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王耽美小說網

第158章 風波 (9)

關燈
“當時輪值的是都察院的監察禦史,勢大不敢擅自做主,便把羅家人轉送錦衣衛看管居住,將此事報到了襄王那裏。”

按照一般程序,都察院接案以後是必須要審的,而且能敲登聞鼓的,一般都是賭上身家性命的大案,往往要會同大理寺、刑部三堂會審。這裏面並沒有錦衣衛什麽事,都察院也不會主動和錦衣衛這樣的特務機關打交道。

不過,這一次事發突然,說的又是和太子、皇嗣有關的大事,都察院肯定也不敢貿然過問,錦衣衛多少是帶了強烈的皇帝個人親衛色彩,把人送去也不能說不是個合適的選擇。至於直接報到襄王那裏,那也是判斷下順理成章的選擇。還好,輪值的監察禦史也好,都察院的左右都禦史也罷,都沒有暗含私心想要把此事鬧大的意思,不然,這事怕還是有得鬧。

“消息傳出去了沒有?”皇帝沒有再問金英事情的經過,很明顯,襄王覺得此事他沒法管,就讓金英快馬報信,請示皇兄的意見。“清寧宮那邊是怎麽說的?”

“襄王殿下收到消息以後,就去了清寧宮。”金英也不敢和皇帝打馬虎眼,如實道,“清寧宮那面什麽意思,奴婢不知道,不過襄王殿下出來以後,就命奴婢過來報信了。”

看來,太後對這事也是不想多管……這也正常,她本來就和貴妃不睦,孫子是誰生的,還不都是她的孫子。再說,此事如何處理,到底還是得看皇帝的心思,太後就是想破天,皇帝不點頭那也是沒有用的。

皇帝的眉頭皺得更緊了點——羅嬪這事,他最開始沒怎麽當真,自然不會留心羅嬪的底細。但孫貴妃自己是辦實事的人才啊,怎麽會連羅嬪的家人都沒有照料好,以至於人家去敲了登聞鼓來訴冤?

而且,羅嬪雖然得了個嬪的名分,但因為一直以來事情多,還沒有冊封,打算等到新秀女進宮再一起辦的,按說她娘家人都不應該知道女兒在宮裏得意了。更遑論是清楚地明白女兒生了太子……這背後要說沒有人擺弄,皇帝第一個就不信。

出來巡視邊防,除了躲閑心以外,還有一重用意,就是皇帝也想親眼看看國朝邊境線上的境況,出發以來,到現在他還算滿意,雖然存在了一些問題,但總體而言,蒙古人還是被打破了膽子,不順服的那些黃金後裔,已經遠遠地逃遁進了瀚海之中,久已經失落的燕雲十六州重歸故土,開國五十多年來,漢人也在不斷地往北遷移,充塞這片荒涼的土地。深悉他心意的守邊將領也安排了一些小仗給皇帝打——雖然知道是他們的馬屁手段,但皇帝還是相當受用。男兒家,就該在大漠瀚海中揮刀沖殺,讓黃沙與血洗練自己的精神。

不過,這份好心情現在是蕩然無存了——出來體會過了這爽快豪邁的軍營生活,對於行在後宮中的暗流湧動,他越發有幾分膩味——連著折騰了幾個月,再好的性子都能給磨光,還以為一切都到了尾聲,沒想到,現在還有人要繼續來鬧!

而且,還擺明了是受了別人的指示,特意要把事情往大了鬧……都鬧到登聞鼓前頭了,這是恨不得天下皆知啊!

“消息……”金英顯然也知道,這個答案不會讓皇帝滿意,他低聲說,“自然是傳開了,羅家人敲完鼓,回身就向幾個護衛訴說起了自己的冤情……”

雖說登聞鼓所在的長安右門,那也是官衙重地,不可能明目張膽地聚集著看熱鬧的群眾,但附近的條條街巷裏都有耳目,羅家人都開口了,只怕現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裏,已經是流傳著各種版本的流言,條條也都不會脫離‘孫貴妃陰奪人子’的這一點中心思想。

皇帝舀起一勺水,慢慢地給自己淋到了左手上,金英忙從地上爬起來,“讓奴婢來服侍爺爺……”

清水漫過了手中的紋路,帶出的是依稀鮮明的血色——在幾次小的戰鬥裏,皇帝也是穿戴齊整領軍上陣,雖然身邊總也少不了護衛,但他還是抓準了機會,親自錘殺了兩個韃靼兵。殺人難免見血,皇帝的手,也染上了狼牙棒上流下來的鮮血。

