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章的主體戰場,出人意料的采用了副本模式。 (3)
關燈
小
中
大
難的組建了精銳偵查小隊,開始策劃抵近偵察方案。
因為在火星上的教訓,考慮到金星上的隊伍潛入地球的可能,希爾瓦留在了地球待命,鄭咤和羅甘道則理所當然的混入了金星偵查艦隊的名單。而在組建精銳偵查小隊時,單兵能力頂尖的兩位“皇者”也就當仁不讓的入選了。
依靠探索艦隊攜帶的龐大資源,我們可以建立穩定的臨時魔網,並保證與地球的通暢聯接,但小隊規模的偵查,恐怕就不得不脫離臨時魔網的保護,不再有上傳意識覆活的機會,一旦有什麽意外就是徹底死亡。
因此,小羅同學似乎有少許抵觸情緒,好在很快被已經足夠沈穩的鄭咤鎮壓了下去。
偵查方案並不是直接登陸。計劃第一步,小隊將以略低於同步衛星軌道的高度,高速掠過金星表面。當初就是在這個距離附近,我得到了主神提示的“地球殺場”戰區名;此外,我們還要試探一下對方是否存在近地軌道空間的防禦手段。
雖然說是高速掠過,預計最高速度可達一千五百公裏每秒,只是,這個速度在地面上或許駭人聽聞,但在宇宙空間中,真的不比龜爬快多少。
金星的外大氣層厚度超過五萬公裏,同步軌道高度大約兩萬七千公裏,再加上我們並非直線加速,而是完全聽憑金星引力的引導,以拋物線的軌跡加速墜落至近地點,再憑借高於逃逸速度的動能沖出金星的引力範圍。這樣的過程,將使偵查小隊不得不在金星的外大氣層中,停留十個小時的時間。
然後,不出意外的,在近地點附近,他們遭到了攔截。
傳回的觀測影像並不完整,對方似乎準確的知道所有探測器的位置,在留下幾秒支離破碎、滿是晃動、花影和運動模糊的圖像之後,在後方的我們就什麽也看不到了。
從之後的情報匯總中我們了解到,偵查小隊遭到的不僅是攔截,更可以說是伏擊。
明明我們一直監控著金星表面的狀況,也沒有可以遮掩視野的障礙,可敵人卻依然可以憑空出現在距離小隊到不到一千公裏的位置,留給偵查小隊的反應時間甚至不到一秒。
根據探索艦隊的遠端觀察,敵人乘坐的是一艘梭型載具,測得的瞬間速度峰值竟然達到兩千公裏每秒;在接近後敵人釋放的攻擊帶有很強的光影效果,難以判斷出是動能武器還是能量武器,並且具有追蹤導航能力,在與目標的高速相對運動中依然可以準確命中,偵查小隊在第一時間就損失過半.
之後,羅甘道的初號機莫名的強行變向,墜入金星表面,再無音信;鄭咤迅速變身與敵方接觸,隨後,那片空間被強光充斥,光學觀測設備只能捕捉到一團沿著預定軌道移動的亮斑。
遠端的探索艦隊在亮斑位置觀測到了強烈的阿爾法和伽馬射線爆發,能量強度相當於同時引爆上百枚超極核彈,我們甚至還通過陀螺儀發現了不正常的引力波動——在那片區域,可能曾經有微型黑洞出現,並存在了至少一分鐘的時間。
因為這些高能現象,我們都對鄭咤的生存幾率表示悲觀。只不過,為了撲殺我們的這支偵查小隊,對方動用的武器規格是不是太高了一點?
幾個小時之後,那塊能量狂暴區的可見光輻射逐漸衰減,我們竟然奇跡般的再度捕捉到了鄭咤的身影,雖然方向略有改變,但好在沒有失速,順利的離開了金星外大氣層。敵方不知是損耗過大,還是出於其他什麽原因,並未繼續追擊。
因為偏離預定軌道,重傷昏迷的鄭咤在太空漂流了十幾個小時,才被匆忙趕到的接應艦隊回收,七十個小時之後才在療養艙中恢覆意識。而直到那時,我們才得以通過鄭咤的回憶,還原和分析當時的情景。
金星大氣層似乎都存在著某種屏蔽,無論是光學探測、電磁波還是精神掃描,似乎都無法深入,只能看到如全息投影一般的假象,這就是敵人能夠出現在極近距離的原因,此外,小羅的初號機在墜至某個高度之後,身影也憑空消失了。
敵人的第一波遠程打擊帶有明顯的物理和能量雙重攻擊屬性,無論是哪一種屬性都可以輕易擊穿偵查艦隊那脆弱的防禦。這麽大的攻擊溢出,起初我們都認為是對方計劃過於謹慎保守所致。
當相對位置接近至一千米左右時,鄭咤表示他感受到了某種類似幻術的精神領域攻擊,羅甘道明顯就中了招。鄭咤雖然沒有被攻破精神防壁,卻也讓一時無暇□□顧及小羅,只能眼看著他駕駛著初號機栽向金星表面。
接著,極近距離接觸、相對速度可以忽略時,攔在鄭咤面前的,不出意外,是惡魔隊的那位隊長。
似乎涉及個人隱私,鄭咤拒絕向我們共享具體的作戰過程,但他卻提到了另一個更加重要的發現:
事實上從進入金星外大氣層的時候開始,鄭咤就發現了空氣中存在著的能量微生物。在近乎於大氣層最外緣的位置,能量微生物的活性幾乎已經不亞於地球表面了。
隨著行程的深入,鄭咤越來越感受到環境的不同,似乎整個人就像是浸泡在能量中一樣,不但消耗能量的恢覆速度百倍提升,各種能量外放的招數技能,引發的高等能量反應現象的能級,都提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而且,環境中的高活性能量微生物,並不像地球上實驗室中曾經模擬過的高能環境那樣,狂暴而難以駕馭,在金星大氣中,高活性的能量微生物如同地球上的魔法元素一般,溫順穩定,容易溝通。
但另一方面,極高的活性,使得在地球上那些常用的引發高等能量反應現象的方式,在金星會誘發能級高得多的能量現象,能夠更輕易的引導調動更龐大的能量。
在到達近地點之前,鄭咤就抓緊時間適應環境開發改造了幾個戰鬥技巧,這也成為了他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
在鄭咤與惡魔隊的接觸中,反覆而激烈的能量碰撞,最終確實如觀測結果一般,擊穿空間,引發了被稱作“微型黑洞”的高能現象。正因為這一意料之外的現象出現,迫使激戰中的雙方不得不暫時停戰各自尋求自保,讓鄭咤得以拉開距離,為最終的逃出生天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降臨在金星已經超過五十年的惡魔隊,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環境,開發出了更多的高能現象的運用模式,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環境下,人型核彈再也不會是誇張的形容,只要有成熟的能量修煉體系和使用技巧,移山填海也未必不能做到;
甚至於,他們能夠制造星球規模的空間曲率改變,這一現象現在來看,似乎也不再難以理解。
如果說,幾乎沒有能量微生物存在的火星是低魔世界,可以出現傳奇法師搭建魔網的地球是中魔世界,那麽這個能量微生物活性破表的金星,就應當是高魔世界了吧?
