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落難天子
關燈
小
中
大
三十六落難天子
在為一舉收覆司隸、關中做準備的期間,如何溝通荊州、益州、關中、司隸,使四地連成一片、政令通行,成為王瑯帳下謀士間的熱門議題。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王瑯當年之所以要對益州用兵,益州內部有機可趁是一方面,益州地勢險阻,放任劉璋坐穩後再取太困難是一方面,但真正促使她下定用兵決心的,其實是荊州,或者說得更本質一點,是為了用軍功樹立自己在荊州的威信,一如百年後的桓溫為了樹立自己在東晉的威信而攻伐成漢。但既然已經攻下益州,白白放手絕不可能,只有想辦法加強己方對益州的控制力,防止這塊太適合割據的土地被迫吐出。
為此,劉表以蔡琰出任巴郡太守,掌管荊州與益州的交通要道。汝、潁之戰結束後,又提拔巴郡人嚴顏為將軍,協助蔡琰控制巴郡。
這個蔡琰可不是蔡邕的女兒,那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女蔡琰蔡昭姬,而是在劉表接掌荊州中立下大功的襄陽蔡氏族人,蔡瑁的同堂蔡琰。嚴顏則是王瑯麾下的幾名將領中最受劉表欣賞的一位,不僅能征善戰,更重要的是為人忠誠沈穩,儀容莊嚴端正,非常符合劉表的用人標準。
握住巴郡,就等於握住益州的東大門,荊州、益州之間的交通問題已經解決,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溝通益州與關中。
修覆通過秦嶺的三條棧道是必須的,然而占據漢中的張魯暫時不能動,王瑯帳下的謀士們於是出了一個比較陰損的主意——讓張魯替益州修棧道。
後世的經濟學界用“馬太效應”來概括社會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認為當一個人或群體已經取得一定成功後,隨著積累優勢,將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所以貧富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嚴重。
這是一條應用廣泛的真理。
以漢中為例。隨著荊、益兩州連為一體,王瑯的戰功與威望日益增加,有才能的士子紛紛離開漢中,流向南陽、襄陽,即便仍然留在漢中的士人也有不少意志動搖或生出二心,俗語說墻倒眾人推就是這麽個道理。
事情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曹操、劉備這樣善於籠絡人心的梟雄就頗能抵抗住這條真理的侵蝕,在陷入危難的情況下保持人心不散。但張魯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明知道修覆棧道是一件為南陽做嫁衣的辛苦事,還會溝通關中、漢中兩地,使自己失去充當兩地緩沖的意義,張魯卻無法拒絕王瑯修覆棧道的要求。
一來關中忙著爭奪天子,無暇分神漢中,二來自己已經投降荊州,推三阻四正好給了南陽對自己動兵的借口,到時候大軍壓境,四面無援,除了身死族滅沒有更好的下場。因此,為了解眼下之渴,即使飲下的是毒酒張魯也顧不得了,形勢比人強,姑且走一步算一步罷。
話又說回來,張魯的遭遇其實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一種體現。如果不能未雨綢繆地抓住時代脈搏,則遲早會被時代的浪潮席卷吞沒,這一點是任何滿足於現狀、小富即安的割據勢力都必須警醒的。
王瑯的遠慮還是姜尚昔日所畫,自己也一直對天下大勢保持關註,目前所遇到的所有麻煩都在預料之內,因此總能以非常從容的姿態著手解決。
十二月初,三條棧道修繕完畢,蜀中的糧食通過巴郡水路運往襄陽,襄陽的糧食通過漢水運往南陽,萬事俱備,只看天子一邊的消息。
“張濟、李傕、郭汜一同追趕天子,雙方在弘農東澗展開大戰,董承、楊奉的軍隊戰敗,文武百官與兵士被弒者不計其數。禦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幾乎全部散落。不久天子抵達曹陽。董承、楊奉等假裝與李傕等聯合,而暗中派出使者到河東郡去招請黃巾餘部白波軍的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各率部下數千騎兵前來,與董承、楊奉等合擊李傕等。李傕等大敗,被斬殺數千人。”
太守府內,負責掌管情報工作的郭嘉念著己方一月以來的情報成果,少見地褪下了不羈神情,改換成一臉平淡:
“二十四日,天子繼續東行。董承、李樂保護車駕,胡才、楊奉、韓暹與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率軍作為後衛。李傕等又來攻,楊奉等又大敗,死者更多。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全都遇難。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被李傕俘虜,李傕欲殺之,宣義將軍賈詡勸阻:‘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怎麽能殺害他們!’李傕這才作罷。天子一行的部隊斷斷續續在道路上連接有四十裏長,到達陜縣,築起營寨固守。”
