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浪花 (2)
關燈
小
中
大
後瞧向臺邊的圓性。
「把刀給我。」
圓性聽了一呆,但馬上明白荊裂在想什麽,只因他也同樣能代入雷九諦此刻的心情。圓性一言不發,把倭刀拋到臺上。
荊裂接過倭刀,緩緩拔出那長長的刃身,然後將刀鞘拋到一旁。
看見荊裂手上的刃光,雷九諦笑了。從來只有滿腔怨念的他,此刻竟然向荊裂投以感激的眼神。
他接著把單刀舉起來,擺出準備出擊之勢。
在臺下的練飛虹,看見宿敵這模樣,亦不禁心生敬意。
——我被這樣的家夥擊敗過,不必感到羞恥。
燕橫這時也從雷九諦身上,看見師父何自聖的不屈身影。
童靜流下了淚水。她始終沒有機會向雷九諦的「教導」說一句感謝。但她知道自己永遠忘不了這個人。
荊裂的表情依然平靜。但他雙腿漸漸彎下來。腰背弓起如貓。雙手輕輕挽著倭刀,斜斜垂在身前腿膝之下的位置。全身處於一種既放松卻又蘊藏爆發能量的微妙狀態。與雷九諦那不自然的「神降」狀態相反,荊裂這個姿勢仿佛暗暗與天地融合,順乎大自然的法則道理而成形。
「浪花斬鐵勢」的起手式。而且是第一次在雙足雙手都能運用自如之下擺出來。
雷九諦看見後咧齒而笑。但那笑容有些淒酸。
因為固執的求勝欲望,他放棄了正面迎擊「浪花斬鐵勢」,而選擇搶攻戰法。被偏執淹沒了本我,而結果也為荊裂的反策戰勝,雷九諦挫敗於心思計策與那小小一招短刀反割之下,心裏懊悔不已。
他想:要是一開始堂堂正正地接「浪花斬鐵勢」,未必沒有勝機。而且必定沒有遺憾。
可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如今荊裂讓他再睹這驚世刀招,雷九諦心裏有股莫名的安慰與感激。
這瞬間,世上就像只餘擂臺上兩人。
下一刻,雷九諦的臉再次生起變化。
最後的「神降」。雷九諦那惡鬼臨身模樣,比從前任何一次更要淒厲。
強烈的自我催眠之下,左足痛楚截然消失。握刀的手也不再顏抖。
雷九諦僅靠一條右腿跳步,往荊裂沖過去——這本來是很可笑的動作,但在「神降」的詭奇速度之下,仍然具有驚人的威勢。
雷九締發出猶如鬼哭神號的尖叫,全場觀客為之耳膜生痛!
他舉刀。
同時荊裂亦發動。
面對當下的雷九諦,荊裂根本不必使出全力全速也能夠擊敗;但為了表達敬意,他仍以十成的力量發出「浪花斬鐵勢」。
——歷來最強的一次。
荊裂雙腿向前跳躍的同時,心靈「借相」於翻湧的浪潛,身體隨勢旋轉。
這次轉體也跟以往不一樣。過去的「浪花斬鐵勢」只有左右旋轉與上下翻滾兩種;可是現在荊裂能以雙腿發動,不必再顧慮難以平衡的問題,旋轉的角度可作更微妙的控制,他的身體在半空作斜向翻旋,結合了左右與上下之威力,那勢道比起從前倍為猛烈!
凝聚了全身精、氣、神的長倭刀,隨著翻轉發動,從右上方居高而下揮斬出去!
