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49章小步快跑(2)

關燈
第249章 小步快跑(2)

同年四月,袁楷朔成功覆原當年毀於大火的酒精內燃機。

看到實物後,沈雲卿終於明白為什麽要雙缸,因為功率不夠,設計落後,五十度燒酒熱能不足,以至於單缸無法完成兩沖程循環覆位。

如果增大缸徑,又會因為活塞過重停擺,因為設計不合理,而中度酒精燃料動能產生的氣體壓縮力不足,金屬切削加工工藝落後,只能靠鉗工加工,加之沒有完善標準化和高精密量具,導致密封性奇差,經常會因為漏氣而停擺,所以只能用雙缸。

雙缸增大了燃燒室體積和空氣壓縮力,在漏氣率不變的情況下,功率有所增加,停擺現象大幅減少,甚至沒有。

沈雲卿再改用純酒精後,內燃機功率明顯增加,但漏氣也更嚴重,沈雲卿甚至擔心會不會爆炸。而且要命的是,由於沒有火花塞和電啟動裝置,需要人工點火。

由於這個東西太超前,造出來後工部的一幫子官員圍著琢磨了好幾天,都沒想出能幹什麽。

原因也很簡單,沒有其他配套的及技術基礎和市場應用,東西太超前,相關需要配套的使用環境配套不起來,而且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實用和可靠性。

更要命的是這玩意兒喝的是酒,酒在眼下又是用糧食釀造的,加之酒精分子碳鏈短,熱值少,在技術瓶頸制約下,早期酒精內燃機的功率低的感人,加之當下加工技術制約,設計不合理,這東西就是個糧耗子,中看不中用。

不過並不妨礙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研究,為日後內燃機做一些基礎預研。

與酒精內燃機覆原工作的同時進行的還有車、銑、刨、磨、鉆、鏜金屬切削機床的研制生產。

十二臺樣車於六月中旬陸續下線,由於缺乏電機、動力源和螺紋結構,主軸仍只能依賴畜力或風力、水利,帶動皮帶輪傳動,由於沒有螺紋絲杠,走刀甚至還得靠手搖齒輪條,連續搖上幾分鐘,就得手抽筋。

由於缺乏廣泛通用機械標準,樣車下線後沈雲卿就發現,零件缺乏通用互換性和標準化,關鍵是量具不夠精密,量具種類也不夠豐富。

有鑒於此,與工部溝通後,說通了林毅賢、張祥二人,組織人力,先在內部初步訂立機械標準,生產精密量具,同時開始研制螺紋,一月後第一根梯形螺紋絲桿制成。

當然,你使喚人家辦事,沒有經費顯然是不行的。

工部每年的撥款大都用於工程項目,內部設備一直都是木質結構的木工機,更新換代修修補補,倒也耗費不了幾個錢,但現在搞出幾個大鐵坨坨,砸進去的都是真金白銀,這筆從總得有人掏,現在又要搞“修書”,這筆錢還得你出。

同年七月,工部再次改良的收割車大獲成功,得益於金屬切削養機,便利了結構加工,改善了結構性能,滾珠軸承的使用,大幅增加了回轉結構壽命。

兩匹健馬牽引,日割達二十餘畝,還不累人,耕牛牽引日收十二至十四畝,效率明顯不如兩匹馬拉。

盡管性能與效果取得空前成功,由於仍然缺乏金屬切削機床,一臺畜力收割車的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可見過於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沒有基礎技術的支撐,很難降低生產成本,得到推廣。

有鑒於缺乏動力設備,沈雲卿開始著手考慮推動蒸汽機設計與制造,先解決問題,待等人才培養初具規模,日後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不過這件事也給了他提了個醒,工部大量“作踐”鐵器,變成鐵坨坨,卻讓戶部大為不滿。尚書施君亦連續打了幾個小報告,痛訴工部靡費國帑作踐稅賦。

