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一點 (25)
關燈
小
中
大
是沒這一次這樣地方大,一動就是一個偏宮,還有花園可以搭臺唱戲,雖然不是有意,但地方在這裏,要辦規模肯定小不了。太孫妃亦不在意,還親口點了幾出戲,底下人也少不得感嘆幾句她的賢惠。徐循打量著第二天再去東宮給太孫妃請安,當晚太孫過來的時候,她一邊迎上前服侍太孫,一邊就和他提起這事,“當日大哥若是沒別的安排,也進來吃酒吧,可別忘了。”
太孫的女兒,還不是嫡出,彌月宴驚動不了外臣的,女眷們自己熱鬧熱鬧也就完事了。太孫本人甚至都可以不必參與——不過,徐循度他心思,肯定是會出席三姑娘的彌月宴的,肯定也得和他提這麽一句。
太孫今日,卻是有幾分魂不守舍。他心事重重地坐在桌前,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徐循的說話,驚了一驚道,“噢,你說的是三囡的彌月宴……”
他沈吟了一下,便說一不二地擺手道,“彌月宴先都不要辦了!所有準備工作全都暫停!”
徐循頓時驚住了,她等了一會,見太孫沒有解釋的意思,只是蹙眉沈思不語,遂乖巧道,“是,明日就令人傳話去。”
“不要太興師動眾……”太孫擰了擰眉毛,“這樣吧,我明日會和太孫妃打聲招呼的,你們兩姐妹商量一下,找個借口,合情合理地把此事給取消了,不要引起有心人的註意……”
這……這又是在鬧什麽事啊?
徐循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又是興奮又是害怕,想來想去,只覺得恐怕是太孫宮或者東宮要有麻煩了。她想問,又不敢,想了一會兒,遂提醒太孫,“孫姐姐那裏,是不是也該……”
“噢,玉女那裏,一會兒我親自過去說。”太孫好像才想起這一茬似的,匆匆咬了一口細白面饅頭,就放下了飯碗,“我索性這就過去吧——今晚也不回來了,睡到正殿去!”
正殿獨眠,多麽冷清?太孫已經很久都沒有在正殿居住了,這幾個月,幾乎每晚都是在宜春宮過的,除非徐循月事,那也是偶爾才讓何仙仙去正殿服侍他,多數時間,還是在宜春宮住著。
徐循這下是徹底摸不著頭腦了,連著今晚上值的兩個嬤嬤,隔著簾子聽了一鱗半爪的,也是有點憂心忡忡。孫嬤嬤主動道,“要不,明兒老奴問問王瑾……”
也不知是什麽時候開始,徐循和四個嬤嬤之間的關系,也是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她剛進宮的時候,四個嬤嬤多少有些半奴半師的意思,很多事,都是她們來替徐循拿主意,她們來教導徐循。可現在,很多時候,是嬤嬤們要來請示徐循的意思了。
徐循沈吟了片刻,方搖頭道,“不必了,若有事牽連到我們,就知道了又如何?若無事,又何必知道?時常這樣打聽,倒覺得我們太多事好奇了。若是真和我們有關,王伴伴自然會送信來的。”
這話雖然是正理,但人都是有好奇心的,這個晚上徐循完全沒有睡好。第二天去見太孫妃的時候,太孫妃也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太孫對她也未曾多說什麽,據說只是早上來匆匆告訴她有這麽一件事情,讓她和徐循一道辦了,緊跟著便出去外頭了。
大老爺一張嘴,屁民跑斷腿,太孫一句話,徐循這裏和太孫妃就要頭腦風暴。兩人想了半天,只好又去和孫玉女商量——孫玉女一樣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靠在枕上和兩人胡亂猜測了一會,終究也猜不出什麽來——對這取消彌月宴的事,她倒是沒什麽怨氣,反而主動說。“這孩子終究是早產兒,體弱,不如就以此點做些文章,只推說怕折了福,便不辦彌月宴了。”
這個借口,只好是孫玉女來說的。太孫妃和徐循如何想不到呢?但偏偏卻不可由她們口中出來,孫玉女這麽配合,兩人都是松了一口氣,尤其是徐循,更是相當感激,忙應了下來,遂以此借口通知各處去了。
別看宮女們在宮裏表現得都很老實,回了下房以後她們自然也要有所娛樂的,徐循很快就從嬤嬤們那裏收到了消息:和她預料中一樣,太孫宮中已經傳開流言了,都說小姑娘是因為身體不好,有夭折的跡象,所以才這樣急急忙忙地把原本都要預備好的彌月宴給取消了……
本來就是早產,就怕養不大,現在還出現這樣的傳言,你說孫玉女心裏窩火不窩火了吧。徐循去給她道惱的時候,她卻挺淡然的,“罷了,早猜到會是這樣。”
歷經生產上一番挫折,她反而倒是看得透了似的,徐循也不好多說什麽——多說反而有點假了。兩人繞了一會兒,又說到最近太孫宮中異樣緊繃的氣氛。“也不知道大哥都在忙些什麽,成日不著家。”
“聽說東宮那邊也是一樣,氣氛很緊繃的。”孫玉女也慨然提供了來自東宮的內部消息,兩個少婦對視了一眼,都是有些驚疑不定。
這外頭,到底是出了什麽事呢……
太孫的確已經有幾天沒進後宮了,只有偶然傳回話來,讓徐循看緊太孫宮裏外,不令裏外人等四處亂竄。——徐循心中越發惴惴,也越發不敢多問了,只是勤謹做事,多餘的話,一概不多說,多餘的事,也一概不胡亂打聽。
如此過了小半個月功夫,連王瑾那邊都是絲毫沒有音信,徐循仿佛回到了魚呂之亂前的宮廷裏,這種平靜,平靜得太濃厚了,反而令她有幾分窒息。
也因此,在這種平靜中見到太孫過來,徐循仿佛是如蒙大赦一般——這種時候,她只有和太孫呆在一起心裏才踏實。偏偏太孫這小半個月天天都在正殿歇著,卻是極少進後宮來,徐循心裏焉能沒有一點壓力?
兩個人只要呆在一處,就是不說什麽,徐循心裏都是舒坦的。再加上她也看得出來,太孫現在心情不好,便越發不願開口,只是安頓著晚膳的事情。太孫不言不語,只是坐在當地,等飯都上來了,徐循催他去吃時,他望著一桌的菜,眼中閃過一絲痛楚之色,卻不舉筷子。
徐循見他有異,便放軟了聲音道,“怎麽,是不合口味嗎?不如讓他們重做些拿手菜來,你不是最愛吃釀鴨……”
太孫擺了擺手,沈聲道,“把葷菜……都撤下去吧,今日,你陪我茹素……”
徐循和孫嬤嬤、錢嬤嬤對視了幾眼,均不敢多說什麽,陪著小心和太孫一道,把飯給吃了幾口,太孫便失去胃口,擲了筷子,讓人把飯菜撤下——可憐徐循也只能跟著他一道被迫節食了。
兩人進了裏間——從太孫今日茹素的表現看,徐循也不覺得今晚他們會發生什麽事了,只是見太孫心事重重卻又不走,思忖片刻,便壯著膽子問道,“大哥,究竟是發生什麽事了,若是信得過我,不妨和小循說說……”
太孫瞅了她一眼,面上神色數變,似乎是許了徐循的提議,卻終究沒有吭氣。
徐循見狀,忙揮退眾人,太孫等人都走光了,才長嘆一聲,將雙手掩面良久,方哽咽道,“小循……阿翁他……已經去了!”
