導致常年沒有對外戰爭的岐帝國,喪失了外部軍事技術競爭壓力。
這就好比在整個東亞,岐帝國火器即便不進化,也已經無敵,當喪失了外部技術競爭的壓力,繼續改進升級技術就沒了動力。
因此戰爭是推動武器進化的最佳催化劑,戰爭催化武器的速度往往是和平年代的十倍百倍。
二戰前期全世界的軍隊還都是步兵、栓動步槍、輕坦、巡洋艦、戰列艦的天下,而二戰後期已經是自動化武器和機械化步兵,航空兵、航母、導彈的天下,短短五六年,整個戰爭技術比戰前出現了幾倍的疊代進化。
第二點不的不說中原王朝的毛病,一樣技術一旦有了,很少會繼續進行改進和升級,總覺得大天朝的技術天下無敵,我能搞出來,其他人都搞不出來,更不可能比我厲害。
同時中原王朝較為漠視技術的普遍應用,技術有了,但只在小範圍內搞,不進行普及,就會喪失國內技術競爭帶來的技術進步。
技術競爭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國內和國外,而另一個層面是國內市場技術的競爭。
這就好比朝廷的技術,只朝廷一家自己攢著,而且還不搞升級和研發,同時也不讓民間去搞,這樣怎麽可能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
再加上周邊國家沒有技術競爭,中原王朝就容易陷入自滿的幻想中。
但如果一項技術在國內能夠有控制的擴散,形成多個競爭企業和個體,相互之間就有了競爭創新的壓力和動力,即便沒有外部競爭壓力,內部的競爭和技術創新也會持續,總不至於完全原地踏步吃老本。
歐洲目前的火器技術按侯賽因的說法,沒有烏茲曼的先進。當然,這裏面肯定是有水分的,畢竟沒人會願意承認別人的餑餑比自己的香。
而且西斯法赫的情報也佐證了沈雲卿猜測,烏茲曼的打火槍和最新式火槍的技術來源,就是歐洲傳入的烏茲曼,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搞出來的裝備,侯賽因的說法顯然是有水分的。
如果侯賽因的說法打點折扣,這就意味著歐洲火器的技術指標可能與烏茲曼持平,或者相差不大。
否則烏茲曼不會對岐帝國采取這麽強硬的外交措施,因為烏茲很清楚岐,帝國十年前是沒有火槍這個武器的,十年間以烏茲曼的生產力,岐帝國也不可能生產太多,技術指標上烏茲曼也不認為岐帝國火槍更厲害。
而歐洲的情況烏茲曼是很清楚的,所以向歐洲突圍,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焦點,無異於去踢鋼板死磕,根本不劃算,所以只能找岐帝國薅羊毛。
如以上推測成立,弄得不好歐洲可能已經進入工業化和航海時代,一百年前的中東戰爭,應該是為了奪取中東的貿易路權,結果遭到失敗,現在的烏茲曼,更像是早期的奧斯曼帝國,西方爭奪陸地貿易權失敗,他們一定會開辟海上航路。
這要比沈雲卿前世認知的歷史提早了整整三百多年,或者說當下的西方紀年出了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就在女帝為了如何發財斂財殫精極慮的時候,使團距離烏茲曼首都達馬格還有數日。
由於多數貨物需要運往烏茲曼首都達馬格,也就是現代的大馬士革,而且只能從陸路運輸,因此需要大量駱駝和馬匹運輸。
在中東這個地方有個奇特現象,當地沒有平板車、獨輪車這種工具,完全靠駱駝和馬匹,所以只能用畜力運輸。
艦隊卸貨補給的同時,塞耶特留下侯賽因繼續引導使團,自己帶著衛隊和協議馬不停蹄趕回達馬格,向小伊薩德匯報情況。
九月二十五日,沈雲卿率團啟程,隨行千牛衛一千三百人,海陸師官兵一千人,離開日旦港,前往達馬格。