“此時護駕的虎賁、羽林武士不到一百人。天子與公卿徒步走出營寨,伏後之兄伏德一手扶著伏後,一手挾著十匹絹。董承派符節令孫微用刀在人群中開道,殺死伏後身邊的侍者,鮮血濺到伏後的衣服上。黃河堤岸離水面有十餘丈高,無法下去,就用絹結成坐椅,讓人在前面背著天子,其餘的人都爬著下去,有的人從堤岸上自己跳下去。到達河邊後,士卒爭先恐後地跳上渡船,董承、李樂等用長戈阻攔,船中堆滿了被砍落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天子這才上船,與他同時渡過河的,只有伏後以及楊彪以下數十人。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掠奪,衣服全被剝光,連頭發也被割掉,凍死者不計其數。”
聽到這裏,眾人臉上都露出不忍神色。天子畢竟代表著國家權威,落難至此,無論誰的臉上都不好看。王瑯已經看過郭嘉整理的情報,這時候在案後分神觀察各人神情,體會更深。
“到達大陽以後,進入李樂軍營。河內郡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著米來進貢。天子乘坐牛車,抵達安邑。河東郡太守王邑奉獻絲綿與綢緞,天子全部賞賜給公卿及隨行官員。天子封王邑為列侯,任命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都持符節,開府。他們部下將領競相向獻帝乞請官職,因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至用鐵錐來劃。天子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們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天子又派太仆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傕這才放走被他俘虜的公卿百官,並歸還了不少被掠去的宮人和禦用物品。不久食盡,宮人們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饑。”
“十九日,河內太守張楊從野王縣來朝見獻帝,計劃護送獻帝返回洛陽,但護駕的將領們不同意,張楊於是返回野王。”
說到這裏,郭嘉眼中劃過一絲冷諷,想了想沒有多嘴,而是面無表情地做了結語:“正月初七,大赦天下,改元建安。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雒陽,楊奉、李樂不欲,由是諸將更相猜疑。二月,韓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前往塢鄉。胡才欲攻韓暹,天子使人傳旨阻止。”
郭嘉心中對此一片嘲諷自有原因。在他看來,天子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侍奉在天子身邊的公卿將領們責無旁貸。一群人看似忠心耿耿,在苦厄災難中保護天子,不離不棄,實則大奸大偽,以天子為奇貨可居,只顧算計自己的利益,彼此勾心鬥角,將漢室的最後一點威望葬送殆盡。
早晚有一天,他會揭穿這些公卿的真面目,讓天下人看清這些人的可惡嘴臉。
“河內太守張楊使安集將軍董承先修繕雒陽宮,太仆趙岐自請來荊州說服大人助修宮室,距南陽尚有一日路程。”
待郭嘉說完,王瑯接過話頭,補上剛剛從雒陽送達的情報。
目前在王瑯帳下參與決策的核心人員為六人,郭嘉、徐庶、裴潛參讚軍機軍務,趙儼、杜襲謀劃政治路線,荀攸兩面均沾。這次是二十人的大會議,包括韓暨、司馬芝等地方官員,魏延、陳到等將領,以及負責起草文書工作的王粲。按照王瑯一貫的風格,小會議畫策略,大會議下決定,一次性完成戰前動員與任務分配。眾人因此知道,這次會議上就會決定要如何對待天子,精神都是高度緊張。
南陽現在的發展已經度過原始資本積累期,擁有逐鹿中原的資格,然而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可供選擇的方向非常多,但正確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條,一旦選錯,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局。
因為茲事體大而共同靜默一陣,到底還是有人挑頭起來說話。
王瑯在堂上靜靜聽著,往洛陽輸送物資無異議全票通過,分歧主要在是否迎天子與如何迎天子上。
南陽系大致有兩個主張,一部分主張遙尊天子於洛陽,另一部分主張迎天子入南陽,改立南陽為都,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兩種主張,立足點都是確保南陽系的利益,聽過就算,不具備參考價值。汝潁系大致也是兩個主張,一部分認為可以暫時遷都南陽,等收覆司隸、關中,將雒陽宮修繕完畢再遷回;另一部分認為可以駐兵雒陽,將戰略重心從南陽轉移至雒陽。這類人沒有切身的利害關系,說話時沒什麽私心,理由倒是值得一聽,但彼此爭辯得不可開交,聽多了也沒什麽意思。
感覺時機差不多了,王瑯用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了一下,直接點名:
“公達以為呢?”
