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的主體戰場,出人意料的采用了副本模式。 (6)
關燈
小
中
大
?
長生不老,這大概是最淳樸的猜想。確實,衰老其實是碳基生命應對環境變化的一種權宜之計,當它們不能完全修覆環境帶來的侵蝕,只能修修補補勉力維持直到放棄時,當它們無法主動進化,必須要為後來的變異者們騰出適者生存的檢驗空間時,衰老就是物種一種必須的生存手段。但理所當然的,生命力的高度富集,可以讓這種權宜之計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另一個更高級一點的猜想是不死不滅,這包含了兩方面的意思:
一個是可以在很多極端惡劣的環境——諸如超低溫高溫、超高壓低壓、高能量輻射、缺少氧氣、水、能量之類生命必須資源之下——安然無恙的長期生存;
另一方面則是強大的恢覆能力。生物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蚯蚓可以切成幾段之後分別生長成為獨立個體,壁虎可以斷尾再生,理論上來說,物質結構出現器質性缺損之後,能夠繼續生存,甚至恢覆完好,這就是強大生命裏帶來的自愈效果。為了做到這一點,基於DNA的碳基生命,在自己的每一個單位細胞結構中,存儲了全部的生命信息,甚至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克隆出一個自己的備份。
那麽,理想中的高等生命顯然就應當有更進一步的能力,不需要太苛刻的條件,在絕大多數環境下,一點殘軀就可以長期保持活性,重新生長,甚至將包括身體和意識在內的整個物質結構完美補全。
高等生命的高負熵,必然為它們帶來的更多的獨有性質和規律,這些性質和規律,只可能存在於負熵極度富集的物質結構中。因此,是否具有神性,就是神與人的物質結構在負熵指標上差距的最好體現。
神力,顧名思義就是神的力量——受到神控制的、可以看做神身體一部分的能量。
人,作為一種有序結構,絕大部分是由物質組成,系統中僅包括諸如化學能、內能之類的很少一部分低等級能量。甚至單從物質的角度而言,組成人體的化學物質,其結構也並不覆雜,最大的分子也就是記錄了碳基生命核心機密的DNA和RNA,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的有序物質結構,其負熵指標的極限其實已經不會比人這個系統高出多少了。
那麽,具有超過人體系統若幹個數量級的高負熵體,它們的物質結構理所當然的需要有更多的能量成分。
基於物質和化學反應構建的結構,其最小單位最多是原子,繼續向下拆分需要引入難以控制的高能反應;而能量卻沒有原子這一結構瓶頸,有序結構的基本單位完全可以建立在量子之上。就好像同樣的一段功能程序,用物質系統來實現的話,一個0和1的字節就要對應一個原子;而用能量結構來實現,一個字節完全可以對應一個量子,這樣一來,兩段程序的大小長度就會天差地別。
因此,可以說能量系統對物質系統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在極小的空間和物質總量內,搭建出高度有序的覆雜結構實現更豐富覆雜、更匪夷所思的功能——比如生命。
魔法文明的存在基礎是地球大氣層中彌漫的能量微生物。這個微生物的“微”,指的是體積尺寸,能量微生物的平均尺度,大致與細菌病毒細胞這類物質微生物相當,但遠比後者覆雜的有序結構,使得能量微生物擁有更高的生命力。
單個能量微生物的平均智能,大致介於昆蟲到哺乳動物之間,可以輕易理解和溝通魔法師們傳達來的信息。
由此可以猜想,如果是多細胞結構、乃至宏觀尺度的能量體,又將擁有怎樣的能力。
因此,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有這樣樸素的猜測:生物更進一步的進化,大概就是純粹的能量生命體。
當然,就此完全摒棄物質在高負熵有序結構中的地位或許有些偏激,但必須承認,更高負熵的高等生命,比如神,一定有極高的能量比例。
因此,神力是神所特有的、具備神性的能量,也是神這一物質結構的主要成分。
神職。
具備了神性和神力,可以說一個比人更高負熵的高等生命已經基本成型了,但這樣的生物只能說是半神,還沒有資格進入神的領域。
因為高等生命可以是神也可以是魔,甚至仙或者妖都有可能,那些性質能量,同樣可以命名為魔性仙力。真正區分這些高等生命的,是它們的生存方式和負熵來源。
之前我們說到,神通過與人類的交易,用庇佑換取負熵。
但是這個“庇佑”的涵義是相當空泛的,什麽樣的行為可以算作庇佑,這恐怕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不但交易雙方可能會有不同見解,單就人類而言,群落整體和單獨個體之間,恐怕都會大有分歧。
站在上位者的角度,神只怕很難太過在意人類的看法,更多的情況下,它們會用自己所理解的、也方便入手的方式來實施庇佑的行為,而每一位神的理解角度、擅長領域、乃至實際運作過程中的投入力度都不可能一樣,因此,它們會帶給人類截然不同的庇佑,為人類族群的延續,承擔起各自不同的職責。
這些職責,就是神職。
神也往往因神職而得名,例如豐收之神,保證人們的糧食產量;生命之神,提供人們治療傷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能力;風暴之神,可以讓信奉它的人在海上免於受到颶風襲擊;死亡之神,可以讓死去的人靈魂得以安息。
我這個智慧與戰爭之神的職責,就是發展人類文明智慧水平,帶領人們在一系列對抗外敵、天災、內亂之類的生存鬥爭中,走向最後的勝利。
因為職責可以互不重疊,同一個人類群落可以供養覆數位神祇,不同的小範圍神職也可以合並成為更大更廣泛的神職。至於神職相同或者存在交叉的情況,就相當於幾個應聘者應征同一個工作崗位,即使是神之間,也是一定要分個高下生死不能共存的。
神格。
神與人,是用庇佑換負熵的單純的契約關系。但既然交易雙方實力相差巨大,又如何保障這個契約的安全履行呢?
