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風波 (11)
關燈
小
中
大
……這不都是自己作出來的亂子?娘的,難怪太後不欲立貴妃,難怪西楊、南楊那天一聲不吭……
種種思緒從東楊大人腦中飛過,但他很快又抓住了自己的定盤星:不論是不是真,局面為此,也沒有別的應招了。自己,也早在很久以前就站穩了隊!
在他緊張思考的時候,皇帝顯然也在反覆猶豫,他到底還是飄出了一聲輕輕的嘆息,“勉仁,此事,別有掣肘啊……”
誰把羅氏家人放出來的,誰就是此事的掣肘。皇莊妃?太後?廢後?
楊大人的腦子都快轉出了糊味兒,好幾次話都要沖出口中,卻又為他咽了下去。
沈默了一會,他終於是開口了。
“陛下,”楊大人小心地選擇著自己的措辭,“您今年已經三十歲了。聖人雲:三十而立啊。”
三十歲,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了,對一個皇帝來說,可以到了他最黃金的一段時間。——太小了,還未經世事,沒法玩轉一個國家,太老了,百病纏身,可能和文皇帝一樣瘋魔。三十歲到五十歲,是一個皇帝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經驗也足夠豐富的黃金時間。偌大一個國家,能和皇帝的意志力抗衡的物事又有多少?後宮妃嬪閹人,無非是皇帝的附庸,當皇帝在意的時候,他們的話可抵千軍,當皇帝不在意的時候,他們就是個屁!
不論是太後、皇後又或者是寵妃、大宦,都是皇權的附屬物,豈可威脅皇帝本人的意志?能和皇權抗衡的,始終只有相權。後宮妃嬪,只是兩權相爭的一枚棋子。
太後的權威、皇後的正統、妃嬪的賢德,這些東西重要不重要?重要。算數不算數?——皇帝和內閣說它算數,它就算數,皇帝和內閣說它不算數,它就不算數。
相臣之一的東楊大人,就在強烈暗示皇帝:在這件事上,相權不會掣肘,太子生母是誰無關緊要,皇帝怎麽說那就是怎麽回事,起碼他楊大人不會找茬。這件事,皇帝大可聖心獨運!
內閣已非鐵板一塊,西楊和南楊如不同意——不,東楊大人讓自己別想太美,局面如此,皇帝一旦下定決心,其心必定如山不可動搖。他的兩個老同志和老對手,是不會做出不智的決定的……雖說笨了點,但他們可還沒有笨到這個地步。
一言定生死,東楊大人撚著胡須,微微一笑:這一劍雖然出得晚,但好歹還是遞到了位置上。
然而,對他極富煽動力的蠱惑,皇帝卻沒有熱血沸騰的響應,他甚至是有幾分譏誚地睇了楊大人一眼,眼神微涼,清明如許。
“你怎麽老說些廢話。”他甚至還笑了笑。“朕年歲幾何,難道自己還不清楚嗎?”
言語雖然平靜,卻是透出了無限的信心,楊大人是又怔了一怔,方才是明白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對內閣諸臣的反彈,他是全不放在心上……皇帝擔憂的掣肘,並不是權!
運權三載,他會不知道皇權的威武?會看不穿相權的局限?
說穿了,在這件事上,本來就是他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相權反彈不反彈,皇帝他不在乎,他壓得住!
甚至於說,立後立誰不立誰,也不是因為英國公有沒有上表……盡管太後在運用皇權給予她的權威反過來壓制皇帝,那也是因為皇帝甘願讓母親表演。也是因為他不必廢這個力氣和母親沖突……也是因為,皇帝本人的心意,還沒有定。
那是什麽在掣肘皇帝?又是什麽讓他猶豫?
楊大人顧不得場合,一垂頭,抱著胸口就沈沈地思索了起來。還好身.下馬良,才能跟得上隊伍,不至於就此駐足。
皇帝並不搭理自己的閣臣,他收拾過心思,又換出了歡容,稍微一抖韁繩,便放開了馬速,在千尺山川中,留下了一串響亮的馬鈴聲。
在喜峰口一戰後,蒙古人的氣焰果然為之一斂,餘下幾座要塞,都是風平浪靜一一巡視完畢,並無宵小前來滋擾。皇帝當然也就很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巡邊之旅——二十天期限,當然也早過去了許久。不過,身在旅途,消息接送未免有些不便,劉思清密信已至,聲稱自己已成功破案:只是事關重大,不敢肯定密信是否送到,故此請皇帝許可,他將親往駐蹕解說。
不過,當時正在征戰途中,皇帝懶得讓家裏的爛事影響他打仗的心情,也就把劉思清晾在一邊了,此時率兵還朝,方才讓他到薊州等候。他在應付完一些不可避免的‘喜迎王師征胡還’活動以後,遂於行在之所召見了劉思清。
老太監這一陣子當然是內外交煎,過得比較不好,雖然也就是兩個月沒見,但已經是老相盡顯,皇帝看了,心裏也有些過不去,先笑道,“好奴才,倒是辛苦你了。”
當下自然又是一番做作的‘為陛下肝腦塗地也是奴婢的本分’一流說話,皇帝有些不耐煩,只拿眼看著劉思清不說話,劉思清表演完了,定了定神,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忽而道,“此事事關重大……奴婢難免舉止失措——請陛下恕罪。”
“查出真相,便是無罪。”皇帝淡淡道,“說吧!”
於是劉思清就開始說了。
他從自己的破案思路開始講起,見皇帝聽得細,也就說得細,佐以錦衣衛、東廠的文字報告,可以說每一句話都有出處。各處外戚人家在近一年內的每一處異動,在他的卷宗裏都有記載,也都有解釋。尤其是和南京的來往,解釋得更為清楚。
然後是宮內的查案過程,在尚宮局司簿司裏的調查工作,掌握到的細致線索,以及太後在重要關頭將他招去,所詢問以及所囑咐的一番話。
“老娘娘問奴婢,此事可否不上三木。”劉思清道,“奴婢請老娘娘恕罪:時限緊迫,若審問不出結果,奴婢只有動刑。”
“老娘娘又問奴婢,此事能否到此為止……奴婢鬥膽,又回了老娘娘的話:除非皇爺發話,否則奴婢只能追查下去。”劉思清神色木然,一場必定是十分精彩的對話,被他說來是味如嚼蠟。“老娘娘又道,此事她心中有數,只是主謀身份尊貴,又是皇爺有所虧欠之人,令奴婢暫且住手,勿傷那人體面,等皇爺回來,她自與您分說。”
這個說法,和皇帝的猜想可說是不謀而合,但皇帝卻未因此動上什麽情緒,他揚起眉毛,“你看來還有話要說啊。”
劉思清叩首,“皇爺英明——奴婢當時,畢竟還是多嘴問了一句老娘娘:此事是否為靜慈仙師所為。”
暗示和落到實處那還是有區別的,皇帝嗯了一聲,“母後如何答的?”
“老娘娘遲疑了一會,才是點了點頭。”劉思清道。“奴婢便應允老娘娘,暫且不動三木。不過,為免陛下責怪,還是將兩位尚宮局女史封閉進錦衣衛看護之中,有統領看護,這十數日內,凡人進出必定登記——奴婢及從人都未入錦衣衛詔獄一步。這一點陛下可隨意查證,奴婢絕無怨言。”
層層鋪墊到了如今,劉思清明顯還有大招沒放,不然不可能如此謹慎小心,甚至到現在都不敢擡頭。皇帝心中不祥之感越重,然而他當權者天性,自家後院事,絕不喜被人蒙蔽,即管舌澀唇重,依然是道,“聽你意思,你不以為這是胡氏的作為?”
