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335章昆吾國(2)

關燈
第335章 昆吾國(2)

安排紮紮亞羅入住首領軍帳,沈雲卿命人準備了飯食招待紮紮亞羅等人。

多半是沒見過這麽豐盛和上檔次,竟還把這位感動的很是激動:

“感謝大天朝王爺的款待,紮紮亞羅萬分感激。”

“眼下我朝正在用兵,也沒什麽好的可以招待各位的,一些簡陋的飯菜,還請諸位見諒。”

“如此豐盛的食物,我紮紮亞羅非常感激,我主得知天朝被人冒犯,也深感恐懼和震怒,所以派遣我紮紮亞羅與一千名勇士,為天朝報仇,同時也希望天朝能賜予我主國體,讓我國也能永遠瞻仰天朝的威儀,為此我主願意獻上我族的財寶,感激大天朝的庇佑。”

“此事好說,待本王稟報我朝陛下,轉達貴邦的請求,我朝陛下定會考慮貴國的請求。眼下諸位初來此地,不熟當地情況,也缺乏兵器,暫時還委屈諸位住在此處,接受我軍管束。”

“請天朝王爺放心,我們的勇士都是部族最勇猛的戰士,沒有他們懼怕的危險和困難。”

“本王也相信貴邦的勇士,一定是最勇猛的戰士。”

要說這些土著最大的優點是什麽,不是他們人傻好騙,而是這些土著淳樸,好打交道。

這些個土著,不同於幾百幾千人的小型部落,一旦從幾百上千人部落,發展成幾萬幾十萬人,要實現平穩的統治,其政治模式與幾百幾千人是完全不同的。

統治幾百上千人的行政體系,要比幾萬幾十萬人簡單,容易得多,有些事情可以單純靠武力擺平。

當社會和人口達到一定的數量級,新的認知和邏輯思維就會出現。

幾百人的小部落,需求的只是基本的生存需求,當地的野生動物、天然野果、野生谷物的自然稟賦,依靠采集和漁獵足以養活他們。

但幾萬人、幾十萬人,僅靠區域之內的自然稟賦難以維持龐大人口的需求,這時就會出現早期農業體系,周期性管理,糧食倉儲等等新的認知和理念。

社會通過早期農業管理,逐漸形成政治體系的管理模式,這個時期,人口迅速增加,管理模式從小型部落,發展成幾萬幾十萬人口的大型部族,統治者的認知和理念,會因為管理模式的進化而增加的新的認知,去理解身邊的一切。

這就是文明的不斷進化,和自我認知完善。

盡管已經完成小型部落向大型部族體系的轉變,但他們的認知仍然有限,導致他們的對新的事物抱有敬畏和崇拜之心,所以天朝以平和手段與他們接觸,他們會自然的羨慕和崇拜天朝。

在沈雲卿眼中,他們的淳樸,正是這種畏懼、羨慕和崇拜交織在一起的淳樸,歸根到底,還是他們有求於外界的物質輸入和政治安全保障。

當然,他們也有野蠻的一面,你如果掠奪他們,壓迫他們,他們也會展現出兇殘的一面。但索性中原王朝地大物博,根本不缺他們這點,而且經濟代價也不劃算。

中原王朝的體量遠超歐洲任何一國,同樣的劫掠規模和收益,相對於中原王朝而言實在不夠看的。

就好比讓一個有正當體面生意的億萬富翁和乞丐去搶銀行,只要精神正常,億萬富翁顯然不回去幹,但乞丐卻有去搶銀行的動力。

同樣是搶一百萬,乞丐一夜暴富,對於億萬富翁而言,我有一百億,為什麽還要去搶一百萬,思維邏輯和出發點,在文明發展的本質上的截然不同。

而且兔子不吃窩邊草,周遭都是中原王朝的貿易點,去搶去殺,只能敗壞自己的聲譽和臉面,最後引起周邊邦國的不滿和抵制。

當然,天朝國力強,大可以去討伐呀,但滿世界的去和土著過不去,且不說花費和最終的收益如何,歷代中原王朝最大的問題都不是海外,而是北方游牧民族和內部政治問題,從根本上也決定了不可對外發動掠奪,更何況是自壞教門。

