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269章 侍疾(三)

關燈
起來後,二人去浴室沐浴,然後永琪在坐間聽胡嘉佳撫琴,悠悠琴聲中,他看著墻上掛著的明代錢穀《定慧禪院圖》卷,絹本,設色,從山門到佛堂直至殿中的塑像都作了清楚的描繪,用了大量淺朱色,寫實風格。定慧寺在蘇州著名的雙塔附近,蘇軾曾與定慧寺僧頗有交誼。明正統五年所刻《東坡先生遺墨》碑跋文記載:“蘇文忠公兩官杭州,覆守湖州,往來湖州,未嘗不至定慧寺,故寺中題詠獨多。”圖上自題:“辛酉立春日,為玄照上人作定慧禪院圖。錢穀。”下鈐“錢叔寶氏”印。

旁邊有一幅書在橙色祥雲紋絹上的水墨對聯曰:“琴有澗風聲轉澹心如止水鑑常明”。乃先帝手跡,並鈐印:為君難、朝乾夕惕、雍正宸翰。

畫與對聯下面的長案上放著一個白玉鏤空雕花卉活環香爐,溫潤如脂,這正是上次依博爾進宮為皇阿瑪做飯捎帶回來的賞賜,賜赫朱的是一個銅蚰龍耳爐。白玉香爐裏點著檀香,與畫和對聯相襯,有一種清麗雅艷。

永琪知道胡嘉佳屋裏的東西多是太後所賜,她選掛這幅是因為自己和她的第一次在姑蘇行宮。

胡嘉佳彈完一曲,他便讚她之前和陸師傅學琴,還是很有進步,又問這是什麽曲子,自己竟沒聽過。胡嘉佳道:這是《枯木禪琴譜》中的《那羅法曲》,說古人戊子秋去京都拜訪友人,閑步在一個寺院中聽到喇嘛在誦經,聲音清和,才知道他們誦的是那羅法曲的遺音。第二天帶著琴又去了寺院,祈求他們再誦一遍,然後自己撫琴和之,將其譜成古琴曲,所以流傳了下來。陸師傅說傳世的琴譜上很少有記載,他也是偶然得之。我知道阿哥喜歡檀香,所以定會喜歡這曲子。老祖宗也喜歡,抱哲哲去的時候每次都叫我彈。

永琪微笑起來,又看看墻上那畫,和那個冒著香煙的玉香爐。心想:她總是在默默地為了我。

兩人閑談了一會兒琴曲,胡嘉佳又惋惜說自己因為生哲哲,又搬出了宮,沒法和陸師傅學琴了。依博爾為她畫的《琴韻圖》她很喜歡,已掛在東屋裏了。永琪道:有什麽的,教陸師傅來王府裏教便是,回頭我就教人去請,南府離這裏不遠,他也去南府的。然後看看邊上的鄭英,鄭英立刻點頭,又抿嘴一笑。

原來這鄭英就是南府出身的太監,十五歲凈身入宮,唱了十年的戲,雖然勤奮,戲唱得就是個中不溜秋水平,因為生的好脾氣好又機靈,還頗得上面喜歡,一次皇帝去南府看戲,上面管事的便帶他引見李玉,李玉也看上了他,所以最終他去了養心殿,黃興的情況和他類似,但黃興是出身景山皇家戲園,彼此不認識,到養心殿後,他在收管皇帝衣服的組,而黃興在養心殿前殿打掃組,彼此也沒有接觸。

自那年劉全和養心殿的小太監被杖斃,養心殿甄選太監更加嚴格,而前年因白蓮教養心殿下面的太監全部又換了,鄭英十分慶幸自己一早被指給了五阿哥,躲過一劫。他待在南府或是養心殿,都比不上如今有出路。

嘉佳喜出望外。待永琪頭發幹了,她便對著鏡子給他編辮子。編好後,將辮子放到他身前,對著鏡子,兩手扶著他的頭,眼波流轉,笑意盈盈地道:小祖宗,滿意不?永琪對著鏡子裏的她一笑,然後轉過身來,道:以後來這裏,我都要你給我編辮子,不要鄭英。她於是捧起他的臉來,看著他的眼睛,道:我要生一個這麽聰明好看,好人又好性子的兒子!