“陛下明鑒,仙師入宮十多年,八年都是太孫妃身份,在重重耳目之中,只怕難以發展勢力。”劉思清不喜不怒,平鋪直敘。“封後既是失寵的開始,況且也多病,未有掌過幾天大權,退位前後更是權威盡廢。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娘家。”
此言有理,皇帝不由緩緩點頭。
“然而,仙師和娘家來往極為稀少,近兩年來只有一次,於其真正被廢以後,更是絲毫未有往來……如此大事,難道胡大人能獨斷專行?”劉思清頓了頓,又道,“更能證明胡家清白的,是奴婢的調查結果——胡家出身山東,在南京沒住幾年,沒有留下產業。兩年間竟是沒有一個家人南行往金陵去!”
家奴進出總有動靜,有動靜東廠就能查得到,劉思清的話,在證明了仙師清白之時,也證明了太後的不清白。——不是為了掩護太後,靜慈仙師何必把黑鍋往自己腦袋上扣?
“這不可能啊……”皇帝不禁輕喃出聲,“這——”
“還有二事,要回報皇爺得知。”劉思清的容色如木石般死板平靜,“一——東廠對羅氏家人的審查,已有突破。雖未動三木,但羅家人生性淳樸,雖是有意遮掩,但也逃不過話術欺詐。已是吐露實情:帶他們上京的幾人,也是幾番叮囑,令其按部就班,先入都察院,見了當班禦史以後,口稱有和皇嗣相關的冤案上告,等到都禦史到來後再行開口……”
然而,鄉野之人沒見過大場面,敲響登聞鼓以後已經是熱血沸騰……面對前來問話的軍士,表演失控了。
皇帝心中最大的‘不信’登時解開,他眉頭緊鎖,未置一詞。
“其二:雖然在太後娘娘傳話時未動三木,然而,東廠訊問之術不止於此,手下兒郎心憂這二十日的時限,奴婢和老娘娘說話時,未曾停工……已是通過種種喝問之法,將兩位女史嚇破了膽……據供述,這幾年來,唯有半年前一次,清寧宮中之人以查證宮女服役年限為由,將一架卷宗全都翻閱過……此外,並未有人過來問過卷宗之事。司簿司不是油水豐厚去處,凡有些能耐,早已走了,此二人均是老實愚鈍、懦弱膽小之輩,以奴婢所見,只怕不會說謊。”劉思清頓首呈上一卷口供。“二人簽字畫押,證據分明。此事定論,也已經是水落石出了。”
皇帝也早已經是心中雪亮。
太後要胡氏背黑鍋,胡氏沒得選,只能背。然而,劉思清卻不想成全——或者說,他那過分勤快的手下,已經剝奪了他裝聾作啞的權力。
不會說謊就是不會說謊,今天不會對東廠番子說謊,明日被放出去以後,也不會對太後派來詢問、查證的人說謊。劉思清知道真相,便是危險的存在,就要時時刻刻地提防著,免得和胡氏一起背了黑鍋。——胡氏背黑鍋不會有事,頂多殃及家人,自己不可能把她給殺了。但劉思清背了這個黑鍋,可不會有誰來護他,太後要收拾他,他除了領死還有什麽別的辦法?
東廠提督太監,歷經風雨,不是羅氏家人、司簿司女史一流人物,他不想背黑鍋,就要把事情全說清楚,把這個罪名給落實了,讓皇帝清楚地知道太後的心路。知道她安排這一番策略的前後時間順序,就要讓皇帝知道,太後從一開始就羅氏家人來制衡皇帝,要他一輩子也不能立孫氏為後!
這一番安排,不能說是不周密了,皇帝完全能推演得出來,如果羅氏家人正常表現,現在京中又該是如何的狀況。而他的疑心,又會如何集中在胡氏身上。說不定都不需要東廠,皇帝自己就會下了這個結論。又或者說,太後還準備了什麽後手,要把嫌疑引向胡家。
然而從頭到尾,太後沒想到,東廠竟有了這般的能耐,連諸多外戚都一並監視。尤其是胡家,這一年多以來,對胡家的監視是從來都沒有放松過的……畢竟是身份出現了變動,東廠也要為皇帝的心思做準備——有一天皇帝想降罪胡家的時候,說不得就要東廠來提供這個話柄!
胡家清白已證,這個黑鍋是想背都沒得背……或者說,這個黑鍋是只能換個方式來背了。但東廠番子是一不做二不休,搶在太後發話之前,就把真相給審出來了!
雖說連番美譽,雖說聲望高隆,但畢竟是女流之輩,成日裏和她打交道的能有多少俊才?太後在揣摩人心、布控大局上是有一套,然而她出身富貴,從未接觸過多少勞苦百姓,畢竟是棋差一招,漏算了這一點:勞苦百姓,有時候是有點笨的……
皇帝閉了閉眼,忽然覺得很好笑,他禁不住哧哧地笑了起來。
“你看看,”他對劉思清說。“還說什麽天下之主、言出法隨……屁,都是屁。就在你身邊,有多少人算計你?”
他的聲音很輕松,然而心頭卻是沈甸甸的,一股怒火來回流淌,每流一道就更旺一道。
背叛、失落、憤怒、傷心……都比不過心頭的那一陣恐懼。
——如果不是太後運氣差了一分,這一策,必將成功!他又何能查到真相?若非太後畢竟年邁,算得疏了一分,沒有處理掉司簿司的兩個女史,只怕到今日,主謀還在雲層之後,顯露不出真容。
如果太後成功,他就是被人算計,猶未自知。皇位之側、至親之間,人心已經幽微如此,天下間,又有何人可信,何人可靠?
這無窮無盡的恐懼,仿佛一陣大風,將怒火吹得更旺,風助火勢、火旺風力,不知不覺間,大火已經延燒成片,吹得皇帝雙眼,化作了熊熊的火海。
“你放心。”他卻很和藹地對劉思清說,“你做得很好,可以安心榮休……下半輩子,我保你平安無事,富貴榮華!”
不論功過,劉思清起碼沒有騙他!劉思清雙肩一震,整個人癱軟在地,原本冰一樣冷靜的聲線,出現了一絲顫抖。“奴婢……謝主隆恩!”
後十二日,聖駕得勝還京。震驚京城的太子身世一案,也很快就有了結果。
因為影響實在太大,皇帝頒下的是要傳抄邸報的詔令:羅氏族人確有女在宮中為嬪,然而並無生育,其人受妖邪蒙蔽蠱惑上京滋事,汙染天子聖聽,合家四口流放三千裏。
同一張詔令上還說了一件事:貴妃誕育太子有功,恩封其父為會昌伯。
信號已經足夠明顯,前幾個月毫無動靜的英國公,這一次當先上表,請立貴妃為後。各色奏表如同雪片紛至沓來,擠滿了文淵閣的案頭。
然而,文淵閣的幾位大學士,卻是未因此而有什麽觸動。他們全都著急一件事——
皇帝從回京時起,便把自己封禁在幹清宮,以靜心修道祈福的名義不見外人,已經有八天了。這八天裏,積壓滯後的軍國大事,著實不少,足以讓一個有責任心的內閣大臣焦慮不已。
而且,看來他的自我封禁,好像短期內還沒有結束的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劉思清不要,仙師想要但搶不到……黑鍋最後還是旁落了啊……
☆、171
才是一歲多的功夫,別家孩子還糾纏著要養娘抱的時候,點點已經會滿院子走了。
錢嬤嬤年紀大了,似乎還追之不動,滿院子都聽得到點點放肆的笑聲,一個小小的棉布旋風歪歪倒倒,四處繞著人的腿打轉,走累了還時不時要扶一把,嚇得茶水房的趙倫直接就把門給掩上了,寧可自己在屋裏烤火流汗——這小公主要是奔進來撞著什麽熱水、熱炭的,誰能擔當得起,
“又在鬧什麽呀,”徐循午睡都被這一陣笑聲吵醒了,她打了個呵欠,擁著薄被坐了起來,揉著眼問花兒,“這麽大的太陽,就讓她在外頭爬呢?”
