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81章上帝視角(1)

關燈
第181章 上帝視角(1)

“朕問你,此番庒縣損失如此之大,江南再生亂,你沈家損失並不在少數,你圖什麽呢?”

“實不相瞞陛下,倘若陛下不知此火是臣所放,待到事態平息後,陛下收拾了兩江奸商,臣自然要向陛下請求平反昭雪,並要求官府賠償一應之損失。

由於江南已經垮了,各家元氣大傷,因此即便沈某財力恢覆到事前,實力也比江南各家富商更大,因此沈某不虧便是賺了。

此外江南一亂,市場規矩被壞,沈某只要重拾蘭陵加以安撫和維護,短短一兩年之內,可迅速霸控江南主要州縣,如此沈某雖然沒賺,但是賺到了市場,因而江南財勢將為沈某一人所有。

換而言之說,讓鹽商打垮了江南財閥,陛下以滋擾天下危害社稷為名整治鹽商,而臣借著鹽商打垮江南財閥的機會,收拾殘局,一舉奠定江南格局。

同時,江南殘局要想迅速恢覆,避免更大損失,江南財閥無人能有此能力,因此沈某出手,必得各方接應,如此又可賺的人緣名望。”

“果然是奸賊!”歐陽羽脫口而出,目色鄙夷不屑。

女帝感同身受,怒言說:

“朕看,應該賜你一塊“天下第一奸商”的牌匾!”

“陛下高看臣了,臣其實什麽也沒做,不過是順勢而為因勢利導,一切事態之演變,都有其道理與章法可循,所謂神機妙算,也是如此。

臣是賺錢,所以陛下看來,臣是奸商,但若是戰陣之上,在陛下看來,我朝將帥就是神機妙算,但在敵國看來,我朝將帥的神機妙算就是陰險狡詐卑鄙無恥。

但實則許多事情都是明擺著的,正如臣一樣,臣被關在天牢之中,即便什麽都不去做,事態仍然會遵循已有的事態和章法演變下去,而臣只要清楚知道演變的原因和章法,便能知道過程和結果。”

科學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遵循既有客觀事實存在的規則,同時需要外力引導和推動。

所謂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之中,很大程度上是充分掌握和理解了,一個局域時空背景下的各種要素。

當游戲規則、事件本質、既得利益群體,推動者、接受者等等條件被相對固化,事態的演變過程和結果,都是可推導的。

就像兵棋推演,無非是將一系列量化的數據代入運算邏輯中,加以推導和演變,藉此得出一套合乎人為設置邏輯的結果。

沈雲卿是個現代人,而蘭陵的經濟盤面是他布的局,江南的經濟成分和供需關系他也熟爛於心。

剩下的就只要了解各方勢力的心態,朝廷意志的底線,就能得出一個相對範圍內的結論。

即便是皇帝不懂經濟,但是只要跟她講透大的形勢,微觀層面的東西和理論即便是文盲,皇帝同樣能得出範圍更大的結論,尤其是公孫蕓惠不是等閑之輩,在知道沈雲卿手頭的資源和布局後,豈能想不到是什麽結果。

所以只要沒有重特大的質變或量變外因,這件事最終的演變就是板上釘釘的。

唯一的質變來自女帝已經知道這把火是他沈雲卿放的,所以接下一系列過程,女帝都有可能幹預。

同時狠敲一筆竹杠的賠償金也可能打水漂,更要命的是女帝會不會事後翻臉,等兩江平息之後殺了他。

畢竟,如果女帝不知道,這件事就是一起普通的經濟問題引發的政治風波。現在女帝都知道了,在她看來,沈雲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將皇權玩弄於鼓掌間,這可是帝王最大的忌諱。

女帝來回不停地踱著,神色漸漸恢覆了平靜,看不出是喜是怒,但越是如此,越讓沈雲卿擔心後怕。

只怕女帝現在好話好說,待等把你利用完後,好一點的結果是沈萬三第二,最壞的結果是神不知鬼不覺的正常死亡。

空氣沈寂了足有一刻之久,女帝突然停下腳步說:

“去年晟兒來報,你要出海是嗎?”

