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64章、袁術稱帝 (3)

關燈
長的賈詡成為君王的常備咨詢,工作比以往清閑得多,工資反而比以往優渥得多,眼看著是能善始善終,成為佳話的。

自己相對來說就命苦多了,雖說年齡與君王相仿,知道的秘密也多得讓人害怕,一直以來得到的信任與重用卻是從未減少,工作也是越來越多,想去公達家蹭飯都沒時間,真是人比人氣死人。怪就怪君王太勤政,即使逍遙灑脫如張子房也難以在這樣的君王下一走了之,優游林泉吧……

心裏暗暗抱怨了勤政的君王兩句,情緒卻不由自主地泛起漣漪,微微失神。

普通人當下的憂勞勤勉都是為了以後的安逸享樂,有些人卻是生來就處在安樂逸豫之中,偏能砥礪自己,像在逆流的河水中行進一樣自強不息。建立的勳業越大,對自己的要求越嚴,從不肯沈湎於安逸享樂。

那種充沛旺盛的精力、湧動洋溢的熱情讓人聯想起孤懸天幕的日輪,無時無刻不在發光發熱,無時無刻不讓人感受到溫暖的照耀。你看著她在書房伏案勤政的身影,不自覺就會振作精神,奮發上進,覺得跟隨在這樣的君主身邊即使殫精竭慮,死而後已也無妨。

“郭祭酒,諸葛尚書請調建平六年涼州金城部的檔案。”

諸葛孔明……

郭嘉的眉毛跳了跳,知道今天一定又要加班了。

他收回前言,這種連蹭飯都沒時間的生活他才不要過!

作者有話要說:你們要的正文番外。

下章大概是周瑜或者諸葛亮嗯。

☆70、忽夢少年事

,壹,

建安六年,基本收服原為袁紹掌控的河北之地的王瑯被調回,劉表長子劉琦被封為冀州牧,北上接管冀州——這是一個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決定。

除去南陽,益州、汝潁、司隸、冀州、並州,所有開拓之功全為王瑯所立,勢力範圍近天下三分之二,即便確立國嗣地位的太子也不可能掌握如此權勢,否則君權名存實亡,太子直接登基即可。

所以,論情論理,只要劉表沒想把自己的後半生全押在女兒的道德修養上,限制王瑯的權力就成為無需考慮的必要舉措。然而劉表並無稱霸亂世的才能,暫時離不開王瑯輔佐,性格上又有些優柔寡斷,很難就大事拿定主意,於是也就給了其他諸侯從中取利的機會。

周瑜毫不懷疑,劉表最終能下定決心調回長女,一定有曹操方派來的間諜的功勞。

令人遺憾的是,雖然曹操抓住劉軍內部變動的時機悍然出兵,連戰連捷,如入無人之境地打到了鄴城下,但他到底錯估了劉表父女的相處模式,所謂的內相疑忌,所謂的嗣子之爭都不過是一場騙局,為的是誘敵深入,後發制人,在反攻階段一舉破敵。

周瑜私下忖度,如果當時在兗州的人換成自己,中計只怕也是免不了的。畢竟機不可失,賭一把的心理誰都會有,而且劉家那對父女實在太奇葩,不親見一眼,只憑探子傳回的消息判斷實在偏差太大。

想是這麽想,周瑜對曹操也沒多少同情可言。他之所以熱愛這個充滿饑荒、瘟疫、戰爭與死亡的時代,不過是因為這亦是一個英雄馳騁的時代,一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時代。什麽天家血脈、四世三公,在簡賢任能、勵精圖治面前,都只能化為塵土。新生戰勝腐朽,強大擊敗弱小,賢明取代昏聵,這樣的變化,即使殘酷,也依然充滿美麗與魅力,值得他舍生忘死,竭誠盡志。

生於這樣的時代,如果能轟轟烈烈一場,盡心盡力,那麽無論迎來怎樣的結局都無需怨恨——他是這樣想,也這樣做的。

(貳)

