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別生槐
關燈
小
中
大
巍巍汴京,悠悠汴河,清波東去不歇,直穿過禦街盡頭的州橋。州橋東北,殿宇森疊,香煙稠密,正是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鎮守京師,鼎盛天下,平素裏香客如雲,這一日卻是游人零落,不同往常。原來這日正是六月初六崔府君生辰,汴京百姓按舊俗均到城南崔府君廟進香祈願,是以大相國寺內外難得清靜一時。
寺內西北後禪院內,綠蔭如蓋,偶有蟬鳴數聲。院內石桌坐著兩位年輕女客。她二人一青一碧,如溫蓮潤玉,意態迥然,卻氣韻相通,當庭並坐,美若天成。
傾城放下手中茶盞,環顧四周,輕笑道:“果然是個愜意所在!若不是你,我又怎能知道汴京城內竟還有這樣一處清涼界?”
晏如斯指尖輕撫杯上青瓷,含笑道:“你又何必客氣?若是亮出你的身份,只恐怕寺中方丈一早便過來向你問安了。”
她二人自晏府相識,至今不過十餘日,相知卻已頗深。晏府花園內清泉冷冽,為汴京之冠。應晏如斯之邀,傾城每日間到晏府汲泉煮繭。晏如斯精通織染技藝,恰能與傾城共研天蠶絲。二人年齡相仿,一番朝夕共處下來,默契漸生。
傾城眼波流轉,悠悠道:“其實,外間於我,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他們哪裏知道,晏四小姐嬌養閨中,卻是深藏不露,便是眼高於頂的白五爺,也對你……”
晏如斯輕輕咬了嘴唇,面上浮生一層薄暈,截口道:“過往種種,我早就一並告訴了你。你如今再來取笑,真是辜負了我待你的一片誠心。”
傾城見她惱了,連忙道:“好,算我錯了……”她瞟了一眼晏如斯,展顏笑道:“我只是實在不懂你們兩人……一個千方百計尋到天水碧,卻不露行跡,只是趁夜放在那人房門之外……另一個,種了三年彼岸花,好容易得知了那人下榻之地,卻不肯前去見面一敘……心有靈犀一點通,難道這世間真有此般境界?”
晏如斯黛眉微斂,如雲外遠山:“這些年來,他全無蹤跡。偶爾有些消息,卻總是稍縱即逝。如今,我從你口中總算知道他一切安好……這,便已足夠了。”
傾城搖頭道:“知道他一切安好,便足夠了麽?你莫忘了,六月十八便是你文定之日。你若心中有什麽放不下的人,錯過了這段時日,今生今世便再不能翻悔了。”
晏如斯淡淡一笑,卻不回答,只是執起茶壺,往傾城面前的茶杯中斟了半盞。
心如水,思如茶,聲色不動,卻不知承載了回味幾多?
傾城嘆了一聲,站起身來,瞥見禪院內一角放了一架瑤琴,展顏笑道:“這裏的僧人倒是不俗。我且來試試這琴如何。”
她抽身走到琴前,信手一撥,只聽錚地一聲,七弦俱震,禪院中古木上一群雀兒撲簌簌揚翅飛起,在樹頂盤旋一陣,依依遠去。
鳥去巢空,傾城心內暗生悵然。她索性在琴前坐下,指隨意動,緩緩彈奏起來。這一曲,她似已有些生疏,時斷時續,不知在重溫何時記憶。但這停頓轉折之間,竟是說不出的空邁輕靈,令人直覺身心明澈,夏意全消。
晏如斯長身而起,走到禪院當中那株古木之下。這本是一株槐樹,據說是太祖昔年手植。五十年前曾遭雷擊,樹身被生生劈成兩半。枝幹本已枯死,卻又從樹心內長出一株新槐,開枝散葉,亭亭如蓋,被真宗皇帝禦口親封為“別生槐”。
枯木易逢春,前緣難再續。她伸出手去,輕撫樹身,只覺掌心所觸盡是斑駁粗糲,歲月剝啄。
她是晏殊第四女,母親是晏殊嫡妻崔氏夫人。崔夫人本是晏殊表妹,小晏殊一歲,自出生起便與晏家訂下姻親。崔晏兩家世居臨川,相距不遠,均是小康之家。崔夫人七歲時父母因病亡故,便被接至晏家。她與晏殊偕伴長大,青梅竹馬,情深意篤。
晏殊十四歲時上京赴殿試,崔夫人與他一路同行。晏殊一試成名,驚動天下,自此在京城為官。又過了四五年,晏殊與崔夫人在京成婚。婚後十幾年間,崔夫人接連誕下兩子一女,卻都不幸早夭。生晏如斯時,又是難產,險些不保。太醫診治後,坦言崔夫人恐再難生育。時年晏殊已逾而立之年,宦途恒通,官至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他禁不住左右反覆勸說,終於納了側室王夫人,以延後嗣。這本是當時官宦人家極為尋常之事,崔夫人也並未有半句怨憤之辭。
晏如斯先天便有哮喘之癥,一年之中,醫藥不斷。崔夫人晝夜憂慮,身體亦是日漸消弱。晏如斯七歲那年秋天,哮喘之癥劇發。太醫直道汴京北地,最不宜此病將養。崔夫人便自請帶晏如斯暫回故鄉,以為如斯療疾。晏殊雖心內不舍,卻也無可奈何。
晏如斯隨崔夫人回到臨川文港村故裏。晏氏親族攀附權勢,早已紛紛遷居汴京,是以文港村內只剩下幾房疏於走動的遠親。崔夫人帶著如斯在晏家老宅平淡度日,身畔只有兩名仆婦照料陪伴。晏殊每年春秋兩季均遣人來接,因如斯總未見大好,崔夫人便一直留居故裏。崔夫人生性恬淡,平日裏教授如斯文字丹青之外,母女二人也時常織染裁剪,栽花植草,引為樂事。
晏如斯十二歲那年,天交暮春,有一日傍晚到村中藥鋪抓藥。她正走在小路上,只見前面數人毆打拖拽,哭罵不絕。原來是兩個縣衙衙役到文港村征發徭役,村頭一戶恰無青壯男丁,捕快便要這戶人家繳幣折抵。這家人家境貧寒,繳不起折役稅,正與捕快爭執。村內相鄰人家雖然聽到喧嚷之聲,卻或懼或怕,緊閉了門戶,誰也不敢出頭。
晏如斯停住腳步,只見前面一名衙役拽了一個老翁的手臂向村外拖去。一旁有個白發老嫗哭天搶地,牢牢抓住那衙役的衣角,死也不放手。另一名衙役伸手一架,將她推倒在地,怒道:“既沒人,又沒錢,我們怎麽回去向縣令大人交代?你家這老頭子身子骨還算硬朗,又不是一去便回不來了,你這樣尋死覓活地,有什麽意思?”