那刀刃掠過的高速,仿佛連四周的空氣都被旋卷進去。
刀招未及劈出的雷九諦,迎接那道達到「曜炫」境界的刃光,一時竟能感受荊裂的「借相」,甚至仿佛聽聞洶湧浪濤的聲音。
——真好聽。
刀鋒以人類肉眼看不見的速度剿過。
荊裂乘著餘勢飛越過雷九諦,乘勢旋身一圈,雙足著地後再前奔數步將勢道消去。這是他創造「浪花斬鐵勢」至今,首次在實戰裏運用此舍身刀招而又能完美著地。
荊裂身後的雷九諦向前崩倒,迎面撞在臺板上,舉刀的右臂帶著血泉斷去脫落。
許多觀客不忍地別過臉去。
荊裂站定之後回身,拋去沒沾一滴血的倭刀,跛著痛楚的右腿跑上去,把全身浴血的雷九諦抱起來。
一翻過來,只見雷九諦的胸膛已被「浪花斬鐵勢」斜斜斬裂。雷九諦臉白如紙,流著血的口鼻正在作最後的呼吸。
可也是在這個時刻,雷九諦的樣子再無平素的癡狂,恢覆了平靜祥和。他失焦的眼晴瞧向荊裂。荊裂並不知道雷九請是否看見自己,但仍向他說話。
「你先去。有一天我們將會在另一邊再次比試,那時候你要真真正正地接我的刀。」雷九諦的頭似乎微微點了一下,可是無法斷定這是在響應荊裂的話,還是只不過是臨死前的抽搐。
荊裂輕輕將已停止呼吸的雷九諦放下來,獨自站立在擂臺上。
在臺下,生死與共的同伴、感恩的友好、興奮的崇拜者,還有所有人,都正在默默地仰視著他。
多麽的寧靜。荊裂聽見外頭那浪潮拍岸的聲音。
心頭驀然襲來一股淡淡的孤寂。
◇◇◇◇
這一年,武當派從天下間消失;荊裂跨進了絕世高手的門坎。血與鋼鐵、愛與戰鬥的征途,卻仍未結束。
卷十四 山·火·海 後記
大家看書的時候大概沒有察覺(也可能是我掩飾得好吧):我寫長篇小說其實頗隨意,也沒有讀者想象中那麽詳細的計劃。
最初構思《武道狂之詩》時,其實並未預先規劃整個故事要分多少個段落,只是一股勁地寫下去(能夠繼續出版已經很滿足),結果整個結構還是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出來:從卷一到卷五是第一部曲〈武當野望篇>;卷六到卷九是〈破門六劍篇>;而來到這一卷,就是第三部曲〈愛與戰鬥篇〉的結尾。心目中還有最後的第四部曲,整個故事就要完結。
至於接下來第四部曲叫什麽名字?都說了,我是個隨性的作者,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出來。這一部曲的名字「愛與戰鬥」,也是寫到卷十的時候自己蹦出來的一句對白,發覺很貼切也就用了作主題,然後一直寫下去又發覺,這四個字跟故事的不同支線的確都暗合。相信下一部曲的名字大概也會是這樣誕生吧。
其實這種即興和隨性的寫法對我而言並不新鮮,我寫上一個大長篇《殺禪》時已是如此,最後很多東西還是能夠自然地連結聚合起來,成為我希望的模樣。
回頭想,這應該不是一種幸運或巧合,只是有些東西不是有意識地進行罷了。當然這種「開放」的寫法也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寫作花的時間不好掌握,以長篇來說也頗有壓力,
不過我還是無意改變,覺得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比較有生命。計劃太周詳的東西,實行時就好像把同一件事情再做一次一樣,很悶的。
同樣地,在我最初構思《武道狂之詩》的時候,也沒有預想過有這麽重的分量,會放在描寫俠義與愛情上,很多都是隨著書寫的過程才不斷加深思考,然後自然地浮出來。
這是我個人的一種習性:文字是我最佳的思考媒介。甚至連生活裏記人名都一樣,很多人或者會驚訝,我身為一個作家,記憶新認識朋友的名字是超差勁的(常常因此鬧出尷尬情況),那是因為我單靠耳朵聽總是記不住,但只要一寫下來就改善很多。所以以後各位新朋友還是準備名片給我吧(笑)。