趁著北方疾風驟雨,鏖戰正急的良機,江東迅速出兵,西征江夏黃祖。

孫氏與黃祖的仇怨結於襄陽城下,此番出兵,孫策先襲皖城劉勳,俘虜三萬餘人,全部移回吳地,繼而在流沂擊敗前來救援的黃祖之子黃射,乘勝進攻黃祖。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王瑯在北方化整為零,誘敵圍殲,大後方的荊州卻被孫策抄了個正著。臘月十五,河水刺骨,孫策進至江夏沙羨,劉表派從侄劉虎與南陽人韓唏帶領五千長矛步兵支援黃祖,十八日,孫策率周瑜、呂範、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將領齊頭並進,與黃祖大戰。黃祖方近乎全軍覆沒,劉虎、韓唏戰死,黃祖只身逃走,士卒溺水者達萬人,孫策繳獲戰船六千艘,財物堆積成山。

一鼓作氣拿下豫章,於南郡受到頑強抵抗,推進不利後,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廬陵郡,委任堂兄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賁之弟孫輔為廬陵太守,周瑜留鎮巴丘,自己返回吳郡。

江夏為荊州重鎮,劉表經營荊州多年,家底充實,民心歸附,即使黃祖在江夏大敗一場,依然沒有損害到荊州元氣。兵力不足的江東軍也無法同時在江夏、豫章、長沙三郡布防,選擇與江東連接緊密,更容易穩固的長沙、豫章兩郡,放棄江夏成為很現實的決定。

“可恨黃祖老賊油滑,這等激戰也能讓他跑回襄陽,早晚有一天,我要取下他的狗頭祭奠阿父!”

臨別之前,伯符的激憤之聲猶在耳邊,他當時是怎麽回答的?

“黃祖冢中枯骨,何足縈懷?劃江分治,揚名青史方是我輩語!”

金石鏗鏘,意氣風發。

(叁)

“越人之俗,好相攻擊。”——《漢書·高帝紀》

“吳、越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劍,輕死易發。”——《漢書·地理志》

《詩經·何人斯》裏衍生了兩個成語,一個叫鬼蜮伎倆,一個叫含沙射影,說的其實是同一種生物——蜮。

傳說蜮是江淮間出產一種很特別的小蟲,它沒有眼睛,但耳朵聽覺特別靈敏,口中有一橫物,形狀像弩,只要聽到人聲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離,然後用口中所含的沙當作矢,向人射擊。被蜮射中的人,會染上一種毒質而生瘡;就算人的身體能夠躲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會生病。

無風不起浪,越是古早的傳說,越有它的背後由來。

專門在暗中害人,名為蜮的小蟲之所以偏偏出自江淮之間,隱喻的是江淮一帶民風陰譎,常常使用一些陰險手段暗中傷人。春秋末期魚腸劍的故事也可以看做這種民風的外在體現。

孫策平定江東期間殺伐果斷,與當地的許多豪強大戶結下死仇,會稽人虞翻熟知吳越民風,對此深感憂慮,勸諫喜愛孤身游獵的孫策說:

“明府您匯集烏合之眾,統領分散之士,最後都使得他們對您效勞盡力,就算是漢高祖也比不上您。至於輕視安危,微服出行,致使侍從來不及戒嚴道路,官兵常常為此煩惱。君主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儀,因此說白龍變成魚的樣子,就被叫豫且的漁夫捉住,白蛇專斷出游,就被劉季斬殺,期盼您能稍稍註意。”[1]

孫策的回答狡黠得近乎無賴:

“你說的對。但偶然有所想法,閑坐著內心很不寧靜,有礙於想出有新意的計謀,因此要出行。”

這番對話傳到巴丘時,周瑜差點忍不住笑出聲,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想象虞翻聽到孫策回答時的表情,因為十年前的他就經常被孫策的種種狡黠噎得說不出話。

不是不知道,對於一方諸侯而言,孫策的性格過於致命。

就以徐州張昭之事而論。

當年孫堅治理長沙,把郡中政務全部委托給循吏,自己專心整治群盜,孫策可謂完全繼承了父親孫堅的做法。確認張昭有才之後,孫策委以重任,領地上幾乎所有重要的事務都由張昭經手。

北方士大夫向來輕視江東,認為孫策能夠平定江東,主要是張昭的功勞,在書信中多有稱讚張昭的言辭。孫策對此非但沒有猜疑,反倒歡快地笑著說:“過去管仲擔任齊國國相,國人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齊桓公稱霸諸侯,為天下所尊崇。現在子布賢能,為我重用,他的功名難道不為我所有嗎?”