話聲未落,那衙役只覺眼前一花,尚未看清面前情形,已被人一把抓了衣領,劈面便挨了兩記耳光。那衙役被打得暈頭轉向,兩頰高高腫起,踉蹌退後了十幾步,睜開眼來,才看見面前站了個陌生少年。
那少年年紀極輕,看來不過弱冠年紀,滿面盡是冷傲之氣。只聽他冷冷道:“為虎作倀,魚肉鄉裏。你們所作所為,與禽獸有什麽分別!”
挨了打的那名衙役大怒,喝道:“我看你這小子是活膩了!”抽出佩刀,一刀全力向那少年劈了過去。刀光尚未逼近那少年身畔,只覺眼前寒光一現,緊接著右臂一麻,掌中刀脫手而出。他全身有如雷震,撲通一聲坐到在地,一時竟站不起來。
那衙役只覺所遇之情形實在難以置信,擡頭望去,那少年手中不知何時已握了一把長刀,光華如水,映入星一般的雙眸。只聽他冷笑道:“就連你,也配用刀?”
一旁那名衙役卻仍是不放開那老翁,一路將老翁向前拖去。那少年眼中閃過一道深深怒意:“死到臨頭,還不悔改!是你逼我出手的,莫怨旁人!”他飛身上前,一掌拍上那衙役肩頭。雖然只用了三分內力,那衙役已是向前直直跌了出去,摔落在地,口中噗地噴出一口鮮血來。挨了這一掌,他內傷已是不輕,卻還是掙紮站了起來,向那少年怒目而視,眼光中盡是恨意。
那少年見他尚能站起身,心內頗為驚詫,一時並未追進。那衙役踉蹌了幾步,自知敵不過這少年,一聲低吼,竟是一頭向身旁墻壁撞去。那墻壁全是碎石壘成,尖碐不平。眼見那衙役額頭已將撞上石壁,卻覺一旁有人奔來,伸手在他肩上一推。這一推力道柔弱,並未將他完全推開,那衙役仍撞得滿面披血,卻避開了頂門要害,保住了一條性命。
原來正是站在不遠處的晏如斯見這衙役自尋短見,急奔過來,解救了一時危急。晏如斯素來體弱,這一奔一推,已是氣息不繼。她扶住墻頭,略略平覆了呼吸,俯下身去,從懷中取出兩塊銀子,放入那衙役手中,低聲道:“這些該夠你們回去交卸差事了。快走罷!”
那衙役一臉驚訝,接過銀子,勉強站起身,嘎聲道了句謝,走過去扶起他那同伴,卻被那少年縱身攔住了去路。那少年厲聲道:“想走,哪有這麽容易!”
晏如斯卻將身擋在那兩名衙役身前,擡頭向那少年說道:“這村子裏壯丁不多,繳幣折抵徭役本是縣太爺的主意,他們二人在縣衙當差,也不過是為了養家糊口而已。這兩個月來,他們已經來過數次,卻總是沒辦法交差。這一回若再是如此,回去必是輕則受刑,重則革職。今春大旱,若是沒了這份差事,恐怕便要合家餓死。你俠義為懷,總不想見他們家破人亡罷。”
那少年見面前這少女青帶束發,衣衫儉樸,若不是耳畔佩了一對珠環,簡直便似個清秀少年。他生性高傲,最不喜被人教訓,口中冷冷哼了一聲:“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這一念之仁,卻是要放虎歸山。他日我若不在,又有誰來救這兩位老人家?今日我寶刀出鞘,斷不能空回!”
晏如斯低聲道:“救人,並不一定要用刀……”
少年人鏘地一聲,將長刀收入鞘中,厲聲道:“好,你倒說說看,若不用刀劍,又如何能擺平這世上種種不公?”
晏如斯更是低了頭,久久方低聲道:“我爹……是在京裏做官的……我與我娘明日到縣衙去對縣太爺說明此事,想來他會給我們三分人情……”
她話尚未說完,只聽那少年人冷笑道:“原來是個官家小姐,怪不得句句官腔……哼!你這樣的人,便是與你再多說上一句,也是折辱了我白玉堂!”
晏如斯心內一驚,擡起頭來,那叫白玉堂的少年早已不知去向。晏如斯默然半晌,見兩名衙役亦已去遠,便轉頭溫言向那老夫婦二人勸慰了一番,折回原路而去。
村居閑淡,時光如水,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年。這一年初秋,崔夫人患了一場急病,晏如斯全心服侍,請醫延藥,仍是無力回天。短短數日後,崔夫人竟仙逝而去。晏殊得信後,傷心不已,但朝務繁雜,無暇分身,終是未能回鄉。崔夫人下葬後,晏如斯仍留在文港村內,為崔夫人守孝。
崔夫人過世後第三年暮秋,眼見守孝期滿,晏殊從汴京派人接晏如斯回京。晏如斯一行人穿過撫州地界,一日行至崇麓山,正行走間,卻被一群山匪圍住。晏府隨從雖然也都身有武藝,但怎敵匪賊彪悍,不多時便盡數被殺。晏如斯她從未遇到過如此情形,坐在轎內,心中空自惶急,卻是毫無辦法。
忽聽得轎外金鐵交鳴,錚錚急響,接連數聲慘呼,似有幾人倒地。只聽一名匪賊顫聲問道:“你……你是什麽人?”一人冷笑兩聲,道:“江湖自有江湖的規矩,劫財自便,卻不能傷人性命。方才殺人的,五爺我已經盡數了結了他們的性命。你們幾人罪不至死,跪下與遇害者叩頭請罪,五爺我便饒了你們。”群匪似是驚懼交加,紛紛道:“原來是陷空島的白五爺!我們有眼不識泰山,還請五爺饒命!”只聽一陣砰砰叩首之聲,那人喝道:“還不走!莫等我改了主意!”
