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破落戶
關燈
小
中
大
次日一早,在慶童教導下,趙期昌練習開弓姿勢。
對於箭術,慶童的見解更簡單,要手熟、身熟、心熟,以達到‘忘弓’為最高境界。最重兩樣,前期打基礎,以及不斷的練習,增加與弓的磨合度。以達到拿到弓射擊,如心使臂一般。
這就是普通人的極限,依照慶童的說法,要達到神射手的地步,還需要天賦。天賦這種東西,是苦求不來的。
趙期昌也聽過類似的話,如自古槍兵多苦逼,而弓兵則是自古弓兵多掛逼。如開外掛一樣,能完成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奇跡。
如百步穿楊,李廣射虎等等故事。
等趙大勇將小麥磨了面回來,做了鍋盔,才開始一天的早飯。
普通百姓家這個季節吃的也以大白菜、卷心菜、蘿蔔為主,沒有土豆辣椒西紅柿,其他蔬菜多是夏季腌制或曬幹的。
一鍋燉白菜,就這熱乎乎的鍋盔吃了起來。
鍋盔是軍中制式幹糧,行軍時由軍士攜帶,以最短五日為限。其實,也就這麽規定罷了,如今吃香的募兵即戰兵,也不見得能帶足軍糧。
鍋盔中夾著白菜,趙期昌大口嚼著,聽著慶童與趙大勇出主意。
現在墩軍名額以家丁充任,能占掉七名,還缺十二名墩軍。若站穩腳,會將家丁從墩軍序列撤離,從隸屬軍戶處,補足墩軍、軍餘。
這也是今早做鍋盔的原因,他們要出城去各千戶所、百戶所召集活不下去的軍戶。其實,尋常軍戶根本保不住軍田,不是被軍官占了,就是被士紳占了,大頭還在士紳。
軍戶比佃戶還苦,只能像佃戶那樣租田種,但衛裏有事依舊跑不了,這就是軍戶密集逃亡的原因。無他,活不下去。
“白石墩免稅五年,老爺若收三成租子,今日估摸著能募集二十戶。”
慶童端著竹筒飲茶,計算著得失:“白石墩不比他處,他處這類免稅狀況下,老爺收四成也有的是人。在四成上,白石墩有危險免除一成,又要出丁操訓……再減一成。如此,收兩成的租子,才好辦事。”
老道士在一旁聽著,這與管理道觀是一個道理。道門雖然不像佛門那樣能攢錢弄下大片的寺產,但也是有不錯的田產來過日子。
慶童頓了頓,又說:“還有一個隱憂,若白石墩只是看起來有危險,實際上卻安穩。以後要增租子,便是麻煩事。”
趙期昌擺手,咽下後說:“就兩成租子,對軍戶來說收的還不如稅多,還是免租的。咱過去就圖個安穩,掙錢與否倒是小事兒。”
慶童搖頭:“就怕衛裏給的糧食不足,來年青黃不接時,活不下去。”
“沒錢就借,乘眼前糧食便宜,雜糧、陳糧,咱還能買個二十石。”
二十石糧食,讓慶童與趙大勇有些詫異,都知道三房落魄,沒想到還是有料的。
老道士旁聽不發一言,吃飽喝足後提著劍離去。
趙大勇洗涮鍋碗,趙期昌與慶童準備幹糧,竈房裏沒了看家的,趙期昌也只能將全部身價裝在背簍裏,白花花一片銀子,晃得慶童眼花。
衛裏各處就為白石墩湊了那麽些錢,買兩頭牛後,剩下的銀子能買十幾石糧食就頂天了。
上次買糧的糧店,慶童背著背簍,背簍裏除了銀子、幹糧外,還有他與趙期昌的弓,依舊一襲皮甲,戴著大檐勇字盔。
趙大勇的鉚釘鐵葉子罩甲也穿在身上,掛著腰刀,提著紅纓槍,頭盔與慶童一樣。就是盔甲老了些,趙家家丁普遍多是半身罩甲,看著鐵葉子威風凜凜,實際上都是老古董,國朝之初遺留至今的玩意兒。
兩個武裝軍士跟著,也把何掌櫃嚇了一跳。
“幾十石?”
大買賣,領著趙期昌三人去店後的院落裏談,還不忘咋呼一句‘上好茶!’
