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外聖內王
關燈
小
中
大
張知縣前腳走,後腳趙鳳翼與妹子、妹夫帶著雨上門,一場讓周邊上下無不擔憂的雨。
墩中家宅,書房裏趙期昌坐在主位,趙鳳翼坐在左手一身體面又素雅的青衫、黑紗對襟衣,頭上戴著四方巾。四方巾是用竹篾做骨,多用黑紗裱裹,四四方方在趙期昌看來跟燈籠似的。
戴的時候棱角一面在前與眉心一線,非常的莊重、輕便,也別致。當然,也有拔高身形的作用。
趙鳳翼行為拘束,努力專心讀著趙期昌甩給他的資料。他讀書時沒少挨其祖父的板子,從其祖父見趙期昌後,就一直以趙期昌為榜樣鞭策趙鳳翼,真的是鞭策,你不努力就用鞭子叫你上進。
三房遭難是老爺子當初難過的一件事情,可一心想著壯大大房將趙期昌過繼為嗣子。偏偏趙期昌不低頭,成為老爺子臨死都抱怨的憾事。
趙鳳翼見趙期昌行為拘束,張承甲更不用說,恨不得擠到墻縫裏去。對於一個一心殺豬過日子的人來說,有一個進士大舅子,這壓力實在是太大。何況趙鳳翼當初就反對這抽姻,兩個人見面自然不會有什麽融洽的氣氛。
看完關於收覆河套戰事的資料以及後日出軍查倭的目的,趙鳳翼心中敬畏,但也無比緊張,他真的不敢讓自己父親上奏反對河套戰事,可趙期昌的資料已經讓他覺得這件事情的確有利可圖。可問題在於,他覺得現在不合適,又不知道如何反對。
端著茶碗,趙期昌垂眉:“行慎,眼前之事怎麽看?”
趙鳳翼推敲趙期昌話中意思,顯然是在問查倭一事,微微俯首:“回叔父,侄兒以為,此事大可為之。只是,韃虜用心險惡、深厚,此事揭發上報朝廷,君上必然震怒。若遷怒北方各地,各地督撫、官員、軍將必將遷怒於叔父大人。再者,叔父反對河套戰事,此事上報中樞暴怒,說不得會加速戰事決議。”
張承甲在這裏就裝起了木偶,至於趙期昌、趙鳳翼叔侄倆談的什麽,他聽不懂也沒心思去聽懂,處於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
趙鳳翼一席話看著在理,只是讓趙期昌笑笑:“行慎,你這心態不正。若想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就不能怕得罪人。我揭舉此事,君上或許會遷怒於北方各處,可實質上我這番舉動,對北方督撫、北軍而言,勉強算得上是救命之恩。何況,如此小肚雞腸之人,也做不到如此高位。是故,擔憂忌恨,乃杞人憂天之事。”
趙鳳翼悻悻做笑拱手:“叔父教育的是,細細想來,是侄兒想的多了些。”
趙期昌笑著擺手,道:“這也不是行慎的錯,錯在我趙家小家效出身,做什麽都看多了人眼色。這也就養成了事事之前先看人臉色,再做事的謹慎。謹慎無大錯也是對的,但對我趙家而言卻是錯的。”
趙鳳翼身子微躬、前傾:“還請叔父大人明言,侄兒中進士以來,因出乎預料,至今還渾渾噩噩,滿心思的疑惑。”
笑笑,趙期昌端起茶碗飲茶,道:“這事情說起來就覆雜了,這麽給行慎說吧。朝廷需要的是敢做事,勇於任事之人,而不是事事維諾的老實人。一個毫無主張的進士,運氣好跟著好人,也能位至公卿,做個本份傀儡,但絕無什麽好下場。若運氣不好,也就庸碌一生,毫無建樹。”
看著趙鳳翼,趙期昌緩緩道:“我只是希望行慎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而不是讓各處提起來以等閑視之的庸官。大明朝不缺庸官,缺的是敢做事,用心做事的官。這是做官,我也無什麽經驗,講的也只是自己的路子。”
趙鳳翼點著頭,趙期昌這話不新奇,很多前人都是這麽教育後人的。
趙期昌繼續說:“對於朝廷賜下的官職,用心去做盡了本份,也就問心無愧了。而流官終究是流官,我趙家不能只看眼前,還要憂慮子孫富貴。”
文官就是流官,流水一樣變動的官員,與世襲治理本地的土官、衛所官不同。升不到高位,也很難父子相承做官,不是什麽百年之計。
“我趙家猝然而起,想成為登萊高門、山東名門,要走的路還遠著呢。此乃家中子弟人人肩負的使命,是無法推卻的。我與你父,領兵從戎足以置辦家業,這方面因為是武人軍事,朝廷管的也松,我等的手可以伸的長一些。而你,潔身自好,別去沾染什麽好處,安心、竭力去做份內之事,那別人也就沒有把柄裹脅你。”
說著趙期昌伸出指頭指著北方:“咱們的君上別看縮在宮裏煉丹,可大明朝的事情都瞞不過君上。你只要不結黨、不貪財,用心做事,仕途縱是坎坷,但未來也是不可限量的。至於用度錢財,家裏給你,別拿外人一針一線就可守身嚴謹。”
“為了家中百年基業,你這個難得的進士不能庸碌,我與你父也不能庸碌做事。唯有辛勤做事的人,才會有豐厚的回報。”
說著趙期昌努嘴,問:“可知我口中的庸碌,指的是何物?”
