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父女交心
關燈
小
中
大
雖然在會議上同意荀攸迎天子於雒陽的提議,實際施行起來卻沒那麽迅速。王瑯先遣使與之前已經往來多次,河內太守張楊的謀士董昭聯系,請他從中斡旋,促成此事,並在最適合出兵的時機通知南陽,荀攸本人也致信給協助天子脫離長安的禦史中丞鐘繇,請他代為謀劃。
與此同時,王瑯南下襄陽,前往州牧府游說真正有權力定奪迎接天子這樣大事的劉表:
“四海之廣,億民之眾,都受制於天子一人。盡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絕倫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為他奔走服務,這是以禮維護朝綱的作用。如果不是夏桀、商紂那樣的暴虐昏君,對手又遇上商湯、周武王這樣的仁德明主,使人民歸心、上天賜命,君臣之間的名分只能是作臣子的恪守臣節,矢死不渝。因此,如果商朝立賢明的微子為國君來取代紂王,成湯創立的商朝就可以永配上天;而吳國如果以仁德的季劄做君主,開國之君太伯也可以永享祭祀。然而微子、季劄二人寧肯國家滅亡也不願做君主,實在是因為禮教的大節絕不可因此破壞。所以說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地位高下的區分,天子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禮制。”
“當年晉國的三家大夫欺淩國君,瓜分晉國。作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討,反而對他們加封賜爵,讓他們列位於諸侯國君之中,周朝先王的禮教到此喪失幹凈。有人認為當時的周王室已經衰微,而晉國三家力量強盛,就算周王不想承認也無濟於事。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晉國三家雖然強悍,但他們如果打算不顧天下的指責而公然侵犯禮義,就不會來請求周天子的批準,而去自立為君。不向天子請封而自立為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賢德諸侯,一定會尊奉禮義對他們進行征討。但晉國三家向天子請封,天子批準,他們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為諸侯,誰也不能對他們加以討伐。所以晉國的三家大夫成為諸侯,並不是晉國三家破壞禮教,而是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周朝的禮教。天下從此開始以智慧、武力相互爭雄,不再顧忌君臣綱紀。”
“今時不同往日,‘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自從光武皇帝建立後漢以來,風化之美,直追三代,豈能與周道衰廢的春秋相比。”
裴潛評價劉表“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說得是劉表雖然有心想做周文王,卻沒有稱王稱霸的才能。王瑯的一番話讓劉表聽得很心動,但思想上仍然遲疑不決,搖頭否定。
王瑯對他這個既想做大事,又怕承擔後果的性格再清楚不過,知道這時候宜退不宜進,於是轉變話題,等到第二天下午,劉表自己反覆思慮,無法割舍之後再來游說:
“過去仲叔於奚為衛國建立了大功,謝絕賞賜的封地,卻請求允許享用貴族才應有的馬飾。孔子認為不如多賞賜他一些封地,惟獨名位和器物,絕不能假與他人,因為這是君王的職權象征;名位、器物一紊亂,國家上下就無法相安互保,國家也就會隨著走向危亡。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生而逐漸發展顯著的,聖賢考慮久遠,所以能夠謹慎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常人見識短淺,所以必等弊端鬧大才來設法挽救。矯正初起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顯的大害,往往是竭盡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說:‘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尚書》說:‘先王每天都要兢兢業業地處理成千上萬件事情。’就是指這類防微杜漸的例子。”
“現在天子雖然年幼,已經可以看出他才能平庸。前年長安大旱,谷價一斛值五十萬錢,天子命令侍禦史侯汶賑濟百姓,發現餓死的人和過去一樣多,這才發現有人從中作弊,下令責打侯汶五十棍。在百姓餓死後才知道城中的情況,在鑄成錯誤後才知道臣子的不忠,對欺君的重罪只處以五十軍棍的處罰,這難道可以說他明智聰敏嗎?
