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變通
關燈
小
中
大
登州水寨,朱應奎府邸。
張祖娥抱著自己刺繡工具去後院找杜氏請教蘇繡技藝,趙期昌則在前院大堂辦公的寢室裏,也是朱應奎的儲存公文資料的書房。
火炕上,朱應奎坐在主位,趙期昌與張渠坐在他兩側面對面而坐。
三人中間的低矮炕桌上擺著密密麻麻的碗碟,正中是一口三分銅鍋沸騰著。這是古代版本的火鍋,鼎這種東西就是煮菜用的,逐漸從大到小演變,小的能叫做釜。
曹丕這個吃貨在原鴛鴦鍋的基礎上就弄出一種叫做五熟釜的火鍋,鍋中分為五格,湯料不同煮的食材也不同。擺宴時一次加好食材將鍋擡上來,因分餐制度一人一桌一鍋,各類食材依次煮熟各有風味,故名五熟釜。
酒樓、飯館,這年頭賣火鍋也是常見現象。
現在的火鍋雖然有蔥姜辛辣湯,可沒有辣椒,總讓趙期昌感覺缺點什麽。
朱應奎依次往鍋中加著食材,趙期昌翻著一些公文和梁夢龍夾在公文裏的信,他對面的張渠則悶悶不樂,可謂是郁郁寡歡,神色憂愁。
放下梁夢龍的信,趙期昌搖搖頭,輕嘆一聲,不言語。
朱應奎也是微微搖頭,信是梁夢龍給趙期昌的,實際上還是賈應春借小輩之間的交流,給朱應奎傳遞信息:曾銑已經開始準備後事了,是時候表現站隊的技術了。
咕嘟冒泡的鍋湯散著香氣,趙期昌拿起筷子攪了攪,問對面:“師兄,何事憂愁?”
張渠搖搖頭,撇過頭去。
朱應奎臉色也不好,道:“家事,三郎莫問了。”
看張渠的憂愁摻著悲傷擔憂,可能是家中長輩問題,趙期昌點頭,看向朱應奎道:“師尊,弟子丈人那邊即將轉任即墨三營。若一切沒問題,年底前,巡撫衙門、都司府會下公文,令各衛捕倭軍集結操訓。”
登萊各衛頭頂上一級正管的是登萊兵備道員,其次是負責操訓、編制的即墨三營游擊將軍。
增加登州衛捕倭軍編制,是彭黯給出的主要利益所在。趙期昌並不擔心繼任的兵備道員會從中作梗,他說這個,只是為了打開話題。
朱應奎也攪著鍋中食材,面容平靜:“捕倭軍擴編一事三郎無須顧慮,繼任之人,京中已有了消息。算起來,也是為師的四川老鄉,就是不知與三郎是否本家同宗。”
頓了頓,他繼續說:“此人趙炳然,四川保寧府劍州人。世居建州,說不得與三郎還是本家。此人十四年三甲進士,可做下的事情,著實讓各處頭疼。”
趙期昌靜靜聽著,如果這位趙炳然真的是世居四川,很有可能也是號稱趙雲後裔的一類趙氏家族。姓趙的身在四川,不號稱自己是趙雲後裔,說實在的,都有些不符合常理。
如果這位趙炳然上任,要與趙期昌擺家宴敘輩分,不管雙方血脈真假,只要名義上頭頂上有一個老祖宗,那就是一家人。
朱應奎醞釀語言,真不好形容他的這個繼任者,良久才說:“此人下放江西新喻知縣,三年期滿政績卓越補為貴州道禦史,後因母喪守孝三年,起補為河南道禦史。然後……”
他正說著,張渠突然鼻子一抽,垂首淌淚。
張渠卷起衣袖擦著淚水,捂著口鼻腦袋輕顫著,趙期昌看著都覺得傷懷,看向朱應奎。