五月已至,京城的天氣已經是相當暑熱了,這麽半下午的放孩子在院子裏逛,是怕不會中暑?
花兒陪著笑為錢嬤嬤解釋,“實在是捉不住,從側廂房裏一下就跑出來了,追的人越多她就越來勁兒——怕追急了一栽倒,又要磕傷。”
梳洗了一番,在紗衫外頭披了一件外袍,宮女們將屏風撤走了,屋內頓時就亮堂了起來,徐循走到窗邊看了看,也不由笑道,“是,怪不得她這麽精神呢——穿的少啊!”
院子裏的幾個宮人宦官不追了,點點也就不跑了,小姑娘渾身上下赤條條的,就穿了個紅綾肚兜,藏在一根柱子後頭,扶著柱子沖錢嬤嬤嘿嘿地笑,光溜溜的小屁屁扭來扭去的,很是得意,徐循這裏剛好看了個背影,倒是把她給逗笑了,“死丫頭,一點都不害臊。”
“年紀還小,哪裏懂得什麽叫害臊?”深居宮中,平時打交道的都是一班際遇相似的寂寞人,連個小丫頭都能引起長輩宮女的喜歡,更別說這小娃兒了。趙嬤嬤看著點點,也是越看越愛,在旁笑道,“只覺得天氣熱,就不愛穿衣服,錢姐給她換紗褲呢,羅褲一脫就自己搖搖擺擺地溜出來了,看來是不願意再穿褲子,就覺得光著舒服。”
“是嘛?”徐循往錢嬤嬤瞧去,果然見到錢嬤嬤手裏拿了一條紗褲,此時背著手藏在背後,不使點點看到,免得讓她又起了戒心,她自己則微微彎腰,努力擠著溫和的笑,往點點一步步走過去。
“好點點,不穿褲子,不穿褲子,嬤嬤帶你去看花——”
點點似乎意動,並未再躲藏,只是目註著錢嬤嬤正在猶豫,等錢嬤嬤走到近前時,她忽然又改了主意,咯咯笑著回身就走——卻是一頭撞進了早已埋伏在後的乳母懷中,被她一把抱了起來,錢嬤嬤連忙上前,不顧點點的掙紮為她穿好了褲子。點點至此也乏了力道,偎在乳母懷裏假模假式地哭了一會,見無人搭理,便又吧嗒著嘴要吃奶了。
徐循本來看得高興,見點點還是戀奶,不由皺眉道,“這都多大了,怎麽還沒斷奶啊?”
“您也不是不知道,這孩子性子扭。”趙嬤嬤也是點點專家,“白天還好,晚上離了夜奶就要哭,能嚎一晚上不睡覺,上次試著給她斷奶呢,不就是哭得發燒了嗎?”
這倒是真的,點點就是這麽個德行,小時候還看不大出來,長大了就覺得她性子執拗很有主意,不是那種溫順可人的女孩兒性格,倒是有些假小子模樣。——就說這會兒,雖然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穿上了紗褲,但自以為大人看不到的時候,還是偷偷地拿手揪著褲腰呢。
徐循午睡沒睡好,本來有點沒精神,見女兒憨態可掬,倒不免一笑,吃了一碗冰過的果碗,覺得渾身暑氣都散盡了,便走到女兒的屋子裏,見點點已經睡著了,便一邊摸著她的胳膊,一邊和錢嬤嬤低聲嘮嗑。
“皮得很!”錢嬤嬤望著點點的眼神裏全是慈愛,“也壯實,上回磕傷了,尋南醫婆來看,南醫婆還說呢——都不說莠子了,阿黃,圓圓一歲多的時候,就是牽著走幾步而已,就伸手要抱了,哪裏和她一樣,恨不得自己能走一刻鐘。”
“何止一刻鐘,真的讓她瘋起來,站著半個時辰都不會喊累的。”徐循捋著女兒的瀏海,見她額角磕出來的淤青已經完全散去了,便道,“瞧,這天才熱起來,她就曬得多黑啊!”
“可不是呢!”說起育兒經,大家都不分尊卑很有話聊,連乳母也來插話,“愛曬太陽,也不怕熱,一出汗就是一身,白天玩了多久,晚上照舊是不愛睡覺。這孩子胎裏就火啊,健旺得不得了,一點兒都不弱。比起來,別說幾個姐姐了,只怕弟弟都不如她好。”
“太子好像也挺健壯的。”徐循說,“是點點太調皮了,才顯得他文靜。上回在太後娘娘生日時抱出來,我看著還可以的。”
“長寧宮那邊的確也不常喚太醫,”錢嬤嬤也說,“這一批就是莠子不大好,最近好像是又病了。才去公主所,就又回鹹陽宮跟著惠妃娘娘住。”
徐循現在也是體會到了何仙仙不欲把女兒送去公主所的心情,孩子都是越養越親的,剛落地時候沒覺得,現在就有點舍不得,她也沒想好要不要把點點送去公主所。——好在孩子還小,這問題幾年內都是不必考慮。
幾人低聲談笑,不一會點點就被吵著了,在睡夢中翻來覆去的,發出模糊的呢喃聲表示抗議,幾個大人看了心疼,徐循便和錢嬤嬤去外間聊天。——天長地久,現在又不能隨便出西苑玩耍,打發時間的方式可不就只剩下談天、下棋了?
“幹清宮那裏還沒有動靜啊?”錢嬤嬤還比徐循更關心皇帝的動向,“皇爺回來都十天了,楞是沒出過宮門?”
“說是完全沒出過也不對,回來的時候還是去見了太後的,”徐循糾正錢嬤嬤,“不過那以後就沒出現過了,有什麽事都讓馬十和王瑾他們出來傳信。”
處置羅氏,封賞孫家,都是由宦官出面也沒什麽。畢竟只是後宮裏的事而已,官僚系統雖然內部也會八卦太子的身世,可對這種影響廣泛的民間謠言只會有一種態度:反對。皇帝給了個態度開始鎮壓和掃蕩謠言了,這事兒基本也就告一段落,不太會激起什麽波瀾。——但皇帝不出面參與政事,在文武百官看來就是個很不祥的征兆,凡事如果都由宦官出面的話,豈不是隔絕內外,話語不能交通了?