明明已經拿定主意了還問我……
習慣性地在心裏暗暗吐槽一句,荀攸開口說話的時候依然是王瑯帳下謀臣中最靠譜的一個:
“漢王室雖然衰微沒落,但沒有商紂王那樣的暴行,也沒有完全失去人心。天子年齡幼小,被強臣所脅迫著不能自主,不能將錯誤歸咎到他的頭上。將軍是漢朝宗室,理當匡扶漢室。況且將軍迎奉天子,可以召攬天下英才,討伐四方不遵從朝廷的叛逆,建立從前周公、召公那樣的美業,為後世稱頌。我聽說謀劃大事的人先計算失敗的壞處,然後考慮成功的好處。南陽是連接南北的通道,百姓富庶,商業發達,但在地形上易攻難守,不適合設為都城。雒陽百廢待興,但有前人的基礎與將軍的妙思,一定可以營造得固若金湯,恢覆天下中心的地位。如今有人為將軍在韓暹、楊奉之間奔走斡旋,在公卿百官間宣揚將軍的美德,將軍一定能在雒陽接到天子,應該立刻出兵,防止其他諸侯生出奉迎的念頭。”
一番話條理清晰,論證充分,王瑯當即拍板:
“我欲親自領兵北上,迎奉天子。”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可能會有小鹿O.O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在為一舉收覆司隸、關中做準備的期間,如何溝通荊州、益州、關中、司隸,使四地連成一片、政令通行,成為王瑯帳下謀士間的熱門議題。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王瑯當年之所以要對益州用兵,益州內部有機可趁是一方面,益州地勢險阻,放任劉璋坐穩後再取太困難是一方面,但真正促使她下定用兵決心的,其實是荊州,或者說得更本質一點,是為了用軍功樹立自己在荊州的威信,一如百年後的桓溫為了樹立自己在東晉的威信而攻伐成漢。但既然已經攻下益州,白白放手絕不可能,只有想辦法加強己方對益州的控制力,防止這塊太適合割據的土地被迫吐出。
為此,劉表以蔡琰出任巴郡太守,掌管荊州與益州的交通要道。汝、潁之戰結束後,又提拔巴郡人嚴顏為將軍,協助蔡琰控制巴郡。
這個蔡琰可不是蔡邕的女兒,那位名滿天下的大才女蔡琰蔡昭姬,而是在劉表接掌荊州中立下大功的襄陽蔡氏族人,蔡瑁的同堂蔡琰。嚴顏則是王瑯麾下的幾名將領中最受劉表欣賞的一位,不僅能征善戰,更重要的是為人忠誠沈穩,儀容莊嚴端正,非常符合劉表的用人標準。
握住巴郡,就等於握住益州的東大門,荊州、益州之間的交通問題已經解決,真正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溝通益州與關中。
修覆通過秦嶺的三條棧道是必須的,然而占據漢中的張魯暫時不能動,王瑯帳下的謀士們於是出了一個比較陰損的主意——讓張魯替益州修棧道。
後世的經濟學界用“馬太效應”來概括社會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認為當一個人或群體已經取得一定成功後,隨著積累優勢,將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能更輕易地獲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所以貧富差距一定會越來越大,兩極分化現象一定會越來越嚴重。
這是一條應用廣泛的真理。
以漢中為例。隨著荊、益兩州連為一體,王瑯的戰功與威望日益增加,有才能的士子紛紛離開漢中,流向南陽、襄陽,即便仍然留在漢中的士人也有不少意志動搖或生出二心,俗語說墻倒眾人推就是這麽個道理。
事情也不是沒有例外。比如曹操、劉備這樣善於籠絡人心的梟雄就頗能抵抗住這條真理的侵蝕,在陷入危難的情況下保持人心不散。但張魯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明知道修覆棧道是一件為南陽做嫁衣的辛苦事,還會溝通關中、漢中兩地,使自己失去充當兩地緩沖的意義,張魯卻無法拒絕王瑯修覆棧道的要求。