“傳令劉思清。”皇帝的聲音,比剛打上來的井水還冷。“先查這羅氏家人身份到底是真是假,我記得,這羅氏——”

“羅嬪貴人進宮得早,”金英也是做過點功課來的,忙道,“六歲進宮,和家人分別已經十多年了,只怕是未必能記得住家人的容貌。”

挑選宮女要比選秀隨意,尤其是羅氏進宮那幾年,文皇帝脾氣不好,魚呂之亂以前就有隨意誅殺宮人的習慣,宮裏一直缺人,有時候看苗子好,小也抱進來。又或者幹脆是罪沒入宮,那樣四五歲進宮的都有可能。

“嗯,那是該查一查。”皇帝點了點頭,“再查一查,到底是誰把他們撮弄來的……他們不可能原來就是北京人吧?”

選秀也都是這幾年才在京城附近選,以前那都得在南京啊,羅嬪的口音都不像是北方人,完全是一口南方的語調,本人也是很靈巧的江南小美女。

金英又擦了擦額前的冷汗,“是,奴婢這就下去寫信。”

“嗯。”皇帝笑了笑,“讓劉思清挖地三尺,給我細細地查。十五天內,不把幕後主使找出來,他這個東廠提督太監也不用再當下去了。——就由你來當,你要是也查不出來,一樣,直接就回家養老去吧。”

金英也是伺候過幾任皇帝的老宦官了,昔年文皇帝發怒時,他也曾幾次伺候在側,文皇帝戎馬一生性如烈火,一旦動怒則大聲斥罵,用詞粗俗,聞者宛若身在軍中。昭皇帝性格柔順,即使大怒,也只會翻來覆去地說幾句‘太過分了’,不被逼急,是不會殺人的。而當今聖上,雖然和宦官也是嬉笑怒罵,看似一副紈絝模樣,但其實涵養溫厚極少動怒,不過一旦真正動了情緒,那就不是幾句好話能夠了結的了。雖然用詞文雅,但刁鉆處卻是勝過父祖,文皇帝殺過人脾氣也就下來了,而當今麽,這火氣卻是綿綿密密,雖然看似柔和,但不燒遍罪魁禍首,也絕不會罷休。

一聽皇帝的語氣,金英便知道皇帝這一次是動了真怒了——敲登聞鼓,不但是把孫貴妃的面皮一把抹殺踩到了腳底下,實則也是觸犯了皇帝的逆鱗。不論誰使出這一招,可以肯定的是,他都是完全沒把皇帝的感受給考慮在內……

想要以天下人,或者說是京城人的悠悠眾口,來綁架皇帝在立後這件事上的選擇權。確實是不錯的想法,不過人的情緒總是千變萬化,連金英都沒想過,前段時間鬧得那樣不堪都沒動真火,在幾個女人之間來回周旋,被來回揉搓甚至顯得有幾分窩囊的皇帝,這會兒居然一下就給悶燒起來了。

“奴婢敢為劉思清擔保,”他忙跪了下來,大聲地保證,“他定能用心破案——只是,南京、北京距離畢竟迢遠……”

“那就二十天。”皇帝抽了抽嘴角,笑了,“二十天後,讓他給朕兩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若做不到,他也不必活了!”

沒等金英回話,他拿起白布擦了擦手,又道,“還有,太子玉牒,一直都沒能報上宗人府,此事也不好再耽擱了。此次回去,你傳我的話將此事辦妥,玉牒上,生母便寫孫氏名字。”

即使真是太子的生母家人又如何,惹火了皇帝,生母也讓你變假母。金英心中,不免暗嘆:羅嬪本來大有希望在玉牒上記名的,可惜了小徐娘娘,不惜和貴妃決裂,為羅嬪掙來的一線機遇,如今因為皇帝一怒,又成了泡影。

至於這擊鼓鳴冤的是不是羅氏真正的家人,此事背後又有沒有羅氏的意志,這些理,和皇帝是說不得的。皇帝願意和你講理,這理才有用,皇帝若不願意,理是什麽?