周瑜對於他的這種論調非常不以為然。

須知齊桓公乃是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君臣之間的綱紀極其嚴明,從未出過以下犯上的先例,如今的世道卻是大爭亂世,有為諸侯如王瑯、袁紹、曹操等人,無不牢牢緊握住三樣大權——軍隊、財政、人事——絕不肯假手於人。這是因為高度的君主集權能夠最大限度上調動社會生產力,在極短的時間內掃蕩群寇,奠定霸業。

但周瑜既無法改變孫策,這種傾心推任,豁達瀟灑的性格又恰好孫策的獨特魅力之所在,連周瑜自己都受到強烈感染,久而久之,周瑜也就習慣了他的任性,不再試圖勸諫,而只盡力從旁補足。

於是,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後果爆發了。

作者有話要說: 【註1】

《三國志》:策好馳騁游獵,翻諫曰:“明府用烏集之眾,驅散附之士,皆得其死力,雖漢高帝不及也。至於輕出微行,從官不暇嚴,吏卒常苦之。夫君人者不重則不威,故白龍魚服,困於豫且,白蛇自放,劉季害之,願少留意。”

一開始看到翻譯裏的“烏合之眾”,還以為是翻譯在賣萌,找出原文一看,居然還真是虞翻原話……

作者已經被期末大魔王擊敗了_(:з」∠)_

☆71、了卻天下事

,壹,

王瑯東征徐兗,大後方荊州被江東孫策偷襲得手,尚未完全收服的各州郡頓時人心浮動,形勢陷入被動。徐州人陳登建議從廣陵進攻吳郡,行圍魏救趙之策,王瑯從之,又調南陽水軍增援江夏,危機遂解。

孫策回師吳郡,游獵時被許貢門客偷襲行刺,面頰中箭。醫生告訴他傷可以治,但要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也不能動怒。

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英氣風采,傾倒江東,被士民親昵地愛稱為“孫郎”。這一日,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怎麽還能建功立業!”奮起虎威,推幾怒吼,創口迸裂,當夜傷重不治身亡。[1]

張昭等江東重臣認為孫翊有長兄孫策之風,希望孫策將兵權交給三弟孫翊,但出人意料的是,孫策在臨死前將大權交給二弟孫權繼承,對張昭等人托付說:“中國正亂,憑借吳越的民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成敗。希望公等善加輔佐吾弟!”又讓孫權佩戴上自己的印綬,對他說:“率領江東民眾征戰沙場,爭奪天下,卿不如我。選拔賢士加以任用,使其各自盡心,我不如卿。”

這句話的水分很大,因為江東倚為幹臣的臣子多為孫策提拔,如張昭、呂範、周瑜、魯肅、太史慈等。但也不能說全無道理,因為在讓這些人充分徹底發揮自己的才能上,孫策確實不如孫權。況且北方勢大,江東勢弱,需要的是能夠以弱勝強,以柔克剛的勾踐式的君主,孫策的臨終遺命可謂十分妥當。[2]

不過這都是後話,在當時,孫權以弱冠之齡繼承父兄之業統領江東,王瑯麾下的臣子多以為江東“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是出兵進攻,一舉統一全國的好時機。[3]

而江東在這時給劉表上了一道奏表,恭賀他統一北方——按當時習慣,王瑯平定北方的功勞應計算在劉表頭上——具有光武帝劉秀的盛德,希望劉表能夠順應人心,與洛陽政權公開決裂,登基稱帝,孫權願意北面稱臣,為劉表守護江東。

一石激起千層浪,所有人的心思都被這道奏表牢牢吸引住,再沒有閑情逸致去管江東之事。

(貳)

與袁術稱帝時的眾叛親離不同,勸說劉表稱帝的臣子從王瑯擊敗袁紹、平定冀州起就絡繹不絕。等到王瑯平定徐兗,江東上表稱臣,想要攀龍附鳳,博取從龍功臣身份的士人甚至比劉表本人還要心急,活動的力度越發大了起來。

過去耿純勸說光武帝劉秀:“大家丟棄親戚鄉裏,跟隨大王奔走戰鬥,就是為了攀龍鱗、附鳳翼,成功得志。現在功業成就,天人相應,而大王不聽大家的勸告,及時正位,我恐怕大家失望,各自離散,大眾一散,就難以覆合了!”