因為這顆名叫金星的行星,是最終戰“銀河英雄傳說”任務世界裏的——“封神演義”戰區。
封神演義戰區。
不僅我和楚軒陷入短暫的沈默,就連剛剛收到我們共享來的、“封神演義”相關記憶資料的天網,也進入了緊張的運算中。
封神演義……是那個有三清聖人、有道祖鴻鈞的封神演義嗎?
傳說,那些大神通者能開天辟地,重煉地水火風,念動之間便可毀滅無數星辰。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最終戰的世界,就未免太小了一點吧?
說起來,關於聖人和修真者,主神曾經給出過另一種解釋。傳說故事裏或許以訛傳訛,我們還是應當以主神的說法為準。
雖然沒有明說,但根據主神的暗示,現實世界中曾經主導本位面的聖人和修真者們,應當就是主神的創造者。他們在遭到盒子外的未知存在清理時,為了留些下什麽,而制造了這個輪回空間。
主神是需要從我們身上找到某個問題的答案的,這麽說來的話,主神的創造者們,那些聖人和修真者們,應當是死光了的,否則主神不必舍近求遠。
因此,就不應當有哪位遠古的神仙大能,藏在我們所處的這個,輪回空間中的某個任務世界裏。
可是這樣的話,這個“封神演義”戰區……
或許我們不該拘泥於“封神演義”的本意,在這個主神屢次玩弄文字游戲的最終戰裏,或許它的字面意義才更加接近實際情況。
所以,在得到更進一步的情報之前,也許我們應該用更高的視角,將這個“封神演義”戰區,簡單的理解成一個修仙背景的,高魔世界。
高魔世界。
這樣看來,火星的低魔,地球的中魔,金星的高魔,這個最終戰的任務世界還真是品種齊全,包羅萬象。
既然如此,憑借著橫貫三個戰區的豐富經驗,我們似乎可以做一個類比。
現在我們試圖從地球探索金星、從中魔世界進軍高魔世界。這樣的過程,應當是與從火星來到地球、從低魔世界進軍中魔世界,有相似的地方。
來自地球的魔法師如果登上火星,在近乎不存在能量微生物的環境中,一身修為立刻廢掉九成,腦漿爆裂估計也只能點個小火苗什麽的;
在火星上,憑借體內或者道具中儲存的魔法元素,高等級的魔法師依然可以維持段時間的高等能量反應現象,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但是在外太空的真空環境中,不必說釋放魔法,就連想要維持儲存的魔法元素不迅速散逸和降解,都不是傳奇以下法師可以做到的事。
這是在推衍現實的虛擬世界中早就被論證過的事情。
以此做推論的話,金星上的修仙者,或許也會、或者說更會被低魔的環境所困擾了?
並不是只有我這麽想,楚軒和天網都各自獨立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從本質上講,無論高魔、中魔還是低魔,都無非是環境略有不同,既然生存在其中的智慧物種都是人類,那麽以文明而論,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就應該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
不同的環境讓同一個智慧物種發展出了不同的技術體系,但反過來看,在發展到足夠的高度之前,這些技術體系也會深深的依賴於各自的發展環境,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這些技術體系理所當然的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環境變化越大越劇烈,這種情況就越明顯、越難以克服。
外太空對所有文明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公平環境,任何想要進入星際階段的文明,都必須挑戰和適應這種環境。而對於來自越高魔世界的文明來說,來到外太空時環境改變的落差也就越大,適應起來也就越艱難。
低魔下的科技文明,似乎只需要註意一下氣壓之類的小細節;中魔的魔法師們,需要下大功夫解決魔法元素的保質存儲問題,至於高魔世界中那些習慣了呼風喚雨的修真者,過於懸殊的環境落差,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打消一個文明探索外太空的欲望。
宇宙中最珍貴的東西,是負熵。越高級的負熵就越珍貴。
所以,生命高於一切非生命,而智慧又高於生命。
負熵不僅脆弱嬌嫩,也貪婪奢侈,因為負熵總以負熵為食,而且對負熵值越高的食物越有偏好。
越高魔的世界,空氣中能量微生物活性越高的世界,天地間靈氣濃度越大的世界,其環境的平均負熵值也就越高。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發展的物種和文明,新陳代謝時消耗的資源的負熵值也就越高,理所當然的越會傾向於向更有效率的利用高負熵資源的方向進化。
那麽,將這種物種和文明,扔進低負熵的低魔甚至無魔環境中時,它就越難適應生存,調整食譜的難度也就越大。
當修真者將吞吐天地靈氣視作如呼吸一般平常的時候,來到外太空,只怕比窒息還要痛苦萬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熵增是物質運動的必然規律,不可逆轉。高活性能量微生物,或者說靈氣,只有在高負熵的環境中才能穩定存在,一旦離開溫床的環境,就會在懸殊的熵值差距下迅速降解。
或許頂級的修真者,可以在真空中維持自身與環境的完全隔絕狀態,但這沒有意義。一旦他需要加速、防禦乃至攻擊時,洩露出來的靈氣都將會如同中了大裂解術一樣崩潰消融。
想必這就是在經過近地點並拉開一定距離之後,惡魔隊放棄追殺鄭咤的原因吧。
主神的設計總該是公平的,作為第二階段小隊降臨這個戰區的惡魔隊,必然會如我們以及天神隊一樣,受到先進入小隊們的熱情招待。
在這樣的高魔環境中戰鬥,最終統合整個世界,不可避免的惡魔隊需要在充分利用這個世界特有資源——靈氣這個課題上,傾註莫大的心血。
但很顯然,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靈氣,這個研究方向,與向外太空發展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在外太空,他們必須重新適應沒有靈氣存在的環境。
一只小隊的精力是有限的,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惡魔隊專註於其中之一,就必然要放棄另一個。而為了盡快平定這個戰區,他們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應當找不到好辦法,來擺脫這個高魔世界的囚籠;在外太空,他們是無法對抗我們的、哪怕簡陋原始的宇宙艦隊的。
所以,他們試圖移動自己所在的行星,選擇將自己掌控的這整個高魔世界,作為駛向其他世界的星際艦艇。
這,才是我們三個,對於金星運行軌跡偏離計算這一事實的,最終解讀。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三戰區二
即使天空中多出來的那顆飛星,在白天都肉眼可見的時候,依然有人認為,事情或許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
如果是有小行星要撞過來,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真的憂慮,並嚴肅的探討一下應對的技術手段。可是,當得知開過來的是另一顆滿載著智慧文明的行星時,人們的反應卻是出奇的樂觀。
這種情況,恐怕要歸咎到我的身上。
作為三極智腦之一,引領發展這個文明,這是我對自己道路的實踐。也正因為如此,我的道路、思想、觀念,也潛移默化的成為了文明思潮的主流。
生命無價,智慧無上。
無窮大之間也可以比較大小,因為整體一定大於局部。
所以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一定小於一位智者;無數智者的集合一定小於他們所在的智慧文明;而一個還未踏出外太空的智慧文明,也一定小於它所生存的那顆生命星球。
比如地球,也比如金星。
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一個願意把自己的家園當做太空艦艇,億萬裏迢迢前來做客,甚至毫不避諱的開進“月之錘”防禦系統攻擊範圍的智慧文明,不應該是有惡意的。
就好像,在動物世界中,主動將自己沒有保護的腹部亮出來,是在釋放善意一樣。
我們的那段關於金星文明因為過於依賴高熵環境、因而無法進入外太空的分析論斷,不知被哪個評議會成員解讀後傳播開來。