金英自然不會和皇帝講理,他垂下頭恭謹地答應了下來,“奴婢遵命。”

皇帝笑看了金英一眼,忽然又改了主意,他笑了笑,“你也不必急著回去了,讓幾個人擡你慢慢走吧。傳信的事自有人做,你就等著按時回去查看一下劉思清的進度……這幾日趕路,累得臉上紋路都深了幾分。再這麽快馬回去,我怕金英你撐不住。”

身受皇恩,金英感動得淚流滿面,嗚咽道,“皇爺何出此言,奴婢為皇爺,就肝腦塗地都是榮幸,奔波幾日又算得了什麽。”

皇帝不免哈哈一笑,手上用力又拍了金英肩膀幾下,方才道,“你下去吧,一會兒自然有手諭、令牌給你。好生歇一日,明日再上路好了。”

言罷,又勉勵了幾句,金英嗚咽著連磕了幾個響頭,膝行都要退出屋子了,皇帝又道,“你回來。”

金英那個無奈啊,只好又磨著膝蓋膝行回去,皇帝沈吟了一會,方才低聲道,“告訴劉思清……多查查胡家!”

來了!終於來了!

金英絲毫不曾訝異,只在心中狂叫,面上卻是一片肅然,他沈默著點了點頭,見皇帝沒有別的吩咐,方才從地上站了起來,彎腰退出了屋子——膝蓋太痛,實在是磨不動了。

應酬性淚水幹得是快一些,剛才在屋裏還是淚珠亂滾,不一會兒,面上就只留了淚痕。金英一邊走一邊低著頭沈思,尋思了半日,方才有幾分感慨地搖了搖頭,低低地嘆了口氣。

“命啊……”

老太監低沈而蒼老的感慨,仿佛帶了絕大的重量,直落入地,在地上滾了一滾,便被邊塞的大風,刮入了黃沙之中。

連遠在邊塞的皇帝都收到了羅家人的消息,後宮同長安右門不過是一兩裏的路程,有什麽消息傳不出來?徐循的永安宮是第二天就得到了消息,王瑾、小宦官忠兒,還有素來和趙嬤嬤親善的尚寢局女史,都是給永安宮帶來了不同版本的故事。

但和別人家的熱鬧比起來,幾位嬤嬤更關註的那還是文華殿案上的那張奏折——王瑾這一陣子在司禮監坐鎮,忙得是j□j無術,他知道底細,自忖不是大事,也就沒有指派徒弟給永安宮送信,而是在‘夫妻’相聚的時候,把於廷益的那封奏折,告訴給了自己的菜戶。

“這於大人和您連面都沒有見過……”大家當然都對於廷益死咬不放的做法十分憤慨,“再說,開青樓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也就是幾年前啊。”徐循剛發現的時候哭得不成樣子,這會兒倒是淡定得很。“畢竟不體面,也怨不得別人說。倒是這橫行鄉裏、建築違制的事,我是未曾聽說,若是真的,也要感謝於大人為我點出了族人不服管教的事實麽。”

“話雖如此。”錢嬤嬤憂心的是另外一點,“但於大人好端端的,怎麽會在這個節骨眼上上折子?只怕……是朝中有人誠心要和您做對。”

“做對就做對吧。”徐循依然不為所動,“他愛做就做好了,難道還能做到永安宮來把我給殺了?”

言罷一揮手,“此事不必多問、多操心,自管自過活便是。大哥心裏自有分寸在,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我們自己該做的做到位了,別人怎麽為難,那是他們的事。”

當主子的這麽有底氣,做下人的也就不好說什麽了——不過,做下人的多為主子考慮、緊張,也是題中應有之義。錢嬤嬤見皇莊妃神色淡然,也就跟著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態,並不再憂心朝中那虛無縹緲的對手,而是說道,“娘娘一向勤於約束族人,這個奴婢們心裏都是有數的。如今既然有了這一封折子,是否該令人回南京查看一番?”

她立刻就想到了在南京司禮監的柳知恩,“說起來,那——”

話剛出口,趙嬤嬤便是臉色微微一變,沖錢嬤嬤使了個眼色,錢嬤嬤打了個磕巴,但話已出口,只好順著往下道,“那柳知恩不就在南京司禮監嗎……”

皇莊妃娘娘擺了擺手,“一切等大哥回來再說吧,不然,豈不是限王瑾於被動了?再說……”

她忽然有些惆悵地嘆了口氣,“柳知恩為永安宮做的已經夠多了,我們這裏再行要求,未免不知好歹。”