縱使已經有了一定的猜測和懷疑,但徐循依然被這消息驚得說不出話來,好半晌方道,“這——這——”
她猶猶豫豫地將手放到了太孫肩上,“大哥,還請節哀順變——”
太孫手一翻,將徐循拉進自己懷裏,和抱個布偶似的緊緊摣住,在她耳邊重重地嘆了口氣。
徐循試著輕輕地拍了拍太孫的背,在緊緊的束縛中費力又笨拙地回擁著太孫。不知為什麽,雖然她只見過皇爺幾面,但在太孫的淚水裏,她也有了幾分哭泣的沖動。
“小循,我……”太孫把徐循抱得更緊了些,他的話被淚水淹沒成了含糊的呢喃。“我——我很後悔……我……這一次我怎麽沒有跟去……”
他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一滴滴地落入了徐循的頭頂,將她的面頰,也濡濕了一片。
☆、葬禮
太孫雖然在宜春宮裏流了一點眼淚,卻是未及細說,便又被來人叫走了——徐循此時,卻是再無疑問,皇爺去世,這是天大的事!身為太孫,這時候要是空閑下來,只怕太孫宮裏的人才應該擔心了。
因為擺明了是在外地去世,聽起來更像是在還兵路途中出的事情,徐循自然而然地就惦記起了在北京城不遠處就藩的漢王。這時候她有點埋怨了,太孫也不是沒和他說過皇爺對漢王的提防,怎麽就還把他封得這麽近呢?要是知道消息作亂起來,可不就又要不太平一段時間?在這種過度的當口,肯定都是希望越平穩越好的。
不過,也就是因為很近,所以漢王的一舉一動也都瞞不過宮裏人。徐循的這點擔心,皇爺會沒想到?太孫第二天過來吃飯的時候,便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現在主要也就是防著京城裏一個,山東一個。”
京城裏的那個,就是說的有了封地卻遲遲不去就藩的趙王,至於山東那個就不必多說了,肯定指的是漢王。徐循一邊為太孫整理素服一邊就問,“是不是也該和膳房打聲招呼了?”
因為消息現在還沒送回來的關系,膳房還是按正常標準,給送的大魚大肉的夥食。這個在徐循知道真相後看來,未免也有幾分不像了。
太孫現在也沒有大剌剌地就把素服給傳出去,但是在外袍下已經開始穿孝服了,聞言,他搖了搖頭,“阿翁是在榆木川去世的,距離北京有小一個月征程,現在雖然已經走了一半,但也還是有些太遠了,不好走漏消息!”
這種事徐循當然沒有發話的資格,遂只好繼續保守秘密。宮中其餘女眷似乎都懵然不知,孫玉女一心安養就不說了,何仙仙卻是不過問世事,至於太孫妃,也許是已經知道了,徐循瞧不出來,卻也不好亂問。
如此又過了七日有餘,八月快過半了,皇師已近開平時,終於各處開始報喪,一並傳下太子詔諭,令宮內換素服、戴白頭花。宮內使女、妃嬪等,所服孝等不和民間一樣按五服計算,全都一律服了重孝。
民間辦喪事,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的事是屢見不鮮的,歸根結底,五服親戚人數眾多,感情淡薄的非常多見。徐循父族、母族人丁還不算太興旺的,一年起碼也有十來樁紅白喜事,個個都因此悲痛歡喜那還得了?但宮裏的氛圍卻和民間絲毫也不一樣,從死訊傳出的那一天起,整個皇城好像都被烏雲壓頂,陷入了一種極度恐怖的寂靜之中。哪怕是個從未見過皇爺的粗使宮女,面上都有幾分惶然——皇爺沒了,這北京城的根子好像都動搖了一樣,雖然皇城還是這皇城,但住在裏頭的人,心情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太孫此時已被派往開平去迎接大行皇帝龍輿了,徐循等人在太孫妃的帶領下,每日都要前往思善門內哭靈,孫玉女才出月子身子不好,也不能免於操勞,在這時候是沒有任何特權可講的。除非病得起不來了,不然都得出去哭,如能哭到暈倒,那便算是對皇爺很有孝心了。女眷們在思善門內,外臣在思善門外,別以為內臣人少,外命婦們一算上人就不少了,還有宮女、中官基本全是要跪的,有體面的也能在思善門裏跪,這就密密麻麻的鋪了一整個廣場,一哭起來,那哭聲可是震天響。徐循雖然在宮裏位分小,可在這廣場上,跪的位置卻是很靠前了。按輩分排著,她排在第二排中間,右邊是太子宮的妃嬪,前面就是韓麗妃等妃嬪們了。所有人一律神色肅穆,五體投地放聲大哭,不是哭暈了根本不能起身。
說實話,徐循和皇爺那才見過幾面呀,雖然隱約揣測得出來,自己是得了些皇爺的喜歡和看重的,心裏也不是不感激、榮幸,但這種喜歡對她的個人生活其實也沒有什麽幫助,說到底她有的一切那都還是太孫給的麽。這種微微的感激和微微的悲戚,在徐循跪到第二個時辰的時候基本就已經被消磨光了——地上就鋪了草墊子,跪一刻鐘還好,跪上兩個時辰,不論是否已經早穿戴了便於跪拜的厚棉褲子,對於這些過慣了好日子的妃嬪來說,都是苦活。就是在軟墊子上伏兩個時辰都難受呢,更何況這地還這麽硬。
然而,除了太孫宮的小妃嬪心裏暗暗地有些抱怨以外,太子宮中有名分出來祭拜的妃嬪,卻都是面色肅然,看不出絲毫不對。皇爺的妃嬪們,那就更不必說了,從張貴妃往下,一個個全都哭得肝腸寸斷,韓麗妃幾次都哭得暈厥了,醒了還是要繼續出來跪、出來哭。
一個人心裏所思所想,其實到底是瞞不了人的。誰也沒那麽好的演技,從哭聲裏其實就能聽出來個人的心思——太孫宮、太子宮的妃嬪們,是哭得盡力、盡禮,連太子妃娘娘的哭聲裏,其實悲戚都不太多,更多的是一種放松的,苦盡甘來的哭,混合了覆雜的不舍與悲痛。——說起來誰也不能責怪她什麽,這十多年,太子宮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公主們的哭聲就要更真切一些了,但這種真切,卻還比不上張貴妃、韓麗妃的哭聲裏透露出的,那樣的淒切與悲涼。這種哭是極富有感染力的,有時徐循快失去淚水的時候,聽聽這種泣血式的哭法,禁不住鼻子也要一酸,眼淚自然而然地就流出來了。
這樣的眼淚要流的時候其實還不算多,比起民間大富之家喪事要辦足七七四十九天的,宮裏的安排要簡潔得多了,因大行皇帝遺命遵太祖故制,而太祖喪事又算得上簡樸,是以其實這種全天哭靈也就哭個三天而已。但和大富之家又有所不同的是,大富之家哭靈,沒有強制所有人必須在那裏守著,還是可以輪班去休息一下的。但天家沒有人情可講,說是全天哭靈,你就得從早到晚跪著哭足三天。