在那之後,主流的觀點都認為,金星文明會將自己的母星保持在與地球相距大約五十萬公裏的位置,組成一對互相環繞的雙星系統。因為引力的關系,雙方相向側的大氣層會增厚到連成一體的程度,金星上高負熵的靈氣會逐漸向地球擴散,藉此,金星人能夠進入我們的世界,與我們做深入的交流。
這才是一個理智的智慧文明應該做的事。
雖然網絡中有很多“金星威脅論”的呼籲,但很少有人會在意那些危言聳聽。
一個連推進母星都要選用那麽溫柔的驅動方式的文明,是不會瘋狂到毀滅一個生命星球,更不會將自己的母星置於險地。
是的,沒有錯——如果,他們真的是一個文明的話……
惡魔隊是一支第二階段小隊。
每一支第二階段小隊,都意識到了主神存在的目的,都已經開始著手選擇道路、解決問題。而目前為止我們明晰了解了的方向道路,只有兩條:我的生命無價智慧無上,以及亞當的改造智慧載體。
那麽,在不清楚惡魔隊方向的前提下,假設他們的道路與已知的某一種相同,這是一個或許幾率不大、但絕對不應當被忽略的可能。
因為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我就會這麽做。我選擇的道路會讓我這麽做,即使要毀滅文明,我也要盡可能的保留智慧火種。
但我們深刻的了解,這種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且不說這種偶然的幾率,也不去分析惡魔隊中那些主要成員的個性,單就主神節約實驗資源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和惡魔隊真的選擇的道路相同、方向一致,主神一定會在最終戰之前讓我們之間單挑一場,以決出最有資格踐行這條道路的小隊。
而且,現在的我們是以三極智腦——地球人類文明的領導者身份,策劃的是應對預案,那麽相對於這種溫和的接觸,我們更應當考慮那些最嚴重的、最不可接受的可能。
純粹從技術上講,雙星接觸的方案中有一個極大的阻礙,那就是月球的存在。
金星沒有衛星,這是我們曾經為之遺憾的事情——在楊提督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打穿火星副本之後。
但地球是有衛星的,而且還不小。
如果無法排除月球的幹擾,金星、地球、月球組成的三體系統將是極不穩定的,很可能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天地大沖撞的慘劇。
這也是聯合網絡中,“金星威脅論”產生的兩個主要根源之一。
地球文明並沒有顯露出擁有星體推動能力的跡象,金星人不可能將排除月球幹擾的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那麽就只剩下兩種可能。
第一,他們打算自己排除幹擾。
但這樣是極為蠻橫和沒有禮貌的行為。或許在宇宙文明之間講禮貌有些可笑,但一些基本的行為,其中蘊含的是善意還是惡意,應該是一目了然的。
衛星總該是行星的附屬品,你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拖走,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
即使是這種最輕微的懷疑,也足以讓人對越來越接近的金星文明心存警惕。
而第二種可能更加恐怖——他們不覺得月球的存在是一種幹擾。
月球的存在會帶來什麽後果?
兩顆過於靠近的行星所形成的覆雜引力場,會讓原本平衡的地月系結構迅速崩潰。能夠推動自己母星的金星人可以選擇安全的行進路線,但如果月球向地面墜落,我們能有什麽辦法?
如果金星人不認為這種情況是一種幹擾,那就只能意味著,他們的目的就在於此。
惡魔隊與我的道路一樣,這種可能的幾率終究是太小了。而如果不像我這樣如此重視智慧和文明,那麽,按照字面意義去理解和實行主神任務中的“毀滅文明”,就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想要毀滅一個勉強摸到外太空門檻的文明,最省事的方法,莫過於推一顆小行星砸過去。
具體的方案很簡單,讓金星從地球與月球之間高速掠過。
只要速度控制在一定區間範圍內,就能在帶給地球和月球足夠引力擾動、將兩者拉近至危險距離的前提下,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金星本身基本不會受到什麽影響。
另一個讓“金星威脅論”在網絡上滋生蔓延的事實,是他們從來沒有主動聯絡我們、或者回應我們的通訊請求。
樂觀的人會覺得或許金星文明的發展方向並不在此,他們可能不擅長電磁波和精神通訊。從他們展現出的技術來看,引力和空間才是他們的領域,或許,他們已經向我們發出了無數引力波信號,並也在奇怪為什麽我們沒有回應。
但悲觀、或者說願意正視現實的人意識到,金星人駕駛母星靠近的舉動,同樣可以解釋為有恃無恐;而金星人拒絕主動和被動與我們聯絡的作法,或許只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
——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幹!?
雖然各自獨立計算出的幾率,在具體數字上略有不同,但我們三個共同認定,這才最有可能是惡魔隊的真正計劃。
畢竟,推己及人,火星副本是靠安德先生推火星衛星砸過去的;我們攻略金星時的第一反應,是檢查一下金星有沒有衛星;那麽,當有敵人將地球納入目標時,試圖利用月球就是順理成章的想法了。
對於一個沒有能力建立星球整體防禦體系的文明來說,母星附近的衛星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而地球邊上的這顆直徑近3500千米的衛星,那就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敵人決定引爆這顆炸彈的時候,任何不具備星體推動能力的文明,都只能坐以待斃。
好在非常幸運的,推動月球的能力,我們已經具備了。
推動一顆星球,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惡魔隊領導的金星文明,已經能夠撬動自己母星的運行方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駕駛著這樣一顆81.5%地球質量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橫沖直撞。
行星本身就是在圍繞太陽運轉,所以推動行星最有效率的方式,莫過於間歇的順著公轉的運行方向加速:以兩個遠日點作為分界,將整個公轉周期分成兩個區域,在不同的區域中,以各自所屬近日點的切線方向作為推動力的方向。
以這樣的推進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升遠日點時金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憑借現在金星文明展現出來的星體推動力大小來估算,大約三十個金星公轉周期、大概是二十個地球年之後,金星的運行軌跡就可以與地球公轉軌道相交。
當然,這只是軌道相交,想要讓金星和地球在同一個時間點來到同一片空間區域,惡魔隊需要調整推動星球的角度和節奏。根據我們的計算,在金星文明的星體推動力沒有大的飛躍的前提下,最早三十五個地球年之後,金星才可以和地球相遇。
所以,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在月球上埋設核彈,甚至可以好整以暇的研發真正的星球發動機技術。
但其實,當我們擁有推進月球能力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不再僅僅只有被動防禦。月球不再是母星門前的定時炸彈,而是一枚威力巨大的主動防禦武器。
是的,如果惡魔隊駕駛金星靠過來,我們可以催動月球撞他丫的。
甚至於,在發現金星軌道異常之前,我們本來還有推動月球離開地月系,進入金星軌道進行撞擊這樣的最終預案。雖然對方展現的行星推動能力讓這個預案作古,但也只是無法遠程打擊而已,在極近距離,我們依然可以憑借核爆推進的爆發力,短暫激發出遠勝對方的星體加速度,讓對方避無可避。
在公元2082年,名為“月之錘”的月球推進防禦系統正式建造完成。超過五百萬枚超極核彈,分做兩層被廣泛埋設在月球地表三千和六千米下的深處,理論上能夠為月球提供一千五百個小時的推動加速度,對三千萬公裏內的任何星球級目標發起沖擊。
做好了推動月球的準備,等待惡魔隊駕駛的金星近前之後,再給予迎頭痛擊。這就是我們的應對方案。只是,單單這些,真的足夠了嗎?