艦隊還將繼續留在日旦,等待沈雲卿在達馬格完成貨物交易和采購,把采購貨物運抵日旦裝船後才會離開。同時張翀將率領旗艦和十數艘艦船南下非洲探索。
使團離開日旦,並沒急著北行,沈雲卿向侯賽因提出去沱泊河,也就是現代的尼羅河,他想去看有沒有金字塔。
之前沈雲卿向西斯法赫詢問過,尼羅河兩岸有沒有金字塔這個東西,由於“金字塔”“法老”是現代語言,當下其實無法翻譯,所以只能描述成“統治者死後為自己建造的地上巨大王陵”
但西斯法赫卻說沒有這種工程建築,沈雲卿當時就困惑,是他的描述有問題,還是說由於當下時空錯亂,埃及這個地方沒有出現金字塔。
抱著個疑問,沈雲卿從西奈半島出發,先去了開羅,然後留下使團,沈雲卿帶著隨從數百人沿著尼羅河坐船南下。
開羅當下的地名叫“西日開”“昔日開”,是圖曼塔語中中午的意思,意思是說太陽越過日旦,會停留在開羅上空,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圖曼塔族對太陽神的崇拜。
埃及金字塔理論上分布在尼羅河兩岸,不遠的內陸,連續坐船數日並上岸探索,都沒發現有金字塔的影子。但據侯賽因說,當地有傳說,地下存在有王陵墓葬,埋藏著驚人的寶藏,並被下了詛咒,沒人知道寶藏在什麽地方,如果發現了寶藏冒犯了神靈,就會遭到詛咒,一水的《奪寶奇兵》的口味。
連續探索十數日搜尋無果,沈雲卿掃興返回西日開,動身前往達馬格。
使團停留西日開期間進行了少量交易,利潤堪稱豐厚。
岐帝國出產的絲綢從國內運到當地,不開考慮海上的運輸成本,轉手就能賣三十倍五十倍,羊毛制品都是四倍五倍,棉制品面料更是有十一二倍的利潤。
因為當地耕地相對少,農業畝產低,手工業生產力低,同時又是貴金屬富裕區,因此當地的物價並不能用岐帝國的經濟體系來衡量。
換而言之岐帝國的生產力高,導致貨幣購買力強。而烏茲曼的生產效率低,貨幣購買力弱。這就導致相同的商品,岐帝國便宜,烏茲曼貴的問題。
而岐帝國地大物博,生產力比烏茲曼高了幾個當次,朝廷的羊毛和棉制品面料現在都是織布機批量生產,成本比手工生產低得多。
同期烏茲曼的手工織布、織羊毛的效率和品質比岐帝國手工織造還低,這就讓岐帝國機器織的棉布、染布和羊毛制品即便翻幾倍賣到中東地區,價格仍然不比當地貴多少。
而且岐帝國的羊毛和棉制品是機器批量生產,都是精細的上等棉布和羊毛面料,甚至是羊絨,質量還好,在當地異常受歡迎。
這就不難怪那麽多的中東商人和貴族,擠破頭要獨霸這條海上貿易航線,這裏面的利潤也未免太高了,隨便轉個手都是幾倍的凈利潤,這都是賺的天朝老百姓的血汗錢啊。
但這種高暴利的不平衡貿易,一定會帶來嚴重的經濟問題,尤其是烏茲曼統治階層沒有意識到這一層,這就讓經濟問題迅速吞沒著這個國家。
開羅是地中海北非內陸重要的貿易節點,經由開羅市場交易的貨物,最終會經由沿海港口出口到歐洲。岐帝國賺成本價的三十倍利潤,他們一倒手,還能賺成本價的七八十倍。
這就不難怪當年奧斯曼帝國壟斷陸路絲綢之路後,歐洲為什麽要大航海繞過非洲好望角,直接和明帝國進行貿易,就是因為這裏面的利潤太大了,直接找絲綢生產商供貨,歐洲的商人就能直接賺一百倍以上的利潤。
只要投入一點的本金,就能賺上百倍的回報,哪怕海上翻了船,只要有一條船成功返航,那也是幾十倍的利潤,如果全都安全返航,就是幾百倍的利潤。
歐洲中後期出現的銀行業資本,就是靠著這種海上貿易迅速膨脹起來的產物。
開羅城一百多年前被歐洲聯軍攻陷過,二十多年前又被烏茲曼軍團攻陷收覆,城池雖然進行了修覆,但仍然可以看到戰爭遺留的痕跡。
周圍的戰場能發現許多熱兵器交戰留下的戰場遺跡,沈雲卿不時會詢問侯賽因關於歐洲的情況,同時通過商品交易,從當地商人和老百姓口中套取過去一百多年的情況。