這頭三天哭完了以後也是不能回家的,要在衙門裏歇著,然後就開始朝夕哭靈,早上來哭一次晚上來哭一次也就夠了。這樣哭足三天以後,各自回去戴孝辦公,畢竟除了大行皇帝的喪事以外,還有新聖登基大典要辦呢。
等大行皇帝靈柩入城,要去西華門外跪迎,再次全天候哭,開香案哭……一般百姓也就是等令到後素服三天便可各自婚嫁了,文武百官就要素服二十七日,不論何時令到都是如此,在外地的官員不能到京城奔喪的,也得在官衙裏哭。基本上二十七日以後,那就可恢覆正常除服上班了,婚嫁喜事等等該辦的就辦,沒有更多的忌諱。
而皇城裏就不是這個樣子了,皇太子以下全要服喪,來奔喪的有喪服發給,沒來的送到封地去,藩王在封地服,公主在公主府服,宮女、中官、嬪妃無一例外,全都是斬衰二十七個月,最重的孝了。雖然二十七日以後他們也不必再哭了,但孝服是不除的,早在大行皇帝哀信傳來的那一天起,在哭靈之餘,各嬤嬤們和針線房就開始瘋狂地趕制各種素服了。
一城人都是白茫茫一片,這是種什麽概念,再加上從聞喪日開始,京城所有寺廟全要敲鐘三萬聲,三萬聲那是什麽概念?全城從早到晚幾乎都被各種鐘聲籠罩了,即使在皇城中都能遙遙聽到那此起彼伏的喪鐘聲。徐循本來就累,聽著越發煩躁,沒幾天眼下就漚了深深的黑眼圈。
其實何止是她,各妃嬪哪有支撐得住的?再加上各王妃、郡主進京奔喪的,公主們進宮哭靈的,全都要太子妃來安頓,太孫妃也要過去幫忙,第一個這兩個大頭就有點支持不住宣告病倒了,卻不肯召太醫,只讓醫婆開了藥,又強撐著忙活。
有她們以身作則,別人就是再累也不能說苦啊,孫玉女人都被折騰瘦了好幾斤,瘦得臉頰顴骨都能看見了,就是這樣也得強撐著一道行禮,好容易入了九月,二十七日快到尾聲了,她們也不必動不動就要哭一天——但卻還不能休息。
這大行皇帝喪禮快辦完了,嗣皇帝的登基禮也是早辦完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喪禮間隙早都抽空給勸進了。冊立皇後、皇太子的詔書也都早發出去了。只是要等梓宮入陵,最後一道禮全了以後,再來行各種冊立儀,也就是說,在短暫的休息以後,徐循等人又要換上在專在這種非常時期穿戴的簡化禮服,去參與各種冊立典禮,朝賀皇後、妃嬪們乃至嗣皇帝了。
用錢嬤嬤的話說,平民家裏死個老人,一家子還忙個不休呢,皇爺去世這是多大的動靜,不把你折騰得渾身骨頭都要散架了,尚儀局的人也不能舒服。反正這一陣子徐循都麻木了,對外頭的事她也了解得不清楚——沒這個體力,行完禮回宮恨不得就睡過去了。尚儀局的人通知她何時去何處穿什麽衣服,她就依言行之也就是了,別的時間,都是盡力在鐘聲裏尋找一點可以休息的安寧。
後日就是大行皇帝梓宮發喪的大日子了,這兩天好容易安寧了一會,沒有人有心思串門子,全都在各屋裏歇著呢。因為是喪期——很不幸,斬衰三年的意思就是說,起碼在小祥前是不可以吃肉的,膳房供給的基本全是素菜,想多吃肉長點力氣都不行,徐循也不敢落人這個話柄,有肉幹都不能啃,只好躺在榻上狂吃點心:說真的,這一個月她的體力勞動量,起碼是以前的十倍,偏又要粗茶淡飯的,食量隨之暴漲也是很正常的事。
正吃得滿意呢,尚儀局那裏又來人了,讓第二天穿孝服去壽昌宮集合,並攜帶遮面團扇。
這就是又要和文武百官或者藩王們打照面了——雖說內廷男女大防十分森嚴,但有許多國家典禮,又或者是大聚會的環節,女眷不得已要和別的男丁碰面的,你比如說從前的除夕宴上,太孫那六個弟弟是不是都要過來坐著?還有上元節裏,皇爺忽然來了興致帶幾個藩王進宮瀏覽之類的,這也是防不勝防之事。內廷規矩,女眷見到外男,一般是不許搭話的,都拿團扇遮面避到道邊——這個遮面真的是把整張臉遮起來,所以徐循進宮以後還真不知道別的男人都長什麽樣子,就算前陣子在思善門內外哭靈也是一樣的。倒是宮女們,逮著機會還能和風流俊俏的少年郎眉目傳情一番。
徐循也是有點納悶:男女都要參與,算是大場合了,這麽大的禮儀事前她居然從未聽聞。她一邊吃著餅一邊和兩個嬤嬤討論了一下,嬤嬤們也是一無所知,反正到了第二日,打扮起來就把她給打發過去了。
因在皇城,又是小輩,去得肯定要比約定時間早點,太孫宮一幹人很早就聚集起來,因孝期不可乘車,一群人騎馬依次進了壽昌宮,徐循還想和太孫妃打聽打聽是什麽事呢,一進門倒是呆住了:壽昌宮寬闊的中庭裏擺滿了席面,上頭是珍饈交錯香味四溢,居然是準備下了雞鴨魚肉悉備的上等席位——
可,這不是還在孝期嗎……
☆、震撼
一幹人正在好奇呢,主事的中官已經上前來了,因在孝期,他是哀容不減,引領著太子宮諸妃落座,也不多說什麽,便肅容退到了一邊。
徐循還覺得奇怪呢,礙於氣氛卻也不敢多問什麽,只好默坐等候,好在時辰也差不多了,過了一回,皇後並諸未冊封妃嬪,以及大行皇帝妃嬪,便都一撥撥地到來落座,庭院內很快就被填滿了,禮官一聲開宴,諸人均默默飲食起來,徐循游目四顧,只不見大行皇帝張貴妃。
這頓飯,雖然是孝期,但卻是按照平時飲宴的標準來安排的,而且是吃一看三的席面,每桌人都有四個席面來看,看中了什麽遣人來取。秋高氣爽天氣也不太冷,正是飲宴的好時候,可徐循疑竇滿腹,反而是沒了胃口,葷腥更是半點都不願去動,見未冊封的太子妃——也就是胡善祥啦,只是吃些素菜,便依樣畫葫蘆地揀了些白菜豆芽往口裏放。
美食當前卻要自我約束,也挺殘忍的,何仙仙在徐循身邊動彈一下,輕輕地嘆了口氣,連孫玉女都擡起頭來,幾人用眼神簡單地交流了一會兒,都是有些笑意,卻不敢怎麽露出來。一整個壽昌宮內,那是寂然無聲,盡顯了食不語的良好素養。
這頓飯居然還有美酒,徐循吃得更是覺得奇怪了,不過,她也沒敢怎麽多喝,只是稍稍沾唇而已,一邊吃,一邊在心底不斷地揣測著今日這活動的目的。——難道這就是在歡慶嗣皇帝登基了嗎?可穿的又是孝服啊……
這麽胡思亂想間,眾人也都吃完了,卻並不讓走,只是將桌椅撤去,此時皇後出迎——嗣皇帝帶著兩行文武大臣,已經是慢步進了院子。
見了皇帝,下跪行禮也是免不了的,一幹人行禮以後,便未起來——很明顯,皇帝身邊一位中官上前,不是宣旨,就是要傳口諭了。
傳的那是口諭,宣旨太監面容死板,大聲道,“皇帝令曰:今奉大行皇帝遺命,喪制遵太祖法度,宮中嬪妃均令從葬,唯貴妃張氏,以勳舊之女特恩免殉。諸妃孝順恭和貞烈昭著,已有王美人、劉昭儀等自盡殉身可感可佩。餘亦可於今日從死,欽此!”