因為鐵產量每年就那麽多,一臺機床床身對生鐵的消耗動則就是小一噸,兩三噸是最為普遍常見的,重則得要七八噸,甚至十幾噸,上幾十噸的大機床也多如牛毛。

十二臺樣機,消耗生熟鐵近三十二噸,其中一臺龍門刨,就投進去了六噸,所以不增加鐵產、鋼產能,低成本普及生產根本沒有可能。

此外材料牌號也是問題,由於缺乏金相實驗和理化分析,主要還是沒有人才,沈雲卿分身乏術,短時內無法系統化標準化生產,歸根到底還是缺乏人才資源和機械標準。

除此以上種種,開采設施技術低下,也制約了鐵礦開采和生產,這些又需要配套整個體系的健全,無法一蹴而就。

至當年秋,全國再現豐收,糧價大幅下跌回落,江南米價最低跌倒了二十三文每鬥,國力漸有覆蘇。

十一月初,巴蜀傳來消息,偽戶部尚書呂明武病猝,西南等地民不聊生,收覆四川的機會日漸臨近。

呂明武的死,無疑消除了朝廷心頭大患,反王周照寧其實並不可怕,真正有威脅的是偽戶部尚書呂明武的經濟運作能力和川兵的善戰,呂明武一死,反叛政權無疑天塌了一半,奔潰只是時間問題。

隆元十五年基本太平,朝廷的遠洋船隊劃入金戔寺經營,於當年九月起航南下,同時派出船只登陸夷洲,將朱公成等人弄來的木材運回北方。

為了此番遠洋,沈雲卿從隆元十四年七月開始準備,尤其是從廣州招募精通南洲百夷外語人才,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符合要求的岐民屈指可數,精通海外語言的多數都是外商及其隨從,極少數能說外語的國內人才也不是出類拔萃,而鴻臚寺的轉譯更傾向於忽喇、肅汝、丹韓、瀕國、西域及波茲津、烏茲曼,對東南亞諸邦長期忽視。

隆元十六年年初,西域都護武衛忠奉旨回朝,拜上將軍。說是上將軍,其實是養老。

武衛忠征討西域平定至今整十年,此番調回朝中,一則是為羅哈諾、波茲津交戰,波茲津方面有些頂不住,女帝擔心卷入戰爭,調其回國詢問方略,準備應變。

其二是武衛忠在西域影響力太大,擇機調動回朝,改派他人是慣例措施,削弱其影響。

最後,武衛忠戍邊十年,今年五十八歲,這個年紀雖然不算大,但作為朝廷大員表率,養老善終是國家的責任,同時也能彰顯女帝撫恤功勳的仁厚。

上將軍雖然官銜一品,但沒有實權,充其量是榮譽稱號。

羅哈諾與波茲津開戰至今已有兩年,由於歐洲聯軍在中東的失敗和萎縮,烏茲曼帝國勝利在望,波茲津主力長期駐紮在西線,東線的邊境安全長期依賴岐帝國西域都護府震懾。

如今羅哈諾南下,打了波茲津一個措手不及,如頂不住,不排除波茲津再度向岐帝國求援。如此無異於雪上加霜,讓東亞局勢更加惡化。

絲綢走廊關乎岐帝國經濟安全,如不出兵,無論誰最終取勝,都無法吞並對方,因此羅哈諾無力鯨吞波茲津,波茲津也無力橫掃羅哈諾。

所以如果波茲津輸掉戰爭,作為報覆,勢必要擡高關稅,但不會切斷貿易路線,因為經濟代價太大,同時還會得罪坐地開路收稅的烏茲曼帝國。

同時羅哈贏得戰爭,有可能與忽喇握手言和,向西域滲透,借機對岐帝國用兵,瓜分貿易線路。

如果波茲津反擊成功,結果會更糟,不僅會擡高關稅作為報覆,同時也會滲透西域,甚至與岐帝國翻臉,這一點比羅哈諾更加危險。

到時候周邊強鄰挨個得罪一遍,難以想象局勢將會惡化至何種地步。

四月,首臺蒸汽動力樣機試車成功,經過三月測試和修改,新增兩個型號,同年八月開始小批量生產,首批將用於生產大型鍛壓、沖壓、切削機床、起重、鼓風、水泥粉碎。

隆元十六年秋,同月沈雲卿攜周雪琳、獨孤玥回海通封地視察,主要還是惠貴妃段瑩玉責備女婿經營不利,吵著要去海通視察。

其實哪是沈雲卿經營不利,比起三年前,如今的海通已經翻天覆地,辦起養殖場數十處,糧食加工廠、飼料廠五處,釀酒、染料、皮革、紡紗、織布、油脂、果林、副食品行業發展迅速,一躍成為兩江地區最大的牲口家禽基地,和副食品集散地。