“禍害天下的正是李傕、郭汜這些人,卻親手把國家最重要的官位和封爵奉上,自己破壞漢家的禮教與綱紀,錯誤沒有比這更大的了。有人說是因為李傕、郭汜等不懂禮節,兇狠殘暴,天子因遭受迫害而給出官爵,這是非常荒謬的!如果真的不懂禮節,為什麽不自立官職,而要請求天子授予呢?這恰恰說明了李傕、郭汜心中對漢室仍有敬畏,不敢真的加以迫害。從前十四歲的公子姬周孤身無援地回到晉國,卻能對殺害國君的強勢權臣欒書不假辭色,明確君臣綱紀,短短幾月內梳理晉國朝政,二十四歲重建晉國霸業。當今天子如果能有姬周一半的才能,又怎麽會讓國家淪落到如此混亂的地步,使自己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
“說到底,這位天子所具備的氣度與能力做一個地方官員或諸侯國的封王可以勝任,做天子還不如桓帝、靈帝。相比破壞漢家禮教綱紀的大錯,些許小恩小惠又能算得了什麽?這正是大人挺身而出,建立萬世美業的時機!”
人更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話語,無論它是否正確。
這番話正切中劉表心意,因此令劉表深以為然,沈吟一會,他道:
“上無道,奈何迎之?”
事成了!
聽到劉表的這句話,王瑯心中大定,面上一點不顯,詳細耐心地為他一條條拆解道:
“我聽說兗州牧曹操有心迎接天子,名士許邵曾經評價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如果被他得到天子,假借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那麽天下諸侯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制於他,可以被他用不遵從天子號令的名義加以討伐。所以天子決不能讓,必須保護在我方手中,此其一。”
即使不迎接天子,也不能讓其他勢力得到天子,致使自己陷入被動。
“天子是中人之才,身邊又沒有忠心輔佐的士人,這才淪落到依靠董卓殘部、黃巾餘孽保護的地步,將漢家綱紀破壞殆盡。雖然如此,天子依然是君,大人依然是臣,不能不用臣下的禮節侍奉天子,使天下心悅誠服。如果效仿過去秦武王對待周王室的方法侍奉當今天子,那麽天子有道,大人不失為周公、召公;天子無道,大人可以中興漢室。無論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損害大人的德行,此其二。”
曹操在勢力弱小時利用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壯大自己;等到北方統一,不再需要假借天子名義時,就破壞“非劉姓不得封王”的法紀公然稱王,兒子曹丕更逼迫獻帝禪讓,這樣前後不一、過河拆橋的行為當然為人詬病。
荊州實力強大,不需要借助天子也能與北方袁紹爭雄,逐鹿中原,只需要像秦武王侍奉周王室那樣對待天子,掌握主動即可。
“南方濕熱多疫,非頤養之地。雒陽天下中心,東方有虎牢關作為屏障,西方有關中可以退守,正好宮室殘破,可以先營建宮室供天子居住,占據周圍護衛天子,掌握形勝,此其三。”
漢代的南方沼澤遍地,榛莽叢生,直到孫吳、六朝時期才得到大規模開發。想要盡快壯大實力,統一北方,必須重心北移,占領已經得到充分開發、耕地充足的司隸、關中。
“希望大人能夠充分考慮,無論最後做出怎樣的決定,兒一定都盡力促成。”
盡人事,安天命。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取得同心,那又怎麽能指望得到世人之心?所以無論劉表最終做出什麽決定,她都會盡力完成。
“琦兒保守有餘,進取不足。能夠光大我們家門楣的一定是阿瑯,不必猶豫顧慮,盡管放手去做。”
晉平公講話不妥,師曠舉起琴撞擊平公,琴掠過平公的衣襟撞到墻上,平公身邊的人準備將撞破的墻補上,平公說:“算了,別補了,留著它可以記著寡人的過失。”孔子聽到此事後評價:“平公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想要用這種寬宏大量的態度來鼓勵群臣的進諫。”韓非子卻評價:“群臣失禮而不懲罰,這是在縱容過失。以後平公之所以不能稱霸就是由此引起。”
所以志趣投合,言語越忠懇則越親近;關系疏遠,計謀越恰當則越被猜忌。
劉表寵愛王瑯由來已久,王瑯順著劉表的心意巧妙進諫也不是一天兩天,父女之間的感情深厚穩固,正是越真情流露,越彼此親近的狀態。
得到劉表的正面肯定與鼓勵,王瑯眼眶微濕,離席下拜道:“謹受命!