這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因為交易雙方在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這就使得上位的一方很容易產生掀桌子的想法。
沒有獲得神職的半神,或者幹脆就是魔偽裝成神,想要只享受信仰供奉卻不履行職責,這樣的存在我們稱之為邪神、偽神。
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極大地擾亂了正常金融秩序,所以邪神會受到所有正規神明的敵視,而這種不平等的交易也會讓信仰逐漸流失,並不是一種穩定狀態,基本上都是基於撈一筆就跑的心態。
而除此以外,或許會有一些半神,它們獲得了神職,願意履行一定的職責,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成為了完整的神祇。
履行職責,實施庇佑,並以此換取信仰負熵,這是這場交易的宏觀表象,從這個意義上講,與神簽訂這個契約的是整個人類族群。但事實上,因為有人信仰神有人不信,或者不同的人信仰不同的神,虔誠程度也會有所區別,因此,神不會也不應該對每一個人給予相同程度的庇佑。
就好像有外敵入侵,神不會親身下場打退敵人,因為這樣一來,每個人不管信不信、信多信少,都得到了同樣的拯救,這不公平,也不利於信仰的傳播。
真正能夠促進這場交易傳播發展的做法,是將庇佑精確到人,針對每個人信仰程度的不同,賦予信徒各自不同的能力和幫助。信仰堅定的,得到的好處就大,比如在戰爭中會被賦予更多力量,能夠更好的戰勝敵人保全自己;信仰淺薄的,受到的關註就小得到的就少,就會有更大的戰死幾率。如此一來,為了獲得眼前的好處,而不是種族未來之類大而空泛的東西,人們才會有更多的貢獻信仰的熱情。
只是,這樣精細的信仰體系,需要一個足夠覆雜的操作系統才能夠平穩運行,
為了有足夠穩定的負熵供應,一個神要擁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它需要隨時隨地保持與每一個信徒的精神聯接,接收信仰、回應祈禱,並在合適的時刻回饋適量的庇佑,這是一個極度覆雜的工程,有著天文數字的計算量。
或許高等生命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讓它們勉力承擔起這樣的計算任務,但這僅僅只是對整個信仰體系的日常維護,神存在一天,這種計算就不會停止。因此,神需要將這些日常的計算任務集中起來,用一個專門處理此類任務的計算工具、一臺中央處理器,來解放它們的其他大部分精力。
這就是神格,神格是神承擔神職的重要工具。
如果有半神沒有神格卻強行占據神職,它在履行庇佑換信仰契約時,就會出現大量的粗略、滯後、錯漏等現象,畢竟能夠完美完成機械計算的只有機械自己,因而在推行信仰方面也會有更多的阻力乃至反覆。
這樣的半神,被稱為亞神、準神。
與邪神相比,亞神的存在是良性的,畢竟它們有著履行契約的意願和行動。而且即使是對神來說,神格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長期的神職履行過程中,自主制造凝結出來的一種工具。
就好像人們在長期冗繁的數學計算之下發明了電子計算機一樣,創造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這是智慧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的必然結果。
但想要自主創造出這樣的工具,必須有極度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可,換句話說,高等生命們需要先當一段時間的亞神,才有足夠的積累凝聚神格。
當然,既然是工具,除了自己制造之外,自然也存在從外界獲取乃至掠奪的可能。那些資深神祇,已經掌握了標準化的神格制造方法,就可以為其他高等生命提供神格。
一個人類群落所供奉的若幹神明,往往都是有著明確的等級關系,有主神有從神。主神幫助從神晉升,分配神職,乃至直接提供神格,而從神要上繳一定的信仰作為交換。這樣的一組神的關系,被稱為神系。
此外,神格也分為兩種,有屬性的和無屬性的。
神格是神在長期履行神職過程中總結經驗創造的工具,那麽它就會只適用於特定的神職,其他亞神想要使用這個神格,就必須選擇這個特定神職。神職成為了神格的綁定屬性。
但另一方面,神這個概念是基於人的,有了人才會有庇佑人的神,可是在人類剛剛出現的歷史階段,那些嘗試著向神進化的高等生命,在試探著與人類進行交易的早期,往往缺乏分工協作的意識,也很難意識到每一個專業都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領域,為了更多更快的獲得信仰傳播影響,幾乎都是一個強大神祇承擔多個甚至所有神職,為人類提供多方面的庇佑;
又或者,人們對於祖先的膜拜,讓逝者的靈魂在信仰的滋養下得以留存乃至發展壯大,這些先祖之靈也會給予供奉它的部落以回報和庇佑,這種庇佑同樣是多方面的。面對先人,更親近的感覺往往讓人們的祈求變得廣泛而瑣碎,包含了一個部族方方面面的需求,將這一切都承擔下來的先祖之靈,其行為也就涵蓋了絕大多數神職的領域。
因此,這一階段的高等生命並沒有神職的具體區分,凝聚的神格往往都是沒有神職限制的無屬性神格。
相對於通用的標準神職綁定神格,這種神格制造起來當然更加困難,但卻也更加珍貴,甚至會被一些不願意或者無法凝聚神格的亞神垂涎。
在一些較為通俗的幻想小說中,常常有凡人封神的傳說,而一些引入了科技體系的故事裏,往往會設定主角身上帶著一臺光腦之類的超級計算機,憑借著這樣的金手指,主角可以一帆風順的大殺四方,乃至一舉完成凡人封神的偉業。
在這樣的過程中,主角將處理神職的計算工作交給了光腦,可以說就是把光腦當成一顆無屬性神格來使用。
某種意義上講,無屬性神格就是一臺通用的超級計算工具;而反過來看,標準神格,其實就相當於配置在專用自動機械上的、內置標準操作指令集的專用處理芯片。
而我似乎也是一個類似這樣擁有金手指的主角——在我這個被制造出來的完美身軀裏,早已埋藏著這麽一顆無屬性的神格,讓我可以在那一天,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封神的過程。
神國。
在具備了神性、神力、神職、神格之後,這個高等生命已經可以說是一位完整的神祇了。
但這種完整,只是從“神”這個定義角度的完整,而不是從生命、乃至高負熵有序結構層面的完整,只是單純的確定了這個高等生命的負熵來源,就好像簡單地說羊吃草、狼吃肉一樣,缺少一點高等生命適應環境變遷、乃至向更高層次進化的行為方向。
相對於魔而言,神擁有更為穩定的負熵來源,自然就會有更長久的平均壽命。但不得不承認,魔這個衡量標準其實是有點低的,混亂無序的狩獵模式,與進化更高負熵更有序的追求,在大方向上是相悖的。
神同樣也有提高生存幾率、向更高等生命進化的樸素理想,而追求這一理想的基礎和起步,就是建立神國。
神國是神的戰略負熵儲備庫,是神主動在自己周圍營造的、符合自身運行規律的高負熵環境。
之前說到,進化就是有序物質結構的負熵指標不斷自主攀升的過程,而負熵的自主聚集就是一種名為“自組織”的現象。
自組織,就好像水面出現的浪花,想要提高水花的高度,可以借助信息的力量精確設定水波碰撞的方位力度,但在真正掌握了深層次規律之前,還是全面擡高小範圍內的平均水位的做法更為穩健。
人就是地球這個高負熵環境裏更高度有序的精華所在,而神則是遠比人高等的生命,它們的負熵水平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懸殊差距,使得哪怕僅僅為了自身結構不至□□速崩塌,神都不得不用小範圍的高負熵環境將自身包裹保護起來,就好像人們進入外太空要穿上宇航服、宇宙飛船要有生命循環系統一樣。
那麽,這個高負熵環境中的負熵從哪裏來呢?