群匪腳步聲散亂遠去,四周驟然靜了下來。晏如斯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覺眼前一亮,轎簾已被人從外掀起。晏如斯心內一驚,只見一個年輕人站在轎前,白衣垂地,長刀如雪,蕭瑟山風吹送落葉紛紛,在他周身飛揚疊宕。他目光在晏如斯面上流連片刻,似是一怔,片晌,苦笑嘆息道:“救人,看來還是要用刀。”
晏如斯本覺得這年輕人似乎有些面熟,聽了他這話,心內不禁一震。原來,這年輕人竟正是她那年在文港村內遇到的少年白玉堂。數年不見,想不到他卻一眼便認出了她。
晏如斯回想起當年情形,心內頗為尷尬。她避過了白玉堂的目光,起身走出轎外,眼見四周屍身遍地,面上戚容頓生,輕聲道:“逝者已矣,你……你又何必一定要殺了這幾個匪賊?”
白玉堂冷笑一聲,搖頭道:“我救了你,卻還被你責怪,真是荒唐!殺人者死,我替天行道,有何不可?你這濫好人的性子,還是與當年一樣。”
晏如斯也不與他爭辯,只是怔怔而立,良久方長嘆一聲:“ 多說無益。這些人命絕於此,我們總得讓他們入土為安。”她看來纖弱溫柔,但這話說出,卻自有堅持,不容白玉堂拒絕。
待白玉堂就地埋葬了一眾死者屍身,已是暮色四合,二人趕不及下山,只得在山中露宿一夜。白玉好奇晏如斯的來歷,晏如斯便一一告訴了他。二人在火堆旁緩緩閑談,不覺天光漸亮。白玉堂聽了晏如斯講述舊事,對她頗起了幾分同情之心。不料二人下得山來,晏如斯便即與他道別。白玉堂暗想她畢竟官宦出身,自會聯絡當地官府護她回京,當下一語不發,轉身便去。
晏如斯前一日在山上埋葬死者時,忘記從晏府侍從屍身衣物中搜檢銀票財物,此刻隨身包裹內只有幾錠散碎銀子。她行至彭蠡,已是身無分文,不得已典當了耳上佩戴的一只珠環。晏如斯得了這些盤纏,便尋了家客棧落腳。幾經打聽,到了城內最有名的一家繡坊。她針法高明,日夜不歇,十幾日便繡出七幅牡丹圖,從繡坊主人處得了五十兩銀子。晏如斯趕回當鋪,想贖回那只珠環,不想店主見她多日不來,早已將珠環售出。這珠環本是崔夫人遺物,晏如斯連忙追問,店主卻托言不記得了。晏如斯滿懷懊惱,悵然走出當鋪。
彭蠡之南三裏便是淩雲山,景色秀絕,道路卻異常崎嶇難行,游人多雇轎夫同行。當日傍晚,晏如斯詢問了幾處,轎夫們聽說要趁夜上山,都是連連搖頭:“山上夜裏有狼群出沒。性命攸關,你便是出再多的銀子,也不會有人與你去。”晏如斯無奈之下,只得孤身上路。
她勉強攀到半山亭,已是筋疲力盡。擡眼看看,約是四更天色。繁星如鬥,似是伸手可觸。正歇息間,忽聽得不遠處數聲長號,似是狼群嚎叫。晏如斯心內怦怦直跳,卻見黑暗中現出一條身影,緩緩走近,含笑道:“四小姐深夜登山賞月,雅興真是不淺。”月光下,他袍袖翻飛,眉宇輕揚,正是白玉堂。
晏如斯驚喜交加:“你……你怎會在這裏?”她幾步走上前去,將白玉堂拉入半山亭內:“當心!我方才聽到狼嚎聲,就在左近。”
見她如臨大敵,白玉堂忍俊不禁:“無妨,方才那幾聲本是我裝的。本想看看你會被嚇成什麽樣子。誰想到你看來單弱,膽子卻是不小。”
晏如斯心內暗生惱怒,但與白玉堂目光一觸,卻也覺得此情此景頗為滑稽,二人掌不住相對一笑。他二人繼續沿路前行。白玉堂追問晏如斯為何連夜上山,晏如斯卻不答。
待攀到絕頂處,正是晨光熹微。只見天青雲洗,一湖如玉,太白金星映入湖中,輝耀天水之間,奇幻迤邐,便如天上人間。白玉堂本是閱歷極豐之人,此刻也不禁點頭道:“淩雲山,落星湖,果然名不虛傳。”
晏如斯只是癡癡而立。山間晨風刺骨,她微微咳嗽幾聲,舉袖掩唇,凝目山水之間。直待天色大亮,星隱日出,方才低下頭去,長長嘆息了一聲。
白玉堂問道:“你趕在天明之前上這山來,便是為了看一眼這情景麽?”
晏如斯微微點頭,低聲道:“我爹年少時入京赴考,與我娘路經彭蠡,便曾在天明之前來到此處。我爹見此奇景,深有感觸,便站在此處,對我娘說:‘若問此生所願,與卿白首雙星。’我娘感慨之極,回道:“此生此世,但願永如這淩雲山頂,落星湖畔”。……誰想到,我爹後來終於納了側室,而我娘為了我這哮癥重回故裏隱居。我娘說過,當年她在京裏曾見過一幅南唐小周後的畫像。她說,小周後在畫中所著天水碧衣裙,恰與此間山水之色一般無二。若真能得此傾世顏色染成絲帛,我爹見了,或許會重憶當年誓言。在文港村這些年,我娘寄情織染,一直按舊書所載殘方試染天水碧,卻始終未成。她抱憾而逝,從此與我爹天人永隔……”
她低眉哀然一笑:“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只可惜這世上,並沒有這樣的人……”
白玉堂搖頭道:“你錯了。無論世間男子如何,我白玉堂若有一日尋到摯愛之人,必定會終此一生,永不相負!”