錢嬤嬤雖然說不出其中的道理,但本能地也覺得這樣做十分不妥,她皺緊了眉頭,“好像連封後的奏表都沒有回音啊。”
“嗯。”徐循還是不大關心的調子,“都是泥牛入海,倒是別的日常瑣事能批下來——也都是司禮監批紅。”
見錢嬤嬤有絲詫異,她倒笑了,“上午惠妃來過,這都是她說的。”
錢嬤嬤這才恍然大悟:這要是皇莊妃忽然轉了性子,開始主動關心宮裏的大事了,她才要吃驚呢。打從南內回來開始,皇莊妃就擺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除了羅氏的事她打聽了一兩次以外,別的新聞,尤其是和封後有關的,徐娘娘壓根都懶得搭理。
然而,立後畢竟是樁大事,尤其是如今永安宮和清寧宮站在一處,若是立了孫後,管宮權又移交給了皇後娘娘,雖不說永安宮從此就要吃糠咽菜了,但也得小心做人,免得被皇後拿到了把柄,錢嬤嬤是個俗人,心裏未能免俗地也是希望孫貴妃能功虧一簣。她咂了咂嘴,懷抱了一絲希望,“也不知道皇爺是怎麽了,這舉動著實是令人費解。”
“是啊,不知道……”徐循興趣缺缺地應了一句,看了看錢嬤嬤的臉色,不免又笑了起來。“你管他想什麽呢,反正這事和永安宮又沒關系,咱們好好帶點點也就是了。等會兒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不如把點點帶去花園裏走走,上回曹寶林說,她自己種的曇花晚上好像能開,不然我們吃過晚飯帶她去看看也好。”
錢嬤嬤可做不到徐循如此淡定的心境,她歪了歪嘴,只好意猶未盡地將自己的擔憂吞進了肚子裏。
雖然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宮裏所有人都將眼神集中在了幹清宮的方向。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這千人所望,被望的皇帝卻沒生出什麽感應,他手裏把玩著一個巴掌大的小匣子,笑道,“光是這匣子就做得不錯,珠光寶氣的,看著怪愛人的——倒讓我想起買櫝還珠的典故來了。”
“歐羅巴那邊一貫如此,就是這麽個密密麻麻的鑲嵌法,用的紋飾也和咱們慣用的不一樣。”馬十對這匣子也是愛不釋手,撫弄了半天方道,“您瞧,咱們愛用的纏枝花在他們這兒就是半點也找不到蹤影,全拿小珍珠鑲嵌的多寶花。”
“這是多寶花嗎?”皇帝研究了一下,“不像啊,我看倒是像鄂圖曼國的圓圈紋飾,這別是他們自己配的匣子吧?”
“這也難說,這東西畢竟珍貴。”馬十瞅著也覺得像,他改了口,“不過以前鄂圖曼那邊來的寶物也看過,好像沒有拿這許多小珍珠鑲嵌的——許是這東西特別名貴,連鄂圖曼人都改了性子。”
皇帝也是一笑,“能換一城之地的東西,你當開玩笑啊?——來,爺就讓你開開眼,見識一下真正的寶貝。”
說著,他頗有幾分神秘地沖著馬十,慢慢地打開了匣子。匣中頓時刺出一道光線,險些就刺傷了馬十的眼睛,他本能地往後退了幾步,使勁地眨了眨眼,方才是緩過了那一陣刺目勁兒,皇帝倒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把匣子稍微放平了,匣中便無光芒,馬十壯著膽子一看,只見一面光亮非凡的閃耀物事靜靜躺在漳絨襯墊上頭,稍微一動就是精光四射,叫人看不清細節。
“這——這是——”
皇帝拿起來遞給馬十,“仔細別打了,不要在日頭裏看。”
馬十小心翼翼地接過這珍奇寶物,拿到背影處一看,才慢慢醒悟過來:“這——是鏡子?”
一般的銅鏡,雖然光可鑒人,但本身帶了黃色,卻是不能如此刺目的反射陽光,這鏡子做白銀色,觸手雖沈重,可鏡子裏人面清晰,在陽光裏更是流光溢彩璀璨刺眼。馬十翻來覆去研究了一下,也是讚不絕口,“跟著爺爺,天下的奇珍異寶都有幸見識過了,但這透明玻璃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連氣泡都沒有,最難得就是玻璃燒得好。這鏡子本身,像是那白銀擋在後頭,倒沒什麽了不起的。”
“嗯,理都知道,就是這無色玻璃難得。”皇帝說,“鄭和呈上來的時候,說是在歐羅巴有個小國,靠著這個造玻璃之術富裕無比。只不知在當地,這無色的玻璃是否也極為珍貴了。”
“我等中國地大物博,尚且難尋無色琉璃,”馬十不錯眼地欣賞著自己清晰的面容,暗忖:原來我長得是這般模樣。口中卻是毫不停歇地拍捧,“那蕞爾小國怎會多產這個?想必也是舉世難尋,才賣得這樣昂貴吧。”
“這就誰也不知道了。”皇帝從馬十手上把鏡子給拿走了,瞇起眼觀察了一會,遺憾道,“工藝都看得出來,若是我們的人來做,說不定還能把銀打得更薄一些,只是玻璃造法難得罷了。”
也正因為難得,才顯出了這東西的珍貴,主仆兩人愛不釋手地把玩了許久,皇帝又拿鏡子反射陽光,刺了馬十的眼一會,方才珍重收好了此物。問馬十道,“劉思清來了沒有?”
馬十出去了一趟,便把劉思清帶進來了,老太監顫顫巍巍,給皇帝行了禮,便跪在地上開始回報。
“昨日到今日,清寧宮使者外出八次,”劉思清如實說,“分別去往……”
回報過清寧宮,他又說了長寧宮、鹹陽宮乃至小吳美人所住便殿的動靜,這一次更詳細,連宮主的情緒、臉色都回報得很清楚。最後說到永安宮,“永安宮除了出門領膳以外,沒有使者出門,皇莊妃娘娘心情好像也不錯,在院子裏看了小皇女走路,和宮人閑聊,下午又抱小皇女去花園裏玩耍。曹貴人、焦貴人均有外出……”
比起動作頻頻,主人外出也很頻繁的其餘幾宮,皇莊妃簡直就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硬生生是把永安宮活出了南內的味道。皇帝不禁就是一笑,他近乎無聲地說了一句,“難為她了。”
確實是難為皇莊妃了,在席卷了整個宮廷的猜測和疑慮之中,還能這麽固執地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步調,她的心志也算得上是強大的。——別說小蝦米了,就連太後,現在也是有些不安起來,對兒子的情緒估計是有點把握不住了,這兩日派了好些人來詢問皇帝的狀況。孫貴妃那邊更不要講,她那裏現在是漩渦的中心,所有人都關註著她,她自己也是有些躁動,連著幾天晚上都沒睡好,屋裏的燈是亮了一夜。
雖然不可能做到在每個妃嬪的心腹裏都埋下釘子,但當皇帝願意開放權力的時候,東廠的能力還是不小的,也不知是劉思清怎麽使得勁,重點監控的太後和孫貴妃,每天起居的時間他都能給調查出來。這人心裏有事,外在就有表現,只看每天睡眠時間的長短,都能多少推測出主人的精神狀況。
先來了個太子身世,緊接著峰回路轉,皇帝一回京就把羅氏家人給處理了,玉牒上寫了孫貴妃的名字,光是這一驚一喜之間,就是極大的心理落差,緊跟著,所有奏請立後的奏章都是泥牛入海沒有回音,皇帝本人也不見太後,也不見她,完全就是一副沖動以後又有些後悔,心意未定的樣子……這可就只差臨門一腳了啊,若是再功敗垂成的話,孫貴妃這輩子估計都要耿耿於懷,這讓她晚上還怎麽能睡得好覺?估計這十多天都是數著日子過的,就差直接沖到幹清宮來了。
皇帝不禁微微揚起唇角,他站起身子,打斷了劉思清的敘述,“行了……不必說了,你回去歇著吧,過幾個月,我把人選出來,你就能回家好好享福了……”
言罷,他不再搭理劉思清,而是示意馬十備輦,“走。”
上了轎子,馬十才顫顫巍巍地問,“皇爺——咱這是去哪兒啊?”
皇帝微笑著說,“去給太後請安。”
孫貴妃最近確實是睡不好覺。
就這情況,誰能睡得好覺啊?換做是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太後,處在她的境況裏,只怕都會睡不安寢——在所有這些人裏,孫貴妃相信,現在也就是太後最能理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種種思緒從東楊大人腦中飛過,但他很快又抓住了自己的定盤星:不論是不是真,局面為此,也沒有別的應招了。自己,也早在很久以前就站穩了隊!