即使到了這最後的決定時刻,我們依然滿懷著這樣的憂慮。
但是,已經沒有更多時間了。
惡魔隊駕駛的那顆暗淡昏黃色行星,已經突破了三千萬公裏警戒線,並以十公裏每秒的相對速度,攜泰山壓頂之勢,緩慢卻又不可阻擋的碾壓而來。
不可能猶豫,月球爆進系統啟動——
月球脫離地球的加速開始了。
推進面的核彈開始爆炸時,月球正處於地球白晝的一面,每次爆炸的閃光,都把月球在藍天上短暫地映現一下,這使得天空中仿佛出現了一只不斷眨巴的銀色的眼睛。入夜,月球一側的閃光傳過近四十萬公裏仍能在地面上映出入影,這時還能在月球的後面看到一條談談的銀色尾跡,它是由從月面炸入太空的巖石構成的。從安裝在推進面的攝像機中可以看到,月面被核爆掀起的地層如滔天洪水般湧向太空,向前很快變細,在遠方成為一條極細的蛛絲,彎向地球的另一面,描繪出月球加速的軌道。
月球的加速持續了一個月,這期間在它的推進面平均兩三秒鐘就爆炸一枚核彈,到目前為止已引爆了二百五十多萬枚。加速後的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形狀已變得越來越扁,很快就要不再閉合,而月球的運行軌跡前方,正是完全沒有變速變向舉動、一派有恃無恐模樣的金星。
一百萬公裏,月球上的推進核彈也停止了爆炸,速度已經足夠,我們要留下足夠的核彈進行最後的軌道機動。
一切都沈靜下來,在冷寂的太空中,金星和月球靜靜地相向飄行著,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急劇縮短。當兩者的距離縮短至五十萬公裏時,從我們三個所在的指揮艦上看去,月球已與金星重疊,像是玉盤上的一粒珍珠。
直到這時,金星也沒有任何變化,這是容易理解的:過早的軌道機動會使月球也做出相應的反應,真正有意義的躲避動作要在月球最後撞擊前進行。這就像兩名用長矛決鬥的中世紀騎士,他們騎馬越過長長的距離逼近對方,但真正決定勝負是在即將相互接觸的一小段距離內。
太陽的兩大人類文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那最後的時刻。
當距離縮短至三十五萬公裏時,雙方的機動航行開始了。
儀器觀測到不正常的空間曲率變化,金星的移動軌跡開始發生側偏;而月球上的核彈則以空前的密度和頻率瘋狂地引爆,進行著相應的攻擊方向修正,它那彎曲的尾跡清楚地描繪出航線的變化。
雙方的機動航行進行了三個小時,它們的距離已縮短至五萬公裏,計算機顯示的結果令我們瞠目咋舌:
金星在最後的機動航行中,推進力方向不再經過星球中心,而是以星球表面迎向月球方向的某個點作為轉動軸,將龐大的星球軀體做了一個半轉身,仿佛將這個空曠深邃的宇宙,當成了萬眾矚目的綠茵場,玩了一個華麗的馬賽回轉……
在一陣令人目舷的劇烈閃光後,月球耗盡了最後的核彈,做出了最後的變軌嘗試;金星的推進狀態也轉為正常,在死一般的寂靜中,慣性定律完成了這篇宏偉史詩的最後章節:月球緊擦著金星的邊緣飛過,最接近時不超過四百公裏。
由於其速度很高,金星的引力沒能將其捕獲,但扭曲了它的飛行軌跡。月球掠過金星後,無聲地向太陽的方向飛去。
(大段抄襲劉慈欣《吞食者》)
殖民艦隊沈浸在死一般的沈默中……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應當慶幸,我們現在身處這最後一支殖民艦隊之上,在地球的另一側,剛剛脫離地球引力範圍。
我們三極智腦的本體都在其中,遠距離觀賞著這一切。
作為智腦,人類文明的最高領導者,在推行最有效率行動的同時,我們必須設想最惡劣的情況,並提前做好準備。
那麽,我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局面會是怎樣的呢?
操縱月球進行的迎頭痛擊或許會脫靶,這是極有可能的。
一方面,惡魔隊沒有理由一直保持全速,推動星球的最大加速度是一個關鍵性的戰略指標,沒理由提前暴露;另一方面,惡魔隊也能意識到,他們推動金星的行為會給我們提醒,讓我們也發展出一定的星體推動技術,進而對這種可能有所防備
因此,他們短時間內超頻爆發所產生的加速度,能夠超越核彈爆進的推動力,這也是可以預見的。
但即使是這樣,脫靶的月球也會被我們推離地球引力範圍,成為太陽系內又一顆流浪的小行星,對方想要借助引力擾動讓月亮墜入地球的設想,註定是會落空的。
那麽,那時的惡魔隊會怎麽做呢?
