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昆吾國(1)
關燈
小
中
大
第334章 昆吾國(1)
午後未時三刻前後,不到下午兩點,三人正在帳中秘議,鐘墨俞突然進帳來報:
“啟稟馬將軍,我朝使者丁業出使歸來,隨行還有昆吾國的一位將軍和一千名昆吾國戰卒,另有戰船十數艘。”
聞訊來了大人物,馬文修連忙又問:
“哦,人在何處?”
“正在上岸。”
“既是一國將軍,我等應當出迎,海郡王,意下如何?”
“應該的。外交無小事,即便是外邦小吏,我朝也理當恭迎,更何況是將軍率兵而來,一定要迎接的。”
此番共計遣使十四路,回來的有十三路,丁業是最後一路回港,本以為首批出使不會有什麽太大反響,不曾料到還真有外邦受邀出兵。
由於岐帝國的海圖不具參考價值,南海環海的土邦尚且能憑借前世的經驗大概對上號,一旦遠離了南海環海國和傳統地域,尤其是旮旯的板塊,就很難弄清這些偏遠小國在什麽位置。
這昆吾國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其在什麽地方,從丁業出使返航的距離上判斷,定不在南海環海沿岸國。但也不可能跑去安達曼和孟加拉灣海域。
因為此番出使的對象是臘婆周邦,並非全部百夷諸國,僅限於南海周邊。
即便要去安達曼、孟加拉灣,驃國與阿瓦達提攻占馬六甲後,必對沿途商船攔截征稅,以目前的形勢,丁業等人絕無返航的可能。
帥帳距離碼頭尚有兩裏多路,大雨傾盆之下徒步前往,即便打著傘也無濟於事。
抵達碼頭時,丁亞等人正在碼頭臨時搭建的茅屋中躲雨,昆吾國的來使和兵士未得岐軍準許,仍在船上未能靠岸。
待等馬、沈、楚三人而至,丁亞起身上前行禮:
“下官丁亞見過馬總管、海郡王。”
“丁大人免禮,來使何在?”
“回馬總管,來使尚在船中。”
馬文修一番詳細詢問,沈雲卿接過話問:
“丁大人,可知這昆吾國為何派兵前來,是有求於我朝,還是所求金銀。”
“回海郡王,昆吾國希望我朝陛下賜以國體,從而不再受外邦欺淩,故而甘願出兵助戰。”
“哦……那這昆吾國有人丁幾何,兵將幾何?”
“人丁約四十餘萬,兵將數千。”
“幅員幾何?”
問到此處,丁業不免尷尬做笑:
“據,據下官所知,也就比神都治下大那麽點,而且遠在外世,遙不可及。希望我朝能賜予國體,以安民心。”
所謂賜予國體,簡而言之,就是承認王國的獨立合法性,予以冊封,同時受到岐帝國理論上的武力保護。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高一級形態的文明,對較低形態文明在法理上的承認。
周邦部族小邦,之所以有求於中原王朝承認其王國,甚至舔著臉要求附庸和附屬,單純而言,是地域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與外部文明長期沖突,出現認知的覺醒和羊群效應。
同時由於中原王朝先進的生產力和農業生產力,帶來了遠超全世界的物質生產,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給周邊地域帶來的了極大的經濟和生活物質利益好處。
這些個小國出於各種利益目的,同時中原王朝向來好說話,又懶得去管海外的荒蠻之地,多種因素促成之下,這些小邦在利益和文明吸引力驅動下,樂於跟中原王朝保持密切關系。
王國的建立和國王的即位,都寄希望於更高、更強的中原王朝予以承認合法性,這種合法性,往往又與貿易、經濟利益緊密相連。