話說得很清楚,祖宗成法不可輕廢,大行皇帝既然有令喪制按照太祖舊制辦理,又沒有特別的話不讓妃嬪殉葬,那麽嗣皇帝也沒有特別的理由來廢除這個慣例了。諸文武大臣均都山呼萬歲,但妃嬪這一側,卻是死一般的寂靜。
徐循連遮面的團扇都有點握不住了,她整個人都不好了——她的腦子好像還在費勁地理解皇帝的話一樣,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她卻是壓根都聽不懂。
從葬……免殉……自盡……殉身……從死……
這些刺耳的字眼在她腦中一遍遍地回蕩著,讓她都有點難以理解了。王美人、劉昭儀殉死她都還是第一次知道,更別說這命令裏別的信息了。她本能地想,這大約也就是說說而已吧,韓麗妃、崔惠妃這些娘娘們,跟在皇爺身邊都是有年頭的,這些事,輪不到她們吧,多半就是宮裏的小宮女們——
徐循打了個冷戰,猛地回到了現實中來,她發覺自己身邊已成了一片哭號的海洋,韓麗妃、崔惠妃、吳惠妃、龍賢妃……這些平素瑞安閑淡雅、雍容貴氣的娘娘們全都換了個人似的,有的掩面哀哭,有的對皇帝頓首求饒,韓麗妃聲嘶力竭地喊,“皇上、皇上!吾尚有老母在朝鮮,吾——”
可能也是預料到了這些妃嬪們不會乖乖地從皇爺而去,今日周圍早已經預備下了許多健壯的女官和太監,此時兩兩上前,半是扶助半是脅迫地將韓麗妃拖進了殿內——真的是拖,韓麗妃一邊哭訴,一邊還在劇烈的掙紮,卻是釵橫鬢亂,早沒了一點天家風範,和徐循幼時看到的市井潑婦差不多了……
朝鮮女子此時顯出了烈性,都同韓麗妃一樣在死命地反抗著,可還有更多漢族妃嬪,也不知是驚呆了還是如何,已是被人半拖半走地進了屋子,卻是連一點聲音都沒有。
倒是那些個也被皇爺臨幸過,卻沒有晉封的宮人,畢竟還粗野了些,這時候口中罵出來的話可精彩了,各種地方話都出來了,南京的吳音,山東話,甚至還有南蠻那邊的土話……徐循只覺得耳際紛紛擾擾的,隱約只能分辨出一點言語,大約也是在罵天家不仁不義,合該斷子絕孫,又或是在哭自己悲慘的命運等等。
大抵諸多王公大臣,也未料到妃嬪們的反應會這麽大,一時間都有了些失措,皇帝的臉也慢慢地陰沈了下來,此時卻是皇後一聲斷喝,鎮住了全場。
“好了!”她擡高聲調,厲喝了一聲。“以身殉葬乃是殊榮,爾等如此不識擡舉,是想禍及家人嗎!”
每個進宮服役的女子,不論妃嬪還是宮人,都是家事清白有一大堆親戚的,除非南蠻罪女依律沒入宮中以外,誰沒有家人?
這一聲斷喝,焦雷也似的打在徐循耳邊,令她仿佛一下清醒了過來,又仿佛是更加迷惘了。她也顧不得團扇了,擡起頭望著那些白色的人影一個個被扶進了屋內,又茫然地去望左右的神色——
何仙仙和孫玉女都同她一樣,一臉的煞白,已經是被嚇得魂不附體了,連顫抖這樣的本能,仿佛都被遺忘。
張皇後的一句話,幾乎是立竿見影地收到了效果,院子裏的叫罵聲一下停了,繼而起來的是屋內屋外互相呼應,啼血一般的哭聲,在哭皇爺的時候已經顯得十分淒厲的哭泣,當此根本就是相形見絀了。徐循從來不知道,原來哭聲還能淒慘到這個地步,幾乎每一聲啼哭都像是一聲慘叫,像是一只利爪惡狠狠地在她身上亂刨……她突然非常想吐,非常想要捂著耳朵從這處人間的地獄逃出去,可四肢百骸全不聽使喚,她只能就這麽看著,就這麽聽著,就這麽任憑一切在她眼前發生。
很快的,三十多名妃嬪宮人都被安置在了屋內,徐循沒有進去過,不知裏頭如何布置,只聽見那震天的哭喊,只瞧見窗欞背後一排排人影——這些妃嬪,都顯得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她遲鈍的大腦過了一會兒才想明白:下頭是墊了小凳子了。
“娘,我去了,我去了!”在諸多哭聲中,她忽然聽出了韓麗妃的聲音,她聲嘶力竭地喊著,“娘,我要——”
哭聲、哀聲仿佛說好了似的,一下全止住了,像是被掐住的一聲尖叫,茫然地沒了後續。屋外一名老嫗猛地奔出人群,跪地哭號了起來,在她單薄的哭聲前,無數雙腳在窗欞後踢蹬,無數雙手絕望地揮舞……
以皇帝為首,中官讚禮,帝後帶領諸人再度拜了下去。讚禮官尖聲道,“殉葬禮成,諸卿可退。”
徐循不知自己是如何能夠行禮的,也許是多年的訓練,使得她有了這種無意識的能力。茫然間,她已經將禮行完,隨眾起立準備魚貫退出宮中。
盡管不願去看,可到底還是忍不住,她瞥了屋子一眼——透過窗紙,看不見詳細,只能看見那幢幢的人影,俱都已經安靜了下來,排列成行掛在屋梁上,隨著風輕輕地擺蕩……
身邊忽然起了一聲悶響,她扭頭一看——卻是孫玉女一頭栽倒在地,雙目緊閉,顯然已經失去了意識。
由她這一暈開始,眾人仿佛是起了個頭,片刻間不是暈就是吐,已經是倒了好幾個。徐循再也忍耐不住,側身對著角落,也是哇地一聲就吐了出來。
閨閣弱質,受到這麽強烈的刺激,不論什麽反應都是很自然的事,眾人也能體諒的。徐循等人都被扶上車子,直接送回了太孫宮休息。——她們還沒能到達帶宮人隨身服侍的品級,太孫宮裏的下人們,還根本什麽都不知道呢。
徐循還在車裏就昏睡過去了——說實話,也不知是昏,還是睡,反正一上車就失去了意識。等她醒來的時候,嬤嬤們倒是已經明白了事態,四個嬤嬤,都聚齊了在她身邊守候,一個個看著她也是欲言又止。
錢嬤嬤先道,“貴人還是保重身體吧,今日這事,也是——唉——”
畢竟是三十多條人命,雖說彼此並不熟悉,但提到此事,幾個嬤嬤也是神色黯然,趙嬤嬤搖頭道,“就是我們,也都沒有想到……”
“殉葬。”徐循低聲地說,“這件事……你們從前一點都不知道?”
也許是刺激過度,現在她整個人都是麻木的,絲毫都沒有任何情緒——盡管她心裏也在疑惑,為什麽嬤嬤們從來沒提到過從葬的事,但徐循現在是絲毫都沒有怒火了,她已經沒了發怒的力氣。
幾個嬤嬤們,確實是一點都不知道,確切的說,在今日之事以前,任何人都根本不知道宮廷裏還有殉葬的風俗。
太祖爺去世,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太祖爺之前,國朝沒立當然沒有這個規矩,太祖爺倒是立了這規矩,可大多數都是從北京燕王府出身的老宮人們卻不知道哇,燕王府從沒主子去世,自然也就沒有殉葬的事了。後來,皇爺撥亂反正定了江山,建庶人臨走時候在宮裏還放了火,餘下的宮人中官全都流落民間,和皇城失去了聯系,因為忌諱他們心念舊主圖謀不軌,也不許他們重新進宮。二十多年,在宮裏已經是好幾代人了,又有多少知道前情的人留下呢?再說,就是知道的人,又有誰會各處去宣揚?整個宮廷,對此事竟都是茫然無知,直到今日才猛地醒了過來似的。
也就是徐循昏睡的這一會兒,整個事情都水落石出了:這殉葬之事,的確是太祖成法,這二十多年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太孫的女兒,還不是嫡出,彌月宴驚動不了外臣的,女眷們自己熱鬧熱鬧也就完事了。太孫本人甚至都可以不必參與——不過,徐循度他心思,肯定是會出席三姑娘的彌月宴的,肯定也得和他提這麽一句。
太孫今日,卻是有幾分魂不守舍。他心事重重地坐在桌前,過了好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徐循的說話,驚了一驚道,“噢,你說的是三囡的彌月宴……”
他沈吟了一下,便說一不二地擺手道,“彌月宴先都不要辦了!所有準備工作全都暫停!”