轉向追上月球將它重新俘獲並帶回來?費力不討好,而且最重要的,時間不夠;
既然排除了幹擾,那麽組成穩定雙星系統,進而慢慢攻略如何……成功把握不高。而且看不到他們采取如此溫和手段的理由;
所以,他們的備用方案,就只有一種可能的吧——
直接用金星撞擊地球。
雖然這是一個瘋狂到讓人不敢想象的主意,但冷靜分析的話,對於惡魔隊來說,這確實也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選擇。
從動機上考慮,惡魔隊的行為目標,說穿了也不過是完成任務而已。
主神的最終戰任務有三種完成標準:
跨越至少兩個戰區,並成功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因為在火星上的教訓,考慮到金星上的隊伍潛入地球的可能,希爾瓦留在了地球待命,鄭咤和羅甘道則理所當然的混入了金星偵查艦隊的名單。而在組建精銳偵查小隊時,單兵能力頂尖的兩位“皇者”也就當仁不讓的入選了。
依靠探索艦隊攜帶的龐大資源,我們可以建立穩定的臨時魔網,並保證與地球的通暢聯接,但小隊規模的偵查,恐怕就不得不脫離臨時魔網的保護,不再有上傳意識覆活的機會,一旦有什麽意外就是徹底死亡。
因此,小羅同學似乎有少許抵觸情緒,好在很快被已經足夠沈穩的鄭咤鎮壓了下去。
偵查方案並不是直接登陸。計劃第一步,小隊將以略低於同步衛星軌道的高度,高速掠過金星表面。當初就是在這個距離附近,我得到了主神提示的“地球殺場”戰區名;此外,我們還要試探一下對方是否存在近地軌道空間的防禦手段。
雖然說是高速掠過,預計最高速度可達一千五百公裏每秒,只是,這個速度在地面上或許駭人聽聞,但在宇宙空間中,真的不比龜爬快多少。
金星的外大氣層厚度超過五萬公裏,同步軌道高度大約兩萬七千公裏,再加上我們並非直線加速,而是完全聽憑金星引力的引導,以拋物線的軌跡加速墜落至近地點,再憑借高於逃逸速度的動能沖出金星的引力範圍。這樣的過程,將使偵查小隊不得不在金星的外大氣層中,停留十個小時的時間。
然後,不出意外的,在近地點附近,他們遭到了攔截。
傳回的觀測影像並不完整,對方似乎準確的知道所有探測器的位置,在留下幾秒支離破碎、滿是晃動、花影和運動模糊的圖像之後,在後方的我們就什麽也看不到了。
從之後的情報匯總中我們了解到,偵查小隊遭到的不僅是攔截,更可以說是伏擊。
明明我們一直監控著金星表面的狀況,也沒有可以遮掩視野的障礙,可敵人卻依然可以憑空出現在距離小隊到不到一千公裏的位置,留給偵查小隊的反應時間甚至不到一秒。
根據探索艦隊的遠端觀察,敵人乘坐的是一艘梭型載具,測得的瞬間速度峰值竟然達到兩千公裏每秒;在接近後敵人釋放的攻擊帶有很強的光影效果,難以判斷出是動能武器還是能量武器,並且具有追蹤導航能力,在與目標的高速相對運動中依然可以準確命中,偵查小隊在第一時間就損失過半.
之後,羅甘道的初號機莫名的強行變向,墜入金星表面,再無音信;鄭咤迅速變身與敵方接觸,隨後,那片空間被強光充斥,光學觀測設備只能捕捉到一團沿著預定軌道移動的亮斑。
遠端的探索艦隊在亮斑位置觀測到了強烈的阿爾法和伽馬射線爆發,能量強度相當於同時引爆上百枚超極核彈,我們甚至還通過陀螺儀發現了不正常的引力波動——在那片區域,可能曾經有微型黑洞出現,並存在了至少一分鐘的時間。
因為這些高能現象,我們都對鄭咤的生存幾率表示悲觀。只不過,為了撲殺我們的這支偵查小隊,對方動用的武器規格是不是太高了一點?
幾個小時之後,那塊能量狂暴區的可見光輻射逐漸衰減,我們竟然奇跡般的再度捕捉到了鄭咤的身影,雖然方向略有改變,但好在沒有失速,順利的離開了金星外大氣層。敵方不知是損耗過大,還是出於其他什麽原因,並未繼續追擊。
因為偏離預定軌道,重傷昏迷的鄭咤在太空漂流了十幾個小時,才被匆忙趕到的接應艦隊回收,七十個小時之後才在療養艙中恢覆意識。而直到那時,我們才得以通過鄭咤的回憶,還原和分析當時的情景。
金星大氣層似乎都存在著某種屏蔽,無論是光學探測、電磁波還是精神掃描,似乎都無法深入,只能看到如全息投影一般的假象,這就是敵人能夠出現在極近距離的原因,此外,小羅的初號機在墜至某個高度之後,身影也憑空消失了。
敵人的第一波遠程打擊帶有明顯的物理和能量雙重攻擊屬性,無論是哪一種屬性都可以輕易擊穿偵查艦隊那脆弱的防禦。這麽大的攻擊溢出,起初我們都認為是對方計劃過於謹慎保守所致。
當相對位置接近至一千米左右時,鄭咤表示他感受到了某種類似幻術的精神領域攻擊,羅甘道明顯就中了招。鄭咤雖然沒有被攻破精神防壁,卻也讓一時無暇□□顧及小羅,只能眼看著他駕駛著初號機栽向金星表面。
接著,極近距離接觸、相對速度可以忽略時,攔在鄭咤面前的,不出意外,是惡魔隊的那位隊長。
似乎涉及個人隱私,鄭咤拒絕向我們共享具體的作戰過程,但他卻提到了另一個更加重要的發現:
事實上從進入金星外大氣層的時候開始,鄭咤就發現了空氣中存在著的能量微生物。在近乎於大氣層最外緣的位置,能量微生物的活性幾乎已經不亞於地球表面了。
隨著行程的深入,鄭咤越來越感受到環境的不同,似乎整個人就像是浸泡在能量中一樣,不但消耗能量的恢覆速度百倍提升,各種能量外放的招數技能,引發的高等能量反應現象的能級,都提高了好幾個數量級。
而且,環境中的高活性能量微生物,並不像地球上實驗室中曾經模擬過的高能環境那樣,狂暴而難以駕馭,在金星大氣中,高活性的能量微生物如同地球上的魔法元素一般,溫順穩定,容易溝通。
但另一方面,極高的活性,使得在地球上那些常用的引發高等能量反應現象的方式,在金星會誘發能級高得多的能量現象,能夠更輕易的引導調動更龐大的能量。
在到達近地點之前,鄭咤就抓緊時間適應環境開發改造了幾個戰鬥技巧,這也成為了他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
在鄭咤與惡魔隊的接觸中,反覆而激烈的能量碰撞,最終確實如觀測結果一般,擊穿空間,引發了被稱作“微型黑洞”的高能現象。正因為這一意料之外的現象出現,迫使激戰中的雙方不得不暫時停戰各自尋求自保,讓鄭咤得以拉開距離,為最終的逃出生天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降臨在金星已經超過五十年的惡魔隊,能夠更加充分的利用環境,開發出了更多的高能現象的運用模式,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這種環境下,人型核彈再也不會是誇張的形容,只要有成熟的能量修煉體系和使用技巧,移山填海也未必不能做到;
甚至於,他們能夠制造星球規模的空間曲率改變,這一現象現在來看,似乎也不再難以理解。
如果說,幾乎沒有能量微生物存在的火星是低魔世界,可以出現傳奇法師搭建魔網的地球是中魔世界,那麽這個能量微生物活性破表的金星,就應當是高魔世界了吧?
因為這顆名叫金星的行星,是最終戰“銀河英雄傳說”任務世界裏的——“封神演義”戰區。
封神演義戰區。
不僅我和楚軒陷入短暫的沈默,就連剛剛收到我們共享來的、“封神演義”相關記憶資料的天網,也進入了緊張的運算中。
封神演義……是那個有三清聖人、有道祖鴻鈞的封神演義嗎?