趙鳳翼聽著這份未來的家族成員規劃,也用心思考,道:“侄兒以為,叔父指的是浮於任事,得過且過。”
趙期昌聽了不屑一笑:“你說的是罪官,依我而看,庸官則是毫無主見、志向的官,或者只會鉆研做官或者只會做事不通鉆研之事。叔父的志向是有生之年成為登萊將門領袖,而你最少也要在官場上自成一格,讓人談起都會想起你這個人,進而想到我登州趙氏門楣。這事關我趙氏名望,望行慎以家族基業為重。”
趙鳳翼聽了苦笑:“叔父大人,不是人人都敢如叔父大人那般底氣雄厚,敢強硬行事。說來不怕叔父笑話,侄兒這進士中的迷糊。放榜時,侄兒都收拾了行李準備回鄉潛讀或給家裏做點事情。這才沒能早早拜見座師,也不知怎的,上面諸位考官似乎不待見侄兒。侄兒打聽半月,才知是宮裏突然起意,拔了侄兒,這才位列進士之尊。”
他在同科進士中,已經被排擠,因為給他說話的是宮裏的司禮監僉書黃錦,被理解為花錢走了宮裏的路子,自然是閹黨中人。
趙鳳翼自知自家事,趙鼎明、王文澤擔心他與趙期昌爭奪掌舵權,可他這個進士來路不正,先天就在官場站不住腳。
趙期昌的確不怕得罪人,武人被打壓,軍士淪為賤役不假。可這不包括將門,也不包括手裏家丁又多又能打的軍將。哪怕他被奪職,朝廷還怕他回到地方為亂,也不敢隨意處死免得讓天下武人產生危機感。一個根基雄厚的武將,只要不是雄厚到一定地界,朝廷是非常優待的。
即便將你罷免,也不會堵死你回歸軍界的路。所以武官升的很快,出了事情跌的也很快。
見他訴苦,趙期昌笑的詭異:“這事情我知道,有進士身份可比沒有要好得多。過兩天朱師回登州,你隨我拜訪一番,也就明白了其中因果。”
趙鳳翼臉色瞬間糾結:“叔父知道?”
點頭,趙期昌拿起水壺給自己茶碗裏添水,笑著:“是我走通了一些門路,看來效果不錯。估計著,也與北曲山戰事有關。反正已成定局,你潔身自好,當官就行了,多想這些也無用。”
趙鳳翼心都碎了,還是難以接受這個進士身份是趙期昌弄來的說法,可看趙期昌神態不似說笑,整個人怔在那裏。
兩萬多的舉人裏,他運氣很好考中了貢士,後續考進士他一點把握都無,沒想到竟然這麽中了,還莫名其妙背負著閹黨帽子,整個人現在得知原因,直接想法就是不敢相信。
因為這不可能,那麽多舉人、貢士論背景,上萬人比他趙家路子深遠,趙期昌哪來的本事走通宮裏的路子?
