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8章軒禾新學
關燈
小
中
大
第598章 軒禾新學
古代由於認知不足,無法對大氣變化做出快速且明確的反應,調整內政和農業生產,最終導致亡國的不在少數。
北宋、南宋、明朝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都是小冰期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爭奪南方生存空間導致的亡國。
忽喇眼下雖然具備了滅亡任何中原王朝的軍事實力,但可惜碰上的不是兩宋和明朝,軍事實力上不考慮後勤問題,岐帝國完全能夠碾壓忽喇,如果考慮後勤問題,堅守本土作戰也沒問題。
同時期岐帝國進行了改革和官僚安撫,武官系統長期保持高效運作,也讓岐帝國不會出現兩宋和明末的情況。
因此忽喇短時之內不足以對岐帝國構成毀滅性的危害,真正有危害的是大氣異常帶來的自然災害,會搞垮國力,引發內變,進而讓國防和官僚系統崩潰,招來忽喇的入侵。
所以沈雲卿擔心的不是忽喇,而是農業問題。
小冰期帶來兩個現實問題,第一是年平均氣溫降低,冬季尤為明顯,出現零下三五十度都是常態,第二是農業生產周期縮短。
因為所有谷物植物的成熟,不是數日子,而是熱積累。熱帶地區為什麽一年能種三四季稻米,就是因為熱積累更多更快。
小冰期讓春夏秋三季的平均溫度降低,導致熱積累需要的周期變長,夏收的問題可能還不大,但是秋收就會導致糧食減產,因為夏種的糧食按正常歷法入秋後還沒成熟,就只能延後收割,但入秋後溫度迅速降低,導致熱積累不足,谷物無法達到所需熱積累而枯死或是凍死,造成歉收。
有鑒於以上兩點,迅速調整農業生產,是當務之急。
而且幸虧已經打下了臘婆,交趾收覆指日可待,日後還能進一步統一中南半島北部,得到半個以上的中南半島的熱帶土地,將之變成朝廷的口糧基地,如此無異於多了一個強力補丁,但是需要時間經營。
翌日早朝,就沈雲卿所提六點建議進行朝議,朝議進展出奇順利,不順利才真的有問題。
無論是修建水庫,還是擴大種棉,亦或者養綿羊收羊毛,官僚系統都有利可圖,修水庫要水泥吧,收棉花要紡紗織布吧。
寧陽水庫建造至今十年多,各地早就眼紅紛紛打報告要修水庫,但都給工部給否了。
現在朝廷出錢修水庫,既能提高地方蓄水灌溉效率,還能提高官員政績,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事,官僚系統顯然是不會拒絕的。
這些都是利益,只要讓利益始終圍著自己轉,官僚和資本就會圍著你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神都的大雨一直下到了九月中旬,雨剛一停就起霜,緊接著發生了霜凍,沈雲卿、高鴻一早匆匆趕去軒禾書院,沿街滿目可見瓦上覆著的白霜。
“表弟,前一陣百官議論的天生異象,莫不是這白霜冰棱?”