只有密切了關系,貿易才會更為便利,於是冊封和朝貢就成了禮尚往來的外交慣例。
承認並冊封一個海外蠻王,當地不僅僅得到的是一個虛名,中原王朝往往會遣使周邦諸國加以通告,以宣誓冊封王的合法性,言外之意就是,這個小弟從今天開始由我罩著,你們都放明白一些。
授予“國體”,更像是一種先進生產力的輸入。
往往一個新的王國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認,都會得到中原王朝提供的農業、手工業和認知理念的輸入,並允許他們派遣使者和留學生,學習中原王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和生產技術,從而帶回自己的國家加以發展。
簡而言之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然,由於這些小邦國地少人寡,同時民族的特性也影響了本身的發展,許多邦國學到先進理念和技術後,只能原地踏步,無法進一步自我增殖疊代進步。這還是好的,有些學到手之後,傳了一兩代傳沒了,還不如當初。
只有極少數的邦國,因為各種原因,長期處於文明沖突的中心,而得以自力更生進步發展。
由此又帶來中原王朝不斷進步,而早年輸出給外邦的生產技術落後的局面,然後外邦周而覆始不斷再派人學習,再落後,再學習,不斷的冊封朝貢周而覆始。
昆吾國區區四十餘萬人口,遠在萬裏海疆之外,堪稱是彈丸之國。
據丁業交代,昆吾國在此之前長期得不到岐帝國的重視,因為人太少,一百多年前才幾萬人,還不如岐帝國一個縣,這麽個丁點大的國度,承認是個番都很困難,突然間要承認一個國,尚無此先例。
“還請丁大人將來使請至此處,由我等接待來使。”
“下官即刻就去。”
待丁業離去,馬文修遂即問到:
“海郡王可知這昆吾國?”
“不知,但聽說昆吾的乳香、香料、寶石和犀牛角極為珍貴,想打昆吾國註意的不在少數,此前羅娑國尚在,還對其大為照應,昆吾國的貨物都販往羅娑國中轉交易。如今羅娑亡國,昆吾闊多半是擔心被其他番邦所滅,恰逢我朝遣使,借機想要開國。”
“但區區數十萬民的彈丸之地,開國恐怕陛下難以同意。若是四十萬人也能開國,臘婆豈非自立朝廷。”
“這倒也是,不過此事還有商量餘地,多半還是雙方語言轉譯不精所致。”
岐帝國對外冊封分三個分番、邦、國,區區幾十萬人,還處於原始社會晚期,沒有初級農業體系,也就夠得上番,邦國根本指望不上,開國就未免太過兒戲。
沈雲卿懷疑多半又是語言翻譯,和土著認知狹窄,當地語言系統不完善,產生的語言表達問題。因為文明等級低,認知度低,有些現象和理念沒產生,自然無法理解。
約莫一刻過去,丁業些昆吾國將軍及隨從十數人,來到避雨的茅屋外,乍看也不意外,裏外黑的發亮,黑中透紅,平均身高才一米五多點,長得倒是特別粗壯,但得俯視看著。
渾身上下就褲襠兜著一塊布,清一色光著腳,手頭握著一桿木棒削尖的長矛,金屬矛頭也沒有,脖子串了一圈骨器和寶石,純土著一群,只有為首的幾位頭頂戴著不知名鳥類羽毛插起來的羽環。
來人倒是頗懂禮數,丁業一番介紹之下,來人多半是以為見到了多大的官兒,特別拜服的將右手扣在胸前行禮,嘴裏嘰裏哇啦的說著聽不懂的土話。
“丁大人,來使所言何意?”
“啟稟海郡王,這位是昆吾國統帥三軍的將軍,紮紮亞羅,相當於我朝的上將軍、行軍大總管,當然,就是帶兵遠不如我朝。
紮紮亞羅將軍說,本以為我朝只會派遣一個小官接待他們,沒想到能見到我朝的大總管和小王,所以感到萬分榮幸,非常感激我朝陛下的恩德。”
“那他們的通譯也能說我朝的話?”