一來關中忙著爭奪天子,無暇分神漢中,二來自己已經投降荊州,推三阻四正好給了南陽對自己動兵的借口,到時候大軍壓境,四面無援,除了身死族滅沒有更好的下場。因此,為了解眼下之渴,即使飲下的是毒酒張魯也顧不得了,形勢比人強,姑且走一步算一步罷。
話又說回來,張魯的遭遇其實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一種體現。如果不能未雨綢繆地抓住時代脈搏,則遲早會被時代的浪潮席卷吞沒,這一點是任何滿足於現狀、小富即安的割據勢力都必須警醒的。
王瑯的遠慮還是姜尚昔日所畫,自己也一直對天下大勢保持關註,目前所遇到的所有麻煩都在預料之內,因此總能以非常從容的姿態著手解決。
十二月初,三條棧道修繕完畢,蜀中的糧食通過巴郡水路運往襄陽,襄陽的糧食通過漢水運往南陽,萬事俱備,只看天子一邊的消息。
“張濟、李傕、郭汜一同追趕天子,雙方在弘農東澗展開大戰,董承、楊奉的軍隊戰敗,文武百官與兵士被弒者不計其數。禦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幾乎全部散落。不久天子抵達曹陽。董承、楊奉等假裝與李傕等聯合,而暗中派出使者到河東郡去招請黃巾餘部白波軍的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各率部下數千騎兵前來,與董承、楊奉等合擊李傕等。李傕等大敗,被斬殺數千人。”
太守府內,負責掌管情報工作的郭嘉念著己方一月以來的情報成果,少見地褪下了不羈神情,改換成一臉平淡:
“二十四日,天子繼續東行。董承、李樂保護車駕,胡才、楊奉、韓暹與南匈奴右賢王去卑率軍作為後衛。李傕等又來攻,楊奉等又大敗,死者更多。光祿勳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全都遇難。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被李傕俘虜,李傕欲殺之,宣義將軍賈詡勸阻:‘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怎麽能殺害他們!’李傕這才作罷。天子一行的部隊斷斷續續在道路上連接有四十裏長,到達陜縣,築起營寨固守。”
“此時護駕的虎賁、羽林武士不到一百人。天子與公卿徒步走出營寨,伏後之兄伏德一手扶著伏後,一手挾著十匹絹。董承派符節令孫微用刀在人群中開道,殺死伏後身邊的侍者,鮮血濺到伏後的衣服上。黃河堤岸離水面有十餘丈高,無法下去,就用絹結成坐椅,讓人在前面背著天子,其餘的人都爬著下去,有的人從堤岸上自己跳下去。到達河邊後,士卒爭先恐後地跳上渡船,董承、李樂等用長戈阻攔,船中堆滿了被砍落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天子這才上船,與他同時渡過河的,只有伏後以及楊彪以下數十人。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掠奪,衣服全被剝光,連頭發也被割掉,凍死者不計其數。”
聽到這裏,眾人臉上都露出不忍神色。天子畢竟代表著國家權威,落難至此,無論誰的臉上都不好看。王瑯已經看過郭嘉整理的情報,這時候在案後分神觀察各人神情,體會更深。
“到達大陽以後,進入李樂軍營。河內郡太守張楊派數千人背著米來進貢。天子乘坐牛車,抵達安邑。河東郡太守王邑奉獻絲綿與綢緞,天子全部賞賜給公卿及隨行官員。天子封王邑為列侯,任命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楊為安國將軍,都持符節,開府。他們部下將領競相向獻帝乞請官職,因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至用鐵錐來劃。天子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們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天子又派太仆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傕這才放走被他俘虜的公卿百官,並歸還了不少被掠去的宮人和禦用物品。不久食盡,宮人們全都以野菜、野果充饑。”