大宗買賣有大宗買賣的談法,看著糧價單子,的確是良心價,趙期昌道:“咱都是破落戶,吃不起好糧。掌櫃店裏積存的陳糧,凡是人能吃,咱就能要。這價錢,若每石再減三十文錢,咱要陳米十石,麥十石,各類豆料十石,高粱能要二十石。”
標價單位是官錢,算賬時小錢再換算官錢。
何掌櫃皺眉,趙期昌這一口咬掉一千五百文,也就是二兩多銀子。不算誇張,可心中不爽,畢竟這是商人的本能,道:“趙百戶這價要的狠了些,敝人也是拿著良心做買賣,陳糧最早也是前年秋收的糧。不會有超過兩年半之陳糧,賣不出的,也會在入冬前賣到酒坊裏去。所以,店裏的陳糧最多兩年日子,與其他店三年、四年生蛆、黴變腐朽的陳糧,不一樣。”
趙期昌聽著飲一口茶,笑道:“何掌櫃,帳不能這麽算。賣給酒坊的價,能與眼前的並論?況且,各處糧店賣出的糧食吃死了人,衙門裏也是有說法的。今年,咱山東的糧食買賣不景氣,這是不能否認的。”
何掌櫃點頭,的確。今年河南、山東開春大旱,朝廷又免了糧稅,導致百姓手裏有餘糧。曹濮之地白蓮教的田斌夫婦也是因此覺得能舉大事,就鬧了一陣。倒是讓城裏的糧價飛升了一陣,可朝廷平定的實在是快,糧價不上不下顯得尷尬。
見他沈吟,趙期昌又開口:“這麽說吧,樹挪死人挪活,窮則思變。咱當這個百戶,打開始就沒吃軍田的心思。手裏有場地,有勞力,什麽買賣做不得?購買如此多的陳糧,一是填肚子,二是準備開個酒坊。”
何掌櫃露笑:“好路子,趙百戶貨殖有術。就是不知,與這買糧有什麽關系?”
一樣的道理,很多話都是不能當真的,趙期昌不相信趙鼎明養馬隊家丁的話,卻相信趙鼎明有這類心思。他也是有這類心思,具體能不能幹,還要看後面的情況。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所以,他的話,何掌櫃也是姑且信之。
飲一口茶,趙期昌道:“若咱的酒坊能辦起來,以後的糧食只從何掌櫃這裏進。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湧泉說不上,咱從何掌櫃這裏進糧食,價錢能比各處酒坊的進價高五分。”
新糧上市時,最近幾年的價格徘徊在一石四五錢銀子,但眼前糧食一石就能漲到六錢,來年青黃不接時能飆升到七八錢。
覆雜到混亂的貨幣體系,就是如此讓人頭疼。
何掌櫃沈思片刻:“一石降價二十五文,不能再多了。”
趙期昌也理解商人的心思,爭這幾文錢不僅僅是利益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一個商人顏面的問題,便笑說:“成,如此多的糧食,還要勞煩何掌櫃運輸到城東三十裏白石墩。”
“本縣內運輸糧食上門,本就是份內之事。只是糧食如此之多,還要勞煩趙百戶差遣得力人手,協助裝卸。”
借人力,也是裝糧食時讓趙期昌這邊看明白成色、份量。
隨即何掌櫃寫書契,趙期昌交了十兩訂金,提筆簽字,畫押。
趙期昌三字工整,花押倒是讓何掌櫃一楞,是個篆字秦。認了半天,才認出這個篆字,不由高看一眼。
尋常農夫附庸風雅也會給自己設計一個鋤頭釘耙花押,這是個人信用憑證所在,用字做花押務必要繁覆有風格。實在不放心,就壓手印吧。
待何掌櫃畫押署名後,兩人各持一份兒,算是把買賣談攏了。
離開糧店,順著東門大街出東門,城門前趙期昌亮了自己的百戶告身與軍籍堪合,帶著人順順利利出城。
“這可是十兩銀子,保管好了。”