更重要的是,皇帝和滿朝文武都沒這個閑心去海外掠奪,且不說花費驚人,從國外掠奪到的利益,還不及國內這麽大經濟好處的零頭,幹啥吃力不討好的去掠奪。

完全可以利用中原王朝的世界工廠和消費中心的優勢,發揮絲綢、茶葉、陶瓷的優勢,源源不斷獲得經濟好處。

由於中原王朝在生產力、生活質量、文明高度、技術水平,全面碾壓全世界,乃至小土邦,同時以和為貴,兼容並濟的對外態度,又形成對外的良好形象和聲譽,構築了長期穩定的政治生態,久而久之產生廣泛的示範效應。

同時這些個外邦小國,需求中原的物質,先進的農業和生產技術,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崇拜中原王朝的泱泱大國,最後形成你情我願的融洽氣氛。

這些土邦對天朝的淳樸,正是源於此。

當然,不可否認也會有一些不和諧,甚至文明發展產生的沖突,如臘婆、驃國等等。

都是文明發展到一定規模,領土規模擴張,人口基數增長,開始覺得感覺良好,總覺得師傅那一套自己都學會了,繼續畢恭畢敬點頭哈腰有些沒面子,然後就想怎麽滴了。

也不否認,蒸汽動力之前,再發達的農業文明,其技術代差仍然是有限的,你用鋼制兵器,我用普通鐵器,你用普通鐵器,我用生鐵,你用生鐵,我用青銅。再怎麽升級,還是冷兵器技術,沒有出現本質改變。

即便是黑火藥,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規則和形態。

於是就給了那些體量膨脹的小邦,以取而代之的野心和動力。

與紮紮亞羅的談話進行的非常融洽,通過不間斷的詢問,沈雲卿基本可以確定,這個昆吾國,應該在今天的爪哇島上。

而澤窪國,恰好在加裏曼丹島西岸,羅娑國在馬來半島最南端和蘇門答臘島中部沿海,昆吾國與兩國陸路均無接壤,但與兩國有海上貿易往來,最大的可能只有爪哇島。北部沿海,今天的雅加達附近。

當地出產的辛香料、乳香、香料、木材、帶帽、寶石、沈香、動物制品、藥草品種較為稀有和特殊,往往在東南亞的本地市場,就能被當地的富裕階層消化,被外商買走販往世界各地的少之又少,岐帝國購買的南洲百夷商品中,也極少有來自昆吾國的商品。

受到地理和國力制約,昆吾國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羅娑國的保護,其貨物自然被羅娑國承攬銷售,沒有自主交易的權利,自然也就沒辦法將貨物賣給想要的買主。

此番羅娑國被滅,昆吾的國力有限,失去了羅娑國的市場口岸,對其經濟和物質輸入影響巨大,恰逢丁業出使,兩廂情願促成了此行,正好借機與岐帝國建立直接的經濟聯系和政治保障。

所以即便是土邦,其考慮更多的仍是自己的利益,決不能因為其小國寡民而自以為是的感覺良好。

外交平等是一碼事,熱情好客是一碼事,在國家利益的大原則下,我怎麽做的權利和文明模式,但絕不能感覺良好,自以為是天朝上邦泱泱大國,我大人不記小人過,吃虧是福,我不跟你計較。

越是如此,臘婆、驃國就是前車之鑒,養大了白眼狼,反要了自己的命。

與紮紮亞羅的交談十分順利,回到東門帥帳,馬、沈、楚三人再度討論夷兵之事。

“海郡王,眼下夷兵尚且只有兩千四百餘人,卻來自十多個小邦。據丁業等人所言,這些小邦不過滄海一粟,其他小邦、土民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就眼下操著各種土話的夷兵,便有十數種之多,勢必給日後統禦各部帶來麻煩。

前番本將只看到以夷制夷長處,卻不想還有這等麻煩之事,海郡王可曾有此考慮。”

“實不相瞞馬總管,此事倒是孤的疏忽,不曾考慮周全,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我朝日後涉足海外,這些問題總會接踵而至,與其留給他人,不如我等先想辦法做起來。