晏如斯心內一動,側過臉去,見白玉堂在朝陽下憑風而立,若有所思,不由暗暗忖道:“不知道何等女子,才能與他這樣的人相偕一世……”
白玉堂似感到晏如斯的目光,轉過頭來,向她一笑:“你我能一遇再遇,也算有緣。你放心,我必會幫你尋到天水碧的染方,圓了你母親的心願。”
晏如斯心中一暖,咳嗽了一聲,微笑道:“多謝五爺”。
她先前哮癥本未痊愈,這些日子勞碌奔波,又受了山裏風寒,更是加重了癥候,從淩雲山下來便病倒了。白玉堂連請了幾位大夫替晏如斯診治,均不見效,一拖便是數月。後來,白玉堂幾番打探,奔波了百裏之遙,請來一位退隱名醫。這老人醫道超群,尤擅治哮癥,調治了一月有餘,晏如斯已好了九分。時值早春,她擔心晏殊掛念,堅持啟程回京。白玉堂心內擔心,便一路隨行。
二人沿了驛路緩緩北上,行了三四十日,終於到了汴京。尋至晏府門外,只見高墻深院,隱隱透出氛氳之氣。一陣春風拂過,攜來院內幾瓣飛花。
晏如斯伸手相接,喜動顏色:“是梨花!我爹最愛梨花,記得我五歲時,他令人在府中各處種了許多梨樹。想來這花便是風從那些樹上吹落的。”
白玉堂見她拈花而嗅,欣悅異常,心中忽然泛起一絲難言滋味。他走上晏府門前臺階,朗聲向守門仆役道:“你家四小姐回來了,還不快向相爺通稟?”
幾名守門仆役聽了這話,望了他與晏如斯一眼,紛紛冷笑道:“我家四小姐去年秋天遭遇不測,下落不明。我家相爺懸賞尋女,這幾個月來,不知有多少似你們這般冒充假扮來騙取賞銀的。你們若識趣,便一早離開,免得自討沒趣。”
白玉堂和晏如斯均未想到如此情形,俱是一怔。白玉堂上前一步,怒道:“狗奴才,連你家小姐都不認得了麽?”
晏如斯卻上前拉住了白玉堂的衣袖:“五爺,怪不得他們,我離家已有十多年,他們早已不記得我了。”
白玉堂忍住氣,向仆役們高聲道:“這便是你家四小姐,你們快去通報,別誤了大事。”
那幾名仆役相對使了個顏色,其中一人上前,懶懶伸手道:“好,要通稟不難,先拿十兩門包銀子來。”
白玉堂大怒,揚手重重打了那人一個耳光。那幾名仆役都是一驚,向門內叫道:“來人哪,有人來咱們相府門前撒野!”府門內湧出十餘名侍衛,將白玉堂和晏如斯圍在當中。白玉堂本不將這些人放在眼中,卻恐怕傷了晏如斯,舉刀擋格了來襲刀劍,將晏如斯護在身後。
晏如斯見誤會橫生,急道:“五爺,你先走罷。他們不會對我怎樣……”卻不防身後一刀斬來,險些被砍中肩頭。
白玉堂一刀逼退那人,眼見來敵越來越多,忽地深深吸了口氣,也不回頭,向身後的晏如斯問道:“你是要回這樣的家,還是和我走?”
這一問似在耳畔,似在雲端。晏如斯心內重重一震,一時難以置信,竟不知該如何回答。
身畔刀劍對斫,呼喝喧囂。他與她之間,卻靜謐無言。這一刻遲疑,竟長似一生。
便在此刻,有人從府中快步走出,高聲道:“住手!”正是晏府管家晏升。晏如斯見他來了,眼內一亮,叫道:“升伯,我是如斯啊!”
晏升聽人回稟說有人假冒四小姐,在門口鬧事,便匆匆趕來。他見晏如斯面貌清秀,依稀可見幼時模樣,不由一陣遲疑。
晏如斯見他似是認出了自己,便從懷中取出了那剩下的一只珠環,含淚道:“升伯,你便是忘了我的樣子,也不該忘了這只珠環。”
晏升接過那只珠環,再無懷疑,老淚縱橫,向晏如斯雙膝跪倒,哭道:“四小姐,這些年來,你受苦了……”
一眾侍衛仆役見此情形,均是驚訝不已,連忙跪倒向晏如斯見禮。晏升站起身,扶起晏如斯便向府內走去:“四小姐,相爺現在正在府中,他見你回來,不知該有多麽高興!你不曉得,去年他聽說你出了事,傷心之下,頭發全都白了……”
晏如斯走上臺階,回身望去,只見那些侍衛均隨在自己身後,白玉堂卻仍是遠遠站在階下。她一聲尚未喚出,只聽身邊晏升道:“四小姐放心,護送四小姐回來的人,相爺必然重重有賞。”
晏如斯深知白玉堂心高氣傲,若被如此對待,必然會又生一番波瀾。她心內擔憂,再回眼望去時,府門外早已不見那一襲白衣。
便這樣,她又做回晏四小姐。朱門深院,江湖煙水,隔斷千般牽絆,全不相幹。那一句問語,與他飛揚不羈,嬉笑怒罵的模樣,自此俱都封印心底。
彼岸花雕,癡心過盡,本以為天意如此,只待隨波逐流,卻誰知,在她即將文定之時,一張天水碧染方赫然驚現,又撥亂了那一段舊日心弦。
終此一生,永不相負……那一問的份量,她懂,卻不知這一段緣,能否終能承天之幸。
只聽錚錚兩聲,傾城右手拂出,一曲終結。她站起身來,向晏如斯笑道:“此曲如何?還請四小姐指點。”
晏如斯恍如隔世,垂下雙眸,勉強微笑道:“只怕是,一言難盡。”
傾城眸光在她面上一轉,走回石桌邊,執起茶壺,微微一晃便又放下,淡淡笑道:“茶不多了,我且去藏經樓那邊叫人添些水來。”
她衣袂輕揚,快步走出禪院。晏如斯獨立於那棵古樹下,心中千思萬緒,纏繞一處。
不多時,只聽有人走進院來,聽腳步聲,卻不似傾城。
那人踏進院中,腳步忽然一收,驚訝萬分,呆呆立在原處。晏如斯驀然轉身,亦是不敢相信自己眼中所見。
綰青絲,落花為憑。
見白衣,此心如故。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大相國寺鎮守京師,鼎盛天下,平素裏香客如雲,這一日卻是游人零落,不同往常。原來這日正是六月初六崔府君生辰,汴京百姓按舊俗均到城南崔府君廟進香祈願,是以大相國寺內外難得清靜一時。
寺內西北後禪院內,綠蔭如蓋,偶有蟬鳴數聲。院內石桌坐著兩位年輕女客。她二人一青一碧,如溫蓮潤玉,意態迥然,卻氣韻相通,當庭並坐,美若天成。
傾城放下手中茶盞,環顧四周,輕笑道:“果然是個愜意所在!若不是你,我又怎能知道汴京城內竟還有這樣一處清涼界?”