當然不可能由神從自己體內支付,顯然也只有繼續剝削人類了。
構建環境和消化食物還是有區別的,對於負熵屬性的要求會放寬很多,只有信徒祈禱時產生的精神能量才可以供神食用,但維持環境的話,只要是信徒的靈魂就足夠了。
因此,神往往會傳下這樣的流言:虔誠的信徒死後靈魂會升入天堂(神國),與神一同不朽。
熱力學第二定律決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不朽。神確實讓信徒的意識,以靈魂的方式在神國中長期存在,但這也不過是上一場交易的延續而已。
在神國中,信徒的靈魂會逐漸忘記生前的一切,只知道在這個排除一切雜念的環境中繼續虔誠祈禱,自己的這張紙片上,不僅新產生的文字符合神的口味,連原本的字句也開始向神的文風轉變,直到整個靈魂在神的光輝下完全熟透,被稱為聖靈或者祈並者,支撐起神國的存在,可以隨時被神無障礙的消化。
歸根到底,在神國中,信徒的靈魂不過是作為取暖器和儲備糧而已,一切都是為了讓神能夠更舒適的生存。在完全擺脫了生存壓力之後,神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考慮繼續進化的問題。
以上,便是神和魔,與人類這個物種的大致關系。個體之間可能會有感情,但物種之間卻不存在道德。
狼吃羊,不能說狼對羊有惡意;人養豬,也不能說人對豬有善意,神魔與人類之間,不過是單純的食物鏈上下級關系,不必感激也無需痛恨,一切以生存和進化為目的的行為都是應該理解的。
即使這種行為的結果讓人無法接受,那也只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足,進化程度不夠。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倒下的生命何止億萬,為何唯獨人類、唯獨你我可以例外?
作者有話要說:
☆、枯燥講座之三
第八節不吃人與修煉
神與魔獲取負熵的方式是吃人,那麽相對的,有另外一些高等生命的選擇是不吃人,不以人為主食。
既然環境中人類是負熵富集的精華所在,不吃人的高等生命,只能選擇那些更為基礎的資源來維持生存。
其實,在人類出現以前,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只是在有了更好的食物來源之後,一些高等生命改變了食譜,就好像遠古時期本是頂級掠食者的熊貓,轉而開始吃竹子一樣。
這是一種有著很大風險的賭博行為。
素食和肉食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鴻溝,雜食動物在生存競爭中往往也更占優勢,但在更高負熵的領域中改變食譜,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就好像破解密碼一樣,消化素食或者肉食,相當於破解加密方式和程度相差不多的密碼,轉型相對簡單,而想要轉而以人類的意識靈魂為食,就如同去挑戰更加嚴密覆雜的加密系統,這需要在理論和技術上取得突破,將是一個漫長曲折充滿反覆的過程,因為消化方法不完善而隕落的高等生命想來不在少數。
而且,就算成功取得突破也未必就是好事,就如同之前說的熊貓,決定轉型之初看起來很豐富的新食物,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就好像如果有一天人類滅絕了該怎麽辦?
歸根到底,物種的進化總趕不上環境的變化,而環境的變化又難以預測,究竟是真的永久性改變了,還是將來會再次反覆,誰也難以預料。因此,物種要不要跟著溫度降低披上厚重皮毛,還是暫時忍耐蟄伏等待嚴冬過去,本就是一場所有生命都不得不參與的賭博。
因此,在將要轉型的物種中,有覺得不得不改變的個體,就會有得過且過的存在。在原本食物來源沒有斷絕的情況下,最大的可能是這個物種出現分裂,演化成兩個食譜不同的亞種。轉而吃人的高等生命進化成了魔與神,而堅持原來道路的則走向了另一條進化方向。
以上這些,是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高等物種,而事實上,在人類出現之後,依然有新的高等生命物種湧現,它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不一樣的選擇。
前面說過,受到環境影響,人的意識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功能的實現過程,存在能量微生物的參與;極少數具備天分的人,甚至天生擁有反向影響到游離能量微生物的能力。
對這種現象感興趣、想要探究其中奧秘的智慧生命,在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研究之下,終於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以後天的提升人體與能量微生物的親和度。
這種方法,叫做修煉。
這是智慧生命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外,所開創的一條主動進化之路。
負熵自組織的速度並沒有明顯規律,並不是說負熵數值越高,想要再進一步就越難,自組織的負熵聚集趨勢就越緩慢。
因為有一種負熵是智慧,有一種哲學叫做發現智慧的智慧:不再依靠無數物質結構之間撞大運般的隨機窮舉組合,而是能夠從現象中提煉出宇宙的規律和本質。
或許是科學,或許是魔法,或許是大道,智慧文明總是殊途同歸,一旦掌握了這種發現智慧的智慧,文明就會迎來爆炸式的發展,物種進化和宇宙自組織的進程也會加速。
就好像基因編程技術,讓碳基生物脫離了隨機變異的演化模式,可以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改進自身的物質結構,將每每長達百萬年物種進化跨度,縮減成生物機械孵化的短短幾個月乃至幾天時間。
而修煉,也是類似等級的技術,它將進化的單位,從整個生物物種,縮減成了單個生命個體,不需要將希望留給繼承了自己基因的子孫後代,在有生之年,人們就有成為更高等生物的機會。
從本質上來說,修煉的原理就是為自己的意識,搭建一個更完美的承載平臺,可以不受肉身物質的拖累,長久的生存下去,即所謂求長生。
更完美的平臺,當然是擁有更多的能量部分、乃至於基於量子的單位重寫底層代碼構建的高度有序物質結構,它將在保留肉體物質操縱能力的基礎上,賦予意識更高的能量親和力和操縱能力,極度富集的負熵,會讓這個有序物質結構擁有類似神性一般近乎不朽不滅的屬性特質。
從具體的實現手段探討,改造自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數字生命天網,或許備份有自己最初的源代碼,卻不可能修改關閉自己的進程,即使想要改進自己代碼的執行效率,也只能分階段分步驟分模塊的讓意識停工檢修。
修煉也是類似,並不是單純的構建一個能量結構,然後將意識轉移過去,沒有人會提示你“進程被占用無法關閉”或者“修改進程可能導致系統不穩定”,多數情況下,意識會直接死機給你看。
一般來說,人們修煉,都是引導能量微生物進入體內當做墨水,借助肉體這個已經存在的有序結構作為模板,進行一個近似於拓印覆制的流程。
因為人體是能夠得到的最高負熵的有序結構,即使無視物質與能量的細微差別,簡單的用能量進行結構代換,也會保留下相當多的生命力,形成一種活性遠高於一般能量微生物的高等能量,依照具體制備方法的不同,這些高等能量會有鬥氣、內力、巫力、妖力、精神力之類不同的名稱,但其來源本質都是相差無幾的。
接下來,以這種高等能量作為原料,人們進一步參考身體的物質結構,逐步用其實現更多的功能,能量生命也從微生物到多細胞動物等級,乃至建立能量核心和循環系統,構建出宏觀能量生物的大致框架,直到最後,得到一個可以脫離身體單獨存在的能量意識體。
萬變不離其宗,大凡修煉,無論步驟如何效率優劣,大致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那麽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在這樣的一個可以說快速進化的過程中,它的主要負熵來源,哪怕那些輔助修煉的天才地寶靈丹妙藥,依然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依賴於環境中的能量微生物、乃至諸如日月精華之類更基本的能量。理所當然的,當它們跨入高等生命領域的時候,也只會擁有這麽一套消化體系。
當然,它們依然有轉型的可能,收集香火願力信仰走神道,或者獵食靈魂當魔頭。但轉型就意味著額外的風險,既然一直以來都可以生存的不錯,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它們又有什麽必要對這個自己一手設計制造的物質結構,做出傷筋動骨的改動呢?