徐循頓時驚住了,她等了一會,見太孫沒有解釋的意思,只是蹙眉沈思不語,遂乖巧道,“是,明日就令人傳話去。”
“不要太興師動眾……”太孫擰了擰眉毛,“這樣吧,我明日會和太孫妃打聲招呼的,你們兩姐妹商量一下,找個借口,合情合理地把此事給取消了,不要引起有心人的註意……”
這……這又是在鬧什麽事啊?
徐循的心一下就提到了嗓子眼,又是興奮又是害怕,想來想去,只覺得恐怕是太孫宮或者東宮要有麻煩了。她想問,又不敢,想了一會兒,遂提醒太孫,“孫姐姐那裏,是不是也該……”
“噢,玉女那裏,一會兒我親自過去說。”太孫好像才想起這一茬似的,匆匆咬了一口細白面饅頭,就放下了飯碗,“我索性這就過去吧——今晚也不回來了,睡到正殿去!”
正殿獨眠,多麽冷清?太孫已經很久都沒有在正殿居住了,這幾個月,幾乎每晚都是在宜春宮過的,除非徐循月事,那也是偶爾才讓何仙仙去正殿服侍他,多數時間,還是在宜春宮住著。
徐循這下是徹底摸不著頭腦了,連著今晚上值的兩個嬤嬤,隔著簾子聽了一鱗半爪的,也是有點憂心忡忡。孫嬤嬤主動道,“要不,明兒老奴問問王瑾……”
也不知是什麽時候開始,徐循和四個嬤嬤之間的關系,也是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她剛進宮的時候,四個嬤嬤多少有些半奴半師的意思,很多事,都是她們來替徐循拿主意,她們來教導徐循。可現在,很多時候,是嬤嬤們要來請示徐循的意思了。
徐循沈吟了片刻,方搖頭道,“不必了,若有事牽連到我們,就知道了又如何?若無事,又何必知道?時常這樣打聽,倒覺得我們太多事好奇了。若是真和我們有關,王伴伴自然會送信來的。”
這話雖然是正理,但人都是有好奇心的,這個晚上徐循完全沒有睡好。第二天去見太孫妃的時候,太孫妃也是有些莫名其妙的,太孫對她也未曾多說什麽,據說只是早上來匆匆告訴她有這麽一件事情,讓她和徐循一道辦了,緊跟著便出去外頭了。
大老爺一張嘴,屁民跑斷腿,太孫一句話,徐循這裏和太孫妃就要頭腦風暴。兩人想了半天,只好又去和孫玉女商量——孫玉女一樣也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靠在枕上和兩人胡亂猜測了一會,終究也猜不出什麽來——對這取消彌月宴的事,她倒是沒什麽怨氣,反而主動說。“這孩子終究是早產兒,體弱,不如就以此點做些文章,只推說怕折了福,便不辦彌月宴了。”
這個借口,只好是孫玉女來說的。太孫妃和徐循如何想不到呢?但偏偏卻不可由她們口中出來,孫玉女這麽配合,兩人都是松了一口氣,尤其是徐循,更是相當感激,忙應了下來,遂以此借口通知各處去了。
別看宮女們在宮裏表現得都很老實,回了下房以後她們自然也要有所娛樂的,徐循很快就從嬤嬤們那裏收到了消息:和她預料中一樣,太孫宮中已經傳開流言了,都說小姑娘是因為身體不好,有夭折的跡象,所以才這樣急急忙忙地把原本都要預備好的彌月宴給取消了……
本來就是早產,就怕養不大,現在還出現這樣的傳言,你說孫玉女心裏窩火不窩火了吧。徐循去給她道惱的時候,她卻挺淡然的,“罷了,早猜到會是這樣。”
歷經生產上一番挫折,她反而倒是看得透了似的,徐循也不好多說什麽——多說反而有點假了。兩人繞了一會兒,又說到最近太孫宮中異樣緊繃的氣氛。“也不知道大哥都在忙些什麽,成日不著家。”
“聽說東宮那邊也是一樣,氣氛很緊繃的。”孫玉女也慨然提供了來自東宮的內部消息,兩個少婦對視了一眼,都是有些驚疑不定。
這外頭,到底是出了什麽事呢……
太孫的確已經有幾天沒進後宮了,只有偶然傳回話來,讓徐循看緊太孫宮裏外,不令裏外人等四處亂竄。——徐循心中越發惴惴,也越發不敢多問了,只是勤謹做事,多餘的話,一概不多說,多餘的事,也一概不胡亂打聽。
如此過了小半個月功夫,連王瑾那邊都是絲毫沒有音信,徐循仿佛回到了魚呂之亂前的宮廷裏,這種平靜,平靜得太濃厚了,反而令她有幾分窒息。
也因此,在這種平靜中見到太孫過來,徐循仿佛是如蒙大赦一般——這種時候,她只有和太孫呆在一起心裏才踏實。偏偏太孫這小半個月天天都在正殿歇著,卻是極少進後宮來,徐循心裏焉能沒有一點壓力?
兩個人只要呆在一處,就是不說什麽,徐循心裏都是舒坦的。再加上她也看得出來,太孫現在心情不好,便越發不願開口,只是安頓著晚膳的事情。太孫不言不語,只是坐在當地,等飯都上來了,徐循催他去吃時,他望著一桌的菜,眼中閃過一絲痛楚之色,卻不舉筷子。
徐循見他有異,便放軟了聲音道,“怎麽,是不合口味嗎?不如讓他們重做些拿手菜來,你不是最愛吃釀鴨……”
太孫擺了擺手,沈聲道,“把葷菜……都撤下去吧,今日,你陪我茹素……”
徐循和孫嬤嬤、錢嬤嬤對視了幾眼,均不敢多說什麽,陪著小心和太孫一道,把飯給吃了幾口,太孫便失去胃口,擲了筷子,讓人把飯菜撤下——可憐徐循也只能跟著他一道被迫節食了。
兩人進了裏間——從太孫今日茹素的表現看,徐循也不覺得今晚他們會發生什麽事了,只是見太孫心事重重卻又不走,思忖片刻,便壯著膽子問道,“大哥,究竟是發生什麽事了,若是信得過我,不妨和小循說說……”
太孫瞅了她一眼,面上神色數變,似乎是許了徐循的提議,卻終究沒有吭氣。
徐循見狀,忙揮退眾人,太孫等人都走光了,才長嘆一聲,將雙手掩面良久,方哽咽道,“小循……阿翁他……已經去了!”