見他楞神,趙期昌問:“此次衣錦歸鄉後,朝廷大致會怎麽安排行慎?”
一旁張承甲大概看明白了一點,似乎三郎走關系弄來一個進士帽子扣在趙鳳翼腦袋上。也是一瞬間,他不敢相信的同時,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既然這樣,面對一個冒牌的進士大舅子,貌似腰桿子也能挺直了……
良久,趙鳳翼才道:“侄兒排在外班墊底,按著歷來規矩吏部會等侄兒觀政後,打發下去做一縣提學研磨地方政事,再行調用之事。可黃公公在京裏面子廣,是個朝野稱頌的好人、賢人,吏部那邊估計會打發侄兒擔任知縣。”
趙期昌聽了點頭:“知縣,百裏侯。官雖小,但也是承上啟下的要害之處,更是能做實事的衙門。若無去處,我勸你去大名府。”
趙鳳翼尷尬笑著:“侄兒被人誤認是閹黨、幸進之人,同科中並無好友指點路子。若是吏部那頭有缺,侄兒就去大名府。叔父安排侄兒去大名府,莫非別有用意?”
趙期昌笑笑:“我師兄張渠,杭州人。其父張瀚,去歲年底由廬江知府調任大名府。觀其子可知人,你去大名府做事,起碼上頭不會有太多刁難,這也方便做一些事情。”
“那就聽叔父的安排,侄兒去大名府。”
趙期昌露笑,這小子聽話就好,最怕的就是中個進士回來目空一切。說真的,他現在對於進士,對一甲、二甲還當對方是人物,三甲進士他已經有些看不上眼。
到現在,他才發現在大明朝,當武人最有前途!起碼,手裏本事硬,渾身都是刺,沒人願意招惹你!甚至因為種種原因,武人在地方跋扈一些,才是生存的正確模式。
隨後,趙期昌轉贈了一幅字給趙鳳翼,寫的是‘外聖內王’四個字。
這四個字在後世已經被曲解的不成樣子,比如被說成對外一副大度慈祥乃至是軟弱的態度,對內則是各種蠻橫霸道。這是錯的,這句話是儒家修身理念之一,即對外人要仁慈大度,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是吸取自法家的理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墩中家宅,書房裏趙期昌坐在主位,趙鳳翼坐在左手一身體面又素雅的青衫、黑紗對襟衣,頭上戴著四方巾。四方巾是用竹篾做骨,多用黑紗裱裹,四四方方在趙期昌看來跟燈籠似的。
戴的時候棱角一面在前與眉心一線,非常的莊重、輕便,也別致。當然,也有拔高身形的作用。
趙鳳翼行為拘束,努力專心讀著趙期昌甩給他的資料。他讀書時沒少挨其祖父的板子,從其祖父見趙期昌後,就一直以趙期昌為榜樣鞭策趙鳳翼,真的是鞭策,你不努力就用鞭子叫你上進。
三房遭難是老爺子當初難過的一件事情,可一心想著壯大大房將趙期昌過繼為嗣子。偏偏趙期昌不低頭,成為老爺子臨死都抱怨的憾事。
趙鳳翼見趙期昌行為拘束,張承甲更不用說,恨不得擠到墻縫裏去。對於一個一心殺豬過日子的人來說,有一個進士大舅子,這壓力實在是太大。何況趙鳳翼當初就反對這抽姻,兩個人見面自然不會有什麽融洽的氣氛。
看完關於收覆河套戰事的資料以及後日出軍查倭的目的,趙鳳翼心中敬畏,但也無比緊張,他真的不敢讓自己父親上奏反對河套戰事,可趙期昌的資料已經讓他覺得這件事情的確有利可圖。可問題在於,他覺得現在不合適,又不知道如何反對。
端著茶碗,趙期昌垂眉:“行慎,眼前之事怎麽看?”