因為種種原因,盡管環境中存在人類這樣甜美的果實,依然有一部分高等生命選擇依靠一些更基本、更廣泛存在的資源作為維持生存的負熵來源。
但在這些高等生命中間,又可以依照對人類影響的分為兩類——仙和妖。
第九節另一種分類方式——仙與妖
以人類之身修煉進化,不走神道魔道,只以環境中的其他負熵資源為食,對人類族群抱以中立偏善意的態度,這樣的高等生命,就是仙。
中立,體現在仙對於人類而言,不擔責任,亦無所求。
人們對於仙總會多有奢望,尋求庇佑時,往往將神與仙並列,將之當成仙的天然義務。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
因為源於人類,仙或許對於人類有一定的善意,也或許真的有仙願意護佑一方水土,但從物種之間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不平等的交易,人們貢獻的信仰願力,仙不需要,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在這場交易中可以說幾乎一無所得,這就註定這樣的交易不會長久。
或許有人說,仙出身人類,受人類社會的養育之恩,理所當然的應當回報人類。
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這裏有一個思維的誤區:再大的恩情都應當有其極限。
人們常說,父母之恩還不完。這句話中有一個隱含前提,即“有生之年”還不完,而這個有生之年,是相對於凡人百年壽限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子女的幾十年贍養或許確實還不清,那麽幾百年呢,幾千年呢?凡人或許做不到這一點,可是仙卻可以。
就如同,我先給你一萬塊錢,讓你一年還我一塊,還到死為止。如果你只能活百年,那你賺了,可如果你已經長生久視與天地同壽,那你虧大了。
類似的,養育之恩再大,終究是有限的,哪怕這一世的贍養不足,繼續奉養父母的下一世呢?或者單純的贍養不夠,那麽將雙親引入道途呢?將來自己合道了,給父母留兩個聖位呢?如果真做到這一步的話,只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還得已經夠了乃至過了。
仙與人的能力層次相差懸殊,在凡人看來大得超乎想象的東西,在仙眼中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成仙之前受的再大恩惠,成仙後想要還清都是很簡單的。有人說,世上沒有不孝的神仙,可確切的講,應當是:世上沒有不盡完孝道、不還清父母養育之恩的仙。
而在那之後,或許仙還會對人類有著一善意和香火情,不至於眼看著人類亡族滅種,但這些終究已經不是它的責任了。
仙不是神。
修煉最初的出發點是求長生逍遙,而神祇不但要為信徒操勞,甚至連生命本身都和信徒掛鉤,一旦沒有足夠虔誠信徒貢獻信仰,即使是神也會餓死隕落。剛剛從碌碌小民中超脫,隨手回報一下家鄉父老也就罷了,將本已長生久視的身家性命押上,它們恐怕也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這樣的行為模式反而為仙贏得了更多讚譽,以至於“仙”與“俠”連在了一起,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錯覺。
神有著庇佑世人的職責,幹得好了那是本分,稍有疏漏就會為人詬病;而仙不擔責任來去自由,不理你那是理所當然,稍微有些幫助,你就得領這份人情感激涕零,再加上仙為了償還人類社會的養育之恩,往往需要入世做些功德,這樣贏來的俠名實在是不值一提。
神對於人的幫助更大,而仙的名聲卻更好更為人向往,世人多愚,如之奈何。
修煉,是智慧生物的經驗累積、研究成果,但智慧生物,卻不是只有人類一家。人類之外的,相差不多或者稍低級一些的物種,飛禽走獸草木魚蟲,也有極小的可能開啟靈智,進而研究出適合本物種的修煉之法,在遠比人類龐大的基數之下,也會累積出足夠眾多的高等生命族群。
以非人類之身修煉進化,同樣不走神道魔道,只以環境中的其他負熵資源為食,對人類族群抱以中立偏惡意的態度,這樣的高等生命,就是妖。
不以人為主食,按說妖與人之間也就沒有特別的關聯。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妖的前身所屬的物種,與繁榮昌盛的人類部落之間,卻是有著直接的生存資源的競爭關系,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總是占據上風的一方,其他物種總會有滿滿的血淚史。
在這樣的前提下,從那些物種中進化出來的高等生命,天然的會對人類有著敵視情緒,會下意識的維護自己原本的種群,與人類相爭,甚至會保有襲擊人類、乃至吞吃人類肉體的陋習。
但總的來說,除非妖真的打算轉走魔道,否則這並不能成為妖的主食,甚至不能算作進食的行為;而且人類之中也會有神、仙存在,肆無忌憚的襲擊人類一樣會有生命危險,並非不願意,只是所得甚少,冒這樣的風險未必值得。
妖的前身物種與人類競爭,妖與仙之間同樣有著直接的競爭。環境中的負熵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能量微生物、天地靈氣乃至恒星輻射,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總量和恢覆能力都是有限的,更何況那些天才地寶靈芝仙草,即使是妖和仙內部也會有激烈的爭奪。
以上便是對於高等生命的另一種分類方式,按照這種歸類方法,我勉強算是神,楚軒是仙,天網是妖,而那個精神吞噬病毒亞當則是魔。