在他緊張思考的時候,皇帝顯然也在反覆猶豫,他到底還是飄出了一聲輕輕的嘆息,“勉仁,此事,別有掣肘啊……”
誰把羅氏家人放出來的,誰就是此事的掣肘。皇莊妃?太後?廢後?
楊大人的腦子都快轉出了糊味兒,好幾次話都要沖出口中,卻又為他咽了下去。
沈默了一會,他終於是開口了。
“陛下,”楊大人小心地選擇著自己的措辭,“您今年已經三十歲了。聖人雲:三十而立啊。”
三十歲,已經不是毛頭小子了,對一個皇帝來說,可以到了他最黃金的一段時間。——太小了,還未經世事,沒法玩轉一個國家,太老了,百病纏身,可能和文皇帝一樣瘋魔。三十歲到五十歲,是一個皇帝一生中精力最充沛、經驗也足夠豐富的黃金時間。偌大一個國家,能和皇帝的意志力抗衡的物事又有多少?後宮妃嬪閹人,無非是皇帝的附庸,當皇帝在意的時候,他們的話可抵千軍,當皇帝不在意的時候,他們就是個屁!
不論是太後、皇後又或者是寵妃、大宦,都是皇權的附屬物,豈可威脅皇帝本人的意志?能和皇權抗衡的,始終只有相權。後宮妃嬪,只是兩權相爭的一枚棋子。
太後的權威、皇後的正統、妃嬪的賢德,這些東西重要不重要?重要。算數不算數?——皇帝和內閣說它算數,它就算數,皇帝和內閣說它不算數,它就不算數。
相臣之一的東楊大人,就在強烈暗示皇帝:在這件事上,相權不會掣肘,太子生母是誰無關緊要,皇帝怎麽說那就是怎麽回事,起碼他楊大人不會找茬。這件事,皇帝大可聖心獨運!
內閣已非鐵板一塊,西楊和南楊如不同意——不,東楊大人讓自己別想太美,局面如此,皇帝一旦下定決心,其心必定如山不可動搖。他的兩個老同志和老對手,是不會做出不智的決定的……雖說笨了點,但他們可還沒有笨到這個地步。
一言定生死,東楊大人撚著胡須,微微一笑:這一劍雖然出得晚,但好歹還是遞到了位置上。
然而,對他極富煽動力的蠱惑,皇帝卻沒有熱血沸騰的響應,他甚至是有幾分譏誚地睇了楊大人一眼,眼神微涼,清明如許。
“你怎麽老說些廢話。”他甚至還笑了笑。“朕年歲幾何,難道自己還不清楚嗎?”
言語雖然平靜,卻是透出了無限的信心,楊大人是又怔了一怔,方才是明白了皇帝的言外之意。
對內閣諸臣的反彈,他是全不放在心上……皇帝擔憂的掣肘,並不是權!
運權三載,他會不知道皇權的威武?會看不穿相權的局限?
說穿了,在這件事上,本來就是他皇帝說什麽就是什麽,相權反彈不反彈,皇帝他不在乎,他壓得住!
甚至於說,立後立誰不立誰,也不是因為英國公有沒有上表……盡管太後在運用皇權給予她的權威反過來壓制皇帝,那也是因為皇帝甘願讓母親表演。也是因為他不必廢這個力氣和母親沖突……也是因為,皇帝本人的心意,還沒有定。
那是什麽在掣肘皇帝?又是什麽讓他猶豫?
楊大人顧不得場合,一垂頭,抱著胸口就沈沈地思索了起來。還好身.下馬良,才能跟得上隊伍,不至於就此駐足。
皇帝並不搭理自己的閣臣,他收拾過心思,又換出了歡容,稍微一抖韁繩,便放開了馬速,在千尺山川中,留下了一串響亮的馬鈴聲。
在喜峰口一戰後,蒙古人的氣焰果然為之一斂,餘下幾座要塞,都是風平浪靜一一巡視完畢,並無宵小前來滋擾。皇帝當然也就很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巡邊之旅——二十天期限,當然也早過去了許久。不過,身在旅途,消息接送未免有些不便,劉思清密信已至,聲稱自己已成功破案:只是事關重大,不敢肯定密信是否送到,故此請皇帝許可,他將親往駐蹕解說。
不過,當時正在征戰途中,皇帝懶得讓家裏的爛事影響他打仗的心情,也就把劉思清晾在一邊了,此時率兵還朝,方才讓他到薊州等候。他在應付完一些不可避免的‘喜迎王師征胡還’活動以後,遂於行在之所召見了劉思清。
老太監這一陣子當然是內外交煎,過得比較不好,雖然也就是兩個月沒見,但已經是老相盡顯,皇帝看了,心裏也有些過不去,先笑道,“好奴才,倒是辛苦你了。”
當下自然又是一番做作的‘為陛下肝腦塗地也是奴婢的本分’一流說話,皇帝有些不耐煩,只拿眼看著劉思清不說話,劉思清表演完了,定了定神,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忽而道,“此事事關重大……奴婢難免舉止失措——請陛下恕罪。”
“查出真相,便是無罪。”皇帝淡淡道,“說吧!”
於是劉思清就開始說了。
他從自己的破案思路開始講起,見皇帝聽得細,也就說得細,佐以錦衣衛、東廠的文字報告,可以說每一句話都有出處。各處外戚人家在近一年內的每一處異動,在他的卷宗裏都有記載,也都有解釋。尤其是和南京的來往,解釋得更為清楚。
然後是宮內的查案過程,在尚宮局司簿司裏的調查工作,掌握到的細致線索,以及太後在重要關頭將他招去,所詢問以及所囑咐的一番話。
“老娘娘問奴婢,此事可否不上三木。”劉思清道,“奴婢請老娘娘恕罪:時限緊迫,若審問不出結果,奴婢只有動刑。”
“老娘娘又問奴婢,此事能否到此為止……奴婢鬥膽,又回了老娘娘的話:除非皇爺發話,否則奴婢只能追查下去。”劉思清神色木然,一場必定是十分精彩的對話,被他說來是味如嚼蠟。“老娘娘又道,此事她心中有數,只是主謀身份尊貴,又是皇爺有所虧欠之人,令奴婢暫且住手,勿傷那人體面,等皇爺回來,她自與您分說。”
這個說法,和皇帝的猜想可說是不謀而合,但皇帝卻未因此動上什麽情緒,他揚起眉毛,“你看來還有話要說啊。”
劉思清叩首,“皇爺英明——奴婢當時,畢竟還是多嘴問了一句老娘娘:此事是否為靜慈仙師所為。”
暗示和落到實處那還是有區別的,皇帝嗯了一聲,“母後如何答的?”
“老娘娘遲疑了一會,才是點了點頭。”劉思清道。“奴婢便應允老娘娘,暫且不動三木。不過,為免陛下責怪,還是將兩位尚宮局女史封閉進錦衣衛看護之中,有統領看護,這十數日內,凡人進出必定登記——奴婢及從人都未入錦衣衛詔獄一步。這一點陛下可隨意查證,奴婢絕無怨言。”
層層鋪墊到了如今,劉思清明顯還有大招沒放,不然不可能如此謹慎小心,甚至到現在都不敢擡頭。皇帝心中不祥之感越重,然而他當權者天性,自家後院事,絕不喜被人蒙蔽,即管舌澀唇重,依然是道,“聽你意思,你不以為這是胡氏的作為?”