趙鳳翼推敲趙期昌話中意思,顯然是在問查倭一事,微微俯首:“回叔父,侄兒以為,此事大可為之。只是,韃虜用心險惡、深厚,此事揭發上報朝廷,君上必然震怒。若遷怒北方各地,各地督撫、官員、軍將必將遷怒於叔父大人。再者,叔父反對河套戰事,此事上報中樞暴怒,說不得會加速戰事決議。”
張承甲在這裏就裝起了木偶,至於趙期昌、趙鳳翼叔侄倆談的什麽,他聽不懂也沒心思去聽懂,處於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
趙鳳翼一席話看著在理,只是讓趙期昌笑笑:“行慎,你這心態不正。若想在官場上有一番作為,就不能怕得罪人。我揭舉此事,君上或許會遷怒於北方各處,可實質上我這番舉動,對北方督撫、北軍而言,勉強算得上是救命之恩。何況,如此小肚雞腸之人,也做不到如此高位。是故,擔憂忌恨,乃杞人憂天之事。”
趙鳳翼悻悻做笑拱手:“叔父教育的是,細細想來,是侄兒想的多了些。”
趙期昌笑著擺手,道:“這也不是行慎的錯,錯在我趙家小家效出身,做什麽都看多了人眼色。這也就養成了事事之前先看人臉色,再做事的謹慎。謹慎無大錯也是對的,但對我趙家而言卻是錯的。”
趙鳳翼身子微躬、前傾:“還請叔父大人明言,侄兒中進士以來,因出乎預料,至今還渾渾噩噩,滿心思的疑惑。”
笑笑,趙期昌端起茶碗飲茶,道:“這事情說起來就覆雜了,這麽給行慎說吧。朝廷需要的是敢做事,勇於任事之人,而不是事事維諾的老實人。一個毫無主張的進士,運氣好跟著好人,也能位至公卿,做個本份傀儡,但絕無什麽好下場。若運氣不好,也就庸碌一生,毫無建樹。”
看著趙鳳翼,趙期昌緩緩道:“我只是希望行慎做一個有本事的人,而不是讓各處提起來以等閑視之的庸官。大明朝不缺庸官,缺的是敢做事,用心做事的官。這是做官,我也無什麽經驗,講的也只是自己的路子。”
趙鳳翼點著頭,趙期昌這話不新奇,很多前人都是這麽教育後人的。
趙期昌繼續說:“對於朝廷賜下的官職,用心去做盡了本份,也就問心無愧了。而流官終究是流官,我趙家不能只看眼前,還要憂慮子孫富貴。”
文官就是流官,流水一樣變動的官員,與世襲治理本地的土官、衛所官不同。升不到高位,也很難父子相承做官,不是什麽百年之計。
“我趙家猝然而起,想成為登萊高門、山東名門,要走的路還遠著呢。此乃家中子弟人人肩負的使命,是無法推卻的。我與你父,領兵從戎足以置辦家業,這方面因為是武人軍事,朝廷管的也松,我等的手可以伸的長一些。而你,潔身自好,別去沾染什麽好處,安心、竭力去做份內之事,那別人也就沒有把柄裹脅你。”
說著趙期昌伸出指頭指著北方:“咱們的君上別看縮在宮裏煉丹,可大明朝的事情都瞞不過君上。你只要不結黨、不貪財,用心做事,仕途縱是坎坷,但未來也是不可限量的。至於用度錢財,家裏給你,別拿外人一針一線就可守身嚴謹。”
“為了家中百年基業,你這個難得的進士不能庸碌,我與你父也不能庸碌做事。唯有辛勤做事的人,才會有豐厚的回報。”
說著趙期昌努嘴,問:“可知我口中的庸碌,指的是何物?”