這有什麽不知好歹的,柳知恩在南京司禮監,雖也是個好地方,但那是養老的地兒,說是遷都、遷都,說了三年也沒見有動靜,擺明了是不想回遷。他今年三十歲多一點,正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時候,會甘於在南京司禮監養老?皇莊妃有事打發他,那是他的福分,效忠也是他的本分……

錢嬤嬤有絲不解,但當然也沒有頂嘴,一行人遂結束這個話題,開始八卦最近很紅火的‘羅氏喊冤’事件。

說來,其實事實也是分外簡單,王瑾那邊給出的消息是最為平鋪直敘,應該也是最為靠近真相的——反正就是一家四口人,一對老夫婦,一對年輕夫婦,過來敲了登聞鼓。口稱自己是宮女羅氏的父母兄嫂,羅氏入宮多年,一直在孫貴妃娘娘身邊服侍,甚至還為娘娘生了如今的皇太子。可羅氏本人,在皇太子落地以後,只給家裏送來一些金銀,又說明了原委,便是再沒了音信,一家人現在最想見到的就是女兒,也希望能讓皇太子明白自己的出身。

然後,他們就被接到錦衣衛的衛所裏去看管居住了。錦衣衛指揮使也不敢輕舉妄動,聽說是邀請司禮監、東廠甚至是都察院都派人進駐,不是說讓他們和羅氏一家人接觸,而是害怕這家人在錦衣衛的看管下出了什麽事,皇帝要問起來,錦衣衛說不清。

“聽說,是襄王下令,讓錦衣衛容留這家人的。”孫嬤嬤一邊繡花一邊說道,“要不然,錦衣衛衙門也不會接這個燙手的炭團兒。”

“我說呢……”徐循這才稍微釋疑,“這都察院怎麽和錦衣衛攪到一塊去了……確定這羅氏一家人,真是羅嬪的親人嗎?”

“這就不知道了。”趙嬤嬤也有一些信息,“反正羅嬪一直都不在人前露臉的,現在出了這事,更是不露面了。就是要問也沒人問去,不過,按常理來說,孫娘娘那邊,如果都肯放羅貴人回家送金銀了,一般也會派個人去,把羅貴人的家人接走照料吧。甚至說,在羅貴人還懷著孩子的時候,就該這麽做了。”

連幾個嬤嬤的家人,現在都在徐家的照應中呢,孫貴妃不至於這點智商沒有,徐循嗯了一聲,見都是親信,便笑道,“我看,此事怕和清寧宮脫不得關系。”

幾個嬤嬤心裏,怕也不是沒有疑過太後,倒是錢嬤嬤還有點別的想法。“清寧宮現在住著兩位主子了,不知娘娘說的是哪一位?”

“這我也不清楚了。”徐循搖了搖頭。“一定要說……我會說是胡姐姐,這一招雖然狠,但也因為太狠,不像是太後娘娘的手筆。”

“是狠呢,一夜之間,坊間戲班全唱上《貍貓換太子》了。”趙嬤嬤提供消息,“據說連茶館說書的都說起了這個故事,襄王也不發話管管……孫貴妃已經幾天都沒出宮門了。”

這一招是有點無賴,但也因為它直截了當地抓住了人性弱點,所以也特別管用。不管皇帝的反應如何,孫貴妃的名聲已經完全臭掉了,這和徐循那奏折引發的反響根本都不是一個級數的。——徐家的那點破爛事,到目前可能也就是在經手過的官僚朋友圈子裏流傳一番,還沒成為大街小巷中的八卦。而孫貴妃的這件事,看來不但是要成為京城性醜聞,再過上幾個月以後,全國都會流傳著各種版本的奸妃奪子記。

如果是太後做的話,那太後也有點太瘋狂了……因為隨著這謠言一並被踩到地上的,還有天家的體面。太後就是再氣孫貴妃,也應該做不到這個程度吧?

徐循把自己代入成孫貴妃想想,也有點為她糟心:偏偏皇帝又不在家,太後若是介入其中興風作浪一番,指不定她還真是沒有活下去的臉面了……

“昨日小那子去傳膳的時候,”花兒道,“遇見了清寧宮過去和禦膳房算賬領鮮菜的內侍小林子。”

“——小林子的臉色很不好看,”花兒顯然也是八卦的,“小那子說,小林子和他是一輩兒的,兩個人親著呢,他問小林子是怎麽回事,私下小林子就和他抱怨了幾句,說是打從登聞鼓的事兒出來以後,喬姑姑的臉色就沒有好過,連太後娘娘的面色都陰沈得可怕,這幾天兩位太妃都不敢來找太後娘娘說閑話嘮嗑的。他們底下人也是動輒得咎,受了不少苦楚。”

小林子能進禦膳房傳膳,其實也有一定的地位,不是那種雜役宦官,還是能見上太後真容的。他的抱怨應該不會有假,看來,此事確實和太後無關。

深知原委,必定是在宮裏有一定地位,又根本不在乎後果……難道,真是靜慈仙師所為?