“陛下明鑒,仙師入宮十多年,八年都是太孫妃身份,在重重耳目之中,只怕難以發展勢力。”劉思清不喜不怒,平鋪直敘。“封後既是失寵的開始,況且也多病,未有掌過幾天大權,退位前後更是權威盡廢。她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娘家。”
此言有理,皇帝不由緩緩點頭。
“然而,仙師和娘家來往極為稀少,近兩年來只有一次,於其真正被廢以後,更是絲毫未有往來……如此大事,難道胡大人能獨斷專行?”劉思清頓了頓,又道,“更能證明胡家清白的,是奴婢的調查結果——胡家出身山東,在南京沒住幾年,沒有留下產業。兩年間竟是沒有一個家人南行往金陵去!”
家奴進出總有動靜,有動靜東廠就能查得到,劉思清的話,在證明了仙師清白之時,也證明了太後的不清白。——不是為了掩護太後,靜慈仙師何必把黑鍋往自己腦袋上扣?
“這不可能啊……”皇帝不禁輕喃出聲,“這——”
“還有二事,要回報皇爺得知。”劉思清的容色如木石般死板平靜,“一——東廠對羅氏家人的審查,已有突破。雖未動三木,但羅家人生性淳樸,雖是有意遮掩,但也逃不過話術欺詐。已是吐露實情:帶他們上京的幾人,也是幾番叮囑,令其按部就班,先入都察院,見了當班禦史以後,口稱有和皇嗣相關的冤案上告,等到都禦史到來後再行開口……”
然而,鄉野之人沒見過大場面,敲響登聞鼓以後已經是熱血沸騰……面對前來問話的軍士,表演失控了。
皇帝心中最大的‘不信’登時解開,他眉頭緊鎖,未置一詞。
“其二:雖然在太後娘娘傳話時未動三木,然而,東廠訊問之術不止於此,手下兒郎心憂這二十日的時限,奴婢和老娘娘說話時,未曾停工……已是通過種種喝問之法,將兩位女史嚇破了膽……據供述,這幾年來,唯有半年前一次,清寧宮中之人以查證宮女服役年限為由,將一架卷宗全都翻閱過……此外,並未有人過來問過卷宗之事。司簿司不是油水豐厚去處,凡有些能耐,早已走了,此二人均是老實愚鈍、懦弱膽小之輩,以奴婢所見,只怕不會說謊。”劉思清頓首呈上一卷口供。“二人簽字畫押,證據分明。此事定論,也已經是水落石出了。”
皇帝也早已經是心中雪亮。
太後要胡氏背黑鍋,胡氏沒得選,只能背。然而,劉思清卻不想成全——或者說,他那過分勤快的手下,已經剝奪了他裝聾作啞的權力。
不會說謊就是不會說謊,今天不會對東廠番子說謊,明日被放出去以後,也不會對太後派來詢問、查證的人說謊。劉思清知道真相,便是危險的存在,就要時時刻刻地提防著,免得和胡氏一起背了黑鍋。——胡氏背黑鍋不會有事,頂多殃及家人,自己不可能把她給殺了。但劉思清背了這個黑鍋,可不會有誰來護他,太後要收拾他,他除了領死還有什麽別的辦法?
東廠提督太監,歷經風雨,不是羅氏家人、司簿司女史一流人物,他不想背黑鍋,就要把事情全說清楚,把這個罪名給落實了,讓皇帝清楚地知道太後的心路。知道她安排這一番策略的前後時間順序,就要讓皇帝知道,太後從一開始就羅氏家人來制衡皇帝,要他一輩子也不能立孫氏為後!
這一番安排,不能說是不周密了,皇帝完全能推演得出來,如果羅氏家人正常表現,現在京中又該是如何的狀況。而他的疑心,又會如何集中在胡氏身上。說不定都不需要東廠,皇帝自己就會下了這個結論。又或者說,太後還準備了什麽後手,要把嫌疑引向胡家。
然而從頭到尾,太後沒想到,東廠竟有了這般的能耐,連諸多外戚都一並監視。尤其是胡家,這一年多以來,對胡家的監視是從來都沒有放松過的……畢竟是身份出現了變動,東廠也要為皇帝的心思做準備——有一天皇帝想降罪胡家的時候,說不得就要東廠來提供這個話柄!
胡家清白已證,這個黑鍋是想背都沒得背……或者說,這個黑鍋是只能換個方式來背了。但東廠番子是一不做二不休,搶在太後發話之前,就把真相給審出來了!
雖說連番美譽,雖說聲望高隆,但畢竟是女流之輩,成日裏和她打交道的能有多少俊才?太後在揣摩人心、布控大局上是有一套,然而她出身富貴,從未接觸過多少勞苦百姓,畢竟是棋差一招,漏算了這一點:勞苦百姓,有時候是有點笨的……
皇帝閉了閉眼,忽然覺得很好笑,他禁不住哧哧地笑了起來。
“你看看,”他對劉思清說。“還說什麽天下之主、言出法隨……屁,都是屁。就在你身邊,有多少人算計你?”
他的聲音很輕松,然而心頭卻是沈甸甸的,一股怒火來回流淌,每流一道就更旺一道。
背叛、失落、憤怒、傷心……都比不過心頭的那一陣恐懼。
——如果不是太後運氣差了一分,這一策,必將成功!他又何能查到真相?若非太後畢竟年邁,算得疏了一分,沒有處理掉司簿司的兩個女史,只怕到今日,主謀還在雲層之後,顯露不出真容。
如果太後成功,他就是被人算計,猶未自知。皇位之側、至親之間,人心已經幽微如此,天下間,又有何人可信,何人可靠?
這無窮無盡的恐懼,仿佛一陣大風,將怒火吹得更旺,風助火勢、火旺風力,不知不覺間,大火已經延燒成片,吹得皇帝雙眼,化作了熊熊的火海。
“你放心。”他卻很和藹地對劉思清說,“你做得很好,可以安心榮休……下半輩子,我保你平安無事,富貴榮華!”
不論功過,劉思清起碼沒有騙他!劉思清雙肩一震,整個人癱軟在地,原本冰一樣冷靜的聲線,出現了一絲顫抖。“奴婢……謝主隆恩!”
後十二日,聖駕得勝還京。震驚京城的太子身世一案,也很快就有了結果。
因為影響實在太大,皇帝頒下的是要傳抄邸報的詔令:羅氏族人確有女在宮中為嬪,然而並無生育,其人受妖邪蒙蔽蠱惑上京滋事,汙染天子聖聽,合家四口流放三千裏。
同一張詔令上還說了一件事:貴妃誕育太子有功,恩封其父為會昌伯。
信號已經足夠明顯,前幾個月毫無動靜的英國公,這一次當先上表,請立貴妃為後。各色奏表如同雪片紛至沓來,擠滿了文淵閣的案頭。
然而,文淵閣的幾位大學士,卻是未因此而有什麽觸動。他們全都著急一件事——
皇帝從回京時起,便把自己封禁在幹清宮,以靜心修道祈福的名義不見外人,已經有八天了。這八天裏,積壓滯後的軍國大事,著實不少,足以讓一個有責任心的內閣大臣焦慮不已。
而且,看來他的自我封禁,好像短期內還沒有結束的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劉思清不要,仙師想要但搶不到……黑鍋最後還是旁落了啊……
☆、171
才是一歲多的功夫,別家孩子還糾纏著要養娘抱的時候,點點已經會滿院子走了。
錢嬤嬤年紀大了,似乎還追之不動,滿院子都聽得到點點放肆的笑聲,一個小小的棉布旋風歪歪倒倒,四處繞著人的腿打轉,走累了還時不時要扶一把,嚇得茶水房的趙倫直接就把門給掩上了,寧可自己在屋裏烤火流汗——這小公主要是奔進來撞著什麽熱水、熱炭的,誰能擔當得起,
“又在鬧什麽呀,”徐循午睡都被這一陣笑聲吵醒了,她打了個呵欠,擁著薄被坐了起來,揉著眼問花兒,“這麽大的太陽,就讓她在外頭爬呢?”