朱應奎又是輕嘆,道:“趙炳然以河南道監察禦史的身份,與給事中李文核查宣大文武,彈劾前任、現任督撫、軍將共一百七十七人,盡數貶裁,無一冤枉。聽京中老人說,當時以官屠稱呼此二人。”
“是故,此人受君上喜愛,擢升為順天府巡按,又因父喪而去。而這次,起補本來要去江西擔任監察禦史。不過因此人知兵,嚴法之故,朝廷應彭黯所請,補到山東來。這個人可謂執法嚴格,到時三郎莫要貪小失大,栽在這人手裏。”
母喪、父喪兩個詞從朱應奎嘴裏蹦出來,張渠哭的徹底沒了人形。
他出生時便喪母,幼年又喪父,族裏人認為他克親沒人願意收養,被叔父張瀚過繼到名下成為繼子。而現在,張瀚的正妻、張渠的繼母在京中為質,秋冬交替之際感傷寒而病重。
這種師門內部會議,作為朱應奎僅有的兩名弟子之一,總不能將張渠趕出去。
朱應奎也覺得命背,提誰不好,提趙炳然。他又不好勸什麽,與趙期昌靜靜等待,一桌美味也頓時失色,沒了胃口。
等張渠哭完,平覆狀態後,朱應奎又說:“這個趙炳然,來頭也不小。嚴嵩是袁州府東邊的分宜人,新喻縣在臨江府最西邊,兩縣共飲渝水。而彭黯呢,則是吉安府安福人,就夾在分宜、新喻縣中間。趙炳然在新喻施政得力全在治水、捕盜、平土民三樣,也造福了分宜、安福兩縣,故而嚴嵩、彭黯鄉土受其恩澤,你說會不會念這個人情?”
趙期昌有些無言,這都能扯到一起,感嘆:“好大一張網,算起來我等豈不是成了嚴黨?”
張渠紅著眼睛,聲音幹啞,強作笑容:“眼前,能成為嚴黨反倒是好事。”
朱應奎頷首:“這嚴黨還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三郎,趙炳然就任後,你如何做為師不好說什麽。但你要明白一點,趙炳然頂著官屠的名聲,決然與嚴嵩不是一條道的人。此次彭黯討來趙炳然做羽翼,就存了借趙炳然舊事,與嚴嵩表示親近的心思。這個人,嗅覺不一般,投機手段更是不同尋常。”
看著趙期昌,朱應奎正色道:“故而,趙炳然與彭黯,也不是一路人。你若跟著彭黯,可保十年太平;若跟著趙炳然,眼前雖有磨難,可不存隱患。”
這不是彭黯與趙炳然之間的選擇,而是嚴黨、與非嚴黨之間的選擇。這裏有賈應春送來的第一手情報,此時加入嚴黨,正好能趕上一波分贓,人人加官進爵。
可後患無窮,嚴嵩倒下去,所有人就會變成一層養料,騰出位置,讓另外一批人加官進爵。
趙期昌還想著抱徐階、張居正的大腿,微微皺眉問:“師尊入京後如何選?”
如果可以,他可以掛著嚴黨的帽子,然後與帶著同樣帽子的徐階一系拉關系。現在的徐階,還沒有立下山頭,把自己藏的很深。
而徐階本人的羽翼,就是今年趙鳳翼這一批進士。三年前徐階是禮部侍郎,現在轉任吏部左侍郎,同時還兼任教授翰林院庶吉士的差事。是皇帝指派的,給翰林院新人傳授經驗的人物,收下一大批一甲、二甲進士當學生,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實打實的,嘉靖在幫徐階培養羽翼。而徐階本職又是吏部左侍郎,對官位分配有一定發言權,你說你是個翰林院潛力無窮的新人,會不會投入這樣一個,還是皇帝指派的老師門下?
