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61章禍不單行

關燈
第161章 禍不單行

稍晚宴席散去,薛伯充來到胭脂公主下榻的氈房,就和親一事再三囑咐。

“公主殿下,此此時此刻和親非同小可,還望公主殿下謹慎言行,不要辜負陛下的期許和囑托。”

楚惠兒臉上雖然蒙著紗巾,但擰著的濃眉,仍然可見焦急和憂慮,她不無擔心問:

“薛將軍,忽喇的汗王都說什麽了?”

“忽喇汗王對公主和親並無異議,臣是擔心忽喇各部首領,還有那護國師頗有微詞,故而公主殿下不可生怯,令其小覷我朝。”

其實薛伯充的擔心有些多餘,公孫蕓惠很大程度上正是看中了楚惠兒的刁蠻不講理。

換做是天下成平,萬邦來潮的太平盛世,擇一溫文爾雅賢淑聰慧的公主和親倒也是必須的。

但現在送出的人,隨時可能被忽喇騎在頭上拉屎,和親的公主就不能太軟,所以周雪琳不合適,其他公主和門閥的大家閨秀也不合適,最合適莫過舌頭長,黑話多,嘴上跑火車的的胭脂公主。

就在薛伯充給楚惠兒授計的同時,魯古圖仍在木可烈耳邊喋喋不休:

“可汗,薛伯充不懷好意,天朝皇帝令其前來送婚,分明是來耀武揚威給我族難看,此番和親決不能就此便宜了天朝皇帝。”

“那難不成讓本汗退婚,與天朝開戰嗎。”

“臣絕無此意,但一個宮女遠不足以體現我族的地位,還應該讓天朝繼續送一個真公主過來,如此才能彌補天朝對我族的怠慢。”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是再一次訛詐天朝皇帝,真到那時,送來的可就不是女人,是二十萬鐵騎,甚至是五十萬裝備精良的戰卒!”

木可烈斥責道,接著又說:

“雲中、關外兩地盡在天朝手中,哪怕只有十萬鐵騎出關之撲汗帳而來,我們在漠北的老巢都會將被他們連窩端,我們的部族會被東西切成兩段的。如果天朝再串通了肅汝,許諾他們我們的草地,我們就完了。”

“可汗,眼下雖不宜與天朝抗衡,但是不能不防日後啊。”

“那你說,怎麽個防法。”

“眼下剛剛迎娶一個宮女公主,再要讓天朝送個公主,那皇帝定然是不會同意。但是哪天肅汝若是與天朝翻臉,再讓皇帝送一個公主,這就簡單了。”

“哦,這個註意倒是不錯……”木可烈深以為意,他收斂了怒意繼續說:“護國師的意思是,肅汝收服了北狄、北胡兩部之後羽翼豐滿,以不滿足於當下,想報當年西遼之仇。”

“正是,這也是臣當年為何要與肅汝說和目的。趁天朝內亂,與肅汝說和,令其修生養息,同時我族也能從東部抽調兵馬西去應付羅哈諾。從而讓肅汝喘息,令其收服北胡、北狄兩部,現在掐指算來,已有十年有餘,再由十載,這肅汝實力再增,到那時,天朝未必有如今強勢。

不妨令設計令肅汝與天朝交戰,窺探天朝虛實,倘若天朝占據上風,我族可乘勢向天朝再索和親,並與天朝聯兵討伐肅汝,東去襲取肅汝領地。

倘若天朝不敵肅汝,我朝可做山觀虎鬥,屆時幫誰或是不幫誰,在我而不在天朝,別說一個公主,就是十個公主,天朝不給也得給。”

這忽喇由於由於人口太多,蒙古高原實在養不下這麽多人,看看今天的外蒙古國,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紀了吧,人口才兩百多萬,可想而知當下五百多萬忽喇人,哪裏能都養在蒙古高原。

因此向西、向東、向北擴散族群,最西段抵達了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最東段到達了外興安嶺北部,最北端穿過了貝加爾湖,最南端稀稀拉拉犬牙交錯分散在,關外、雲中、天山、呼延等地外圍。

這麽大的攤子,且不說通信、情報和交通滯後,光是把那些個大大小小的部落召集起來都很困難,哪裏能短時內完成動員。

這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蒙古高原的南方盡歸岐帝國所有,汗帳雖然隔著幾百公裏,但不是隔著幾百公裏大海,是草原。

薛伯充的十幾萬兵馬和幾萬庫兀圖的騎兵常年駐紮關內外,忽喇還有幾十萬人在關外、雲中和漠南放牧,這不把人撤回來,就得給岐帝國收韭菜,而且一直被人家打家門口。

木可烈本部最大的依仗,就是蒙古高原北部地區廣大的草原,和位於中亞、岐帝國、遠東三地之間,占據了最為有利的自然環境和通信貿易距離,如果老窩都給人掏了,意味著本部子民失去了放牧為生的草場,他的汗位也就名存實亡了。