徐循的眉毛緊緊地皺了起來,她站起身子,又坐了下來,沈吟了一會,終究還是嘆道,“罷了罷了,想去就去吧,何必委屈自己。”

遂站起身道,“走,上清寧宮給太後娘娘請安去。”

☆、169

雖然太後娘娘住在清寧宮,但清寧宮裏住的可不止太後娘娘,文廟貴妃、賢太妃、敬太妃,現在還有靜慈仙師都住在清寧宮裏,偌大的宮殿院落,住下這五位主子壓根也都談不上擁擠,徐循以前往清寧宮過來時,也有很多次是直接就進偏殿去見文廟貴妃了。太後那裏,只是出來的時候過去打個轉而已——畢竟,太後可忙著呢,也不是次次都有空應酬說話的,過去問個好,心意帶到了那就行。

今日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徐循的時機撿取得好,到清寧宮時正是午後,太後睡午覺呢。她在屋外喬姑姑那裏掛了個號,轉身就去尋靜慈仙師了。——以兩人的交情,徐循到清寧宮,不看看她倒是見外了。

靜慈仙師以前當皇後的時候身體不好,成天都在床上躺著,現在做了姑子,倒是比以前要精神,以打坐入靜來取代午睡,徐循過去的時候她正在盤坐運功呢,服侍的小道童想要通報,卻被徐循止住了:“等收功再說吧,據說這運功期間,是不好隨意叨擾的。”

不過,靜慈仙師聽到外間的響動,自己早就是站起身來了,“什麽運功不運功的,進來坐吧。”

把徐循讓進裏間了,她方才笑道,“才做了幾天道姑,哪裏就有功夫了?自己拿本道書,瞎看,瞎修吧,我這裏連佛經都有,哪算是正經的修道人。”

靜慈仙師所謂學道,就是個下臺的借口而已,誰也不會把這事兒當真的,給做了表面功夫,拿幾個幼年宮女裝扮成小道童,置辦下女冠服飾,大概就算過關了。她要怎麽修道,難不成還有人過問不成?反正每年供奉不斷,就這些錢物,隨她怎麽糟蹋罷了。想要再生出額外的事來,就得看太後或者皇帝答應不答應。

徐循現在還沒適應女冠打扮的胡善祥,聞言笑道,“瞎修都能修成這麽仙風道骨的模樣,您是有慧根啊。”

“其實除非是正宗禪宗,不然也都是自己胡亂參悟,”靜慈仙師摩挲著案頭一本《靈寶經》,倒是嘆了口氣,“沒修道的時候,我心裏想著:你讓我修道,我就偏不修道,每天大魚大肉的,氣死你們……現在真的做了女冠,倒是愛看這些佛道經書了,確實是有味道,看了以後,人心裏能清靜得多了。”

她能看破那是好事,徐循雖然對佛道神鬼都有些不以為然,但絕不會和靜慈仙師爭辯這個,她跟著笑了幾聲,還在尋思著該怎麽切入正題呢。靜慈仙師便道,“這一陣子,你躲著清寧宮,比老鼠躲貓還厲害,現在主動過來,應該是為了羅家的事來的吧?”

徐循最近的確很回避和清寧宮的接觸——她雖然並不害怕沖突,也不打算再虛與委蛇、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可卻也不是喜好生事的人。不願當皇後的話,她對孫貴妃說的時候是真心真意,但如果沒有什麽契機,就特地來找太後挑明的話,那簡直就是滋事尋釁了。

如此多事之秋,自己要再把太後氣出個好歹來,宮裏還真不知道要亂成什麽樣子,橫豎皇帝不在,太後現在能做的估計也不多了,她自然是能多躲一天清閑就是一天了。至於太後何時會知道她的真意,又或者是聽說了不信,又或者是沒有聽說,這個不是徐循能影響或者是掌握的消息,她也就選擇了不去擔心。

聽靜慈仙師的意思,怕是以為自己還對孫貴妃懷有敵意,樂見於她倒黴,才會過來了解事情的細節,俾可興風作浪落井下石——或者說自己樂一樂也是好的,徐循幾乎是本能地分析著這一句話流露出來的態度:難道,太後還是深信她對皇後之位有著深深的想望?