這次想說的就到這裏。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期待《武道狂之詩》最後一部曲,因為說真的,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會是怎麽樣。
喬靖夫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卷十五 羊與虎 引言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
——《孫子·用間篇第十三》
卷十五 羊與虎 前文提要
強大的武當派為實現「天下無敵,稱霸武林」的宏願而四出征伐。流浪武者荊裂與青城派劍士燕橫矢志向武當覆仇,更與愛劍少女童靜、日本女劍士島津虎玲蘭、崆峒派前掌門練飛虹及少林武僧圓性結成同伴,號稱「破門六劍」,一起踏上武道修練與行俠江湖的旅程。
武當派因幹犯朝廷威信,被禁軍神機營上山討伐,結果在猛烈的銃炮火器下全派覆滅,只有少數人殘存逃生,受傷昏迷的掌門姚蓮舟被侯英志及殷小妍所救,生死未明。
荊裂傷員覆原後,在湘潭河岸的擂臺上與秘宗掌門雷九諦一決雌雄,結果擊殺對方取勝,一日間名動武林。
原武當派副掌門商承羽逃出黑牢,得到師弟「波龍術王」巫紀洪迎接回南昌寧王府,即將展示他吞噬天地的巨大野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把刀給我。」
圓性聽了一呆,但馬上明白荊裂在想什麽,只因他也同樣能代入雷九諦此刻的心情。圓性一言不發,把倭刀拋到臺上。
荊裂接過倭刀,緩緩拔出那長長的刃身,然後將刀鞘拋到一旁。
看見荊裂手上的刃光,雷九諦笑了。從來只有滿腔怨念的他,此刻竟然向荊裂投以感激的眼神。
他接著把單刀舉起來,擺出準備出擊之勢。
在臺下的練飛虹,看見宿敵這模樣,亦不禁心生敬意。
——我被這樣的家夥擊敗過,不必感到羞恥。
燕橫這時也從雷九諦身上,看見師父何自聖的不屈身影。
童靜流下了淚水。她始終沒有機會向雷九諦的「教導」說一句感謝。但她知道自己永遠忘不了這個人。
荊裂的表情依然平靜。但他雙腿漸漸彎下來。腰背弓起如貓。雙手輕輕挽著倭刀,斜斜垂在身前腿膝之下的位置。全身處於一種既放松卻又蘊藏爆發能量的微妙狀態。與雷九諦那不自然的「神降」狀態相反,荊裂這個姿勢仿佛暗暗與天地融合,順乎大自然的法則道理而成形。
「浪花斬鐵勢」的起手式。而且是第一次在雙足雙手都能運用自如之下擺出來。
雷九諦看見後咧齒而笑。但那笑容有些淒酸。
因為固執的求勝欲望,他放棄了正面迎擊「浪花斬鐵勢」,而選擇搶攻戰法。被偏執淹沒了本我,而結果也為荊裂的反策戰勝,雷九諦挫敗於心思計策與那小小一招短刀反割之下,心裏懊悔不已。
他想:要是一開始堂堂正正地接「浪花斬鐵勢」,未必沒有勝機。而且必定沒有遺憾。
可是已經沒有機會了。
如今荊裂讓他再睹這驚世刀招,雷九諦心裏有股莫名的安慰與感激。
這瞬間,世上就像只餘擂臺上兩人。
下一刻,雷九諦的臉再次生起變化。
最後的「神降」。雷九諦那惡鬼臨身模樣,比從前任何一次更要淒厲。
強烈的自我催眠之下,左足痛楚截然消失。握刀的手也不再顏抖。
雷九諦僅靠一條右腿跳步,往荊裂沖過去——這本來是很可笑的動作,但在「神降」的詭奇速度之下,仍然具有驚人的威勢。
雷九締發出猶如鬼哭神號的尖叫,全場觀客為之耳膜生痛!
他舉刀。
同時荊裂亦發動。
面對當下的雷九諦,荊裂根本不必使出全力全速也能夠擊敗;但為了表達敬意,他仍以十成的力量發出「浪花斬鐵勢」。
——歷來最強的一次。
荊裂雙腿向前跳躍的同時,心靈「借相」於翻湧的浪潛,身體隨勢旋轉。
這次轉體也跟以往不一樣。過去的「浪花斬鐵勢」只有左右旋轉與上下翻滾兩種;可是現在荊裂能以雙腿發動,不必再顧慮難以平衡的問題,旋轉的角度可作更微妙的控制,他的身體在半空作斜向翻旋,結合了左右與上下之威力,那勢道比起從前倍為猛烈!
凝聚了全身精、氣、神的長倭刀,隨著翻轉發動,從右上方居高而下揮斬出去!