晏如斯指尖輕撫杯上青瓷,含笑道:“你又何必客氣?若是亮出你的身份,只恐怕寺中方丈一早便過來向你問安了。”
她二人自晏府相識,至今不過十餘日,相知卻已頗深。晏府花園內清泉冷冽,為汴京之冠。應晏如斯之邀,傾城每日間到晏府汲泉煮繭。晏如斯精通織染技藝,恰能與傾城共研天蠶絲。二人年齡相仿,一番朝夕共處下來,默契漸生。
傾城眼波流轉,悠悠道:“其實,外間於我,不過是以訛傳訛罷了。他們哪裏知道,晏四小姐嬌養閨中,卻是深藏不露,便是眼高於頂的白五爺,也對你……”
晏如斯輕輕咬了嘴唇,面上浮生一層薄暈,截口道:“過往種種,我早就一並告訴了你。你如今再來取笑,真是辜負了我待你的一片誠心。”
傾城見她惱了,連忙道:“好,算我錯了……”她瞟了一眼晏如斯,展顏笑道:“我只是實在不懂你們兩人……一個千方百計尋到天水碧,卻不露行跡,只是趁夜放在那人房門之外……另一個,種了三年彼岸花,好容易得知了那人下榻之地,卻不肯前去見面一敘……心有靈犀一點通,難道這世間真有此般境界?”
晏如斯黛眉微斂,如雲外遠山:“這些年來,他全無蹤跡。偶爾有些消息,卻總是稍縱即逝。如今,我從你口中總算知道他一切安好……這,便已足夠了。”
傾城搖頭道:“知道他一切安好,便足夠了麽?你莫忘了,六月十八便是你文定之日。你若心中有什麽放不下的人,錯過了這段時日,今生今世便再不能翻悔了。”
晏如斯淡淡一笑,卻不回答,只是執起茶壺,往傾城面前的茶杯中斟了半盞。
心如水,思如茶,聲色不動,卻不知承載了回味幾多?
傾城嘆了一聲,站起身來,瞥見禪院內一角放了一架瑤琴,展顏笑道:“這裏的僧人倒是不俗。我且來試試這琴如何。”
她抽身走到琴前,信手一撥,只聽錚地一聲,七弦俱震,禪院中古木上一群雀兒撲簌簌揚翅飛起,在樹頂盤旋一陣,依依遠去。
鳥去巢空,傾城心內暗生悵然。她索性在琴前坐下,指隨意動,緩緩彈奏起來。這一曲,她似已有些生疏,時斷時續,不知在重溫何時記憶。但這停頓轉折之間,竟是說不出的空邁輕靈,令人直覺身心明澈,夏意全消。
晏如斯長身而起,走到禪院當中那株古木之下。這本是一株槐樹,據說是太祖昔年手植。五十年前曾遭雷擊,樹身被生生劈成兩半。枝幹本已枯死,卻又從樹心內長出一株新槐,開枝散葉,亭亭如蓋,被真宗皇帝禦口親封為“別生槐”。
枯木易逢春,前緣難再續。她伸出手去,輕撫樹身,只覺掌心所觸盡是斑駁粗糲,歲月剝啄。
她是晏殊第四女,母親是晏殊嫡妻崔氏夫人。崔夫人本是晏殊表妹,小晏殊一歲,自出生起便與晏家訂下姻親。崔晏兩家世居臨川,相距不遠,均是小康之家。崔夫人七歲時父母因病亡故,便被接至晏家。她與晏殊偕伴長大,青梅竹馬,情深意篤。
晏殊十四歲時上京赴殿試,崔夫人與他一路同行。晏殊一試成名,驚動天下,自此在京城為官。又過了四五年,晏殊與崔夫人在京成婚。婚後十幾年間,崔夫人接連誕下兩子一女,卻都不幸早夭。生晏如斯時,又是難產,險些不保。太醫診治後,坦言崔夫人恐再難生育。時年晏殊已逾而立之年,宦途恒通,官至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他禁不住左右反覆勸說,終於納了側室王夫人,以延後嗣。這本是當時官宦人家極為尋常之事,崔夫人也並未有半句怨憤之辭。
晏如斯先天便有哮喘之癥,一年之中,醫藥不斷。崔夫人晝夜憂慮,身體亦是日漸消弱。晏如斯七歲那年秋天,哮喘之癥劇發。太醫直道汴京北地,最不宜此病將養。崔夫人便自請帶晏如斯暫回故鄉,以為如斯療疾。晏殊雖心內不舍,卻也無可奈何。
晏如斯隨崔夫人回到臨川文港村故裏。晏氏親族攀附權勢,早已紛紛遷居汴京,是以文港村內只剩下幾房疏於走動的遠親。崔夫人帶著如斯在晏家老宅平淡度日,身畔只有兩名仆婦照料陪伴。晏殊每年春秋兩季均遣人來接,因如斯總未見大好,崔夫人便一直留居故裏。崔夫人生性恬淡,平日裏教授如斯文字丹青之外,母女二人也時常織染裁剪,栽花植草,引為樂事。
晏如斯十二歲那年,天交暮春,有一日傍晚到村中藥鋪抓藥。她正走在小路上,只見前面數人毆打拖拽,哭罵不絕。原來是兩個縣衙衙役到文港村征發徭役,村頭一戶恰無青壯男丁,捕快便要這戶人家繳幣折抵。這家人家境貧寒,繳不起折役稅,正與捕快爭執。村內相鄰人家雖然聽到喧嚷之聲,卻或懼或怕,緊閉了門戶,誰也不敢出頭。
晏如斯停住腳步,只見前面一名衙役拽了一個老翁的手臂向村外拖去。一旁有個白發老嫗哭天搶地,牢牢抓住那衙役的衣角,死也不放手。另一名衙役伸手一架,將她推倒在地,怒道:“既沒人,又沒錢,我們怎麽回去向縣令大人交代?你家這老頭子身子骨還算硬朗,又不是一去便回不來了,你這樣尋死覓活地,有什麽意思?”