傳說,那些大神通者能開天辟地,重煉地水火風,念動之間便可毀滅無數星辰。
可如果是這樣的話,這個最終戰的世界,就未免太小了一點吧?
說起來,關於聖人和修真者,主神曾經給出過另一種解釋。傳說故事裏或許以訛傳訛,我們還是應當以主神的說法為準。
雖然沒有明說,但根據主神的暗示,現實世界中曾經主導本位面的聖人和修真者們,應當就是主神的創造者。他們在遭到盒子外的未知存在清理時,為了留些下什麽,而制造了這個輪回空間。
主神是需要從我們身上找到某個問題的答案的,這麽說來的話,主神的創造者們,那些聖人和修真者們,應當是死光了的,否則主神不必舍近求遠。
因此,就不應當有哪位遠古的神仙大能,藏在我們所處的這個,輪回空間中的某個任務世界裏。
可是這樣的話,這個“封神演義”戰區……
或許我們不該拘泥於“封神演義”的本意,在這個主神屢次玩弄文字游戲的最終戰裏,或許它的字面意義才更加接近實際情況。
所以,在得到更進一步的情報之前,也許我們應該用更高的視角,將這個“封神演義”戰區,簡單的理解成一個修仙背景的,高魔世界。
高魔世界。
這樣看來,火星的低魔,地球的中魔,金星的高魔,這個最終戰的任務世界還真是品種齊全,包羅萬象。
既然如此,憑借著橫貫三個戰區的豐富經驗,我們似乎可以做一個類比。
現在我們試圖從地球探索金星、從中魔世界進軍高魔世界。這樣的過程,應當是與從火星來到地球、從低魔世界進軍中魔世界,有相似的地方。
來自地球的魔法師如果登上火星,在近乎不存在能量微生物的環境中,一身修為立刻廢掉九成,腦漿爆裂估計也只能點個小火苗什麽的;
在火星上,憑借體內或者道具中儲存的魔法元素,高等級的魔法師依然可以維持段時間的高等能量反應現象,保持一定的戰鬥力;
但是在外太空的真空環境中,不必說釋放魔法,就連想要維持儲存的魔法元素不迅速散逸和降解,都不是傳奇以下法師可以做到的事。
這是在推衍現實的虛擬世界中早就被論證過的事情。
以此做推論的話,金星上的修仙者,或許也會、或者說更會被低魔的環境所困擾了?
並不是只有我這麽想,楚軒和天網都各自獨立得到了類似的結論。
從本質上講,無論高魔、中魔還是低魔,都無非是環境略有不同,既然生存在其中的智慧物種都是人類,那麽以文明而論,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就應該是在同一個水平線上的。
不同的環境讓同一個智慧物種發展出了不同的技術體系,但反過來看,在發展到足夠的高度之前,這些技術體系也會深深的依賴於各自的發展環境,當環境發生變化時,這些技術體系理所當然的會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環境變化越大越劇烈,這種情況就越明顯、越難以克服。
外太空對所有文明來說都是一視同仁的公平環境,任何想要進入星際階段的文明,都必須挑戰和適應這種環境。而對於來自越高魔世界的文明來說,來到外太空時環境改變的落差也就越大,適應起來也就越艱難。
低魔下的科技文明,似乎只需要註意一下氣壓之類的小細節;中魔的魔法師們,需要下大功夫解決魔法元素的保質存儲問題,至於高魔世界中那些習慣了呼風喚雨的修真者,過於懸殊的環境落差,甚至可能從根本上打消一個文明探索外太空的欲望。
宇宙中最珍貴的東西,是負熵。越高級的負熵就越珍貴。
所以,生命高於一切非生命,而智慧又高於生命。
負熵不僅脆弱嬌嫩,也貪婪奢侈,因為負熵總以負熵為食,而且對負熵值越高的食物越有偏好。
越高魔的世界,空氣中能量微生物活性越高的世界,天地間靈氣濃度越大的世界,其環境的平均負熵值也就越高。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發展的物種和文明,新陳代謝時消耗的資源的負熵值也就越高,理所當然的越會傾向於向更有效率的利用高負熵資源的方向進化。
那麽,將這種物種和文明,扔進低負熵的低魔甚至無魔環境中時,它就越難適應生存,調整食譜的難度也就越大。
當修真者將吞吐天地靈氣視作如呼吸一般平常的時候,來到外太空,只怕比窒息還要痛苦萬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熵增是物質運動的必然規律,不可逆轉。高活性能量微生物,或者說靈氣,只有在高負熵的環境中才能穩定存在,一旦離開溫床的環境,就會在懸殊的熵值差距下迅速降解。
或許頂級的修真者,可以在真空中維持自身與環境的完全隔絕狀態,但這沒有意義。一旦他需要加速、防禦乃至攻擊時,洩露出來的靈氣都將會如同中了大裂解術一樣崩潰消融。
想必這就是在經過近地點並拉開一定距離之後,惡魔隊放棄追殺鄭咤的原因吧。
主神的設計總該是公平的,作為第二階段小隊降臨這個戰區的惡魔隊,必然會如我們以及天神隊一樣,受到先進入小隊們的熱情招待。
在這樣的高魔環境中戰鬥,最終統合整個世界,不可避免的惡魔隊需要在充分利用這個世界特有資源——靈氣這個課題上,傾註莫大的心血。
但很顯然,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靈氣,這個研究方向,與向外太空發展的方向是截然相反的,在外太空,他們必須重新適應沒有靈氣存在的環境。
一只小隊的精力是有限的,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惡魔隊專註於其中之一,就必然要放棄另一個。而為了盡快平定這個戰區,他們的選擇是不言而喻的。
而這也就意味著,他們應當找不到好辦法,來擺脫這個高魔世界的囚籠;在外太空,他們是無法對抗我們的、哪怕簡陋原始的宇宙艦隊的。
所以,他們試圖移動自己所在的行星,選擇將自己掌控的這整個高魔世界,作為駛向其他世界的星際艦艇。
這,才是我們三個,對於金星運行軌跡偏離計算這一事實的,最終解讀。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三戰區二
即使天空中多出來的那顆飛星,在白天都肉眼可見的時候,依然有人認為,事情或許不會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糟糕。
如果是有小行星要撞過來,大多數人可能會認真的憂慮,並嚴肅的探討一下應對的技術手段。可是,當得知開過來的是另一顆滿載著智慧文明的行星時,人們的反應卻是出奇的樂觀。
這種情況,恐怕要歸咎到我的身上。
作為三極智腦之一,引領發展這個文明,這是我對自己道路的實踐。也正因為如此,我的道路、思想、觀念,也潛移默化的成為了文明思潮的主流。
生命無價,智慧無上。
無窮大之間也可以比較大小,因為整體一定大於局部。
所以一個生物學意義上的人一定小於一位智者;無數智者的集合一定小於他們所在的智慧文明;而一個還未踏出外太空的智慧文明,也一定小於它所生存的那顆生命星球。
比如地球,也比如金星。
因此,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一個願意把自己的家園當做太空艦艇,億萬裏迢迢前來做客,甚至毫不避諱的開進“月之錘”防禦系統攻擊範圍的智慧文明,不應該是有惡意的。
就好像,在動物世界中,主動將自己沒有保護的腹部亮出來,是在釋放善意一樣。
我們的那段關於金星文明因為過於依賴高熵環境、因而無法進入外太空的分析論斷,不知被哪個評議會成員解讀後傳播開來。