那刀刃掠過的高速,仿佛連四周的空氣都被旋卷進去。
刀招未及劈出的雷九諦,迎接那道達到「曜炫」境界的刃光,一時竟能感受荊裂的「借相」,甚至仿佛聽聞洶湧浪濤的聲音。
——真好聽。
刀鋒以人類肉眼看不見的速度剿過。
荊裂乘著餘勢飛越過雷九諦,乘勢旋身一圈,雙足著地後再前奔數步將勢道消去。這是他創造「浪花斬鐵勢」至今,首次在實戰裏運用此舍身刀招而又能完美著地。
荊裂身後的雷九諦向前崩倒,迎面撞在臺板上,舉刀的右臂帶著血泉斷去脫落。
許多觀客不忍地別過臉去。
荊裂站定之後回身,拋去沒沾一滴血的倭刀,跛著痛楚的右腿跑上去,把全身浴血的雷九諦抱起來。
一翻過來,只見雷九諦的胸膛已被「浪花斬鐵勢」斜斜斬裂。雷九諦臉白如紙,流著血的口鼻正在作最後的呼吸。
可也是在這個時刻,雷九諦的樣子再無平素的癡狂,恢覆了平靜祥和。他失焦的眼晴瞧向荊裂。荊裂並不知道雷九請是否看見自己,但仍向他說話。
「你先去。有一天我們將會在另一邊再次比試,那時候你要真真正正地接我的刀。」雷九諦的頭似乎微微點了一下,可是無法斷定這是在響應荊裂的話,還是只不過是臨死前的抽搐。
荊裂輕輕將已停止呼吸的雷九諦放下來,獨自站立在擂臺上。
在臺下,生死與共的同伴、感恩的友好、興奮的崇拜者,還有所有人,都正在默默地仰視著他。
多麽的寧靜。荊裂聽見外頭那浪潮拍岸的聲音。
心頭驀然襲來一股淡淡的孤寂。
◇◇◇◇
這一年,武當派從天下間消失;荊裂跨進了絕世高手的門坎。血與鋼鐵、愛與戰鬥的征途,卻仍未結束。
卷十四 山·火·海 後記
大家看書的時候大概沒有察覺(也可能是我掩飾得好吧):我寫長篇小說其實頗隨意,也沒有讀者想象中那麽詳細的計劃。
最初構思《武道狂之詩》時,其實並未預先規劃整個故事要分多少個段落,只是一股勁地寫下去(能夠繼續出版已經很滿足),結果整個結構還是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出來:從卷一到卷五是第一部曲〈武當野望篇>;卷六到卷九是〈破門六劍篇>;而來到這一卷,就是第三部曲〈愛與戰鬥篇〉的結尾。心目中還有最後的第四部曲,整個故事就要完結。
至於接下來第四部曲叫什麽名字?都說了,我是個隨性的作者,其實到現在都還沒有想出來。這一部曲的名字「愛與戰鬥」,也是寫到卷十的時候自己蹦出來的一句對白,發覺很貼切也就用了作主題,然後一直寫下去又發覺,這四個字跟故事的不同支線的確都暗合。相信下一部曲的名字大概也會是這樣誕生吧。
其實這種即興和隨性的寫法對我而言並不新鮮,我寫上一個大長篇《殺禪》時已是如此,最後很多東西還是能夠自然地連結聚合起來,成為我希望的模樣。
回頭想,這應該不是一種幸運或巧合,只是有些東西不是有意識地進行罷了。當然這種「開放」的寫法也不是沒有缺點,例如寫作花的時間不好掌握,以長篇來說也頗有壓力,
不過我還是無意改變,覺得這樣寫出來的東西比較有生命。計劃太周詳的東西,實行時就好像把同一件事情再做一次一樣,很悶的。
同樣地,在我最初構思《武道狂之詩》的時候,也沒有預想過有這麽重的分量,會放在描寫俠義與愛情上,很多都是隨著書寫的過程才不斷加深思考,然後自然地浮出來。
這是我個人的一種習性:文字是我最佳的思考媒介。甚至連生活裏記人名都一樣,很多人或者會驚訝,我身為一個作家,記憶新認識朋友的名字是超差勁的(常常因此鬧出尷尬情況),那是因為我單靠耳朵聽總是記不住,但只要一寫下來就改善很多。所以以後各位新朋友還是準備名片給我吧(笑)。
這次想說的就到這裏。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期待《武道狂之詩》最後一部曲,因為說真的,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會是怎麽樣。
喬靖夫
二〇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
卷十五 羊與虎 引言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
——《孫子·用間篇第十三》
卷十五 羊與虎 前文提要
強大的武當派為實現「天下無敵,稱霸武林」的宏願而四出征伐。流浪武者荊裂與青城派劍士燕橫矢志向武當覆仇,更與愛劍少女童靜、日本女劍士島津虎玲蘭、崆峒派前掌門練飛虹及少林武僧圓性結成同伴,號稱「破門六劍」,一起踏上武道修練與行俠江湖的旅程。
武當派因幹犯朝廷威信,被禁軍神機營上山討伐,結果在猛烈的銃炮火器下全派覆滅,只有少數人殘存逃生,受傷昏迷的掌門姚蓮舟被侯英志及殷小妍所救,生死未明。
荊裂傷員覆原後,在湘潭河岸的擂臺上與秘宗掌門雷九諦一決雌雄,結果擊殺對方取勝,一日間名動武林。
原武當派副掌門商承羽逃出黑牢,得到師弟「波龍術王」巫紀洪迎接回南昌寧王府,即將展示他吞噬天地的巨大野心……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