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10章庒縣風波續(21)

關燈
第210章 庒縣風波續(21)

犯罪和叛亂調查程序截然相反,犯罪可以先把犯罪分子抓起來,再核實犯罪過程,因為犯罪分子沒有危害廣大社會和政治穩定的基礎。而叛亂,就上升到政治層面,具有廣泛社會危害,嚴重危害國家政治穩定。

因此應該先談判條件,同時查清叛亂的原因,最後再與叛亂分子談判條件。

一般而言,最終都是以政府層面做出讓步為代價,換取叛亂武裝的瓦解,叛亂頭目多數獲得政治保障,無罪開釋。極個別性質嚴重會受到法律制裁,但很少判處死刑。

而當下由於官權力的強勢,地方官吏為掩蓋實事,往往強行推動平叛,同時法律體系的和官吏自我主觀意識,必然首先建立有罪推定和刁民不服王化的抽象說辭,平叛之後的調查多數是走過場,草草收場,甚至欺瞞搪塞,根本不作為。

於是往往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容易激化矛盾。

沈雲卿提出的第一步條件,是與王柬商量後拿定的註意,汪晨貴對此極為惱火,他無心給楊思茅、朱公成平反,他只要盡快平息事態,至於怎麽個收場,他不關心。

或者說,他已經意識到某些不可告人之事,企圖掩蓋自己的過失。

田庶仁拿到沈雲卿的條件,隨即趕回朱公成處,詳細道出來龍去脈。

“楊先生,這朝廷還能替咱們說話?”

“不是朝廷替咱們是活,是沈雲卿替咱們說話,而沈雲卿現在還是戴罪之身,如此強頂汪晨貴,汪晨貴竟毫無辦法,可見沈雲卿背後有人撐腰,此事興許還有退路。但明日不能讓朝廷的人進城,以免有詐,讓王曦照將虞童送出來便可。”

“如此會否招致朝廷猜忌,陷我等於不利?”朱公成擔心道,楊思茅搖頭說:

“事已至此,不能再退,再退更為不利,當做強時當做強,不可示弱。”

“既如此,我即可差人去官軍營中。”

與楊思茅說定計策,黃昏時分消息送到營中,汪晨貴暴跳如雷:

“得寸進尺不知好歹,簡直豈有此理!”

這時沈雲卿說道:

“兵不厭詐,民不信官,豈能令我等入城。既然將虞童押出,其結果一樣,不在於形式如何。”

“一派胡言!”汪晨貴嗤之以鼻接著又說:“如此向賊寇低頭,要怎樣便怎樣,日後朝廷威嚴何在,還如何服天下。”

“威嚴不是朝廷強吃強作威逼出來的,是法度和人心聚起來的,人心不服,法度如擺設,汪大人縱然是把人頭全砍了,民心不服,朝廷又如何教民服王法。”

“哼!”汪晨貴不做回應,又問王柬:“王大人,此事若聽之任之,再生事端,請恕汪不恭了!”

“汪大人,這又是何必呢。亂民不讓入城,總不能殺進去吧。如是殺進去,豈不與陛下平息事端之意背道而馳。依本官看,只要虞童出來,此事並無不妥。”

“哼,既然王大人以為妥當,汪某人不再奉陪。”

言畢,汪晨貴起身拂袖而去。

待其離去,王柬與來人說:

“回去告訴楊思茅、朱公成,明日我等需去城下,將虞童緝拿出城,你等不可加害之,倘若有所不軌,朝廷必以重兵圍剿。”

“既如此,在下告辭了。”

待來人離去,王柬與沈雲卿說:

“明日虞童出城,本官當即刻提審,而後押解神都交由陛下發落,宣德郎準備如何勸散朱公成、楊思茅,可有應對辦法?”