在那之後,主流的觀點都認為,金星文明會將自己的母星保持在與地球相距大約五十萬公裏的位置,組成一對互相環繞的雙星系統。因為引力的關系,雙方相向側的大氣層會增厚到連成一體的程度,金星上高負熵的靈氣會逐漸向地球擴散,藉此,金星人能夠進入我們的世界,與我們做深入的交流。
這才是一個理智的智慧文明應該做的事。
雖然網絡中有很多“金星威脅論”的呼籲,但很少有人會在意那些危言聳聽。
一個連推進母星都要選用那麽溫柔的驅動方式的文明,是不會瘋狂到毀滅一個生命星球,更不會將自己的母星置於險地。
是的,沒有錯——如果,他們真的是一個文明的話……
惡魔隊是一支第二階段小隊。
每一支第二階段小隊,都意識到了主神存在的目的,都已經開始著手選擇道路、解決問題。而目前為止我們明晰了解了的方向道路,只有兩條:我的生命無價智慧無上,以及亞當的改造智慧載體。
那麽,在不清楚惡魔隊方向的前提下,假設他們的道路與已知的某一種相同,這是一個或許幾率不大、但絕對不應當被忽略的可能。
因為如果換做是我的話,我就會這麽做。我選擇的道路會讓我這麽做,即使要毀滅文明,我也要盡可能的保留智慧火種。
但我們深刻的了解,這種可能性真的微乎其微。
且不說這種偶然的幾率,也不去分析惡魔隊中那些主要成員的個性,單就主神節約實驗資源的角度來看,如果我們和惡魔隊真的選擇的道路相同、方向一致,主神一定會在最終戰之前讓我們之間單挑一場,以決出最有資格踐行這條道路的小隊。
而且,現在的我們是以三極智腦——地球人類文明的領導者身份,策劃的是應對預案,那麽相對於這種溫和的接觸,我們更應當考慮那些最嚴重的、最不可接受的可能。
純粹從技術上講,雙星接觸的方案中有一個極大的阻礙,那就是月球的存在。
金星沒有衛星,這是我們曾經為之遺憾的事情——在楊提督用匪夷所思的方式打穿火星副本之後。
但地球是有衛星的,而且還不小。
如果無法排除月球的幹擾,金星、地球、月球組成的三體系統將是極不穩定的,很可能稍有不慎,就會發生天地大沖撞的慘劇。
這也是聯合網絡中,“金星威脅論”產生的兩個主要根源之一。
地球文明並沒有顯露出擁有星體推動能力的跡象,金星人不可能將排除月球幹擾的希望寄托在我們身上,那麽就只剩下兩種可能。
第一,他們打算自己排除幹擾。
但這樣是極為蠻橫和沒有禮貌的行為。或許在宇宙文明之間講禮貌有些可笑,但一些基本的行為,其中蘊含的是善意還是惡意,應該是一目了然的。
衛星總該是行星的附屬品,你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拖走,是不是太過分了一點?
即使是這種最輕微的懷疑,也足以讓人對越來越接近的金星文明心存警惕。
而第二種可能更加恐怖——他們不覺得月球的存在是一種幹擾。
月球的存在會帶來什麽後果?
兩顆過於靠近的行星所形成的覆雜引力場,會讓原本平衡的地月系結構迅速崩潰。能夠推動自己母星的金星人可以選擇安全的行進路線,但如果月球向地面墜落,我們能有什麽辦法?
如果金星人不認為這種情況是一種幹擾,那就只能意味著,他們的目的就在於此。
惡魔隊與我的道路一樣,這種可能的幾率終究是太小了。而如果不像我這樣如此重視智慧和文明,那麽,按照字面意義去理解和實行主神任務中的“毀滅文明”,就是非常理所當然的事情。
而想要毀滅一個勉強摸到外太空門檻的文明,最省事的方法,莫過於推一顆小行星砸過去。
具體的方案很簡單,讓金星從地球與月球之間高速掠過。
只要速度控制在一定區間範圍內,就能在帶給地球和月球足夠引力擾動、將兩者拉近至危險距離的前提下,做到“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金星本身基本不會受到什麽影響。
另一個讓“金星威脅論”在網絡上滋生蔓延的事實,是他們從來沒有主動聯絡我們、或者回應我們的通訊請求。
樂觀的人會覺得或許金星文明的發展方向並不在此,他們可能不擅長電磁波和精神通訊。從他們展現出的技術來看,引力和空間才是他們的領域,或許,他們已經向我們發出了無數引力波信號,並也在奇怪為什麽我們沒有回應。
但悲觀、或者說願意正視現實的人意識到,金星人駕駛母星靠近的舉動,同樣可以解釋為有恃無恐;而金星人拒絕主動和被動與我們聯絡的作法,或許只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
——毀滅你,與你有何相幹!?
雖然各自獨立計算出的幾率,在具體數字上略有不同,但我們三個共同認定,這才最有可能是惡魔隊的真正計劃。
畢竟,推己及人,火星副本是靠安德先生推火星衛星砸過去的;我們攻略金星時的第一反應,是檢查一下金星有沒有衛星;那麽,當有敵人將地球納入目標時,試圖利用月球就是順理成章的想法了。
對於一個沒有能力建立星球整體防禦體系的文明來說,母星附近的衛星就是一個定時炸彈,而地球邊上的這顆直徑近3500千米的衛星,那就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定時炸彈。一旦敵人決定引爆這顆炸彈的時候,任何不具備星體推動能力的文明,都只能坐以待斃。
好在非常幸運的,推動月球的能力,我們已經具備了。
推動一顆星球,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惡魔隊領導的金星文明,已經能夠撬動自己母星的運行方向,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可以駕駛著這樣一顆81.5%地球質量的行星,在太陽系中橫沖直撞。
行星本身就是在圍繞太陽運轉,所以推動行星最有效率的方式,莫過於間歇的順著公轉的運行方向加速:以兩個遠日點作為分界,將整個公轉周期分成兩個區域,在不同的區域中,以各自所屬近日點的切線方向作為推動力的方向。
以這樣的推進方式,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提升遠日點時金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憑借現在金星文明展現出來的星體推動力大小來估算,大約三十個金星公轉周期、大概是二十個地球年之後,金星的運行軌跡就可以與地球公轉軌道相交。
當然,這只是軌道相交,想要讓金星和地球在同一個時間點來到同一片空間區域,惡魔隊需要調整推動星球的角度和節奏。根據我們的計算,在金星文明的星體推動力沒有大的飛躍的前提下,最早三十五個地球年之後,金星才可以和地球相遇。
所以,我們有充足的時間在月球上埋設核彈,甚至可以好整以暇的研發真正的星球發動機技術。
但其實,當我們擁有推進月球能力的時候,我們能做的就不再僅僅只有被動防禦。月球不再是母星門前的定時炸彈,而是一枚威力巨大的主動防禦武器。
是的,如果惡魔隊駕駛金星靠過來,我們可以催動月球撞他丫的。
甚至於,在發現金星軌道異常之前,我們本來還有推動月球離開地月系,進入金星軌道進行撞擊這樣的最終預案。雖然對方展現的行星推動能力讓這個預案作古,但也只是無法遠程打擊而已,在極近距離,我們依然可以憑借核爆推進的爆發力,短暫激發出遠勝對方的星體加速度,讓對方避無可避。
在公元2082年,名為“月之錘”的月球推進防禦系統正式建造完成。超過五百萬枚超極核彈,分做兩層被廣泛埋設在月球地表三千和六千米下的深處,理論上能夠為月球提供一千五百個小時的推動加速度,對三千萬公裏內的任何星球級目標發起沖擊。
做好了推動月球的準備,等待惡魔隊駕駛的金星近前之後,再給予迎頭痛擊。這就是我們的應對方案。只是,單單這些,真的足夠了嗎?