五月已至,京城的天氣已經是相當暑熱了,這麽半下午的放孩子在院子裏逛,是怕不會中暑?
花兒陪著笑為錢嬤嬤解釋,“實在是捉不住,從側廂房裏一下就跑出來了,追的人越多她就越來勁兒——怕追急了一栽倒,又要磕傷。”
梳洗了一番,在紗衫外頭披了一件外袍,宮女們將屏風撤走了,屋內頓時就亮堂了起來,徐循走到窗邊看了看,也不由笑道,“是,怪不得她這麽精神呢——穿的少啊!”
院子裏的幾個宮人宦官不追了,點點也就不跑了,小姑娘渾身上下赤條條的,就穿了個紅綾肚兜,藏在一根柱子後頭,扶著柱子沖錢嬤嬤嘿嘿地笑,光溜溜的小屁屁扭來扭去的,很是得意,徐循這裏剛好看了個背影,倒是把她給逗笑了,“死丫頭,一點都不害臊。”
“年紀還小,哪裏懂得什麽叫害臊?”深居宮中,平時打交道的都是一班際遇相似的寂寞人,連個小丫頭都能引起長輩宮女的喜歡,更別說這小娃兒了。趙嬤嬤看著點點,也是越看越愛,在旁笑道,“只覺得天氣熱,就不愛穿衣服,錢姐給她換紗褲呢,羅褲一脫就自己搖搖擺擺地溜出來了,看來是不願意再穿褲子,就覺得光著舒服。”
“是嘛?”徐循往錢嬤嬤瞧去,果然見到錢嬤嬤手裏拿了一條紗褲,此時背著手藏在背後,不使點點看到,免得讓她又起了戒心,她自己則微微彎腰,努力擠著溫和的笑,往點點一步步走過去。
“好點點,不穿褲子,不穿褲子,嬤嬤帶你去看花——”
點點似乎意動,並未再躲藏,只是目註著錢嬤嬤正在猶豫,等錢嬤嬤走到近前時,她忽然又改了主意,咯咯笑著回身就走——卻是一頭撞進了早已埋伏在後的乳母懷中,被她一把抱了起來,錢嬤嬤連忙上前,不顧點點的掙紮為她穿好了褲子。點點至此也乏了力道,偎在乳母懷裏假模假式地哭了一會,見無人搭理,便又吧嗒著嘴要吃奶了。
徐循本來看得高興,見點點還是戀奶,不由皺眉道,“這都多大了,怎麽還沒斷奶啊?”
“您也不是不知道,這孩子性子扭。”趙嬤嬤也是點點專家,“白天還好,晚上離了夜奶就要哭,能嚎一晚上不睡覺,上次試著給她斷奶呢,不就是哭得發燒了嗎?”
這倒是真的,點點就是這麽個德行,小時候還看不大出來,長大了就覺得她性子執拗很有主意,不是那種溫順可人的女孩兒性格,倒是有些假小子模樣。——就說這會兒,雖然是心不甘情不願地穿上了紗褲,但自以為大人看不到的時候,還是偷偷地拿手揪著褲腰呢。
徐循午睡沒睡好,本來有點沒精神,見女兒憨態可掬,倒不免一笑,吃了一碗冰過的果碗,覺得渾身暑氣都散盡了,便走到女兒的屋子裏,見點點已經睡著了,便一邊摸著她的胳膊,一邊和錢嬤嬤低聲嘮嗑。
“皮得很!”錢嬤嬤望著點點的眼神裏全是慈愛,“也壯實,上回磕傷了,尋南醫婆來看,南醫婆還說呢——都不說莠子了,阿黃,圓圓一歲多的時候,就是牽著走幾步而已,就伸手要抱了,哪裏和她一樣,恨不得自己能走一刻鐘。”
“何止一刻鐘,真的讓她瘋起來,站著半個時辰都不會喊累的。”徐循捋著女兒的瀏海,見她額角磕出來的淤青已經完全散去了,便道,“瞧,這天才熱起來,她就曬得多黑啊!”
“可不是呢!”說起育兒經,大家都不分尊卑很有話聊,連乳母也來插話,“愛曬太陽,也不怕熱,一出汗就是一身,白天玩了多久,晚上照舊是不愛睡覺。這孩子胎裏就火啊,健旺得不得了,一點兒都不弱。比起來,別說幾個姐姐了,只怕弟弟都不如她好。”
“太子好像也挺健壯的。”徐循說,“是點點太調皮了,才顯得他文靜。上回在太後娘娘生日時抱出來,我看著還可以的。”
“長寧宮那邊的確也不常喚太醫,”錢嬤嬤也說,“這一批就是莠子不大好,最近好像是又病了。才去公主所,就又回鹹陽宮跟著惠妃娘娘住。”
徐循現在也是體會到了何仙仙不欲把女兒送去公主所的心情,孩子都是越養越親的,剛落地時候沒覺得,現在就有點舍不得,她也沒想好要不要把點點送去公主所。——好在孩子還小,這問題幾年內都是不必考慮。
幾人低聲談笑,不一會點點就被吵著了,在睡夢中翻來覆去的,發出模糊的呢喃聲表示抗議,幾個大人看了心疼,徐循便和錢嬤嬤去外間聊天。——天長地久,現在又不能隨便出西苑玩耍,打發時間的方式可不就只剩下談天、下棋了?
“幹清宮那裏還沒有動靜啊?”錢嬤嬤還比徐循更關心皇帝的動向,“皇爺回來都十天了,楞是沒出過宮門?”
“說是完全沒出過也不對,回來的時候還是去見了太後的,”徐循糾正錢嬤嬤,“不過那以後就沒出現過了,有什麽事都讓馬十和王瑾他們出來傳信。”
處置羅氏,封賞孫家,都是由宦官出面也沒什麽。畢竟只是後宮裏的事而已,官僚系統雖然內部也會八卦太子的身世,可對這種影響廣泛的民間謠言只會有一種態度:反對。皇帝給了個態度開始鎮壓和掃蕩謠言了,這事兒基本也就告一段落,不太會激起什麽波瀾。——但皇帝不出面參與政事,在文武百官看來就是個很不祥的征兆,凡事如果都由宦官出面的話,豈不是隔絕內外,話語不能交通了?