同樣的道理適用於任何時代。

王瑯早年以女子之身登南陽太守之位,名聲遠遜於父親劉表,但當時就有部分士人不願意接受劉表征辟,反而選擇為名聲未顯的王瑯效力。就是因為這些人看破劉表因循保守,滿足於割據一方;王瑯積極進取,有統一天下的偉大志向。

所謂底線這種東西,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和價碼掛鉤的。區區諸侯臣屬的地位不足以打動士人,從龍功臣的巨大利益卻足以令大部分士人拋棄世俗觀念,為王瑯奔走效勞。

經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權力交換與政治博弈,劉表半推半就,在襄陽登基稱帝,國號仿光武帝舊事仍定為“漢”,以示重興劉氏之意,人在洛陽的天子劉協被削降為公,享一郡食邑,這卻是效仿了春秋戰國時期大國消滅小國時的做法,許亡國之君保住性命與富貴,繼續祭祀祖先。

劉表的嫡長子劉琦被封為楚王,其餘子女皆封王、公主。理論上似乎應該被封為公主的嫡長女王瑯受封晉王,拜尚書令。

其中,被王瑯引為腹心的董昭在這一任命上功不可沒,未接受王瑯征辟的華歆也於暗中幫了她不少忙。

諸葛亮雖然對這一系列政治交易嗤之以鼻,但他心裏其實也知道,董承輩憤憤不平所稱的“民心向漢”純屬胡說八道,不然黃巾起義所用的口號就應該是“誅宦官,清君側”,而不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所謂“民心向漢”,不過是這些自身利益受到損害之人的借口而已。這等把卑鄙無恥偽裝成忠心耿耿的行徑比竊取國統更令人作嘔。

“漢家養士兩百年,果真便沒有一個可托大任的忠臣嗎?”

諸葛亮忍不住嘆了口氣。

“與其問忠臣何在,不如問漢家養士兩百年,何以淪落到今日人人漠視的地步!”

一點也不把自己當外人的龐統推門而入,一臉少年人特有的意氣風發。

“士元。”

諸葛亮自己很註重禮儀,對友人的隨性卻不以為怪,下榻招呼起來。

龐統敲敲案幾,言語極隨意:

“你諸葛孔明可不是那等腐儒,這是在抱怨什麽呢?”

諸葛亮的臉色不由柔和下來,有一個了解自己心意的友人當真是一樁快事,不僅不用擔心他曲解你的志向,還可以向他傾吐心事,當下喟然嘆道:

“想光武帝中興漢室,何等英明神武,其繼者如明、章、和熹,亦一世之明君,豈料後來有桓、靈之禍?盛衰興亡,周而覆始,難道當真就沒有長久的盛世嗎?”

龐統哈哈大笑,不以為意:“世間哪有永恒不變的強盛?偏你諸葛孔明想的多!以二帝三王之聖,伊尹呂尚之賢尚不能免此,我輩凡愚操什麽閑心。”

諸葛亮搖頭:“即便我輩做不到,多想想也沒有壞處。”

龐統一樂:“法上得中,法中得下,這倒似晉王的口吻。”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諸葛亮怔了怔,一時竟忘了接話。

(叁)

收到諸葛亮的拜帖,忙得一閉眼就能睡著的王瑯特意抽出半天時間,用天下大勢考察他的才學識見。諸葛亮畢生抱負全系於廟堂,為這一日不知準備了多久,不止對答如流,更漸漸把兩人的談話發展為個人的演說。王瑯聽得興起,下令侍從點起庭燎,做徹夜秉燭之談。

第二天,諸葛亮得到了他的第一道任命——勸降荀彧。

荀彧為曹操謀主,曹操攻青冀,留荀彧守後方,勢微兵敗之日,被攻入內城的士卒意外抓獲,成了劉營中身份最高的俘虜。因荀彧名滿天下,族侄荀攸為王瑯帳下重要謀臣之故,負責東面戰場的徐晃、郭嘉兩人不敢自專,一面傳書向王瑯請示,一面由與荀彧有故舊的郭嘉設辭勸降。荀彧不聽,因此被軟禁起來,是殺是放,還要等待王瑯的決定。

諸葛亮不知道王瑯為什麽會讓他來勸降荀彧,無論從了解還是親厚的角度來說,荀攸、鐘繇、陳群乃至董昭都比他合適得多,但諸葛亮知道,他心裏其實也很想見荀彧一面,因為從荀彧以往的行事來看,他和他,似乎是一類人。

“以荀公之見,當今天下,除了我家晉王,還有誰可稱得上英雄二字?”