書契遞給慶童,趙期昌已經可以看到遠處蔚藍的大海,遠遠望去日光下如同藍寶石一樣光亮、飽滿。
“好想看看海……”
嘀咕一句,趙期昌將竹鬥笠戴上,向著城外十裏處的中千戶所趕去。
登州衛很大,下屬八個千戶所,最東邊百裏外的福山千戶所本名中前千戶所,遷到福山後改名,依舊隸屬在登州衛。
衛、千戶所之間,還有一種加強千戶所,下屬兩三個千戶所,叫做守禦、備禦千戶所,有專職。多設立在關卡險要處,不由衛管,直屬於都司府。陸地上的叫做守禦,海邊重要據點的加強千戶所叫做備禦。
國朝之初,登州就是這種加強千戶所,因為山東鬧倭患,便在山東布置了一連串的衛所,登州所當時就升格上來,成了有名的大衛。登州,也因為海防重要性,可以威懾朝鮮、控扼渤海,升格為府,並建立龐大的登州水寨。
相對於內地軍戶,山東的衛所因為設立之初就有這類潛在用意,軍戶與衛所就在一起,住的地方就是邊疆。而不像很多內地腹心地區的衛所,軍戶民戶雜居,也因為腹心沒有衛戍軍務。這類軍戶是最倒黴的,往往父死子繼去數千裏之外的邊塞做事情。
而且為了防止宗族勢大,西北腹心區域的軍戶去東南,東南的去西南,西南的去東北,交叉調派,軍戶苦不堪言。
為了防止腹心區域的軍戶逃亡,又有垛集法,類似保甲制度。三戶編為一個垛,為朝廷提供一個正軍。若逃了,就由其他兩家出丁。這類家庭都是住在一起的,要逃都是一起逃。
中千戶所,就是一個大鎮子。
恰逢趕集日,前後兩條大街上趕集者密集,趙期昌走在後街,在一條小巷駐步,這是葫蘆巷子,他以前的家所在。
“老爺?”
慶童低聲問一句,趙期昌搖搖頭,邁步。
為了給六郎治病,宅子就抵賣給了族裏二房的人。二房的人年前就逃了,院落充到衛裏成了公產。
能住在千戶所這類小型城池裏的人,自然不會被趙期昌的條件所打動。
環繞千戶所周邊的村莊、百戶所,才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看了一眼原來家的門面,趙期昌越發的心急,只想早日趕往白石墩。那裏再危險,也是他的地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對於箭術,慶童的見解更簡單,要手熟、身熟、心熟,以達到‘忘弓’為最高境界。最重兩樣,前期打基礎,以及不斷的練習,增加與弓的磨合度。以達到拿到弓射擊,如心使臂一般。
這就是普通人的極限,依照慶童的說法,要達到神射手的地步,還需要天賦。天賦這種東西,是苦求不來的。
趙期昌也聽過類似的話,如自古槍兵多苦逼,而弓兵則是自古弓兵多掛逼。如開外掛一樣,能完成很多超乎常人理解的奇跡。
如百步穿楊,李廣射虎等等故事。
等趙大勇將小麥磨了面回來,做了鍋盔,才開始一天的早飯。
普通百姓家這個季節吃的也以大白菜、卷心菜、蘿蔔為主,沒有土豆辣椒西紅柿,其他蔬菜多是夏季腌制或曬幹的。
一鍋燉白菜,就這熱乎乎的鍋盔吃了起來。
鍋盔是軍中制式幹糧,行軍時由軍士攜帶,以最短五日為限。其實,也就這麽規定罷了,如今吃香的募兵即戰兵,也不見得能帶足軍糧。
鍋盔中夾著白菜,趙期昌大口嚼著,聽著慶童與趙大勇出主意。
現在墩軍名額以家丁充任,能占掉七名,還缺十二名墩軍。若站穩腳,會將家丁從墩軍序列撤離,從隸屬軍戶處,補足墩軍、軍餘。
這也是今早做鍋盔的原因,他們要出城去各千戶所、百戶所召集活不下去的軍戶。其實,尋常軍戶根本保不住軍田,不是被軍官占了,就是被士紳占了,大頭還在士紳。