“白霜冰棱只是表象,背後還有很大的學問。趕緊走吧,難道抽空回一趟軒禾書院,今天後有很多事要忙。”
前幾日女帝已經透了口風,高鴻要從海通調入禮部任職員外郎,負責新學教育試點。
但在沈雲卿看來,女帝是想通過歐陽羽這樁婚姻,用高鴻控制自己的核心秘密,同時也日後女帝改組禮部打下伏筆。
以目前的政治架構,能阻止女帝廢周的兩大勢力是工部和禮部為首的文官,其中禮部雖然好辦,但是最頑固,而且黨群也最多,因此要攻破禮部,最好是從內部著手,放個木馬進去讓禮部自己瓦解。
抵達軒禾書院時,滿耳盡是讀書聲,氛圍不同凡響。
“這軒禾書院來過不止一回,但還是頭一次來的這麽早,氣象果然不同。”
高鴻大發感慨,感慨軒禾書院與私塾、太學的不同。這時沈雲卿發生下馬說:
“新學新學,關鍵就在一個‘新’字上,要是不新,還高什麽新學。”
“想當初只以為是表弟的不學無術,沒想到今日都辦成了新學,還要大操大辦,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那你這是挖苦我誤人子弟嘍。”
“我哪敢挖苦堂堂郡王,就是覺得朝廷現在的氣象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不是朝廷的氣象捉摸不透,而是朝廷變化太快,你等還沒領悟。”
二人邊說邊走,已經來到文教區。
文教區以文化教育為主,是小初部、中級部所在地,高級部開始會分科,所以高級部與其他科部在“百教區”。
其中小初部、中級部分為兩個體系,一個體系是沈雲卿南征之前原有的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一個體系是南征之後,以文科為主的體系。
原有的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都是招收的識字青少年,甚至是秀才、舉人、太學生,所以文化課程基礎性較好,都是直接開始培養數學能力。
而最近三年由於女帝加塞和盲目擴張,導致大量生員進入軒禾書院,數學教育師資不足,只要另立體系保障質量。
這些後來加塞的生員統統重新編排新的小初部、中級部,新小初部以識文斷字和學習文理為主,適當加入簡單的加減乘除和一元數學內容,這些內容一般的教書先生就能傳授。
新中級部會安排一些初中數學課程,中級部畢業後,安排統考,決定是否可以轉入數學科中級部。不能轉入者進入機械科或者是醫道科,亦或者繼續讀書走科舉道路。
所以新小初部與新中級部,比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的數學教育內容低了一個等級。
“軒禾書院目前有生員八千一百多人,其中小初部、中級部占五分之三,約四千八百餘人,配屬先生五百五十六人,此外還有工匠、匠作、郎中、醫正上千人。”
“人可不少啊,錢糧從哪而出?”
“最開始由沈府出,後來工部也出一些,三年前開始陛下也從內司府每年撥發一些錢糧,此外也有生員自費。但總體上就讀生員無需支付讀書費用,但是需要支付食宿費用。此外書院每半年都有獎學金,用於獎勵平民子弟品學兼優者。”
“獎學金?”
高鴻不解,沈雲卿細說道:
“就是對那些貧寒子弟學習出眾者的獎勵。”
“如此豈不成了牟利之舉?”
聽到這裏,沈雲卿頓時翻了個白眼,這些個文官腦子不知道怎麽長的,現代社會正常的獎學金制度,到了古代就成了讀書為了牟利,但話說那些個貪官讀書之前難道就奔著貪汙來的?
“今後朝廷開辦新學,必須先從小初部開始,而後再辦中級部,高級部暫不擴大。”
“但朝廷興辦新學,不正是為了軒禾書院的匠術能為朝廷所用嗎,為何不可廣辦高級部?”