聽這裏,沈雲卿嚇一跳,這是要讓他死海上啊。

“回陛下,不是臣想出海,是臣想令人經營南洲百夷的海上商路。朝廷數年南下一次,每次所獲並不令人滿意,而由於朝廷海禁,民間有錢者不能出海經商,如此既不能利用天下財力,同時也不能將外邦貨物輸入我朝,讓天下收益,故而出海可得實惠,但關鍵仍在誰管。

此外,海禁出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有好船,而且得大船,船越大,載貨越多,自持越久開的越遠,因此鉆研造船匠術也迫在眉睫。”

“這些朕都不感興趣,朕想知道,民間開放開禁利弊如何?”

“這得看如何開,臣建議,若要開禁,暫不全開,只開一兩個口子,得先搞清南洲航路與風土人情,同時出海需要人才、海圖、船只準備,非一朝一夕,故而只可先開小禁,不可貿然全開,如此非但無助於解朝廷之急,還可能徒傷性命,勞民傷財。

至於利弊,就得看陛下您怎看了?”

“你何意?”

女帝挑著眉毛有些不悅,因為按一貫的套路,沈雲卿賺錢不要命,該提條件了。

可這回不,他說:

“就中短期而言,只為賺錢的話,開海禁倒也有大利可圖,但若是長遠來看,臣建議二十年後當鼓勵百姓出海,定居南洲各地,尤其是無主之地,將其占為己有。”

“如此偏遠外世,朕要之何用。”

女帝不屑道,沈雲卿卻說:

“陛下,單從錢糧來說,占了南洲加以經營,可得當地物料,如此以我朝為紐帶,以南洲各地為產地,互通南北之有無,活絡國內增加財源的同時,也能擴大我朝之版圖。

其次,唯有我有而你沒有之物才能獨斷。南洲百夷所產物料乃我朝所沒有,且他們為防止我朝獲取種子種植,都將香料炒熟,故而我朝得花錢買,但是我朝先將那些無主之地占為己有,廣尋所需,日後我有之物便無需花錢再買。

同時嚴控國內之絲綢、茶葉、陶瓷之源,不另其外洩番邦,如此我朝可永久獲利。

其三,長遠而言,開疆拓土乃歷代帝王之不朽基業,南洲百夷雖然遠隔萬裏,但若是加以經營,其繁華並不輸中原,而且南洲百夷氣候炎熱,一年可種四季稻米,即便無法運回我朝,但是卻也不給我朝帶來財政負擔,反而可騰挪更多人力種植生產我朝之所需,豈不兩全其美。

其四,隨著工造匠術突飛猛進,日後即便是遠隔萬裏,有大船快船可用,原本一年之旅,日後只需兩月便能一個往返,又何乎遠哉。

其五,所謂番,不過是尚未開化之邦,我朝助其開化,將其歸化為我朝之民,其便是我之民。而海外無主之地多如牛毛,若能都收為我朝之地,何愁我朝不能雄視天下。

以夷洲為例,夷洲並入中原版圖已有近八百年,但卻鮮有岐民遷往,這是為何,一是朝廷斥之為蠻荒之地,無人去,二是當地氣候惡劣,只有土著。其三是朝廷也不想,總覺得投以錢糧不見產出,便不劃算。

實則不然,夷洲雖然蠻荒,卻一年可種三季稻米,足以自給自足。至於蠻荒惡劣,只需與當地土著番民融洽關系,向之討教生存之道,番民能活,為何岐民不能活,真難道是岐民高貴不易荒蠻之地?非也,根本仍在於生存之道。

最後,回到忽喇與肅汝兩族,這北方自古乃我中原之大患,為何?因為北方皆為草原,不易耕種土地居多,故而中原歷代打下之後不占,不占便是無主之地,無主之地後來者占之,然後再生禍患。

如此往覆循環周而覆始,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然後始終成為子孫後代之大患。

因而今日是肅汝、忽喇從北方南下威脅我朝,倘若改日海外世外之地,突然崛起一番邦,起兵來犯我朝,我朝難不成能南北同時大打出手,即便是戰神降世,也無力回天呀。”

沈雲卿說來說去,其實就只講了兩個核心,其一是海外容易占的無主之地得占,其二是控制貿易資源點,就是控制財源。

由於受到技術和理念制約,中國古代帝國的版圖,不算元朝,唐朝最大,明、清兩朝最大疆域也基本在唐朝鼎盛時期之下,因為通信技術和自然資源稟賦,決定了農耕時代版圖越大,管理成本越高,同時可能還要倒貼的財政壓力。