“不能,他們的通譯只能說羅娑國與澤窪國話,下官能說澤窪國話,故而能與之溝通。”
“哦,原來這樣。”
交流肯定得有工具語言,昆吾國沒有說岐帝國方言的翻譯,因為他們離得太遠,並不直接與岐帝國打交道,但是能說羅娑和澤窪語,丁業恰好掌握澤窪語。
一番寒暄介紹,沈雲卿將一行人等及其兵丁安排前往港口以東的雇傭夷兵專設營地。
港口既是戰略要沖,也是岐軍進退的基點,這些個土著夷兵雖然受雇於岐軍,拿錢辦事,但難說不會發什麽瘋,突然反水攻擊岐軍,港口絕不容許駐屯有岐軍之外的武裝力量,以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除此之外,還有衛生上的考慮。
按說外國人入境,應該接受檢驗檢疫,謹防不明傳染疾病進入國內。
尤其是當下,地理隔絕帶來的病原體和微生物群體交換,遠沒有近現代世界大交流來的頻繁,主要國家主體,或多或少因為頻繁交流,攜帶有區域之外的微生物群體和病原體,經過多年的環境適應,本地的微生物群體和人類會產生免疫,或者某些細微變化。
但許多時候人體的免疫,往往以發病和死亡的代價,換取更多人的抵抗能力。
盡管現在的岐帝國是世界之都,對外交流頻繁,但安全起見,仍應十二萬分的小心,尤其是這些個土著,吃生肉喝生水,疾病未必有,但寄生蟲,致命性潛伏的寄生蟲多半有。
直接隔離顯然不合適,其實你也辦不到,因此只能單獨將夷兵屯駐於岐軍之外,由番軍看護和整訓,傳授正規的軍事操典和格鬥技能,同時也像他們學習叢林生存潛伏和作戰技巧。
對於沒見過世面的土著,岐軍的一切都是那麽的高大上,在他們眼裏,岐帝國就是世界的太陽,文明的中心,偉大的夢想國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午後未時三刻前後,不到下午兩點,三人正在帳中秘議,鐘墨俞突然進帳來報:
“啟稟馬將軍,我朝使者丁業出使歸來,隨行還有昆吾國的一位將軍和一千名昆吾國戰卒,另有戰船十數艘。”
聞訊來了大人物,馬文修連忙又問:
“哦,人在何處?”
“正在上岸。”
“既是一國將軍,我等應當出迎,海郡王,意下如何?”
“應該的。外交無小事,即便是外邦小吏,我朝也理當恭迎,更何況是將軍率兵而來,一定要迎接的。”
此番共計遣使十四路,回來的有十三路,丁業是最後一路回港,本以為首批出使不會有什麽太大反響,不曾料到還真有外邦受邀出兵。
由於岐帝國的海圖不具參考價值,南海環海的土邦尚且能憑借前世的經驗大概對上號,一旦遠離了南海環海國和傳統地域,尤其是旮旯的板塊,就很難弄清這些偏遠小國在什麽位置。
這昆吾國到目前為止,尚不清楚其在什麽地方,從丁業出使返航的距離上判斷,定不在南海環海沿岸國。但也不可能跑去安達曼和孟加拉灣海域。
因為此番出使的對象是臘婆周邦,並非全部百夷諸國,僅限於南海周邊。
即便要去安達曼、孟加拉灣,驃國與阿瓦達提攻占馬六甲後,必對沿途商船攔截征稅,以目前的形勢,丁業等人絕無返航的可能。
帥帳距離碼頭尚有兩裏多路,大雨傾盆之下徒步前往,即便打著傘也無濟於事。
抵達碼頭時,丁亞等人正在碼頭臨時搭建的茅屋中躲雨,昆吾國的來使和兵士未得岐軍準許,仍在船上未能靠岸。
待等馬、沈、楚三人而至,丁亞起身上前行禮:
“下官丁亞見過馬總管、海郡王。”
“丁大人免禮,來使何在?”