沒有多餘的寒暄,諸葛亮開門見山,直指要害。

郭嘉公務繁忙,然而每旬日總要抽出一日來見荀彧,或談論時事,或叫苦喊累,開口閉口,總是“我家晉王如何如何”。荀彧一開始頗感怪異,久而久之倒也習以為常,現在聽這個素昧平生的青年人也十分自然地說著“我家晉王”,心裏微微觸動,口氣也不由得真誠了些:“晉王固當世英主,匹夫之志亦不可奪。”

一句話堵死所有門路。

諸葛亮並不氣餒,從容按自己的步調道:“亮昨日拜見晉王,晉王問亮:‘大亂之後,幾時方可致化?’亮對曰:‘明君賢臣在上,人心思定在下,上下齊心,三年足矣。’荀公以為然否?”[4]

荀彧悚然動容,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和自己站在同一高度,萬萬不能有半分小覷。

諸葛亮見他微微色變,心知自己已然說中他的心思,當下繼續道:

“如果是百姓的需求得到滿足,生活逸豫安樂,渴求改變的心理就不會強烈。即使是夏禹商湯那樣的聖明之君,也要有百年之久才能教化百姓。”

“大凡人在危難困苦的時候就憂慮死亡,憂慮死亡就盼望天下太平,盼望天下太平就容易教化。因此大動亂之後容易教化,就像饑餓的人對飲食容易。”

“近百年朝廷腐敗,政局不穩,外戚、宦官爭鬥不止,旱澇蝗災不斷,邊疆戰事不斷,百姓實已被壓迫到走投無路之境。張角輩妖言惑眾,固不足道,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之口號卻著實說出了百姓的心聲。今日之局面,實已到了不變不行之地步。百姓渴求變化的心理,就像大旱時渴望春雨一樣迫切。因此晉王的大軍一至,百姓們殺掉守吏,士卒們殺掉將領,攜家帶口地投奔到晉王旗下,希望能像生活在晉王治下的南陽人一樣,得到久違的安樂太平。”

說到這裏,感覺火候差不多了,諸葛亮停了停,微笑著向荀彧發問:

“聽說荀公與郭祭酒是故交?”

荀彧正聽得入神,不防他突然提出了這麽一個看似毫不相幹的問題,楞了一下方反應過來,閉口不語。

諸葛亮知他已經明白自己想說什麽,但他不接話,諸葛亮也只能直接挑破道:

“郭祭酒有負俗之譏,杜伯侯簡傲少文,此非偶然。荀公不曾讀過王仲任的《論衡》麽?兩漢群儒肆意曲解儒家經典,迎合上意,今人已頗察其偽。況且國勢衰敗如此,明、章時所提倡之‘名教’弊病亦顯,所謂‘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大抵士人譏諷之作。”

“故近世縱橫顯達之說,一改先世,而以申、韓、老、莊為主,鼓吹輕教化,重刑法,輕名教,重自然。”

“當此之時,下至百姓,中至士人,上至君臣,無不懷革故鼎新,銳意進取之念,此誠三百年未有之良機也!無論是做商鞅還是做董仲舒,都只在一條——誰能說服君王,誰就能改變時代!”

又看向荀彧:

“以荀公之智必能明白,未來兩三百年之國運,全看方今二三十年之努力,此時代交付之重任,仁人志士倘若退讓,難不成要坐看天下命運全系於庸才小人之手嗎!”

荀彧的心思完完全全被戳中了。

他自負懷有王佐之才,正待在春秋戰國以後所未有的大變革時代一舒抱負,一展拳腳,偏偏當頭被現實潑了盆冷水,所有的豪情壯志,盡數化為雲煙泡影。怎能甘心?怎能甘心!