岐帝國的兇悍,正是源自其強硬的作風和軍事意志,忽喇雖然龐大,但只是勉強攥在一起的面粉,缺少介質將其粘起來。

魯古圖正是知道游牧民族的劣根性,所以得要不間斷的調動各部落去找事做,懟肅汝,打羅哈諾,聯兵擴大領地的同時,讓各個部落始終處於危機之下,如此達到團結內部的目的。

通過不斷制造麻煩,繼而尋找機會,肅汝恰巧成了這塊試金石。

由於肅汝盤踞在黑龍江、吉林和遠東地區,而岐帝國占據了遼寧,忽喇控制了蒙古高原和遠東北部,而東面是日本海,結果就是肅汝被框死在東北、遠東,喪失了擴張空間。

所以在收覆北狄、北胡兩部後,就必須擴張,不擴張就沒有游牧空間,向北、向東都是忽喇各部,打了二十幾年沒有結果,而向東是大海,所以就只剩下南下一條路。

在魯古圖精心策劃之下,利用岐帝國七王內亂的檔口,神不知鬼不覺與肅汝說和,給其修生養息的時間,等著二十年後,肅汝實力見漲,讓其向南尋找戰略突破口,先讓岐朝與肅汝在東北冰天雪地裏死磕消耗,肅汝兩邊訛詐。

……

送婚使團抵達汗帳不久,時間轉眼到了四月中下旬,海通治下庒縣的播種悄然開耕。直到這時,張祥才知道沈雲卿種的是西南山裏才種的高粱,同時他也擔心起來,這高粱種出來沒人吃怎麽辦?

沒人吃就沒消費市場,沒消費市場就不能換錢,換而言之,朝廷拿去也沒用啊。

由於歷史原因,高粱的原產國來自印度,高粱最先經由緬甸進入雲貴,再由雲貴進入廣西、貴州等地,傳播速度較為緩慢,直到宋朝才開始在中原內地種植。

主要是為了利用鹽堿地和高粱相對耐旱,以增加糧食產量,所以當下中原地區,多數人不知高粱為何物。

盡管沈雲卿信誓旦旦保證鹽堿地上能種出高粱,但張祥、王曦照仍然半信半疑心有疑慮。

一直等到五月初,第一茬高粱長出苗來,張祥如吃定心丸,遂即給女帝上書,建議夏收後推廣此法。

五月十二,張祥的奏本出現在公孫蕓惠面前,疑惑與驚訝中反覆推敲著發生在海通的點滴變化,女帝仍然半信半疑難下決斷。

“歐陽,龍菲最近可有消息?”

“還沒有,按定例,若無急報,得五月十五才有一封回信。陛下是要調查海通種出高粱一事?”

“嗯,速令龍菲趕赴海通調查此事,尤其是畝產幾何,務必查清。”

“奴婢領旨。”

“另外,沈雲卿在海通買了多少地?”

“只買了三十二萬畝。”

女帝似乎並不滿意這個數字,蹙了蹙鳳眉說:

“才三十多萬畝!”

“眼下看是如此,但土地之事極為覆雜,不能一概而論。”

“嗯,言之有理。即便海通只增一百萬畝耕地,也可安置三十萬人,江淮內陸與沿海州縣若都能如此,我朝新增糧田上數千萬畝,各地土地兼並之勢頭可緩。”

“可陛下,這高粱並非中原主食,怕是收之無用,難以令世人所接受。”

“天下以朕為尊,朕食之果腹為天下先,天下人何以負朕。”

公孫蕓惠的邏輯很簡單,皇帝是九五之尊,皇室是天下的典範,皇帝禦用說好的東西,那就是好。說能吃的東西就能吃,皇帝要推廣的東西,就得推廣,更何況是人畜無害能填飽肚子的糧食。

正值女帝與歐陽羽說話時,殿外女官入殿稟報:

“啟稟陛下,兵部尚書、工部尚書求見。”

“宣。”

“是。”

待女官離去,公孫蕓惠繼續說:

“歐陽,替朕擬旨,著海通刺史王曦照,高粱熟後,送百石至神都,朕要率先垂範為天下。”

“奴婢這就擬旨。”

於是三個月後,第一批進貢的高粱被端上皇室的餐桌,但高粱畢竟是粗糧啊,口感還比小麥面差,吃慣了精白米和小麥面的女帝哪能吃得消頓頓吃粗糧,還不倒胃口。

於是三頓改一頓,再後來幹脆偷著改成了甜高粱、糯梁高,因為口感好啊,但產量低。可天下間不明事理的吃瓜群眾們繼續吃著粳高粱,心想著皇帝與民同甘共苦。

少時,範勇、林毅賢入殿覲見:

“臣參見陛下。”

二人異口同聲俯身叩拜行禮,女帝一如既往說:

“兩位愛卿平身。”

“謝陛下。”

待二人收斂禮數,公孫蕓惠問:

“兩位愛卿,何事稟報?”

範勇上前說:

“啟稟陛下剛剛得報,西遼道霧凇關以東四十裏的長城塌了,塌了三百多裏,其他各處塌方七十餘裏,已成虛設。”

“什麽!”女帝大驚失色竄了起來,忙是問:“如何塌的?”

這時林毅賢說:

“從表述判斷,是去年冬天西遼嚴寒,積雪堆積滲入墻體,天暖回溫後城墻開裂,近日又逢西遼暴雨,最終致使長城塌方。

此外西遼道長城是六十年前在前朝長城基礎之上連接而成,前後花費十八年。至今有五十餘年未曾大修,城墻多處不堪再用,急需修繕。”

“此事容朕再想想。”

女帝來回踱著,這個意外來得突然,著實令公孫蕓惠措手不及。手頭剛剛有些寬裕,現如今要修長城,這是要把她往死路上逼。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