“回馬總管,來使尚在船中。”
馬文修一番詳細詢問,沈雲卿接過話問:
“丁大人,可知這昆吾國為何派兵前來,是有求於我朝,還是所求金銀。”
“回海郡王,昆吾國希望我朝陛下賜以國體,從而不再受外邦欺淩,故而甘願出兵助戰。”
“哦……那這昆吾國有人丁幾何,兵將幾何?”
“人丁約四十餘萬,兵將數千。”
“幅員幾何?”
問到此處,丁業不免尷尬做笑:
“據,據下官所知,也就比神都治下大那麽點,而且遠在外世,遙不可及。希望我朝能賜予國體,以安民心。”
所謂賜予國體,簡而言之,就是承認王國的獨立合法性,予以冊封,同時受到岐帝國理論上的武力保護。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是高一級形態的文明,對較低形態文明在法理上的承認。
周邦部族小邦,之所以有求於中原王朝承認其王國,甚至舔著臉要求附庸和附屬,單純而言,是地域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與外部文明長期沖突,出現認知的覺醒和羊群效應。
同時由於中原王朝先進的生產力和農業生產力,帶來了遠超全世界的物質生產,在對外貿易過程中,給周邊地域帶來的了極大的經濟和生活物質利益好處。
這些個小國出於各種利益目的,同時中原王朝向來好說話,又懶得去管海外的荒蠻之地,多種因素促成之下,這些小邦在利益和文明吸引力驅動下,樂於跟中原王朝保持密切關系。
王國的建立和國王的即位,都寄希望於更高、更強的中原王朝予以承認合法性,這種合法性,往往又與貿易、經濟利益緊密相連。
只有密切了關系,貿易才會更為便利,於是冊封和朝貢就成了禮尚往來的外交慣例。
承認並冊封一個海外蠻王,當地不僅僅得到的是一個虛名,中原王朝往往會遣使周邦諸國加以通告,以宣誓冊封王的合法性,言外之意就是,這個小弟從今天開始由我罩著,你們都放明白一些。
授予“國體”,更像是一種先進生產力的輸入。
往往一個新的王國得到中原王朝的承認,都會得到中原王朝提供的農業、手工業和認知理念的輸入,並允許他們派遣使者和留學生,學習中原王朝先進的文化制度和生產技術,從而帶回自己的國家加以發展。
簡而言之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當然,由於這些小邦國地少人寡,同時民族的特性也影響了本身的發展,許多邦國學到先進理念和技術後,只能原地踏步,無法進一步自我增殖疊代進步。這還是好的,有些學到手之後,傳了一兩代傳沒了,還不如當初。
只有極少數的邦國,因為各種原因,長期處於文明沖突的中心,而得以自力更生進步發展。
由此又帶來中原王朝不斷進步,而早年輸出給外邦的生產技術落後的局面,然後外邦周而覆始不斷再派人學習,再落後,再學習,不斷的冊封朝貢周而覆始。
昆吾國區區四十餘萬人口,遠在萬裏海疆之外,堪稱是彈丸之國。
據丁業交代,昆吾國在此之前長期得不到岐帝國的重視,因為人太少,一百多年前才幾萬人,還不如岐帝國一個縣,這麽個丁點大的國度,承認是個番都很困難,突然間要承認一個國,尚無此先例。
“還請丁大人將來使請至此處,由我等接待來使。”
“下官即刻就去。”
待丁業離去,馬文修遂即問到:
“海郡王可知這昆吾國?”