“孔明此言甚壯,君子固恥於與小人同列,更不能因此退讓。”

忽然聽到熟悉的聲音,荀彧不禁訝然:“公達?”

被軟禁了這麽多日,他還只見過郭嘉,沒見過荀攸呢。

諸葛亮也循聲望去,在內心猜測著荀攸的來意,卻見荀攸進帳後並不與兩人敘話,而是讓到一邊。諸葛亮心中一動,擡頭向帳門處看去。

果然,映入眼簾的是那道昨晚方才見過的身影:“孤料孔明必能不辱使命。”

談笑風生。

(肆)

“使山川有靈,賒朕三十年,當還以如畫江山,太平昌盛!”病榻之上,那人壯語鏗鏘,豪情萬丈,猶似三十年前橫刀躍馬,鞭指中原。[4]

榻邊侍奉湯藥的太子忽然伏地痛哭,泣不成聲,引來了君王驚訝的目光:

“哭什麽?”

聲音裏還帶著她一貫的富於感染力的熱情笑意,只是生命到底步入盡頭,回光返照的力量不足以支撐多久,因此她伸出去想要拉起伏跪在地上的太子的手無力地垂了下來,沒能完成這個她以前輕而易舉能做到的動作。

看到病榻上的君王微微睜大眼睛,詫異地看著自己的手,仿佛沒理解剛剛發生了什麽。諸葛亮眼眶一熱,險些君前失儀地痛哭出聲。

多年的君臣默契讓他已能明白君王的心意,急忙上前扶起太子,又將太子的手送入君王手中。

得到滿足的君王再次笑了笑,聲音破天荒的溫柔下來:

“幸卿輩足慰人意。”

諸葛亮永遠記得,說這句話的時候,君王清澈的目光不只看向太子,也看向了自己。

“陛下放心,臣定會盡心輔佐太子,匡扶社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留著淚在病榻前鄭重立誓,等到被淚水模糊的視線再次恢覆清明時,諸葛亮愕然發現,病榻上的君王早已闔上雙目,陷入永久的沈睡。

萬裏河山,一日盡縞素。

作者有話要說: 【註1】

孫策死因眾說紛紜,裴松之註《三國志》時引《吳歷》曰:“策既被創,醫言可治,當好自將護,百日勿動。策引鏡自照,謂左右曰:“面如此,尚可覆建功立事乎?”椎幾大奮,創皆分裂,其夜卒。”

可做一說。

【註2】

陳壽:“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勾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

【註3】

歷史上孫權十九繼承長兄孫策事業,文中形勢變化,推遲兩年。

【註4】

魏徵認為:“大凡人在危難困苦的時候,就憂慮死亡,憂慮死亡就盼望天下太平;盼望天下太平就容易進行教化。因此大動亂之後容易教化,正像饑餓的人對飲食容易滿足。”

封德彜認為這不可能。

唐太宗聽了魏徵的話,堅持推行教化,毫不懈怠,幾年之間,天下康覆安定,突厥被打敗臣服。因此對群臣說:“貞觀初年,人們頗有異議,認為當今必不能搞帝道、王道,只有魏徵勸我推行。我聽了他的話,不過幾年,就做到中原安寧、邊遠的外族臣服。突厥從來就是中原的強敵,如今突厥的首領卻佩刀值宿禁衛,部落也跟著穿戴中國衣冠。使我取得這樣的成就,都是魏徵的功勞。”

【註5】

化用自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假如我能夠活到二百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

以及普京競選時的豪言壯語:

“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奇跡般的俄羅斯!”

============================

很多妹子問皇儲的問題,但我實在沒能力深入淺出的把事情講清楚。只能說,以我的判斷,在當時,如果王瑯有心婚配,那麽男方應該被封王,如果無心婚配,只找情人,那麽男方就應該被授予閑職。按照兩漢夫妻一體的觀念,皇帝死後,皇後成為皇太後,有權插手國政。同理,王瑯死後,她的配偶也有權操控國政,這樣江山異姓的危險較大。

王瑯後來選擇過繼嫡長兄劉琦之子,這對野心家而言當然是機會,但也不算太麻煩。李世民的太子之位還是從李建成手中兵變奪取的,但這並不影響唐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

============================

漢末卷徹底結束了,下章東周~

卷叁 百家爭鳴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