待這批學生成長起來,徐階自然是兵強馬壯。趙期昌一直以為徐階混在嚴嵩手底下夾著尾巴,實際上現在的徐階還沒領悟到嚴嵩的手段,正秣兵歷馬準備與嚴嵩掰腕子。
唔,第一次交鋒的結果很簡單,徐階的孫女嫁給了嚴嵩的孫子,他求和了……
而這種形勢下,京中選擇更簡單,現在跟著夏言就是死路一條,只有兩種了,一種是嚴黨,一種是中立的非嚴黨。夏言倒下去後,那就不再是夏、嚴、中立三個選擇,而是嚴、非嚴兩個選擇,雙方矛盾會更激烈,京官的日子也更難熬。
人人都有朋友,這種時候確立立場已經不是志向、節操問題,還有友情割舍問題。公的、私的,各方面關系網攪得一團糟。
至於自己如何選,朱應奎真的無法表態,因為他也不知道該怎麽選。反正夏言那邊不能去,就看嚴嵩能拋出什麽,他述職後的去向都沒確定,而這種選擇要根據當時的自身環境來選。
是故,朱應奎不言語,挽起右手袖子,給兩個徒弟夾菜。
趙期昌神色了然,都說有計劃比沒計劃要可靠,要走得遠。可影響自身的外部因素太多,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尤其是官場中人,人人都有朋友,都有舊部要照顧,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名聲、操守。到了他這個地步,很多時候已經考慮的不是自己得失,而是自己這個團體的集體得失。
見兩個弟子各有心事浮於面表,朱應奎心中感嘆,這兩個還不夠成熟,便說:“其實三郎也無須太過在意,三郎領軍的本事是硬本事,不犯大事,雖有小懲卻不會有大難。此次為師入京,會與子文兄相互照應。”
“最差,無非齊齊入嚴黨;再不濟,一人入火坑,一人在外留得自由之身。將來朝政革新之時,也能相互照顧,不至於墜落深淵。”
朱應奎的表態,有的只是無奈。中樞刮起的風暴,他們都有些難以抗拒,只能隨波逐流。
他的這句話,也是交底。
即,張瀚與他朱應奎才是生死相依的夥伴,而此前拉上關系仿佛知己的賈應春,只是一次利益結合。
這是確立這個小集團未來的路線問題,是需要慎重考慮、交底的。要將種種可能的變動考慮進來,免得因為路線相左,或誤會,使得這個小集團土崩瓦解。
這種關系未來的事情才是大事,至於朱應奎幫趙期昌找一個可以刷功勞的差事,真的不難。衛裏各家兵強馬壯以趙張兩家為首,這是基層勢力;朱應奎又是登萊兩府的實質領導人,上面彭黯那頭的關系也疏通了。
朱應奎要給趙期昌找個差事,登萊兩府各方面,哪個敢說個不字?
問題無非要找個合情合理的差事,免得朱應奎升遷後,趙期昌站不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張祖娥抱著自己刺繡工具去後院找杜氏請教蘇繡技藝,趙期昌則在前院大堂辦公的寢室裏,也是朱應奎的儲存公文資料的書房。
火炕上,朱應奎坐在主位,趙期昌與張渠坐在他兩側面對面而坐。
三人中間的低矮炕桌上擺著密密麻麻的碗碟,正中是一口三分銅鍋沸騰著。這是古代版本的火鍋,鼎這種東西就是煮菜用的,逐漸從大到小演變,小的能叫做釜。
曹丕這個吃貨在原鴛鴦鍋的基礎上就弄出一種叫做五熟釜的火鍋,鍋中分為五格,湯料不同煮的食材也不同。擺宴時一次加好食材將鍋擡上來,因分餐制度一人一桌一鍋,各類食材依次煮熟各有風味,故名五熟釜。
酒樓、飯館,這年頭賣火鍋也是常見現象。
現在的火鍋雖然有蔥姜辛辣湯,可沒有辣椒,總讓趙期昌感覺缺點什麽。
朱應奎依次往鍋中加著食材,趙期昌翻著一些公文和梁夢龍夾在公文裏的信,他對面的張渠則悶悶不樂,可謂是郁郁寡歡,神色憂愁。
放下梁夢龍的信,趙期昌搖搖頭,輕嘆一聲,不言語。
朱應奎也是微微搖頭,信是梁夢龍給趙期昌的,實際上還是賈應春借小輩之間的交流,給朱應奎傳遞信息:曾銑已經開始準備後事了,是時候表現站隊的技術了。
咕嘟冒泡的鍋湯散著香氣,趙期昌拿起筷子攪了攪,問對面:“師兄,何事憂愁?”