“高級部的先生不夠多,因此生員多了也教不過來。其次是高級部的生員也不夠多,需要時間培養,成才之後擇其優良者留在書院擔任先生,其他都要送入工部或者其他科深造,因此人才不夠用。需要時間積累。
其次是高級部生員都來自中級部,不先學中級部,無從學高級部,而中級部又要在小初部學習,因此不能像考科舉那樣,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必須一步一步的來。”
這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模式完全不同,古代教育無論兒童、少年、青年還是成人,課本都一樣,而且從隋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基礎的幾套課本都是四書五經,然後補充一些詩詞文賦和律法內容。
所以十三歲的秀才和六十歲的秀才,十三歲的時候考科舉,讀的可能都是一本書。十歲的孩童,二十歲的小夥,也可能在一個屋檐下是同窗。
但是現代教育不行,因為有了數學和知識層次之後,必須逐級逐級的建立體系化教育,不可能一口氣吃成大胖子。
軒禾書院高級部現在重點培養數學生,甭看現在有四千八百多人的小初部和高級部生員,最終能升入高級部數學科的不會超過四分之一,多數人只能分流到機械科和醫道科。
高級部數學科畢業後,部分留校任教,部分需要送入機械科深造制造、設計等專業,去工部工作實習,日後再抽回部分組建新的學科。
同時沈雲卿還在考慮興辦更多的系部,用於容納和分流軒禾書院中級部生員。
尤其是地圖測繪、地形學、動物學、植物學、勘探學、氣象學、航海學、地圖測繪學、翻譯,機械科、醫道科也需要重新分流冶金、設計、制造、加工、外科、內科、草藥方學、藥劑學、微生物學、解剖學、護理、護士等等不同學科,系部擴容已經勢在必行。
系部擴容意味著教育系統化向下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盡快推廣建立試點勢在必行。
離開文教區,進入百教區,所見又是另一番不同景象,高級部數學科低年級正在組織實踐測繪,對書院東面的不規則菜園進行實地的測量計算,其實就是微積分的現學現用。
“表弟,他們這是在做何事?”
“測繪那片奇形怪狀的菜地,以丈量大小。”
“數學科高級部就整日學這些?”
“那表兄你可知道那片奇形怪狀的菜地有幾畝地?”
“可這些又有何用呢?”
“那表兄可知道京畿道有多大,別告訴我有良田多少畝,縱橫南北多少裏,我要知道京畿道的方圓之內,山川林地,田畝溝壑,水域湖泊總的大小有多少畝。”
“這……這豈是人力所能為。”
“但是算數就能丈量的很清楚,一座山占地多少畝,一座山大致多重,都能算出。甚至日後還能算出一座金礦含金多少兩,這些都能算。
表弟我研制的那艘三千石新式寶船,也是用算數算出之後再行建造,免去了大量放樣與實驗。”
“當真能有如此厲害!”
高鴻難以置信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竟然孤陋寡聞一問三不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古代由於認知不足,無法對大氣變化做出快速且明確的反應,調整內政和農業生產,最終導致亡國的不在少數。
北宋、南宋、明朝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都是小冰期迫使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爭奪南方生存空間導致的亡國。
忽喇眼下雖然具備了滅亡任何中原王朝的軍事實力,但可惜碰上的不是兩宋和明朝,軍事實力上不考慮後勤問題,岐帝國完全能夠碾壓忽喇,如果考慮後勤問題,堅守本土作戰也沒問題。
同時期岐帝國進行了改革和官僚安撫,武官系統長期保持高效運作,也讓岐帝國不會出現兩宋和明末的情況。
因此忽喇短時之內不足以對岐帝國構成毀滅性的危害,真正有危害的是大氣異常帶來的自然災害,會搞垮國力,引發內變,進而讓國防和官僚系統崩潰,招來忽喇的入侵。
所以沈雲卿擔心的不是忽喇,而是農業問題。
小冰期帶來兩個現實問題,第一是年平均氣溫降低,冬季尤為明顯,出現零下三五十度都是常態,第二是農業生產周期縮短。
因為所有谷物植物的成熟,不是數日子,而是熱積累。熱帶地區為什麽一年能種三四季稻米,就是因為熱積累更多更快。
小冰期讓春夏秋三季的平均溫度降低,導致熱積累需要的周期變長,夏收的問題可能還不大,但是秋收就會導致糧食減產,因為夏種的糧食按正常歷法入秋後還沒成熟,就只能延後收割,但入秋後溫度迅速降低,導致熱積累不足,谷物無法達到所需熱積累而枯死或是凍死,造成歉收。
有鑒於以上兩點,迅速調整農業生產,是當務之急。
而且幸虧已經打下了臘婆,交趾收覆指日可待,日後還能進一步統一中南半島北部,得到半個以上的中南半島的熱帶土地,將之變成朝廷的口糧基地,如此無異於多了一個強力補丁,但是需要時間經營。
翌日早朝,就沈雲卿所提六點建議進行朝議,朝議進展出奇順利,不順利才真的有問題。
無論是修建水庫,還是擴大種棉,亦或者養綿羊收羊毛,官僚系統都有利可圖,修水庫要水泥吧,收棉花要紡紗織布吧。
寧陽水庫建造至今十年多,各地早就眼紅紛紛打報告要修水庫,但都給工部給否了。
現在朝廷出錢修水庫,既能提高地方蓄水灌溉效率,還能提高官員政績,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事,官僚系統顯然是不會拒絕的。
這些都是利益,只要讓利益始終圍著自己轉,官僚和資本就會圍著你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神都的大雨一直下到了九月中旬,雨剛一停就起霜,緊接著發生了霜凍,沈雲卿、高鴻一早匆匆趕去軒禾書院,沿街滿目可見瓦上覆著的白霜。
“表弟,前一陣百官議論的天生異象,莫不是這白霜冰棱?”