“不知,但聽說昆吾的乳香、香料、寶石和犀牛角極為珍貴,想打昆吾國註意的不在少數,此前羅娑國尚在,還對其大為照應,昆吾國的貨物都販往羅娑國中轉交易。如今羅娑亡國,昆吾闊多半是擔心被其他番邦所滅,恰逢我朝遣使,借機想要開國。”
“但區區數十萬民的彈丸之地,開國恐怕陛下難以同意。若是四十萬人也能開國,臘婆豈非自立朝廷。”
“這倒也是,不過此事還有商量餘地,多半還是雙方語言轉譯不精所致。”
岐帝國對外冊封分三個分番、邦、國,區區幾十萬人,還處於原始社會晚期,沒有初級農業體系,也就夠得上番,邦國根本指望不上,開國就未免太過兒戲。
沈雲卿懷疑多半又是語言翻譯,和土著認知狹窄,當地語言系統不完善,產生的語言表達問題。因為文明等級低,認知度低,有些現象和理念沒產生,自然無法理解。
約莫一刻過去,丁業些昆吾國將軍及隨從十數人,來到避雨的茅屋外,乍看也不意外,裏外黑的發亮,黑中透紅,平均身高才一米五多點,長得倒是特別粗壯,但得俯視看著。
渾身上下就褲襠兜著一塊布,清一色光著腳,手頭握著一桿木棒削尖的長矛,金屬矛頭也沒有,脖子串了一圈骨器和寶石,純土著一群,只有為首的幾位頭頂戴著不知名鳥類羽毛插起來的羽環。
來人倒是頗懂禮數,丁業一番介紹之下,來人多半是以為見到了多大的官兒,特別拜服的將右手扣在胸前行禮,嘴裏嘰裏哇啦的說著聽不懂的土話。
“丁大人,來使所言何意?”
“啟稟海郡王,這位是昆吾國統帥三軍的將軍,紮紮亞羅,相當於我朝的上將軍、行軍大總管,當然,就是帶兵遠不如我朝。
紮紮亞羅將軍說,本以為我朝只會派遣一個小官接待他們,沒想到能見到我朝的大總管和小王,所以感到萬分榮幸,非常感激我朝陛下的恩德。”
“那他們的通譯也能說我朝的話?”
“不能,他們的通譯只能說羅娑國與澤窪國話,下官能說澤窪國話,故而能與之溝通。”
“哦,原來這樣。”
交流肯定得有工具語言,昆吾國沒有說岐帝國方言的翻譯,因為他們離得太遠,並不直接與岐帝國打交道,但是能說羅娑和澤窪語,丁業恰好掌握澤窪語。
一番寒暄介紹,沈雲卿將一行人等及其兵丁安排前往港口以東的雇傭夷兵專設營地。
港口既是戰略要沖,也是岐軍進退的基點,這些個土著夷兵雖然受雇於岐軍,拿錢辦事,但難說不會發什麽瘋,突然反水攻擊岐軍,港口絕不容許駐屯有岐軍之外的武裝力量,以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除此之外,還有衛生上的考慮。
按說外國人入境,應該接受檢驗檢疫,謹防不明傳染疾病進入國內。
尤其是當下,地理隔絕帶來的病原體和微生物群體交換,遠沒有近現代世界大交流來的頻繁,主要國家主體,或多或少因為頻繁交流,攜帶有區域之外的微生物群體和病原體,經過多年的環境適應,本地的微生物群體和人類會產生免疫,或者某些細微變化。
但許多時候人體的免疫,往往以發病和死亡的代價,換取更多人的抵抗能力。
盡管現在的岐帝國是世界之都,對外交流頻繁,但安全起見,仍應十二萬分的小心,尤其是這些個土著,吃生肉喝生水,疾病未必有,但寄生蟲,致命性潛伏的寄生蟲多半有。
直接隔離顯然不合適,其實你也辦不到,因此只能單獨將夷兵屯駐於岐軍之外,由番軍看護和整訓,傳授正規的軍事操典和格鬥技能,同時也像他們學習叢林生存潛伏和作戰技巧。
對於沒見過世面的土著,岐軍的一切都是那麽的高大上,在他們眼裏,岐帝國就是世界的太陽,文明的中心,偉大的夢想國度。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