夷兵對我軍而言,眼下面臨三大難題,其一是說話。當務之急還是應該招募更多能精通我朝辭令,與精通外邦辭令的通譯。同時稟奏陛下,藉此為契機,籌建專司諸邦轉譯之所,招募人才,加以培養,以利我朝今後對外往來。同時也利於我軍雇傭夷兵,打探當地消息。

其二,夷兵尚未開化,故而要求其遵循我朝兵制訓令不太容易,而且也容易令其對我軍不滿。因此本王建議,應當為夷兵定制適合他們的軍紀操典,當以寬松實用為主。

其三,夷兵短時內無法適應我朝管束,而他們戰法多為放蕩不羈,卻能對付臘婆,故而既然短時內無法完全管束夷兵,不妨令其擔任我軍耳目與幫手,協同我軍作戰。

同時也能以戰代訓,讓他們明白戰訓之法,逐步適應我軍軍制。而後從夷兵之中,挑選那些服從我軍管束,又能為我所用之人,充任夷兵小校,由此建立服從於我軍的雇傭夷兵。

另外,也應教授他們一些中原話,令其慢慢聽懂我朝方言,利於調遣。”

“嗯,海郡王考慮長遠,此議可行。楚將軍,你意下如何?”

“海郡王所慮三條句句在理,不失為良策,只是眼下夷兵少,才三兩千,倘若日後夷兵增多,其又不善北方作戰,長期駐紮臘婆,數量又遠在我軍之上,不免令人難以放心。”

“楚將軍可放心,此策既然由本王提出,孤自有良策應對,將軍大可不必擔憂。”

楚硯傑擔心海外雇傭的夷兵無法用於對忽喇作戰,日後舉族遷入臘婆,數量超過岐國駐軍,形成尾大不掉擁兵自重。

尤其是這些夷兵,一旦思想開化,難免有些人的心理發生變異,產生自立為王的心理,給帝國造成隱患。

當然,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但單純站在狹隘的視野範圍,這種擔心是存在的。

但換個更為廣闊的視野高度,這種隱患大可以用柔性措施,和文化感染,加以削弱,甚至消除。

歷史永遠在不斷前行中發展進步,問題永遠都會因為技術、時代、理念、新鮮事物的出現而伴隨發生,回避困難和問題,無法解決已經出現的困難,要解決問題,只有放開思維,用新的方式去理解。

現代人的優勢,並非源自你比古人知道的更多,而是你的認知和理念帶來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

楚硯傑、馬文修,乃至更多的人,受制於理念認知和時代背景,無法超脫歷史的局限性看待問題,沈雲卿卻不存在這個障礙。

他無疑站在一千年前後,在看當下,他要做的是創造基礎條件,去實現這些理念。而不是在缺乏必要條件下,想當然付諸行動。

這一次的談話為日後許多年,岐帝國對外方針奠定了良好基礎,多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親歷者無不感慨。

此後幾日大雨仍在下著,沈雲卿陪同紮紮亞羅等人巡視了岐軍,並入城參觀了潮甌,對其宣傳岐帝國的形象。

不同於已經高度文明化的岐帝國,這些個土邦,尤其是紮紮亞羅等人是純粹而真實的土著,外邊下著瓢潑大雨,他們絲毫沒有因為大雨而感到不適,相反岐軍兵士經常因為淋雨而感冒發燒和腹瀉痢疾。

盡管沈雲卿自己也承認,中原王朝的文明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生存方面,比起這些土著,其實已經嚴重退化,說不好聽的,叫忘了本,甚至自己覺得已經是個穿上皮鞋的文明人,有些忘乎所以自以為是。

全然忘了生存的本質根本沒變,絕不是一張嘴,就能解決問題,關鍵時刻還得靠拳頭。

當然,現代人比起古代人,多半還不如。

大雨沒有停的跡象,右承王趙禹依舊按兵不動,但直覺卻能感到潮甌城周圍的殺氣正在蠢蠢欲動。與此同時,岐軍的部署悄然展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