縱使已經有了一定的猜測和懷疑,但徐循依然被這消息驚得說不出話來,好半晌方道,“這——這——”
她猶猶豫豫地將手放到了太孫肩上,“大哥,還請節哀順變——”
太孫手一翻,將徐循拉進自己懷裏,和抱個布偶似的緊緊摣住,在她耳邊重重地嘆了口氣。
徐循試著輕輕地拍了拍太孫的背,在緊緊的束縛中費力又笨拙地回擁著太孫。不知為什麽,雖然她只見過皇爺幾面,但在太孫的淚水裏,她也有了幾分哭泣的沖動。
“小循,我……”太孫把徐循抱得更緊了些,他的話被淚水淹沒成了含糊的呢喃。“我——我很後悔……我……這一次我怎麽沒有跟去……”
他的眼淚順著臉頰流了下來,一滴滴地落入了徐循的頭頂,將她的面頰,也濡濕了一片。
☆、葬禮
太孫雖然在宜春宮裏流了一點眼淚,卻是未及細說,便又被來人叫走了——徐循此時,卻是再無疑問,皇爺去世,這是天大的事!身為太孫,這時候要是空閑下來,只怕太孫宮裏的人才應該擔心了。
因為擺明了是在外地去世,聽起來更像是在還兵路途中出的事情,徐循自然而然地就惦記起了在北京城不遠處就藩的漢王。這時候她有點埋怨了,太孫也不是沒和他說過皇爺對漢王的提防,怎麽就還把他封得這麽近呢?要是知道消息作亂起來,可不就又要不太平一段時間?在這種過度的當口,肯定都是希望越平穩越好的。
不過,也就是因為很近,所以漢王的一舉一動也都瞞不過宮裏人。徐循的這點擔心,皇爺會沒想到?太孫第二天過來吃飯的時候,便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現在主要也就是防著京城裏一個,山東一個。”
京城裏的那個,就是說的有了封地卻遲遲不去就藩的趙王,至於山東那個就不必多說了,肯定指的是漢王。徐循一邊為太孫整理素服一邊就問,“是不是也該和膳房打聲招呼了?”
因為消息現在還沒送回來的關系,膳房還是按正常標準,給送的大魚大肉的夥食。這個在徐循知道真相後看來,未免也有幾分不像了。
太孫現在也沒有大剌剌地就把素服給傳出去,但是在外袍下已經開始穿孝服了,聞言,他搖了搖頭,“阿翁是在榆木川去世的,距離北京有小一個月征程,現在雖然已經走了一半,但也還是有些太遠了,不好走漏消息!”
這種事徐循當然沒有發話的資格,遂只好繼續保守秘密。宮中其餘女眷似乎都懵然不知,孫玉女一心安養就不說了,何仙仙卻是不過問世事,至於太孫妃,也許是已經知道了,徐循瞧不出來,卻也不好亂問。
如此又過了七日有餘,八月快過半了,皇師已近開平時,終於各處開始報喪,一並傳下太子詔諭,令宮內換素服、戴白頭花。宮內使女、妃嬪等,所服孝等不和民間一樣按五服計算,全都一律服了重孝。
民間辦喪事,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的事是屢見不鮮的,歸根結底,五服親戚人數眾多,感情淡薄的非常多見。徐循父族、母族人丁還不算太興旺的,一年起碼也有十來樁紅白喜事,個個都因此悲痛歡喜那還得了?但宮裏的氛圍卻和民間絲毫也不一樣,從死訊傳出的那一天起,整個皇城好像都被烏雲壓頂,陷入了一種極度恐怖的寂靜之中。哪怕是個從未見過皇爺的粗使宮女,面上都有幾分惶然——皇爺沒了,這北京城的根子好像都動搖了一樣,雖然皇城還是這皇城,但住在裏頭的人,心情卻是完全不一樣了……
太孫此時已被派往開平去迎接大行皇帝龍輿了,徐循等人在太孫妃的帶領下,每日都要前往思善門內哭靈,孫玉女才出月子身子不好,也不能免於操勞,在這時候是沒有任何特權可講的。除非病得起不來了,不然都得出去哭,如能哭到暈倒,那便算是對皇爺很有孝心了。女眷們在思善門內,外臣在思善門外,別以為內臣人少,外命婦們一算上人就不少了,還有宮女、中官基本全是要跪的,有體面的也能在思善門裏跪,這就密密麻麻的鋪了一整個廣場,一哭起來,那哭聲可是震天響。徐循雖然在宮裏位分小,可在這廣場上,跪的位置卻是很靠前了。按輩分排著,她排在第二排中間,右邊是太子宮的妃嬪,前面就是韓麗妃等妃嬪們了。所有人一律神色肅穆,五體投地放聲大哭,不是哭暈了根本不能起身。
說實話,徐循和皇爺那才見過幾面呀,雖然隱約揣測得出來,自己是得了些皇爺的喜歡和看重的,心裏也不是不感激、榮幸,但這種喜歡對她的個人生活其實也沒有什麽幫助,說到底她有的一切那都還是太孫給的麽。這種微微的感激和微微的悲戚,在徐循跪到第二個時辰的時候基本就已經被消磨光了——地上就鋪了草墊子,跪一刻鐘還好,跪上兩個時辰,不論是否已經早穿戴了便於跪拜的厚棉褲子,對於這些過慣了好日子的妃嬪來說,都是苦活。就是在軟墊子上伏兩個時辰都難受呢,更何況這地還這麽硬。
然而,除了太孫宮的小妃嬪心裏暗暗地有些抱怨以外,太子宮中有名分出來祭拜的妃嬪,卻都是面色肅然,看不出絲毫不對。皇爺的妃嬪們,那就更不必說了,從張貴妃往下,一個個全都哭得肝腸寸斷,韓麗妃幾次都哭得暈厥了,醒了還是要繼續出來跪、出來哭。
一個人心裏所思所想,其實到底是瞞不了人的。誰也沒那麽好的演技,從哭聲裏其實就能聽出來個人的心思——太孫宮、太子宮的妃嬪們,是哭得盡力、盡禮,連太子妃娘娘的哭聲裏,其實悲戚都不太多,更多的是一種放松的,苦盡甘來的哭,混合了覆雜的不舍與悲痛。——說起來誰也不能責怪她什麽,這十多年,太子宮的日子過得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公主們的哭聲就要更真切一些了,但這種真切,卻還比不上張貴妃、韓麗妃的哭聲裏透露出的,那樣的淒切與悲涼。這種哭是極富有感染力的,有時徐循快失去淚水的時候,聽聽這種泣血式的哭法,禁不住鼻子也要一酸,眼淚自然而然地就流出來了。
這樣的眼淚要流的時候其實還不算多,比起民間大富之家喪事要辦足七七四十九天的,宮裏的安排要簡潔得多了,因大行皇帝遺命遵太祖故制,而太祖喪事又算得上簡樸,是以其實這種全天哭靈也就哭個三天而已。但和大富之家又有所不同的是,大富之家哭靈,沒有強制所有人必須在那裏守著,還是可以輪班去休息一下的。但天家沒有人情可講,說是全天哭靈,你就得從早到晚跪著哭足三天。
這頭三天哭完了以後也是不能回家的,要在衙門裏歇著,然後就開始朝夕哭靈,早上來哭一次晚上來哭一次也就夠了。這樣哭足三天以後,各自回去戴孝辦公,畢竟除了大行皇帝的喪事以外,還有新聖登基大典要辦呢。