歐洲方面的情報多數都來自西斯法赫,但一直不明朗,不清楚歐洲的技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因為西斯法赫忙著搞覆國運動,所以對這件事一直不上心。
沈雲卿此來的另一個目的,就是了解歐洲的情況,最好能跟歐洲的商人見見面,並拿到歐洲的火器樣本進行逆向反推。
從侯賽因的描述中不難看出,歐洲已經擁有了完善的火器體系,烏茲曼的早年主要是從岐帝國遠征波茲津學來的。
當初的岐軍用的還是火銃和生鐵炮,烏茲曼其實沒有火器,但是他們掌握了黑火藥。
之後歐洲聯軍入侵中東,烏茲曼與波茲津停戰,雙方打了近一百年,火器技術突飛猛進,而岐帝國一百年用的是火銃、生鐵炮,一百年後還是用的一百年前的技術裝備,同時期的烏茲曼和歐洲都進化出了更為成熟的火槍和銅炮。
主要原因歸結起來有兩點。
第一點是岐帝國在過去一百年間除了奪取西遼,沒有長期的外部軍事作戰,而肅汝又比岐軍裝備差得多,國力差得多,這就導致常年沒有對外戰爭的岐帝國,喪失了外部軍事技術競爭壓力。
這就好比在整個東亞,岐帝國火器即便不進化,也已經無敵,當喪失了外部技術競爭的壓力,繼續改進升級技術就沒了動力。
因此戰爭是推動武器進化的最佳催化劑,戰爭催化武器的速度往往是和平年代的十倍百倍。
二戰前期全世界的軍隊還都是步兵、栓動步槍、輕坦、巡洋艦、戰列艦的天下,而二戰後期已經是自動化武器和機械化步兵,航空兵、航母、導彈的天下,短短五六年,整個戰爭技術比戰前出現了幾倍的疊代進化。
第二點不的不說中原王朝的毛病,一樣技術一旦有了,很少會繼續進行改進和升級,總覺得大天朝的技術天下無敵,我能搞出來,其他人都搞不出來,更不可能比我厲害。
同時中原王朝較為漠視技術的普遍應用,技術有了,但只在小範圍內搞,不進行普及,就會喪失國內技術競爭帶來的技術進步。
技術競爭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國內和國外,而另一個層面是國內市場技術的競爭。
這就好比朝廷的技術,只朝廷一家自己攢著,而且還不搞升級和研發,同時也不讓民間去搞,這樣怎麽可能進行技術升級和創新。
再加上周邊國家沒有技術競爭,中原王朝就容易陷入自滿的幻想中。
但如果一項技術在國內能夠有控制的擴散,形成多個競爭企業和個體,相互之間就有了競爭創新的壓力和動力,即便沒有外部競爭壓力,內部的競爭和技術創新也會持續,總不至於完全原地踏步吃老本。
歐洲目前的火器技術按侯賽因的說法,沒有烏茲曼的先進。當然,這裏面肯定是有水分的,畢竟沒人會願意承認別人的餑餑比自己的香。
而且西斯法赫的情報也佐證了沈雲卿猜測,烏茲曼的打火槍和最新式火槍的技術來源,就是歐洲傳入的烏茲曼,進行了改進和創新搞出來的裝備,侯賽因的說法顯然是有水分的。
如果侯賽因的說法打點折扣,這就意味著歐洲火器的技術指標可能與烏茲曼持平,或者相差不大。
否則烏茲曼不會對岐帝國采取這麽強硬的外交措施,因為烏茲很清楚岐,帝國十年前是沒有火槍這個武器的,十年間以烏茲曼的生產力,岐帝國也不可能生產太多,技術指標上烏茲曼也不認為岐帝國火槍更厲害。
而歐洲的情況烏茲曼是很清楚的,所以向歐洲突圍,發動戰爭轉移國內焦點,無異於去踢鋼板死磕,根本不劃算,所以只能找岐帝國薅羊毛。
如以上推測成立,弄得不好歐洲可能已經進入工業化和航海時代,一百年前的中東戰爭,應該是為了奪取中東的貿易路權,結果遭到失敗,現在的烏茲曼,更像是早期的奧斯曼帝國,西方爭奪陸地貿易權失敗,他們一定會開辟海上航路。
這要比沈雲卿前世認知的歷史提早了整整三百多年,或者說當下的西方紀年出了問題。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