“白霜冰棱只是表象,背後還有很大的學問。趕緊走吧,難道抽空回一趟軒禾書院,今天後有很多事要忙。”
前幾日女帝已經透了口風,高鴻要從海通調入禮部任職員外郎,負責新學教育試點。
但在沈雲卿看來,女帝是想通過歐陽羽這樁婚姻,用高鴻控制自己的核心秘密,同時也日後女帝改組禮部打下伏筆。
以目前的政治架構,能阻止女帝廢周的兩大勢力是工部和禮部為首的文官,其中禮部雖然好辦,但是最頑固,而且黨群也最多,因此要攻破禮部,最好是從內部著手,放個木馬進去讓禮部自己瓦解。
抵達軒禾書院時,滿耳盡是讀書聲,氛圍不同凡響。
“這軒禾書院來過不止一回,但還是頭一次來的這麽早,氣象果然不同。”
高鴻大發感慨,感慨軒禾書院與私塾、太學的不同。這時沈雲卿發生下馬說:
“新學新學,關鍵就在一個‘新’字上,要是不新,還高什麽新學。”
“想當初只以為是表弟的不學無術,沒想到今日都辦成了新學,還要大操大辦,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那你這是挖苦我誤人子弟嘍。”
“我哪敢挖苦堂堂郡王,就是覺得朝廷現在的氣象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不是朝廷的氣象捉摸不透,而是朝廷變化太快,你等還沒領悟。”
二人邊說邊走,已經來到文教區。
文教區以文化教育為主,是小初部、中級部所在地,高級部開始會分科,所以高級部與其他科部在“百教區”。
其中小初部、中級部分為兩個體系,一個體系是沈雲卿南征之前原有的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一個體系是南征之後,以文科為主的體系。
原有的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都是招收的識字青少年,甚至是秀才、舉人、太學生,所以文化課程基礎性較好,都是直接開始培養數學能力。
而最近三年由於女帝加塞和盲目擴張,導致大量生員進入軒禾書院,數學教育師資不足,只要另立體系保障質量。
這些後來加塞的生員統統重新編排新的小初部、中級部,新小初部以識文斷字和學習文理為主,適當加入簡單的加減乘除和一元數學內容,這些內容一般的教書先生就能傳授。
新中級部會安排一些初中數學課程,中級部畢業後,安排統考,決定是否可以轉入數學科中級部。不能轉入者進入機械科或者是醫道科,亦或者繼續讀書走科舉道路。
所以新小初部與新中級部,比數學科小初部、中級部的數學教育內容低了一個等級。
“軒禾書院目前有生員八千一百多人,其中小初部、中級部占五分之三,約四千八百餘人,配屬先生五百五十六人,此外還有工匠、匠作、郎中、醫正上千人。”
“人可不少啊,錢糧從哪而出?”