等大行皇帝靈柩入城,要去西華門外跪迎,再次全天候哭,開香案哭……一般百姓也就是等令到後素服三天便可各自婚嫁了,文武百官就要素服二十七日,不論何時令到都是如此,在外地的官員不能到京城奔喪的,也得在官衙裏哭。基本上二十七日以後,那就可恢覆正常除服上班了,婚嫁喜事等等該辦的就辦,沒有更多的忌諱。
而皇城裏就不是這個樣子了,皇太子以下全要服喪,來奔喪的有喪服發給,沒來的送到封地去,藩王在封地服,公主在公主府服,宮女、中官、嬪妃無一例外,全都是斬衰二十七個月,最重的孝了。雖然二十七日以後他們也不必再哭了,但孝服是不除的,早在大行皇帝哀信傳來的那一天起,在哭靈之餘,各嬤嬤們和針線房就開始瘋狂地趕制各種素服了。
一城人都是白茫茫一片,這是種什麽概念,再加上從聞喪日開始,京城所有寺廟全要敲鐘三萬聲,三萬聲那是什麽概念?全城從早到晚幾乎都被各種鐘聲籠罩了,即使在皇城中都能遙遙聽到那此起彼伏的喪鐘聲。徐循本來就累,聽著越發煩躁,沒幾天眼下就漚了深深的黑眼圈。
其實何止是她,各妃嬪哪有支撐得住的?再加上各王妃、郡主進京奔喪的,公主們進宮哭靈的,全都要太子妃來安頓,太孫妃也要過去幫忙,第一個這兩個大頭就有點支持不住宣告病倒了,卻不肯召太醫,只讓醫婆開了藥,又強撐著忙活。
有她們以身作則,別人就是再累也不能說苦啊,孫玉女人都被折騰瘦了好幾斤,瘦得臉頰顴骨都能看見了,就是這樣也得強撐著一道行禮,好容易入了九月,二十七日快到尾聲了,她們也不必動不動就要哭一天——但卻還不能休息。
這大行皇帝喪禮快辦完了,嗣皇帝的登基禮也是早辦完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喪禮間隙早都抽空給勸進了。冊立皇後、皇太子的詔書也都早發出去了。只是要等梓宮入陵,最後一道禮全了以後,再來行各種冊立儀,也就是說,在短暫的休息以後,徐循等人又要換上在專在這種非常時期穿戴的簡化禮服,去參與各種冊立典禮,朝賀皇後、妃嬪們乃至嗣皇帝了。
用錢嬤嬤的話說,平民家裏死個老人,一家子還忙個不休呢,皇爺去世這是多大的動靜,不把你折騰得渾身骨頭都要散架了,尚儀局的人也不能舒服。反正這一陣子徐循都麻木了,對外頭的事她也了解得不清楚——沒這個體力,行完禮回宮恨不得就睡過去了。尚儀局的人通知她何時去何處穿什麽衣服,她就依言行之也就是了,別的時間,都是盡力在鐘聲裏尋找一點可以休息的安寧。
後日就是大行皇帝梓宮發喪的大日子了,這兩天好容易安寧了一會,沒有人有心思串門子,全都在各屋裏歇著呢。因為是喪期——很不幸,斬衰三年的意思就是說,起碼在小祥前是不可以吃肉的,膳房供給的基本全是素菜,想多吃肉長點力氣都不行,徐循也不敢落人這個話柄,有肉幹都不能啃,只好躺在榻上狂吃點心:說真的,這一個月她的體力勞動量,起碼是以前的十倍,偏又要粗茶淡飯的,食量隨之暴漲也是很正常的事。
正吃得滿意呢,尚儀局那裏又來人了,讓第二天穿孝服去壽昌宮集合,並攜帶遮面團扇。
這就是又要和文武百官或者藩王們打照面了——雖說內廷男女大防十分森嚴,但有許多國家典禮,又或者是大聚會的環節,女眷不得已要和別的男丁碰面的,你比如說從前的除夕宴上,太孫那六個弟弟是不是都要過來坐著?還有上元節裏,皇爺忽然來了興致帶幾個藩王進宮瀏覽之類的,這也是防不勝防之事。內廷規矩,女眷見到外男,一般是不許搭話的,都拿團扇遮面避到道邊——這個遮面真的是把整張臉遮起來,所以徐循進宮以後還真不知道別的男人都長什麽樣子,就算前陣子在思善門內外哭靈也是一樣的。倒是宮女們,逮著機會還能和風流俊俏的少年郎眉目傳情一番。
徐循也是有點納悶:男女都要參與,算是大場合了,這麽大的禮儀事前她居然從未聽聞。她一邊吃著餅一邊和兩個嬤嬤討論了一下,嬤嬤們也是一無所知,反正到了第二日,打扮起來就把她給打發過去了。
因在皇城,又是小輩,去得肯定要比約定時間早點,太孫宮一幹人很早就聚集起來,因孝期不可乘車,一群人騎馬依次進了壽昌宮,徐循還想和太孫妃打聽打聽是什麽事呢,一進門倒是呆住了:壽昌宮寬闊的中庭裏擺滿了席面,上頭是珍饈交錯香味四溢,居然是準備下了雞鴨魚肉悉備的上等席位——
可,這不是還在孝期嗎……
☆、震撼
一幹人正在好奇呢,主事的中官已經上前來了,因在孝期,他是哀容不減,引領著太子宮諸妃落座,也不多說什麽,便肅容退到了一邊。
徐循還覺得奇怪呢,礙於氣氛卻也不敢多問什麽,只好默坐等候,好在時辰也差不多了,過了一回,皇後並諸未冊封妃嬪,以及大行皇帝妃嬪,便都一撥撥地到來落座,庭院內很快就被填滿了,禮官一聲開宴,諸人均默默飲食起來,徐循游目四顧,只不見大行皇帝張貴妃。
這頓飯,雖然是孝期,但卻是按照平時飲宴的標準來安排的,而且是吃一看三的席面,每桌人都有四個席面來看,看中了什麽遣人來取。秋高氣爽天氣也不太冷,正是飲宴的好時候,可徐循疑竇滿腹,反而是沒了胃口,葷腥更是半點都不願去動,見未冊封的太子妃——也就是胡善祥啦,只是吃些素菜,便依樣畫葫蘆地揀了些白菜豆芽往口裏放。
美食當前卻要自我約束,也挺殘忍的,何仙仙在徐循身邊動彈一下,輕輕地嘆了口氣,連孫玉女都擡起頭來,幾人用眼神簡單地交流了一會兒,都是有些笑意,卻不敢怎麽露出來。一整個壽昌宮內,那是寂然無聲,盡顯了食不語的良好素養。
這頓飯居然還有美酒,徐循吃得更是覺得奇怪了,不過,她也沒敢怎麽多喝,只是稍稍沾唇而已,一邊吃,一邊在心底不斷地揣測著今日這活動的目的。——難道這就是在歡慶嗣皇帝登基了嗎?可穿的又是孝服啊……
這麽胡思亂想間,眾人也都吃完了,卻並不讓走,只是將桌椅撤去,此時皇後出迎——嗣皇帝帶著兩行文武大臣,已經是慢步進了院子。
見了皇帝,下跪行禮也是免不了的,一幹人行禮以後,便未起來——很明顯,皇帝身邊一位中官上前,不是宣旨,就是要傳口諭了。
傳的那是口諭,宣旨太監面容死板,大聲道,“皇帝令曰:今奉大行皇帝遺命,喪制遵太祖法度,宮中嬪妃均令從葬,唯貴妃張氏,以勳舊之女特恩免殉。諸妃孝順恭和貞烈昭著,已有王美人、劉昭儀等自盡殉身可感可佩。餘亦可於今日從死,欽此!”