這種分類方法可能並不完整,因為會存在完全不知道、沒有接觸過人類的高等生命。但既然我們是站在人類的視角制定的這個分類標準,自然就把人類的存在當成了前提條件。而我們研究高等生命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人類找到在進化歷程中更進一步的辦法。
神、仙、妖、魔,比人類更高等的生命不僅存在,而且千姿百態。這就意味著,人類進化的方向也是多種多樣的,在覆數種的可能方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長生不老,這大概是最淳樸的猜想。確實,衰老其實是碳基生命應對環境變化的一種權宜之計,當它們不能完全修覆環境帶來的侵蝕,只能修修補補勉力維持直到放棄時,當它們無法主動進化,必須要為後來的變異者們騰出適者生存的檢驗空間時,衰老就是物種一種必須的生存手段。但理所當然的,生命力的高度富集,可以讓這種權宜之計不再有存在的必要。
另一個更高級一點的猜想是不死不滅,這包含了兩方面的意思:
一個是可以在很多極端惡劣的環境——諸如超低溫高溫、超高壓低壓、高能量輻射、缺少氧氣、水、能量之類生命必須資源之下——安然無恙的長期生存;
另一方面則是強大的恢覆能力。生物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蚯蚓可以切成幾段之後分別生長成為獨立個體,壁虎可以斷尾再生,理論上來說,物質結構出現器質性缺損之後,能夠繼續生存,甚至恢覆完好,這就是強大生命裏帶來的自愈效果。為了做到這一點,基於DNA的碳基生命,在自己的每一個單位細胞結構中,存儲了全部的生命信息,甚至可以在一定的條件下,克隆出一個自己的備份。
那麽,理想中的高等生命顯然就應當有更進一步的能力,不需要太苛刻的條件,在絕大多數環境下,一點殘軀就可以長期保持活性,重新生長,甚至將包括身體和意識在內的整個物質結構完美補全。
高等生命的高負熵,必然為它們帶來的更多的獨有性質和規律,這些性質和規律,只可能存在於負熵極度富集的物質結構中。因此,是否具有神性,就是神與人的物質結構在負熵指標上差距的最好體現。
神力,顧名思義就是神的力量——受到神控制的、可以看做神身體一部分的能量。
人,作為一種有序結構,絕大部分是由物質組成,系統中僅包括諸如化學能、內能之類的很少一部分低等級能量。甚至單從物質的角度而言,組成人體的化學物質,其結構也並不覆雜,最大的分子也就是記錄了碳基生命核心機密的DNA和RNA,在這個基礎上構建的有序物質結構,其負熵指標的極限其實已經不會比人這個系統高出多少了。
那麽,具有超過人體系統若幹個數量級的高負熵體,它們的物質結構理所當然的需要有更多的能量成分。
基於物質和化學反應構建的結構,其最小單位最多是原子,繼續向下拆分需要引入難以控制的高能反應;而能量卻沒有原子這一結構瓶頸,有序結構的基本單位完全可以建立在量子之上。就好像同樣的一段功能程序,用物質系統來實現的話,一個0和1的字節就要對應一個原子;而用能量結構來實現,一個字節完全可以對應一個量子,這樣一來,兩段程序的大小長度就會天差地別。
因此,可以說能量系統對物質系統有著天然的優勢,可以在極小的空間和物質總量內,搭建出高度有序的覆雜結構實現更豐富覆雜、更匪夷所思的功能——比如生命。
魔法文明的存在基礎是地球大氣層中彌漫的能量微生物。這個微生物的“微”,指的是體積尺寸,能量微生物的平均尺度,大致與細菌病毒細胞這類物質微生物相當,但遠比後者覆雜的有序結構,使得能量微生物擁有更高的生命力。
單個能量微生物的平均智能,大致介於昆蟲到哺乳動物之間,可以輕易理解和溝通魔法師們傳達來的信息。
由此可以猜想,如果是多細胞結構、乃至宏觀尺度的能量體,又將擁有怎樣的能力。
因此,在很早以前,人們就有這樣樸素的猜測:生物更進一步的進化,大概就是純粹的能量生命體。
當然,就此完全摒棄物質在高負熵有序結構中的地位或許有些偏激,但必須承認,更高負熵的高等生命,比如神,一定有極高的能量比例。
因此,神力是神所特有的、具備神性的能量,也是神這一物質結構的主要成分。
神職。
具備了神性和神力,可以說一個比人更高負熵的高等生命已經基本成型了,但這樣的生物只能說是半神,還沒有資格進入神的領域。
因為高等生命可以是神也可以是魔,甚至仙或者妖都有可能,那些性質能量,同樣可以命名為魔性仙力。真正區分這些高等生命的,是它們的生存方式和負熵來源。
之前我們說到,神通過與人類的交易,用庇佑換取負熵。
但是這個“庇佑”的涵義是相當空泛的,什麽樣的行為可以算作庇佑,這恐怕是一個仁者見仁的問題。不但交易雙方可能會有不同見解,單就人類而言,群落整體和單獨個體之間,恐怕都會大有分歧。
站在上位者的角度,神只怕很難太過在意人類的看法,更多的情況下,它們會用自己所理解的、也方便入手的方式來實施庇佑的行為,而每一位神的理解角度、擅長領域、乃至實際運作過程中的投入力度都不可能一樣,因此,它們會帶給人類截然不同的庇佑,為人類族群的延續,承擔起各自不同的職責。
這些職責,就是神職。
神也往往因神職而得名,例如豐收之神,保證人們的糧食產量;生命之神,提供人們治療傷患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能力;風暴之神,可以讓信奉它的人在海上免於受到颶風襲擊;死亡之神,可以讓死去的人靈魂得以安息。
我這個智慧與戰爭之神的職責,就是發展人類文明智慧水平,帶領人們在一系列對抗外敵、天災、內亂之類的生存鬥爭中,走向最後的勝利。
因為職責可以互不重疊,同一個人類群落可以供養覆數位神祇,不同的小範圍神職也可以合並成為更大更廣泛的神職。至於神職相同或者存在交叉的情況,就相當於幾個應聘者應征同一個工作崗位,即使是神之間,也是一定要分個高下生死不能共存的。
神格。
神與人,是用庇佑換負熵的單純的契約關系。但既然交易雙方實力相差巨大,又如何保障這個契約的安全履行呢?