瓔珞收到榮王府送來的東西,和海氏一起看那十二杯,見乃是康熙禦窯五彩佳作,質地甚薄,銖兩自輕,依月令之數為一套。一花一月,並配詩文,十二杯分別以迎春、杏花、桃花、牡丹、石榴、荷蓮、蘭草、桂花、菊花、月季、梅花和水仙為繪。又十分心喜,謝過海氏。海氏笑道:都是自家人,謝什麽!

除了蘋果尊和月神杯,永琪二人又贈了好幾樣東西。

一個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刻花註壺註碗。註壺直口,有蓋,蓋頂置獅形紐,折肩,彎流,曲柄,圈足。肩部劃花纏枝牡丹。註碗葵瓣式口,碗體呈六瓣花形,圈足。註壺與碗通體施青白釉。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曰:“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需用註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銀近百兩矣。”說明北宋時曾普遍流行使用註壺、註碗。瓔珞自然識貨,好不歡喜。

一個黑漆長方幾。她忽然想起,這就是擺在金谷園後殿西屋裏十八羅漢炕屏前的那個。細看之,方正規整,輕巧可人。桌面飾通景庭院人物圖,賓客往來,或樓閣張望;或拱手相送;或熱切交談;或騎馬剛至,身後侍兒抱琴相隨。背景中,圓月高懸,雲氣繚繞,蒼松遒勁,芳草葳蕤,於煙火中平和靜謐。束腰處雕長方形鏤孔,上嵌圓形螺鈿片,牙板處鑲嵌一周折枝花果紋,光彩奪目。於是將它擺在大理石羅漢床上,代替了原來的炕桌。

然後吩咐小廝從庫房裏將紫檀框淺黃地雙面緙絲清供圖五扇炕屏拿出來擺在炕桌之後,又教翠兒去取了一個葡萄擺件擺在桌上,乃蜜蠟所雕,色澤紅褐,敦實古樸,所雕葡萄蔓枝和果實累累,圓潤飽滿,沈甸欲墜,令人不禁垂涎欲滴。

還有一把折扇,指名送瓔珞姨。瓔珞展開一看,描金扇面上畫滿了服飾艷麗的水滸人物,題字為:“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他時若遂淩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正是依博爾畫的扇面,寫的行書。而這詩是水滸書裏宋江寫的《西江月》的下闕。

一個百子圖繡掛,白地上遍地繡著民間娃娃三五成群在賀新年,五顏六色,一派煙火繁忙之氣。瓔珞亦很喜歡,因素色簡樸,便教海氏拿去掛在她屋裏。只是不知,這幅百子圖正是武貴人身邊的紫紋所繡,紫紋在繡坊繡女裏雖然不算出眾,但這種繡法並不覆雜,還自有一種粗拙的味道。

傅恒回來後,瓔珞便要晚飯擺在新的炕桌上,拿出幾個和註壺顏色接近的米黃釉金鐘杯,用註壺溫酒飲酒。傅恒見她今晚選的是禦貢通化葡萄酒,紫黑色的酒液在米黃杯子裏煞是漂亮,笑說她到處順手牽羊,連小輩家都不放過。瓔珞內穿月白立領,領口別著水晶圓扣,外套桃紅灑花翻白毛小襖,大紅洋縐團蝠紋棉裙,只得意地一笑,道:我什麽沒見過?收是瞧得起他們!別人想送,我還不要呢。傅恒知道她在說大小官員都想往玉京園送禮,只是玉京園一概不收,只留拜帖和書信,久之也就沒人了,便一笑,將酒飲下。