但是這些產業投資周期長,資金回籠慢,重點是利潤薄,所以看著不賺錢,其實也不賺錢。比起來在神都的產業利潤,海通的農業經濟產值也就稍顯遜色的多。

隆元十六年年中至隆元十七年三月風平浪靜,靜的不免產生錯覺。期間東亞局勢悄然起變,瀕國內戰結束,島國迎來細川時代,繼續維持與岐帝國藩屬關系,納貢朝見。

同期南方臘婆國王趙晉勇病逝,其子趙越登基稱王,竟破天荒的派出使團向天朝納貢朝見。

由於歷史原因,臘婆與岐朝關系長期緊張,時有戰端,兩國基本是老死不相往來,但海上貿易仍然頻繁,並未受此波及,經濟因素很大程度上也維持了和平局面,因為臘婆需要岐帝國的鐵、船只、布匹、手工藝品,而臘婆的香料卻不及東南亞諸國,整體上嚴重依賴岐帝國。

而與此同時,兩江商幫漸從當年風波緩過勁來,但形勢已今非昔比。

劉巖鏡成功突圍,不僅在江南做大,還在江淮做大,形成南北呼應。

蔡生廉由於當年懷王投資金戔寺,未能乘勢過江大舉掃蕩,江淮市場根基薄弱,但江東市場其占三成之多,形成金陵、蘭陵、秀州三足鼎立之勢。

為抵禦蔡生廉、劉巖鏡咄咄逼人的攻勢,肖炳光在金陵攛掇高彭貴,聯合茶商、綢商、布商、鹽商聯合抵制蔡、劉二人,“財霸”格局日漸成形。

至於鹽商,林奇坤事件後,鹽工團體在曬鹽推廣下危害日漸消除,而今鹽鐵司式微,戶部垮臺後至今沒見有起色,鹽商集團忙於應付江南商幫圍攻,勢力比之當年大幅收縮。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金戔寺欺軟怕硬,專挑軟柿子下手。

當年風波,雖然波及兩江,江南損失要比江北更大,但江南卻不是全都一網打盡,蔡生廉、劉巖鏡和金陵官商是最大受益者。而且江南產業豐富,絲綢更是軟黃金,資本回籠快。

相反,江北最大產業是鹽,鹽商又因為林奇坤事件,集體被削弱,加之曬鹽推廣,此消彼長之下,江北市場淪為諸侯混戰的試煉場。

河南商人、江南商人、金戔寺、江淮鹽商,各路神仙在此爭奪地盤大打出手,最後倒黴的是鹽商。

而金戔寺又來的缺德,鹽商和江南商幫雖然都是戶部的地盤,兩江風波之前倒也沒怎麽樣,兩江風波之後,江淮鹽商就成了小娘養的。

根據女帝的精神和指示,金戔寺優先恢覆賺錢行業,根據這一要求,金戔寺大量給江南商幫貸款,因為江南產業多,其中又以絲綢為賺錢大戶,不給政策就是天理不容,所以江南商幫經濟恢覆比鹽商快得多。

鹽商雖然也在推廣曬鹽,市場在擴大,消費在增加,鹽價雖然在下跌,但整體的利潤不減反增。但鹽賣的再多,也沒絲綢、布匹、茶葉來的賺錢。

而且要命的是,江南也有三家鹽商,雖然限制產能,但是江東這塊最大的市場卻被三家給霸占,進不去。

此外遣散鹽戶不僅削弱鹽商,要命的在於沈雲卿轉眼將其變成虎屯營,在江淮集中屯田,合理田間管理,大量使用耕牛,高粱種植面迅速增加,致使高粱價格大幅下跌。

同期米價、麥價由於豐收處於歷史同期最低,而高粱價格卻更低。

由於鹽堿地盡數收歸內司府直接管轄,江淮又是推廣高粱的重點地區,沈雲卿在海通辦起糧食廠後,主持設計生產了磨面機,今年更是率先垂範,上了兩臺蒸汽動力機,磨面的速度不要太快。

大量生產廉價高粱粉,口感大幅改善,加之價格低,沈雲卿大量搞傾銷,打擊糧商和地主的種糧積極性。由此逼破產了一大批依附鹽商的小地主,金戔寺再去收他們的地。

多重打擊之下,鹽商一蹶不振。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