話說得很清楚,祖宗成法不可輕廢,大行皇帝既然有令喪制按照太祖舊制辦理,又沒有特別的話不讓妃嬪殉葬,那麽嗣皇帝也沒有特別的理由來廢除這個慣例了。諸文武大臣均都山呼萬歲,但妃嬪這一側,卻是死一般的寂靜。
徐循連遮面的團扇都有點握不住了,她整個人都不好了——她的腦子好像還在費勁地理解皇帝的話一樣,如此簡單的一句話,她卻是壓根都聽不懂。
從葬……免殉……自盡……殉身……從死……
這些刺耳的字眼在她腦中一遍遍地回蕩著,讓她都有點難以理解了。王美人、劉昭儀殉死她都還是第一次知道,更別說這命令裏別的信息了。她本能地想,這大約也就是說說而已吧,韓麗妃、崔惠妃這些娘娘們,跟在皇爺身邊都是有年頭的,這些事,輪不到她們吧,多半就是宮裏的小宮女們——
徐循打了個冷戰,猛地回到了現實中來,她發覺自己身邊已成了一片哭號的海洋,韓麗妃、崔惠妃、吳惠妃、龍賢妃……這些平素瑞安閑淡雅、雍容貴氣的娘娘們全都換了個人似的,有的掩面哀哭,有的對皇帝頓首求饒,韓麗妃聲嘶力竭地喊,“皇上、皇上!吾尚有老母在朝鮮,吾——”
可能也是預料到了這些妃嬪們不會乖乖地從皇爺而去,今日周圍早已經預備下了許多健壯的女官和太監,此時兩兩上前,半是扶助半是脅迫地將韓麗妃拖進了殿內——真的是拖,韓麗妃一邊哭訴,一邊還在劇烈的掙紮,卻是釵橫鬢亂,早沒了一點天家風範,和徐循幼時看到的市井潑婦差不多了……
朝鮮女子此時顯出了烈性,都同韓麗妃一樣在死命地反抗著,可還有更多漢族妃嬪,也不知是驚呆了還是如何,已是被人半拖半走地進了屋子,卻是連一點聲音都沒有。
倒是那些個也被皇爺臨幸過,卻沒有晉封的宮人,畢竟還粗野了些,這時候口中罵出來的話可精彩了,各種地方話都出來了,南京的吳音,山東話,甚至還有南蠻那邊的土話……徐循只覺得耳際紛紛擾擾的,隱約只能分辨出一點言語,大約也是在罵天家不仁不義,合該斷子絕孫,又或是在哭自己悲慘的命運等等。
大抵諸多王公大臣,也未料到妃嬪們的反應會這麽大,一時間都有了些失措,皇帝的臉也慢慢地陰沈了下來,此時卻是皇後一聲斷喝,鎮住了全場。
“好了!”她擡高聲調,厲喝了一聲。“以身殉葬乃是殊榮,爾等如此不識擡舉,是想禍及家人嗎!”
每個進宮服役的女子,不論妃嬪還是宮人,都是家事清白有一大堆親戚的,除非南蠻罪女依律沒入宮中以外,誰沒有家人?
這一聲斷喝,焦雷也似的打在徐循耳邊,令她仿佛一下清醒了過來,又仿佛是更加迷惘了。她也顧不得團扇了,擡起頭望著那些白色的人影一個個被扶進了屋內,又茫然地去望左右的神色——
何仙仙和孫玉女都同她一樣,一臉的煞白,已經是被嚇得魂不附體了,連顫抖這樣的本能,仿佛都被遺忘。
張皇後的一句話,幾乎是立竿見影地收到了效果,院子裏的叫罵聲一下停了,繼而起來的是屋內屋外互相呼應,啼血一般的哭聲,在哭皇爺的時候已經顯得十分淒厲的哭泣,當此根本就是相形見絀了。徐循從來不知道,原來哭聲還能淒慘到這個地步,幾乎每一聲啼哭都像是一聲慘叫,像是一只利爪惡狠狠地在她身上亂刨……她突然非常想吐,非常想要捂著耳朵從這處人間的地獄逃出去,可四肢百骸全不聽使喚,她只能就這麽看著,就這麽聽著,就這麽任憑一切在她眼前發生。
很快的,三十多名妃嬪宮人都被安置在了屋內,徐循沒有進去過,不知裏頭如何布置,只聽見那震天的哭喊,只瞧見窗欞背後一排排人影——這些妃嬪,都顯得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她遲鈍的大腦過了一會兒才想明白:下頭是墊了小凳子了。
“娘,我去了,我去了!”在諸多哭聲中,她忽然聽出了韓麗妃的聲音,她聲嘶力竭地喊著,“娘,我要——”
哭聲、哀聲仿佛說好了似的,一下全止住了,像是被掐住的一聲尖叫,茫然地沒了後續。屋外一名老嫗猛地奔出人群,跪地哭號了起來,在她單薄的哭聲前,無數雙腳在窗欞後踢蹬,無數雙手絕望地揮舞……
以皇帝為首,中官讚禮,帝後帶領諸人再度拜了下去。讚禮官尖聲道,“殉葬禮成,諸卿可退。”
徐循不知自己是如何能夠行禮的,也許是多年的訓練,使得她有了這種無意識的能力。茫然間,她已經將禮行完,隨眾起立準備魚貫退出宮中。
盡管不願去看,可到底還是忍不住,她瞥了屋子一眼——透過窗紙,看不見詳細,只能看見那幢幢的人影,俱都已經安靜了下來,排列成行掛在屋梁上,隨著風輕輕地擺蕩……
身邊忽然起了一聲悶響,她扭頭一看——卻是孫玉女一頭栽倒在地,雙目緊閉,顯然已經失去了意識。
由她這一暈開始,眾人仿佛是起了個頭,片刻間不是暈就是吐,已經是倒了好幾個。徐循再也忍耐不住,側身對著角落,也是哇地一聲就吐了出來。
閨閣弱質,受到這麽強烈的刺激,不論什麽反應都是很自然的事,眾人也能體諒的。徐循等人都被扶上車子,直接送回了太孫宮休息。——她們還沒能到達帶宮人隨身服侍的品級,太孫宮裏的下人們,還根本什麽都不知道呢。
徐循還在車裏就昏睡過去了——說實話,也不知是昏,還是睡,反正一上車就失去了意識。等她醒來的時候,嬤嬤們倒是已經明白了事態,四個嬤嬤,都聚齊了在她身邊守候,一個個看著她也是欲言又止。
錢嬤嬤先道,“貴人還是保重身體吧,今日這事,也是——唉——”
畢竟是三十多條人命,雖說彼此並不熟悉,但提到此事,幾個嬤嬤也是神色黯然,趙嬤嬤搖頭道,“就是我們,也都沒有想到……”
“殉葬。”徐循低聲地說,“這件事……你們從前一點都不知道?”
也許是刺激過度,現在她整個人都是麻木的,絲毫都沒有任何情緒——盡管她心裏也在疑惑,為什麽嬤嬤們從來沒提到過從葬的事,但徐循現在是絲毫都沒有怒火了,她已經沒了發怒的力氣。
幾個嬤嬤們,確實是一點都不知道,確切的說,在今日之事以前,任何人都根本不知道宮廷裏還有殉葬的風俗。
太祖爺去世,那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太祖爺之前,國朝沒立當然沒有這個規矩,太祖爺倒是立了這規矩,可大多數都是從北京燕王府出身的老宮人們卻不知道哇,燕王府從沒主子去世,自然也就沒有殉葬的事了。後來,皇爺撥亂反正定了江山,建庶人臨走時候在宮裏還放了火,餘下的宮人中官全都流落民間,和皇城失去了聯系,因為忌諱他們心念舊主圖謀不軌,也不許他們重新進宮。二十多年,在宮裏已經是好幾代人了,又有多少知道前情的人留下呢?再說,就是知道的人,又有誰會各處去宣揚?整個宮廷,對此事竟都是茫然無知,直到今日才猛地醒了過來似的。
也就是徐循昏睡的這一會兒,整個事情都水落石出了:這殉葬之事,的確是太祖成法,這二十多年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