瓔珞又慨嘆:依博爾深得我心。而永琪這孩子,喜歡唐寅桃源山水之風,秉著出世的心在做入世的事,皇上不喜歡他喜歡誰?傅恒又一笑,道:唯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瓔珞正端著酒杯,聞言詫異地看著傅恒,傅恒也看著她,眼裏精光閃閃,然後用自己的酒杯和她的酒杯一碰,她突然明白了傅恒在五阿哥的事上的真正心思,看看博古架對面墻上懸掛的《趙孟頫行書酒德頌卷》,笑著將酒一飲而盡。

幾日後,榮王府收到玉京園回贈的六條橫幅一組設色紙本《桃源圖》,乃董邦達長子董誥所畫,畫上是山水桃花,最後一幅錄陶淵明《桃花源記》。董誥生得忠厚溫和,出生於乾隆五年,才二十歲年紀,已成婚,一直在家準備科考。因其父和傅恒熟悉,又自小受其父教導熏陶,精書法,善繪畫,忠勇公府便聘其為瓔珞的畫畫老師。《桃源圖》是他應瓔珞之請所作。

陳家未能與桑王結親,心裏自是十分遺憾,聽說桑家選了汪家,倒覺得在情理之中。蘊端以陳家願意結親,不是勢力之人,婚後便主動提出和陳家建立一些商務來往,還隨鐵普去見了陳老爺面談。陳老爺見他之後,回去便和夫人和兒子們誇讚,說都是慕華沒有福氣,桑王已被削爵,桑家居然還被允許涉及商務,又由皇帝指婚,可見東山再起指日可待,皇帝果然偏心皇親國戚,桑家還是漠北巨頭。而陳小姐再未見過桑蘊端,將那日花市之事淡忘了。

普達娃的兒子愛暉,如今也滿周歲了,個子特別大,夫婦倆總是笑謔將來拿他來練功,這孩子什麽也聽不懂,只是咯咯直笑,最愛的便是爾晞奶奶,一刻也離不開,和奶奶一起睡,出門時,也要奶奶跟著一起去。

皇帝給普達娃的外館任家,本有很深的根基,轉入普達娃名下後,又增添了朝廷的特許業務。除了為內務府到哈薩克和恰克圖采辦毛皮,還與內務府買賣人範家一起經營大規模的糧食,銅、鹽運銷。山西範氏自明末清初起,便是滿蒙地區的著名富商,晉商第一家,後來入籍內務府,資本雄厚超過百萬銀,如今還管轄著東南沿海的商家,每年開赴東洋購買銅斤,被稱作“洋銅商”。

銅鐵乃軍需物資,國之重器,普達娃也親自去過沿海看訪,上次便順便為皇帝帶回大批進貢的琉球腰刀,就是皇帝賜兩位阿哥的刀。範家在河東二十州縣均有鹽產。範家還承擔了張家口外穆斯峽、胡蘇臺等地的伐木業,砍伐和運輸大批木材進口內地出售,買辦熱河和圓明園及京郊各行宮的木植。

皇帝要普達娃買辦正在建築的清漪園的木植。因普達娃又立了大功,他力主任紹文的兒子留在商號裏主事,拿取報酬和獎薪,皇帝也同意了。任家商館還和原來一樣運作,亦未改名,只是已非任家所有,任家上下幾百號夥計依然端著飯碗,且更紅火了,自是賣力做事。範家本向內務府常年借貸本銀,每年上繳的利息約在百分之五十。但買辦商們並不在乎這極高的利息,他們從內務府取得的經商特權,其利潤遠超過利息的支出。皇帝照例如此給普達娃,普達娃自無異議。

見任家商館成了皇商,陳家父子再回想突然爆出的桑王走私案,便完全明白了,外館其實早就被內務府監視了,好在陳家辦事規矩,並未偷稅漏稅。朝廷趁桑王走私案將已有雄厚資本和基礎的民商據為己有,可以省卻多少功夫,任家是晉商,所以內務府挑了任家,又想找生面孔來代理,便於控制。鐵普正是瞅住了這個機會,從外館新戶一躍而起,而他居然能打通內務府門路,在漠北王公和內務府兩處逢源,非同小可。