作者有話要說:劉表第一次正面承認兒子不如女兒嗯,以東漢儒家士大夫的思想來說挺不容易的。
真英雄自有深情在,這一點對王瑯同樣成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與此同時,王瑯南下襄陽,前往州牧府游說真正有權力定奪迎接天子這樣大事的劉表:
“四海之廣,億民之眾,都受制於天子一人。盡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絕倫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為他奔走服務,這是以禮維護朝綱的作用。如果不是夏桀、商紂那樣的暴虐昏君,對手又遇上商湯、周武王這樣的仁德明主,使人民歸心、上天賜命,君臣之間的名分只能是作臣子的恪守臣節,矢死不渝。因此,如果商朝立賢明的微子為國君來取代紂王,成湯創立的商朝就可以永配上天;而吳國如果以仁德的季劄做君主,開國之君太伯也可以永享祭祀。然而微子、季劄二人寧肯國家滅亡也不願做君主,實在是因為禮教的大節絕不可因此破壞。所以說禮教中最重要的是地位高下的區分,天子最重要的職責是維護禮制。”
“當年晉國的三家大夫欺淩國君,瓜分晉國。作為天子的周王不能派兵征討,反而對他們加封賜爵,讓他們列位於諸侯國君之中,周朝先王的禮教到此喪失幹凈。有人認為當時的周王室已經衰微,而晉國三家力量強盛,就算周王不想承認也無濟於事。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晉國三家雖然強悍,但他們如果打算不顧天下的指責而公然侵犯禮義,就不會來請求周天子的批準,而去自立為君。不向天子請封而自立為君,那就是叛逆之臣,天下如果有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賢德諸侯,一定會尊奉禮義對他們進行征討。但晉國三家向天子請封,天子批準,他們就是奉天子命令而成為諸侯,誰也不能對他們加以討伐。所以晉國的三家大夫成為諸侯,並不是晉國三家破壞禮教,而是周天子自己破壞了周朝的禮教。天下從此開始以智慧、武力相互爭雄,不再顧忌君臣綱紀。”
“今時不同往日,‘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自從光武皇帝建立後漢以來,風化之美,直追三代,豈能與周道衰廢的春秋相比。”
裴潛評價劉表“非霸王之才,乃欲西伯自處”,說得是劉表雖然有心想做周文王,卻沒有稱王稱霸的才能。王瑯的一番話讓劉表聽得很心動,但思想上仍然遲疑不決,搖頭否定。
王瑯對他這個既想做大事,又怕承擔後果的性格再清楚不過,知道這時候宜退不宜進,於是轉變話題,等到第二天下午,劉表自己反覆思慮,無法割舍之後再來游說:
“過去仲叔於奚為衛國建立了大功,謝絕賞賜的封地,卻請求允許享用貴族才應有的馬飾。孔子認為不如多賞賜他一些封地,惟獨名位和器物,絕不能假與他人,因為這是君王的職權象征;名位、器物一紊亂,國家上下就無法相安互保,國家也就會隨著走向危亡。沒有一件事情不是從微小之處產生而逐漸發展顯著的,聖賢考慮久遠,所以能夠謹慎對待微小的變故及時予以處理;常人見識短淺,所以必等弊端鬧大才來設法挽救。矯正初起的小錯,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顯的大害,往往是竭盡了全力也不能成功。《易》說:‘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尚書》說:‘先王每天都要兢兢業業地處理成千上萬件事情。’就是指這類防微杜漸的例子。”
“現在天子雖然年幼,已經可以看出他才能平庸。前年長安大旱,谷價一斛值五十萬錢,天子命令侍禦史侯汶賑濟百姓,發現餓死的人和過去一樣多,這才發現有人從中作弊,下令責打侯汶五十棍。在百姓餓死後才知道城中的情況,在鑄成錯誤後才知道臣子的不忠,對欺君的重罪只處以五十軍棍的處罰,這難道可以說他明智聰敏嗎?
“禍害天下的正是李傕、郭汜這些人,卻親手把國家最重要的官位和封爵奉上,自己破壞漢家的禮教與綱紀,錯誤沒有比這更大的了。有人說是因為李傕、郭汜等不懂禮節,兇狠殘暴,天子因遭受迫害而給出官爵,這是非常荒謬的!如果真的不懂禮節,為什麽不自立官職,而要請求天子授予呢?這恰恰說明了李傕、郭汜心中對漢室仍有敬畏,不敢真的加以迫害。從前十四歲的公子姬周孤身無援地回到晉國,卻能對殺害國君的強勢權臣欒書不假辭色,明確君臣綱紀,短短幾月內梳理晉國朝政,二十四歲重建晉國霸業。當今天子如果能有姬周一半的才能,又怎麽會讓國家淪落到如此混亂的地步,使自己陷入如此危險的境地?”