她看了靜慈仙師一眼,想要看出她的態度,但靜慈仙師還是老樣子,一張得體親切的笑臉,心思含而不露,根本沒有什麽可以分析的線索。徐循嘆了口氣,索性直說了,“也是也不是吧……雖然是為了羅家的事來的,但卻不是姐姐想的那樣。”

“你覺得我想的是怎麽樣的?”靜慈仙師倒是笑了,“連我都不知道我想什麽呢,你這小丫頭倒是了如指掌了?”

雖然話意有點不客氣,但語調調侃,明顯是在和徐循玩笑,徐循也笑了,“我都多大了,還是小丫頭呢?仙師娘娘這是在貶我吧?”

兩人你來我往鬥了幾句嘴,靜慈仙師又提起了最開始的問題,“你以為我是怎麽想你的?”

“我怕姐姐以為我來問這事,是想要為難孫貴妃。”徐循也沒有遮掩自己的態度,在靜慈仙師退位以後,兩人接觸甚少,也是這幾句話說下來,她才感到了那種可以交心的親密氛圍——雖然,在過去的十年中,兩人真正交心懇談的次數,卻是少之又少。“也是對後位有所想望,想要借機落井下石,為自己去掉一個大敵。”

靜慈仙師神色微微一動,“你果然對後位無意?”

“我對貴妃所言屬實,這皇後的位置,我的確是沒心思沾手。”徐循說,“說句大話,就是送給我坐我都要考慮考慮,更別說為這事而殫精竭慮出盡百寶了。”

“我對太後娘娘也是說過了自己的看法。”靜慈仙師未見訝異,多看了徐循幾眼,倒是一嘆,“從提議立你做繼後起,我便主張要和你通氣,可娘娘始終不信,後宮裏是有人不想做皇後的……”

徐循聞言,不置可否——做皇後有什麽好?不是皇帝誠心要立,坐上去了也和靜慈仙師一樣,活生生苦熬十年,到底還是要跌落下來。

“但我倒是覺得,你說不想做皇後,應當就是真心不想做皇後……”靜慈仙師微微地一笑,望著徐循道,“我知道你從來都是不喜歡說瞎話的。”

兩人相識十年,選秀之初,徐循便覺得‘胡姐姐’溫柔大度、善良包容,後來,她慢慢地更關註於這些溫柔和善良底下的東西……時至今日,仿佛是返璞歸真,目註著皇後的溫存笑意,徐循心底又像是初識時一般,泛起了淡淡的暖。

“這次過來,雖然還是要問羅家的事,但卻不是為了孫姐姐,也不是為了羅嬪……”她也沒有再矯飾自己的來意——虛偽,是用在敵人身上的,起碼在朋友跟前,可以委婉,卻不必欺騙。“我想問問胡姐姐,這事是否是你的手筆。”

靜慈仙師聞言,不驚不怒,甚至沒有多少情緒波動,而是淡然反問道,“你為什麽會猜是我呢?”

徐循也回答得很妙,“因為我肯定並不是我,也覺得不像是太後娘娘。”

會和孫貴妃為難,或者說有資格和孫貴妃為難的人,全後宮也就這麽寥寥數名。徐循剛從南內出來,雖然得封皇莊妃,但失去柳知恩這個臂助,永安宮實力大損,主客觀都不存在操辦此事的條件。太後老成持重,雖然不滿孫貴妃,但不像是如此劍走偏鋒的性格,起碼不會把自己同皇帝的關系推到這麽危險的臨界點上。餘下唯獨一個有動機有能力的,不就只剩下靜慈仙師了?畢竟,皇帝已經剝奪了她皇後的身份,雙方的情分業已是蕩然無存,皇後對‘一手造成她廢後的’孫貴妃,當然是報覆唯恐不狠,完全不會擔心波及天家聲譽這個問題了。

這裏面種種原委,要一一細數,未免傷及靜慈仙師的體面,徐循不過一點,靜慈仙師也就心領神會,她笑了笑,還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道,“若是我,你又待如何?”