宋家在走私案裏受到嚴懲嚴罰,財產雖未充公,已一蹶不振。任家本部原在張家口,如今京中分號實力大增,遂變成了張家口和京城兩地巨富,大本營更轉入京城。外館大戶只剩了陳家和任家,其實就是陳家和鐵普。而鐵普是皇商,自有皇家業務,看樣子是要制衡或補充頭號晉商範家,和陳家的商務並不重合,朝廷這盤棋下得太大了,不僅實現了外館重新洗牌……鐵普不會說,他們也不會問,只與之更為親近。

愛莎覺得,皇帝都是因為自己是容妃的閨蜜。普達娃要把自己的金子再拿出一部分來給皇帝,感謝他對自己的信任,並支持土爾扈特部東歸,皇帝只象征性地收了一點兒。瓔珞和傅恒笑說,皇帝給了普達娃夫婦這麽多好處,普達娃這還俗還得太值得,他得好好感謝愛莎!機會太好了,朝廷能給他提供白教和金川無法想象的天地,他們也走不掉了!

普達娃是玉京園少數的座上客,因他非官場中人且從一來京城便和傅恒有許多的往來,現在還在為皇帝辦重要的差事。他和傅恒經常在“精思堂”見面,卻極少和瓔珞說話,除了禮貌招呼,只對瓔珞讚過書房明間的《關羽擒將圖》。瓔珞知他性子如此,而且秉持密宗守則,不近女人,也不以為意,對《關羽擒將圖》亦沾沾自喜。

此畫絹高六尺,寬八尺,畫的是《三國演義》中關公水淹七軍、生擒龐德的故事,畫中人物氣勢雄壯。關羽高坐層層巖階之上的坡石,側身向右,身著藍頭巾、綠袍、鎧甲,全身披掛整齊,赤面鳳眼、長髯飄拂、偉軀,一幅氣宇軒昂、神態威嚴中又帶有似乎折服於龐德的“威武不屈”的氣勢和對之既憐惜又憤怒的表情。

而與之相呼應的龐德,地處巖階之下一小平地,卻側身向左,除短禱外,全身赤裸,被兩裨將綁在木樁之上,豎眉瞪眼,咬牙切齒,怒不可遏,並扭轉頭,一幅臨危不屈、任由處置的氣概,一裨將似欲扭轉他的頭顱逼他聽審。這是當年黃教法王被誅後,皇帝賞賜給傅恒的明代宮廷畫作,而皇帝知道《三國演義》是她最喜歡的書。

“精思堂”正屋外掛著一塊額匾,上書“知嚴養氣”四字,和“怡萃堂”裏那四字一樣,盡頭的東次間被命名為“二妙軒”,裏面收藏著米芾的《擬古詩帖》真跡和從納蘭家繼承的陳白陽《墨筆花卉卷》,這“二妙”二字乃瓔珞所取,以效仿皇帝的“三希堂”。傅恒亦是這“破一滴墨水,作種種妖妍”的白陽山人的十分愛好者,玉京園後堂只掛了一幅畫,便是他的《瓶蓮圖軸》。乃陳淳醉後遣興之作,筆酣墨暢,不拘泥於成法,荷花清靈,花葉舒展。

傅恒還特別喜歡圖軸上方陳淳的草書,是錄沈周題自畫《瓶蓮圖》“臨江仙”,詞曰:“花葉亭亭渾似采,坐閑涼、思橫秋,幾回相眄越嬌羞。翠羅仍卷袂,紅粉自低頭。前輩風流猶可想,丹青片紙還留。水枯花謝底須愁,只消浮大白,何必蕩扁舟。”

作者有話要說:

【晉商第一家範家】在歷史上赫赫有名,乃內務府最大的買辦,就是我們所說的皇商,比如《紅樓夢》裏的薛家,但薛家和真實的範家不可同日而語。範家的歷史和所經營的商務如小說中所示。

【董誥】(1740年-1818年),字雅倫,號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陽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於順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書畫家。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舉,隔年會試,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帝將其改為二甲第一,看起來和雍正對張若霭的改簽類似,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後充四庫館副總裁,接辦《四庫全書》副總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任軍機大臣。同年,獲賜紫禁城騎馬。乾隆五十二年,加太子少保,擢戶部尚書,臺灣、廓爾喀先後底定,並列功臣,圖形紫光閣。

嘉慶四年(1799),董誥六十歲,以從庶吉士、編修、工部侍郎、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等,擢為文華殿大學士(即宰相),欽賜“紫禁城騎馬”。侍直南書房軍機行走四十年。嘉慶十七年為軍機之首,至二十三年致仕。董誥精書法,善繪畫,更通曉軍事。他五次歸還故裏,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裏稱道。董誥卒於嘉慶二十三年(1818),終年七十九歲。董誥死後六天,嘉慶帝親臨祭奠,所寫哀詩中有“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之句,並親自撥款建立“董公祠”。

【趙孟頫行書酒德頌卷】此卷是趙孟頫為瞿澤民錄寫的西晉劉伶《酒德頌》全文,是趙氏書法的精品之作。劉伶為“竹林七賢”之一,其《酒德頌》充分反映了晉代文人的心態。

趙孟頫(1254年-1322),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一說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員、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臺侍禦史程鉅夫舉薦,趕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禮敬。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在繪畫上,他開創元代新畫風,被稱為“元人冠冕”;趙孟頫亦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

其夫人管道升聰敏過人,能書善詞,繪畫精於墨竹、梅、蘭,筆意精絕。管道昇所寫行楷與趙孟頫頗相似,所書《璇璣圖詩》筆法工絕。寫有著名的《我儂詞》:“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把一塊泥,撚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撚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氏一門”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個大畫家。趙雍、趙麟、趙彥正名冠一時。元繪畫大家王蒙乃趙孟頫管道升之女所生,即二人的外孫。



趙孟頫晚年官居從一品,貴傾朝野,但趙孟頫以宋室後裔而入元為官,依然受擺布而不得施展抱負,常因自慚而心情郁悶,故潛心於書畫以自遣。管道昇曾填《漁父詞》四首,勸其歸去,其中一詞中寫道:“人生貴極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爭得似,一扁舟,弄月吟風歸去休。”還有一詞同樣寫道:“南望吳興路四千,幾時閑去雲水邊?名與利,付之天,笑把漁竿上畫船。”反映了她向往閑逸、自由的清淡生活,淡漠凡俗塵世的功名利祿。

乾隆皇帝很喜歡他的字畫,乾隆自己的字就是趙體,還仿趙孟頫畫了不少畫,其中的《沙渚雙鴛圖》小說中已經提及。

【《擬古詩帖》】即大名鼎鼎的米芾《蜀素帖》,原稱《擬古詩帖》、《諸體詩》,清乾隆末年編簒《石渠寶笈續編》時取今名。《蜀素帖》縱長27.8公分,橫長270.8公分。「蜀素」指的是這卷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在四川東方所織造的名貴絹。卷上的烏絲欄也是織出來的,可見是專供書寫用的。湖州郡守林希寶存家中二十餘年,至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裝裱成卷。當時許多書法家只敢在蜀素上書寫少許字,直到米芾才在上面寫的滿滿的八首詩句。

此作可說是米芾早年的力作。用筆的快慢、輕重、起收及轉折,不拘一法,收放自如。結體偏縱長傾側,表現靈動。相同字都有不同的寫法,極盡變化之能事。書風完全顯露出米芾「不偶於俗」的人格特質。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由於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