軍戶比佃戶還苦,只能像佃戶那樣租田種,但衛裏有事依舊跑不了,這就是軍戶密集逃亡的原因。無他,活不下去。
“白石墩免稅五年,老爺若收三成租子,今日估摸著能募集二十戶。”
慶童端著竹筒飲茶,計算著得失:“白石墩不比他處,他處這類免稅狀況下,老爺收四成也有的是人。在四成上,白石墩有危險免除一成,又要出丁操訓……再減一成。如此,收兩成的租子,才好辦事。”
老道士在一旁聽著,這與管理道觀是一個道理。道門雖然不像佛門那樣能攢錢弄下大片的寺產,但也是有不錯的田產來過日子。
慶童頓了頓,又說:“還有一個隱憂,若白石墩只是看起來有危險,實際上卻安穩。以後要增租子,便是麻煩事。”
趙期昌擺手,咽下後說:“就兩成租子,對軍戶來說收的還不如稅多,還是免租的。咱過去就圖個安穩,掙錢與否倒是小事兒。”
慶童搖頭:“就怕衛裏給的糧食不足,來年青黃不接時,活不下去。”
“沒錢就借,乘眼前糧食便宜,雜糧、陳糧,咱還能買個二十石。”
二十石糧食,讓慶童與趙大勇有些詫異,都知道三房落魄,沒想到還是有料的。
老道士旁聽不發一言,吃飽喝足後提著劍離去。
趙大勇洗涮鍋碗,趙期昌與慶童準備幹糧,竈房裏沒了看家的,趙期昌也只能將全部身價裝在背簍裏,白花花一片銀子,晃得慶童眼花。
衛裏各處就為白石墩湊了那麽些錢,買兩頭牛後,剩下的銀子能買十幾石糧食就頂天了。
上次買糧的糧店,慶童背著背簍,背簍裏除了銀子、幹糧外,還有他與趙期昌的弓,依舊一襲皮甲,戴著大檐勇字盔。
趙大勇的鉚釘鐵葉子罩甲也穿在身上,掛著腰刀,提著紅纓槍,頭盔與慶童一樣。就是盔甲老了些,趙家家丁普遍多是半身罩甲,看著鐵葉子威風凜凜,實際上都是老古董,國朝之初遺留至今的玩意兒。
兩個武裝軍士跟著,也把何掌櫃嚇了一跳。
“幾十石?”
大買賣,領著趙期昌三人去店後的院落裏談,還不忘咋呼一句‘上好茶!’
大宗買賣有大宗買賣的談法,看著糧價單子,的確是良心價,趙期昌道:“咱都是破落戶,吃不起好糧。掌櫃店裏積存的陳糧,凡是人能吃,咱就能要。這價錢,若每石再減三十文錢,咱要陳米十石,麥十石,各類豆料十石,高粱能要二十石。”
標價單位是官錢,算賬時小錢再換算官錢。
何掌櫃皺眉,趙期昌這一口咬掉一千五百文,也就是二兩多銀子。不算誇張,可心中不爽,畢竟這是商人的本能,道:“趙百戶這價要的狠了些,敝人也是拿著良心做買賣,陳糧最早也是前年秋收的糧。不會有超過兩年半之陳糧,賣不出的,也會在入冬前賣到酒坊裏去。所以,店裏的陳糧最多兩年日子,與其他店三年、四年生蛆、黴變腐朽的陳糧,不一樣。”
趙期昌聽著飲一口茶,笑道:“何掌櫃,帳不能這麽算。賣給酒坊的價,能與眼前的並論?況且,各處糧店賣出的糧食吃死了人,衙門裏也是有說法的。今年,咱山東的糧食買賣不景氣,這是不能否認的。”
何掌櫃點頭,的確。今年河南、山東開春大旱,朝廷又免了糧稅,導致百姓手裏有餘糧。曹濮之地白蓮教的田斌夫婦也是因此覺得能舉大事,就鬧了一陣。倒是讓城裏的糧價飛升了一陣,可朝廷平定的實在是快,糧價不上不下顯得尷尬。
見他沈吟,趙期昌又開口:“這麽說吧,樹挪死人挪活,窮則思變。咱當這個百戶,打開始就沒吃軍田的心思。手裏有場地,有勞力,什麽買賣做不得?購買如此多的陳糧,一是填肚子,二是準備開個酒坊。”
何掌櫃露笑:“好路子,趙百戶貨殖有術。就是不知,與這買糧有什麽關系?”