話聲未落,那衙役只覺眼前一花,尚未看清面前情形,已被人一把抓了衣領,劈面便挨了兩記耳光。那衙役被打得暈頭轉向,兩頰高高腫起,踉蹌退後了十幾步,睜開眼來,才看見面前站了個陌生少年。
那少年年紀極輕,看來不過弱冠年紀,滿面盡是冷傲之氣。只聽他冷冷道:“為虎作倀,魚肉鄉裏。你們所作所為,與禽獸有什麽分別!”
挨了打的那名衙役大怒,喝道:“我看你這小子是活膩了!”抽出佩刀,一刀全力向那少年劈了過去。刀光尚未逼近那少年身畔,只覺眼前寒光一現,緊接著右臂一麻,掌中刀脫手而出。他全身有如雷震,撲通一聲坐到在地,一時竟站不起來。
那衙役只覺所遇之情形實在難以置信,擡頭望去,那少年手中不知何時已握了一把長刀,光華如水,映入星一般的雙眸。只聽他冷笑道:“就連你,也配用刀?”
一旁那名衙役卻仍是不放開那老翁,一路將老翁向前拖去。那少年眼中閃過一道深深怒意:“死到臨頭,還不悔改!是你逼我出手的,莫怨旁人!”他飛身上前,一掌拍上那衙役肩頭。雖然只用了三分內力,那衙役已是向前直直跌了出去,摔落在地,口中噗地噴出一口鮮血來。挨了這一掌,他內傷已是不輕,卻還是掙紮站了起來,向那少年怒目而視,眼光中盡是恨意。
那少年見他尚能站起身,心內頗為驚詫,一時並未追進。那衙役踉蹌了幾步,自知敵不過這少年,一聲低吼,竟是一頭向身旁墻壁撞去。那墻壁全是碎石壘成,尖碐不平。眼見那衙役額頭已將撞上石壁,卻覺一旁有人奔來,伸手在他肩上一推。這一推力道柔弱,並未將他完全推開,那衙役仍撞得滿面披血,卻避開了頂門要害,保住了一條性命。
原來正是站在不遠處的晏如斯見這衙役自尋短見,急奔過來,解救了一時危急。晏如斯素來體弱,這一奔一推,已是氣息不繼。她扶住墻頭,略略平覆了呼吸,俯下身去,從懷中取出兩塊銀子,放入那衙役手中,低聲道:“這些該夠你們回去交卸差事了。快走罷!”
那衙役一臉驚訝,接過銀子,勉強站起身,嘎聲道了句謝,走過去扶起他那同伴,卻被那少年縱身攔住了去路。那少年厲聲道:“想走,哪有這麽容易!”
晏如斯卻將身擋在那兩名衙役身前,擡頭向那少年說道:“這村子裏壯丁不多,繳幣折抵徭役本是縣太爺的主意,他們二人在縣衙當差,也不過是為了養家糊口而已。這兩個月來,他們已經來過數次,卻總是沒辦法交差。這一回若再是如此,回去必是輕則受刑,重則革職。今春大旱,若是沒了這份差事,恐怕便要合家餓死。你俠義為懷,總不想見他們家破人亡罷。”
那少年見面前這少女青帶束發,衣衫儉樸,若不是耳畔佩了一對珠環,簡直便似個清秀少年。他生性高傲,最不喜被人教訓,口中冷冷哼了一聲:“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你這一念之仁,卻是要放虎歸山。他日我若不在,又有誰來救這兩位老人家?今日我寶刀出鞘,斷不能空回!”
晏如斯低聲道:“救人,並不一定要用刀……”
少年人鏘地一聲,將長刀收入鞘中,厲聲道:“好,你倒說說看,若不用刀劍,又如何能擺平這世上種種不公?”
晏如斯更是低了頭,久久方低聲道:“我爹……是在京裏做官的……我與我娘明日到縣衙去對縣太爺說明此事,想來他會給我們三分人情……”
她話尚未說完,只聽那少年人冷笑道:“原來是個官家小姐,怪不得句句官腔……哼!你這樣的人,便是與你再多說上一句,也是折辱了我白玉堂!”
晏如斯心內一驚,擡起頭來,那叫白玉堂的少年早已不知去向。晏如斯默然半晌,見兩名衙役亦已去遠,便轉頭溫言向那老夫婦二人勸慰了一番,折回原路而去。
村居閑淡,時光如水,不知不覺又過了兩年。這一年初秋,崔夫人患了一場急病,晏如斯全心服侍,請醫延藥,仍是無力回天。短短數日後,崔夫人竟仙逝而去。晏殊得信後,傷心不已,但朝務繁雜,無暇分身,終是未能回鄉。崔夫人下葬後,晏如斯仍留在文港村內,為崔夫人守孝。
崔夫人過世後第三年暮秋,眼見守孝期滿,晏殊從汴京派人接晏如斯回京。晏如斯一行人穿過撫州地界,一日行至崇麓山,正行走間,卻被一群山匪圍住。晏府隨從雖然也都身有武藝,但怎敵匪賊彪悍,不多時便盡數被殺。晏如斯她從未遇到過如此情形,坐在轎內,心中空自惶急,卻是毫無辦法。
忽聽得轎外金鐵交鳴,錚錚急響,接連數聲慘呼,似有幾人倒地。只聽一名匪賊顫聲問道:“你……你是什麽人?”一人冷笑兩聲,道:“江湖自有江湖的規矩,劫財自便,卻不能傷人性命。方才殺人的,五爺我已經盡數了結了他們的性命。你們幾人罪不至死,跪下與遇害者叩頭請罪,五爺我便饒了你們。”群匪似是驚懼交加,紛紛道:“原來是陷空島的白五爺!我們有眼不識泰山,還請五爺饒命!”只聽一陣砰砰叩首之聲,那人喝道:“還不走!莫等我改了主意!”