張渠搖搖頭,撇過頭去。
朱應奎臉色也不好,道:“家事,三郎莫問了。”
看張渠的憂愁摻著悲傷擔憂,可能是家中長輩問題,趙期昌點頭,看向朱應奎道:“師尊,弟子丈人那邊即將轉任即墨三營。若一切沒問題,年底前,巡撫衙門、都司府會下公文,令各衛捕倭軍集結操訓。”
登萊各衛頭頂上一級正管的是登萊兵備道員,其次是負責操訓、編制的即墨三營游擊將軍。
增加登州衛捕倭軍編制,是彭黯給出的主要利益所在。趙期昌並不擔心繼任的兵備道員會從中作梗,他說這個,只是為了打開話題。
朱應奎也攪著鍋中食材,面容平靜:“捕倭軍擴編一事三郎無須顧慮,繼任之人,京中已有了消息。算起來,也是為師的四川老鄉,就是不知與三郎是否本家同宗。”
頓了頓,他繼續說:“此人趙炳然,四川保寧府劍州人。世居建州,說不得與三郎還是本家。此人十四年三甲進士,可做下的事情,著實讓各處頭疼。”
趙期昌靜靜聽著,如果這位趙炳然真的是世居四川,很有可能也是號稱趙雲後裔的一類趙氏家族。姓趙的身在四川,不號稱自己是趙雲後裔,說實在的,都有些不符合常理。
如果這位趙炳然上任,要與趙期昌擺家宴敘輩分,不管雙方血脈真假,只要名義上頭頂上有一個老祖宗,那就是一家人。
朱應奎醞釀語言,真不好形容他的這個繼任者,良久才說:“此人下放江西新喻知縣,三年期滿政績卓越補為貴州道禦史,後因母喪守孝三年,起補為河南道禦史。然後……”
他正說著,張渠突然鼻子一抽,垂首淌淚。
張渠卷起衣袖擦著淚水,捂著口鼻腦袋輕顫著,趙期昌看著都覺得傷懷,看向朱應奎。
朱應奎又是輕嘆,道:“趙炳然以河南道監察禦史的身份,與給事中李文核查宣大文武,彈劾前任、現任督撫、軍將共一百七十七人,盡數貶裁,無一冤枉。聽京中老人說,當時以官屠稱呼此二人。”
“是故,此人受君上喜愛,擢升為順天府巡按,又因父喪而去。而這次,起補本來要去江西擔任監察禦史。不過因此人知兵,嚴法之故,朝廷應彭黯所請,補到山東來。這個人可謂執法嚴格,到時三郎莫要貪小失大,栽在這人手裏。”
母喪、父喪兩個詞從朱應奎嘴裏蹦出來,張渠哭的徹底沒了人形。
他出生時便喪母,幼年又喪父,族裏人認為他克親沒人願意收養,被叔父張瀚過繼到名下成為繼子。而現在,張瀚的正妻、張渠的繼母在京中為質,秋冬交替之際感傷寒而病重。
這種師門內部會議,作為朱應奎僅有的兩名弟子之一,總不能將張渠趕出去。
朱應奎也覺得命背,提誰不好,提趙炳然。他又不好勸什麽,與趙期昌靜靜等待,一桌美味也頓時失色,沒了胃口。
等張渠哭完,平覆狀態後,朱應奎又說:“這個趙炳然,來頭也不小。嚴嵩是袁州府東邊的分宜人,新喻縣在臨江府最西邊,兩縣共飲渝水。而彭黯呢,則是吉安府安福人,就夾在分宜、新喻縣中間。趙炳然在新喻施政得力全在治水、捕盜、平土民三樣,也造福了分宜、安福兩縣,故而嚴嵩、彭黯鄉土受其恩澤,你說會不會念這個人情?”
趙期昌有些無言,這都能扯到一起,感嘆:“好大一張網,算起來我等豈不是成了嚴黨?”
張渠紅著眼睛,聲音幹啞,強作笑容:“眼前,能成為嚴黨反倒是好事。”
朱應奎頷首:“這嚴黨還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三郎,趙炳然就任後,你如何做為師不好說什麽。但你要明白一點,趙炳然頂著官屠的名聲,決然與嚴嵩不是一條道的人。此次彭黯討來趙炳然做羽翼,就存了借趙炳然舊事,與嚴嵩表示親近的心思。這個人,嗅覺不一般,投機手段更是不同尋常。”
看著趙期昌,朱應奎正色道:“故而,趙炳然與彭黯,也不是一路人。你若跟著彭黯,可保十年太平;若跟著趙炳然,眼前雖有磨難,可不存隱患。”
這不是彭黯與趙炳然之間的選擇,而是嚴黨、與非嚴黨之間的選擇。這裏有賈應春送來的第一手情報,此時加入嚴黨,正好能趕上一波分贓,人人加官進爵。
可後患無窮,嚴嵩倒下去,所有人就會變成一層養料,騰出位置,讓另外一批人加官進爵。
趙期昌還想著抱徐階、張居正的大腿,微微皺眉問:“師尊入京後如何選?”