一樣的道理,很多話都是不能當真的,趙期昌不相信趙鼎明養馬隊家丁的話,卻相信趙鼎明有這類心思。他也是有這類心思,具體能不能幹,還要看後面的情況。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所以,他的話,何掌櫃也是姑且信之。
飲一口茶,趙期昌道:“若咱的酒坊能辦起來,以後的糧食只從何掌櫃這裏進。有道是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湧泉說不上,咱從何掌櫃這裏進糧食,價錢能比各處酒坊的進價高五分。”
新糧上市時,最近幾年的價格徘徊在一石四五錢銀子,但眼前糧食一石就能漲到六錢,來年青黃不接時能飆升到七八錢。
覆雜到混亂的貨幣體系,就是如此讓人頭疼。
何掌櫃沈思片刻:“一石降價二十五文,不能再多了。”
趙期昌也理解商人的心思,爭這幾文錢不僅僅是利益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一個商人顏面的問題,便笑說:“成,如此多的糧食,還要勞煩何掌櫃運輸到城東三十裏白石墩。”
“本縣內運輸糧食上門,本就是份內之事。只是糧食如此之多,還要勞煩趙百戶差遣得力人手,協助裝卸。”
借人力,也是裝糧食時讓趙期昌這邊看明白成色、份量。
隨即何掌櫃寫書契,趙期昌交了十兩訂金,提筆簽字,畫押。
趙期昌三字工整,花押倒是讓何掌櫃一楞,是個篆字秦。認了半天,才認出這個篆字,不由高看一眼。
尋常農夫附庸風雅也會給自己設計一個鋤頭釘耙花押,這是個人信用憑證所在,用字做花押務必要繁覆有風格。實在不放心,就壓手印吧。
待何掌櫃畫押署名後,兩人各持一份兒,算是把買賣談攏了。
離開糧店,順著東門大街出東門,城門前趙期昌亮了自己的百戶告身與軍籍堪合,帶著人順順利利出城。
“這可是十兩銀子,保管好了。”
書契遞給慶童,趙期昌已經可以看到遠處蔚藍的大海,遠遠望去日光下如同藍寶石一樣光亮、飽滿。
“好想看看海……”
嘀咕一句,趙期昌將竹鬥笠戴上,向著城外十裏處的中千戶所趕去。
登州衛很大,下屬八個千戶所,最東邊百裏外的福山千戶所本名中前千戶所,遷到福山後改名,依舊隸屬在登州衛。
衛、千戶所之間,還有一種加強千戶所,下屬兩三個千戶所,叫做守禦、備禦千戶所,有專職。多設立在關卡險要處,不由衛管,直屬於都司府。陸地上的叫做守禦,海邊重要據點的加強千戶所叫做備禦。
國朝之初,登州就是這種加強千戶所,因為山東鬧倭患,便在山東布置了一連串的衛所,登州所當時就升格上來,成了有名的大衛。登州,也因為海防重要性,可以威懾朝鮮、控扼渤海,升格為府,並建立龐大的登州水寨。
相對於內地軍戶,山東的衛所因為設立之初就有這類潛在用意,軍戶與衛所就在一起,住的地方就是邊疆。而不像很多內地腹心地區的衛所,軍戶民戶雜居,也因為腹心沒有衛戍軍務。這類軍戶是最倒黴的,往往父死子繼去數千裏之外的邊塞做事情。
而且為了防止宗族勢大,西北腹心區域的軍戶去東南,東南的去西南,西南的去東北,交叉調派,軍戶苦不堪言。
為了防止腹心區域的軍戶逃亡,又有垛集法,類似保甲制度。三戶編為一個垛,為朝廷提供一個正軍。若逃了,就由其他兩家出丁。這類家庭都是住在一起的,要逃都是一起逃。
中千戶所,就是一個大鎮子。
恰逢趕集日,前後兩條大街上趕集者密集,趙期昌走在後街,在一條小巷駐步,這是葫蘆巷子,他以前的家所在。
“老爺?”
慶童低聲問一句,趙期昌搖搖頭,邁步。
為了給六郎治病,宅子就抵賣給了族裏二房的人。二房的人年前就逃了,院落充到衛裏成了公產。
能住在千戶所這類小型城池裏的人,自然不會被趙期昌的條件所打動。
環繞千戶所周邊的村莊、百戶所,才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看了一眼原來家的門面,趙期昌越發的心急,只想早日趕往白石墩。那裏再危險,也是他的地盤。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