“最開始由沈府出,後來工部也出一些,三年前開始陛下也從內司府每年撥發一些錢糧,此外也有生員自費。但總體上就讀生員無需支付讀書費用,但是需要支付食宿費用。此外書院每半年都有獎學金,用於獎勵平民子弟品學兼優者。”
“獎學金?”
高鴻不解,沈雲卿細說道:
“就是對那些貧寒子弟學習出眾者的獎勵。”
“如此豈不成了牟利之舉?”
聽到這裏,沈雲卿頓時翻了個白眼,這些個文官腦子不知道怎麽長的,現代社會正常的獎學金制度,到了古代就成了讀書為了牟利,但話說那些個貪官讀書之前難道就奔著貪汙來的?
“今後朝廷開辦新學,必須先從小初部開始,而後再辦中級部,高級部暫不擴大。”
“但朝廷興辦新學,不正是為了軒禾書院的匠術能為朝廷所用嗎,為何不可廣辦高級部?”
“高級部的先生不夠多,因此生員多了也教不過來。其次是高級部的生員也不夠多,需要時間培養,成才之後擇其優良者留在書院擔任先生,其他都要送入工部或者其他科深造,因此人才不夠用。需要時間積累。
其次是高級部生員都來自中級部,不先學中級部,無從學高級部,而中級部又要在小初部學習,因此不能像考科舉那樣,從小就讀四書五經,必須一步一步的來。”
這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的模式完全不同,古代教育無論兒童、少年、青年還是成人,課本都一樣,而且從隋朝開始到清朝滅亡,基礎的幾套課本都是四書五經,然後補充一些詩詞文賦和律法內容。
所以十三歲的秀才和六十歲的秀才,十三歲的時候考科舉,讀的可能都是一本書。十歲的孩童,二十歲的小夥,也可能在一個屋檐下是同窗。
但是現代教育不行,因為有了數學和知識層次之後,必須逐級逐級的建立體系化教育,不可能一口氣吃成大胖子。
軒禾書院高級部現在重點培養數學生,甭看現在有四千八百多人的小初部和高級部生員,最終能升入高級部數學科的不會超過四分之一,多數人只能分流到機械科和醫道科。
高級部數學科畢業後,部分留校任教,部分需要送入機械科深造制造、設計等專業,去工部工作實習,日後再抽回部分組建新的學科。
同時沈雲卿還在考慮興辦更多的系部,用於容納和分流軒禾書院中級部生員。
尤其是地圖測繪、地形學、動物學、植物學、勘探學、氣象學、航海學、地圖測繪學、翻譯,機械科、醫道科也需要重新分流冶金、設計、制造、加工、外科、內科、草藥方學、藥劑學、微生物學、解剖學、護理、護士等等不同學科,系部擴容已經勢在必行。
系部擴容意味著教育系統化向下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盡快推廣建立試點勢在必行。
離開文教區,進入百教區,所見又是另一番不同景象,高級部數學科低年級正在組織實踐測繪,對書院東面的不規則菜園進行實地的測量計算,其實就是微積分的現學現用。
“表弟,他們這是在做何事?”
“測繪那片奇形怪狀的菜地,以丈量大小。”
“數學科高級部就整日學這些?”
“那表兄你可知道那片奇形怪狀的菜地有幾畝地?”
“可這些又有何用呢?”
“那表兄可知道京畿道有多大,別告訴我有良田多少畝,縱橫南北多少裏,我要知道京畿道的方圓之內,山川林地,田畝溝壑,水域湖泊總的大小有多少畝。”
“這……這豈是人力所能為。”
“但是算數就能丈量的很清楚,一座山占地多少畝,一座山大致多重,都能算出。甚至日後還能算出一座金礦含金多少兩,這些都能算。
表弟我研制的那艘三千石新式寶船,也是用算數算出之後再行建造,免去了大量放樣與實驗。”
“當真能有如此厲害!”
高鴻難以置信自己十年寒窗苦讀,竟然孤陋寡聞一問三不知。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