即使到了這最後的決定時刻,我們依然滿懷著這樣的憂慮。
但是,已經沒有更多時間了。
惡魔隊駕駛的那顆暗淡昏黃色行星,已經突破了三千萬公裏警戒線,並以十公裏每秒的相對速度,攜泰山壓頂之勢,緩慢卻又不可阻擋的碾壓而來。
不可能猶豫,月球爆進系統啟動——
月球脫離地球的加速開始了。
推進面的核彈開始爆炸時,月球正處於地球白晝的一面,每次爆炸的閃光,都把月球在藍天上短暫地映現一下,這使得天空中仿佛出現了一只不斷眨巴的銀色的眼睛。入夜,月球一側的閃光傳過近四十萬公裏仍能在地面上映出入影,這時還能在月球的後面看到一條談談的銀色尾跡,它是由從月面炸入太空的巖石構成的。從安裝在推進面的攝像機中可以看到,月面被核爆掀起的地層如滔天洪水般湧向太空,向前很快變細,在遠方成為一條極細的蛛絲,彎向地球的另一面,描繪出月球加速的軌道。
月球的加速持續了一個月,這期間在它的推進面平均兩三秒鐘就爆炸一枚核彈,到目前為止已引爆了二百五十多萬枚。加速後的月球環繞地球的軌道形狀已變得越來越扁,很快就要不再閉合,而月球的運行軌跡前方,正是完全沒有變速變向舉動、一派有恃無恐模樣的金星。
一百萬公裏,月球上的推進核彈也停止了爆炸,速度已經足夠,我們要留下足夠的核彈進行最後的軌道機動。
一切都沈靜下來,在冷寂的太空中,金星和月球靜靜地相向飄行著,它們之間的距離在急劇縮短。當兩者的距離縮短至五十萬公裏時,從我們三個所在的指揮艦上看去,月球已與金星重疊,像是玉盤上的一粒珍珠。
直到這時,金星也沒有任何變化,這是容易理解的:過早的軌道機動會使月球也做出相應的反應,真正有意義的躲避動作要在月球最後撞擊前進行。這就像兩名用長矛決鬥的中世紀騎士,他們騎馬越過長長的距離逼近對方,但真正決定勝負是在即將相互接觸的一小段距離內。
太陽的兩大人類文明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那最後的時刻。
當距離縮短至三十五萬公裏時,雙方的機動航行開始了。
儀器觀測到不正常的空間曲率變化,金星的移動軌跡開始發生側偏;而月球上的核彈則以空前的密度和頻率瘋狂地引爆,進行著相應的攻擊方向修正,它那彎曲的尾跡清楚地描繪出航線的變化。
雙方的機動航行進行了三個小時,它們的距離已縮短至五萬公裏,計算機顯示的結果令我們瞠目咋舌:
金星在最後的機動航行中,推進力方向不再經過星球中心,而是以星球表面迎向月球方向的某個點作為轉動軸,將龐大的星球軀體做了一個半轉身,仿佛將這個空曠深邃的宇宙,當成了萬眾矚目的綠茵場,玩了一個華麗的馬賽回轉……
在一陣令人目舷的劇烈閃光後,月球耗盡了最後的核彈,做出了最後的變軌嘗試;金星的推進狀態也轉為正常,在死一般的寂靜中,慣性定律完成了這篇宏偉史詩的最後章節:月球緊擦著金星的邊緣飛過,最接近時不超過四百公裏。
由於其速度很高,金星的引力沒能將其捕獲,但扭曲了它的飛行軌跡。月球掠過金星後,無聲地向太陽的方向飛去。
(大段抄襲劉慈欣《吞食者》)
殖民艦隊沈浸在死一般的沈默中……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應當慶幸,我們現在身處這最後一支殖民艦隊之上,在地球的另一側,剛剛脫離地球引力範圍。
我們三極智腦的本體都在其中,遠距離觀賞著這一切。
作為智腦,人類文明的最高領導者,在推行最有效率行動的同時,我們必須設想最惡劣的情況,並提前做好準備。
那麽,我們可能遇到的最糟糕的局面會是怎樣的呢?
操縱月球進行的迎頭痛擊或許會脫靶,這是極有可能的。
一方面,惡魔隊沒有理由一直保持全速,推動星球的最大加速度是一個關鍵性的戰略指標,沒理由提前暴露;另一方面,惡魔隊也能意識到,他們推動金星的行為會給我們提醒,讓我們也發展出一定的星體推動技術,進而對這種可能有所防備
因此,他們短時間內超頻爆發所產生的加速度,能夠超越核彈爆進的推動力,這也是可以預見的。
但即使是這樣,脫靶的月球也會被我們推離地球引力範圍,成為太陽系內又一顆流浪的小行星,對方想要借助引力擾動讓月亮墜入地球的設想,註定是會落空的。
那麽,那時的惡魔隊會怎麽做呢?
轉向追上月球將它重新俘獲並帶回來?費力不討好,而且最重要的,時間不夠;
既然排除了幹擾,那麽組成穩定雙星系統,進而慢慢攻略如何……成功把握不高。而且看不到他們采取如此溫和手段的理由;
所以,他們的備用方案,就只有一種可能的吧——
直接用金星撞擊地球。
雖然這是一個瘋狂到讓人不敢想象的主意,但冷靜分析的話,對於惡魔隊來說,這確實也是一種非常合理的選擇。
從動機上考慮,惡魔隊的行為目標,說穿了也不過是完成任務而已。
主神的最終戰任務有三種完成標準:
跨越至少兩個戰區,並成功生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