如果可以,他可以掛著嚴黨的帽子,然後與帶著同樣帽子的徐階一系拉關系。現在的徐階,還沒有立下山頭,把自己藏的很深。
而徐階本人的羽翼,就是今年趙鳳翼這一批進士。三年前徐階是禮部侍郎,現在轉任吏部左侍郎,同時還兼任教授翰林院庶吉士的差事。是皇帝指派的,給翰林院新人傳授經驗的人物,收下一大批一甲、二甲進士當學生,也是名正言順的事情。
實打實的,嘉靖在幫徐階培養羽翼。而徐階本職又是吏部左侍郎,對官位分配有一定發言權,你說你是個翰林院潛力無窮的新人,會不會投入這樣一個,還是皇帝指派的老師門下?
待這批學生成長起來,徐階自然是兵強馬壯。趙期昌一直以為徐階混在嚴嵩手底下夾著尾巴,實際上現在的徐階還沒領悟到嚴嵩的手段,正秣兵歷馬準備與嚴嵩掰腕子。
唔,第一次交鋒的結果很簡單,徐階的孫女嫁給了嚴嵩的孫子,他求和了……
而這種形勢下,京中選擇更簡單,現在跟著夏言就是死路一條,只有兩種了,一種是嚴黨,一種是中立的非嚴黨。夏言倒下去後,那就不再是夏、嚴、中立三個選擇,而是嚴、非嚴兩個選擇,雙方矛盾會更激烈,京官的日子也更難熬。
人人都有朋友,這種時候確立立場已經不是志向、節操問題,還有友情割舍問題。公的、私的,各方面關系網攪得一團糟。
至於自己如何選,朱應奎真的無法表態,因為他也不知道該怎麽選。反正夏言那邊不能去,就看嚴嵩能拋出什麽,他述職後的去向都沒確定,而這種選擇要根據當時的自身環境來選。
是故,朱應奎不言語,挽起右手袖子,給兩個徒弟夾菜。
趙期昌神色了然,都說有計劃比沒計劃要可靠,要走得遠。可影響自身的外部因素太多,很多時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尤其是官場中人,人人都有朋友,都有舊部要照顧,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名聲、操守。到了他這個地步,很多時候已經考慮的不是自己得失,而是自己這個團體的集體得失。
見兩個弟子各有心事浮於面表,朱應奎心中感嘆,這兩個還不夠成熟,便說:“其實三郎也無須太過在意,三郎領軍的本事是硬本事,不犯大事,雖有小懲卻不會有大難。此次為師入京,會與子文兄相互照應。”
“最差,無非齊齊入嚴黨;再不濟,一人入火坑,一人在外留得自由之身。將來朝政革新之時,也能相互照顧,不至於墜落深淵。”
朱應奎的表態,有的只是無奈。中樞刮起的風暴,他們都有些難以抗拒,只能隨波逐流。
他的這句話,也是交底。
即,張瀚與他朱應奎才是生死相依的夥伴,而此前拉上關系仿佛知己的賈應春,只是一次利益結合。
這是確立這個小集團未來的路線問題,是需要慎重考慮、交底的。要將種種可能的變動考慮進來,免得因為路線相左,或誤會,使得這個小集團土崩瓦解。
這種關系未來的事情才是大事,至於朱應奎幫趙期昌找一個可以刷功勞的差事,真的不難。衛裏各家兵強馬壯以趙張兩家為首,這是基層勢力;朱應奎又是登萊兩府的實質領導人,上面彭黯那頭的關系也疏通了。
朱應奎要給趙期昌找個差事,登萊兩府各方面,哪個敢說個不字?
問題無非要找個合情合理的差事,免得朱應奎升遷後,趙期昌站不腳。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