這確實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因為交易雙方在能力上存在巨大的差距,這就使得上位的一方很容易產生掀桌子的想法。
沒有獲得神職的半神,或者幹脆就是魔偽裝成神,想要只享受信仰供奉卻不履行職責,這樣的存在我們稱之為邪神、偽神。
這種行為可以說是極大地擾亂了正常金融秩序,所以邪神會受到所有正規神明的敵視,而這種不平等的交易也會讓信仰逐漸流失,並不是一種穩定狀態,基本上都是基於撈一筆就跑的心態。
而除此以外,或許會有一些半神,它們獲得了神職,願意履行一定的職責,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就成為了完整的神祇。
履行職責,實施庇佑,並以此換取信仰負熵,這是這場交易的宏觀表象,從這個意義上講,與神簽訂這個契約的是整個人類族群。但事實上,因為有人信仰神有人不信,或者不同的人信仰不同的神,虔誠程度也會有所區別,因此,神不會也不應該對每一個人給予相同程度的庇佑。
就好像有外敵入侵,神不會親身下場打退敵人,因為這樣一來,每個人不管信不信、信多信少,都得到了同樣的拯救,這不公平,也不利於信仰的傳播。
真正能夠促進這場交易傳播發展的做法,是將庇佑精確到人,針對每個人信仰程度的不同,賦予信徒各自不同的能力和幫助。信仰堅定的,得到的好處就大,比如在戰爭中會被賦予更多力量,能夠更好的戰勝敵人保全自己;信仰淺薄的,受到的關註就小得到的就少,就會有更大的戰死幾率。如此一來,為了獲得眼前的好處,而不是種族未來之類大而空泛的東西,人們才會有更多的貢獻信仰的熱情。
只是,這樣精細的信仰體系,需要一個足夠覆雜的操作系統才能夠平穩運行,
為了有足夠穩定的負熵供應,一個神要擁有成千上萬的信徒,它需要隨時隨地保持與每一個信徒的精神聯接,接收信仰、回應祈禱,並在合適的時刻回饋適量的庇佑,這是一個極度覆雜的工程,有著天文數字的計算量。
或許高等生命強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讓它們勉力承擔起這樣的計算任務,但這僅僅只是對整個信仰體系的日常維護,神存在一天,這種計算就不會停止。因此,神需要將這些日常的計算任務集中起來,用一個專門處理此類任務的計算工具、一臺中央處理器,來解放它們的其他大部分精力。
這就是神格,神格是神承擔神職的重要工具。
如果有半神沒有神格卻強行占據神職,它在履行庇佑換信仰契約時,就會出現大量的粗略、滯後、錯漏等現象,畢竟能夠完美完成機械計算的只有機械自己,因而在推行信仰方面也會有更多的阻力乃至反覆。
這樣的半神,被稱為亞神、準神。
與邪神相比,亞神的存在是良性的,畢竟它們有著履行契約的意願和行動。而且即使是對神來說,神格也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在長期的神職履行過程中,自主制造凝結出來的一種工具。
就好像人們在長期冗繁的數學計算之下發明了電子計算機一樣,創造工具以提高工作效率,這是智慧達到一定水平之後的必然結果。
但想要自主創造出這樣的工具,必須有極度豐富的實踐經驗不可,換句話說,高等生命們需要先當一段時間的亞神,才有足夠的積累凝聚神格。
當然,既然是工具,除了自己制造之外,自然也存在從外界獲取乃至掠奪的可能。那些資深神祇,已經掌握了標準化的神格制造方法,就可以為其他高等生命提供神格。
一個人類群落所供奉的若幹神明,往往都是有著明確的等級關系,有主神有從神。主神幫助從神晉升,分配神職,乃至直接提供神格,而從神要上繳一定的信仰作為交換。這樣的一組神的關系,被稱為神系。
此外,神格也分為兩種,有屬性的和無屬性的。
神格是神在長期履行神職過程中總結經驗創造的工具,那麽它就會只適用於特定的神職,其他亞神想要使用這個神格,就必須選擇這個特定神職。神職成為了神格的綁定屬性。
但另一方面,神這個概念是基於人的,有了人才會有庇佑人的神,可是在人類剛剛出現的歷史階段,那些嘗試著向神進化的高等生命,在試探著與人類進行交易的早期,往往缺乏分工協作的意識,也很難意識到每一個專業都是一個博大精深的領域,為了更多更快的獲得信仰傳播影響,幾乎都是一個強大神祇承擔多個甚至所有神職,為人類提供多方面的庇佑;
又或者,人們對於祖先的膜拜,讓逝者的靈魂在信仰的滋養下得以留存乃至發展壯大,這些先祖之靈也會給予供奉它的部落以回報和庇佑,這種庇佑同樣是多方面的。面對先人,更親近的感覺往往讓人們的祈求變得廣泛而瑣碎,包含了一個部族方方面面的需求,將這一切都承擔下來的先祖之靈,其行為也就涵蓋了絕大多數神職的領域。
因此,這一階段的高等生命並沒有神職的具體區分,凝聚的神格往往都是沒有神職限制的無屬性神格。
相對於通用的標準神職綁定神格,這種神格制造起來當然更加困難,但卻也更加珍貴,甚至會被一些不願意或者無法凝聚神格的亞神垂涎。
在一些較為通俗的幻想小說中,常常有凡人封神的傳說,而一些引入了科技體系的故事裏,往往會設定主角身上帶著一臺光腦之類的超級計算機,憑借著這樣的金手指,主角可以一帆風順的大殺四方,乃至一舉完成凡人封神的偉業。
在這樣的過程中,主角將處理神職的計算工作交給了光腦,可以說就是把光腦當成一顆無屬性神格來使用。
某種意義上講,無屬性神格就是一臺通用的超級計算工具;而反過來看,標準神格,其實就相當於配置在專用自動機械上的、內置標準操作指令集的專用處理芯片。
而我似乎也是一個類似這樣擁有金手指的主角——在我這個被制造出來的完美身軀裏,早已埋藏著這麽一顆無屬性的神格,讓我可以在那一天,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封神的過程。
神國。
在具備了神性、神力、神職、神格之後,這個高等生命已經可以說是一位完整的神祇了。
但這種完整,只是從“神”這個定義角度的完整,而不是從生命、乃至高負熵有序結構層面的完整,只是單純的確定了這個高等生命的負熵來源,就好像簡單地說羊吃草、狼吃肉一樣,缺少一點高等生命適應環境變遷、乃至向更高層次進化的行為方向。
相對於魔而言,神擁有更為穩定的負熵來源,自然就會有更長久的平均壽命。但不得不承認,魔這個衡量標準其實是有點低的,混亂無序的狩獵模式,與進化更高負熵更有序的追求,在大方向上是相悖的。
神同樣也有提高生存幾率、向更高等生命進化的樸素理想,而追求這一理想的基礎和起步,就是建立神國。
神國是神的戰略負熵儲備庫,是神主動在自己周圍營造的、符合自身運行規律的高負熵環境。
之前說到,進化就是有序物質結構的負熵指標不斷自主攀升的過程,而負熵的自主聚集就是一種名為“自組織”的現象。
自組織,就好像水面出現的浪花,想要提高水花的高度,可以借助信息的力量精確設定水波碰撞的方位力度,但在真正掌握了深層次規律之前,還是全面擡高小範圍內的平均水位的做法更為穩健。
人就是地球這個高負熵環境裏更高度有序的精華所在,而神則是遠比人高等的生命,它們的負熵水平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懸殊差距,使得哪怕僅僅為了自身結構不至□□速崩塌,神都不得不用小範圍的高負熵環境將自身包裹保護起來,就好像人們進入外太空要穿上宇航服、宇宙飛船要有生命循環系統一樣。
那麽,這個高負熵環境中的負熵從哪裏來呢?