“眼下朱公成、楊思茅起事,最大疑點是虞童是否受人指使,方二虎被殺,是否是鹽工所為。其實只要證實虞童受人指使欺壓屯墾鄉民,即便方二虎不被殺,也會有其他人被殺,朱公成等人還是會造反。

所以歸根到底是虞童,虞童之事水落石出,如何發落處置朱公成、楊思茅等人也就水到渠成。

以眼下朱公成、皮小五、郭友東等人罪行,如是鹽工與虞童合謀欺壓,他三人舉事殺害鹽工數百人,實為報覆,按律當誅,但虞童受人指使故意行欺壓之事,還致死人在先,如不遏制虞童罪行,便會死更多屯墾鄉民。

同時汪晨貴、趙東庭聽之任之裝聾作啞,朱公成等人無法申訴,故而酌情因罪降一等兩等,不應判死,改為流配。朝廷若要徹底平息民變,以現在朱公成、楊思茅等人勢力,若不解散,勢必是刀兵之災,其若散去,也算功勞一件,可抵罪行,流配可改苦役,十五年,或十年。

至於楊思茅,他是受人人脅迫,還能識破瀕國人詭計,能保大局不亂,雖設計殺害了惡紳豪強,但這些惡紳豪強平日欺男霸女無惡不作,受各縣官吏庇護無以懲戒,殺之情有可原。

但是代朝廷行法度乃僭越王法,且還要細查有無草菅人命,此外其連續用計傷及無辜,綜合裁定,至少也是個脅從,不免要坐牢十五年以上。

至於其他人等,雖有殺人,但情有可原,判罰苦役五到十年,或牢獄十年、五年不等。

若是藉以上為判罰條件,想來朱公成、楊思茅等人自行散去還有些困難,最好罪再降一等,或者……”

話到此處沈雲卿若有所思,王柬追問道:

“或者如何?”

“幹脆一起流配至夷州,令其開疆拓土,同時給其自由,許其在夷州境內往來,但其本人終身無朝廷赦免不得離開,如此也算是一條好路。”

自古發配流放一直是重罪懲戒的措施,多見於戴罪立功和罪不至死等情況,另外還有看你不順眼,皇帝發配等情況。

總而言之,中國古代的發配流放不同於斯大林式的普遍流放。

斯大林的流放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一刀切,主要目的名義上是懲戒,實則是人口遷徙,經營無人區,同時減少政治危害。

中國古代流放從最開始的流放戍邊,在中期變為單純的法律懲戒手段,不再以一刀切,大搞集體流放,因為經過幾百年的王朝治理經驗積累,以及國力增強,朝廷完全可以強行遷徙集體整村、整鄉的百姓。

所以流放到後來,變相成為一種官場上的政治報覆和羞辱。

沈雲卿建議將楊思茅、朱公成等人流放至夷洲,也就是今天的臺灣。

一來去夷洲,在當下已經是跟死刑一樣的懲戒,因為夷洲蠻荒惡劣,開發度不高,瘴氣遍布,生存環境險惡,此外還有原住民,因此夷洲在官僚集團眼裏是生不如死的地方。

二來加速經營夷洲,有利於日後海上發展,人口無疑是發展的根本,沒有足夠的人口基數,發展根本談不上。

三來,瀕國大量出現在蘇北,不排除已經流竄到江南和浙北,以現在夷洲的人口基數和兵備,不足以抵禦幾百人規模的倭寇襲擾,一旦被倭寇占領夷洲,且不說通信成問題,一時半會兒得不到消息,同時朝廷還得要分兵去圍剿。

麻煩就麻煩在,一旦夷洲被攻陷,最開始的幾百倭寇會迅速聚集幾百上千,可能上萬,現代登島作戰尚且困難重重,當下要去分兵登陸,難度太大,萬一日後北方開戰,將無力顧及南方事變。

藉此三點,流放夷洲是最好的出路。

翌日清晨,沈雲卿、王柬率執金吾百人,在揚州司馬付正瑞監護下,來到海通西南兩裏地,汪晨貴因置氣,避而不出撂挑子。

朱公成與楊思茅率兵兩百,晚了一刻鐘抵達現場。

“沈公子,近來可好。”

朱公成擡手略施一禮,沈雲卿還禮道:

“好是好,但是諸位在此搞出如此大的動靜,沈某的脖子天天吹冷風,可就不好了。”

“呵哈哈,若是我等不造反,沈公子人頭恐怕真會不保。”

“朱兄弟此話言重了,我等還是談正事吧。這位是本朝禦史大夫王柬,此番的欽差,你等有何冤情盡可向王大人申訴。”

沈雲卿介紹道,王柬接過話說:

“本官奉旨詳查海通民變,諸位若有冤情,盡可向本官申訴,但在此之前,本官奉旨緝拿犯官虞童,這是陛下聖旨,諸位若不放心,過目便是。”

王柬遞過聖旨,朱公成大字識不全,又轉給楊思茅。由於不認識楊思茅,沈雲卿見此狀,便是問:

“閣下應該就是庒縣舉人楊思茅吧。”

“正是楊某,早聞沈公子仁義,事情發展到今日地步,也實屬無奈之舉,還望沈公子見諒。”

“海通民變多有曲折,朝廷定會秉公辦理,還諸位以清白。”

“但願如此吧。”

話音落下,楊思茅仔細辨看聖旨真偽。

普通人自然是不知道聖旨長什麽樣的,但是攻破庒縣、泰縣、灌縣後,楊思茅從縣官家中抄出了幾卷聖旨,有了翻本對照,這就容易多了。

確認聖旨做工無物,玉璽落款為真,楊思茅仔細推敲聖旨內容後,又問王柬:

“王大人,為何聖旨中只言緝壓虞童,而非捉拿,莫非尚未定罪?”

“海通事發突然,虞童被圍在城內,其罪尚未揭發,我等昨日才知其與瀕國人勾結,蓄意迫害諸位,故而此聖旨乃十多日前所下,故而陛下尚不知情。

現在事實基本確鑿,緝壓虞童後,必然要糾其罪,還請諸位務必配合本官,否則此事恐難維持。”

問明原委,楊思茅又與朱公成說:

“朱首領,朝廷下旨之前並不知虞童勾結外民受人指使,所以沒有定罪捉拿,而只是將其緝壓軟禁,此事如何處置,還請朱首領定奪。”

“既然有沈公子作保,放走了一個虞童又何妨。不過,朱某人醜話說在前頭,若是朝廷官官相護不秉公辦理,全天下的眼睛可都看著呢,朱某人的命不值錢,但是臨死前也要拉上幾個墊背的。”

“請朱兄放心,沈某一定全力而為,將元兇首惡繩之以法,還諸位以清白。”

“那好,你們可派一人入城,將虞童押出。但之後,你等準備如何?”

這時王柬接過話說:

“暫不會退兵。”

“但官軍還在集結,你等若出爾反爾,朱某人命再硬,有豈是你等對手。入城之前,你等必須答應我等條件,方能帶走虞童。”

“朱公成,你不要得寸進尺!”

揚州司馬付正瑞嚴詞說道,朱公成冷笑說:

“你們人多欺人少,還不讓我等防著,這是什麽道理。”

朱公成、付正瑞二人互不相讓,沈雲卿這是說

“什麽要求,先說來聽聽。”

“找一本《番夷志》來”

“《番夷志》?你要此書做什麽!”付正瑞質疑道。

“就是一本書罷了,付司馬難道連個小小的要求也不通融嗎,這就是你們的誠意?”

這時沈雲卿說:

“付司馬,一本書而已,何必如此斤斤計較。”

“這……”付正瑞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之好勉強同意說:“那好,本官許你一本《番夷志》。”

《番夷志》是一本講述日本、朝鮮、東南亞、西域和阿拉伯的官方書籍,是太學院從事外交學習課程生員的必讀書籍,各道的道府及邊關都有保存,以供隨時翻閱,應對突發的外交事件。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粗略的地圖和海圖,官方出海和出使《番夷志》是主要依據。

答應了朱公成要求,王柬派出執金吾一人,持聖旨前往西門。城外一舉一動都在海通守軍註視之下,消息也很快傳到海通治所王曦照處。

“啟稟大人,來人自稱執金吾,受欽差禦史大夫王柬所遣,入城宣旨。”

“哦,其人在何處?”

“在西門,賊兵並未圍城。”

“放下繩索,將來人拉上來。”

“遵命。”

待兵士退走,海通司馬於成業說:

“刺史大人,賊兵圍城,援軍未至,還是小心為上。”

“此事本官自有主張,亂民不撤,大軍不至,本官斷然不會開門,請於司馬放心。”

少時片刻,兵士引執金吾來到州衙。

“卑職奉王柬大人之命,將陛下聖旨送入城中,請刺史王曦照,司馬於成業接旨。”

“臣等領旨。”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