“說到底,這位天子所具備的氣度與能力做一個地方官員或諸侯國的封王可以勝任,做天子還不如桓帝、靈帝。相比破壞漢家禮教綱紀的大錯,些許小恩小惠又能算得了什麽?這正是大人挺身而出,建立萬世美業的時機!”
人更願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話語,無論它是否正確。
這番話正切中劉表心意,因此令劉表深以為然,沈吟一會,他道:
“上無道,奈何迎之?”
事成了!
聽到劉表的這句話,王瑯心中大定,面上一點不顯,詳細耐心地為他一條條拆解道:
“我聽說兗州牧曹操有心迎接天子,名士許邵曾經評價他是‘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如果被他得到天子,假借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那麽天下諸侯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制於他,可以被他用不遵從天子號令的名義加以討伐。所以天子決不能讓,必須保護在我方手中,此其一。”
即使不迎接天子,也不能讓其他勢力得到天子,致使自己陷入被動。
“天子是中人之才,身邊又沒有忠心輔佐的士人,這才淪落到依靠董卓殘部、黃巾餘孽保護的地步,將漢家綱紀破壞殆盡。雖然如此,天子依然是君,大人依然是臣,不能不用臣下的禮節侍奉天子,使天下心悅誠服。如果效仿過去秦武王對待周王室的方法侍奉當今天子,那麽天子有道,大人不失為周公、召公;天子無道,大人可以中興漢室。無論發生怎樣的變化,都不損害大人的德行,此其二。”
曹操在勢力弱小時利用天子的名義號令天下,壯大自己;等到北方統一,不再需要假借天子名義時,就破壞“非劉姓不得封王”的法紀公然稱王,兒子曹丕更逼迫獻帝禪讓,這樣前後不一、過河拆橋的行為當然為人詬病。
荊州實力強大,不需要借助天子也能與北方袁紹爭雄,逐鹿中原,只需要像秦武王侍奉周王室那樣對待天子,掌握主動即可。
“南方濕熱多疫,非頤養之地。雒陽天下中心,東方有虎牢關作為屏障,西方有關中可以退守,正好宮室殘破,可以先營建宮室供天子居住,占據周圍護衛天子,掌握形勝,此其三。”
漢代的南方沼澤遍地,榛莽叢生,直到孫吳、六朝時期才得到大規模開發。想要盡快壯大實力,統一北方,必須重心北移,占領已經得到充分開發、耕地充足的司隸、關中。
“希望大人能夠充分考慮,無論最後做出怎樣的決定,兒一定都盡力促成。”
盡人事,安天命。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取得同心,那又怎麽能指望得到世人之心?所以無論劉表最終做出什麽決定,她都會盡力完成。
“琦兒保守有餘,進取不足。能夠光大我們家門楣的一定是阿瑯,不必猶豫顧慮,盡管放手去做。”
晉平公講話不妥,師曠舉起琴撞擊平公,琴掠過平公的衣襟撞到墻上,平公身邊的人準備將撞破的墻補上,平公說:“算了,別補了,留著它可以記著寡人的過失。”孔子聽到此事後評價:“平公不是不愛惜自己的身體,而想要用這種寬宏大量的態度來鼓勵群臣的進諫。”韓非子卻評價:“群臣失禮而不懲罰,這是在縱容過失。以後平公之所以不能稱霸就是由此引起。”
所以志趣投合,言語越忠懇則越親近;關系疏遠,計謀越恰當則越被猜忌。
劉表寵愛王瑯由來已久,王瑯順著劉表的心意巧妙進諫也不是一天兩天,父女之間的感情深厚穩固,正是越真情流露,越彼此親近的狀態。
得到劉表的正面肯定與鼓勵,王瑯眼眶微濕,離席下拜道:“謹受命!
作者有話要說:劉表第一次正面承認兒子不如女兒嗯,以東漢儒家士大夫的思想來說挺不容易的。
真英雄自有深情在,這一點對王瑯同樣成立。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