群匪腳步聲散亂遠去,四周驟然靜了下來。晏如斯正不知該如何是好,只覺眼前一亮,轎簾已被人從外掀起。晏如斯心內一驚,只見一個年輕人站在轎前,白衣垂地,長刀如雪,蕭瑟山風吹送落葉紛紛,在他周身飛揚疊宕。他目光在晏如斯面上流連片刻,似是一怔,片晌,苦笑嘆息道:“救人,看來還是要用刀。”
晏如斯本覺得這年輕人似乎有些面熟,聽了他這話,心內不禁一震。原來,這年輕人竟正是她那年在文港村內遇到的少年白玉堂。數年不見,想不到他卻一眼便認出了她。
晏如斯回想起當年情形,心內頗為尷尬。她避過了白玉堂的目光,起身走出轎外,眼見四周屍身遍地,面上戚容頓生,輕聲道:“逝者已矣,你……你又何必一定要殺了這幾個匪賊?”
白玉堂冷笑一聲,搖頭道:“我救了你,卻還被你責怪,真是荒唐!殺人者死,我替天行道,有何不可?你這濫好人的性子,還是與當年一樣。”
晏如斯也不與他爭辯,只是怔怔而立,良久方長嘆一聲:“ 多說無益。這些人命絕於此,我們總得讓他們入土為安。”她看來纖弱溫柔,但這話說出,卻自有堅持,不容白玉堂拒絕。
待白玉堂就地埋葬了一眾死者屍身,已是暮色四合,二人趕不及下山,只得在山中露宿一夜。白玉好奇晏如斯的來歷,晏如斯便一一告訴了他。二人在火堆旁緩緩閑談,不覺天光漸亮。白玉堂聽了晏如斯講述舊事,對她頗起了幾分同情之心。不料二人下得山來,晏如斯便即與他道別。白玉堂暗想她畢竟官宦出身,自會聯絡當地官府護她回京,當下一語不發,轉身便去。
晏如斯前一日在山上埋葬死者時,忘記從晏府侍從屍身衣物中搜檢銀票財物,此刻隨身包裹內只有幾錠散碎銀子。她行至彭蠡,已是身無分文,不得已典當了耳上佩戴的一只珠環。晏如斯得了這些盤纏,便尋了家客棧落腳。幾經打聽,到了城內最有名的一家繡坊。她針法高明,日夜不歇,十幾日便繡出七幅牡丹圖,從繡坊主人處得了五十兩銀子。晏如斯趕回當鋪,想贖回那只珠環,不想店主見她多日不來,早已將珠環售出。這珠環本是崔夫人遺物,晏如斯連忙追問,店主卻托言不記得了。晏如斯滿懷懊惱,悵然走出當鋪。
彭蠡之南三裏便是淩雲山,景色秀絕,道路卻異常崎嶇難行,游人多雇轎夫同行。當日傍晚,晏如斯詢問了幾處,轎夫們聽說要趁夜上山,都是連連搖頭:“山上夜裏有狼群出沒。性命攸關,你便是出再多的銀子,也不會有人與你去。”晏如斯無奈之下,只得孤身上路。
她勉強攀到半山亭,已是筋疲力盡。擡眼看看,約是四更天色。繁星如鬥,似是伸手可觸。正歇息間,忽聽得不遠處數聲長號,似是狼群嚎叫。晏如斯心內怦怦直跳,卻見黑暗中現出一條身影,緩緩走近,含笑道:“四小姐深夜登山賞月,雅興真是不淺。”月光下,他袍袖翻飛,眉宇輕揚,正是白玉堂。
晏如斯驚喜交加:“你……你怎會在這裏?”她幾步走上前去,將白玉堂拉入半山亭內:“當心!我方才聽到狼嚎聲,就在左近。”
見她如臨大敵,白玉堂忍俊不禁:“無妨,方才那幾聲本是我裝的。本想看看你會被嚇成什麽樣子。誰想到你看來單弱,膽子卻是不小。”
晏如斯心內暗生惱怒,但與白玉堂目光一觸,卻也覺得此情此景頗為滑稽,二人掌不住相對一笑。他二人繼續沿路前行。白玉堂追問晏如斯為何連夜上山,晏如斯卻不答。
待攀到絕頂處,正是晨光熹微。只見天青雲洗,一湖如玉,太白金星映入湖中,輝耀天水之間,奇幻迤邐,便如天上人間。白玉堂本是閱歷極豐之人,此刻也不禁點頭道:“淩雲山,落星湖,果然名不虛傳。”
晏如斯只是癡癡而立。山間晨風刺骨,她微微咳嗽幾聲,舉袖掩唇,凝目山水之間。直待天色大亮,星隱日出,方才低下頭去,長長嘆息了一聲。
白玉堂問道:“你趕在天明之前上這山來,便是為了看一眼這情景麽?”
晏如斯微微點頭,低聲道:“我爹年少時入京赴考,與我娘路經彭蠡,便曾在天明之前來到此處。我爹見此奇景,深有感觸,便站在此處,對我娘說:‘若問此生所願,與卿白首雙星。’我娘感慨之極,回道:“此生此世,但願永如這淩雲山頂,落星湖畔”。……誰想到,我爹後來終於納了側室,而我娘為了我這哮癥重回故裏隱居。我娘說過,當年她在京裏曾見過一幅南唐小周後的畫像。她說,小周後在畫中所著天水碧衣裙,恰與此間山水之色一般無二。若真能得此傾世顏色染成絲帛,我爹見了,或許會重憶當年誓言。在文港村這些年,我娘寄情織染,一直按舊書所載殘方試染天水碧,卻始終未成。她抱憾而逝,從此與我爹天人永隔……”
她低眉哀然一笑:“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只可惜這世上,並沒有這樣的人……”
白玉堂搖頭道:“你錯了。無論世間男子如何,我白玉堂若有一日尋到摯愛之人,必定會終此一生,永不相負!”