因為中華文明不是掠奪性文明,而是可持續開發包容性文明,這就決定了開疆拓土的周期性成本較高,無法像西方文明,短短兩三百年瘋狂搶劫全世界。

所以中國古代版圖的極限,就是人類農耕文明下,行政能力統治版圖的極限。

當然,會因為自然資源稟賦的差異和氣候變化,各個時期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就是這個框架。

所以歷代王朝在收拾了前朝之後,基本上就滿足與前朝的版圖,然後覺得如何如何豐功偉業,根本的原因既有國內問題,深層次是財政和技術滯後。

如果財政持續投入幾十年沒有產出,即便成功納入版圖,卻還要倒貼,去開拓土地還有什麽意義。

尤其是中國的地理位置,西北和北方不是荒漠就是草原,不是在四百毫米降水線以下,就是全年吃黃沙,而且這個四百毫米降水線還往南移,這就導致北方陸地接壤區的耕地始終在往南收縮。

而東北地區又天寒地凍,歷代漢政權為了開發東北,都是入不敷出,明朝為了經營東北,也算是拼了命,搭進去了老命,更別說是漠北、新疆、青海那一帶。

雖然早期新疆、青海、蒙古高原的自然環境要好得多,但土地的產出,總體仍不足以實現人口大範圍增長,所以只能游牧和采集。

當然,有人會說俄羅斯,沙皇頂峰時期,國土面積接近三千萬平方公裏,當然,其中還包括阿拉斯加。

但俄羅斯東擴的時候有個前提,其一是當時俄國人口已經過億,因為南美的土豆傳入,讓人口大量增值,否則天寒地凍的,肯定活不下去。

同時又恰明末清初,中國版圖基本定型,同時北方游牧民族被收服火消滅殆盡。

更缺德是康熙給蒙古人引入了喇嘛教,代替了長生天,並迫使蒙古人喪失血腥,每家得有一男丁去當和尚,而和尚不能結婚生子,所以蒙古族人口從最早期的數百萬近千萬,萎縮到了後期的百多萬,沒有人,你說這個地是你,就是你的?

而且沒有人,連基本的人力資源都無法滿足,即便沙俄東擴,清朝在農業體系下無力北伐,因為蒙古高原和關外沒有人力基礎提供後勤運輸。

再則,俄羅斯人夠狠,十六世紀末,十七世紀初,那會兒還是火繩槍的天下,轉輪燧發槍剛有,火槍對戰爭的影響不是很大。尤其是騎兵作戰,早期的火槍效果很差。

俄羅斯東擴主要依靠哥薩克騎兵,而且數量分散,幾十幾百個人就敢占幾十萬平方公裏的地,因為他們每到一處,先把女人和孩子給殺光,然後繼續走,剩下的交給後邊的大隊解決。

所以短短一百多年,就從東歐大平原,一直打到庫頁島。由於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原住民的消失,致使落入沙俄手裏。

另外更缺德是,俄國人每占一個地方,就往邊境上紮居民點,將邊境固化,等你去的時候,你的人沒了,你說這個地是你的,證據呢?反正我說我住在這裏一億年,你敢動我試試。

結果就是兩三萬清軍打尼布楚的幾百俄軍,楞是打了半天沒打死幾個,還給沙俄國人地圖開疆忽悠傻了。

農耕文明盡管比游牧文明生產效率高,但如沒有一定的土地規模,和氣候環境,人口基數,農耕文明的硬傷也很大。

無法規模化,就無法承載人口,沒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實現土地的有效控制和行政管理。

所以歷代王朝出了甘肅,青海、新疆和蒙古草原都容易丟,唐朝後期是比較離譜的。

唐朝後期把從今天從伊朗東部邊境,一直到甘肅以西,內蒙到貝加爾湖以北,河北到東三省庫頁島,一兩千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都丟了,後來連帶雲南、廣西也丟了。

合著一千七八百萬平方公裏的版圖,最後憋屈成了三四百萬平方公裏,然後就委屈了宋朝,螺螄殼裏做道場,楞憋出世界第一GDP。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