“十九日,河內太守張楊從野王縣來朝見獻帝,計劃護送獻帝返回洛陽,但護駕的將領們不同意,張楊於是返回野王。”
說到這裏,郭嘉眼中劃過一絲冷諷,想了想沒有多嘴,而是面無表情地做了結語:“正月初七,大赦天下,改元建安。董承、張楊欲以天子還雒陽,楊奉、李樂不欲,由是諸將更相猜疑。二月,韓暹攻董承,承奔野王。韓暹屯聞喜,胡才、楊奉前往塢鄉。胡才欲攻韓暹,天子使人傳旨阻止。”
郭嘉心中對此一片嘲諷自有原因。在他看來,天子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侍奉在天子身邊的公卿將領們責無旁貸。一群人看似忠心耿耿,在苦厄災難中保護天子,不離不棄,實則大奸大偽,以天子為奇貨可居,只顧算計自己的利益,彼此勾心鬥角,將漢室的最後一點威望葬送殆盡。
早晚有一天,他會揭穿這些公卿的真面目,讓天下人看清這些人的可惡嘴臉。
“河內太守張楊使安集將軍董承先修繕雒陽宮,太仆趙岐自請來荊州說服大人助修宮室,距南陽尚有一日路程。”
待郭嘉說完,王瑯接過話頭,補上剛剛從雒陽送達的情報。
目前在王瑯帳下參與決策的核心人員為六人,郭嘉、徐庶、裴潛參讚軍機軍務,趙儼、杜襲謀劃政治路線,荀攸兩面均沾。這次是二十人的大會議,包括韓暨、司馬芝等地方官員,魏延、陳到等將領,以及負責起草文書工作的王粲。按照王瑯一貫的風格,小會議畫策略,大會議下決定,一次性完成戰前動員與任務分配。眾人因此知道,這次會議上就會決定要如何對待天子,精神都是高度緊張。
南陽現在的發展已經度過原始資本積累期,擁有逐鹿中原的資格,然而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可供選擇的方向非常多,但正確的道路可能只有一條,一旦選錯,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局。
因為茲事體大而共同靜默一陣,到底還是有人挑頭起來說話。
王瑯在堂上靜靜聽著,往洛陽輸送物資無異議全票通過,分歧主要在是否迎天子與如何迎天子上。
南陽系大致有兩個主張,一部分主張遙尊天子於洛陽,另一部分主張迎天子入南陽,改立南陽為都,這也是她意料之中的兩種主張,立足點都是確保南陽系的利益,聽過就算,不具備參考價值。汝潁系大致也是兩個主張,一部分認為可以暫時遷都南陽,等收覆司隸、關中,將雒陽宮修繕完畢再遷回;另一部分認為可以駐兵雒陽,將戰略重心從南陽轉移至雒陽。這類人沒有切身的利害關系,說話時沒什麽私心,理由倒是值得一聽,但彼此爭辯得不可開交,聽多了也沒什麽意思。
感覺時機差不多了,王瑯用手指在案幾上輕輕敲了一下,直接點名:
“公達以為呢?”
明明已經拿定主意了還問我……
習慣性地在心裏暗暗吐槽一句,荀攸開口說話的時候依然是王瑯帳下謀臣中最靠譜的一個:
“漢王室雖然衰微沒落,但沒有商紂王那樣的暴行,也沒有完全失去人心。天子年齡幼小,被強臣所脅迫著不能自主,不能將錯誤歸咎到他的頭上。將軍是漢朝宗室,理當匡扶漢室。況且將軍迎奉天子,可以召攬天下英才,討伐四方不遵從朝廷的叛逆,建立從前周公、召公那樣的美業,為後世稱頌。我聽說謀劃大事的人先計算失敗的壞處,然後考慮成功的好處。南陽是連接南北的通道,百姓富庶,商業發達,但在地形上易攻難守,不適合設為都城。雒陽百廢待興,但有前人的基礎與將軍的妙思,一定可以營造得固若金湯,恢覆天下中心的地位。如今有人為將軍在韓暹、楊奉之間奔走斡旋,在公卿百官間宣揚將軍的美德,將軍一定能在雒陽接到天子,應該立刻出兵,防止其他諸侯生出奉迎的念頭。”
一番話條理清晰,論證充分,王瑯當即拍板:
“我欲親自領兵北上,迎奉天子。”
作者有話要說:下章可能會有小鹿O.O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