晏如斯心內一動,側過臉去,見白玉堂在朝陽下憑風而立,若有所思,不由暗暗忖道:“不知道何等女子,才能與他這樣的人相偕一世……”
白玉堂似感到晏如斯的目光,轉過頭來,向她一笑:“你我能一遇再遇,也算有緣。你放心,我必會幫你尋到天水碧的染方,圓了你母親的心願。”
晏如斯心中一暖,咳嗽了一聲,微笑道:“多謝五爺”。
她先前哮癥本未痊愈,這些日子勞碌奔波,又受了山裏風寒,更是加重了癥候,從淩雲山下來便病倒了。白玉堂連請了幾位大夫替晏如斯診治,均不見效,一拖便是數月。後來,白玉堂幾番打探,奔波了百裏之遙,請來一位退隱名醫。這老人醫道超群,尤擅治哮癥,調治了一月有餘,晏如斯已好了九分。時值早春,她擔心晏殊掛念,堅持啟程回京。白玉堂心內擔心,便一路隨行。
二人沿了驛路緩緩北上,行了三四十日,終於到了汴京。尋至晏府門外,只見高墻深院,隱隱透出氛氳之氣。一陣春風拂過,攜來院內幾瓣飛花。
晏如斯伸手相接,喜動顏色:“是梨花!我爹最愛梨花,記得我五歲時,他令人在府中各處種了許多梨樹。想來這花便是風從那些樹上吹落的。”
白玉堂見她拈花而嗅,欣悅異常,心中忽然泛起一絲難言滋味。他走上晏府門前臺階,朗聲向守門仆役道:“你家四小姐回來了,還不快向相爺通稟?”
幾名守門仆役聽了這話,望了他與晏如斯一眼,紛紛冷笑道:“我家四小姐去年秋天遭遇不測,下落不明。我家相爺懸賞尋女,這幾個月來,不知有多少似你們這般冒充假扮來騙取賞銀的。你們若識趣,便一早離開,免得自討沒趣。”
白玉堂和晏如斯均未想到如此情形,俱是一怔。白玉堂上前一步,怒道:“狗奴才,連你家小姐都不認得了麽?”
晏如斯卻上前拉住了白玉堂的衣袖:“五爺,怪不得他們,我離家已有十多年,他們早已不記得我了。”
白玉堂忍住氣,向仆役們高聲道:“這便是你家四小姐,你們快去通報,別誤了大事。”
那幾名仆役相對使了個顏色,其中一人上前,懶懶伸手道:“好,要通稟不難,先拿十兩門包銀子來。”
白玉堂大怒,揚手重重打了那人一個耳光。那幾名仆役都是一驚,向門內叫道:“來人哪,有人來咱們相府門前撒野!”府門內湧出十餘名侍衛,將白玉堂和晏如斯圍在當中。白玉堂本不將這些人放在眼中,卻恐怕傷了晏如斯,舉刀擋格了來襲刀劍,將晏如斯護在身後。
晏如斯見誤會橫生,急道:“五爺,你先走罷。他們不會對我怎樣……”卻不防身後一刀斬來,險些被砍中肩頭。
白玉堂一刀逼退那人,眼見來敵越來越多,忽地深深吸了口氣,也不回頭,向身後的晏如斯問道:“你是要回這樣的家,還是和我走?”
這一問似在耳畔,似在雲端。晏如斯心內重重一震,一時難以置信,竟不知該如何回答。
身畔刀劍對斫,呼喝喧囂。他與她之間,卻靜謐無言。這一刻遲疑,竟長似一生。
便在此刻,有人從府中快步走出,高聲道:“住手!”正是晏府管家晏升。晏如斯見他來了,眼內一亮,叫道:“升伯,我是如斯啊!”
晏升聽人回稟說有人假冒四小姐,在門口鬧事,便匆匆趕來。他見晏如斯面貌清秀,依稀可見幼時模樣,不由一陣遲疑。
晏如斯見他似是認出了自己,便從懷中取出了那剩下的一只珠環,含淚道:“升伯,你便是忘了我的樣子,也不該忘了這只珠環。”
晏升接過那只珠環,再無懷疑,老淚縱橫,向晏如斯雙膝跪倒,哭道:“四小姐,這些年來,你受苦了……”
一眾侍衛仆役見此情形,均是驚訝不已,連忙跪倒向晏如斯見禮。晏升站起身,扶起晏如斯便向府內走去:“四小姐,相爺現在正在府中,他見你回來,不知該有多麽高興!你不曉得,去年他聽說你出了事,傷心之下,頭發全都白了……”
晏如斯走上臺階,回身望去,只見那些侍衛均隨在自己身後,白玉堂卻仍是遠遠站在階下。她一聲尚未喚出,只聽身邊晏升道:“四小姐放心,護送四小姐回來的人,相爺必然重重有賞。”
晏如斯深知白玉堂心高氣傲,若被如此對待,必然會又生一番波瀾。她心內擔憂,再回眼望去時,府門外早已不見那一襲白衣。
便這樣,她又做回晏四小姐。朱門深院,江湖煙水,隔斷千般牽絆,全不相幹。那一句問語,與他飛揚不羈,嬉笑怒罵的模樣,自此俱都封印心底。
彼岸花雕,癡心過盡,本以為天意如此,只待隨波逐流,卻誰知,在她即將文定之時,一張天水碧染方赫然驚現,又撥亂了那一段舊日心弦。
終此一生,永不相負……那一問的份量,她懂,卻不知這一段緣,能否終能承天之幸。
只聽錚錚兩聲,傾城右手拂出,一曲終結。她站起身來,向晏如斯笑道:“此曲如何?還請四小姐指點。”
晏如斯恍如隔世,垂下雙眸,勉強微笑道:“只怕是,一言難盡。”
傾城眸光在她面上一轉,走回石桌邊,執起茶壺,微微一晃便又放下,淡淡笑道:“茶不多了,我且去藏經樓那邊叫人添些水來。”
她衣袂輕揚,快步走出禪院。晏如斯獨立於那棵古樹下,心中千思萬緒,纏繞一處。
不多時,只聽有人走進院來,聽腳步聲,卻不似傾城。
那人踏進院中,腳步忽然一收,驚訝萬分,呆呆立在原處。晏如斯驀然轉身,亦是不敢相信自己眼中所見。
綰青絲,落花為憑。
見白衣,此心如故。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