當然不可能由神從自己體內支付,顯然也只有繼續剝削人類了。
構建環境和消化食物還是有區別的,對於負熵屬性的要求會放寬很多,只有信徒祈禱時產生的精神能量才可以供神食用,但維持環境的話,只要是信徒的靈魂就足夠了。
因此,神往往會傳下這樣的流言:虔誠的信徒死後靈魂會升入天堂(神國),與神一同不朽。
熱力學第二定律決定了,不可能有真正的不朽。神確實讓信徒的意識,以靈魂的方式在神國中長期存在,但這也不過是上一場交易的延續而已。
在神國中,信徒的靈魂會逐漸忘記生前的一切,只知道在這個排除一切雜念的環境中繼續虔誠祈禱,自己的這張紙片上,不僅新產生的文字符合神的口味,連原本的字句也開始向神的文風轉變,直到整個靈魂在神的光輝下完全熟透,被稱為聖靈或者祈並者,支撐起神國的存在,可以隨時被神無障礙的消化。
歸根到底,在神國中,信徒的靈魂不過是作為取暖器和儲備糧而已,一切都是為了讓神能夠更舒適的生存。在完全擺脫了生存壓力之後,神才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考慮繼續進化的問題。
以上,便是神和魔,與人類這個物種的大致關系。個體之間可能會有感情,但物種之間卻不存在道德。
狼吃羊,不能說狼對羊有惡意;人養豬,也不能說人對豬有善意,神魔與人類之間,不過是單純的食物鏈上下級關系,不必感激也無需痛恨,一切以生存和進化為目的的行為都是應該理解的。
即使這種行為的結果讓人無法接受,那也只是因為我們能力不足,進化程度不夠。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倒下的生命何止億萬,為何唯獨人類、唯獨你我可以例外?
作者有話要說:
☆、枯燥講座之三
第八節不吃人與修煉
神與魔獲取負熵的方式是吃人,那麽相對的,有另外一些高等生命的選擇是不吃人,不以人為主食。
既然環境中人類是負熵富集的精華所在,不吃人的高等生命,只能選擇那些更為基礎的資源來維持生存。
其實,在人類出現以前,大家都是這麽過來的,只是在有了更好的食物來源之後,一些高等生命改變了食譜,就好像遠古時期本是頂級掠食者的熊貓,轉而開始吃竹子一樣。
這是一種有著很大風險的賭博行為。
素食和肉食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鴻溝,雜食動物在生存競爭中往往也更占優勢,但在更高負熵的領域中改變食譜,就不是那麽簡單的事。就好像破解密碼一樣,消化素食或者肉食,相當於破解加密方式和程度相差不多的密碼,轉型相對簡單,而想要轉而以人類的意識靈魂為食,就如同去挑戰更加嚴密覆雜的加密系統,這需要在理論和技術上取得突破,將是一個漫長曲折充滿反覆的過程,因為消化方法不完善而隕落的高等生命想來不在少數。
而且,就算成功取得突破也未必就是好事,就如同之前說的熊貓,決定轉型之初看起來很豐富的新食物,也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就好像如果有一天人類滅絕了該怎麽辦?
歸根到底,物種的進化總趕不上環境的變化,而環境的變化又難以預測,究竟是真的永久性改變了,還是將來會再次反覆,誰也難以預料。因此,物種要不要跟著溫度降低披上厚重皮毛,還是暫時忍耐蟄伏等待嚴冬過去,本就是一場所有生命都不得不參與的賭博。
因此,在將要轉型的物種中,有覺得不得不改變的個體,就會有得過且過的存在。在原本食物來源沒有斷絕的情況下,最大的可能是這個物種出現分裂,演化成兩個食譜不同的亞種。轉而吃人的高等生命進化成了魔與神,而堅持原來道路的則走向了另一條進化方向。
以上這些,是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存在的高等物種,而事實上,在人類出現之後,依然有新的高等生命物種湧現,它們往往會做出一些不一樣的選擇。
前面說過,受到環境影響,人的意識中,可能有一小部分功能的實現過程,存在能量微生物的參與;極少數具備天分的人,甚至天生擁有反向影響到游離能量微生物的能力。
對這種現象感興趣、想要探究其中奧秘的智慧生命,在無數先輩們前赴後繼的研究之下,終於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以後天的提升人體與能量微生物的親和度。
這種方法,叫做修煉。
這是智慧生命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外,所開創的一條主動進化之路。
負熵自組織的速度並沒有明顯規律,並不是說負熵數值越高,想要再進一步就越難,自組織的負熵聚集趨勢就越緩慢。
因為有一種負熵是智慧,有一種哲學叫做發現智慧的智慧:不再依靠無數物質結構之間撞大運般的隨機窮舉組合,而是能夠從現象中提煉出宇宙的規律和本質。
或許是科學,或許是魔法,或許是大道,智慧文明總是殊途同歸,一旦掌握了這種發現智慧的智慧,文明就會迎來爆炸式的發展,物種進化和宇宙自組織的進程也會加速。
就好像基因編程技術,讓碳基生物脫離了隨機變異的演化模式,可以有目的的、有針對性的改進自身的物質結構,將每每長達百萬年物種進化跨度,縮減成生物機械孵化的短短幾個月乃至幾天時間。
而修煉,也是類似等級的技術,它將進化的單位,從整個生物物種,縮減成了單個生命個體,不需要將希望留給繼承了自己基因的子孫後代,在有生之年,人們就有成為更高等生物的機會。
從本質上來說,修煉的原理就是為自己的意識,搭建一個更完美的承載平臺,可以不受肉身物質的拖累,長久的生存下去,即所謂求長生。
更完美的平臺,當然是擁有更多的能量部分、乃至於基於量子的單位重寫底層代碼構建的高度有序物質結構,它將在保留肉體物質操縱能力的基礎上,賦予意識更高的能量親和力和操縱能力,極度富集的負熵,會讓這個有序物質結構擁有類似神性一般近乎不朽不滅的屬性特質。
從具體的實現手段探討,改造自身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好像數字生命天網,或許備份有自己最初的源代碼,卻不可能修改關閉自己的進程,即使想要改進自己代碼的執行效率,也只能分階段分步驟分模塊的讓意識停工檢修。
修煉也是類似,並不是單純的構建一個能量結構,然後將意識轉移過去,沒有人會提示你“進程被占用無法關閉”或者“修改進程可能導致系統不穩定”,多數情況下,意識會直接死機給你看。
一般來說,人們修煉,都是引導能量微生物進入體內當做墨水,借助肉體這個已經存在的有序結構作為模板,進行一個近似於拓印覆制的流程。
因為人體是能夠得到的最高負熵的有序結構,即使無視物質與能量的細微差別,簡單的用能量進行結構代換,也會保留下相當多的生命力,形成一種活性遠高於一般能量微生物的高等能量,依照具體制備方法的不同,這些高等能量會有鬥氣、內力、巫力、妖力、精神力之類不同的名稱,但其來源本質都是相差無幾的。
接下來,以這種高等能量作為原料,人們進一步參考身體的物質結構,逐步用其實現更多的功能,能量生命也從微生物到多細胞動物等級,乃至建立能量核心和循環系統,構建出宏觀能量生物的大致框架,直到最後,得到一個可以脫離身體單獨存在的能量意識體。
萬變不離其宗,大凡修煉,無論步驟如何效率優劣,大致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那麽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在這樣的一個可以說快速進化的過程中,它的主要負熵來源,哪怕那些輔助修煉的天才地寶靈丹妙藥,依然是直接或者間接的,依賴於環境中的能量微生物、乃至諸如日月精華之類更基本的能量。理所當然的,當它們跨入高等生命領域的時候,也只會擁有這麽一套消化體系。
當然,它們依然有轉型的可能,收集香火願力信仰走神道,或者獵食靈魂當魔頭。但轉型就意味著額外的風險,既然一直以來都可以生存的不錯,沒有什麽特別的原因,它們又有什麽必要對這個自己一手設計制造的物質結構,做出傷筋動骨的改動呢?