錢嬤嬤雖然說不出其中的道理,但本能地也覺得這樣做十分不妥,她皺緊了眉頭,“好像連封後的奏表都沒有回音啊。”
“嗯。”徐循還是不大關心的調子,“都是泥牛入海,倒是別的日常瑣事能批下來——也都是司禮監批紅。”
見錢嬤嬤有絲詫異,她倒笑了,“上午惠妃來過,這都是她說的。”
錢嬤嬤這才恍然大悟:這要是皇莊妃忽然轉了性子,開始主動關心宮裏的大事了,她才要吃驚呢。打從南內回來開始,皇莊妃就擺出一副與世無爭的態度,除了羅氏的事她打聽了一兩次以外,別的新聞,尤其是和封後有關的,徐娘娘壓根都懶得搭理。
然而,立後畢竟是樁大事,尤其是如今永安宮和清寧宮站在一處,若是立了孫後,管宮權又移交給了皇後娘娘,雖不說永安宮從此就要吃糠咽菜了,但也得小心做人,免得被皇後拿到了把柄,錢嬤嬤是個俗人,心裏未能免俗地也是希望孫貴妃能功虧一簣。她咂了咂嘴,懷抱了一絲希望,“也不知道皇爺是怎麽了,這舉動著實是令人費解。”
“是啊,不知道……”徐循興趣缺缺地應了一句,看了看錢嬤嬤的臉色,不免又笑了起來。“你管他想什麽呢,反正這事和永安宮又沒關系,咱們好好帶點點也就是了。等會兒太陽快下山的時候,不如把點點帶去花園裏走走,上回曹寶林說,她自己種的曇花晚上好像能開,不然我們吃過晚飯帶她去看看也好。”
錢嬤嬤可做不到徐循如此淡定的心境,她歪了歪嘴,只好意猶未盡地將自己的擔憂吞進了肚子裏。
雖然看似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宮裏所有人都將眼神集中在了幹清宮的方向。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這千人所望,被望的皇帝卻沒生出什麽感應,他手裏把玩著一個巴掌大的小匣子,笑道,“光是這匣子就做得不錯,珠光寶氣的,看著怪愛人的——倒讓我想起買櫝還珠的典故來了。”
“歐羅巴那邊一貫如此,就是這麽個密密麻麻的鑲嵌法,用的紋飾也和咱們慣用的不一樣。”馬十對這匣子也是愛不釋手,撫弄了半天方道,“您瞧,咱們愛用的纏枝花在他們這兒就是半點也找不到蹤影,全拿小珍珠鑲嵌的多寶花。”
“這是多寶花嗎?”皇帝研究了一下,“不像啊,我看倒是像鄂圖曼國的圓圈紋飾,這別是他們自己配的匣子吧?”
“這也難說,這東西畢竟珍貴。”馬十瞅著也覺得像,他改了口,“不過以前鄂圖曼那邊來的寶物也看過,好像沒有拿這許多小珍珠鑲嵌的——許是這東西特別名貴,連鄂圖曼人都改了性子。”
皇帝也是一笑,“能換一城之地的東西,你當開玩笑啊?——來,爺就讓你開開眼,見識一下真正的寶貝。”
說著,他頗有幾分神秘地沖著馬十,慢慢地打開了匣子。匣中頓時刺出一道光線,險些就刺傷了馬十的眼睛,他本能地往後退了幾步,使勁地眨了眨眼,方才是緩過了那一陣刺目勁兒,皇帝倒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他把匣子稍微放平了,匣中便無光芒,馬十壯著膽子一看,只見一面光亮非凡的閃耀物事靜靜躺在漳絨襯墊上頭,稍微一動就是精光四射,叫人看不清細節。
“這——這是——”
皇帝拿起來遞給馬十,“仔細別打了,不要在日頭裏看。”
馬十小心翼翼地接過這珍奇寶物,拿到背影處一看,才慢慢醒悟過來:“這——是鏡子?”
一般的銅鏡,雖然光可鑒人,但本身帶了黃色,卻是不能如此刺目的反射陽光,這鏡子做白銀色,觸手雖沈重,可鏡子裏人面清晰,在陽光裏更是流光溢彩璀璨刺眼。馬十翻來覆去研究了一下,也是讚不絕口,“跟著爺爺,天下的奇珍異寶都有幸見識過了,但這透明玻璃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連氣泡都沒有,最難得就是玻璃燒得好。這鏡子本身,像是那白銀擋在後頭,倒沒什麽了不起的。”
“嗯,理都知道,就是這無色玻璃難得。”皇帝說,“鄭和呈上來的時候,說是在歐羅巴有個小國,靠著這個造玻璃之術富裕無比。只不知在當地,這無色的玻璃是否也極為珍貴了。”
“我等中國地大物博,尚且難尋無色琉璃,”馬十不錯眼地欣賞著自己清晰的面容,暗忖:原來我長得是這般模樣。口中卻是毫不停歇地拍捧,“那蕞爾小國怎會多產這個?想必也是舉世難尋,才賣得這樣昂貴吧。”
“這就誰也不知道了。”皇帝從馬十手上把鏡子給拿走了,瞇起眼觀察了一會,遺憾道,“工藝都看得出來,若是我們的人來做,說不定還能把銀打得更薄一些,只是玻璃造法難得罷了。”
也正因為難得,才顯出了這東西的珍貴,主仆兩人愛不釋手地把玩了許久,皇帝又拿鏡子反射陽光,刺了馬十的眼一會,方才珍重收好了此物。問馬十道,“劉思清來了沒有?”
馬十出去了一趟,便把劉思清帶進來了,老太監顫顫巍巍,給皇帝行了禮,便跪在地上開始回報。
“昨日到今日,清寧宮使者外出八次,”劉思清如實說,“分別去往……”
回報過清寧宮,他又說了長寧宮、鹹陽宮乃至小吳美人所住便殿的動靜,這一次更詳細,連宮主的情緒、臉色都回報得很清楚。最後說到永安宮,“永安宮除了出門領膳以外,沒有使者出門,皇莊妃娘娘心情好像也不錯,在院子裏看了小皇女走路,和宮人閑聊,下午又抱小皇女去花園裏玩耍。曹貴人、焦貴人均有外出……”
比起動作頻頻,主人外出也很頻繁的其餘幾宮,皇莊妃簡直就像是活在另一個世界,硬生生是把永安宮活出了南內的味道。皇帝不禁就是一笑,他近乎無聲地說了一句,“難為她了。”
確實是難為皇莊妃了,在席卷了整個宮廷的猜測和疑慮之中,還能這麽固執地保持著自己的生活步調,她的心志也算得上是強大的。——別說小蝦米了,就連太後,現在也是有些不安起來,對兒子的情緒估計是有點把握不住了,這兩日派了好些人來詢問皇帝的狀況。孫貴妃那邊更不要講,她那裏現在是漩渦的中心,所有人都關註著她,她自己也是有些躁動,連著幾天晚上都沒睡好,屋裏的燈是亮了一夜。
雖然不可能做到在每個妃嬪的心腹裏都埋下釘子,但當皇帝願意開放權力的時候,東廠的能力還是不小的,也不知是劉思清怎麽使得勁,重點監控的太後和孫貴妃,每天起居的時間他都能給調查出來。這人心裏有事,外在就有表現,只看每天睡眠時間的長短,都能多少推測出主人的精神狀況。
先來了個太子身世,緊接著峰回路轉,皇帝一回京就把羅氏家人給處理了,玉牒上寫了孫貴妃的名字,光是這一驚一喜之間,就是極大的心理落差,緊跟著,所有奏請立後的奏章都是泥牛入海沒有回音,皇帝本人也不見太後,也不見她,完全就是一副沖動以後又有些後悔,心意未定的樣子……這可就只差臨門一腳了啊,若是再功敗垂成的話,孫貴妃這輩子估計都要耿耿於懷,這讓她晚上還怎麽能睡得好覺?估計這十多天都是數著日子過的,就差直接沖到幹清宮來了。
皇帝不禁微微揚起唇角,他站起身子,打斷了劉思清的敘述,“行了……不必說了,你回去歇著吧,過幾個月,我把人選出來,你就能回家好好享福了……”
言罷,他不再搭理劉思清,而是示意馬十備輦,“走。”
上了轎子,馬十才顫顫巍巍地問,“皇爺——咱這是去哪兒啊?”
皇帝微笑著說,“去給太後請安。”
孫貴妃最近確實是睡不好覺。
就這情況,誰能睡得好覺啊?換做是任何一個人——哪怕是太後,處在她的境況裏,只怕都會睡不安寢——在所有這些人裏,孫貴妃相信,現在也就是太後最能理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