徐循老實說,“這一次,事情做都做了,以大哥性子,必定會下令東廠又或者錦衣衛嚴查這背後的委曲,若是查不出,那是命大,若是查出來……姐姐,大哥固然是不會拿阿黃出氣,但你也有一大家子人在京城裏過活啊。”

皇帝對阿黃的疼愛,未必遜色點點多少,點點雖然因為身子健壯,又帶了個弟弟,特別得皇帝的喜歡,但阿黃也是長女,雖然生母退位,但現在於公主所中,處處待遇,還是超過兩個妹妹許多的。

但,胡後被廢,按說她父親因為封後而來的爵位,卻是追回不追回都有理由的。一旦爵位被追,體面頓時喪盡,依附胡家居住的那一大堆親戚,哪個不要吃喝,哪個不要胡侯提拔?徐循自己家現在就是這麽一回事,胡家不可能例外的。到時候少了進項,沒了體面,支出卻是不減,不出五七年,才顯赫沒幾年的胡家,只怕是又要敗落了。

徐循就怕靜慈仙師是太恨孫貴妃,以至於如此簡單一點都沒有照顧到——雖然這擔心可以說是有幾分過慮,但存了這心思,不提醒一聲,她心裏終究不安,於是到底還是來了她避之惟恐不及的清寧宮。

靜慈仙師點了點頭,她的眼神也和煦了幾分,亦是沒打機鋒,幾乎算得上是毫無遮攔地給了答案。

“這事不是我安排的,”靜慈仙師的語氣很和緩,“不過我確實知道底細。”

只這一句話,真正的策劃者身份,頓時是呼之欲出。徐循再忍不住,她詫異地輕呼出聲,“啊!怎麽是她!”

“想不到吧?”靜慈仙師也笑了,這笑裏有些苦澀,也有些自嘲,甚至還有些貨真價實的好笑,“事情就算安排得再妥當,也難免會有出點差錯的。”

“你是說——”徐循有點明白了。

靜慈仙師點了點頭。“人是真的,就是羅氏的家人,都在蘇北務農,羅氏被抓進宮裏時年歲小,那村子叫什麽名字,在什麽地方都說不清了,檔案記載是模糊不清。也許就是因此,長寧宮那邊沒有去接她的家人出山。”

至於太後是怎麽找到羅氏家人的,這就不必說了,羅氏自己不記得,不代表當時沒有留存下翔實的檔案,以太後如今管宮的權柄,隨便指派一個宦官就能把事情辦得妥當。再派人去接,安頓上京什麽的,也都沒有什麽難點。

“畢竟是山野村民,沒有多少見識……”靜慈仙師唇邊還帶了一絲古怪的笑意,“去敲登聞鼓,其實都是安排好的。但千算萬算卻是沒算到——那天見人多,他們一家興奮起來了,多了幾句嘴……”

徐循頓時是全明白過來了。

敲登聞鼓,自然要被收納入都察院問話,祖宗有令,登聞鼓大案是必須接案,絕不能推脫的。審問之下說出實情,監察禦史如何能審這樣的大案?自然要層層上報,一直報到襄王那裏。中間經手的衙門起碼有都察院一個,如果都察院有心推脫,再輾轉幾個衙門,事情就鬧得越發更大了。起碼,內閣幾位重臣必定都會知悉此案的來龍去脈,到時候上報襄王轉皇帝處置,程序正規體面,知情者也就是官僚系統中的寥寥數百人,這是臺面下的潛流。不管皇帝如何處置此案——多數是含糊過去,不可能會被逼得張揚事實——但如此翔實的案情和清楚的證詞,到底真相如何,該知道的人心裏都會知道的。皇帝將來,未必就有臉以‘育太子’立孫貴妃,甚至於說,他就繼續讓孫貴妃養育太子都可以,大臣們也不會為了後院的事和皇帝較真,但……只要提立孫貴妃為後的事,說不得就會有人以此事為由出來反對。不管用詞多委婉,但大臣拿這事說話皇帝不能不認,他也不可能自取其辱——這一招,是在孫貴妃的臉上烙下了永遠的恥辱痕跡,讓她終身都無望再往上一步。

老人家推她為繼後,無非就是為了反對孫貴妃為後嘛,如果這一招順利,孫貴妃壓根都不能為後了。她徐循做不做繼後有什麽打緊?所以,她不去找太後,太後也不來找她——在她老人家的計劃裏,徐循根本就沒那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