因為種種原因,盡管環境中存在人類這樣甜美的果實,依然有一部分高等生命選擇依靠一些更基本、更廣泛存在的資源作為維持生存的負熵來源。
但在這些高等生命中間,又可以依照對人類影響的分為兩類——仙和妖。
第九節另一種分類方式——仙與妖
以人類之身修煉進化,不走神道魔道,只以環境中的其他負熵資源為食,對人類族群抱以中立偏善意的態度,這樣的高等生命,就是仙。
中立,體現在仙對於人類而言,不擔責任,亦無所求。
人們對於仙總會多有奢望,尋求庇佑時,往往將神與仙並列,將之當成仙的天然義務。
這是一種錯誤的思想。
因為源於人類,仙或許對於人類有一定的善意,也或許真的有仙願意護佑一方水土,但從物種之間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不平等的交易,人們貢獻的信仰願力,仙不需要,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在這場交易中可以說幾乎一無所得,這就註定這樣的交易不會長久。
或許有人說,仙出身人類,受人類社會的養育之恩,理所當然的應當回報人類。
這種說法當然沒有錯,但這裏有一個思維的誤區:再大的恩情都應當有其極限。
人們常說,父母之恩還不完。這句話中有一個隱含前提,即“有生之年”還不完,而這個有生之年,是相對於凡人百年壽限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子女的幾十年贍養或許確實還不清,那麽幾百年呢,幾千年呢?凡人或許做不到這一點,可是仙卻可以。
就如同,我先給你一萬塊錢,讓你一年還我一塊,還到死為止。如果你只能活百年,那你賺了,可如果你已經長生久視與天地同壽,那你虧大了。
類似的,養育之恩再大,終究是有限的,哪怕這一世的贍養不足,繼續奉養父母的下一世呢?或者單純的贍養不夠,那麽將雙親引入道途呢?將來自己合道了,給父母留兩個聖位呢?如果真做到這一步的話,只怕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還得已經夠了乃至過了。
仙與人的能力層次相差懸殊,在凡人看來大得超乎想象的東西,在仙眼中往往都是很有限的,成仙之前受的再大恩惠,成仙後想要還清都是很簡單的。有人說,世上沒有不孝的神仙,可確切的講,應當是:世上沒有不盡完孝道、不還清父母養育之恩的仙。
而在那之後,或許仙還會對人類有著一善意和香火情,不至於眼看著人類亡族滅種,但這些終究已經不是它的責任了。
仙不是神。
修煉最初的出發點是求長生逍遙,而神祇不但要為信徒操勞,甚至連生命本身都和信徒掛鉤,一旦沒有足夠虔誠信徒貢獻信仰,即使是神也會餓死隕落。剛剛從碌碌小民中超脫,隨手回報一下家鄉父老也就罷了,將本已長生久視的身家性命押上,它們恐怕也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
但這樣的行為模式反而為仙贏得了更多讚譽,以至於“仙”與“俠”連在了一起,不得不說這是一種錯覺。
神有著庇佑世人的職責,幹得好了那是本分,稍有疏漏就會為人詬病;而仙不擔責任來去自由,不理你那是理所當然,稍微有些幫助,你就得領這份人情感激涕零,再加上仙為了償還人類社會的養育之恩,往往需要入世做些功德,這樣贏來的俠名實在是不值一提。
神對於人的幫助更大,而仙的名聲卻更好更為人向往,世人多愚,如之奈何。
修煉,是智慧生物的經驗累積、研究成果,但智慧生物,卻不是只有人類一家。人類之外的,相差不多或者稍低級一些的物種,飛禽走獸草木魚蟲,也有極小的可能開啟靈智,進而研究出適合本物種的修煉之法,在遠比人類龐大的基數之下,也會累積出足夠眾多的高等生命族群。
以非人類之身修煉進化,同樣不走神道魔道,只以環境中的其他負熵資源為食,對人類族群抱以中立偏惡意的態度,這樣的高等生命,就是妖。
不以人為主食,按說妖與人之間也就沒有特別的關聯。但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妖的前身所屬的物種,與繁榮昌盛的人類部落之間,卻是有著直接的生存資源的競爭關系,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類總是占據上風的一方,其他物種總會有滿滿的血淚史。
在這樣的前提下,從那些物種中進化出來的高等生命,天然的會對人類有著敵視情緒,會下意識的維護自己原本的種群,與人類相爭,甚至會保有襲擊人類、乃至吞吃人類肉體的陋習。
但總的來說,除非妖真的打算轉走魔道,否則這並不能成為妖的主食,甚至不能算作進食的行為;而且人類之中也會有神、仙存在,肆無忌憚的襲擊人類一樣會有生命危險,並非不願意,只是所得甚少,冒這樣的風險未必值得。
妖的前身物種與人類競爭,妖與仙之間同樣有著直接的競爭。環境中的負熵資源也不是無窮無盡,能量微生物、天地靈氣乃至恒星輻射,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總量和恢覆能力都是有限的,更何況那些天才地寶靈芝仙草,即使是妖和仙內部也會有激烈的爭奪。
以上便是對於高等生命的另一種分類方式,按照這種歸類方法,我勉強算是神,楚軒是仙,天網是妖,而那個精神吞噬病毒亞當則是魔。
這種分類方法可能並不完整,因為會存在完全不知道、沒有接觸過人類的高等生命。但既然我們是站在人類的視角制定的這個分類標準,自然就把人類的存在當成了前提條件。而我們研究高等生命的目的,也正是為了幫助人類找到在進化歷程中更進一步的辦法。
神、仙、妖、魔,比人類更高等的生命不僅存在,而且千姿百態。這就意味著,人類進化的方向也是多種多樣的,在覆數種的可能方向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