趙鳳翼聽著這份未來的家族成員規劃,也用心思考,道:“侄兒以為,叔父指的是浮於任事,得過且過。”
趙期昌聽了不屑一笑:“你說的是罪官,依我而看,庸官則是毫無主見、志向的官,或者只會鉆研做官或者只會做事不通鉆研之事。叔父的志向是有生之年成為登萊將門領袖,而你最少也要在官場上自成一格,讓人談起都會想起你這個人,進而想到我登州趙氏門楣。這事關我趙氏名望,望行慎以家族基業為重。”
趙鳳翼聽了苦笑:“叔父大人,不是人人都敢如叔父大人那般底氣雄厚,敢強硬行事。說來不怕叔父笑話,侄兒這進士中的迷糊。放榜時,侄兒都收拾了行李準備回鄉潛讀或給家裏做點事情。這才沒能早早拜見座師,也不知怎的,上面諸位考官似乎不待見侄兒。侄兒打聽半月,才知是宮裏突然起意,拔了侄兒,這才位列進士之尊。”
他在同科進士中,已經被排擠,因為給他說話的是宮裏的司禮監僉書黃錦,被理解為花錢走了宮裏的路子,自然是閹黨中人。
趙鳳翼自知自家事,趙鼎明、王文澤擔心他與趙期昌爭奪掌舵權,可他這個進士來路不正,先天就在官場站不住腳。
趙期昌的確不怕得罪人,武人被打壓,軍士淪為賤役不假。可這不包括將門,也不包括手裏家丁又多又能打的軍將。哪怕他被奪職,朝廷還怕他回到地方為亂,也不敢隨意處死免得讓天下武人產生危機感。一個根基雄厚的武將,只要不是雄厚到一定地界,朝廷是非常優待的。
即便將你罷免,也不會堵死你回歸軍界的路。所以武官升的很快,出了事情跌的也很快。
見他訴苦,趙期昌笑的詭異:“這事情我知道,有進士身份可比沒有要好得多。過兩天朱師回登州,你隨我拜訪一番,也就明白了其中因果。”
趙鳳翼臉色瞬間糾結:“叔父知道?”
點頭,趙期昌拿起水壺給自己茶碗裏添水,笑著:“是我走通了一些門路,看來效果不錯。估計著,也與北曲山戰事有關。反正已成定局,你潔身自好,當官就行了,多想這些也無用。”
趙鳳翼心都碎了,還是難以接受這個進士身份是趙期昌弄來的說法,可看趙期昌神態不似說笑,整個人怔在那裏。
兩萬多的舉人裏,他運氣很好考中了貢士,後續考進士他一點把握都無,沒想到竟然這麽中了,還莫名其妙背負著閹黨帽子,整個人現在得知原因,直接想法就是不敢相信。
因為這不可能,那麽多舉人、貢士論背景,上萬人比他趙家路子深遠,趙期昌哪來的本事走通宮裏的路子?
見他楞神,趙期昌問:“此次衣錦歸鄉後,朝廷大致會怎麽安排行慎?”
一旁張承甲大概看明白了一點,似乎三郎走關系弄來一個進士帽子扣在趙鳳翼腦袋上。也是一瞬間,他不敢相信的同時,也大大的松了一口氣。既然這樣,面對一個冒牌的進士大舅子,貌似腰桿子也能挺直了……
良久,趙鳳翼才道:“侄兒排在外班墊底,按著歷來規矩吏部會等侄兒觀政後,打發下去做一縣提學研磨地方政事,再行調用之事。可黃公公在京裏面子廣,是個朝野稱頌的好人、賢人,吏部那邊估計會打發侄兒擔任知縣。”
趙期昌聽了點頭:“知縣,百裏侯。官雖小,但也是承上啟下的要害之處,更是能做實事的衙門。若無去處,我勸你去大名府。”
趙鳳翼尷尬笑著:“侄兒被人誤認是閹黨、幸進之人,同科中並無好友指點路子。若是吏部那頭有缺,侄兒就去大名府。叔父安排侄兒去大名府,莫非別有用意?”
趙期昌笑笑:“我師兄張渠,杭州人。其父張瀚,去歲年底由廬江知府調任大名府。觀其子可知人,你去大名府做事,起碼上頭不會有太多刁難,這也方便做一些事情。”
“那就聽叔父的安排,侄兒去大名府。”
趙期昌露笑,這小子聽話就好,最怕的就是中個進士回來目空一切。說真的,他現在對於進士,對一甲、二甲還當對方是人物,三甲進士他已經有些看不上眼。
到現在,他才發現在大明朝,當武人最有前途!起碼,手裏本事硬,渾身都是刺,沒人願意招惹你!甚至因為種種原因,武人在地方跋扈一些,才是生存的正確模式。
隨後,趙期昌轉贈了一幅字給趙鳳翼,寫的是‘外聖內王’四個字。
這四個字在後世已經被曲解的不成樣子,比如被說成對外一副大度慈祥乃至是軟弱的態度,對內則是各種蠻橫霸道。這是錯的,這句話是儒家修身理念之一,即對外人要仁慈大度,對自己要嚴格要求,是吸取自法家的理念。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